【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解

合集下载

学习的三个境界是?

学习的三个境界是?

学习的三个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提出治学有'三种境界' :1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种境界;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种境界;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1)萧瑟的秋风中,游子登高望远,怀念亲人,见不到又音信难通,就如一名学者刚开始在学问时那种对知识的惆怅迷惘的心情跃然纸上。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首先要高瞻远瞩认清前人所走的路,也就是说,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做学问的起点。

此句选自——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1)沉溺于热恋中的情人对爱情的执着,人消瘦了,但决不后悔。

就如学者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一种认定了目标就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2)作为一名做学问者,应深思熟虑,就象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切、不惜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目标。

此句选自——宋·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1)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和理解。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只有在学习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才能够功到自然成,一朝顿悟,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

此句选自——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译文如下:自古以来,凡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然经过三种境界:“玉露凋伤,金风乍起,我一夜无眠,独自登上高楼,望遍了通往远方的路。

”这是第一种境界。

“日夜相思,容貌憔悴,衣带一天天宽松,人一天天消瘦,但是,为了她,我将至死而无怨无悔。

”这是第二种境界。

“在人群里找了她千百遍,蓦然间一回头,却发现她站在灯火冷落的角落里。

”这是第三种境界。

这种语句,如果不是大词家、大手笔,无论如何是写不出来的。

但是,如果用这种意思解释以上几首词,恐怕要遭到晏殊、欧阳修诸公的反对。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与其俱为同乡。

甲骨四堂之一。

治学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凤栖梧》(《蝶恋花》别称)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王国维)和八种境界

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王国维)和八种境界

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王国维)和八种境界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王国维)和八种境界(梁漱溟)王国维先生提出治学有"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种境界 .下面具体谈谈每层境界的含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萧瑟的秋风中,游子登高望远,怀念亲人,见不到又音信难通,就如一名学者刚开始在学问时那种对知识的惆怅迷惘的心情跃然纸上。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首先要高瞻远瞩认清前人所走的路,也就是说,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做学问的起点。

此句选自——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沉溺于热恋中的情人对爱情的执着,人消瘦了,但决不后悔。

就如学者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一种认定了目标就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2)作为一名做学问者,应深思熟虑,就象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切、不惜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目标。

此句选自——宋·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和理解。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只有在学习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才能够功到自然成,一朝顿悟,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

此句选自——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王国维 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  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词义注解王国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凤栖梧》又名《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

治学三境界[1]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中的最后四句。

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

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王维国人生三大境界

王维国人生三大境界

王维国人生三大境界王国维先生治学三重境界1.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句本来都是言情话相思的佳句~却被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

原词是“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这一句的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

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

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

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词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原词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

他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理解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理解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理解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理解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是近代王国维治学家借鉴中国历史,对维护国家稳定,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归纳而提出的重要理论。

首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认为,主权对政治程序、政治机构、政治行为的把握要分别处于三个境界:规则境界、机制境界、结果境界。

规则境界,是指政府规则的制定、检查以及更新,以达到政治目标的作用境界。

政治规则的制定,考虑到不同的政治目标与任务,以及主权的分工。

政治规则的检查,考虑到政治活动与主权操作之间的协调,以及主权的实施机制。

政治规则的更新,考虑到新形势下政治活动的调整与重新安排,以及政治活动目标与任务的变更。

机制境界,是指通过机制来实现主权维护的境界。

机制可以有效地实现主权的分工、监督、协调,从而达到政治目标。

机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制定保护性法规、政府行政活动、社会管理活动等。

结果境界,是指通过调整政治办法和政治机构,以达到政治目标的境界。

它体现了主权维护的实质,是主权在政治实施过程中的最终结果。

总之,王国维治学三境界是以实现国家稳定,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为目的,考虑各种政治活动与主权维护之间的协调机制,将主权维护分为规则境界、机制境界、结果境界三个境界。

三境界理论是中国
历史经验的丰富性运用,其有助于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

王国维为学三种境界

王国维为学三种境界

王国维“为学”的三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种境界讲的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入门前表现出来的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人消得人憔悴
第二种境界则讲的是他们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叩打学门时上下求索,攀登书山时以勤为径,泛舟学海时将苦作舟的勤奋、执著与坚韧。

