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饮食文化中的审美追求

合集下载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社会交往方式。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饮食与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饮食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重要联系。

中国人注重饮食的平衡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比如,中医养生理论中强调“饮食起居,有常无常”,即要根据季节、气候、个体差异等因素来调节饮食,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平衡。

二、饮食与阴阳五行的关系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饮食文化。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抽象概括,包括五行(金、木、水、火、土)和阴阳(阴性和阳性)。

中国人认为,饮食应该与阴阳五行相协调,以达到身体健康和平衡。

比如,夏天多吃寒凉食物可以降暑,冬天多吃温热食物可以御寒。

三、饮食与季节的变化中国饮食文化非常注重季节性的变化。

中国人认为,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界的规律,选择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法可以达到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

比如,夏天多吃清凉解暑的食物如西瓜、黄瓜,冬天多吃温热补益的食物如鸡汤、羊肉。

四、饮食与社交文化的融合中国饮食文化与社交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人认为,饮食是社交的一种方式,通过共同进餐可以增进感情、加强交流。

在中国,人们常常通过聚餐来庆祝节日、庆贺喜事,或者与亲朋好友团聚。

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规矩也是社交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宴席上的敬酒、宴客的次序等。

五、饮食与道德伦理的关联中国饮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

中国人认为,饮食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要,更是一种修养和道德追求。

比如,中国人崇尚节俭和勤劳,反对浪费和贪婪,这种道德观念也反映在饮食文化中。

中国的宴席中,主人会精心安排菜肴的数量和品种,以显示自己的节俭和对客人的尊重。

六、饮食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古代饮食文化中的生活美学

古代饮食文化中的生活美学

古代饮食文化中的生活美学古代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更是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审美追求和理解。

在古代的饮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活美学,从饮食方式到烹饪技艺,再到用餐礼仪,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生活之美的深刻追求。

首先,古代人们重视饮食方式的美学。

在古代,用餐的方式十分重要,餐桌的布置和餐具的选用都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例如,在古代的皇宫中,用餐的场合是重要的文化仪式,宫廷餐桌通常采用朱红色的宫廷软脂石作为桌面材料,充满华贵和典雅的气息。

另外,古代人们在用餐时也非常注重餐具的选择和摆放。

例如,在富贵人家的用餐中,常见的餐具有金银器、象牙器等,这些餐具不仅精美绝伦,而且富有艺术性,彰显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此外,古代人们在用餐时还注重空间的布局,常常会选择舒适宽敞的餐厅,以让用餐者更好地享受美食与交流。

其次,古代的烹饪技艺也体现了生活美学的追求。

古代人们将烹饪视为一门艺术,并且将烹饪技艺与自然之美、社会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富有独特风味的菜肴。

例如,唐代的“风味鸡”是以鲍鱼的形态烹制嫩鸡肉,外形美观而富有创意;宋代的“龙井虾仁”则是将新鲜的虾仁和龙井茶叶炒制而成,色香味俱佳。

这些独特的烹饪方式和精湛的技艺不仅富有创意,更通过菜肴的味觉和视觉效果,让人们享受到了美食带来的愉悦与美好。

此外,古代的饮食文化中也融入了丰富的用餐礼仪,以展现生活美学。

古代人们把用餐看作一种仪式,重视用餐过程中的细节和礼节,将用餐仪式化为一种文化体验。

例如,在古代的宴会中,主人会精心安排席位,将贵宾和客人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以体现社交礼仪的尊重和重视。

同时,古代人们还重视用餐礼仪的细节,如用餐时要注意坐姿、动作要轻柔缓慢、食用餐具时要注意顺序等等,这些细节的把控不仅展现了人们的生活修养,更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仪式化和细节美的追求。

综上所述,古代饮食文化中的生活美学表现在多个方面,从饮食方式到烹饪技艺,再到用餐礼仪,都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之美的深刻追求。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鉴赏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鉴赏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鉴赏中国传统美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生活哲学。

以下是对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一些鉴赏:1. 注重色香味俱佳:中国传统美食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器五个方面。

色彩上讲究原料新鲜、烹饪方式和佐料搭配,以保持食物自然色彩为美;香气上追求食物原汁原味,烹饪过程中尽量保留食物的天然香气;味觉上追求口感鲜美、层次丰富,注重口感的细腻和变化;形态上讲究刀工、摆盘,注重食物的造型美;器皿上则注重与食物的搭配,追求食物与器皿的和谐统一。

2. 饮食礼仪和社交文化:在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中,饮食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行为,更是一种社交活动和礼仪。

餐桌上的座位、上菜顺序、饮酒方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对主客关系、长幼关系、尊卑关系的尊重和维护。

此外,各种节庆、婚丧嫁娶等场合都有相应的美食和饮食习俗,这些习俗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3. 强调养生和健康:中国传统文化中,“药食同源”的思想深入人心,认为食物和药物具有一定的相通性,许多食材具有食疗和保健作用。

传统美食烹饪中,常常会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等特点进行搭配,以达到营养均衡、养生保健的目的。

此外,中医理论也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提倡合理膳食、节制饮食。

4. 地域性和民族特色: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气候、地理环境、物产资源以及民族习惯等因素,形成了各地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

例如川菜的麻辣、粤菜的清淡、湘菜的香辣、苏菜的鲜美等,各有千秋。

同时,各少数民族也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和特色菜品,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烤全羊等。

5. 工艺美感和精神内涵:中国传统美食不仅是一种物质产品,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在烹饪过程中,厨师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对食材的深入了解,将各种食材转化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

