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16课古诗三首

16课古诗三首
这两句用一个“思”字转写项羽,通过项羽不肯 过江东的故事,描绘了一幅生动、悲壮的历史画卷。 高度赞扬了项羽败而不屈的气概。
中心思想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 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偏安江 南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1、《石灰吟》的作者是( 于谦 )。
2、 吟是(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
夏日绝句
南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 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死亦为鬼雄。
亦:也。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项羽:秦末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 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日宋
绝李 清
句照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 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享年 七十二岁。历史上与辛弃疾并称 “济南二安”。早期生活优越,公 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 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 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 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 活。丈夫赵明诚病死,境遇更是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 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口一立样根。 原在破岩中。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千磨万击还坚劲,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任凭。
尔:你。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细读感悟
仔细品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语文版-六年级上-第四单元-16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全国一等奖)

语文版-六年级上-第四单元-16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全国一等奖)

知识拓展《夏日绝句》夏日绝句[1][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注释】①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亦:也。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④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3]【体裁】该诗体裁为五言绝句。

【格律】《夏日绝句》歌曲谱这首诗的格律属于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拗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翻译】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做一个人上之人,就要做一个杰出之人!即使是已经死了,也要成为魔鬼中的霸者,领导群魔!我(指李清照)直到今天还在想念当初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于乌江!这是何等的气概啊![9]【赏析】诗中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语文S版 (共1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语文S版 (共17张PPT)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一、课前预热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 人。代表作有《声声慢》 《如梦令》《一剪梅》等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呼唤英雄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四、追思英雄
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 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 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追思一 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
主题
这首诗 借古讽今。
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 雄气慨,讽刺
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 逃跑妥协的行径,
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谢谢!
再见
四年级(6)班全体师生
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命令士
兵把锅都打破,把船都弄沉,激励士兵拼死作战, 不打胜仗决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 到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 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 百姓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 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 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 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 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 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 劝他急速离开,回到江东,重振 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 东父老,不肯离江逃生,便下马 步战,杀敌数百,负伤10余处, 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1.能不能把“不肯”换成
“不愿”、“不想”、“不
能”?
“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 愧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 托,无愧于“人杰鬼雄”之名。

16 古诗三首_课件

16 古诗三首_课件

京剧《霸王别姬》中的项羽
因为这与南宋王朝的 渡江南迁形成了鲜明的对 照。诗人正是借“思项羽” 来批判南宋统治者的投降 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 径,寄寓自己抗击侵略、 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京剧《霸王别姬》中的项羽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 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 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 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 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把 烈火焚烧、锤炼看做是很平常的 事情。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 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Biblioteka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免撩蜂与蝶。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郑燮奉命派任山东范县县令;乾隆十一年 (公元1746年)调任山东潍县。次年潍县因连年大旱而闹饥荒,郑燮展开一 连串爱民的赈灾措施,这些措施让富绅大贾无利可图而大为不满,有人密告 他谎报灾情,将赈银中饱私囊,虽未被开罪,却让郑燮看透了仕途的尔虞我 诈。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他辞官归里,在《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上题 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 竿。”以诗明志,从此不再为五斗米折腰。 罢官后,郑燮重回扬州当画师。他在画竹上题诗:“二十年前载酒瓶, 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诗中反映出他对扬 州的眷恋与返回的兴奋心情。郑板桥名满天下,晚年画艺更加精进圆熟,因 此求画、索画的人愈来愈多,让他穷于应付。后来不得已听从老友拙公和尚 的建议,自书润例,如此一来既可靠作画维持生计,又能杜绝无端的干扰。 其《润笔小卷》写道:“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 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 若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恐赖账,年老神 倦,不能陪诸子作无益语言也。”接着又写道:“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 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下署名:“乾隆己卯 拙 公和尚属书谢客 板桥郑燮。”这个“价目表”,说得直截了当,毫不虚伪, 真是令人拍案叫绝,由此也可看出板桥的真性情。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古诗三首》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古诗三首》

