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适合远程教育的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适合远程教育的学生“云上学”

在线教学方法:给学生自主权、组织小组合作、强化学生评估方式

用小组合作开展在线教育,培养学生技能。芬兰学生在一天和一周中,所在的在线小组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教师用异质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结队:一方面鼓励学生开展同伴学习,在群组中云互动、共享信息、实时通话;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用差异化教学开展在线个性教育和辅导。芬兰教育部门继续鼓励教师在可能情况下,把学生的特殊需求放在日常交流、工作安排和远程教学中。比如在线个性化辅导、独立的作业等等。

用独立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权。在进入远程教育的前两周内,芬兰并没有急着让教师成为“18线主播”,而是通过家校互通系统(Wilma)用文字、语音方式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适应在家独立学习,这其实是在保护学生在学校培养出来的自主权。老师把任务发给学生,至于学生什么时间做、用什么方法做,学生自己可以选择,并不是让所有学生统一时间盯着屏幕。

用反馈和评估带动在线教学。在芬兰学校有个说法:“反馈是给孩子的礼物。”意思是说,在日常教学中芬兰教师很喜欢给孩子及时反馈和过程性评价,肯定学生的优势、鼓励学生挑战困难、给出改进意见。用反馈代替考试,用评估学习过程代替评价学生,这是芬兰教育的闪光点,即使转移线上也没有丢掉。

另外,芬兰政府考虑到在特殊情况面前,在线教育可能偏离《基础教育法》中规定的课时数和教学量。所以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给出的指导意见是:教学量和课时数可以减化,但是教学、学习和评估必须以课纲中设定的横贯能力目标为导向。知识可以少学,但能力培养不能停。

以上这些做法,是要打破远程教育“以资源为中心”开展教学,停留在搜集、阅读各种资料或是在不同平台切换的模式,芬兰要做的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教育,让学生的声音被听到、让学生主导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知识和能力。

不过,从顶层设计到一线教学,中间还有一道鸿沟要走。并不是所有芬兰教师都能一开始就得心应手去应对。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芬兰现象教学第一人科斯蒂·龙卡提醒:“芬兰一线教师有自身优势,也面临挑战。”

那我们就把镜头投放在芬兰教师身上,看他们真实的线上教学。

一线教师的在线教学现场

赫尔辛基国际学校的科技资讯总监陈巧茵讲述:“远程学习很难以相同的方式重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自然发生的、宝贵的、及时的社会互动。

老师们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来提供及时的、具体的反馈意见,以支持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照顾学生的差异是我们教学重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之一。要解决这些问题,远程学习的平台选择甚为重要。”

这个过程也是有方法的。

一是分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开展。

回到观察芬兰公立学校第一周停课,教师和学校还是处于一个慌乱的状态,学校忙于确认所有家长的电子邮件和电话,保持资讯传达。芬兰教育系统独有的全国性家校互通平台Wilma,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变成一个家校联系、学生学习进度沟通、作业指派、反馈学习情况等一站式平台。

此时,芬兰教师们一方面要确定手边有所有的教学资源,能够在家工作的电子设备,也要确定每一个孩子在家是否有安静的学习环境,稳定的网络,所需的电子设备和家长支援。

停课第一周,基本停留在指配任务阶段。芬兰老师们透过和家长联系分配阅读、数学、工作表和学习网站,也有指定户外活动时间,美术、音乐创作、体育课都持续进行。

停课第二周,老师们各自透过个人熟悉的在线平台(比如Skype,FaceTime,Google Classroom)开始和孩子们做一对一或是小组互动。这个阶段,芬兰教师希望能更多地和学生连结,开始制定《远程学习规范》——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和制定线

上学习礼仪,准时上线,穿着合宜,准备好学习所需纸笔课本等。

一连线,芬兰老师是先开视频但不开音频,让彼此可以看见。

停课第三周,芬兰老师开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希望为学生提供新的机会,让学生以真实、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比如:

•如何帮助学生处理由于紧急情况/危机而产生的烦恼、恐惧或孤立感?

作为教师,我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是什么?

该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理解力?

这次紧急事件/危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真正的学习机会?这种情况给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动力是否带来其他新的可能性?

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需要不同的支持和指导,该如何设计满足他们需求的学习体验?

教师如何以有意义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最终,芬兰老师们在熟悉学生需求和参考各大学习平台后,锁定Teams和Zoom这两个平台的分组功能能让他们照顾差异,给不同小组指派不同任务、不同的讨论和对话、或是大班教学。

二是抓重点,教学内容可以减半。

芬兰老师们在制定课表时有许多考量。孩子上线时间、互动时间、思考时间、做研究时间和创作时间,统统都得考虑。教师之间达成一个共识:知识传授部分,老师可以事先做好笔记或是短视频,实际上线时间则鼓励参与、社交互动和反馈。

于是在芬兰学校内出现了两种在线教学方案:

•第一种,有些学校按照原本的课表时间上课,只是上线时间为一半,剩下一半让孩子独立学习。比如一节数学课45分钟,线上学习只有20分钟,另外2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种,有些学校将所有学习移到早上,下午让孩子和家庭自由安排。

这种做法同样是一节课只用一半时间在线教学,另外一半时间用来上另外一门课,最终实现半天上完全天的课,下午让孩子自主学习。

各种不同做法,但是共通点是:芬兰教育者理解远程学习不能简单地复制和平时一样的学习体验和跟随原本的课表。老师同样理

解在家学习必然少了教师的及时指导、帮助和反馈,效率会低于学校,所以所有作业和任务都做调整、简化。

即使一半时间线上教学,教师在线时也要尽量做到简单、清晰,给学生时间和篇幅限制。例如,制作两分钟的音频和笔记,让学生学习自主管理时间。如果需要详细解说,老师们通常就录视屏解释或是线上沟通。课表减半的另一个作用是,多出来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让教师开展个性化辅导和解答。

这样屏幕两端,一边是学生在家上学,一边是教师远程办公。那芬兰学校管理层在抓什么?答案是师生幸福感。

三是关注屏幕背后师生的幸福感。

教育管理者希望在动态中追踪师生的在线教学感受和能力,进而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一些芬兰学校每周末会做问卷调查。请学生、家长、老师们反馈他们的工作量、情绪起伏、学习偏好和个人进度。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幸福感、情感起伏和社交需求得到了极大关注。

比如关注教师幸福感。芬兰很多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星期五在线咖啡(Friday Online Coffee)。忙碌了一周的教师,可以打开视频,端起一杯咖啡,在线和同事们聊聊这一周的艰辛、挑战或收获,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比如学生的社交情感化技能得到发展。在线学习无疑挑战学校存在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去学校?因为学习具有强烈的社交性。所以,芬兰在线教育强调要有人、有脸,有人际互动。把学生分组,也是鼓励他们可以在团队中加强沟通技能、互动技能和情感化能力。

即使是不同步的学习 (asynchronous) ,老师在设计上也鼓励互动。例如对于一个课题回答,学生除了自己作答,也要去看其他同学的解答、去评论、去给反馈。

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赋予同理心。合理的份量,鼓励学生平衡萤幕前时间和线下时间,创造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和家人相处和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