此外,许多传统美食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如“东坡肉”、“叫化鸡”等,这些美食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
1.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最基本的原则,强调了食物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2. 尊重自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注重礼仪: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非常注重礼仪,主张“食以礼为先”,即在饮食中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和礼节。

4. 追求美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强调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和谐统一,不仅追求味觉享受,还注重视觉和嗅觉的感受。

5. 寓意深远: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很多菜肴都有寓意深远的文化内涵,如“鱼”寓意年年有余,“团圆饼”寓意团圆和谐等。

6. 注重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强调食物的养生功能,主张在饮食中注意营养均衡,合理搭配食物,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7. 崇尚节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主张节俭,反对浪费,认为只有在节俭中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 强调情感交流: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认为,饮食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行为,更是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宴请宾客时,注重情感的交流和表达。

总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礼仪、
追求美感、寓意深远、注重养生、崇尚节俭和强调情感交流等方面,这些观念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是指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饮食的认识、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它深深糅合了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哲学思想和宇宙观念,影响着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饮食安排和餐桌礼仪。

首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注重均衡和谐。

中国人追求饮食的均衡,认为饮食要有多样性,要有五味俱全。

在传统观念中,饮食的基本原则是“稀主汤,荤主素,酱主调”,即一日三餐的主食以稀粥和面食为主,荤菜与素菜搭配合理,酱菜调剂口味。

这一观念凸显了中国人悉心呵护自己的身体,将食物视为调理身体的重要手段。

其次,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强调食物与四时节气的关联。

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关于食物与四时节气的配对,例如夏季以瓜果、冬季以肉食为主,春季以荤菜为辅,秋季以素菜为辅等。

中国人以四时八节的交替变化为依据,选择当季的食材,以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调养阴阳气血,提高健康水平。

这种观念体现了中国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尊重。

此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注重谷物的地位。

谷物是中国人主要的食物来源,如稻米、小麦、粟、黍等,种类繁多。

在中国农耕社会,谷物不仅供给人类的能量需求,还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受到极高的重视。

中国人有“民以食为天”的观念,表达了饮食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和地位。

在传统观念中,饮食问题被视为家庭生活和社会安定的基础。

而中国人还把饮食视为一种社交和团结的方式。

中国人讲究“和”的思想,在吃饭时往往以团体为单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家人、亲友团聚、老朋友重逢和单位同事聚餐等都是中国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饮食约会、商务宴请等场合,更是展示主人风采、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

在这些场合,中国人非常注重餐桌礼仪和仪式感,如尊长、尊敬长辈、按照年龄顺序吃饭等都是中国人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习俗。

此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还注重食物烹调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烹饪方法和技巧,如炒、炸、煮、蒸、烧、烤、拌等,使食物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提升食材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一、传统的饮食观念中国饮食文化重视均衡和谐,强调五谷为基础,饮食宜杂粮为主,倡导营养均衡,追求以粗糙、自然、原始的食材为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饮食的质量而非数量,强调“营养固本”,即食物的药性和营养价值与身体特点相匹配,避免过食伤身。

二、烹饪技艺独特中国饮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烹饪技艺而著名。

中国厨师讲究火候、调味和造型三大要素,善于运用刀工、火功以及调料的配合,使得每一道菜品都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

中国八大菜系(鲁、川、粤、苏、闽、湘、浙、徽)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烹饪技法,使得中国餐饮业世界闻名。

三、食材丰富多样中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多样,因此食材种类繁多。

五谷杂粮、肉类、水产品、果蔬丰富多样,因地制宜的生产方式使中国菜肴的色香味俱佳。

同时,中国饮食文化还牢固扎根于应季应时的观念,以及尊重自然原材料的选择,例如春季食用春笋、夏季食用苦瓜等。

四、餐桌礼仪中国餐桌礼仪历史悠久,注重礼仪和谦逊。

从用餐准备到用餐结束,中国人注重端庄、热情和尊重。

例如,中国人会提前对客人进行招待、关心和照顾,座次的安排也十分重要,通常以长者和贵宾为主。

在饮食过程中,中国人还强调“共享美食”,把食物当做饭桌上的“信物”,用以表示对友好的尊重和感谢。

五、食用方式独特中国有许多独特的食用方式,如使用筷子取食、将饭菜放在共用的中央盘子上和共同切菜,均体现了中国人强调协作和团结的价值观。

此外,中国人对食物的烹饪方式也非常独特,如清蒸、红烧、涮、炖等,每种烹饪方式都有不同的目的和特点,使得中国菜肴的口感丰富多样。

六、传统节日和饮食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密切相关,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食物和烹饪方式。

例如,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吃饺子和年糕,端午节期间喜欢吃粽子,中秋节期间人们喜欢吃月饼等。

这些传统节日食品不仅满足人们对美食的需求,也承载着祝福和祭祀的寓意。

总而言之,中国饮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强调均衡、谐和和礼仪。

中国饮食观念

中国饮食观念

中国饮食观念
中国饮食观念是指中国人对饮食的态度、习惯和价值观。

中国饮食观念的核心是"饮食文化",它反映了中国人对食物、饮食
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认知和追求。

1. 调养身体:中国人讲究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为食物具有养生和调理身体的功效。

例如,人们常常会选择食材搭配,以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比如根据不同的季节或个人体质选择食物。

2. 保持平衡:中国饮食观念注重饮食的均衡,认为各种食物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价值,不宜偏食或偏倚某种食物。

