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3 Word版含答案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23 含答案
微专题23 区域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
主要表现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
(2)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3)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森林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2)热带雨林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3)热带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开发;根本原因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3.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当地能源缺乏,农村薪柴缺乏,乱砍滥伐严重。
该地区人口稠密,城市较多,而且这里土层薄,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就难以治理,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黄土高原。
(2017·江苏南通测试)20世纪70年代以前孔雀河流域胡杨林郁郁葱葱,而目前却有上百万亩胡杨林枯死。
下图为“新疆孔雀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目前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A.土地退化B.降水量稀少C.过度开垦D.不合理用水2.改善该地胡杨林生长环境的应对措施有(双选)( )A.退耕还草还林B.统筹安排流域用水量C.实施人工降雨D.人口迁移至上游地区答案 1.CD 2.AB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前孔雀河流域胡杨林郁郁葱葱,而目前却有上百万亩胡杨林枯死,结合图进行分析,几十年来胡杨林的枯死主要不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关键在于人为原因,过度开垦本身就存在着土地荒漠化的威胁。
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源灌溉,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
但是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
孔雀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就是不合理用水造成的。
第2题,针对胡杨林大片枯死的原因,提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4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某地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2.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3.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时达一年中最大值。
4.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90°-|α-β|,其中α为太阳直射点纬度,β为所求地纬度(同纬取正值,不同纬取负值)。
(2017·山东胶州上学期期中)下图示意某时期某地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北回归线以北B.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C.南回归线以南D.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2.当位于图中M日,北京时间8:20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射点地理坐标为(23°26′N,175°E)B.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此时纽约(西五区)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且日影朝向西北D.悉尼(东十区)处于白天,且与伦敦处在不同日期答案 1.B 2.A解析第1题,由该地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知,该地日影大部分时间朝北,短时间朝南,根据太阳直射点与日影分布相关性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第2题,M日日影朝南且达最长,结合上题分析知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当北京时间为8:20时,175°E的地方时为12点,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即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N,175°E)。
读“110°E经线上M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图”,该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0°。
回答3~4题。
3.M地的纬度位置为( )A.23°26′NB.20°NC.23°26′SD.20°S4.M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46°34′B.43°26′C.86°34′D.83°26′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知,夏至过后某日M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附近。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22
微专题22 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1.自然资源的性质类型: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1)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外运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通过变输煤为输电、发展炼焦业,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3)能源的综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3.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1)自然背景: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矿产资源丰富。
(2)综合开发:核心是河流的梯级开发。
具体措施是修建水库。
4.流域综合治理的一般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2017·河北石家庄质检二)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
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
据此完成1~2题。
1.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B.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2.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A.资金不足B.交通不便C.气候恶劣D.氧气缺乏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知,大面积露天采煤会严重破坏当地高山草甸,导致其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第2题,结合经纬网知,该区域位于我国非季风气候区,气候恶劣干旱,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
(2017·河南洛阳上学期期末)金沙江位于中国长江的上游,流急坎陡,江势惊险。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完成3~4题。
3.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D.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4.金沙江梯级开发,对该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①改善航运②调节气候③增加生物多样性④提高水质⑤防洪发电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④⑤答案 3.B 4.B解析第3题,金沙江干流地处我国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为水电梯级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13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13 地质作用1.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
2.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侵蚀前形成山地,侵蚀后形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侵蚀前为谷地,侵蚀后形成山地。
3.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强度,岩体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断层。
