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课时作业十二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3)实验环节:安排结晶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结晶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小组讨论: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结晶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5)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3.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结晶现象的图片、实验步骤和案例分析,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晶现象的定义与分类:结晶现象是指溶液中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可以分为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两种类型。
2.结晶的方法: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是常见的结晶方法。蒸发结晶是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从而使溶质结晶析出;冷却结晶是通过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析出。
3.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溶质浓度、溶剂种类和温度是影响结晶速度的主要因素。溶质浓度越高,结晶速度越快;溶剂种类不同,结晶速度也会有所不同;温度降低,结晶速度会加快。
最后,我发现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团队合作不积极、沟通不畅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团队合作的活动和培训,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团队合作,并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作。
3.分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
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同步练习
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一定能变成不饱和溶液C.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对于同一溶质的水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B.检查气密性C.过滤泥水D.加热液体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都有晶体析出C.可以通过增加溶剂将甲的饱和溶液转换成不饱和溶液D.t1℃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4.下表是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20°C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是31.6gB.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变为饱和溶液C.60°C时,将60g硝酸钾固体在50g水中溶解,可得到110g的硝酸钾溶液D.将80°C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C,此时硝酸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4% 5.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 ℃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B.20 ℃时,氯化钠、碳酸钠溶解度相同C.夏天适合晒盐,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冬天适合捞碱,因为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6.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B.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始终有晶体析出C.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将6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 B.B C.C D.D 8.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学习方法和科学
态度。
教学重点
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法。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铁环、滤纸、酒精灯、药匙。
药品:硝酸钾、氯化钠、明矾、胆矾。
其它:投影仪、火柴、粗盐、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有__、__、__,使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将浑浊液过滤,留
在滤纸上的是__。
3.欲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应)的
剩余固体物质中提取氯化钾并得氯化钾晶体,实验步骤有①加热
蒸发,②过滤,③溶解,上述操作正确顺序是__。
附2:课堂练习二
4.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中,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先达到
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用__的方法得到固体。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4 结晶现象教案 (新版)粤教版
7.4 结晶现象教学目标1.认识晶体及其形成过程。
2.了解结晶现象。
3.体验较大晶体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4.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晶体与结晶、混合物的分离。
教学难点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对于5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50 mL,下列操作后的溶液是否饱和?①取出10 mL后②加热至80 ℃③冷却至10 ℃④恒温下加水⑤恒温下蒸发水⑥恒温下加入KNO3固体2.已知KNO3的溶解度20 ℃为32 g,40 ℃为64 g。
现有100 g水与32 g KNO3组成的20 ℃的饱和溶液,当加热至40 ℃时,需加入多少克KNO3才能达到饱和?[引入新课]将上述第2题得到的40℃的饱和溶液,又冷却回20℃,大家猜想一下可能出现什么现象?[板书]一.晶体:具有一定规则形状的固体。
[阅读]P212图7-14美丽奇特的晶体[设问]晶体是怎样形成的?[板书]二.晶体的形成[观察活动]【实验7-10】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完成课本空白)[板书]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讲解]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需要是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如从蔗汁中提取砂糖,从海水中提取精盐。
[设问]【实验7-10】中制得的晶体很小,如何才能值得较大的晶体呢?[板书]三.制造较大的晶体[探究活动]怎样制造较大的晶体?[讲解]晶体析出后剩下的溶液叫母液,母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设问]1.氯化钠与沙子混合在一起,有什么方法使它们分离而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讨论、交流,归纳出“溶解→过滤→蒸发)2.氯化钠与硝酸钾两种可溶性固体混合,还能用上述方法吗?[板书]四.怎样分离混合物[探究活动]分离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混合物[板书]1.过滤法: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
2.结晶法: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或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讲解]用结晶法提纯固体物质操作指引——过滤操作[补充]结晶法的应用——两种方法四种情况两种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和蒸发溶剂法四种情况与两种方法的关系:1.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得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KNO3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学案新版粤教版