人们喜欢将主食、蔬菜、肉类、鱼类等食物搭配食用,以保持对营养的全面摄取。

3. 尊重食材:中国饮食观念中,人们尊重食材的原味和纯正。

食物的新鲜、原味是被看重的,烹饪时追求原汁原味,而不过分添加调料和添加剂。

4. 注重烹饪技巧:中国人非常重视烹饪技巧和食物的外观。

中餐烹饪追求菜品的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尤其重视菜品的刀工和火候。

烹饪时常采用炒、煮、烧、蒸等烹饪方法,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养分。

5. 礼节与环境:中国人在饭桌上非常注重礼节和仪式感。

在家庭聚餐或正式场合,人们常常遵循一定的规矩和礼仪,譬如有长辈在场时要等长辈盛食,尊重顺序。

同时,人们也注重饭桌的环境整洁和卫生。

总的来说,中国的饮食观念强调均衡营养、调理身体、尊重食材和注重烹饪技巧,同时注重社交礼仪。

这种观念体现了中国人对健康、生活品质和文化传统的追求。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在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食物制作、器皿、营养保健、饮食审美观、饮食礼仪等各个方面均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特色,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从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食物传统制作方法、中国饮食审美观以及饮食礼仪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国传统饮食结构我国的饮食结构是由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所决定,同时也是由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饮食经验积淀而成。

我国传统饮食结构有以下几点特点:首先,讲究主副食分明。

中国人认为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

中国传统饮食以谷物为主,副食主要是新鲜的天然食物。

其次,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蔬菜的作用。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吃青,俩眼冒金星。

”从秦汉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植物性食料为基础,比如粮、豆、蔬、果、谷类等。

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正如XXX在《论语•乡党》篇中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实际上是我国传统膳食结构理论最早的文字记载,即指日常饮食应当以食谷为主,即使肉多时,也不可超过食谷。

此外,我们几乎所有饮食都是低温烹饪。

蒸馒头,下面条,煮饺子全是在水中,都是100度以下。

二、食物传统制作方法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其讲究,不仅注重烹,更注重调,常见的方法有:蒸、煮、烧、炖、烤、烹、炒、炸、拌、扒、酥、焖等。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前提、人们的生活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等方面,逐渐构成了各自不同的地方风味,如鲁菜、川菜、苏菜、闽菜、粤菜、京菜、湘菜、徽菜等。

中国饮食有其共同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美。

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

同时,寻求色、香、味、形的有机统一。

在色的配制上,以辅助的色彩来衬托、突出、点缀和适应主料,构成菜肴色彩的均匀温和、主次分明、浓淡相宜、和谐悦目。

在口味的共同上,强调香气,突出主味,并帮手调料,使之增香增味。

中国饮食文化中吃的艺术美食美味辅之以追求三者的和谐统一

中国饮食文化中吃的艺术美食美味辅之以追求三者的和谐统一

中国饮食文化中吃的艺术美食美味辅之以追求三者的和谐统一篇一: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其精髓在于吃的艺术,美食美味以及追求三者的和谐统一。

吃的艺术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认为,饮食不仅是为了吃饱肚子,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在饮食中,中国人注重口感、营养、环境、氛围等多个方面,追求味觉和视觉上的享受。

例如,在中国的餐桌上,人们常常注重餐具的选用、餐桌的布局、菜品的搭配等,以营造优美的用餐环境,增加用餐的乐趣。

美食美味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对美食有着极高的追求和热爱,不断探索、创新、改良菜品,追求口感和品质的极致。

中国的菜系种类繁多,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味,让人们在品尝美食时感受到无穷的惊喜和愉悦。

最后,追求三者的和谐统一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精髓。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身心的愉悦和平衡。

在饮食中,中国人注重菜品的搭配、饮食的顺序、用餐的氛围等,以达到最佳的口感和用餐体验。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其精髓在于吃的艺术、美食美味以及追求三者的和谐统一。

在中国的餐桌上,人们不仅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更可以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民族精神。

篇二: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其中吃的艺术是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美食美味不仅仅是为了吃饱,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在饮食中,中国人注重的是三者的和谐统一:食物本身的色、香、味,以及烹饪方式的和谐统一。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吃的艺术,体现在厨师烹饪的过程中。

厨师会根据食材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和调料,来发挥出食材的最佳口感和营养价值。

比如,在中国传统的烹饪中,厨师会运用蒸、煮、炒、烤等多种烹饪方式,来制作出美味的菜肴。

同时,厨师还会根据客人的口味和喜好,来调整菜肴的口味,以确保客人能够得到最佳的味觉体验。

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1.注重平衡与谐调:中国饮食文化讲究饮食的营养平衡,主张五谷为主食,荤素搭配,食物口感的组合要求概念上寓意五味调和,营养均衡,而且追求菜品的色、香、味、形的和谐统一2.尊崇自然与季节:中国饮食文化重视食材的季节性。

认为自然界的生物有其生长的季节,食物的口感、香味等特征会随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因此,选择食材的时候会注重季节性,追求与自然界的和谐。

