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合集下载

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版)

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版)

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目录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发展成就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三章发展目标第二篇区域统筹和发展布局第四章经济布局第五章城乡布局第六章空间布局第三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第七章农业提升第八章工业优化第九章服务业跨越第十章海洋经济第四篇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第十一章能源建设第十二章交通建设第十三章水利建设第十四章市政建设第五篇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第十五章科技创新第十六章教育优先第十七章人才发展第六篇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第十八章文化建设第十九章文明山东第七篇和谐社会和公共服务第二十章民生保障第二十一章卫生体育第二十二章社会管理第八篇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第二十三章生态建设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第二十五章资源节约第二十六章循环经济第九篇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第二十七章改革深化第二十八章开放提升第十篇政策保障和规划实施第二十九章扩大消费第三十章优化投资第三十一章营造环境第三十二章区域协调第三十三章实施机制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

洛川市场规划0930

洛川市场规划0930

洛川市场规划0930国家级洛川苹果大型批发市场总体规划(2011-2015)(送审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省洛川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十月规划编制组主持人:高武斌中共洛川县委书记彭安季洛川县政府县长肖运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研究员洪仁彪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研究员安金海延安市果业管理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参加人:王建锋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农艺师李靖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博士朱晓禧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博士高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工程师杜楠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工程师张宏伟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工程师蒋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工程师闫伟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工程师岳武斌洛川县苹果产业园区建设处副主任农艺师郑雪剑洛川县苹果产业园区建设处农艺师雷永刚洛川县苹果营销流通管理办公室农艺师目录第一章背景和依据 (1)一、规划背景 (1)二、建设意义 (2)三、规划依据 (4)第二章基础与条件 (5)一、产业基础 (5)二、品牌影响 (6)三、政策机遇 (7)四、区位条件 (9)五、市场基础 (10)第三章思路与目标 (11)一、建设思路 (11)二、规划原则 (11)三、功能定位 (13)四、建设目标 (14)第四章总体布局与建设内容 (16)一、会展中心区 (16)二、交易仓储区 (19)三、物流配送区 (19)四、农资交易区 (20)五、产业加工区 (21)六、科技研发区 (21)七、配套服务区 (22)第五章基础设施规划方案 (24)一、道路交通 (24)二、给水系统 (24)三、污水系统 (24)四、雨水系统 (25)五、供电系统 (25)六、弱电系统 (26)七、有线电视 (26)八、燃气工程 (27)九、供热工程 (27)十、绿化系统 (28)十一、环境保护设施 (28) 十二、综合防灾设施 (29) 第六章投资估算 (30)一、投资估算 (30)二、资金来源 (31)第七章管理与运营机制 (33)一、健全管理机构 (33)二、创新融资机制 (33)三、规范市场秩序 (34)四、强化发展机制 (34)第八章保障措施 (35)一、加强组织领导 (35)二、加大资金投入 (35)三、吸引优秀人才 (35)四、强化政策支持 (36)附图:1、区域位置图2、文化长廊规划布局3、土地使用现状图4、总体布局图5、道路系统规划图6、环保环卫规划图7、给水工程规划图8、污水工程规划图9、雨水工程规划图10、电力工程规划图11、电信工程规划图12、供热燃气工程规划图13、综合防灾规划图14、公共设施分布图15、会展中心效果图16、交易仓储区效果图17、物流配送区效果图18、农资交易区效果图19、产业加工区效果图20、科技研发区效果图21、配套服务区效果图22、农机具市场效果图第一章背景和依据一、规划背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把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高度重视农产品大型批发市场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洛川市场规划0930