颔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
几处早出的黄莺 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 树木上栖息,
暖树:向阳的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 着泥在筑巢。
颈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
各色各样的花渐 渐使人眼花缭乱,
乱花:各色各样的花。
浅草才能没马蹄。
新长出的春草刚刚 能够遮没马蹄。
尾联:
最爱湖东行不足,
我最喜爱西湖东 边的美景,总观赏不 够,
首联:
客路青山外,
旅途经过青山之 外,
客路:旅途。
行舟绿水前
坐船在绿水之中行 走。
颔联:
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时,两 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一帆悬
风平浪静,一片白 帆高高挂起。
“阔”字写出了江 面的烟波浩渺,“悬” 形象写出了船帆高悬的 样子,侧面衬托了“风 正”,既是顺风,又是 和风。颔联写江中的景 色,以江面之阔映衬一 帆之孤,展现了一幅雄 伟壮丽的长江画面。
1,《游山西村》中富含哲理的一句诗是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这两 句诗进行赏析。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 面它又富于哲理,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不论前路多么难行 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 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丰年留客足鸡豚。
在丰收年景里待客 菜肴非常丰sh
颔联: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峦重叠水流曲 折正担心无路可走,
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绿花艳忽然眼前 又出现一个山村。
往往比喻人们在无 路可走时,经过一番周 折和努力,又有了新的 出路,新的天地
颈联:
箫鼓追随春社近,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16课_古诗三首[1]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16课_古诗三首[1]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从经历风雨而不屈这一角度,再次赞 美了岩竹坚强的风骨与越挫越勇的斗 争精神。这既是诗人不愿与污浊的官 场同流合污的写照,又表现了他所追 求向往的人生境界,常被后世用来形 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以及 受到敌人打击决而不动的风格。
《竹石》对比《石灰吟》
• • •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 • •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主题: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吟 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 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 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 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
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了诗人 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3/15/2016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 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 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 “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 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 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 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 神。 •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 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 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 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 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 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 者。十八岁时她与太学生赵明 诚结婚,婚后居住在汴京,生 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 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 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 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 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

镜未磨遥
yín
pán
tínɡ
银盘庭
(1)望:从远处看。 (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3)湖光:湖面的波光。 (4)两:指湖光和秋月。 (5)和:和谐,优美。 (6)潭面:指湖面。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 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语文S版 (共19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语文S版 (共19张PPT)
《语文》 语文出版社S版 六年级 上册 【宋】 李清照
做人一地肝胆 做人何惧艰险 豪情不变年复一年
——樊孝斌《向天再借五百年》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南宋】郑思肖《寒菊》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பைடு நூலகம்
做人一地肝胆 做人何惧艰险 豪情不变年复一年
——樊孝斌《向天再借五百年》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宋朝的徽 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 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 “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 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之后,宋朝 往南迁移,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 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南宋】林升 《题临安邸》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南宋朝廷啊……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南宋】郑思肖《寒菊》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做人一地肝胆 做人何惧艰险 豪情不变年复一年
——樊孝斌《向天再借五百年》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6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

16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指壮烈死去的人。 思:怀念。

明诗意,悟诗情
夏日绝句
一、二句诗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应当 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三、四句诗的意思是:直到今天人们还在 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 不愿逃回江东。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不 论是生是死,都应该具有浩浩正 气、铮铮铁骨,读一读,背 一背。
• 如: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岳飞的 词《满江红》。
中心思想: 这首诗 ,借赞颂 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 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 妥协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 国情怀。
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借助所描写的事物 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坚定信念,表现自己的某 种精神或品格。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想想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2、背诵并默写《夏日绝句》。
读古诗,有韵味
•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知作者,解诗题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号易安 居士,历城(近山东济南)人。 写作背景 据载:公元16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 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 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 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 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 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 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 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 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 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 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 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而亡。

16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表格式

16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表格式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锤万凿
石灰吟烈火焚烧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
县教学研究中心印制
2.讨论:古诗中仅仅讲的是石灰吗?
3.交流讨论结果。
4.再读古诗,说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与感悟。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习古诗《竹石》
1.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整体理解于谦和郑板桥的相关资料,对比学习古诗。
3.感悟诗歌情感。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和竹子吗?
5小结:托物言志。
1.说对诗句的理解。
2.读诗,感悟诗中的情感。
3.小组讨论: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和竹子吗?
4.发言交流。
5.齐读古诗,读出古诗的情感。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分层布置作业
基础题:抄写古诗。
拓展题:仿写古诗。
板书设计
16、古诗三首
咬定------不放松
竹石立根---------破岩中
千磨万击------坚劲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提问:本单元的主题是?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
学生回答。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范读古诗。

