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南北朝诗歌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5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6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简答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6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悲愤诗 蔡琰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 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 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 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二节 刚健诗人左思与刘琨
二、刘琨 P168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课后练习
1、史称“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的诗人是( )
A.左思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2、名词解释: “左思风力”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答案
1、B 2、C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3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3
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中国古代文学史》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优质教学课件
(1)初唐
↗齐梁文风虞世南、上官仪、沈宋 →艺术形式↘ 两股 文风 →情思格调 ↘反齐梁文风王绩、王梵志、四杰、陈子昂→题材内容↗ • 诗歌形式:四声二元化;解决了粘的问题。律句-律联-构 成律篇。——齐梁诗风。 • 诗歌题材扩大,作者队伍扩充。——反齐梁文风。 • 情思格调: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两股文学思潮斗争 融合的产物。
(2)盛唐
↗ 山水田园:王孟 盛唐:→ 边塞诗派:高岑 ↘ 双子星座:李杜 • 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
(3)中唐
↗韩孟诗派:奇崛、散文化
大历诗人→ ↘元白诗派:通俗易懂
(4)晚唐
• 晚唐:小李杜 • 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
3.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
• 散文新变:政治功利的动机。 • 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 • 韩柳古文运动:文以致用。虽言复古而实 为创新。 • 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
2.唐诗的发展轨迹
• “五唐说”和“四唐说” • 五唐说最早始于宋代的严羽。他在 《沧浪诗话·诗体》中说,“以诗 而论,则有......唐初体、盛唐体、 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
• “四唐说”便为历代诗论家论唐诗流变所遵循。 现在一般所说的初盛中晚的时限大致是: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 约为百年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 约五十年。 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 约七十年。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宣帝天祐四年 (907)约七十年。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沈宋横驰翰墨场, 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 合著黄金铸子昂。
——元好问 《论诗绝句三十首》
这首诗评论了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初唐诗坛基本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宫 体诗充斥诗坛,文风绮靡纤弱。沈佺期、宋之问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 诗的形式,驰名一时,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元好问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横驰翰墨场”),但也批评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仍然没有摆脱齐梁诗风。 元好问认为,开唐诗一代新风的诗人是陈子昂。陈子昂复归风雅兴寄,高倡汉魏风骨,上接建安 传统,以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 “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他的“兴寄”、“风骨”理论成为后人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 风的理论武器。因此,元好问充分肯定了陈子昂的历史功绩,并将其革新文风与范蠡的平吴事业 相提并论,认为也应为陈子昂铸像,以表其功。
《中国古代文学史》——南北朝诗歌
陶诗注重启示性,重言外之意,多白描手法,在平淡外表下蕴含炽热感情,景 物渗透人格。谢诗注重写实性,在敏锐观察基础上,用准确语言刻画景物,从不 同角度再现自然之美,令人耳目一新。
3、从古朴到绮丽——“诗运转关”的关键
从陶到谢的转变,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 辞必穷力而追新” 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这种伴随着山水诗的发 展而出现的创新风貌成为南朝诗风主流。对盛唐诗风的形成有着积极意义。
• 七言诗贡献巨大,《拟行路难》十八首为 其代表作。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行路难三首(其一)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入彭蠡湖》
• 突出暮春时节山野间绿、白两种色调,构成一幅素净柔和 的图画。作者没有涂抹万紫千红,只用绿野作底色,白云作 点缀,抓住春天那充满阳光,洋溢着生命力的特点。
“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
“白云抱幽石 , 绿筱媚清涟。” 《过始宁墅》
“初篁苞绿箨, 新蒲含紫茸。”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江南山川之美 激发了文士新的审美欲望
永嘉乱中,北方士人随晋室南迁。为协调南北
山
世族利益,北方世族多居会稽一带。江南山川风貌,
亭 文
迥异于北方,南下士人,耳目为之一新。《世说新 语·言语篇》云:“顾长康从会稽还,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
·
王
若云兴霞蔚’。”
绂
这些作品都没有把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当作主要的 审美对象来描写和赞美,大多是诗歌起兴的触媒、比喻 的参照物或者人物活动的环境。但是,都为南朝山水田 园诗的描写艺术和表现手段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
3、从古朴到绮丽——“诗运转关”的关键
从陶到谢的转变,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 辞必穷力而追新” 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这种伴随着山水诗的发 展而出现的创新风貌成为南朝诗风主流。对盛唐诗风的形成有着积极意义。
• 七言诗贡献巨大,《拟行路难》十八首为 其代表作。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行路难三首(其一)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入彭蠡湖》
• 突出暮春时节山野间绿、白两种色调,构成一幅素净柔和 的图画。作者没有涂抹万紫千红,只用绿野作底色,白云作 点缀,抓住春天那充满阳光,洋溢着生命力的特点。
“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
“白云抱幽石 , 绿筱媚清涟。” 《过始宁墅》
“初篁苞绿箨, 新蒲含紫茸。”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江南山川之美 激发了文士新的审美欲望
永嘉乱中,北方士人随晋室南迁。为协调南北
山
世族利益,北方世族多居会稽一带。江南山川风貌,
亭 文
迥异于北方,南下士人,耳目为之一新。《世说新 语·言语篇》云:“顾长康从会稽还,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
·
王
若云兴霞蔚’。”
绂
这些作品都没有把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当作主要的 审美对象来描写和赞美,大多是诗歌起兴的触媒、比喻 的参照物或者人物活动的环境。但是,都为南朝山水田 园诗的描写艺术和表现手段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10课件[83页]
与李白合称为“李杜”。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2.“诗史”:指杜甫所写的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的诗歌。以时事入诗,带 有写实性质,充满爱国忧民精神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2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真题演练
