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案
概述
政策重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辨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 各国整合的行动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中指出: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 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 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 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 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 变革。
主动探 有一定 索、主 价值的 动发现、作品 主动建 构
宽带 互联 网
课程 内容 改革
教材的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 重视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 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性问 题的能力 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过渡。
全 方 位 的 课 程 整 合
学生能够使用技术工具增进学习,提高效 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
交流工具 研究工具 问题解决与决策工具
各国的整合行动:美国
从1985年开始,从国内外聘请400余位专家、教 授、中小学教师和部分教育、科研机构的负责人, 历经4年时间通过多次讨论、修改终于完成了一份很 有价值的报告“2061计划: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该报告(即“2061计划”)于1989年正式发表。这 项计划的目标是要大力提升全体美国人民的科学文 化素质,按照该报告所给出的定义,这里所说的科 学文化素质特别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与能力。
教学 组织 架构 改革
能,激发创造力。 学生能够使用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 学生通过通信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 学生能够用效能工具,合作构建技术增 评价、收集信息。 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 强型模板,编制发行作品,以及开发其他 学生能够使用技术工具处理数据,汇报 学生能够使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采用各种媒体和方式把信息 具有创造性的产品。 成果。 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和观念有效地传播给广大受众。 学生能够根据特定任务的要求,评价与 学生能够把技术应用在策略开发 效能工具 选择新的信息资源,进行技术革新。 中,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实践教案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实践教案---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本文将从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策略以及培养实践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基本知识:1、硬件设备的了解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常见的计算机、投影仪、平板电脑等硬件设备的基本操作和维护知识。
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
2、软件应用的熟悉幼儿教师需要熟悉和掌握教学常用软件的操作,例如Microsoft Office套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以及一些幼儿教育专用软件。
了解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利用它们进行课堂教学。
3、网络应用的掌握幼儿教师对网络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也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了解公共教育资源、幼儿教育网站等网络资源的获取和使用方法。
同时,也需要了解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的相关知识,以保障幼儿教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策略:1、整合课程内容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可以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语言、数学、艺术等多个学科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
2、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幼儿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解决问题。
例如,设置一个幼儿园“邮局”,让幼儿通过使用电子邮件发送明信片、写信等方式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3、引导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信息技术实践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幼儿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三、培养实践的方法:1、定期培训幼儿教师可以参加各种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6篇)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6篇)(2)自由选择查询阅览记下你最感兴趣的信息,准备向同学推荐3、向同学推荐自己收集的信息同学们刚才已经查阅了大量的信息,请把你最感兴趣的信息推荐给同学们。
四、说说今天阅读的收获可以说说自己了解了哪些信息,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4篇: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美1、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清晨去公园,被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呢?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播放录相)2、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过渡:大家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描写荷花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画出来。
(二)研读感悟品味美1、学习课文2—3自然段(1)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说出理由更好。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相机理解“挨挨挤挤”(播放课件:欣赏荷叶)体会荷叶多、大、绿、圆的美。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长、穿、顶、抽……)作者没有用“钻、顶、长……”而用“冒”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叫“冒”?(快速地长,使劲地长……)你能读出快速地,使劲地感觉吗?[点评:给“冒”换词,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在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
这不仅仅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也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欣赏荷花刚开、盛开、将开的娇美姿态,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教案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教案I. 简介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本教案旨在为幼儿教师提供培训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到日常教学中。
II. 培训目标通过本培训,预期幼儿教师能够:1. 熟悉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2. 了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3. 掌握如何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到幼儿教学中,增强教学效果;4. 能够设计并实施结合信息技术的活动。
III. 培训内容1. 引入(15分钟)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幼儿教师将参与一个小游戏,通过该游戏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介绍(30分钟)通过PPT演示,介绍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包括:- 互动白板软件- 幼儿教育软件和应用程序- 在线教育资源平台- 虚拟现实技术等3.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45分钟)探讨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场景,包括:- 提供多媒体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互动白板进行课堂互动和教学展示;-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等。
4. 课程整合能力培养(60分钟)幼儿教师将参与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以培养他们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的能力。
包括以下要点:- 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与课程目标相匹配;- 制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 设计兼顾幼儿发展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活动;- 评估整合信息技术后的教学效果。
IV. 实践活动(45分钟)幼儿教师将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并实施一堂结合信息技术的幼儿教学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需要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观察幼儿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V. 结束语(15分钟)回顾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幼儿教师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VI. 培训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幼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反馈情况;2. 成果评估:要求幼儿教师提交设计好的教学活动方案,并评估其整合信息技术的效果。