而第三种境界讲的则是这些人功夫到家,灵犀相通,炉火纯青,畅游学海胜似闲庭信步,漫步书山能悟其中真谛的怡然自乐和欣喜恬适
3.众里寻她千百度,莫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种境界不只是针对学术研究或艺术创造的历程,实际上也是对人生奋斗过程的综述与总括,
学习要安排一个简单可行的计划, 改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适当参加学校的活动,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听课),多记(记重要的范文,记重要的题型结构,记概念,记公式),多看(看书),多做(做作业),多问(不懂就问),多动手(做实验),多复习,多总结.用记课堂笔记的方法集中上课注意力. 英语多看重要课文,熟悉词汇及用法.
为上高中考大学做准备. 初中是高中的基础,高中的竞争更为激烈.
其他时间中,一定要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各科的学习质量,不能偏科.
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8小时),保证学习效率.
安排适当的自由时间用于与家人和朋友的交往及其他活动.
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成绩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稳固.对考试尽力, 考试时一定要心细,最后冲刺时,一定要平常心.考试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眼下:放下包袱,平时:努力学习.考前:认真备战,考试时:不言放弃,考后:平常心.切记!
成功永远来自于不懈的努力,成功永远属于勤奋的人.祝你成功.。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如下:
第一种境界:“昨晚西风凋谢了。

独自登上高楼,纵览天涯之路。

”只有真正登高望远,居高临下,才能看到更美丽的风景,取得出色的成绩。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用找朋友带你去,一个人,平静,慢慢变高,总有一天会到达顶点,再也不会被什么遮住眼睛。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于无悔,为伊消憔悴。

”无论是爱还是对职业生涯的渴望,他都愿意为此“衣带渐宽”,愿意“消除憔悴”,但他必须“无悔”,持坚持态度,敢于为事业牺牲一切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坚持才能成功。

第三种境界:“大家都在找他,回头一看,那个人在,灯亮着。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魅力,既不能勉强改变,也不能改变,要做好自己的事,能做的就做好事。

“人生也有生命,但安可以叹息担心。

成功是一个量质变化的过程,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只要不付出努力,就得不到水。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
1、第一境界。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2、第二境界。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3、第三境界。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

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他以此词最后的三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
自由王国。

王国维人生三重境界的解读

王国维人生三重境界的解读

王国维人生三重境界的解读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学者,他在学术研究、文学创作、美学理论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他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理论,成为了中国文学理论中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解读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以期对读者有所启示。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一境界代表了人生的初始阶段,即求学阶段。

此时,人们刚刚接触新知识,充满好奇和渴望。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保持一颗谦逊、勤奋的心,不断地学习、探索,以期达到知识的顶峰。

王国维将这一境界称之为“独上高楼”,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求学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这个阶段的人,需要摆脱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专心致志地追求知识,这样才能逐渐积累起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一境界代表了人们在事业或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此时,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或目标,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代价。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王国维将这一境界称之为“为伊消得人憔悴”,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需要付出的代价和努力。

这个阶段的人,需要保持一颗坚韧不拔的心,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这样才能逐渐接近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境界代表了人生的巅峰阶段。

此时,人们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和波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在这个阶段,人们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和信心,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王国维将这一境界称之为“蓦然回首”,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经历过无数艰辛和挫折之后,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感悟。

这个阶段的人,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年轻人,但是他们的心态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能够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在总结以上三重境界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递进关系。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引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引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 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 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 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蓦然” 指突然。“阑珊”指稀疏,零 落。整个这句话的意思是:在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千百次 的寻找她,竟不见踪影,忽然 回头望去,发现她却在灯火稀 落的地方。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 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 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 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 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 瘦。“消”指消耗,减损。 “伊”指所爱慕的人。整个这 句话的意思是:为思念他而消 瘦是值得的,尽管衣服显得宽 大也始终不后悔。
王国维飞去。明月不谙离 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碧树”指绿树。 “天涯路”指极远的路的尽头。 整个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夜西 风把树叶都吹落了,天凉了,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边 的路,都不见离人归来。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感悟】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解读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感悟】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解读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感悟】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解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第一境界”意语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

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第二境界”比喻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三段名言分别引自宋词大家晏殊、柳永和辛弃疾之名篇,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众生,此生成大器的可能性基本为零-----自己早已愈不惑之年。

然则病后再读此文,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03年首次收到病危通知的时候,病房正位于医院8楼,彼时心内百感交集,望着从医院回家的路,似乎有着咫尺天涯的预感。