洛川市场规划0930

国家级洛川苹果大型批发市场总体规划(2011-2015)(送审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省洛川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十月规划编制组主持人:高武斌中共洛川县委书记彭安季洛川县政府县长肖运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研究员洪仁彪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研究员安金海延安市果业管理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参加人:王建锋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农艺师李靖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博士朱晓禧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博士高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工程师杜楠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工程师张宏伟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工程师蒋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工程师闫伟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工程师岳武斌洛川县苹果产业园区建设处副主任农艺师郑雪剑洛川县苹果产业园区建设处农艺师雷永刚洛川县苹果营销流通管理办公室农艺师目录第一章背景和依据 (1)一、规划背景 (1)二、建设意义 (2)三、规划依据 (4)第二章基础与条件 (6)一、产业基础 (6)二、品牌影响 (8)三、政策机遇 (9)四、区位条件 (11)五、市场基础 (12)第三章思路与目标 (14)一、建设思路 (14)二、规划原则 (14)三、功能定位 (16)四、建设目标 (18)第四章总体布局与建设内容 (20)一、会展中心区 (21)二、交易仓储区 (23)三、物流配送区 (24)四、农资交易区 (25)五、产业加工区 (26)六、科技研发区 (27)七、配套服务区 (28)第五章基础设施规划方案 (30)一、道路交通 (30)二、给水系统 (30)三、污水系统 (31)四、雨水系统 (31)五、供电系统 (32)六、弱电系统 (33)七、有线电视 (33)八、燃气工程 (34)九、供热工程 (34)十、绿化系统 (35)十一、环境保护设施 (35)十二、综合防灾设施 (36)第六章投资估算 (37)一、投资估算 (37)二、资金来源 (38)第七章管理与运营机制 (41)一、健全管理机构 (41)二、创新融资机制 (41)三、规范市场秩序 (42)四、强化发展机制 (43)第八章保障措施 (44)一、加强组织领导 (44)二、加大资金投入 (44)三、吸引优秀人才 (44)四、强化政策支持 (45)附图:1、区域位置图2、文化长廊规划布局3、土地使用现状图4、总体布局图5、道路系统规划图6、环保环卫规划图7、给水工程规划图8、污水工程规划图9、雨水工程规划图10、电力工程规划图11、电信工程规划图12、供热燃气工程规划图13、综合防灾规划图14、公共设施分布图15、会展中心效果图16、交易仓储区效果图17、物流配送区效果图18、农资交易区效果图19、产业加工区效果图20、科技研发区效果图21、配套服务区效果图22、农机具市场效果图第一章背景和依据一、规划背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把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高度重视农产品大型批发市场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2年,按照国务院部署和要求,有关方面积极贯彻落实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了42项实施细则,浙 江、江苏等19个省份出台了贯彻落实意见。
2013年底,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对部分地区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总体来看,鼓励民间投资发 展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2012年,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2.4万亿元,同比增长24.8%,所占比重达到61.4%。
中国从1953年起至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年共制订和执行了八个五年计划。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2014年3月7日,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施子海接解读《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施子海表示,已出台的部分实施细则与民营企业的期望仍然存有一定差 距。将下决心真正破除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对于已经全部出台的42条民间投资实施 细则能不能落到实处,施子海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
谢谢观看
施子海表示,我们注意到,已出台的部分实施细则与民营企业的期望仍然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要结合细 则实施效果及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细化、实化配套措施,下决心真正破除民间投资的 “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在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卫生、教育等领域方面 取得新突破,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社 会发展所作的规划和安排
01 政策解读
03 内容目录
目录
02 具体内容 04 执行情况
基本信息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指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所作 的规划和安排。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渭南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3.27
•【字号】渭政发[2011]16号
•【施行日期】2011.03.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的通知
(渭政发〔2011〕1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华山景区管委会: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实施。

本规划纲要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具有法定效力,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目标和全市人民的发展远景,是指导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县市区规划作为全市“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规划纲要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发区域的延伸和细化。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县域、区域及专项规划与本规划的充分衔接,进一步细化纲要内容、落实规划目标;加强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与本规划实施的协调推进,完善跟踪监测、动态分析制度和监督评估、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
的有效衔接,制定总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时限要求,分年度落实任务,分阶段推进发展,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圆满实现。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七日。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阔步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时期。

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主要是理清发展思路,阐明目标任务,确定工作重点,引导全省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前进。

第一篇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科学认识省情特点,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牢牢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环境一、“十一五”发展取得令人瞩目成就“十一五”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促和谐,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克服特大地震、雨雪冰冻、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提前一到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三秦大地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跨越式发展势头强劲,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台阶,为“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14.8%,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1800亿元,年均增长27.8%,总收入和支出分别是“十五”的3.4倍和3.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2万亿元,年均增长34.4%,加快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明显提升。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连年获得丰收,苹果面积、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优势特色产业增势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成效明显,以西安高新区为代表的各类园区成为新的增长极;一批投资过百亿、上千亿元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23户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关中、陕北、陕南发展呈现新格局,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达到46.5%。

