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芳硫基的新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药物化学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循环系统药物4-1.非选择性B -受体拮抗剂propra no lol的化学名是A. 1-异丙氨基-3-[对-(2-甲氧基乙基)苯氧基卜2-丙醇B. 1- (2,6-二甲基苯氧基)-2-丙胺C. 1-异丙氨基-3- (1-奈氧基)-2-丙醇D. 1 , 2, 3-丙三醇三硝酸酯E. 2 , 2-二甲基-5- (2, 5-二甲苯基氧基)戊酸4-2.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的药物是:B“H —…O OH4-3. Warfarin sodium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DA. 抗高血压B.降血脂C. 心力衰竭D. 抗凝血E.胃溃疡4-4.下列哪个属于Vaughan Williams抗心律失常药分类法中第川类的药物: A A. 盐酸胺碘酮B.盐酸美西律C.盐酸地尔硫卓D.硫酸奎尼丁E.洛伐他汀4-5.属于Ang U受体拮抗剂是:EA. ClofibrateB. LovastatinC. DigoxinD. NitroglycerinE. Losartan4-6.哪个药物的稀水溶液能产生蓝色荧光: AA. 硫酸奎尼丁B.盐酸美西律C.卡托普利D.华法林钠E.利血平4-7. 口服吸收慢,起效慢,半衰期长,易发生蓄积中毒的药物是: DA.甲基多巴B.氯沙坦C.利多卡因D.盐酸胺碘酮E.硝苯地平4-8.盐酸美西律属于(B)类钠通道阻滞剂。

A. I aB. I bC. I cD. IdE.上述答案都不对4-9.属于非联苯四唑类的Ang U受体拮抗剂是:AA.依普沙坦B.氯沙坦C.坎地沙坦D.厄贝沙坦E.缬沙坦4-10.下列他汀类调血脂药中,哪一个不属于2-甲基丁酸奈酯衍生物?EA.美伐他汀B.辛伐他汀C.洛伐他汀D.普伐他汀E.阿托伐他汀二、配比选择题[4-11~4-15 ] A.利血平B.哌唑嗪C.甲基多巴D.利美尼定E.酚妥拉明4-11.专一性1受体拮抗剂,用于充血性心衰B4-12.兴奋中枢2受体和咪唑啉受体,扩血管D4-13.主要用于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E4-14.分子中含邻苯二酚结构,易氧化;兴奋中枢2受体,扩血管C4-15.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抗高血压A[4-16~4-20 ]A. 分子中含巯基,水溶液易发生氧化反应B. 分子中含联苯和四唑结构C. 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顺式d-异构体对冠脉扩张作用强而持久D. 结构中含单乙酯,为一前药E. 为一种前药,在体内,内酯环水解为--羟基酸衍生物才具活性4-16. Lovastatin E 4-17. Captopril A 4-18. Diltiazem C4-19. En alapril D 4-20. Losarta n B三、比较选择题[4-21~4-25 ] A.硝酸甘油B.硝苯地平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4-21.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D 4-22. 黄色无臭无味的结晶粉末B 4-23.浅黄色无臭带甜味的油状液体A4-24.分子中含硝基C 4-25.具挥发性,吸收水分子成塑胶状A[4-26~4-30 ]A. Propra nolol hydrochlorideB. Amiodaro ne hydrochlorideC. 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4-26.溶于水、乙醇,微溶于氯仿A4-27.易溶于氯仿、乙醇,几乎不溶于水B4-28.吸收慢,起效极慢,半衰期长B4-29.应避光保存C4-30.为钙通道阻滞剂D四、多项选择题4-31.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的构效关系是:ABCDEA. 1 ,4-二氢吡啶环为活性必需B. 3,5-二甲酸酯基为活性必需,若为乙酰基或氰基活性降低,若为硝基则激活钙通道C. 3,5-取代酯基不同,4-位为手性碳,酯基大小对活性影响不大,但不对称酯影响作用部位D. 4-位取代基与活性关系(增加):H <甲基< 环烷基< 苯基或取代苯基E. 4-位取代苯基若邻、间位有吸电子基团取代时活性较佳,对位取代活性下降4-32.属于选择性1受体拮抗剂有:AB E.A.阿替洛尔B.美托洛尔C.拉贝洛尔D.吲哚洛尔E.倍他洛尔4-33. Qui nidi ne 的体内代谢途径包括:ABDA. 喹啉环2'-位发生羟基化B. O-去甲基化C. 奎核碱环8-位羟基化D. 奎核碱环2-位羟基化E. 奎核碱环3-位乙烯基还原4-34. NO供体药物吗多明在临床上用于:ABCA.扩血管B.缓解心绞痛C.抗血栓D.哮喘E.高血脂4-35.影响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代谢的药物是:BD4-36.硝苯地平的合成原料有:B. D. E.A. B -萘酚B.氨水C.苯并呋喃D.邻硝基苯甲醛E.乙酰乙酸甲酯4-37.盐酸维拉帕米的体内主要代谢产物是:ABDA. N -去烷基化合物B. O-去甲基化合物C. N -去乙基化合物D. N -去甲基化合物E. S-氧化4-38.下列关于抗血栓药氯吡格雷的描述,正确的是:ABEA. 属于噻吩并四氢吡啶衍生物B. 分子中含一个手性碳C. 不能被碱水解D. 是一个抗凝血药E. 属于ADP受体拮抗剂4-39.作用于神经末梢的降压药有:BDA.哌唑嗪B.利血平C.甲基多巴D.胍乙啶E.酚妥拉明4-40.关于地高辛的说法,错误的是:ABCDA.结构中含三个-D-洋地黄毒糖B. C17上连接一个六元内酯环C.属于半合成的天然甙类药物D. 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E. 能抑制Na+/K+-ATP酶活性五、问答题4-41.以propranolol为例分析芳氧丙醇类B -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特点及构效关系。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唑脲的合成及鉴定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唑脲的合成及鉴定

新型 植物 生长调节 剂三唑脲的合 成及鉴定
冯 桂 荣
( 山师 范学 院 化学 系 ,河北 唐 山 唐 0 30 ) 6 00

要 :利 用 3氨基 一 一,2 - - 1 1 ,4三氮唑 与取代 芳香 异氰 酸酯 反 应,合 成 了五种 新 的三唑脲 类化 合物 ,其 结 H
构用 u V、I R、HNMR 进行 了表 征 ,初 步测 定 了其生 物活性 。
甲苯
0℃
H N C HN 2 C 3+ Hc H — 2 -N H " O H2 O0
… …
lH I N
… H
H N一N H 2 芒 2
0 H +c 2 0 o ’+ H2 o

娥 …
N-
N H

H N
(I I)
( +(I I) I)一
N Ar NHCO H

3 2—
维普资讯
冯桂 荣 : 新 型 植 物 生 长 调 节 剂 三 唑 脲 的合 成 及 鉴 定 DMS T O,MS 为 内标 ; 显 微 熔 点测 定 仪 , 度 计 未 经 校 正 。所 有 试 剂 均 为 分 析 纯 或 化 学 纯 ;无 水 甲苯 经 氯 化 温
者 结 构 结 合 ,用 3氨 基 一H。 ,2 4三 氮 唑和 芳香 异 氰 酸 酯合 成 了五 种三 氮 唑 脲 ,此 物 质 目前 国 内 尚未 见 一 1 1 , 一
报道。
合成路线 :
SOCI 2 Ar COOH Na 3 N Ar CO CI — 6 7 ( 0~ 0* 2 Ar CON3 — — Ar NCO
潮 气 下 , 力 搅 拌 加 入 5 6 的二 氯 亚 砜 , 油 浴 加 热 并 在 6 ~ 5C下 反 应 4 磁 - ml 用 5 7 ̄ h左 右 , 至 无气 体放 出为 止 。 直

噻唑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

噻唑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

噻唑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常子钊 201414020049摘要噻唑环是一类重要的含氮硫杂原子的五元芳杂环, 其特殊的结构使得噻唑类化合物在化学、药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显示出巨大的开发价值, 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结合近几年文献系统地综述了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医药、农药、材料、生物染色剂和超分子化学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噻唑杂环化合物合成应用1.合成方法含有噻唑环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对其合成方法和结构的修饰研究已成为热点。