一切来的太突然,昨夜西风凋碧树,那是自己才35岁啊,西风何以如此薄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冷静下来,才知道一切唯有直面,为了家人为了时年8岁的儿子,不去想最终的结果,起码需要自己有一份坚韧和执着。

?(几天前,我市又有一个重病患者跳-楼了)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真是所有人梦想的最高境界,恋爱中的人自是喜不自禁,目标即将实现的人更加踌躇满志。

对于生病的人,倘能完全摆脱病体,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下----真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数日前,当我们所处的这个中部省会城市和其他两个城市莫名其妙的成为国内“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后,面对电视里侃侃而谈的市长,又一次“被幸福”的市民们为究竟什么是“最幸福”斗起了嘴。

王国维先生人生治学的三大境界说

王国维先生人生治学的三大境界说

说一说“学”
张庆勇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北宋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北宋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三句情话,相思的佳句,王国维先生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语言新颖,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第一重境界是说,做学问者,要执着的追求,要目标明确,要了解事物的概貌,登高望远是也。

第二重境界是说,要达到理想的彼岸,要在所不惜,此“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也。

第三重境界是说,经历多次磨砺,就逐渐成熟,最终达到豁然顿悟,明察秋毫之地步。

水到渠成是也。

对于强项实验学校的莘莘学子而言,“想学——能学——会学——学好”是应该弄明白的思想。

“想学”,即有学习的动机和愿望,有兴趣,有动力,有欲望。

“能学”,即可以学,循序渐进地学习,学起来,有学习的成功的体验。

“会学”,即按照各学科的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照学科规律来学习。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好”,即学精,学懂。

由前面的三个阶段“想学——能学——会学”而发生质的变化与飞跃,即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三境界”——顿悟也。

就现阶段而言,“想学——能学”尤为重要,真心希望同学们学起来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理解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理解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理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巧妙的引用了三位大词人的名句来说明了做学问必须要经历的三境界。

从外人的角度看,也可看作是一个人要想在某件事上获得成功必须经历的三阶段。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在西风的狂吹下,枝繁叶茂的绿树也开始凋谢了,表示形式非常危急,环境十分恶劣,在这种状态下作者夜不成眠,辗转反侧,为自己前途命运无比担忧,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因此颓废,而是想要努力克服困难,力求上进,争取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

于是,作者愤然起身,独上高楼,高瞻远瞩,想要望尽天涯海角,找到前进的路。

在这一境界中,可以看做人涉世不久,对人生的无比迷茫,正如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

但是在迷茫中有多少人因此而坠入歧途,自暴自弃,人生路漫漫,我们也应该上下而求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如此艳丽之词,也被王国维拿来说明学问之事。

诗人所忧之事,是"相思",但相思到如此地步,我只有柳永能做到了,可见柳永真是一个重情之人。

联系到人生,做一件事能专一到这种地步,不成功都难。

继第一阶段的迷茫之后,在这一阶段中便有了目标了,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像柳永想念女子一样,即使被折磨得瘦骨伶仃,形容憔悴,我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一往直前。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寻觅了千百次,却在无意间看到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在苦苦追寻,历经磨难之后,总算看到惊喜了,之前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在人生的旅途中,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困惑、苦恼中,甚至怀疑自己有没有选错目标,还该不该坚持下去,这些都很正常的,毕竟成功哪有那么容易呢?在这场旅途中,必定有很多人中途放弃,马云有句话说得好:"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治学的“三种境界”

治学的“三种境界”

龙源期刊网
治学的“三种境界”
作者:乙常青
来源:《初中生(三年级)》2006年第11期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①”此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②,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③,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注释:
①凋碧树:使碧绿的树木凋零,这里指萧瑟的西风把树叶吹落。

这几句可译为:昨天晚上萧瑟的西风吹过,碧绿的树木变得凋零。

我独自登上高楼,极目远望伸向天边的路。

②伊:她。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两句可译为:我渐渐地消瘦,但始终不后悔,为了她,我甘愿身体瘦弱,面容不佳。