16.古诗三首《竹石》

16.古诗三首《竹石》
诗意: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你地东西南北的狂风。
经历狂风千万次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
这首古诗体现了竹石 的哪些品质?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竹 石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 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 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和文 学家。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 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 再次卖画扬州பைடு நூலகம்个阶段。

解题: 岩石中的竹子
菊 花
黄 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再见
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字词注释: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 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磨:折磨。坚劲:坚定 强劲。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 那东南西北风猛刮, 也吹不倒它。
竹石 (题画诗)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古诗三首石灰吟 竹石 夏日绝句 第1课时_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古诗三首石灰吟 竹石 夏日绝句 第1课时_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第1课时_语文S 版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生字要结合易混字多读多写。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熟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难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能够背诵古诗。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石灰吟赏析:首句写开采石灰的艰难,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

第二句写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

面对严峻的考验,石灰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赏析:这两句表面上是说石灰,实际上是比喻一个人要正直、纯洁,要想为国家干一番事业,为人民谋一些利益,就必须无所畏惧,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

竹石赏析:诗人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赏析:前一句说竹子在成长中受到千万次折磨、打击,仍呈现一种顽强拼搏的状态。

后一句补充说明对竹子千磨万击的狂风、暴雨、雷电、冰雪等事物中,风只是代表而已。

“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既指自然界,也指人类社会。

写竹子坚韧,就是写人的骨气。

诗人用“坚劲”“任尔”等词语,充分表现了竹子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写了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夏日绝句赏析:一、二句言理,借古代英雄议论人生的哲理。

从生作“人杰”、死为“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即不论生死,都应该坦坦荡荡,铁骨铮铮。

赏析: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来鞭挞南宋当权者的无耻,借古讽今。

1.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焚”字,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

3.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_古诗三首_夏日绝句》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_古诗三首_夏日绝句》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同步练习卷一、基础题1. 李清照,________代女词人,号________。

早期词风________;后期避难江南,国破家亡,词风转向________。

二、综合题《夏日绝句》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夏日绝句》中怀念项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夏日绝句》)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是什么?《夏日绝句》的风格特色是什么?三、提高题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回答下面问题。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同步练习卷一、基础题1.【答案】宋,易安居士,清丽婉约,凄苦【考点】作者生平及代表作绝句【解析】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早期词风清丽婉约;后期避难江南,国破家亡,词风转向凄苦。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二、综合题【答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考点】诗的思想情感绝句【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解答】《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16古诗三首之《竹石》

16古诗三首之《竹石》

拓展延伸(欣赏郑板桥的书画)
拓展延伸(欣赏郑板桥的书画)
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知作者,解诗题
明诗意,悟诗情

竹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咬: 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既是实写竹,也是暗喻人的坚定立场。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定强劲。 任:任凭。 尔:你们。 “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既指自然界,也指人类社会,写竹子坚 韧。就是写人的骨气。


一、二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 扎在碎裂的山岩之中。 三、四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 样坚韧挺拔;不管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 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中心思想 作者借赞美竹子的坚定、顽强, 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的精 神,抒发了诗人对黑暗、污秽社会不 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读古诗,有韵味
竹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郑板桥(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 兴化人。1736年(乾隆元年)考中进士。是清代著名的 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擅画兰竹。(“扬州八怪” 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地区的一个画派,这个画派的主 要人物有:汪士慎、黄慎、金农、李惮、郑燮、李方膺、 罗聘、高翔等八人。)郑燮对政治态度上表现出不满现 实、傲岸不驯的个性,是“八怪”中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满江红· 田家四时苦乐歌》《瑞鹤仙· 渔家》 《瑞鹤仙· 田家》,散文《家书》。代表画作为《兰竹 图》。 竹石:指长在岩石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 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古诗三首》《钱塘湖春行》同步练习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古诗三首》《钱塘湖春行》同步练习

《钱塘湖春行》同步练习
钱塘湖春行①白居易②
孤山寺北贾亭西③,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④。

【注释】
①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②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古士,唐代诗人。

③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上有孤山寺。

贾亭:即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在州做官时在西湖造了这个亭。

④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练习】
1.作者是着眼于题目中的哪字来写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此诗描写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从哪些意象看出来?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作者笔下的景物有何特点?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谁家”换成“处处”“家家”好不好?
5.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句诗最能看出来?
6.这首诗的题目是“钱塘湖春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行踪?
答案
1.着眼于“春”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按空间顺序来写
2.是早春,从水面初平、早莺、新燕、浅草等意象可以看出。