合成含有噻唑环的小分子化合物库,从中筛选出具有生理活性的药物,是近年来药物化学的一大热点,倍受化学家们的关注。

大量文献报道了噻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本文将对各合成方法进行简要概述。

Ueno[1]利用负载在聚合体上的羟基磺酰氧基碘苯与酮或醇反应得中间体,中间体再与硫代酰胺缩合得到噻唑类化合物(图 1)。

Goff 和 Fernandez[2]利用缩氨酸联结反应将 4-腈基苯甲酸固定在含有氨基的脂上,再将腈基转化为硫代酰胺,再与α-卤代酮反应得到 2,4-二取代的噻唑,最后用三氟乙酸的水溶液进行解离(图 2)。

Kodomari 等[3]报道了负载在二氧化硅上的硫氰化钾和负载在三氧化二铝上的醋酸铵合成 2-氨基噻唑衍生物。

该反应体系的α-溴代酮与负载在二氧化硅上的硫氰化钾反应得到α-硫氰化酮,α-硫氰化酮再与负载在三氧化二铝上的醋酸铵应得到 2-氨基噻唑衍生物(图 3)。

2 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噻唑类化合物作为药物显示出巨大的开发价值, 至今已有众多噻唑类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 为保障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噻唑类化合物相关医药研究工作众多, 较为活跃, 在抗细菌、抗真菌、抗结核、抗癌、抗病毒、消镇痛、降血糖、抗癫痫、抗寄生虫和抗氧化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2.1 抗细菌类噻唑化合物抗细菌药物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感染药物之一, 已有大量的药物用于临床, 如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磺胺类等)和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然而, 近些年来耐药性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耐药菌株频发严重且病原体耐药性增强, 如 2010 年暴发的“超级细菌”、“致命大肠杆菌”使现有所有药物疗效低, 导致细菌感染死亡率增加, 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迫切需要开发出新型结构的抗菌药物. 大量文献显示唑类化合物如研究最深入的三唑、咪唑、咔唑以及易于合成且活性较好的唑等在抗细菌领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噻唑作为三唑、咪唑、唑等的电子等排体成为抗菌药物研发的新成员, 也是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尤其是 2-氨基噻唑作为其他活性基团的电子等排体可以改善脂溶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迄今已有众多含噻唑环的抗细菌药物如头孢地尼(8, Cefdinir) 、头孢布烯(9, Ceftibuten) 、头孢甲肟 (10, Cefmenoxime)、头孢唑肟钠(11, Monosodium salt)等用于临床, 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尤其是对革兰阴性菌的抑制作用更为优越. 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噻唑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 导致病原体耐药性的频发, 迫切需要开发新结构噻唑类化合物. 含有金刚烷结构的噻唑类衍生物 12 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和真菌有强的抑制活性. 尤其是抑制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等细菌菌株的能力优于一线药物链霉素 (Streptomycin) 和氨苄西林查尔酮是一类天然存在的药物活性成分, 因具有强的抗菌活性而备受关注. 引入噻唑环得到的查耳酮衍生物抗黄色微球菌的活性强于氨苄西林近三倍. 在苯并噻唑上引入噻唑、噻吩、吡唑等基团有利于增强抗菌活性, 因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噻吩、吡唑等活性基团的苯并噻唑类衍生物.其中噻唑化合物 14a 对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为 3.125 mg/m L, 与临床药物氯霉素(Chlo- ramphenicol)相当. 引入苯基后的 14b 抗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和酿脓链球菌的能力与先锋霉素(Cephalo- sporin)相近. 噻唑啉类化合物以抗菌谱宽、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好而备受青睐, 相关的结构修饰得到重视. 用氯代噻唑修饰的噻唑啉衍生物 15 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中等的抑制活性, 抗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活性则与临床药物氨苄西林相当。

5,7-二甲基-1,2,4-三唑并[1,5-a]嘧啶-2-芳磺酸酯新型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5,7-二甲基-1,2,4-三唑并[1,5-a]嘧啶-2-芳磺酸酯新型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合 成 :生 物 活性
中图分类号 :T 2 2 Q 5.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2 22 0 )2 0 2 — 2 0 9 9 1 (0 7 0- 0 8 0
S nh s n i cii fN v l2一 57- i ty - ,, tizl 15- ]yi dn )B n e eufn t y tei a d Bo t t o o e s a vy (, D me l 124-r oe[ , ap r h a miie e zn sl ae o
c n r e b I . UV a d H NM R. Bia s y e u t s o d h t o o n a n b e hb td u gcd l n o fm d y R i n o s a r s l s h we ta c mp u d a d x iie f n ii a a d h r iia cii e bc d la tvt wh c o p u d a h d g o e b cd la tvt a d b h d g o h r g lt n a tvt. y, ih c m o n a o d h r ii a cii y, n a r wt e ua i c ii o y Ke o d y w r s: 2- y rx l h d o y -5, 7-dm eh l i ty -1, 4- ra o e p rmi i ; 2一h d o y 一 7-dm eh l 2, tiz l y i dne y r x l 5, i ty 一1, 4一 ra-z l 2, ti oe
Ab t a t 1, 4- iz l e v tv s a e re sv l s d i h r c ui a n e tcd y t e i.T e 2一 sr c : 2, Tra o e d r ai e r etn i ey u e n p a ma e t l a d p sii e s n h ss wo n w i c

新型1,2,4-三氮唑核苷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新型1,2,4-三氮唑核苷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新型1,2,4-三氮唑核苷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核苷类似物是一类重要的抗病毒和抗癌药物。

核苷类似物具有与天然核苷相似的结构,能够模拟天然核苷来干扰核苷酸的合成或者抑制有核苷(酸)参与的生物过程,从而抑制癌细胞或病毒的生长,从而达到抗癌和抗病毒的效果。

核营类药物利巴韦林(Ribavirin,图1)和吉西他滨(Gemcitabine,图1)分别是抗病毒和抗癌核苷类药物中的杰出代表。

近年来,人们通过对核苷碱基进行修饰,特别是引入新的芳基基团来达到增大芳环体系的目的,这一举措促进了众多具有生物活性的核苷化合物的诞生。

其中1-(2-羟乙氧基甲基)-6-苯硫基胸腺嘧啶核苷(HEPT,图1)和6-芳基嘌呤核苷(见图1)是这一方面成功的范例,它们分别展示了很好的抗HIV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抗癌活性。

本实验室近年来致力于发展三氮唑核苷类似物来开发抗病毒和抗癌药物先导,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芳基三氮唑核苷化合物。

我们已经通过各种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将芳基结构引入三氮唑碱基,来增大碱基共轭面积,得到了一系列抗病毒和抗癌三氮唑核苷类似物。

基于我们前期的工作基础,本论文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类新型的芳基三氮唑核苷分子,主要是在三氮唑碱基上以不同的连接基团引入芳香基团或者腈基官能团,以期望通过增大碱基共轭面积或者引入特殊基团来提高核苷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到更有效的抗病毒和抗癌活性分子(见图2)。