断层处往往形成陡崖和断块山地。
4.“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地形倒置”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形成。
5.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修建水库、交通线路应避开断层。
(2017·河南百校联盟文综)阿尔泰山西北部喀纳斯河流域分布于中高山地带,河谷海拔1 000 m以上,两侧山峰多在3 000 m以上,喀纳斯“U”型谷是该地区典型地貌,河谷两侧山坡呈台阶状分布。
下图示意喀纳斯河谷多级“U”型谷平面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形成喀纳斯“U”型谷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背斜张裂D.断层下沉2.该“U”型谷南段西坡陡于东坡的原因是( )A.东坡受侵蚀西坡受堆积B.西坡植被差东坡植被好C.热量条件东坡优于西坡D.降水条件西坡优于东坡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喀纳斯“U”型谷位于内陆中高山地区,河谷两侧山坡呈台阶状分布,且台阶面积较广阔,应为冰川侵蚀地貌,其地质作用主要是冰川侵蚀。
第2题,东坡是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于西坡(为阴坡),分布在河谷里的冰川西坡较东坡厚,冰面由西坡向东坡倾斜,冰川对河谷西坡的侵蚀作用要强于东坡,形成了西坡陡于东坡的不对称河谷。
(2017·浙江宁波模拟)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 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尽管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单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17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17 城市内部功能分区1.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一是交通便捷程度,二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3.中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分布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4.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位于市中心、交通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5.三大功能区中,面积最大的为住宅区,最小的为商业区;位于市中心的一般为商业区,位于城市边缘或者河流下游或者盛行风下风向的是工业区,位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的为住宅区。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功能组成示意图”,河边的箭头指示河水流向。
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中的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在图中分别对应的图例应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2.甲地拟建为疗养区,其有利的区位是( )①处于上风向②处于河流上游③地势高④靠近公路交通便利A.①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④位于城区中心,交通便利,可最大限度接近消费人群,为商业区。
③处于商业区外围,且占地面积最大,为住宅区。
①处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城区外围且交通便利,为工业区。
②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上风地带,绿化面积较大,环境优美,为文教区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第2题,结合图示知,甲地处于上风向和河流上游、地势高,环境优美;靠近公路,交通便利,为建设疗养院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7·江西省仿真测试文综六)城市建成区内的建筑物数量与建成区面积要随城市规划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下图为某大城市在城郊规划的一居住小区近7年来的区内建筑物数量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动态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信息表明该居住小区( )A.2009~2010年建筑物数量下降B.2012~2015年建筑物数量增长而建成区面积下降C.2010~2014年建成区面积在不断增长D.2014~2015年建筑物数量下降而建成区面积不变4.据图分析可知,该小区建筑物数量的变化对区域的影响是( )A.小区的环境质量下降B.降低了建筑物的高度C.城市的土地利用率降低D.造成建成区面积的无序扩张答案 3.C 4.A解析第3题,图示时期,该居住小区建成区面积和建筑物数量的增长率都大于0,说明建成区面积和建筑物数量一直在增大,不存在下降情况。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3 含答案
微专题3 地方时、区时计算与日期变更1.影响地球上某地自转线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和海拔。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3.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
4.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近日点时间为每年1月初,冬至日(北半球)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北半球)为6月22日前后。
5.地球表面有两条日期分界线:一条是0时或24时所在经线(设为A),另一条是180°经线(设为B)。
从A 线向东至B线为今天(新的一天),其余部分为昨天(旧的一天)。
(2017·福建省柘荣县一中、宁德高中联考)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2.此时A点的区时是( )A.7月8日6时B.7月7日24时C.7月8日12时D.7月8日16时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知,A、B、C三点纬度由低到高位于不同纬线上,根据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知,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阴影和非阴影部分相邻经线,一条为180°经线,一条为8日0时所在经线。
其中前方靠近B点的为8日0时所在经线。
据此可知A点的区时为7月8日6时。
3.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 )A.1/2B.1/3C.1/6D.1/9答案 D解析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该地地方时6点日出,即120°E地方时为6点,则东半球处于白昼的范围是120°E向东到160°E,跨度为40°,占全球面积的1/9。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5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以内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
4.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5.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2017·张家口上学期期末)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表中信息推断,该城市可能是 ( )A.哈尔滨B.北京C.呼和浩特D.乌鲁木齐2.该城市政府机关制定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主要依据的是( )A.日平均气温的季节变化B.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时间估计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4:00左右,所以该地经度约为90°E,选D。
第2题,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中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显著。
为了更符合居民的工作与生活习惯,特制定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
下图是“北半球极昼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节气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春分B.乙——夏至C.丙——秋分D.丁——冬至4.图示日期中当北半球极昼面积逐渐消失接近于0的时候,江苏各地( )A.昼短夜长B.昼长夜短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答案 3.A 4.B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甲—丙—戊时段,北半球极昼经历了从无到有然后增大再减小直到消失的过程。
据此判断甲为春分、丙为夏至、戊为秋分。
第4题,当图示日期北半球极昼面积逐渐消失接近于0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接近赤道,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江苏各地昼长夜短。