3.第二联从动景(动物),第三联从静景(植物)。

景物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4.不好,几处和谁家说明早莺尚少,春燕不多,准确地体现了西湖早春的特点,也能让人想象出作者刚刚看到这些动物的欣喜之情,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5.通过写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的热爱之情。

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可以看出。

6. 从孤山寺到贾亭,再到西湖白沙堤。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古诗三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古诗三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

《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1、从炼字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3、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脍炙人口,试作赏析。

②从练字的角度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入”的妙处。

4、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大小景相结合,为后人所称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次北固山下》中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平”“阔”“正”“悬”四个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这四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阔大和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2、由于涨潮,两岸之间的水面比平时更显宽阔;因为风正,船帆便端端直直地悬挂于桅杆上。

3、“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显得富有生机,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揭示时序的交替、暗示时光的流逝,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既是美景又含哲理。

“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显得富有生机,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揭示时序的交替、暗示时光的流逝,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既是美景又含哲理。

4、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稍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愁。

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语文版-六年级上-第四单元-16 古诗三首-竹石【市一等奖】

语文版-六年级上-第四单元-16 古诗三首-竹石【市一等奖】

《竹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看注解,读懂诗句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竹子扎根岩缝之中坚忍不拔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

学生: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搜集描写、赞美竹子的诗文。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入,释题激趣1.出示教学挂图或课件,指导观察。

(1)图上有哪些景物?(2)竹子长在什么地方?(3)你对生长在石缝中的竹子有什么看法?2.齐读课文题目,释题。

3.了解郑板桥。

(二)自读自悟,了解大意1.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读,评价。

指导读准节奏。

(二二三停顿)3.分组合作学习,读懂意思。

老师提出学习要求:(1)小组朗读古诗。

(2)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诗句。

(3)先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4)理解朗读,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后相互评价。

4.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1)说说全诗的意思。

(2)从诗中体会到竹子的什么特点,什么品质?(3)齐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深入理解1.教师范读,自由朗读。

2.背诵。

(1)正确背诵。

(2)有感情地背诵。

(3)表演背诵。

(4)相互评价,学习。

(四)小结学习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能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吗?1.读准、读通古诗。

2.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

3.理解全诗意思。

4.反复朗读,体会诗中感情。

5.熟读成诵。

(五)拓展学习,积累语言1.人们是怎样赞美竹子的?汇报课前搜集的诗文。

2.结合本诗和你对竹子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竹子吗?。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四单元 16 古诗三首 竹石》优质课课件_0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四单元  16 古诗三首  竹石》优质课课件_0
16 古诗三首
竹石(清·郑燮) 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
作者简介:郑燮,字克 柔,号板桥。江苏兴化 人。清代画家,文学家。 应科举为康熙年间秀才, 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 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 扬州,以卖画为生。其 诗、书、画旷世独立, 世称“三绝”,擅长画 兰、竹。是清代比较有 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 的诗清新脱俗。
诗人通过赞美岩竹的坚定、顽
强,表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
随风倒,含蓄地表达了ຫໍສະໝຸດ 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拓展延伸:
比较:《石灰吟》和《竹石》两 首诗有什么相同点?
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就是托物 言志,都是借助事物来抒发自 己的志向,表达了自己坚强不 屈、刚正不阿的品格。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竹 石》这首诗。
竹子简介:
竹子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很早。 唐、五代纯以浓墨画竹,至北宋 文同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 苏轼及后朝的赵孟頫( fǔ )、王 绂(fú)等皆以此为宗,以写实为主: 竹竿较粗,竹叶较细,结构比例 准确。至清代郑燮为之一变,独 创“板桥竹”,造型削繁简。竹 竿细挺有韧性,而叶肥如柳、桃 叶,具不似之似妙,而且竹子虚 心自强、劲直向上的品性,被赋 予坚贞高洁的寓意。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 坚劲( jìng ):坚定强
还是那样坚韧不拔;任 劲。
jìn 力气、精神、情
凭你东西南北风,都不
绪、神情、态度.例
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 劲 服。
如:使劲,干劲 jìng 坚强有力,常
见的词语有劲拔 ,
劲敌,劲旅,刚