信息技术融合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操作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
2.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检索、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等。
3.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结合各学科特点,开展跨学科教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介绍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基础知识讲解(1)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操作方法。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练习,如网络浏览、文档编辑等。
(2)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1)结合各学科特点,设计跨学科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问题,提高综合素养。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等。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业成绩:关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成绩。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信息技术课程专用教材。
2. 网络资源:互联网、教学平台等。
3.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4. 学科融合案例:各学科教师共同开发的教学案例。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和建议。
3. 教学效果评价和改进措施。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设置小数位2、会合并单元格行居中操作教学重、难点:设置小数位合并及居中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用电子网络教室进行演示讲解)教学教程一、复习提问:1、怎样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2、怎样使单元格中的内容居中?二、新授1、师谈话引入: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会对工作表进行一些美化工作。
但我们注意到平均数一列是带有较多的小数位。
我们能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设置小数位数呢?(引出新知)2、设置小数位a.选择单元格区域b.选择“格式”菜单中的“单元格”c.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的“数字”标签下的“分类”中单击选择“数值”,设置小数点后位数为3d.单击“确定”,则将小数保留了3位3、合并及居中(讲述:我们再来观察表格标题,可以看到D2单元格中的内容占据了其他单元格的位置,但它并不是真的占有了其他单元格,如果这些单元格中有内容,它将不能完整的显示出来。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我们可让表格标题真的占有其他单元格)a.选取连续单元格范围b.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的“对齐”标签项下的“合并单元格”项,使其前面出现,或单击“工具栏”中的c.再设置一下字体字号及行列宽等三、小结:设置小数位合并及居中操作四、学生练习教学后记:为了将标题放于整个表格中间位置上,可先选中表头上的所有单元格区域,再设置合并及居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案2教学目的与要求(1)进一步掌握浏览器的操作方法。
(2)了解电子邮箱和E-mail地址。
(3)初步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1)在备节,设计一些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电子邮件内容,增加练习(或模拟)收发电子邮件的趣味性,使学生尽快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2)在学校计算机教师的局域网上,利用Windows NT的Microsoft邮局系统,建立起局域网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每位学生设置帐号和密码,然后设置好学生机上收发电子邮件软件,以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发邮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协作学习
1、善于提出有意义能引起争议的问题 2、设计后续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 3、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确定教学要素关系, 形成教学过程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的定义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方法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原则
(即情境创设的可行性)
5、学习资源的设计
(1)网络学习资源的特点 (2)网络学习资源的类型 (3)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 (4)网络学习资源的作用
(1)网络学习资源的特点
*多样性 *共享性 *实效性 *再生性
(2)网络学习资源的类型
*网络课件 *网络课程 *专题网站 *案例库 *题库 *多媒体资源库
(一)网络教学设计的发展
以教为主——以学为主(学教并重) 重视结果——重视过程 强调资源——强调环境 体现静态设计——体现动态设计 集体、统一设计——个体化、个性化设计
(二)网络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
1、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学习环境的选择 4、学习情境的创设 5、学习资源的设计 6、学习活动的组织 7、学习评价的设计
*网络课件:知识点的教学 *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网站: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分析 *题库:练习测试 *多媒体资源库:资源浏览
6、学习活动的组织
(1)自主学习的设计 (2)协作学习的设计 (3)指导性活动的设计 (4)结构流程的设计
(1)自主学习的设计
*自主学习的类型 *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自主学习应注意问题
4、学习情境的选择
(1)情境的类型 (2)情境的设计 (3)注意的问题
(1)情境的类型
真实性情境 问题性情境 虚拟性情境
(2)情境的设计
*确定情境的类型 *选用适当的教学媒体 *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实施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 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 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效果。
及时反馈
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 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0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 学实践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Flash等多媒体工具, 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 种形式的信息融合在一起,提高
教师作为引导者,提供学习资 源、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习 者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
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 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习者自 主解决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
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包括语言、逻辑、空间、身体、音乐、人际、内省等方面。
不同的人可能在不同智能方面有优势或劣势,因此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 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
目录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目录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挑战与展望
0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 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教材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
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合 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
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教学资源
利用搜索引擎、在线图书馆 、历史专业网站等网络资源
,获取丰富的历史资料。
案例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教学目标
通过虚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 物理现象和原理,提高实验技
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大全五篇)第一篇: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准备:铁架台、量角器、记时器、米尺、线若干、钩码。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激趣导入1、教师:我手心里握着一样东西,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教师松手,手心挂着一个简易的摆)问学生: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摆2、教师:关于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说)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
(把课题板书完整)二、探究新知1、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1)教师: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
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2)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记时。
(3)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
教师同时指导,怎样减小误差。
(每组到老师处领一个摆,组内自行分工:记时员,操作摆的人员,记数员,记录员,汇报员。
)(4)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5)学生汇报。