3.尊重食物与礼节:中国饮食文化对食物充满敬畏之心,认为食物是天赐的,因此,人们在吃饭的时候会注重对食物的珍惜和尊重。

在吃饭的时候,人们会注意举止端庄,尊重他人,注重礼貌和礼仪。

4.重视烹饪方法和技艺:中国饮食文化有独特的烹饪方法和技艺,如炒、炸、炖、烧、蒸、煮等多种烹饪方法,使食材在加工过程中完美地体现出其原有的味道和营养。

5.强调家庭团聚和感情交流:中国饮食文化强调家庭团聚和感情交流。

中国人认为共餐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是家庭成员团聚和感情交流的重要时刻。

因此,中国人非常注重共餐的仪式和氛围,不仅注重菜肴的美味,还注重用餐时的言谈举止和互动。

6.传统食材的广泛应用:中国饮食文化注重使用传统的食材。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这使得中国人在烹饪中广泛使用各种传统食材,如稻米、小麦、豆类、蔬菜、水果、猪肉、鱼虾等。

7.重视食物的养生和医疗功能:中国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养生和医疗功能。

中国古代医学认为食物可以调理身体,因此中国饮食文化中经常出现一些具有特殊药用价值的食材和烹饪方法,如中草药材料、药食同源的食材等。

8.地域特色鲜明:中国饮食文化具有地域特色鲜明的特点。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色。

如北方以面食、炖菜为主,南方以米饭、煮、蒸、炒菜为主,川菜、粤菜、鲁菜、闽菜等代表着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以平衡与谐调、尊崇自然与季节、尊重食物与礼节为基本特征,强调烹饪方法和技艺、家庭团聚和感情交流,注重传统食材和药食同源的应用,具有地域特色鲜明的特点。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

中国饮食文化强调“五味调和”和“色香味俱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皿等方面都受到重视。

色彩丰富、香气扑鼻、味道独特、形状美观的菜肴,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觉需求,更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和嗅觉需求,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营养均衡和调理养生。

中国人讲究“药食同源”,很多常见的食材具有药用价值,如人参、枸杞等。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四时调养”和“五谷杂粮”等理念,强调了食物与季节的关系,提倡人们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需求来选择适宜的食材和烹饪方法,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传统节令食品和餐桌礼仪。

中国人民在传统节日和重大场合会准备一些特定的食品,如年夜饭、月饼、饺子等,这些食品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祝福。

此外,在餐桌上,中国人注重礼仪和文化传统,如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宾主尽欢等,在进餐过程中体现出尊重他人、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节俭和合理利用资源。

中国人民有“粒粒皆辛苦”的观念,尊重食物,避免浪费。

中国菜的烹饪方法多样,能够充分利用各种食材,使之发挥最大的营养和美味。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家庭和社交。

中国人喜欢与家人、朋友一起品味美食,分享快乐。

中国人民重视饮食的团圆和社交意义,饮食文化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地域和民族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如川菜、粤菜、湘菜等,都有着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样,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烤全羊等,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多元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饮食文化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特征1.尊重食材:中国饮食文化强调尊重食材,追求天然、新鲜、健康的食材。

中国人善于利用各种食材,尤其是植物食物,注重品尝食材的原汁原味。

例如,烹调方法中,清蒸、炖煮、凉拌等都是保持食材本身鲜美味道的常见方法。

2.平衡营养:中国饮食文化十分注重营养的平衡,追求五谷杂粮、青菜红薯等不同食材的搭配。

中国饮食文化倡导“荤素搭配,粗细搭配”,既保证了饮食的口感和美味,又能够使人体吸收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

3.色香味俱佳:中国饮食文化重视食物的色香味同时出现,追求色彩鲜明、香气扑鼻、具有特殊风味的菜肴。

中国烹调注重火候和调味品的运用,以增强菜肴的口感和口味,将菜肴变得更加可口诱人。

4.礼节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强调餐桌上的礼仪和风俗,例如,尊老爱幼、尊重客人、注重孝道等。

中国人认为饮食是交流感情和凝聚亲情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饮食过程中注重团聚和互动,讲究和谐愉悦的氛围。

5.地域丰富:中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饮食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中有广东菜、川菜、粤菜、鲁菜等不同的菜系,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烹调方法和风味。

这种地域特色使中国的饮食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6.传统食物:中国饮食文化中有许多传统的食物,如汤圆、年糕、粽子、饺子等,这些食物与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给人以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些传统食物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团圆、祝福、纪念等。

7.饮食节令:中国饮食文化强调与季节性的食品相结合,注重适应自然的变化。

中国人把吃当作一种居住在极具季节性的国家中的必然选择,因而它的饮食文化也因应而生活出了一套共识和规范。

每逢节气,都有相应的食材和菜肴,如春天的草头粉、夏天的凉菜、秋天的石榴,冬天的火锅等。

中国饮食文化特性1

中国饮食文化特性1

中国饮食文化特性1中国饮食文化特性1首先,中国饮食文化注重平衡和协调。

中国人强调阴阳平衡、五味调和,认为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物质来保持健康。

根据中医理论,食物的热性分为寒、凉、平、温、热五种,不同的人体体质需要不同的食物来调养。

因此,中国人在饮食中注重搭配清淡和浓重、荤素和谐、酸甜苦辣咸五味相宜,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其次,中国饮食文化强调季节性和地域性。

中国广袤辽阔,气候差异明显,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各具特点。

例如,北方农业区注重面食的制作和食用,而南方水网密布,善于种植大米和水产,因此主食以米饭为主。

而在四季交替之时,人们尤为注重食材的变换和搭配,常以“春夏秋冬”的变幻来搭配菜肴,以追求食物的新鲜和美味。

第三,中国饮食文化重视传统节日和仪式。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食品和烹饪习俗。

例如,春节时常食用饺子、年糕等,寓意团圆和春天的到来;中秋节时吃月饼、柚子等,象征团圆和祈福。

此外,在婚礼、寿宴、祭祀等重要场合,中国人也有独特的食品和礼仪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认同。