洛川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专题报告最终

洛川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专题报告最终

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院长:周庆华总工:黄明华项目名称: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委托单位:洛川县人民政府编制单位: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85)规划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黄明华李莉吴党社项目参加人:黄明华李莉胡永红郑晓伟潘昆王静李科昌郝春艳田晓晴罗洁东雷王林申李祥平吴党社朱建军王安平白海涛李庚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09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基础资料汇编◆专题报告1.生态环境安全专题研究2.土地适宜性评价专题研究3.居住专题研究4.商业网点与商贸流通设施专题研究5.城市开发强度专题研究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09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基础资料汇编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09目录第一章地理位置与政区概况 ---------------------------------------------------------------------------------------------------------------- 1一、地理位置----------------------------------------------------------------------------------------------------------------------------------- 1二、政区概况----------------------------------------------------------------------------------------------------------------------------------- 1第二章历史沿革 ------------------------------------------------------------------------------------------------------------------------------- 2第三章自然条件 ------------------------------------------------------------------------------------------------------------------------------- 3一、地形地貌----------------------------------------------------------------------------------------------------------------------------------- 3二、工程地质----------------------------------------------------------------------------------------------------------------------------------- 3三、气象 ----------------------------------------------------------------------------------------------------------------------------------------- 3第四章资源 ------------------------------------------------------------------------------------------------------------------------------------- 4一、土地资源----------------------------------------------------------------------------------------------------------------------------------- 4二、矿产资源----------------------------------------------------------------------------------------------------------------------------------- 4三、野生动植物资源-------------------------------------------------------------------------------------------------------------------------- 4四、水能资源----------------------------------------------------------------------------------------------------------------------------------- 4五、文物古迹及旅游资源-------------------------------------------------------------------------------------------------------------------- 5第五章社会经济概况 ------------------------------------------------------------------------------------------------------------------------- 7一、区划人口----------------------------------------------------------------------------------------------------------------------------------- 7二、经济现状--------------------------------------------------------------------------------------------------------------------------------- 11三、社会现状--------------------------------------------------------------------------------------------------------------------------------- 12 第六章县城概况 ----------------------------------------------------------------------------------------------------------------------------- 14一、县城规模--------------------------------------------------------------------------------------------------------------------------------- 14二、现状概况--------------------------------------------------------------------------------------------------------------------------------- 14三、建成区主要建设用地------------------------------------------------------------------------------------------------------------------ 14 第七章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 -------------------------------------------------------------------------------------------------------- 17一、交通区位--------------------------------------------------------------------------------------------------------------------------------- 17二、铁路站场--------------------------------------------------------------------------------------------------------------------------------- 17三、公路等级、性质等--------------------------------------------------------------------------------------------------------------------- 17四、汽车站------------------------------------------------------------------------------------------------------------------------------------ 17五、公交 --------------------------------------------------------------------------------------------------------------------------------------- 17六、城市道路--------------------------------------------------------------------------------------------------------------------------------- 17七、城市广场--------------------------------------------------------------------------------------------------------------------------------- 18 第八章市政设施 ----------------------------------------------------------------------------------------------------------------------------- 19一、给水排水--------------------------------------------------------------------------------------------------------------------------------- 19二、供热燃气--------------------------------------------------------------------------------------------------------------------------------- 19三、电力电信--------------------------------------------------------------------------------------------------------------------------------- 20四、环保环卫--------------------------------------------------------------------------------------------------------------------------------- 21五、消防 --------------------------------------------------------------------------------------------------------------------------------------- 22六、现状综合灾害--------------------------------------------------------------------------------------------------------------------------- 22第一章地理位置与政区概况一、地理位置洛川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洛河中游,位于东经109°18†14‡~109°45†47‡,北纬35°26†29‡~36°04†12‡,北依富县、宜川,南界白水,东接黄龙,西濒洛河与黄陵为邻。

洛川县县域城镇化的总体情况

洛川县县域城镇化的总体情况

洛川县县域城镇化总体情况汇报洛川县位于延安市南部,地处陕北地区与关中地区的交汇处,西延铁路、包茂高速公路、210国道、304省道都从城区范围内经过,交通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县域土地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辖7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2.06万人,城镇人口11.2万人,城镇化率达50.8%。