2、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汇报的实验结果,各组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基本上都不同,那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慢?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摆,作出你们的猜测。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教案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教案教案:幼儿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一、培养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旨在培养幼儿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提高幼儿学习质量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关系2.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养3.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案例4. 教师个人电子化教学资源的整理与分享5.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策略三、教学步骤与方法步骤一: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关系(20分钟)教学方法:讲授1. 引入:简要介绍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2. 呈现:用实例说明信息技术如何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
3. 概念解释:解释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定义和作用。
4. 讨论与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总结。
步骤二: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养(30分钟)教学方法:示范与操作演示1. 讲解常用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
2. 示范演示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如幼儿教学软件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等。
3. 学生操作:让学生按照示范进行实际操作,提出问题并解答。
步骤三: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案例(40分钟)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与小组合作探究1. 教师介绍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常见应用案例,涵盖不同教学内容和技能。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
3. 案例分享:让小组代表分享自己选择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并进行总结。
步骤四:教师个人电子化教学资源的整理与分享(30分钟)教学方法:示范与操作演示1. 讲解个人电子化教学资源的意义和组成。
2. 示范演示个人电子化教学资源的整理方法和技巧。
3. 学生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整理和分享自己的个人电子化教学资源。
步骤五: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策略(40分钟)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研讨与展示1. 回顾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也日益受到了其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与应用,并具体分析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1.确定整合的课程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首先确定整合的课程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整合的内容,选择适合整合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并将信息技术与相关的学科知识相结合,使之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有机部分。
2.确定整合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个性化学习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确定整合的评价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需要确定整合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采用在线作业、网络考试、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1.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接受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任务,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利用在线互动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利用在线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在线讨论、协作编辑文档等方式,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通过个性化学习、在线互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具备创造性和实践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三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三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兴趣、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并及时巩固新知。
因此,教学设计需要明确目标和内容,同时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研究方式变革。
在教学实际需要的基础上,配备适量的声像资料和辅助器材,运用多媒体教案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课改顺利进行,为课改提供一个平台。
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以《松鼠》教学教案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该教案是一款存储于服务器上的超媒体教学软件,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
课文朗诵配上松鼠的照片和生活性,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
为支持学生自主研究和协作探索,教案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
通过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研究。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研究,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研究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___ hardware。
teachers ___ mode of this product。
They can write。
draw。
insert video clips and pictures。
change the background image and color。
zoom in and out。
and many other ns。
which not only ___ increases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course content.___ ___ content and n。
信息技术整合课教案
一、教案名称:信息技术整合课教案章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和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如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解释计算机的定义、功能和应用领域。
3.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介绍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基本硬件设备。
4.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讲解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
5. 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教导学生正确开关机、使用办公软件、保护个人信息和维护计算机硬件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硬件软件组成。
2. 互动式教学: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3.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和交流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情况。
六、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环境。
2. 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
3. 教学PPT:提供清晰的讲解内容和图表。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讲解各个阶段的计算机特点和突破。
3.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解释计算机的定义、功能和应用领域。
4. 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介绍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基本硬件设备。
5. 讲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讲解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
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评估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设计和制作
01
根据课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合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和技术,以满足课程
整合的需求。
02
学习工具使用技巧
掌握所选工具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
03
结合多种工具实现综合效果
根据需要,结合多种工具和技术,实现更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效果。
工具和技术的实践与拓展
实践案例制作
案例描述
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和在线学习平台,开展英语听 说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3
案例分析