分离混合物 过滤:一贴、二低、三靠结晶 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适用范围:含有杂质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步骤:溶解、过滤、冷却、结晶、再过滤、干燥晶体适用范围:不含杂质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形成晶体的过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学案新版粤教版7.4 结晶现象A.要点点击(学习目标,一目了然)B.思维启动(探究引导、预习课程) 一、相关知识回顾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硫酸锂、氢氧化钙。
二、新知必备1、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晶体;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晶体。
2、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这几步操作后除去的是__________的杂质。
3、粗盐提纯的前几步操作中都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在三步操作中该仪器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液体________________。
4、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蒸发: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________、________等。
教育最新K12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同步练习新版粤教版
7.4 结晶现象小试身手1[基础题] 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2[基础题] 要除去海水中混有的少量泥沙,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法B.结晶法C.过滤法D.蒸馏法3[基础题] 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4[基础题] 下列混合物中,通过溶解、过滤、蒸发能分离的是()A.水和酒精B.二氧化锰和氯化钾C.硝酸钾和氯化钠D.碳酸钙和泥沙5[基础题] 如图7-4-9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b物质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取晶体C.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t2℃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的物质b比a多6[提高题] 某同学对含有泥沙的粗盐进行提纯,并用提纯后的氯化钠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请回答有关问题。
(1)按下面步骤提纯粗盐:①取一定质量的粗盐样品,加水溶解;②通过操作将泥沙除去;③将滤液移入蒸发皿,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
(2)在上述实验步骤中,都使用了同一仪器(填名称),它在步骤①和③中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在步骤①中的目的是,在步骤③中的目的是。
(3)利用上述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晶体,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①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溶解、装瓶;②量取所需的水应选用 mL 的量筒。
直击中考7[成都中考] 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
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6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B.2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8[眉山中考] 如图7-4-10所示,图甲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乙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九年级化学下册7.4结晶现象练习粤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7.4 结晶现象同步练习(新版)粤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下册7.4 结晶现象同步练习(新版)粤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下册7.4 结晶现象同步练习(新版)粤教版的全部内容。
7.4 结晶现象1. 晶体是()A.有规则形状的固体B。
无规则形状的固体C.一定是在饱和溶液中析出D.不溶于水2。
下列各组物质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木炭和氧化铜B.锌粉和铁粉C。
氯化钠和蔗糖D.二氧化锰和氯化钾3. 能够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A.食盐和矿石B。
硝酸钾和氯化钠C.酒和水D.铜粉和铁粉4。
下列物质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分离开的是( )A。
氯化钠和硝酸钠B。
碳酸钠和碳酸钙 C.木炭和氯化铜D。
酒精和水5. 不能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是( )A.KNO3B.NaCl C。
Ca(OH)2 D.NH4Cl6. 要从 CaCO3、KNO3和少量 NaCl 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分离出CaCO3和 KNO3,加适量的水搅拌后,正确的分离方法是()A。
先结晶再过滤B。
先过滤再结晶 C.只需过滤D.只需结晶7。
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33g ,它表示( )A。
20 ℃时,100g 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合氯化钾 33gB。
20 ℃时,氯化钾在水中溶解 33g ,溶液达到饱和C。
20 ℃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 33 克氯化钾D. 100g 水中溶解 33g 氯化钾达到饱和8. 固体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性质C.温度高低D.溶剂的质量9。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作业设计新版粤教版
7.4 结晶现象1.除去食盐中少量泥沙的方法是( )A.蒸馏B.过滤C.蒸发溶剂D.重结晶2.混有少量食盐的硝酸钾提纯,可采用( )A.溶解后升温的方法B.溶解后蒸发溶剂的方法C.溶解后过滤的方法D.溶解后降低温度的方法3.20 ℃时,将100克和20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加热都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到原来温度,分别析出晶体a g和b g,则a与b的关系是( )A.a>bB.a<bC.a=bD.2a=b4.有一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 ℃时,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 ℃时,析出晶体3克;若第三次再蒸发掉水10克,冷却到20 ℃,则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A.可能小于3克B.可能大于3克C.一定等于3克D.一定大于3克5.已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下列各图是某KNO3饱和溶液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6.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7.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
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8.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B.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3)使30 ℃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4)使50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 ℃,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__________;(5)向100 g 50 ℃的水中加入65 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
部编版2020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4 结晶现象教案 (新版)粤教版
通过认识几种晶体的图片,引入新课。
通过复习旧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学会过滤的基本操作。
巩固知识。
实验:硝酸钾晶体的形成。
一、结晶
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展示图片】
【设问 】这些晶体是如何得到的呢?