本实验室曾以溴代三氮唑开环核苷为原料,通过Sonogashira反应将不同炔基引入到三氮唑碱基上,得到一类刚性结构的芳基三氮唑开环核营A(见图3)。

但在我们的前期工作中,所用的反应底物局限于苯基结构的炔烃,相比于以前的合成,我们进一步拓展了底物,引入了杂环的炔烃,得到了更具结构多样性的芳基三氮唑核苷衍生物。

在我们前期的工作中,曾以叠氮三氮唑核苷为起始原料来合成联三氮唑核苷产物。

该合成路线对叠氮基位于三氮唑3位的底物十分有效,但不适用于叠氮基位于5位的底物。

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芳氧基-2-丙醇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芳氧基-2-丙醇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真 菌 活 性
Snhs n tu gl cvt o (H 12 4tao 1y) -2 4df uohn 1 3ay x e 一rp o y te s da i n a at i f 一1 - , ,- i l 一1 2 ( ,-iorp ey) 一rl i - poa l ia n f i y 1 rz - 一 l 一 od2 n s
1 方 法 和 结 果
1 1 实验 仪 器 Z M- 型 电热 熔 点测 定 仪 , ll0 型 元 素 . D 1 MI 1 6 分 析 仪 , rk rS et s i A  ̄ 3 0型 核 磁 共 振 仪 , rk r B u e p c o p C P 0 r n Bu e VE T R 2 红外 光 谱 仪 。隔 水 式 电 热 恒 温 培 养 箱 ( 海 C O Y2型 上 跃 进 医疗 器 械 厂) T 一 2 台式 恒 温 振 荡 器 ( 海 跃 进 医疗 , HZ8 A 上 器 械厂 ) Mut kn MK 酶 标 分析 仪 ( a ss m r o ) , ls a 3 i L b y t sD a n 。 e g
用机 制 , 计合 成 了 l 设 4个 卜( H l 2 4 三 唑一 一 一 ( ,- 氟苯 基 )3 芳 氧基 一一 醇 类 化合 物 , 微 量 液 基 稀 释 法测 定 化 合 1 — , ,一 l 基)2 2 4 二 -一 2丙 用 物对 白念 珠 菌 、 生 隐球 菌 、 平 滑 念 珠 菌 、 带念 珠 菌 、 色毛 癣 菌 、 毛 状 小 孢 子 菌 、 烟 曲 霉 菌 和 紧 密着 色 真 菌 8种 临床 新 近 热 红 羊 薰 常 见致 病 真 菌 的体 外 抑 菌 活性 ( C 。 。 结 果 : MI ) 以氧原 子替 代 侧 链 中的 硫 原 子 后 , 链 中含 有 邻 位 取 代 苯 基 的 化 合 物 的 总体 侧