③阑珊:稀疏,零落。

这几句可译为:在许多人中间千百次地寻找她(不着),猛然回头,那(意中)人却在灯火稀疏、游人冷落的地方。

二、简析:
王国维引用了三首宋词中的名句,形象地述说了治学的三种境界。

其一是晏殊《蝶恋花》中的句子。

初学阶段正如人刚从平地登上摩天高楼,顿时心旷神怡,眼界大开,从而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二是柳永《凤栖梧》中的句子。

说的是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虽然费尽心血,致使身瘦衣宽,容颜憔悴,但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三是辛弃疾《青玉案》里的句子。

说明真才实学来自于“千百度”的钻研探索过程,经过不懈的努力拼搏,而一旦有所发现,就体会到莫大的幸福和快乐。

有志于搞好学习的同学们,当从王国维的“三种境界”中得到启发。

王国维三重境界理解

王国维三重境界理解

王国维三重境界理解“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这不就像是我们刚开始追寻梦想的时候嘛!就好比你特别想吃蛋糕,你知道蛋糕店在哪里,可就是还没走到那儿呢。

你站在那,望着远方,心里想着那个美味的蛋糕,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这时候啊,可不能只是傻傻地看着,得行动起来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嘿,这第二境可就有点难熬喽!就像你为了减肥,每天早起跑步,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还得忍住美食的诱惑。

这过程多辛苦呀,但你就是不后悔,因为你心里有那个目标呀!为了梦想,我们也得这样,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一门心思往前冲。

有时候可能会觉得累得不行了,但是咬咬牙,坚持下去,总会离梦想更近一步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哇哦,这最后一境可真是太妙啦!就好像你找了好久好久的东西,怎么找都找不到,都快绝望了。

结果呢,有一天你不经意间一回头,嘿,它就在那儿呢!梦想也是这样呀,也许你努力了很久很久,都觉得没啥希望了,突然有一天,就发现自己已经实现了。

这感觉,岂不是超级棒?你想想看,我们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一开始有个大大的梦想,然后努力去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放弃。

到最后,说不定哪天就突然成功啦!这多有意思呀!就说学画画吧,一开始看着别人画得那么好,自己好羡慕呀,就想着我也要画得那么好。

于是开始学,每天画呀画呀,有时候画得不好看,心里还挺难受的。

但是呢,就是喜欢呀,就是不想放弃呀!这不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嘛。

然后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画进步了好多,这不就有点“蓦然回首”的感觉啦!再比如追求爱情,一开始看到那个心仪的人,哎呀,心都砰砰跳呢!然后就去追求呀,过程中可能会被拒绝,会伤心,但是还是不想放弃。

最后说不定就和那个人在一起啦,这多美好呀!这也是一种境界的提升呀!我们的人生不就是这样一场追寻境界的旅程吗?在这个过程中,有欢笑,有泪水,有坚持,有收获。

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治学的境界

治学的境界

治学的境界孔子认为治学有三境界,随着每一境界的递进,人们的修养与见识又更上了一层。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尽人皆知。

所谓“‘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不过是说欲成大事业或大学问,必须选好起点、勤下功夫、终得成就而已。

相比起来,孔子早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提出治学“三境界”,似乎更能让有志于学的人刻骨铭心。

孔子治学“三境界”,即为《论语》开篇那三句话。

第一境界,“研习而时习之,不亦GBPJPY”,即为能体会辛勤自学温故知新之趣。

自学本来并不是一件人人可以天生深感开心的事。

吴庆坻《蕉廊脞杂记》谈过一件事。

海宁人梁履祥平生崇信朱子之学,案头摆着朱熹的文集,每日“正襟循览”。

学生反问他说道:“你这样苦学,何时就可以抵达‘悦’的阶段呢?”他提问说道:“即为研习即为悦。

”等同于说道,一拎起至书去就可以深感欢乐。

他又说道:“君之恼怒,recommend不学。

”听见这话的人,都指出就是至理名言。

所谓“君之恼怒,recommend不学”,意思就是不经历自学的过程,不但无法体会自学的欢乐,而且可以给自己导致不欢乐的根源。

这个观点,符合实际。

《论语·雍也》孔子说道:“知之者不如不好之者,不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本来就是教人潜心自学的意思,反过来,也可以用这句话去表述自学之趣。