引导学生回忆: 固体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怎样的变化?
【设问】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用 什么方法得到晶体?
指导学生讨论。
二、过滤
【提问】怎样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引导学生根据做过的粗盐提纯实验进行讨论。
【演示】粗盐提纯
引导学生观察粗盐提纯的步骤。
引导学生观察澄清滤液,比较过滤前的粗盐溶液。指出:泥沙不溶 于水,留在滤纸上,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提问】思考题:能否用其他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分 离出氯化钠来?
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讲述】把氯化钠溶液加热蒸发,溶液达饱和后继续蒸发就得到了氯化钠。固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蒸发结晶。
7.4结晶的现象
课标依据
新课标要求了解过滤的实验操作,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2.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结晶方法,在提纯物质时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晶体的形成,初步掌握过滤的操作方法。
1分钟
下载
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图片
A
I
升华感情
1分钟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课时作业十二新版粤教版
课时作业(十二)[范围:第七章7.4 结晶现象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的食盐晶体析出B.析出大量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C.在温度、溶剂不变的条件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2.2017·河池一杯7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A.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溶质质量不变C.溶液质量不变D.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3.在过滤时,必须要用的一组仪器是( )A.蒸发皿、玻璃棒、烧杯B.烧杯、漏斗、玻璃棒C.烧瓶、漏斗、玻璃棒D.试管、试管夹、烧杯4.如图K-12-1是过滤操作图,其中存在的错误是( )图K-12-1A.漏斗下端管口处于烧杯中间B.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C.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D.盛待滤液的烧杯紧靠在玻璃棒上5.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步骤如图K-12-2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链接听/19例3方法点拨( )图K-12-2A.溶解时玻璃棒用于搅拌B.过滤时玻璃棒用于引流C.蒸发至滤液被蒸干后再移去酒精灯D.图中“操作1”是称量6.分离下列固体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的是( )A.氯化钠和蔗糖 B.氯化钠和泥土C.二氧化锰和泥沙 D.酒精和水7.2017·成都根据下表信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B.40 ℃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C.4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 NH4Cl充分溶解,溶液的质量为145.8 gD.60 ℃时降温到20 ℃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8.2017·宿迁如图K-12-3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K-12-3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甲属于易溶物质D.t2℃时,30 g甲能溶解于50 g水中形成80 g溶液二、填空题9. 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泥沙,应选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除去食盐水中的水,应选用的方法是______;t℃时,80 g KNO3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56%),将其降温到20 ℃,则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4 结晶现象教案 (新版)粤教版
7.4过滤和结晶教学目的知识:了解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教学用具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铁环、滤纸、酒精灯、药匙。
药品:硝酸钾、氯化钠、明矾、胆矾。
其它:投影仪、火柴、粗盐、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过程附1:课堂练习一1.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有__、__、__,使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将浑浊液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__。
3.欲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应)的剩余固体物质中提取氯化钾并得氯化钾晶体,实验步骤有①加热蒸发,②过滤,③溶解,上述操作正确顺序是__。
附2:课堂练习二4.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中,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先达到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用__的方法得到固体。
5.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要得到晶体一般就采用____的方法。
6.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____溶液。
附3:课堂练习答案1.溶解过滤蒸发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药匙量筒天平砝码蒸发皿酒精灯2.碳酸钙3.3 2 14.饱和晶体蒸发溶剂 5.晶体冷却热饱和溶液 6.饱和附4:随堂检测1.某温度时,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有两种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2.采用__方法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3.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减小D.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4.能用结晶方法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氯化钾和二氧化锰B.食盐和硝酸钾C.氯化钠和氯化钾D.铜粉和铁粉。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4结晶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2
7.4 结晶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晶体及其形成过程。
2.了解结晶现象。
3.体验较大晶体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4.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晶体与结晶、混合物的分离。
教学难点
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对于5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50 mL,下列操作后的溶液是否饱和?