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6个建制镇建成区面积共8.4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共计16.2平方公里。

一、城镇化建设总体思路及目标任务按照县城全面开发建设,四大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建制镇重点建设,农村社区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建设项目120余个,总投资160亿元。

打造以县城为龙头、园区为载体、建制镇为纽带、农民社区为依托的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新格局,坚持“一城四园六镇十社区”的基本框架,县城按照“拉大框架、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升品位”的要求,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城镇居民住房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承载力和辐射力。

重点镇按照“提升功能、优化环境、突出特色”的思路,依托各重点镇的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进一步推进重点镇建设步伐。

力争到“十二五”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城镇建设水平和品位得到较大提升,城镇承载力进一步提高。

为实现“产业强、集镇大、社区好、果乡美”的统筹城乡发展总体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从2007年洛川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始,全县“大开发、大建设”的准备工作就已经悄然铺开。

经过近几年时间的谋划和准备,2011年县城、重点镇建设开始启动实施,截止目前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县城建设。

2011年以来,县城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实施,重点建设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旧城改造、住房开发、沟壑治理等五大方面共50余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7亿元。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振兴路、金苹果大道景观带、龙祥北路等城市道路。

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进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战略调整的机遇期。

在当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在我县经济经历了一次快速上升期、受金融危机影响巨大的新形势下,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县抓好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本态势,致力项目突破、经济突围、面貌突变,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县,进一步提升我县综合竞争实力,实现“最强栾川、最美栾川”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考虑,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二是关于“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三是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

一、“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提出了“工矿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全县人民团结奋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和巨大进步。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挑战,危中寻机,克难攻坚,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进步,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预计“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都能如期或提前完成。

(一)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2007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07.8亿元,同比增长29.8%,人均GDP突破3万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达10.1亿元,同比增长47.9%。

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2011—2015),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我市实施追赶战略、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

为全面部署和顺利实现这一时期的战略目标,根据中省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结合商洛实际,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一篇科学发展“十二五”时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科学认识市情特征,牢牢抓住并用好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富民强市步伐,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一、现实基础“十一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大力实施陕南突破发展战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其中20项指标提前1-2年完成,占指标总数的80%,其余5项指标按期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决定》,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85.9亿元,年均增长13.7%,是“十五”末的2.5倍,人均越过万元大关;工业增加值达到64.49亿元,是“十五”末的3.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08亿元,是“十五”的6.2倍;2010年财政总收入达到21.2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01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4.1倍和4.9倍。

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

市委、市政府立足商洛实际,积极探索实践,确立了循环经济发展思路,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出台了《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产业项目建设规划》和《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商洛市实施意见》。

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规划的10条循环产业链有5条开工建设,其中2条初步建成,11个县域工业集中区有7个被列入全省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184户,其中规模企业78户。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第三章 主要目标第四章 政策导向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洛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洛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洛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洛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经洛川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部署好这五年的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本纲要。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县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较好地完成了规划所确定的主要目标。

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预计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7.2亿元,是“十五”末的2.27倍。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 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

预计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 53.3 :7.4 :39.3 调整为 51.8 :5.1 :43.1,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33.3亿元(县属),是“十五”累计投资的1.13倍。

以“七大五小四十五个单村”为重点的农村供水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农村安全引水实现全覆盖。

304省道改造全面完成,农村油路通村率达到90%以上,路网通行能力明显提高。

以750变电站和农村电气化工程为重点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供电可靠率达到99.98%。

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4.4%。

农业产业化体系日趋完善,苹果品牌效应显著提升。

苹果标准化生产得到广泛普及,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强势推进,果—畜—沼生产管理模式效应逐步凸现。

苹果总产量达到67.6万吨,实现产值24亿元,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65.19万头。

中国洛川苹果产业园区和旧县黄章生猪产业园区建设顺利启动,洛川苹果荣获中国驰名地理商标,品牌价值达到25亿元。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社会保障日臻完善。

预计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352元,比“十五”末增长106.2%,净增3272元。