第四,中国饮食文化讲究烹饪技艺和审美观念。

中国自古就有丰富的烹饪技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川菜、粤菜、鲁菜等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

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追求美味和精致的菜肴,促进了烹饪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中国饮食文化也强调以目观为美,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俱佳,将食物的审美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中国的名菜、名点、名茶等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最后,中国饮食文化强调团圆和人情味。

中国人重视家庭和社交聚会,饮食是拉近家人和朋友关系的重要方式。

例如,中国的餐桌上常有“一荤一素一汤一饭”的摆放,寓意着全家人的团聚和和谐。

而在举办宴席时,主人通常会通过丰盛的食物款待客人,展示自己的热情款待和财富实力,体现出中国人热情好客、重情重义的人情味。

中国人饮食文化中的审美追求

中国人饮食文化中的审美追求

中国人饮食文化中的审美追求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在饮食上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果腹,还追求精神上美感与愉悦。

具体体现在饮食中追求“色香味俱佳”,讲究餐具的精美,崇尚诗情画意的就餐环境。

中国饮食文化超越了其单纯的维持和延续生命的功能,升华到了审美文化的范畴。

关键词:中国人;饮食文化;审美追求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中国在世界上素有“饮食王国”之美誉。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

”又说:“中国不独食品发明之多,烹调方法之美,为各国所不及。

而中国人之饮食习尚暗合乎科学卫生,尤为各国一般人所望尘不及也。

”①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在苏州大学做题为《汉语与文化》讲座时说:“前不久我在报上看到题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的文章。

作者说,儒、道、释是中国文化三大支柱。

如果我来写,我可能会写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国文字、中华饮食、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法”②。

可见饮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几乎居于核心地位。

中国人在饮食方面讲究“色香味俱佳”。

“色”就是色彩,中国人天资聪颖,善于利用蔬菜、肉食、水产品等食物本身具有的天然色彩进行调色。

我们知道蔬菜本身的色彩就多种多样,如红的蕃茄、胡萝卜、辣椒;黄的冬笋、黄花菜、老姜;绿的菠菜、韭菜、蒜苗;青的青葱、青椒、青笋(即篙笋);白的白菜、白萝卜;黑的黑芝麻、黑木耳等等。

尽管食物的颜色并不影响它的口味和香气。

但对食用者来说,菜肴的色彩如果调配不当,一定会影响食欲。

孔子就提出“色恶不食”,菜肴色彩搭配组合的优劣往往是筵席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在宴席配菜上,中国人讲究色彩的丰富多样,一定是红、黄、青、白的菜都有,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

“香”和“味”是一个意思,都是强调好吃。

菜肴的香气,能引发人们品评菜点的欲望和动机,同时香的感受能够加深和促进人们对色与形的审美愉悦。

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与意义

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与意义

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与意义1.色美:中国饮食文化强调色香味俱佳,追求色彩搭配的和谐与美感,以提高食欲和饮食享受。

2.形美:食物的形状与外观对于食欲的刺激和满足至关重要。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食物形状的美感和精致程度。

3.香美:香气是食物的灵魂,能够唤起食欲和味觉的期待。

中国传统饮食注重食材的独特香味,追求香气的浓郁和悠长。

4.味美:中国饮食追求多味统一、鲜味醇厚,讲究酸甜苦辣咸五味的均衡和协调,以提高口感和满足味觉。

5.趣美:饮食的趣味性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带有戏剧性和趣味性的菜品制作和食用方式是其中的重要表现。

6.心齐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句俗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主人的心情和情绪对食物的影响,认为享受饮食应当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进行。

7.力美:力美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

中国饮食文化重视饮食的营养平衡,追求食物的健康和对身体的益处。

8.义美:饮食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个人的享受和需要,还有着社会性和亲情的象征。

中国饮食注重饭局的团结和和睦,强调饮食文化的共享和亲密情感的表达。

9.约美:约美指的是把握饮食的节奏和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饮食,达到健康和身体的平衡。

10.和美:和美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强调饮食带来的和谐与平衡,讲究食物的平衡搭配和食材的相互呼应。

这十美原则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理念和追求。

它们不仅仅是对于菜品制作和食用的规范和指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的表达方式。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中国人将饮食变得有艺术感和仪式感,让饮食成为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延伸。

这些原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取之有道、循序渐进以及和谐平衡的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改善饮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的十美原则是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总结和表达,它们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彰显了中国人对于饮食的独特追求和品味,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活和情感的高度重视。

中国饮食审美

中国饮食审美

中国饮食审美中国饮食审美是一门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它融合了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中国饮食审美追求的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强调对色彩、形状、香气和口感的细致体验。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国饮食审美的特点和重要性:食材选择、烹饪技巧、餐桌文化和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一、食材选择中国饮食审美的核心在于食材的选择。

中国人讲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食材的选择要与季节、地域和气候相适应。

例如,北方的冬季寒冷,人们喜爱吃温热的食材,如饺子、炖汤等;而南方的夏季炎热,人们更喜欢清凉解暑的食物,如凉拌菜、冰镇饮品等。

此外,食材的新鲜和质量也是中国饮食审美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人们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讲究食材的纯净、天然和营养价值。

二、烹饪技巧中国饮食审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烹饪技巧。

中国有着悠久的烹饪历史,烹饪技巧在不同地区和菜系之间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传承。