①取出10 mL后②加热至80 ℃③冷却至10 ℃
④恒温下加水⑤恒温下蒸发水⑥恒温下加入KNO3固体
2.已知KNO3的溶解度20 ℃为32 g,40 ℃为64 g。
现有100 g水与32 g KNO3组成的20 ℃的饱和溶液,当加热至40 ℃时,需加入多少克KNO3才能达到饱和?
[引入新课]将上述第2题得到的40℃的饱和溶液,又冷却回20℃,大家猜想一下可能出现什么现象?
[板书]一.晶体:具有一定规则形状的固体。
[阅读]P212图7-14美丽奇特的晶体
[设问]晶体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二.晶体的形成
[观察活动]【实验7-10】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完成课本空白)
[板书]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讲解]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需要是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如从蔗汁中提
取砂糖,从海水中提取精盐。
[设问]【实验7-10】中制得的晶体很小,如何才能值得较大的晶体呢?。
2020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4 结晶现象教案 (新版)粤教版
7.4过滤和结晶教学目的知识:了解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教学用具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铁环、滤纸、酒精灯、药匙。
药品:硝酸钾、氯化钠、明矾、胆矾。
其它:投影仪、火柴、粗盐、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过程附1:课堂练习一1.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有__、__、__,使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将浑浊液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__。
3.欲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应)的剩余固体物质中提取氯化钾并得氯化钾晶体,实验步骤有①加热蒸发,②过滤,③溶解,上述操作正确顺序是__。
附2:课堂练习二4.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中,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先达到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用__的方法得到固体。
5.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要得到晶体一般就采用____的方法。
6.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____溶液。
附3:课堂练习答案1.溶解过滤蒸发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药匙量筒天平砝码蒸发皿酒精灯2.碳酸钙3.3 2 14.饱和晶体蒸发溶剂5.晶体冷却热饱和溶液 6.饱和附4:随堂检测1.某温度时,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有两种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2.采用__方法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3.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减小D.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4.能用结晶方法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氯化钾和二氧化锰B.食盐和硝酸钾C.氯化钠和氯化钾D.铜粉和铁粉。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4 结晶现象同步练习 (新版)粤教版
7.4 结晶现象核心·易错如图7-4-1是粗盐提纯过程中的几项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7-4-1(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步骤的顺序为__________。
(2)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试剂也可利用上述操作进行分离的是________。
A. 从碳酸钠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中分离出碳酸钙B.从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分离出KClC.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D. 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铁粉[核心知识]1.结晶方法的选择依据:所要提纯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2. 结晶的方法:①蒸发结晶;②冷却结晶(降温结晶)。
3. 混合物分离方法:①过滤(过滤要点“一贴、二低、三靠”);②结晶。
[易错点拨]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
1.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B.不同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剂的时候才能进行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结晶法2.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7-4-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7-4-2A.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B.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都有晶体析出C.t2℃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D.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3.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7-4-3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图7-4-34.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两个实验中都能使用到的是( )A. 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B.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试管C.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漏斗D.蒸发皿、酒精灯、烧杯、铁架台5.下列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开的是( )A.氯化钠和硝酸钾B.氯化钾和二氧化锰C.酒精和水D.碳酸钙和泥沙6.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图7-4-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7-4-4A. 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晶体析出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7.20 ℃时100 g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 ℃,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 )图7-4-5A. 小于3 gB.等于3 gC.大于3 gD.大于或等于3 g8.从“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中为下列混合物分离或除去杂质选择一种主要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十二)
[范围:第七章7.4 结晶现象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的食盐晶体析出