“苹果之都”大建设如火如荼“洛川城投”挑重担勇于担当

“苹果之都”大建设如火如荼“洛川城投”挑重担勇于担当

2013.10.下48祖国洛川县位于延安市南部,以洛河水流经境内而得名。

北距延安95公里,南距西安202公里,210国道和304省道纵贯南北,包茂、青兰高速公路与西延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县辖7镇5乡4个社区1个街道办事处、365个行政村,总人口22.06万,其中农业人口16.1万。

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

“秦开阡陌,汉主限田”,洛川是黄河流域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这里,剪纸、农民画、皮影、麻绣、面花、蹩鼓等民间艺术奇葩绽放着千年的异彩,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这里,始建于宋代的万凤塔、洛川民俗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这里,桃花洞、烂柯山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里,1937年党中央召开的“洛川会议”,制订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洛川是世界公认的最佳苹果优生区的核心地带,迄今已有近70年的苹果栽培历史。

全县的苹果种植总面积达到50多万亩,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是全国优势农产品(苹果)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全国优质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出口示范县和陕西省的“一县一业”示范县、百万头生猪建设示范县。

2012年,洛川全县的苹果总产量达到75万吨,产值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78元,同比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4元,同比增长17.2%。

今年苹果总产量预计将达到76.2万吨。

自1947年引进以来,洛川的苹果产业先后经过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系列化开发、品牌化经营,已由过去的“陕北粮仓”,转变为现在的“中国苹果之都”。

近年来,洛川县委、县政府和22.06万人民牢固树立“苹果立县”和“抓苹果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扎实实施“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大转变、实现三个领先、建设四大基地”的苹果产业发展战略思路,按照建设现代苹果产业的要求,按照“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装备、有机化生产方式转变;由单家独户松散式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由田间地头摊点式销售向集团化、大市场营销转变”的“三个转变”要求,狠抓苹果的标准化生产和苹果品牌利用保护,强力推进苹果产业强县建设,形成了辐射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出口东南亚、俄罗斯、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网络,使苹果这一优势产业成为特色鲜明的富民强县支柱产业。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陕政发〔2016〕15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陕政发〔2016〕15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陕政发〔2016〕15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1.《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2.《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2016年4月6日附件1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1月29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篇努力实现追赶超越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三章指导思想第四章发展目标第二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第五章推进体制创新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第六章加强军民融合创新1第七章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第九章建设质量和品牌强省第十章坚持强化供给优化需求第三篇系统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第十一章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第十二章实施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第十三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四章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第十五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第十六章拓展信息经济发展新空间第十七章促进产业融合业态创新第十八章推动民营经济加速发展第四篇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第十九章优化城镇化格局第二十章创新城镇化发展方式第二十一章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第二十二章健全城市住房体系第二十三章推动城乡一体化第五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6第二十四章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第二十五章推进陕北转型持续发展第二十六章推进陕南绿色循环发展6 第二十七章推进重点板块突破发展7 第六篇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第二十八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九章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第三十章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第三十一章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第三十二章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第三十三章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第七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十四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三十五章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第三十六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第八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三十七章推进易地搬迁脱贫第三十八章大力发展生产脱贫第三十九章完善生态补偿脱贫第四十章发展教育事业脱贫第四十一章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第九篇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第四十二章保持就业稳定第四十三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第四十四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四十五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四十六章建设健康陕西第四十七章推动人口均衡发展第十篇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第四十八章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四十九章建设信息陕西第五十章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体系第五十一章加强水生态建设第十一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十二章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第五十三章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第五十四章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第五十五章健全统一市场体系第五十六章推动投融资和财税体制改革第五十七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五十八章推进法治陕西建设第十二篇全方位提升开放水平第五十九章塑造开放新格局第六十章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第六十一章发挥开发区开放引领作用第六十二章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第六十三章打造“海外陕西”第十三篇加强规划保障实施第六十四章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第六十五章健全规划实施和评估第六十六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结束——。

【“五个洛川”精心打造“苹果之都”】洛川苹果

【“五个洛川”精心打造“苹果之都”】洛川苹果

【“五个洛川”精心打造“苹果之都”】洛川苹果陕西省洛川县以“决战‘十二五’、实现大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强力突破现代工业、全力加快城乡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努力建设“苹果洛川、文化洛川、生态洛川、和谐洛川、幸福洛川”,把“坚持一个统揽,立足两个定位,夯实三大体系,破解四大‘瓶颈’,实现五大目标”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实现路径,力争实现“到2016年,县属生产总值预计达到70亿元,年均递增1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2亿元,年均递增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年均递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年递增19.6%;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的预期目标,使地处黄土高原的“中国苹果之都”更美、更靓!一是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夯实特色产业体系。