1,2,3-三唑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1,2,3-三唑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2009年第29卷有机化学V ol. 29, 2009第1期, 13~19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No. 1, 13~19zgs@*E-mail:Received December 25, 2007; revised March 26, 2008; accepted June 5, 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20672031)、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工程(No. 084100510002)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o. 2006HANCET-06)资助项目.14有 机 化 学 V ol. 29, 20091.1 Cu(II)盐还原产生Cu(I)催化合成1,2,3-三唑铜催化的有机叠氮化合物和端炔烃之间的1,3-偶极Huisgen 环加成反应机理上是Cu(I)起到催化作用[6], 但Cu(I)盐在空气中的不稳定性会使其催化效果大大降低. 而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反应过程中由Cu(II)盐还原产生Cu(I)来催化反应进行却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像实验室常用的CuSO 4•5H 2O, Cu(OAc)2, CuSO 4等都可与铜金属或其它一些还原剂共同作用产生Cu(I)催化剂, 例如CuSO 4•5H 2O-抗坏血酸钠[5], CuSO 4•5H 2O-抗坏血酸[7], CuSO 4•5H 2O-Cu(0)[8], Cu(OAc)2•H 2O-抗坏血酸钠[9]等体系. 这些催化剂体系反应条件温和, 反应非常可靠, 对氧气、水不敏感, 产物立体选择性好, 产率高, 反应后处理及产物分离简单, 速率达到无催化剂时的107倍[6], 因此称之为是一种“click ”化学. 广泛取代的反应物、温和的反应条件以及产物区域专一性使得该方法一经发现就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10]、生物分子的修饰[11]以及材料科学[12](Eq. 2)等.近年来又有许多关于该方法催化click 化学反应溶剂方面的报道[13], 反应大多是在叔丁醇/水体系中进行, 亲脂性、亲水性试剂在此体系中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另外水和其它一些有机溶剂如乙醇、二甲亚砜、四氢呋喃、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丙酮等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中也有很好的效果. 2006年, Lee 等[13]又研究了生成三唑环的一种新的有效溶剂体系: 二氯甲烷/水. 这种溶剂体系和其它体系相比不仅提高了反应产率, 缩短了反应时间, 而且扩大了应用范围, 在此体系中已高效合成出了一些结构复杂的分子.随着对合成1,2,3-三唑研究的不断深入, 一锅法催化合成1,2,3-三唑受到人们极大关注. 该方法是在反应过程中由底物首先生成有机叠氮, 然后不经分离直接进行铜催化1,3-偶极环加成反应. 这样可以使一些不稳定的或不易分离的叠氮化合物直接和炔基反应生成稳定的三唑.如2005年Wang 等[14]利用click 反应以未保护单糖为起始原料一锅合成了含1,4-二取代-1,2,3-三唑的糖聚体. 反应经过乙酰化、溴化、叠氮化、Cu(I)盐催化的Huisgen 环加成生成目标化合物(Eq. 3). 该方法简化了糖化学反应过程中繁琐的操作, 避免了分离上的困难.2007年Yadav 等[15]将环氧化合物通过click 反应有效合成了各种β-羟基-1,2,3-三唑化合物(Eq. 4). 反应条件温和, 易于操作.Fukuzawa 等[16]最近利用Cu(OTf)2作为双重催化剂催化芳香烃的酯和三甲基硅叠氮(TMSN 3)及端炔烃, 一锅合成1,4-二取代-1,2,3-三唑(Eq. 5). 反应进程不需再加其它催化剂.多组分一锅法反应应用于1,2,3-三唑的合成, 不仅依然具有条件温和、产物选择性好、产率高, 反应后处理及产物分离简单等合成上的优势, 而且提高了合成效率, 很大程度上扩大了click 化学的底物应用范围.自从1986年Gedye 等[17]研究了在微波辅助下的酯化反应, 微波技术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 尽管叠氮化合物和端炔烃之间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一般不需要高温, 但微波辅助催化能使反应时间由几十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18]. 例如一锅法CuSO 4-Cu(0)催化合成1,2,3-三唑中, 在微波辅助条件下一系列1,2,3-三唑化合物15 min 内可由卤代烃直接反应得到[19], 极大地提高了传统一锅法的合成效率. 微波具有清洁、高效、耗能低、污染少等特点, 它的应用将会No. 1王景梅等:1,2,3-三唑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15使click 化学向一个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综上所述, Cu(II)盐-抗坏血酸钠等体系的催化剂无论在传统合成方法中, 还是在一锅法合成或微波辅助下的合成都有广泛的应用, 但同时也可以看到它多数是在含水体系中的应用, 一些水敏感性基团却需要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 这就需要寻找一些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能好的铜盐催化剂, 来扩大click 反应的应用范围. 1.2 Cu(0)氧化产生Cu(I)催化合成1,2,3-三唑在合成1,2,3-三唑的众多催化体系中, 铜金属是一种特别引人注目的催化剂. 铜金属催化安全廉价, 操作简便. 例如铜金属在一些氧化剂(CuSO 4, FeCl 3[20]等)存在下生成Cu(I)催化反应进行. 又如有机叠氮和炔烃的水/醇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铜金属也能高效地得到相应的1,2,3-三唑环[6](Eq. 6). 但用铜金属和其它催化体系相比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和较大的量. 这就需要对铜金属催化体系加以改进, 使其既能提高催化活性又能保持操作简便的优势.相比之下对纳米铜粒子的利用则提供一个较好的方法, 例如在胺的盐酸盐存在下, 可溶性活性纳米铜粒子[21]可高效地催化反应进行(Eq. 7), 表现了和其它铜盐催化体系同样广泛的应用范围. 但反应体系需要加入铵盐、或者炔烃或叠氮分子上存在铵盐, 这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进一步深入和广泛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Choudary 等[22]将卤代烃与叠氮化钠及炔烃在水相中利用Cu-Al 2O 3纳米粒子催化, 一锅得到1,4-二取代-1,2,3-三唑化合物(Eq. 8). 反应不仅扩大了底物的范围, 而且水相的利用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铜纳米簇[23]在无任何铵盐的条件下, 也能高效催化有机叠氮化合物和端炔烃之间的环加成反应生成1,4-二取代-1,2,3-三唑(Eq. 9). 研究表明反应中催化作用可能发生在铜的表面, 且仍可能有Cu(I)-炔中间体的产 生[24].从Eq. 9可知铜纳米簇催化剂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但铜纳米簇和其它铜催化体系相比要昂贵许多, 较大程度地限制了它在工业和科研中的应用. 1.3 Cu(I)盐催化合成1,2,3-三唑2002年Meldal 等[4]最早报道了Cu(I)盐在固相中催化有机叠氮化合物和端炔烃之间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到1,4-二取代-1,2,3-三唑肽化合物. 他们将Cu(I)盐加到树脂固载的端炔烃中, 在碱如DIPEA (N ,N -diisoprop- ylethylamine)的存在下进行反应得到1,4-二取代-1,2,3-三唑化合物. 研究表明固相中Cu(I)催化的叠氮化合物和端炔烃的环加成反应适用于多种反应条件和树脂类型, 但由于过量炔烃的自身偶联使得反应产率较低. 近年来一些文献[25]报道了即使在炔烃浓度较大的情况下, 仍然可以利用树脂固载叠氮的固相反应高效合成1,2,3-三唑的方法. 但由于树脂对叠氮基团的空间位阻影响, 一些反应可能会由于炔基偶联占优势导致产率下降.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Wong 等[26]较早在液相中直接用Cu(I)盐催化叠氮化合物和端炔烃之间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 近几年Cu(I)盐在液相中催化叠氮化合物和端炔烃之间偶合的应用很多且反应条件更加温和, 像CuI, CuBr, CuCl, CuCN 等铜盐都可用来催化并能取得很好的产率, 例如在糖化学[27]中应用CuI 催化得到取代位置专一的糖聚体(Eq. 10), 产率达到96%.随着对反应的深入研究, Cu(I)催化的反应体系也逐渐多样化. 如2005年Yan 等[28]报道了在三乙胺的存在16有 机 化 学 V ol. 29, 2009下, Cu(I)催化反应在水相中进行(Eq. 11). 反应条件温和, 且不需要任何有机溶剂.2006年Zhao 等[29]利用[bmim][BF 4]/H 2O (V ∶V =1∶1)作为溶剂, 在各种Cu(I)盐催化下得到相应的1,4-二取代-1,2,3-三唑化合物(Eq. 12). 离子液体应用于该反应体系, 不仅使得反应依然保持较高的反应产率, 而且溶剂能被回收利用,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年, Sreedhar 等[30]报道了Cu(I)盐催化下利用聚乙二醇(PEG-400)作为媒介, 高效地得到1,4-二取代-1,2,3-三唑化合物. PEG 是一种廉价低毒的高分子聚合物, 不含卤素且易降解, 对环境的污染小. 许多有机反应像Heck 反应[31]、Suzuki 偶联[32]等反应都用到聚乙二醇作为反应媒介.从上述我们可看到Cu(I)盐催化叠氮化合物和端炔烃之间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不仅可以应用于固相或液相反应体系, 而且反应条件温和, 溶剂体系广泛, 有机相、水相、离子液体、高分子聚合物及混合体系中都能有效得到目标产物, 反应原料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 但Cu(I)盐容易歧化或被氧化, 且Cu(I)盐催化的反应体系需加入一定量的碱来去除炔基上的端氢得到铜炔盐的活性中间体, 使得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就需要Cu(I)盐和其它铜盐催化体系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更稳定的催化体系. 1.4 配体辅助Cu(I)催化合成1,2,3-三唑由于Cu(I)易被氧化或发生歧化会造成反应速率降低或产率下降等问题. 近来一些文献提出了在铜盐催化体系中加配体共同作用来催化合成1,2,3-三唑. 研究发现配体不仅能促进Cu(I)中间体的转化, 而且能和Cu(I)形成很强的键, 起到稳定Cu(I)和加强Cu(I)催化活性的作用, 从而大大提高了反应的产率[33]. 例如TBTA[tris-(benzyltriazolymethyl)amine]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多个反应[34], 它使Cu(I)有很强的稳定性, 避免了氧化和歧化. 配体TBTA 本身可作为Cu(I)的受体以及氢的接受者, 可使反应即使在有机溶剂中也可避免碱的使用(Eq.13).一些类似配体也得到了人们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Chan 等[34a]合成了一些辅助铜盐催化的配体, 都非常有效地促进了催化剂的活性(Eq. 14).另外, 其它一价配位铜盐像(EtO)3P•CuI 和(Ph 3P)3• CuBr [35]也是常用的催化剂. 它们即使在空气中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并且比无机Cu(I)盐能更好地溶于有机溶剂, 能使反应在均相中进行. 例如, 2006年我们[2c]通过1,2,3-三唑环对两分子道诺霉素进行连接和修饰. 利用(EtO)3P•CuI 作催化剂, 室温条件下反应底物在四氢呋喃中发生均相反应, 高效地合成了7种二聚道诺霉素.对于一些特定结构的底物, 人们也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合成1,4-二取代-1,2,3-三唑的方法. 例如, 2002年Katritzky 等[36]报道了无溶剂微波辅助条件下叠氮化合物和炔基酰胺之间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 反应不需含铜催化剂, 速率较传统方法有显著地提高.2 1,5-二取代-1,2,3-三唑的合成Cu(I)催化Huisgen 环加成合成1,4-二取代-1,2,3-三唑化合物的方法具有条件温和、产物选择性好、产率高、产物分离简单等特点, 是一种新的、方便的、近乎完美的合成方法. 利用它可以完成许多在其它反应中无法完成的一些功能化合物骨架的合成, 被化学界公认为万能合成法. 因此, 1,4-二取代-1,2,3-三唑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而作为1,4-二取代的异构体, 1,5-二取代-1,2,3-三唑合成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化学家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末Akimova 等[37]曾得到取代位置专No. 1王景梅等:1,2,3-三唑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17一的1,5-二取代-1,2,3-三唑, 但可能由于产率很低, 他们这种1,5-二取代-1,2,3-三唑的合成方法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2004年Krasinski 等[38]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研究, 以更高产率得到1,5-二取代-1,2,3-三唑, 产物也不需要过多的纯化. 更有意义的是反应进程中的中间体4-镁卤取代的三唑可以被一些非质子的亲电试剂捕获, 得到1,4,5-三取代-1,2,3-三唑(Scheme 1), 为三取代-1,2,3-三唑的合成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Scheme 12005年, Fokin 等[39]尝试了几种钌的配合物催化有机叠氮和炔烃的环加成反应. 研究发现Cp*RuCl(PPh 3)2催化下仅专一地生成1,5-二取代-1,2,3-三唑化合物(Eq. 15). 