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1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1 等高线地形图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2.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出现重合,只有在陡崖处呈现重合状态。
3.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稀疏表示坡缓。
4.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
5.根据等高线判断气温和气压: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低。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风向判断降水: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7.水库坝址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8.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9.如果M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最大值,d为等高距,则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的计算公式为:M≤H<(M+d)。
10.如x条重合等高线间的等高距为d,那么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计算公式为:(x-1)d≤ΔH<(x+1)d。
(2017·天津红桥区上学期期中)读“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与图中事实相符的是( )A.河流为外流河B.湖泊为内流湖C.①处地形起伏大D.河口处无沙洲形成2.在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能表示②处地形部位的是( )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 1.A 2.A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区域河流最终注入海洋,为外流河。
第2题,结合该流域景观图知,②处地形部位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图中,陡崖等高线重合,据此判断该小题结论。
(2017·湖南湘潭市第一次模拟)读“世界某河段示意图”,回答3~4题。
3.若图中大坝高度为35米,则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最小值可能为( )A.168米B.186米C.235米D.265米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大坝建成后,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增大B.甲处河水流速最快,水能资源丰富C.乙处河水流速慢,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河D.乙处河段地势平坦,汇水面积广答案 3.B 4.C解析第3题,读图知图示等高距为50米,乙的海拔为100~150米,甲在等高线300~350之间,由于大坝高度为35米,大坝在甲的下游,因此甲地的海拔在335~350米之间,所以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在185~250米之间,最小值接近于186米,结合选项即可得正确结论。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七+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微专题11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解析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根据材料信息,该系统主要是
运用于缺水地区,主要功能是缓解城
市用水紧张问题。
1 2 3 4 5 6
解析
答案
3.在我国,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 解析 B.东南地区 D.青藏高原
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缺水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及选项知华北
1
2
3
4
5
6
1.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C.下渗 解析 B.降水 一些
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 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没有 使降水进入径流环节流走,改造的水 循环环节是径流。
1 2 3 4 5 6
解析
答案
2.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1
2
3
4
5
6
4.关于鄱阳湖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鄱阳湖水位最高时,输沙量最大 B.输沙量和径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 C.4~6月湖水输沙能力减弱 D.7~8月份长江干流水位高于鄱阳湖
解析
据图可以看到6月份鄱阳湖径流量最大,而鄱阳湖输沙能力最强是
在2~4月。
1
2
3
4
5
6
解析
答案
5.关于鄱阳湖2~4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A.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 B.长江干流水位低 √ C.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 D.江水倒灌鄱阳湖,输沙能力增强
答案
4.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和水的重力能。
5.河流主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湖泊水补给、 地下水 补给、冰川融水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24 含答案
微专题24 产业转移1.产业转移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2.影响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因素。
3.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4.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5.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2017·安徽皖南八校联考文综)阿迪达斯是德国著名运动用品制造商,1980年开始关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后逐渐将其生产线转入中国东莞、中山等城市,到2006年,阿迪达斯在中国建立了世界范围内产能最大的生产流水线。
然而,2012年左右,印度尼西亚开始超越中国成为了阿迪达斯全球产能最大的制造国家。
2017年,阿迪公司更是宣布重回德国开设智能机器人制造运动鞋工厂。
据此完成1~3题。
1.1980年阿迪达斯开始关注中国市场的形式最可能是( )A.进行品牌推广B.建立仓储中心C.建设生产中心D.设立研发中心2.促使阿迪达斯代工厂从中国向印度尼西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尼西亚( )A.市场更加广阔B.劳动力更加廉价C.交通更加便捷D.科技更加先进3.与印度尼西亚生产线相比,德国智能机器人生产的优势有( )①生产周期缩短②原料浪费减少③员工监管不便④工资占比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1.A 2.B 3.A解析第1题,1980年阿迪达斯开始关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其形式主要是进行产品推广和少量销售,生产中心是其后期才建立的。
第2题,体育用品加工制造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厂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劳动力价格。
第3题,德国智能机器人生产工厂是技术导向型工业,印度尼西亚生产线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其中前者员工少,管理方便,技术研发占比大,后者员工多,管理不便,工资占比大。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2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2 地图与“3S”技术1.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
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3.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东西,经线定南北。
4.遥感具有精度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的特点;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5.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可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6.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专门处理。
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及时评估,还可应用于城市管理。