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 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 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赞颂的却是人。诗人 说竹“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 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 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 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清 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 长。

语文版-六年级上-第四单元-16 古诗三首-竹石 “百校联赛”一等奖

语文版-六年级上-第四单元-16 古诗三首-竹石 “百校联赛”一等奖

知识拓展《竹石》古诗释义竹石(清)郑燮xiè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咬定青山不放松,lìgēn yuán zài pòyán zhōng立根原在破岩中。

qiān mówàn jī hái jiān jìng千磨万击还坚劲,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任尔东西南北风。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立根:扎根,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的;那个。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名句赏析1.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也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2.《竹石》,原作者是陈德忠 1943年生,,笔名竹石、嘉阳生。

四川乐山人。

198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进修一年。

二级编剧。

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峨眉戏剧创作联谊会秘书长、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理事、乐山市文联常委、乐山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五年级课文《16古诗三首》先学后教教案

五年级课文《16古诗三首》先学后教教案

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
自学提示一:
(一)自由朗读,要读通顺流利。
(二)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三)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后教:归纳并出示:
1.李清照是个怎样的人?
2.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
3.诗人为什么会怀念项羽?这和她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4.教师相机展示诗人和写作背景。
第二次先学后教:细读品味
诗意:
第二课时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师生活动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背诵《石灰吟》。
(二)了解《竹石》相关资料(展示第六屏)
1.观察竹子的样子和生长环境。
2.(展示课件第七屏)交流作者的资料。
出示
目标
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课题
16、古诗三首
总课时
三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石灰吟》。
2.理解诗中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3.学会“锤、凿、焚”3个生字。
教学
重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
难点
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三)了解作者生平。
出示
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于谦。
2、了解古诗在表达上的特点,积累语言。






第一次先学后教:读通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学案:自读课文,自主学习。先同 桌交流,再组内交流。
• • • • •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读准字音。 锤( ) 凿( ) 焚( ) 看拼音写汉字。 铁Chuí ( ) záo( )洞 fén( ) 烧 • 形近字组词。 • 锤( )捶( ) 清( )情( ) • 深( )探( )
预习学案二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是夸张手法。

烈火焚(fén) 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浑:都。 要留清白/在/人间。
•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 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读读说说诗句意思。
• 千锤万凿出深山, •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 粉骨碎身浑不怕, •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 • • • •
背写我能行,请相信我。
• 石灰吟 • 明朝:( )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小伙伴们请带着 敬佩的感情齐读 献给爱国爱民的于谦。
• 读课文,思考:石灰在成长中遇到哪些困 难,它是如何面对的?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 石灰在成长中遇到困难: • 面对的表现:
预习学案七
• 读了课题和课文后,你觉得作者是在赞美 石灰的什么品质,实际上是在赞美谁的什 么品质?这是什么写法? • 作者表面是在赞美石灰的品质: • 实际上是在赞美: • 写法:
课前导航:献给所有像石灰那样耿直坚强、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身高洁的人。

石灰是白的,洁白无暇,正如人的心灵一样纯洁。 但石灰想成为有用的材料,却必须经历千锤万炼,烈火焚 烧,它毫不畏惧;粉身碎骨,化作粉末才能被人们所用。 但石灰却总是保持它的洁白的。是啊,它默默无闻,把自 己的一生无私的奉献给人们,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 自身的高洁,为追求它的理想,粉身碎骨也要留住一种浩 然正气——一身清白在人间的精神。 • 我想到了,生活中无论经历多少苦难,能够像石灰一 样有益于人间又洁白无污,品质高尚,纵然经历多少磨难, 以至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保持自身高洁的的那种人,难 道不令人敬佩吗? • 同学们读后,请说说自己感悟到了石灰的什么精神?那么 生活中有没有像石灰这样高尚品质的人?孩子们,请带着 敬佩的心情去学习《石灰吟》,感受石灰那可贵的精神, 去赞美具有像石灰那样高尚的人。
回答完毕,接着做练习。