烹饪技巧包括刀法、火候、烹调时间等方面,通过巧妙的烹饪技巧,可以将食材的原味和营养完美地展现出来。

蒸、煮、炒、煎、炸、炖等各种不同的烹饪方法,使得中国菜肴在口感、色彩和香气上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三、餐桌文化中国饮食审美与餐桌文化紧密相连。

中国人重视餐桌上的仪式感和共享感,餐桌上的菜肴不仅仅是食物的呈现,更是亲情、友情和社交的表达。

例如,中国的宴席通常有着丰富的菜品和菜式布置,讲究菜品的色、香、味和形状的搭配,使得整个餐桌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用餐礼仪,比如用筷子品尝食物、用小碟夹菜等,都体现了对食物的尊重和对饮食文化的传承。

四、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中国饮食审美强调食物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中国人重视食物的药用价值和养生功能,通过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法来调养身体。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不同食物的性味有着不同的功效和作用,比如寒凉的食物可以清热解毒,温热的食物可以暖胃补肾等。

中国饮食审美中的养生食谱,如八珍汤、清炖石斑鱼等,不仅味美可口,还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喜爱。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结着千百年来的智慧和传统。

它不仅仅是一种吃喝的方式,更是一种思想和内涵的体现。

中国饮食文化的思想和内涵体现在食材的选择、烹饪技艺的传承以及饮食礼仪的重视等方面。

首先,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体现在食材的选择上。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因此,在选择食材时,中国人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质的平衡。

比如,中餐中常用的五味调和,即酸、甜、苦、辣、咸,能够激发人们的味觉,达到食物的完美享受。

此外,中国饮食文化还注重食物的营养平衡,追求“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原则,以满足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

其次,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体现在烹饪技艺的传承上。

中国烹饪技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宫廷菜肴到地方特色小吃,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烹饪技巧。

中国烹饪技艺强调火候的掌握、刀工的娴熟以及调味品的搭配。

在烹饪过程中,中国厨师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追求食物的自然美味。

同时,烹饪技艺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注重细节和精致,追求“炉火纯青”的境界。

最后,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体现在饮食礼仪的重视上。

中国人讲究“礼仪之邦”,饮食礼仪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中国饮食礼仪注重尊重他人和自我约束,体现了中国人的谦和和友善。

在正式的宴会上,人们会按照一定的次序入座,遵循一定的礼节,表达对主人的敬意。

此外,中国饮食礼仪还注重餐桌上的言谈举止,要求文雅、得体,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个人修养,更是为了维护整个餐桌的和谐氛围。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丰富多样,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它不仅仅是一种吃喝的方式,更是一种思想和内涵的体现。

中国饮食文化通过食材的选择、烹饪技艺的传承以及饮食礼仪的重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体验。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与意义

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与意义

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饮食文化之一,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饮食原则与食物组合方式。

其中,“十美原则”是指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所强调的十个美德,即“色、香、味、形、器、音、意、技、术、用”。

下面将对这十个美德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色”是指食物的外观色彩,特指菜肴的色泽鲜艳、透明明亮。

它不仅让人们在进食时增加食欲,也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追求。

在中国传统饮食中,色菜通常寓意着吉祥如红烧肉、鸳鸯卷等。

“香”是指食物的气味,是一种独特和难以形容的感觉。

中国厨师注重烹饪时融合米醋、香辛调料等,使得菜肴香气四溢,让人们在进食时享受到更多的感官刺激。

“味”是指食物的味道,分为酸、甜、苦、辣、咸等不同的口感味道。

在中国传统饮食中,追求五味调和,使得菜肴味道丰富而刺激,能够满足人们对口感的需求。

“形”是指菜肴的形状、构造和造型等。

中国传统烹饪追求不同形状的菜肴搭配,以及在摆盘时的艺术构图,使得食物更加美观,增加了进食的趣味性。

“器”是指盛放食物的容器,要求器具与食物的搭配相得益彰。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注重将食物与器皿进行丰富的搭配,以达到更好的美感效果。

“音”是指饮食时发出的声音。

中国人认为进食时应该有自己特定的音乐和节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享受进食的过程。

“意”是指食物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在中国传统饮食中,有很多菜肴寓意吉祥如寿桃、年糕等,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技”是指烹饪时运用的烹调技巧与方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注重厨师的烹饪手法和技巧,强调烹调过程的细致和独特。

“术”是指饭店、餐饮业经营者在传统餐饮基础上创新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方式。

通过创新餐饮业的经营模式和服务理念,能够提升餐饮业的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度。

“用”是指餐具和用餐礼仪。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注重用餐礼仪的传承和规范,以及使用适当的餐具增加餐饮体验的舒适性和质感。

以上所述的十个美德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十美原则”。

中国的饮食价值观

中国的饮食价值观

①民本思想。

饮食,是儒家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组成部分;足食,是让国民吃饱,是传统社会稳定秩序的一项国策。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发展了一套富有天道人伦色彩的饮食观念。