将按照“市场引领、品牌带动、以畜促果、提质增效”的思路,坚持以现代果业建设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做好果畜结合、有机苹果这篇大文章。

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苹果示范园、景观带。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不断提升洛川苹果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上市龙头企业,支持各营销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力争省会城市都有洛川苹果的直销窗口、专卖店。

坚持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支撑,建成现代农业(畜牧)科技园区,全面完成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任务。

到2016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0亿元,生产有机肥30万吨,为苹果生产提供足够的有机肥料。

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夯实城乡建设体系。

洛川将以“一城三园六镇十社区”为总体框架,按照“拉大框架、增加设施、完善功能、提升品味”的思路,全面完成“一个中心、两个新区、三个广场、四项改造、五条街道、六个小区”的目标任务,着力打造一个全新的县城。

开发建设狮子岭商业中心,实施客运站、东关小学迁建工程;综合开发金苹果大道和中心街南拓两大片区,打造城市建设的新亮点;新建三个休闲广场,增加县城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实施光明路、行政中心等建设项目,加快旧城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步伐;建设以210国道县城过境段改线为代表的城市路网工程,形成“四纵四横、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城市街道格局。

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 起好步——记延安市洛川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 起好步——记延安市洛川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记延安市洛川县工商行
政管理局
窦刚
【期刊名称】《法治与社会》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今年以来.洛川县工商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作会议和洛川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按照“素质效能提升年”主题活动要求,创新思路、扎实工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以教育整顿为契机,不断加强队伍素质和技能提高,全力抓好“红盾护农”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努力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总页数】1页(P64-64)
【作者】窦刚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
【相关文献】
1.发挥“红盾”职能服务经济发展——记延安市洛川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J], 窦刚
2.依法行政规范市场秩序严格执法促进经济发展——记延安市洛川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J], 窦刚
3.一支把依法行政当作生命线的工商队伍——记延安市洛川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J],
窦刚
4.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关于《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的讲话摘要 [J],
5.明确目标任务狠抓推进落实确保垦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J], 李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洛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经洛川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部署好这五年的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本纲要。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县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较好地完成了规划所确定的主要目标。

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预计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7.2亿元,是“十五”末的2.27倍。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 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

预计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 53.3 :7.4 :39.3 调整为 51.8 :5.1 :43.1,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33.3亿元(县属),是“十五”累计投资的1.13倍。

以“七大五小四十五个单村”为重点的农村供水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农村安全引水实现全覆盖。

304省道改造全面完成,农村油路通村率达到90%以上,路网通行能力明显提高。

以750变电站和农村电气化工程为重点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供电可靠率达到99.98%。

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4.4%。

农业产业化体系日趋完善,苹果品牌效应显著提升。

苹果标准化生产得到广泛普及,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强势推进,果—畜—沼生产管理模式效应逐步凸现。

苹果总产量达到67.6万吨,实现产值24亿元,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65.19万头。

中国洛川苹果产业园区和旧县黄章生猪产业园区建设顺利启动,洛川苹果荣获中国驰名地理商标,品牌价值达到25亿元。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社会保障日臻完善。

预计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352元,比“十五”末增长106.2%,净增3272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9.7元,年均增长21.8%。

城乡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大幅增加,存款余额达到23.91亿元。

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汽车、住房等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增长迅猛。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率大大提高。

新农合、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民生投入大幅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认真实施民生八大工程,采取有力措施调整不同群体的利益格局,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十一五”期间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高达3.9亿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达标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教育硬件环境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升学率显著上升,县农职中顺利晋升省级重点职业高中。

卫生体制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县医院完成了整体托管,医疗技术、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县乡村医疗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文体广电事业蓬勃发展,完成7乡镇文化站建设,其余9乡镇项目已全部落实,2011年可全部开工建成。

体育场二期扩建、影剧院改建前期工作基本到位,即将开工建设。

科技、广播电视、防灾减灾、残疾人康复、老龄、妇幼等事业取得全面发展。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市县目标范围内。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县建成新型民居4640户,完成旧居改造2200户,建成文化休闲广场39个,累计建成高标准示范样板村34个,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扶贫开发累计实施重点村69 个,移民村31个,搬迁1106户4746人。