杜甫的七言绝句大多是( ) A:以叙事手法写社会生活之作 B:用纪行方式写山川风物之作 C:感情深厚诗律精严之作 D:一气呵成的直实之作
19.3.1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9.3 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形成时间:主要成于杜甫晚年
2.主要内容: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指感情的悲 壮深厚,顿挫指的是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
2.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3.还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3 杜诗的写实手法 四、杜诗的写实手法 1.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2.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3.融入强烈的抒情,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室中更无人, 急应河阳役, 夜久语声绝,
惟有乳下孙。 犹得备晨炊。 如闻泣幽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2.“诗史”:指杜甫所写的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的诗歌。以时事入诗,带 有写实性质,充满爱国忧民精神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2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真题演练
杜甫的七言绝句大多是( ) A:以叙事手法写社会生活之作 B:用纪行方式写山川风物之作 C:感情深厚诗律精严之作 D:一气呵成的直实之作
19.3.1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9.3 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形成时间:主要成于杜甫晚年
2.主要内容: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指感情的悲 壮深厚,顿挫指的是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
2.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3.还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3 杜诗的写实手法 四、杜诗的写实手法 1.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2.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3.融入强烈的抒情,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室中更无人, 急应河阳役, 夜久语声绝,
惟有乳下孙。 犹得备晨炊。 如闻泣幽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教学优质课件
• • • •
•
(2)文学题材的新变 玄言诗 山水田园文学 山水田园文学继玄言诗而兴起,标志 着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 的突破,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 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 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 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时代特点——乱世
《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 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敏感的作家在战乱中感受最多的是人生的短暂, 生命的脆弱,命运的无常,从而使文学形成了悲剧
的基调,表现为及时行乐和沉迷声色。
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题,生
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等。
3、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思想文化特点
文学自觉的时代
继承与革新 经学衰弱,玄学流行,佛儒道融合。 淡化了政治倾向和社会功利性。
1、个人的自我觉醒。
文人的学术思想、人格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2、文学理论的自我觉醒。 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论等创作很繁荣,成就很高。
魏晋南北朝社会特点与文学的关系
一、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历史概况 1、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政治特点——门阀制度 魏文帝曹丕建立了‚九品中正制‛
• • • • •
首先是玄学兴起。
其次是佛学兴起。 再次是道教兴盛。 老庄的无为遁世、道教的神仙、佛教的厌 世等等各种思想杂糅,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
主流。
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1、社会动荡不安、灾难重重 国家长期分裂 政权频繁更迭 民族矛盾尖锐 门阀制度隔绝
社会动乱加剧
2、文人命运多舛 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如孔 融、杨修、祢衡、嵇康、陆机、陆云、谢灵 运、鲍照等。有些死于西晋的战乱之中,如 刘琨、王浚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齐恒晋文之事章》
55
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1、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
以羊易牛的事实。
2、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
而取熊掌为喻。
3、寓言故事,五十步笑百步、
揠苗助长、楚人学齐语等。
56
《庄子》33篇,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
条理严密,议论透彻。
寓言——最具文学色彩。
特征: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思想。
通俗浅白,形象可感。
60
61
“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屈原等人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这个名称到西汉时始出现。
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密切。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1)最常见的是修辞意义上的手法,
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
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2)整首诗用比,
如《魏风·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
的艺术形象。
(3)用一系列的物象作比,
如《小雅·鹤鸣》
33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开头位置。
(1)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
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
《关雎》
3. 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七月》
31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者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1)直接叙事,如《七月》。
(2)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
(3)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朝文学发展状况:
南朝的帝王与贵族大多满足于江南富庶的经 济所提供的物质与文化享受,因此政治上缺乏雄 心与自信,人生态度也缺乏强烈的冲动,文学难 以形成雄壮有力的美学风格。 内容主要反映文人自身的日常生活情趣、周 围环境及他们所认识到的人生的普遍现象,尤其 有关山水自然、男女之情的题材更得到集中的体 现。 对艺术形式强烈追求,诗歌领域出现四声, 产生诗的格律;文章的骈偶化进一步发展,后期 形成“四六文”体制。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
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 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 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 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 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转变
一、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
南朝的刘宋一代是南朝百余年文学繁荣局面的 开端,出现了新的文学气象:元嘉诗歌.