一个人修养达至这种境界,就能够感受到自学的惬意。

所以,爱好自学以黄老乐,就是最起码的境界。

步入这种境界,比“楼记高楼盼天下天涯路”深入细致,早已接中高楼,“楼记天涯路”长途跋涉回去了。

第二境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即能够感受朋友之间切磋批评之乐。

“朋”字的`本义并不完全等同于今天的“弟子”。

专门谈弟子,《论语》并不用“朋”字表述。

《左传》襄公十四年,师旷说“朋友”之间的行为准则应该是“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过治学的三种境界

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过治学的三种境界

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过治学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看,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关于善读书,我有三点认识和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维运‘治学三境界’说”解
王国维运用古代名家诗词,提出“治学三境界”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乃处于俗境,人在俗境中想超越此俗境去追求理想之真境。

第二境乃处于真境,然而寂寞、凄凉。

第三境乃处于胜境,但真正的胜境并非要完全脱离俗境,在俗谛中也能实现真谛。

——摘自【俞为民·著】《从〈宋元戏曲史〉看王国维的治学方法》
我对王国维“立业治学三境界”的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自原词观之,晏殊“昨夜西风”三句,不过写秋日之怅惘,柳永“衣带渐宽”二句,不过写别后之相思,辛弃疾“蓦然回首”三句,不过写乍见之惊喜。

这些词句与所谓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相去甚远,而王国维先生竟比并而立说,牵连绾合,独出机杼,为人所称道,可谓善读书者也。

其实,干事业也好,做学问也好,都须有一种耐得住寂寞,禁得起挫折,全身心地投入,九死不悔的痴迷精神。

我常想,我们平常人之所以一生没有什么成就,就是因为我们缺少这种精神,或用心不专,或遇难而回;或望而却步,或难耐清贫。

总之是没有执着地去追求,去创造。

没有耕耘也就没有收获,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天道是公平的。

想有成就,就必须去创造,就必须经历痛苦和磨难,所谓“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三种境界,也可以看成是三个阶段,即疏通知远、入迷以求、偶然得之。

也可以种地为喻,即垦荒播种、耕耘浇灌、收获储藏。

这三境或三个阶段是紧相衔接的,渐进的,有时并没有那么分明的界域,但必须历阶而进,不能跨越。

有人说,“第一种境界讲的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入门前表现出来的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唐仕伦《立业治学三境界,宏词精深昭文坛》,载《语文世界》2003年第3期)。

从王国维先生取喻的晏殊诗句看,哪里是“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呢?
“昨夜西风凋碧树”说的是环境。

西风骤紧,长林叶落,写出环境的萧瑟;“独上高楼”说的是主人公的孤独;“望尽天涯路”说的是主人公的行为,登高望远,则觉天高地迥,拓人胸襟,从而升发了更远的追求与期待。

王国维先生取喻之妙,妙在取用“独上”和“望尽”二语。

“独上”谓无同行的人,但仍不停止自己的追求,仍要登高以望;“望尽”谓目及之远,一直望到天尽头。

就治某一学问来说,那就是要通览这一领域在此之前的全部研究成果,明了这一领域尚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才不致在研究途中走弯路。

倘不如此,当你对自己研究的问题得出结论的时候,也许别人研究的成果早已发布了,你等于做了无用功。

这一境界说的是入门后的努力,而不是入门前的“茫无头绪”、“疑惑、彷徨和痛苦”,相反,则是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无彷徨,也无痛苦,而是自有其乐。

第二境界紧承第一境界,是说课题确定之后,执着追求,痛下工夫,殉身无悔,始终为寻找自己的结论(伊)不懈地上下求索。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有如佝偻者承蜩;“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不反不侧”,“累二”“累三”乃至“累五(丸)而不坠”,终于达到“犹掇之也”(《庄子·达生》)那种自然而又仿佛神化的境地。

由“累丸二而不坠”到“犹掇之也”是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

这一过程也许是相当漫长的,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痴迷精神,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地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这也许就是我们无为的根本原因。

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是欲望的达成。

由痴迷到顿悟,实际是灵感的闪现。

这灵感是“望尽天涯路”之后痴迷的积累,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灵感的出现。

得之于“须臾”之间,积之在“平日”之内。

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虽然“踏破铁鞋”也没有找到,但是没有这“踏破铁鞋”的工夫,决不会有轻而易举的“得来”。

所以,王国维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真是妙极。

此等语非大手笔所不能道。

大概也是痛苦的长期积累,于偶然之中得之吧!
融会中西古今之学而创新说
——试论王国维的治学方法和道路
周锡山
(待下载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