(2017·河北省衡水中学期中)下图是位于岷江下游的某个小岛一年中不同时期河岸线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岛上居民欲在夏季开发岛上浅水游泳区,最适宜浅水游泳的地点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该图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A.新图比例尺为1∶5000B.新图幅为原图的2倍C.甲地地表坡度变陡D.丙、丁的图上距离为原图的两倍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知:夏季岷江处于丰水期,甲地水位较深;乙地位于陆地上;丙地河岸线较稀疏,水位较浅;丁地河岸线较密集,河岸坡度较大。
据此分析知丙处为夏季最适宜浅水游泳的地点。
第2题,该图比例尺增大一倍后,比例尺即为原比例尺的2倍,新比例尺为1∶12500;新图为原图的4倍;甲地地表坡度不变;丙、丁的图上距离为原图的两倍。
(2017·江西南昌十校模拟冲刺)去年年底至2017年1月23日“永安行”公共自行车投放老城区多个站点,覆盖南昌市中心东湖区和西湖区的大部分区域,目前数量已达2万辆,以后还会增加。
“永安行”公共自行车是一款无桩共享单车的模式,即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公里以内的市内骑行。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七+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微专题7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7 热力环流与风
基础自查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 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
的 热量 差异。
2.近地面受热地区的低空往往形成 低 压,受冷地区的高空为 低 压。 3.近地面受冷地区的高空等压面向 下 弯曲,近地面受热地区的低空等压 面往往向 下 弯曲。
4. 水平气压梯度力 是促使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5.近地面大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 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 6.在高空,大气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 平行 。
答案
考前押题
右图表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近地面气压中心 及风向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盛行下沉气流 B.位于南半球,盛行下沉气流
海吹西北风。
1
2
3
4
解析
答案
(2017· 贵州遵义联考二)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等压面分布图,①、③ 3.此时,小船上的旗帜飘向 A.东南
两地为陆地,②地为湖泊,P1、P2代表近地面的等压面。据此回答3~4题。
√
解析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结合图示该时刻等压面分布,此时风由湖泊吹向陆地,根据该地所
解析
答案
在半球和地转偏向力知,该地此时吹东北风,旗帜飘向西南方向。
1 2 3 4
解析
答案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为夜晚 B.①地盛行下沉气流 C.②地为阴雨天气
√
D.③地气温高于②地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湖泊,为白天,③地气温高于②
地。②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晴朗天气。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9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9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1.分析气候的形成因子,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海拔、坡向)、洋流等入手。
分析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形成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方面考虑;分析非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多从地形和洋流等方面考虑。
2.受单一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受单一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3.热带草原气候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具有干、湿季明显交替的特点。
4.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5.地中海气候主要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6.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7.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017·辽宁五校上学期期末)下图为“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地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范围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洋流C.海陆轮廓D.地形2.该气候区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A.耐高温干旱的特点B.耐低温干旱的特点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D.喜阴喜湿的特点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乙地位于南美大陆西岸,受沿岸山脉阻挡,该地气候呈条带状南北延伸分布。
第2题,结合该气候分布规律知其为地中海气候,受其夏季降水少的影响,该气候区农作物具有耐高温干旱的特点。
(2017·福建龙岩3月毕业质检)下图示意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最热月与月平均气温差曲线。
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A.生长期热量不足,多阴雨B.生长期降水少,水源不足C.降水变率大,多水旱灾害D.气温低,农作物易受冻害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欧洲南部地区B.南非高原中部C.中国东南沿海D.澳大利亚西南沿海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结合题干材料和图示信息知,该地1月气温高,说明其位于南半球。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20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20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区位条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地形,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
(2)生产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3)发展方向:加大科技投入;适当扩大种植规模。
2.商品谷物农业(1)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交通便利;地广人稀;工业发达,农业科技发达。
(2)生产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3)存在问题:农业成本高,耗能大。
3.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条件:干旱、半干旱气候,天然草场面积广大;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
(2)生产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3)发展方向: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4.乳畜业(1)区位条件:饲料和市场。
(2)生产特点: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
(3)需解决的问题:动物疫病的防治。
5.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两种生产方式是互惠互利的,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是互补的;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
(2017·吉林省高三调研二)下图为“我国某平原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传统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B.季风水田农业C.乳畜业D.种植园农业2.从环境效益考虑,该农业生产模式的最大好处是( )A.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经济效益B.减少水土流失发生的频率C.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D.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污染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结合图文“平原区”和“茶园”说明是我国南方平原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传统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第2题,图上主要反映出排泄物的利用,所以环境效益就是废弃物被利用,减少污染,所以D正确。