其它含有[Cp*Ru]的配合物如[Cp*RuCl 2]2, Cp*RuCl(NBD)和Cp*RuCl(COD)等, 也都能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含有[Cp*Ru]的催化剂不仅能催化有机叠氮和端炔烃之间环加成, 还能很好地催化叠氮和中间炔烃的环加成反应得到1,4,5-三取 代-1,2,3-三唑化合物(Eq. 15). 2007年他们[40]又发现了一种新型催化剂[Cp*RuCl]4催化芳基叠氮和端炔烃合成1,5-二取代-1,2,3-三唑的方法. 该方法对Cp*RuCl- (PPh 3)2催化下难进行反应的原料也非常有效, 微波辅助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反应收率、缩短反应时间.近来, Kumar 等[41]报道了烃基叠氮和过量丙二烯溴格氏试剂室温下在四氢呋喃中发生连锁反应, 合成了5-炔丁基的1,5-二取代-1,2,3-三唑. 随后他们[42]又将此方法应用于不同的糖基叠氮. 并且他们将此方法和Cu(I)盐催化的Huisgen 环加成联用, 得到不对称的1,4-二取代和1,5-二取代的双三唑环化合物(Scheme 2), 丰富了1,2,3-三唑化合物的结构类型.3 1,4,5-三取代-1,2,3-三唑的合成1,4,5-三取代-1,2,3-三唑与1,4-和1,5-二取代三唑相比, 结构更具有多样性, 它的区域选择性合成的研究正Scheme 2逐渐成为一个热点. 近年来, 多种三取代-1,2,3-三唑的合成方法得到研究和应用. 如前文提到的有机叠氮和溴格氏试剂取代的乙炔化合物之间的反应[38], 三取代的1,2,3-三唑是在反应进程中亲电试剂捕获中间体而得到的.2005年Wu 等[43]用Cu(I)催化多种有机叠氮和端炔烃及ICl 存在下首次一锅合成5-碘-1,4,5-三取代-1,2,3-三唑(Scheme 3). 此反应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三取代- 1,2,3-三唑的5位碘基可以被转化为其它功能团, 就此他们[44]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 钯催化下, 5位碘代的1,2,3-三唑通过交叉偶联反应(Suzuki, Heck, Sonoga-shira reactions)可得到各种类型的1,4,5-三取代三唑化合物(Scheme 3). 2006年他们[45]利用5-碘-1,2,3-三唑得到5-乙炔基-1,4,5-三取代三唑后, 通过端炔基偶联反应成功得到了1,2,3-三唑的二聚体和四聚体.Wu 等[43]研究还发现有机叠氮和端炔烃在CuI/Et 3N 等条件下, 反应中间体也可直接被其它一些亲电试剂如烯丙基溴等捕获, 生成5位为其它取代基的1,4,5-三取代-1,2,3-三唑(Eq. 16). 但该方法产率中等, 一些亲电性较弱的试剂(三甲基硅氯、氯甲酸乙酯、甲磺酰氯、苄基溴、丁基溴等)并不能反应.18有 机 化 学 V ol. 29, 2009Scheme 32007年Gevorgyan 等[46]用钯催化首次合成5-芳基-三取代-1,2,3-三唑(Eq. 17). 多种1,4-二取代-1,2,3-三唑都能成功地在5位进行芳基化反应. 同时他们还利用4,5位未取代的1,2,3-三唑进行5位芳基化反应, 高选择性得到1,5-二取代-1,2,3-三唑.1,4,5-三取代-1,2,3-三唑的合成方法尽管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但这些方法针对性较强, 应用范围不够广泛. 并且由于1,4,5-三取代-1,2,3-三唑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如何获得更多条件温和、选择性好, 应用更广泛的合成方法会成为该领域极具有挑战性的工作.4 结语与展望主要对近年来涌现出的1,2,3-三唑化学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 自Meldal 和Sharpless 发现一价铜催化专一性生成1,4-二取代-1,2,3-三唑的新方法以来, 对于合成1,2,3-三唑方法学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 多样化的催化体系和反应溶剂体系的开发和应用已为适用于各种不同性质底物的click 反应提供了广泛的选择, 为click 化学近年来在不同领域中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合成基础.但是作为理想的合成工具, 合成1,2,3-三唑的方法仍然有其局限性: 比如更加符合生理研究的反应条件的研究, 更加高效地一锅法多组分合成1,2,3-三唑新方法以及1,5-二取代-1,2,3-三唑和1,4,5-三取代-1,2,3-三唑的合成新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我们相信, 随着1,2,3-三唑合成方法的不断完善, 基于该反应的click 化学将会在药物研究、生物缀合、材料合成等领域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References1(a) Dong, W.-L.; Zhao, W.-G.; Li, Y .-X. Chin. J. Org. Chem. 2006, 26, 271 (in Chinese).(董文莉, 赵卫光, 李玉新, 有机化学, 2006, 26, 271.)(b) Li, Y .; Ju, Y .; Zhao, Y .-F. Chin. J. Org. Chem. 2006, 26, 1640 (in Chinese).(李研, 巨勇, 赵玉芬, 有机化学, 2006, 26, 1640.)2(a) Li, L.-J. Ph.D . Dissertation ,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2007 (in Chinese).(李凌君, 博士论文, 北京大学, 北京, 2007.)(b) Fang, L.; Zhang, G.; Li, C.; Zheng, X.; Zhu, L.; Xiao, J. J.; Szakacs, G.; Nadas, J.; Chan, K. K.; Wang, P. G.; Sun, D. J . Med . Chem . 2006, 49, 932.(c) Zhang, G.; Fang, L.; Zhu, L.; Sun, D.; Wang, P. G . Bioorg . Med . Chem . 2006, 14, 426.3(a) L'Abbe, G. Chem. Rev . 1969, 69, 345.(b) Huisgen, R. In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Chemistry , Ed.: Padwa, A., Wiley, New York, 1984, pp. 1~176. (c) Huisgen, R. Angew. Chem ., Int. Ed. 1963, 2, 565.4 Tornoe, C. W.; Christensen, C.; Meldal, M. J. Org. Chem . 2002, 67, 3057.5 Rostovstev, V. V.; Green, L. G.; Fokin, V. V.; Sharpless, K. B. Angew. Chem ., Int. Ed. 2002, 41, 2596.6Himo, F.; Lovell, T.; Hilgraf, R.; Rostovtsev, V. V.; Noo-dleman, L.; Sharpless, K. B.; Fokin, V. V. J. Am. Chem. Soc. 2005, 127, 210.7 David, P.; Zeller, T. M.; Norris, P. Carbohydr. Res . 2006, 341, 1081.8 Chandrasekhar, S.; Rambabu, D. B. C. Tetrahedron Lett . 2006, 47, 3059.9 Camp, C.; Dorbes, S.; Picard, C.; Benoist, E. Tetrahedron Lett . 2008, 49, 1979.10Brik, A.; Muldoon, J.; Lin, Y .-C.; Elder, J. H.; Goodsell, D. S.; Olson, A. J.; Fokin, V . V .; Sharpless, K. B.; Wong, C.-H. ChemBioChem 2003, 4, 1246.11 Suarez, P. L.; Gandara, Z.; Fall, Y. Tetrahedron Lett . 2004, 45, 4619.12 Jim, C. K. W.; Qin, A.; Lam, J. W. Y.; Hau βer, M.; Tang, B. Z. J . Inorg. Organomet . Polym. 2007, 17, 289.13 Lee, B.-Y.; Park, S. R.; Jeon, H. B.; Kim, K. S. Tetrahedron Lett . 2006, 47, 5105.14 Chittaboina, S.; Xie, F.; Wang, Q. Tetrahedron Lett . 2005, 46, 2331.15Yadav, J. S.; Reddy, B. V. S.; Reddy, G. M.; Chary, D. N. Tetrahedron Lett . 2007, 48, 8773.16 Fukuzawa, S.; Shimizu, E.; Kikuchi, S. Synlett 2007, 2436. 17(a) Gedye, R.; Smith, F.; Westaway, K.; Baldisera, H. A. L.; Laberge, L.; Rousell, J. Tetrahedron Lett . 1986, 27, 279. (b) Giuere, R. J.; Bray, T. L.; Duncan, S. M.; Majetich, G.No. 1 王景梅等:1,2,3-三唑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19Tetrahedron Lett. 1986, 27, 4945.18 Lucas, R.; Neto, V.; Bouazza, A. H.; Zerrouki, R.; Granet,R.; Krausz, P.; Champavier, Y. Tetrahedron Lett. 2008, 49, 1004.19 Appukkuttan, P.; Dehaen, W.; Fokin, V. V.; Eycken, E.Org. Lett. 2004, 6, 4223.20 Saha, B.; Sharma, S.; Sawant, D.; Kundu, B. Synlett2007,1591.21 Orgueira, H. A.; Fokas, D.; Isome, Y.; Chane, C.-M.;Baldino, C. M. Tetrahedron Lett. 2005, 46, 2911.22 Kantam, M. L.; Jaya, V. S.; Sreedhar, B.; Rao, M. M.;Choudary, B. M. J. Mol. Catal. A: Chem. 2006, 256, 273.23 Pachon, L. D.; van Maarseveen, J. H.; Rothenberg, G. Adv.Synth. Catal.2005, 347, 811.24 Thathagar, M. B.; Beckers, J.; Rothenberg, G. Green Chem.2004, 6, 215.25 (a) Löber, S.; Rodriguez-Loaiza, P.; Gmeiner, P. Org. Lett.2003,5, 1753.(b) Löber, S.; Gmeiner, P. Tetrahedron2004, 60, 8699.(c) Bettinetti, L.; Löber, S.; Hübner, H.; Gmeiner, P. J.Comb. Chem. 2005, 7, 309.26 Fazio, F.; Bryan, M. C.; Blixt, O.; Paulson, J. C.; Wong,C.-H. J. Am. Chem. Soc.2002, 124, 14397.27 Hotha, S.; Kasyap, S. J. Org. Chem. 2006, 71, 364.28 Yan, Z.-Y.; Zhao, Y.-B.; Fan, M.-J.; Liu, W.-M.; Liang,Y.-M. Tetrahedron 2005, 61, 9331.29 Zhao, Y.-B.; Yan, Z.-Y.; Liang, Y.-M. Tetrahedron Lett.2006, 47, 1545.30 Sreedhar, B.; Reddy, P. S.; Kumar, N. S. Tetrahedron Lett.2006, 47, 3055.31 Chandrasekhar, S.; Narasimhulu, C.; Sulthana, S. S.; Reddy,N. R. Org. Lett. 2002, 4, 4399.32 Namboodri, V. V.; Varma, R. S. Green Chem. 2001, 3, 146.33 Meng, J.-C.; Fokin, V. V.; Finn, M. G. Tetrahedron Lett.2005, 46, 4543.34 (a) Chan, T. R.; Hilgraf, R.; Sharpless, K. B.; Fokin, V. V.Org. Lett. 2004, 6, 2853.(b) Beckmann, H. S. G.; Wittmann, V. Org. Lett. 2007,9, 1.(c) Ustinov, A. V.; Dubnyakova, V. V.; Korshun, V. A.Tetrahedron2008, 64, 1467.35 Balderas, F. P.; Munoz, M. O.; Sanfrutos, J. M.; Mateo, F.H.; Flores, F. G. C.; Asin, J. A. C.; Garcia, J. I.; Gonzalez,F. S. Org. Lett. 2003, 5, 1951.36 Katritzky, A. R.; Singh, S. K. J. Org. Chem. 2002, 67, 9077.37 Akimova, G. S.; Chistokletov, V. N.; Petrov, A. A. Zh. Org.Khim. 1967, 3, 968.38 Krasinski, A.; Fokin, V. V.; Sharpless, K. . Lett.2004, 6, 1237.39 Zhang, L.; Chen, X.; Fokin, V. V.; Jia, G. J. Am. Chem. Soc.2005, 127, 15998.40 Rasmussen, L. K.; Boren, B. C.; Fokin, V. V. Org. Lett.2007, 9, 5337.41 Shafi, S.; Banday, A. H.; Ismail, T.; Kumar, H. M. S.Synlett 2007, 1109.42 Arora, B. S.; Shafi, S.; Singh, S.; Ismail, T.; Kumar, H. M.S. Carbohydr. Res. 2008, 343, 139.43 Wu, Y.-M.; Deng, J.; Li, Y.; Chen, Q.-Y. Synthesis 2005,1314.44 Deng, J.; Wu, Y.-M.; Chen, Q.-Y. Synthesis2005, 2730.45 Wu, Y.-M.; Deng, J.; Chen, Q.-Y. Synlett2006, 645.46 Chuprakov, S.; Chernyak, N.; Gevorgyan, V. Org. Lett.2007, 9, 2333.(Y0712251 Cheng, B.)。