全县农村相对贫困人口由2005年的 2.07万人减少到2010年末的0.44万人。

节能减排成效突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幅达20%。

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56.3%,城镇绿化率达到30 %,分别比“十五”末提高1.8和2.1 个百分点。

省级生态示范县创建顺利通过验收,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但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仍不够理想。

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仍然偏低,农业比重仍占较大分量。

重大产业项目缺少,发展后劲不足。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家,工业增加值也仅有1.2亿元。

工业企业现代化、科技化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城镇化步伐缓慢,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全县城镇化水平2010年仅44.4 %,城镇配套功能不全,住房供应能力不足,建设速度明显滞后,学前教育和县城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等,这些都制约了我县城镇化进程。

旅游开发起步缓慢。

以红色旅游为主的旅游开发缺乏创新投入机制,起步缓慢,步履艰难,远远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旅游发展需要,依靠旅游业拉动三产整体发展的格局一时难以形成,急需培育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逐步接轨延安、黄陵、壶口旅游圈。

财政困境难以舒缓。

地方财政收入低,财政支付能力差,满足不了各项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既有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继续加大对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

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关注人民生活和公共服务,更加重视体制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已成为陕西各市、县的共识。

同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的意见和相关政策的倾斜,农业部、省政府还将继续关注我县苹果产业发展,这对我们争取上级支持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内部环境看。

一是“十一五”以来,洛川县委、县政府围绕“果业富民,工业强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苹果产业发展规划》,《百万头生猪大县发展规划》,《产业园区发展建设规划》,《县城及小城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洛川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等,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思路和规划,以民生为重点,狠抓落实,使全县经济和社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苹果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苹果产量不断增加,优果率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迅速增长,“洛川苹果”中国驰名商标得到顺利注册,“十一五”期间,以重大冠名权争创为标志的市场影响力大幅攀升。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基础好。

城乡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健全,城乡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县域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

四是随着百万头生猪大县的持续推进,为我县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既保证了苹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又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五是以现代苹果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的几大园区建设陆续启动,必将有力推动我县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这些都为“十二五”期间洛川加快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发展环境。

第三章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果业富民、工业强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基础,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以县城为龙头、建制镇(集镇)为纽带、农民社区(中心村)为依托的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新格局;以农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乡等质化公共服务水平;以发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决战十二五、实现大发展”的要求,努力把洛川打造成中国苹果之都、黄土高原风情生态城,争创全省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示范县,建设“产业强、社区好、城镇大、果乡美”的新洛川,争取实现撤县设市。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加快发展原则。

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园区为载体,实施品牌效应,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协调发展原则。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合理集聚资源要素,全方位大视角融入多区域开放合作,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创新发展原则。

坚持产业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园区工业产业,培育壮大旅游新兴产业,突出抓好农民社区建设,强力推进县城和建制镇建设,加快县城城中村改造提升,增强县城和中心城镇的辐射和带动功能,推进跨越式发展。

绿色发展原则。

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关系,实行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同规划、同实施。

实现城乡互补、区域协调、统筹发展。

共享发展原则。

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探索建立保障民生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最大限度地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凝心聚力。

二、发展目标按照洛川县在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实现县域“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城市品位高、人文气息浓、生态环境美、社会秩序好、生活品质高”目标的要求,结合洛川的具体实际,“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2015年生产总值超过6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 100 亿元(县属)。

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

——城乡统筹取得新突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幅与GDP同步,居民生活整体比较富裕,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6000元和18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1。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常住人口达到 1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化率达到65%,城乡统筹各项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二、三产业比重持续提高,到2015年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0%左右。

高新技术产业,教育文化产业,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不断扩大。

以“争创一个品牌、联结一个企业(合作社)、带动一片基地、开拓一方市场”为指导,以开拓占领中高端市场为目标,依托陕西驻外办事处、商会或苹果文化研究分会,建设洛川苹果专卖店,建立贮运设施和配送体系,实施品牌营销战略。

建立出口生产基地20万亩以上,其中出口认证基地15万亩以上。

——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更大进步。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比“十一五”明显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48 %,职业技术教育和学前教育有较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