B.析出大量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在温度、溶剂不变的条件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2.2017·河池一杯7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
A.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液质量不变
D.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3.在过滤时,必须要用的一组仪器是( )
A.蒸发皿、玻璃棒、烧杯
B.烧杯、漏斗、玻璃棒
C.烧瓶、漏斗、玻璃棒
D.试管、试管夹、烧杯
4.如图K-12-1是过滤操作图,其中存在的错误是( )
图K-12-1
A.漏斗下端管口处于烧杯中间
B.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C.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D.盛待滤液的烧杯紧靠在玻璃棒上
5.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步骤如图K-12-2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链接听/19例3方法点拨(
)
图K-12-2
A.溶解时玻璃棒用于搅拌
B.过滤时玻璃棒用于引流
C.蒸发至滤液被蒸干后再移去酒精灯
D.图中“操作1”是称量
6.分离下列固体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的是( )
A.氯化钠和蔗糖 B.氯化钠和泥土
C.二氧化锰和泥沙 D.酒精和水
7.2017·成都根据下表信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B.40 ℃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4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 NH4Cl充分溶解,溶液的质量为145.8 g
D.60 ℃时降温到20 ℃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
8.2017·宿迁如图K-12-3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K-12-3
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B.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C.甲属于易溶物质
D.t2℃时,30 g甲能溶解于50 g水中形成80 g溶液
二、填空题
9. 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泥沙,应选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除去食盐水中的水,应选用的方法是______;t℃时,80 g KNO3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56%),将其降温到20 ℃,则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链接听/19例1方法点拨
10.如图K-12-4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K-12-4
(1)t1℃,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填序号)。
(2)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难溶物D,如果对A物质进行提纯,可以用__________的方法。
具体的实验步骤为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如图K-12-5 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的实验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K-12-5
(1)操作③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填操作序号),以及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12.工业上用海水获取粗盐以及实验室用粗盐制得精盐都包含许多化学实验知识,分析以下过程后填写下列空白。
图K-12-6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海水晒盐与图K-12-7所示操作中________(填序号)的原理相同。
图K-12-7
(3)上述操作可能用到以上装置,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用甲制取淡水可选用装置______(填序号),装置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如图K-12-8所示的操作流程。
图K-12-8
(1)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
(2)操作④中除用到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________等仪器。
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可以间歇加热,你认为还可以采取____________等措施。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发现产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粗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精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018·广州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K-12-9 A.3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KNO3固体45.8 g B.NaNO3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C.KCl的溶解度比NaCl大
D.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KCl大
详解详析
【课时作业】
[达标巩固]
1.B
2.A [解析] 一杯7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3.B
4.A [解析]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5.C 6.B
7.C [解析] 溶解度的单位是g,由表中数据可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40 ℃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0 g
40.0 g+100 g
×100%=28.6%;60 ℃时降温到20 ℃时,没有说明溶液的质量关系,所以无法比较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8.C [解析]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或相同质量的甲与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未指明溶液质量则无法比较溶质质量;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甲小,所以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 g,所以30 g甲在50 g水中只能溶解25 g,形成75 g溶液。
9.过滤蒸发减小
10.(1)C
(2)蒸发结晶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合理即可)
(3)过滤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结晶
11.(1)加速粗盐的溶解
(2)未用玻璃棒引流
(3)①⑤②③⑥④
(4)出现较多量固体
12.(1)溶解(2)A
(3)漏斗 C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
13.(1)过滤
(2)蒸发皿连续搅拌
(3)ABD
[解析] 分离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的操作是过滤。
从滤液中得到精盐是利用蒸发的操作,蒸发必须用到蒸发皿;为了减少固体飞溅,可用玻璃棒连续搅拌,也可以间歇加热。
若蒸发后的精盐很潮湿,则精盐质量偏大,导致产率偏高。
[直击中考]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