• • • •
读课文,想一想生白石成为石灰的成长 经历是怎样的?用文中相关的词语概括。 生白石成为石灰的成长经历是: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 骨)、(留下清白于人间) 文中相关的词语: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留下清 白。
完成学案6.回答完毕,做题。(8、9组 三名)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 【明】于 谦 • 千锤(chuí 万凿/出/深山, )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
•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粉骨碎身/浑/不怕, 浑:都。
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 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闯关我最棒,我能过五关,暂六将, 小伙伴们一定要赞美我。
• 选择正确答案。
• 1.石灰吟中的“吟”意思是( ) • a.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b.呻吟 • 2.若等闲( ) • a.好像平常一样。形容毫不畏惧。 • b.好像闲着没事的。 • 3.要留清白中的“清白”意思是( ) • a.比喻一个人的耿直不阿、高洁的品质。 • b.石灰的颜色。
(1、 2组三名,其他组的小伙伴可以及时补 充)
• 读了课题和课文后,你觉得作者是在赞美石灰的什么品质,实际上是 在赞美谁的什么品质?这是什么写法?
• 作者是在赞美石灰的品质:
• 不畏艰险、毫不畏惧、保持高洁、不同流合污。 • 实际上是在赞美: • 作者表面是在赞美石灰的品质,实际是在以石灰来自比自 己,像石灰一样具有高尚的品质,即“以物喻人”。 • 写法: • 托物言志。 • 同学们,作者通过写石灰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 骨、留下清白,来歌颂石灰的高尚品质,实际上是在拿石 灰比喻自己,表达了他不怕艰险,毫不畏惧,保持自身高 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伟大人格,请同学们再带着对他 的崇敬心情读读这首诗。
汇报展示:朗读课文,交流合作,抓住文中 关键词语,体会石灰的品质,进而联想到像 石灰高尚 的那样的人,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 完成学案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组三名)
• • • • 读准字音。 锤( chuí ) 凿( záo ) 焚( fén ) 看拼音写汉字。 铁Chuí 锤 ) záo( 凿 )洞 ( fén( 焚 ) 烧 • 形近字组词。 • 锤( )捶( ) 清( )情( ) • 深( )探( )
预习学案四
• 3.读课文,说说课文抓住“石灰”的什么特 点来写的?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概括它 的特点。 • 石灰”的特点: • 文中相关的词语:
预习学案五
• 5.读课文,想一想生白石成为石灰的成长 经历是怎样的?用文中相关的词语概括。 • 生白石成为石灰的成长经历是: • 文中相关的词语:
预习学案六
完成学案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并背诵.朗读比赛(123组、456组、789组)
• 石灰吟 • 【明】于 谦 • 千锤(chuí 万凿/出/深山, ) • 烈火焚(fén) 烧 /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出的情感: 歌颂、敬佩、崇敬。 相关的词语: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若等闲、粉骨碎身、 浑不怕、留清白。
•石 灰 吟 • 【明】于 谦 • 千锤(chuí 万凿/出/深山, ) • 烈火焚(fén) 烧 /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完成学案3.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
诗句的意思。(2、3组三名)
• 石灰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 【明】于 谦 • 千锤(chuí 万凿/出/深山, )
• 读课文,思考:石灰在成长中遇到哪些困难,它 是如何面对的?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 石灰在成长中遇到困难: •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粉身碎骨)。
• 面对困难的表现:
• (千锤万凿)—不畏艰险 • (若等闲、浑不怕)—毫不畏惧 • (留下清白)—保持高洁、不同流合污。
完成学案7.拓展延伸:我能闯关,暂六将
16古诗三首导学案
石灰吟
明朝:于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 • • • 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3. 4.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文抓住“石灰”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5.读课文,想一想生白石是成为石灰的成长经历 是怎样的? • 6.石灰在成长中遇到哪些困难,它是如何面对的? • 7.读了课题和课文后,你觉得作者是在赞美石灰 的什么品质,实际上是在赞美谁的什么品质?这 是什么写法?
•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 石灰吟 • 【明】于 谦 • 千锤(chuí 万凿/出/深山, ) • 烈火焚(fén) 烧 /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读出的情感: • 相关的词语:
预习学案三
• 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 石灰吟
完成学案4.(4、5组 三名)

• •
• •
读课文,说说课文抓住“石灰”的什么 性格特点来写的?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 概括它的特点。 “石灰”的性格特点: (毫不畏惧)、(无私奉献)、(自身高 洁、不同流合污) 文中相关的词语: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留下清白在人间。
完成学案5. (6、7组三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