三唑

三唑

唑由于具有杀菌、消炎、调节植物生长、抗血小板凝聚等广谱的生物活性[1-3],故成为目前该类化合物研究的热点;一直以来许多化学工作者都致力于在三唑类化合物中寻找活性高、毒性低、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农药或医药,如Camarasa研究小组[4]利用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抗HIV-1的TSAO-T三唑衍生物。

[1]Seo T S,Li Z M,Ruparel H,et al.Click Chemistry to Construct Fluo-rescent Oligonucleotides for DNASequencing[J].J Org Chem,2003,68(2):609~612.[2]Shen J,Woodward R,Kedenburg J P,et al.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through click chemistry[J].J MedChem,2008,51(23):7417~7427.[3]孙晓红,陶燕,刘源发.烷基取代三哇硫酮席夫碱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8,28(1):155~159.[4]AlvarezR,VelazquezS,San-FelixA,etal.1,2,3-Triazole-[2′,5′-bis-O-(tert-Butyldimethylsilyl)β-D-Ribofuranosyl-3′-spiro-5″-(4′-Amino-l′,2′-Oxathiole 2″,2″-Dioxide)](TSAO)Analogues:Synthesis and anti-HIV-1Activity[J].J Med Chem,1994,37: 4185~4194.摘要[目的]合成并鉴定有机磷农药三唑磷人工抗原。

[方法]采用活泼酯法将三唑磷半抗原(TZPM-Hap)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血清蛋白(OV A)偶联,制备出免疫抗原(TZPM-A-BSA)和包被抗原(TZPM-A-OV A),并通过紫外扫描和动物免疫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

1,2,4-三唑类化合物杀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1,2,4-三唑类化合物杀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1,2,4-三唑类化合物杀菌活性的研究进展王献友;薛潇沛;庞艳萍;郭强;闵娜娜;窦玉蕾【摘要】从杀菌剂方面对关于1,2,4-三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分类综述.重点介绍了不同取代基对三唑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8【总页数】4页(P134-137)【关键词】三唑类化合物;合成;杀菌活性;进展【作者】王献友;薛潇沛;庞艳萍;郭强;闵娜娜;窦玉蕾【作者单位】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7在现有的众多杂环化合物中,1,2,4-三唑类衍生物由于其广谱的生物活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一直颇受人们的青睐。

在农用化学品中,三唑类化合物己经被开发成为一类引人注目的超高效农药,目前已经有几十个商业化品种。

目前对于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仍然很活跃,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目标是在保留三唑环分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其他部分进行适当的改造和修饰,以求达到进一步扩大其杀菌谱和应用范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生物活性并减少其用药量的目的。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荷兰Philiph-Dupher公司开发出了第一个1,2,4-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1]以来,目前己报道的三唑类杀菌剂数以万计,其发展之快、数量之多,是以往的任何杀菌剂所不能比拟的。

多数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如下活性特点:强内吸性、广谱性、长效、高效、立体性选择和共同的作用机制。

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已经引起了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各大公司先后开发出一系列商品化的杀菌剂。

三唑类衍生物是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的抑制剂,对白粉病、锈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具有较高的抑制率。

药物合成反应Mannich反应

药物合成反应Mannich反应

精心整理Mannich反应在本学期的《药物合成反应》中,我学到了许多单元反应,了解了这些反应的机理,还学到了这些反应在实际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在这些反应中,我对Mannich反应印象最深。

下面,我就Mannich反应详细的说说我所学到的。

摘要:本文简单的概述了曼尼希反应的发现历史,反应的机理,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很多生物碱都是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的,它具有很强的反应性,可以使很多在通常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正是Mannich反应反应原料的多变性,以及它在药物合成中的广泛应用,使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0引言Mannich早在L.Henry0.75%。

90%。

2.1反应是仲胺、伯胺及氨。

胺/氨的作用是活化另一个反应物醛。

2.2反应条件我对Mannich反应感兴趣的一大原因是:Mannich反应在酸或碱催化下都可以进行,但是反应机理却差别很大。

不过,曼尼希反应虽然在酸碱性条件下都能进行,但是更为常见的是酸催化。

酸性条件下,路易斯酸和质子酸都可以,反应一般在水、乙酸或醇中进行,加入少量盐酸以保证酸性。

在Mannich反应过程中,酸对反应的作用有三点:1)作为反应中的介质;2)提供氢离子,并对反应起倦化作用;3)对于不以游离态存在的曼尼希碱,可通过直接生成其盐类而使产物得到分离和纯化。