下图为“澳大利亚轮廓图”,图中阴影所示区域气候温和,降水适宜,适合种植小麦和发展畜牧业。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季风水田农业D.混合农业4.图中阴影区域农业生产( )A.单位面积产量低B.机械化程度高C.牧牛与小麦种植并重D.商品率低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图示阴影区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其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19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19 农业区位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地形、水源、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地价、资金等。
(3)科技因素:冷藏、良种、化肥、机械等。
3.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发展变化比较快。
4.典型气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1)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2)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光热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
(3)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需解决灌溉问题,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
5.农业主导因素特例: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土壤;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技术。
(2017·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马铃薯(喜温凉、怕湿、开花结实需长日照),在福建省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形成了闽中戴云山区秋种、闽东北鹫峰山区春种和沿海平原冬种等三大种植区域(见下图),2016年建立千亩以上的马铃薯生产基地100个。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福建沿海平原种植马铃薯的不利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期内易受低温冻害影响,产量下降B.纬度较低,温度较高,病虫害较多C.生长期内日照不足,影响开花结实D.气温日较差小,马铃薯品质欠佳2.该地利用稻草秸秆进行马铃薯包心培土栽培(下种后6天内覆盖稻草并培土于稻草之上),关于这种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保温、保湿,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B.改善土壤小环境,使薯皮光滑、薯型规则、裂薯少C.减少土壤开裂,防止因块茎见光导致薯皮发青D.增加土壤无机盐,提高马铃薯微量元素含量答案 1.A 2.D解析第1题,马铃薯性喜温凉,且有武夷山阻挡冷空气,福建沿海平原纬度较低,温度较高,生长期内不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8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8 气压带与风带1.大气环流的形成受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北半球信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为东北风。
南半球西风带位于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西北风。
4.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季节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5.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
(2017·北京市朝阳区上学期期中)下图为“某半球风带分布示意图”,甲、乙表示不同的风带。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甲为南半球信风带B.乙的性质寒冷干燥C.甲为东北风D.乙为西北风2.下列各地气候特征的成因与乙风带相关的是( )A.地中海沿岸地区B.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C.新西兰南部地区D.美国大西洋沿岸地区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知,甲风带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乙为北半球中纬西风带,温和湿润,为西南风。
第2题,与乙风带有关的气候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结合两气候类型在北半球分布判断正确选项。
下图为“世界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面关于甲、乙两地盛行风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地7月盛行东北风B.甲地1月盛行西北风C.乙地1月盛行西南风D.乙地7月盛行东南风4.下面关于丙地冬季气候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受极地高气压的影响,寒冷少雨B.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和多雨C.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高温少雨D.受印度洋寒流的影响,寒冷多雨答案 3.B 4.B解析第3题,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北半球冬季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
第4题,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角,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15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15 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
2.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则相反。
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3.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华北、西北地区冬春多干旱。
4.山地雪线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5.热带草原夏季草木葱绿,冬季草木枯黄。
6.冬季驯鹿在亚寒带针叶林觅食,夏季到苔原带寻找食物。
7.华北地区种植小麦的季节为北半球的秋季,收获季节为次年初夏。
(2017·广东汕头文综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被列入联合国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约为15天)。
据此完成1~3题。
1.古人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把二十四节气分列在十二个月中,每月的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由此推算,六月份的“节气”应该是( )A.芒种B.夏至C.立夏D.处暑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对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
其中反映气温变化的是( )A.立春、立夏、立秋、立冬B.春分、秋分、夏至、冬至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D.雨水、谷雨、小雪、大雪3.在汕头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清明”时相等的节气是 ( )A.惊蛰B.白露C.寒露D.霜降答案 1.A 2.C 3.B解析第1题,结合“节气”确定方法,根据所学知识知该月的“中气”为夏至,据此推断该月“节气”为芒种。
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了气温变化。
第3题,结合图示知,清明和白露二节气相对夏至呈对称分布,这二日汕头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017·江苏盐城上学期期中)读“海陆分布示意图及等温线分布图”,图中a>b,回答4~5题。
4.能正确表示甲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的是( )A.①B.②C.③D.④5.能正确表示7月该区域陆地等温线分布特点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4.A 5.C解析第4题,结合图示信息,甲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沿岸有寒流经过,海水温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温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向南)弯曲。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16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16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迁移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的转变过程。