历代上、下层文化都把粮食和吃饭当作基本的社会问题。

②节约粮食。

勤俭节约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节约的重要内容是节粮。

但古人说的节约,是从爱惜劳力的角度讲的,“粒粒皆辛苦”,指的是劳力的辛苦。

今人说节约,更强调爱惜自然资源和全球环境,这是古今思想的差别。

③人格教育。

中国人利用饮食的机会培养志向、观察人品,甚至把饮食观与人才观联系起来,这是中国人所独有的。

儒家历来主张回避各种享乐的诱惑,提倡通过节衣缩食树立克己利他的人生观。

这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深刻的影响。

④食疗观。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了饮食与养生的道理。

中医认为,人要以五谷养气,食肉多,则食气为肉气所胜,会破坏内脏的平衡,导致疾病的产生。

古人把对宴饮的节制当成一种礼节,是把它视为一种严肃的社会规范的。

在饮食健康上,中国人讲究选择食物和食法。

总之,食疗的思想,是强调在进食和人体之间,保持平衡;在生理和文化之间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寻求平衡。

什么事情都不要过分。

这种思想,实在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写照。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

2005年9月第2卷第3期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ofArtCollegeofInnerMongoliaUniversitySep,2005V01.2NO.3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徐万邦(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门类之一。

透视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层品位,可见中国人的饮食审美情趣,主要表现在食物形象、饮食环境、饮食器具、食物的香、味、名、音等方面。

而情趣美可理解为感情与志趣两方面。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审美情趣;食物形象;饮食环境;饮食器具分类号:TS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838(2005)03—0037—08中国饮食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门类之一,也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一种文化。

有少数人由于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便把中国文化概括为饮食文化,甚至武断地说,中国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吃”。

[1]这实在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误解。

鉴于此,有必要透过吃喝的外在形式,来透视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层品位。

这种品位在美学上也有突出表现。

中国人在饮食方面讲究“色香味俱佳”,“色”就是要好看,“香与味”是强调好闻好吃,合起来就是又要好看又要好吃,眼福口福都要享受。

在“好看”的追求中,就有审美意识在起作用。

审美意识是人在审美、创造美活动中的思想、情感、意志。

它包含着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审美态度、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其中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和核心。

审美意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感,即人对美的主观感受、体验与精神愉悦。

美感是创造美的心理基础。

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就是生活”的命题,中国人把“吃喝”看作是生活的头等大事,因而在饮食文化中讲究美感是非常自然和合乎情理的事。

中国有许多文化名人对中国饮食文化都有相当的研究,他们对饮食的看法绝不同于不得温饱的百姓,仅仅是为了果腹求生而已。

他们把饮食当作人生的乐趣和人生的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饮食文化中的审美追求
作者:刘岩松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01期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在饮食上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果腹,还追求精神上美感与愉悦。

具体体现在饮食中追求“色香味俱佳”,讲究餐具的精美,崇尚诗情画意的就餐环境。

中国饮食文化超越了其单纯的维持和延续生命的功能,升华到了审美文化的范畴。

关键词:中国人;饮食文化;审美追求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1-0150-02
收稿日期:2011-10-19
作者简介:刘岩松(1971-),男,山东威海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从事饮食文化研究。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中国在世界上素有“饮食王国”之美誉。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

”又说:“中国不独食品发明之多,烹调方法之美,为各国所不及。

而中国人之饮食习尚暗合乎科学卫生,尤为各国一般人所望尘不及也。

”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在苏州大学做题为《汉语与文化》讲座时说:“前不久我在报上看到题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的文章。

作者说,儒、道、释是中国文化三大支柱。

如果我来写,我可能会写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国文字、中华饮食、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法”。

可见饮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几乎居于核心地位。

中国人在饮食方面讲究“色香味俱佳”。

“色”就是色彩,中国人天资聪颖,善于利用蔬菜、肉食、水产品等食物本身具有的天然色彩进行调色。

我们知道蔬菜本身的色彩就多种多样,如红的蕃茄、胡萝卜、辣椒;黄的冬笋、黄花菜、老姜;绿的菠菜、韭菜、蒜苗;青的青葱、青椒、青笋(即篙笋);白的白菜、白萝卜;黑的黑芝麻、黑木耳等等。

尽管食物的颜色并不影响它的口味和香气。

但对食用者来说,菜肴的色彩如果调配不当,一定会影响食欲。

孔子就提出“色恶不食”,菜肴色彩搭配组合的优劣往往是筵席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在宴席配菜上,中国人讲究色彩的丰富多样,一定是红、黄、青、白的菜都有,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

“香”和“味”是一个意思,都是强调好吃。

菜肴的香气,能引发人们品评菜点的欲望和动机,同时香的感受能够加深和促进人们对色与形的审美愉悦。

中国人在菜肴的制作上崇尚香气扑鼻,清醇诱
人;在滋味上,重视五味调和。

中国人很早就对肴馔味美有了很高的审鉴和独到的领悟,甚至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识也可以溯源到人的味觉器官。

这从“美”字的本义可以看出。

《说文》中的“美”字从“羊”从“大”,其本义为“甘”,可以说中国人最初的审美意识源于对“甘”这种味觉的感受上。

“甘”的本义主要是指适合人的口味,所谓“羊大”,是指肥大的羊肉对人们来说是“甘”的。

所以“甘”给人以味觉上美感,可见中国人最原初的审美意识,起源于“肥羊肉的味甘”这种古代人们味觉的感受性。

《说文》:“味,从口,未声”,其意是“滋味”。

而“未”的本义,《说文》中解释为“味也,六月滋味也”,其声同“味”。

《史记·律书》:“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可见,“味”与“未”是音义相同的。

春秋晚期的晏婴说:“和如羹焉。

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料煽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吕氏春秋·本味篇》:“凡味之本,水最为始。