曼尼希反应通常需在高温下和质子溶剂中进行,反应时间长,容易生成副产物。

2.3反应机理1)酸催化的反应亲核性较强的胺与甲醛反应,生成N-羟甲加成物,并在酸催化下脱水生成亚甲胺离子,进而向烯醇式的酮作亲电进攻而得到产物。

2)碱催化的反应由甲醛和胺的加成物N-羟甲基胺在碱性条件下,与酮的碳负离子进行缩合而得。

2.4反应产物反应产物成为曼尼希碱,可分为β-氨基酮、β-氨基醛等,β-氨基酮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可由它进一步制的腈、γ-酮酸、α,β-不饱和醛酮。

如:或许,正是曼尼希碱能进一步制成其他产物的性质导致了它在药物合成中的广泛应用。

4-取代苯次甲亚胺-5-(1-苯基-3-甲基-5-氯吡唑)-2H-1,2,4-三唑-3-硫酮的合成

4-取代苯次甲亚胺-5-(1-苯基-3-甲基-5-氯吡唑)-2H-1,2,4-三唑-3-硫酮的合成

4-取代苯次甲亚胺-5-(1-苯基-3-甲基-5-氯吡唑)-2H-1,2,4-三唑-3-硫酮的合成郑玉国;魏全鲜;陆寅;徐开宇;周青;孙长梅;周莉;张国义【摘要】以乙醇为溶剂,冰醋酸为催化剂,4-氨基-5-(1-苯基-3-甲基-5-氯吡唑)-1,2,4-三唑-3-硫酮(1)与芳醛经缩合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的4-取代苯次甲亚胺-5-(1-苯基-3-甲基-5-氯吡唑)-4H-1,2,4-三唑-3-硫酮(3a~3g),收率66%~74%,其结构经1H NMR,IR及元素分析表征.合成4-(苯次甲亚胺)-5-(1-苯基-3-甲基-5-氯吡唑)-2H-1,2,4-三唑-3-硫酮(3a)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乙醇为溶剂,乙酸为催化剂,1 10 mmol,n(苯甲醛)∶n(1)=1.2,于75℃反应3h,产率74%.【期刊名称】《合成化学》【年(卷),期】2015(023)001【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吡唑;1,2,4-三唑;Schiff碱;合成【作者】郑玉国;魏全鲜;陆寅;徐开宇;周青;孙长梅;周莉;张国义【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绿色化学合成技术研究所民族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贵州兴义562400;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绿色化学合成技术研究所民族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贵州兴义562400;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绿色化学合成技术研究所民族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贵州兴义562400;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绿色化学合成技术研究所民族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贵州兴义562400;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绿色化学合成技术研究所民族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贵州兴义562400;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绿色化学合成技术研究所民族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贵州兴义562400;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绿色化学合成技术研究所民族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贵州兴义562400;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绿色化学合成技术研究所民族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贵州兴义5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6.26;O621.31,2,4-三唑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杀菌、杀虫、除草、抗病毒等[1-7]。

三唑类超分子化学与药物研究新进展_常娟娟

三唑类超分子化学与药物研究新进展_常娟娟
[27 ] 2, 3醚化合物 10 ( Scheme 1 ) 对钠和钾离子均较敏感,呈现出良好的识别作用 . 由此说明,1 , 三唑环 , . 不仅可作为连接基团 其唑环上氮原子在参与配位形成超分子方面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杯芳烃修饰后可借助氢键、静电作用等非共价键作用力与离子及中性分子形成主客体包合物 ,在
基于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力的超分子化学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热点研究领域 ,超分子聚集体在化学、 [1 ~ 5 ] . 杂环类 物理、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药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化合物如三唑 、咪唑[7]、苯并咪唑[8]、咔唑[9]和哌嗪[10]等因具有生物活性潜力,在医药领域得到了 大量的研究与开发,且由于它们易发挥多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力 ,已被广泛用于构筑超分子体系. 进
[19 , 20 ] ,咔唑环大的共轭体系及强的分子内电子转 咔唑作为重要的含氮芳杂环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移能力使其表现出许多独特的性能 . 将咔唑环与三唑环键连得到的查耳酮类新型咔唑三唑化合物可与
金属离子通过阳离子π 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超分子络合物 ,有望开发成为多种金属阳离子的探针 ,其 [9 ] 中咔唑双三唑化合物 5 a( Scheme 1 ) 对钴离子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 氟康唑特殊的双三唑结构及良好
超分子具有一维、二维和三维等丰富的拓扑结构. 在氟康唑与金属钴( Ⅱ) 、镉( Ⅱ) 离子形成的超分子 1 个金属离子同时与 2 个水分子和 4 个氟康唑络合,参与配位的是氟康唑中三唑 结构 6 ( Scheme 1 ) 中,
[22 ] 环的 4位氮原子 . 在对苯二甲酸存在下,氟康唑与锌离子作用形成结构很稳定的超分子 7 ( Scheme 1 ) ,其结构中含有 1 分子氟康唑和 2 分子羧酸. 羧基的存在使超分子的维度大大增加,羧基的协同络 [23 ] 合作用可增强氟康唑对锌离子的结合能力 . 由此可见,氟康唑的双三唑环结构特点使其具有多个配 位点与金属离子络合,形成的超分子具有更高维度的空间特点 ,结构更加稳定,不仅可对金属离子进

三唑类药物研究新进展_王艳

三唑类药物研究新进展_王艳

(Microsporum gypseum) 、 紫 色 毛 癣 菌 (Trichophyton violaceum)、羊毛状小孢子菌(Microsporum lanosum)、 须疮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絮状表皮癣 菌 (Epidermophyton floccosum) 等 多 种 皮 肤 真 菌 的 MIC80 值小于 0.0625 μg/mL[18], 有望在治疗皮肤性真 菌感染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目前正在进行长期毒 性等研究[19]. 化 合 物 4b~d 对 白 色 念 珠 菌 、 新 型 隐 球 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等多种真菌的体外抑制作 用也强于氟康唑等临床药物 , MIC80 值在 0.0039~16 μg/mL 之间, 尤其是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是氟康唑的 128 倍(MIC = 0.0039 μg/mL)[16]. 改变连接基 R2 为长 链烷基 , 随着分子柔性的增加 , 抗真菌能力增强 , 化 合物 4e 抗白色念珠菌的 MIC 值小于氟康唑、伊曲康 唑和伏立康唑[20]. 此外, 苯环上的取代基 R3 是硝基、氰基、三氟 甲基等吸电子基时 , 可与 CYP51 靶酶氨基酸残基 S378 发生氢键作用 , 增强其抗真菌活性 . 化合物 4f 对白色念珠菌 CA98001 的 MIC80 值为 0.00037 μg/mL, 抗真菌效果好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21]. 将苯环用吡 啶、哌啶等杂环取代, 抗真菌活性减弱[22]. 哌嗪环是药物化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类氮杂环 , 在药物分子中引入哌嗪环可有效调节化合物的理化 性质, 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23~25], 很多含哌嗪 环的化合物表现出了强的抗真菌活性 [26] . 侧链氨基 用哌嗪环修饰的一系列衍生物显示良好的抗真菌作 用, 如化合物 5 表现出宽的抗真菌谱, 对白色念珠菌 ATCC76615、新型隐球菌 ATCC32609、热带念珠菌 (Candida tropicalis)、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

含硫基的苯环

含硫基的苯环

含硫基的苯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含硫基的苯环是一类具有苯环结构且其中含有硫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硫原子的加入使得这些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性质和用途,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含硫基的苯环化合物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制备得到,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包括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C-S键形成反应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合成含硫基的苯环,还可以合成与硝基、羟基等官能团相结合的化合物。

含硫基的苯环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一些含硫基的苯环化合物可用作杀虫剂、杀菌剂、药物和染料等化学品的中间体。

苯环辛硫代苯酚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的杀真菌剂,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硫代氧代苯环则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常用于合成含硫基的抗生素和抗癌药物。

含硫基的苯环还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因此在材料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硫代苯环可以作为有机半导体材料,用于研究有机光电器件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等。