当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进入现代型。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社会经济条件、传统文化观念和人口政策等的影响。
4.当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多,增长快;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慢,数量少。
5.影响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6.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7.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产生有利和不利影响。
8.现阶段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2017·山东省泰安期中)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
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完成1~2题。
1.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少儿人口数量减少B.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2.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 )A.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2015年后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呈负增长,说明我国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
第2题,我国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加重,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用工荒”问题更加严重,所以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2017·广东深圳文综调研二)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是反映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下图示意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总量(2020、2030年为预测)。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 )A.全国范围内趋向均衡B.东南半壁趋向均衡C.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D.西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4.下列原因中,最可能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的是( )A.全国人口数量减少B.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C.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答案 3.C 4.D解析第3题,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我国人口有自西向东迁移的特点,该现象将导致我国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十七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11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11 水循环与河流补给1.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3.水循环的意义:促进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调节各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塑造地表形态;促进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4.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5.河流主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6.一条河流往往具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形式的变化特点。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下渗D.径流2.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3.在我国,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高原答案 1.D 2.B 3.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该系统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没有使降水进入径流环节流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该系统主要是运用于缺水地区,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
第3题,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缺水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及选项知华北地区降水相对较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缺水严重,最适合使用该系统。
(2017·湖北六校联考)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的吞吐,下图为“湖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4~6题。
4.关于鄱阳湖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鄱阳湖水位最高时,输沙量最大B.输沙量和径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C.4~6月湖水输沙能力减弱D.7~8月份长江干流水位高于鄱阳湖5.关于鄱阳湖2~4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A.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B.长江干流水位低C.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D.江水倒灌鄱阳湖,输沙能力增强6.三峡水库9~11月蓄水后,对鄱阳湖的影响不可能的是( )A.蓄水期湖泊水沙输出量增大B.鄱阳湖蓄水量减小C.有利于减缓湖泊淤积,湖泊萎缩现象减轻D.不利于鄱阳湖鸟类生存答案 4.A 5.B 6.C解析第4题,据图可以看到6月份鄱阳湖径流量最大,而鄱阳湖输沙能力最强是在2~4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3 地方时、区时计算与日期变更
1.影响地球上某地自转线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和海拔。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3.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
4.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近日点时间为每年1月初,冬至日(北半球)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北半球)为6月22日前后。
5.地球表面有两条日期分界线:一条是0时或24时所在经线(设为A),另一条是180°经线(设为B)。
从A线向东至B线为今天(新的一天),其余部分为昨天(旧的一天)。
(2017·福建省柘荣县一中、宁德高中联考)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2.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6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12时
D.7月8日16时
答案 1.C 2.A
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知,A、B、C三点纬度由低到高位于不同纬线上,根据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知,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阴影和非阴影部分相邻经线,一条为180°经线,一条为8日0时所在经线。
其中前方靠近B点的为8日0时所在经线。
据此可知A点的区时为7月8日6时。
3.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 )
A.1/2
B.1/3
C.1/6
D.1/9
答案 D
解析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该地地方时6点日出,即120°E地方时为6点,则东半球处于白昼的范围是120°E向东到160°E,跨度为40°,占全球面积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