该案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 富的学习资源和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了学生的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三: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
01
小学语文阅读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02
通过电子书和学习网站,开展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 极探索和尝试整合模式和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教 学资源建设滞后等。
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将进一步深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通过实际案例的制作,加深对工具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加技术交流和培训
参加相关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了解最新的工具和技术发展动态。
拓展应用领域
将所学的工具和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如课件开发、数字媒体设 计等,提高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教学实施的原则与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案
(三)教学环境要素分析
、物理教学环境
涉及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放置与分享、技术支持、安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优缺点;
优点:
以教师为中心,面向教师的“教”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
四、其他类型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四)网络课程的开发
(五)专题学习网站开发
信息化学习资源的管理
六、作业和思考题
访谈:以小组的方式对中小学学科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学设计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操作中的困难
(三)案例
1、寻找身边的历史;
1、观察记录手册
2、调查表
3、交谈记录
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轴对称图形》案例分析报告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从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用合理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会判断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对象的分析: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轴对称图形,但是在日常生活等熟悉的情境中,学生对轴对称现象的存在并不是一无所知,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学时,以合作与探究为主,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结合生活中实例,帮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更加系统和清晰的认识,三年级的学生有着较强的探知欲,所一针对这一具体内容,课的开始是以蝴蝶飞舞,学生很自然的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学生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比较感兴趣。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多媒体课件一套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了我们眼前,(电脑出示半只蝴蝶)。
可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藏起来了,你知道它的另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是怎么样的吗?【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出示多种翅膀并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一种?(因为和身上的半边翅膀是一模一样的。
)二、操作实践,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1)谈话:老师不仅喜欢昆虫,还喜欢旅游。
上次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一个展览馆,那里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体的照片(天安门、飞机、杯子)。
观察这些照片上的物体,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通用10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初三认识分数,是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从整数到分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建立新的数学概念,是对数的认识质的飞跃。
在小学阶段,分数单元将在三年级和五年级进行教学。
三年级学期主要从操作、直观、部分-整体的角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五年级下学期,学生从感性认识到合理认识,总结分数的意义,在表现部分-整体的意义的基础上,从测量、比和商等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性质和四种运算方法。
【单元结构】:【学情分析】: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和其理解方式的多样性,正是孩子理解分数概念的困难。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必须结合生活状况,利用几何学的直观和操作,逐渐通过行为表现图形表现符号表现这个认知过程,加深学生对分数表现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教育设计构想】:第一部分:初步认识。
这里主要介绍几分之一的教育构想:教育几分之一时,从认识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到几分之一的顺序进行教育。
关于一半,以下想法进行教育教育二分之一时,运用丰富的表象支持,初步理解分数的意思。
也就是说,从行为表征切蛋糕开始,使用希沃屏幕和授课助手工具进行实际操作的同步视频展示,使学生的手工操作更加明确地表现给每个学生。
之后,通过展示各种图形的二分之一来表现图形表征,让学生明确形状、大小不同的物体有其二分之一。
最后转移到抽象分数的二分之一,结合以前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思。
到了四分之一,主要是让学生打折,表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通过实践操作,展示报告,让学生感受到表示同一物体的四分之一,有不同的分法。
学生展示报告时,使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学生不同方法,比较评价。
总结: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叫几分之一。
本部分练习题巧妙地结合信息技术,使练习题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直观。
练习20个第一个问题:从学生到一体机,一边拖动图形,一边说能否用分数表现的理由,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现力。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案摘要: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整合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力。
本教案旨在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的目标,通过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供一个全面而丰富的学习体验。
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它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然而,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跨学科的应用。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教学。
一、整合教学的理念: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教学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互相支持和相互依赖的学习环境。
整合教学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学科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通过整合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解决中体验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整合教学的实施:1. 设计整合课程:整合教学的第一步是设计整合课程。
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整合课程。
例如,在学习历史课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数字档案馆的项目,让学生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整理和展示历史资料。
2. 整合教学方法:在整合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例如,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项目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3. 创新教学资源:为了实施整合教学,教师可以寻找和设计创新的教学资源。
例如,使用互联网上的在线教育平台、电子书籍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
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游戏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评估学习成果:在整合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环境要素分析
、物理教学环境
涉及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放置与分享、技术支持、安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优缺点;
优点:
以教师为中心,面向教师的“教”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
四、其他类型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四)网络课程的开发
(五)专题学习网站开发
信息化学习资源的管理
六、作业和思考题
访谈:以小组的方式对中小学学科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学设计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操作中的困难
(三)案例
1、寻找身边的历史;
1、观察记录手册
2、调查表
3、交谈记录
档案袋评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