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

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可见中国人在饮食上对“味”的追求由来已久。

味,是烹饪艺术的核心。

我们中国人在宴席上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不知道今天的菜是不是合您的口味”。

味不美,即使形态、色调再美也算不得是佳肴,算不得精妙的艺术品。

味美,说到底就是菜肴的适口性。

中国古代一向十分重视肴馔适口性的美学追求。

明末清初著名剧作家和美食理论家李渔曾说:“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松脆而已矣。

”正是因为人们对味美的不断审鉴、不断追求、不断领悟,才使饮食具有了如此迷人的魅力。

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上的审美追求不仅仅体现在对食物“色”与“味”的崇尚,还体现在对精美餐具的使用。

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

精美的餐具可以把菜肴衬托得更加美观生动,使人赏心悦目,食欲大大增加。

中国菜肴在餐具和菜肴的配合使用上是十分讲究的。

首先,餐具的大小应与菜肴的量相适应。

菜肴量小,餐具过大,使人见之便有“头重脚轻”之感。

反之,菜肴量大,餐具过小,使人产生不食即饱之念。

其次,餐具的品种应与菜肴的质地相适应。

一般来说,汤菜宜用碗来盛,如奶汤素烩、酸辣鱼羹、仔鸡豆花汤菜,这些菜由于以汤为主,上席时,用碗比较适宜。

也有一些汤菜,如口蘑清炖鸡、清蒸甲鱼、清炖牛尾等,虽属汤类,但以菜为主以汤为辅,用汤盘盛装为适宜。

炒菜虽然都是用盘子来装,但不同的菜选用的盘子形状也有差异。

如酱爆鸡丁加桃仁、宫保鸡丁、烟三白、网油虾卷等宜选用平盘。

而有些菜肴为了保持原有的形状,最好使用长盘和圆形平盘,如香酥鸡、油淋子鸡、果汁炯鸡、黄酒垠鸡等。

最后,餐具在色泽上要与菜肴的色泽协调一致。

我们知道餐具的色彩有深浅,而菜肴的色泽又多种多样,餐具的色彩与菜肴的色泽搭配得当,菜肴就会被衬托得色彩更加动人,引起人的食欲。

一般来说,餐具在与菜肴的搭配上有“浅配浅”、“深配浅”等说法。

如白底浅蓝花边的盘子,对大多数菜肴都是适用的。

也有些菜肴要选用适当的带有色泽的餐具,如浅色的菜肴宜配深色餐具,如鸡油冬瓜、芙蓉鸭片、翡翠虾仁等,深浅相配,菜肴色彩就不致浅得太淡,在这里深起着补浅的作用。

而深色的菜肴宜用色调浅的餐具,如干烧鲤鱼、酱汁鲤鱼、麻婆豆腐等。

这里以浅色调的餐具衬托色彩深重的菜肴,使菜肴显得生动活泼一些。

如果采用的是深色调的餐具就会给人沉闷而又呆板的感觉。

中国的餐具不仅追求色彩的多样化,而且崇尚造型的精美别致。

一般造型或新颖奇巧,别致美观;或素雅大方,朴实无华。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瓷质的餐饮器具更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共同喜爱。

它们不但改善了人们饮食生活的条件,而且以其丰富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及绚丽的釉色,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餐饮用品。

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上的审美追求还体现在崇尚诗情画意的就餐环境。

饮食环境包括三种: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造环境,三是前两种的结合。

中国的茶楼、饭馆或建于风光旖旎的湖边江畔,或建于水榭花坛、竹径回廊之中。

大自然那清澈的蓝天,飘动的白云,清新的空气,以及郁郁葱葱的山川和烂熳的山花,比美酒佳肴更让人心旷神怡。

中国的文人墨客对清山秀水情有独钟,他们喜欢在在幽美的山水间饮宴作诗,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诗篇都是在这种充满浪漫气息的饮食环境中创作出来的。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和《九日龙山饮》写的就是在野外饮酒。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句句有酒气,满篇溢醇香。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若不是感悟了清山秀水的性灵之美,若不是对酒酣神驰的真切体会,
是无法写出这样精妙的文章的。

人造的饮食环境主要指餐厅饭店的环境布置。

现在一些大城市中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馆备受青睐。

这些餐馆让那些远离家乡的游子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那些没到过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人有种身临其境的体会,让那些曾经到过某地的人,有种旧地重游的美妙感觉。

比如一些傣味餐馆挂的照片是曼飞龙笋塔、泼水节场面、竹楼及井塔;新疆风味餐馆放的是维吾尔族乐曲;苗族餐馆的墙上挂有芦笙,屏风是用苗族制绣和蜡染绷的屏布;藏族餐厅装有转经筒;蒙古族餐厅里悬挂着成吉思汗织锦像;东坡餐厅中有书法家写的苏东坡诗词等。

说到饮食环境中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不能不提中国的楼、榭、亭、阁,它们是集天工、人工、内、外、大、小于一体的绝妙之境,它们的建造华丽光艳,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种环境中就餐,自然是尽享赏心悦目之事。

综上所述,中国饮食文化超越了其单纯的维持和延续生命的功能,升华到了审美文化的范畴。

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到的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中的审美追求,仅仅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沧海一粟。

参考文献:
[1] 孙中山全集:第6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劳动报,2004-02-03;报刊文摘,2004-02-09(2).
[3] 左传·昭公二十年[G]//左传文白对照.莫涤泉,整理.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729-730.
[4] 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5] 孙補卿.中国饮食文化民族学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资料库,2004,(12).
[责任编辑吴明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