南北朝诗歌
南朝历史背景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 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 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 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而它们存在 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五十九年, 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 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 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 魏、北周等朝代合称为“南北朝”。 南朝继承了东晋的领土,其范围为中国南方— —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其中:刘宋最大,北 疆达到黄河;南陈最小,只有江陵以东、长江 以南的狭小国土。
《诗经》: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鲁颂》)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大雅》)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大雅》)
楚辞: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九歌》)
山水诗的文学价值:
1、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人对自然美的认识 加深了,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 谐。大自然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作 为比兴的媒介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欣赏 对象。山水诗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即 美学的角度去亲近大自然,发现和理解大自 然。它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这无论在文学 史上还是美学史上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文学创作:
谢灵运是历史上第一个全力描写山水的五言诗人。
在玄言诗盛行的时代,他以山水入诗,使文学更接近 于现实,开拓了诗歌的领域,给病态的诗歌注入了新鲜血 液,极大地影响了后代。 他的诗歌以山水寄情,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某 些现实感受,是诗歌创作中的进步。
谢灵运被誉为我国“山水诗人之宗”,由他开创的 山水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风格鲜丽清新。 谢灵运、鲍照、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山水诗多按游览顺序写来,以移步换 形法将沿途所见景物收入诗中,如《从斤竹涧越 岭溪行》写诗人于黎明登舟,沿溪而行所见山光水 色;《入彭蠡湖口》按水宿到山行顺序写由长江 入湖所见夜景。具体描写山水,也常常使用上句 写山,下句写水的模式。如《过始宁墅》写回始 宁别墅游览的情景,用山水交替排偶的形式写出 其踞山临水的地形和周围环境:“山行穷登顿, 水涉尽回沿。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谢灵运山水诗美中不足的是诗歌结构比较单 调,形成了先写出游,继写见闻,最后谈玄或抒 发感喟这样一种叙事——写景——抒情的公式。 尽管诗歌末尾的玄言常常是诗人努力以“达生之 道”排解内心苦闷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作者思想 的组成部分,毕竟造成情、景、理的分离,影响 到诗歌意境的浑成完整。
他门第极高,天资过人,性格极为高傲。 宦仕生涯并不得意,被遣出京为永嘉太守。 宋文帝时,遭纠劾被捕,举兵反抗被杀。 作为高门贵族,他政治上有野心,但因个 人原因没能进入最高统治层,所以常流露出 厌恶官场、羡慕归隐的思想,感情中也多少 保留一些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及对统治集团的 不满。 其思想很复杂,受儒、佛、玄三家的影响, 诗中综合各家,说山水则包含哲理,以山水 寄情。
南朝是中国诗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清
沈德潜《说诗晬zuì语》卷上说:“诗至于宋,性 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
与魏晋诗人不同,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追
求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谢灵运所开创的山
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 的审美对象。鲍照的乐府诗,唱出了广大寒士的心 声,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也有十分积极的 意义。
2、山水诗的出现,改变了“诗言志”
的Hale Waihona Puke 统,打破了儒家功用主义的诗教观, 为诗歌走向纯审美的艺术化铺平了道路, 南朝诗歌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正是随着 山水诗的建立而产生的。
公显 ,赫 世的 谢 称世 灵 “族 运 谢家 , 康庭 出 乐, 身 ”袭 于 。封 东 康晋 乐最
谢灵运(385-433)生平:
题材:从东晋玄言诗文的笼罩下摆脱出来,掀起了 山水文学的新潮,代表人物是谢灵运; 语言和修辞:继承从曹植以来到西晋的传统,追求 文辞的典雅华美,状物的工巧刻炼,多用对偶, 代表人物是谢灵运和颜延之。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文心雕龙·明诗》
山水诗,指以山水等自然景
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或整 首诗不完全是纯写山水,但其中 有关山水的描写在诗中居有比较 突出的地位,或诗里所描写的山 水之美给读者的审美感受相对而 言是比较强烈的。
谢灵运第一个以成功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山水题材的独立 地位,为山水诗展示了无限的发展潜力。同时,他在继承前 代古诗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极貌写物”的各种表现 技巧,开出以铺写繁富、典丽厚重为特色的一种境界,开启 了新的诗歌风貌,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谢氏宗族中有文名的很多,除谢灵运外,谢惠连、谢庄, 均是文坛上的重要人物。谢惠连《雪赋》、谢庄《月赋》都 是工于写景状物的名篇。 当时与谢灵运齐名的诗人还有颜延之(384-456),字 延年,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光禄大夫,故称颜光 禄。颜诗现存29首,大多为应酬唱和之作及拟古乐府。其诗 喜铺陈,重藻饰,尤好用典故,形成繁密深重、华美典雅的 风格。鲍照讥之曰:“君诗若铺锦列锈,亦雕缋满眼。” (《南史·颜延之传》)但有的诗如《五君咏》,在对阮籍、 嵇康、刘伶、阮咸、向秀的慨叹中,深寓寄托,富有真情实 感。诗中也时或有“庭昏见野阴,山明望松雪”(《赠王太 常》)这类优美的景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