硫代苯环聚合物也可以作为载氧体系的电解质膜,用于燃料电池等能源领域。

含硫基的苯环化合物在环境保护和废水处理等领域也有着重要作用。

硫代苯环通过吸附和催化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硫代苯环还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和矿山废水,减少环境污染。

含硫基的苯环化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的应用和研究价值,对于推动化学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这类化合物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二篇示例:含有硫基(Sulfur)基团的苯环是一类具有重要化学和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

含有硫基的苯环分子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它们在医药、材料科学、有机化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含有硫基的苯环的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含有硫基的苯环的性质含有硫基的苯环分子通常具有较强的亲电性和亲核性,容易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硫原子可以提供额外的孤对电子,从而增强分子的亲电性。

羧胺三唑结构式

羧胺三唑结构式

羧胺三唑结构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羧胺三唑,也称为三唑酸,是一种含有羧基和三唑环的化合物。

其分子结构中包含一个羧基(-COOH)和一个三唑环(-C3H2N3),因此被称为羧胺三唑。

羧胺三唑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医药、农药、染料等工业领域。

羧胺三唑分子结构式为:羧胺三唑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分子结构,羧基使其具有一定的酸性,而三唑环对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羧胺三唑在医药领域中常用作药物的结构基团,可以增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活性。

在农药领域中,羧胺三唑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杀虫剂和除草剂中,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羧胺三唑在有机合成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适当的官能团修饰,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羧胺三唑衍生物,如药物分子、光敏染料等。

羧胺三唑还可以作为配体用于有机金属催化反应中,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在材料领域中,羧胺三唑化合物还可以应用于染料和涂料的生产中,具有着色和保护功能。

除了以上应用领域外,羧胺三唑还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如一些羧胺三唑衍生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理活性,被广泛用于药物研发领域。

羧胺三唑还可以作为荧光探针和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分子和环境污染物。

羧胺三唑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及其合成物,具有多种应用和重要的生物活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羧胺三唑必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字数: 339】第二篇示例:羧胺三唑是一种含有羧基和三唑环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式为C3H4N2O2。

羧胺三唑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性,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就羧胺三唑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来看羧胺三唑的结构。

羧胺三唑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COOH)和一个三唑环(-N3)结构。

羧基是一种羰基(-CO-)和氢原子相连的官能团,有明显的酸性。

而三唑环则是一种含有氮原子的五元环结构,通常具有较强的稠环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眦 班 \l三 州 _一 _ ] 一

N R
一 \_ _
] : c~_l 一 一 I ] ! \N l _ — 生



” s

( /] f

』“
R CH2 C CH2 NM e 2*HCI +


 ̄ N


HAC- AC Na I 、 一 N
维普资讯 } . I

Vo. 3 i2
2 0 0 2年 3月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CHEM I CAL J OURNAL OF CHI NES UNI E VERSI ES T1
No 3 .
4 9 4 1 l ~ 2
[ 究简报] 研
Tab e 1 The ph sc lda f e m p l y ia h o o oan nd 8 ds 4 a
胺和 1 0mL丙酮的混合溶液, . O5 h滴毕.继续在 0 左右搅拌反应 1 .减压抽滤,  ̄ C h 滤液经减压旋蒸 得浅黄色 固体,用体积比 4 1 石油醚. 乙酸乙酯为淋洗剂, 通过硅胶(0  ̄10目) 10 6 柱层析分离纯化 , 得 22 .8g白色固体, 产率 7. , . . 1 3℃.用同样方法共合成 了 1 个标题化合物. 0 9 m P 8 ~8 6 2 结 果 与讨论 化合物 4 8 和 的熔点、 产率及元素分析数据列于表 1 .
移 至 5 0mL分 液漏斗 中, 入 8 0 加 0mL氯仿 和 10mL水 ,有机层 分别 用水、饱 和 N HC 溶 液和 水洗 5 a O。 至 中性 .分 出 有 机 相 ,用无 水 Mg O S 干燥 ,将 氯 仿 液取 1 1 入 10mL 四 口瓶 中 ,加人 14 /0滤 0 . 5g (.1mo) Oo 1对氯 苯硫 酚和 3 0mL丙 酮 ,用冰 盐浴冷 却 至 O ℃以下 , 拌下滴 加 10 o0 搅 . 0g(_1mo) 乙 1三
许多三唑类化合物具有优 良的杀菌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如三唑酮、三唑醇、 烯效唑、 烯唑醇等 , 对常见真 菌病害具有很好 的防治效果 , 井具有增产、 抗倒和生长调节作 用,已成为重要的杀菌剂类 型 .为筛选新型高活性三唑类杀菌剂和探讨其活性与结构问的关系, 我们利用生物等排体理论 以常 规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为先导物设计合成了 1 个含芳硫基的新三哇类化合物, 6 其合成路线如下 :

: 一

』 ㈣
× 1 实验部分 1 1 仪器 . Shm duI .3 ci az— 4 5型红外 光谱仪,K r 片;J O X 9Q 傅里 叶变换 校磁共 振仪 R B压 E L F o
(D 3 TMS ; nc 一0 C CI . ) YaaoMP 50型熔 点 仪 ; MT. 3型元 素分 析仪 ; VGZ B H A — S型质诺啦 .
维普资讯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9. .参 考文献 E1 法制 备 中间体 2 在缚 酸剂存 在下 ,用 124三唑 同溴代 酮 () 64 4方 , , ,- 1反应 , 制得 两种 化 台物 : R—Me 收 率 7 . ,m..6 ̄6 C, 8O P 2 4℃;R=P ,收率 7. , P 1~ 19℃.参 考文 h 64 m. .17 1
献[] 5方法制备 中间体 6 ,以水为溶剂 , 1 2 4三 唑与 中间体 ( ) 用 ,,- 5 回流反应 8h 制得两种化合物, , R=Me 收率 7. , 3 C, 2 1 折光率 一14 7 ; —P , 带 . 7 R h 收率 9 . , . .646 ℃. 1 32 m P 6 7 13 _ 唑基( 唑基 甲基) 一 芳硫基频哪酮( 芳乙酮) 衍生物(a 的合成 将 1. (. o 3 3二 甲基. 4) 6 7 0 1 1 ,- g o t ) 1( ,,- 唑一一 )2丁酮 、 . (. 1乙酸钠 及 10mL冰 乙酸置于 2 0mL四 口瓶 中, 拌下 -12 4三 1基 一一 8 2g 01mo) 0 5 搅 于 4 4 0 5 C滴 加 1. (. o) , . 0 60g O 1t 1溴 2 5h加毕 , 续反应 至反应 液变为无 色 或浅黄 色.将 反应 液转 o 继
收 藉 日期 : 0 0 1—8 2 0 —21 .
基盎项 目: 山东省 自 热科学基垒( 批准号: 9 1) 国宴 自然科学基金 ( Q9B6和 批准号 t 9702膏助. 751) 2
联系人 筒舟 许 良忠( 9 3 1 6 年生) 男, . 副教授, 岛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 . 青 主要从事有机台底研究.
含芳硫基的新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许 良忠 陆小兰 张书圣 焦 奎
( 岛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 青 青岛 26 4 ) 6 0 2 美羹 词 1 12 4三唑j杀菌活性;台成 H一 . ,-
中田分类号 TQ4 5 1 6 . 文棘标 识码 A 文章一号 0 5 —70 2 0 ) 30 1 3 2 10 9 (0 2 0.4 90
12 中间体 1 5 2 6的制备 参考文献[] . ., 和 2方法制备中问体 1 ,用芳基乙酮或烷基丁舅同滇反应, 制得两种 中问体 , =Me 收率 8 . %, R 3 C, 24 折光率 一14 63 R=P ,收率 8. %, P 6 ; h 52 m. .曲~ 5 ℃.参考文献[] 1 3 方法制备中问体 5 用芳基 乙酮或烷基乙酮与二甲胺盐酸盐、 , 多聚甲醛、 漱盐酸反 应得 p二 甲胺 基芳酮 盐 酸盐,收率 9. ( - 7 5 文献[ ] : 7 8 ) p二 甲胺 基烷 酮盐 酸盐 ,牧率 3 值 9.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