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教案: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领域。
1.3 教学活动:1.3.1 开场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发展心理学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3.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1.3.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发展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4 作业:让学生阅读一篇发展心理学相关的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章:认知发展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主要阶段。
2.2 教学内容: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2.3 教学活动:2.3.1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主要阶段。
2.3.2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理论之间的异同和应用。
2.3.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与认知发展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2.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儿童认知任务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写一份观察报告。
第三章:情绪和社会性发展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过程。
3.2 教学内容:介绍情绪发展的理论、社会性发展的阶段和影响因素等。
3.3 教学活动:3.3.1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过程。
3.3.2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理论之间的异同和应用。
3.3.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绪和社会性发展阶段的情境。
3.4 作业:让学生思考一个关于情绪或社会性发展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研究阅读,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第四章:人格发展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影响因素。
4.2 教学内容: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特质理论等。
4.3 教学活动:4.3.1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人格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影响因素。
4.3.2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理论之间的异同和应用。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发展心理学2.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发展的理论、心理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人格发展、道德发展、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与发展等。
4.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爱好者。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展心理学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学术报告:学生就发展心理学某个主题进行报告,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和表达能力。
5. 实践操作:学生参与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三、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术报告、实践操作等。
3. 课程进度安排:第1-4课时: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第5-8课时:心理发展的理论第9-12课时:心理发展的因素第13-16课时:认知发展第17-20课时:情绪发展第21-24课时:人格发展第25-28课时:道德发展第29-32课时: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与发展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术报告等,占总成绩的40%。
2.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占总成绩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发展心理学相关教材,如《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等。
2. 参考书籍:提供发展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供学生深入阅读。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网站、论文和资讯,拓宽视野。
4. 实践基地:与心理咨询机构、学校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发展心理学2.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深入探讨个体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对人类心理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3.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4. 课时安排:32课时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发展心理学导论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2. 第二章: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儿童期的认知发展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3. 第三章:情绪和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婴儿期的情绪发展儿童期的情绪发展青少年期的情绪发展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青少年期的社会性发展4. 第四章:人格发展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婴儿期的人格发展儿童期的人格发展青少年期的人格发展5. 第五章:身体发展身体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婴儿期的身体发展儿童期的身体发展青少年期的身体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操作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心理测验、观察等,增强学生对发展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占总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论述题、分析题等,占总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发展心理学教材,如《发展心理学》、《人类发展心理学》等。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发展心理学参考书籍,如《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儿童发展》等。
发展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2学时)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受精卵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就诞生了,经过婴儿期、幼儿期、少年、青年、成人到老年,直到生命的终结。
那么在这整个的生命历程中,一个人的记忆、思维、言语、个性等各个方面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各阶段又有哪些特点呢?试想,我们自己在2岁、8岁、15岁……的时候又是一个什么状态,处于什么发展水平呢?我们这门课就将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们明确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尤其是儿童时期的个体其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每一门学科都是以客观存在的某一领域中的事物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特定领域内去发现这一事物所特有的规律,从而以其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在每一门学科的学习之前,我们都要首先交代清楚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等基本情况,发展心理学也不例外,为了明确它的研究对象,我们需要从心理和心理的发展谈起。
一、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成年人的最一般的心理发展规律。
从普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脑是心理的器官。
首先,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说心理是由客观现实所决定的,客观现实是第一性的,而心理意识是第二性的。
其次,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通过脑的活动而实现的,所以说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再次,心理的反映不是像镜子一样的机械的,而是能动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在人的言语参与下进行的。
因此具有社会性和能动性。
最后,心理、意识虽是第二性的,但它一旦形成后就能在人的活动中起定向、调节的作用,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的。
这就是对心理实质的理解。
(二)心理的发展:包括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
1、心理的种系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它主要经过刺激感应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此时,就已经进入到人类的动物祖先猿类。
促进猿类进化到人类的前提:直立行走、使用和制造工具、语言,在这三个因素的作用之下促进了人类的产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3首页注: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教学主要内容】1、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2、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2、熟悉: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2、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粉笔等【教学后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3次课讲稿【复习旧课】上节课教学了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格塞尔的成熟学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华生和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学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等理论。
了解了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引入课题:【自我分析】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你心理的发展?是怎样影响的?举例说明。
概括起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
一般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
而这些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
我们可归结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一)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
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1)提供人类发展的最初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条件。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教案(华东师大)
⼉童发展⼼理学授课教案(华东师⼤)⼉童发展⼼理学授课教案⼉童发展⼼理学是⼀门研究⼈类⼼理发⽣与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也是⼼理学重要的分⽀学科之⼀。
本课程全程54学时,3个学分,是考试课程。
教材内容共⼗⼆章,前⼆章是基本理论部分,包括了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法及⼉童⼼理发展的⽣物学基础。
第⼆篇主要内容为认知和语⾔的发展,主要包括感知觉、认知和语⾔⽅⾯的专项论述。
第三篇的内容是情绪、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
第⼀篇总论总论中主要介绍和讨论⼉童发展⼼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法、⼉童⼼理发展的规律和有关⼉童⼼理发展的⽣物学基础等问题。
第⼀章⼉童发展⼼理学导论教学⽬标与要求:本章教学重点是⼉童发展⼼理学的对象与任务、⼉童发展⼼理学研究的⽅法,使学⽣掌握⼉童发展⼼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观察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使学⽣了解⼉童⼼理学发展的基本来龙去脉。
教学⽅法:本章以讲授为主,⽅法部分,使学⽣领会⽅法的要点和具体操作要求。
第⼀节⼉童发展⼼理学概述⼀、⼉童发展⼼理学与发展⼼理学的关系(⼀)与⼉童发展⼼理学相关的⼏个概念1、发展⼼理学的概念发展⼼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以⼈、动物为主的⽣命体,研究它们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命过程中⾝⼼状态和机制的成长、变化的规律。
发展⼼理学研究的⽬的是探索⽣命体⼼理活动的⼀般法则,同时探明各种特殊形态的特殊规则以及特殊规则与⼀般法则间的相互关系。
2、⼉童发展⼼理学的概念⼉童发展⼼理学属于⼼理学的⼀个分⽀,研究从出⽣到青年前期的⼉童的⼼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童发展⼼理学在探明其⼀般的⼼理和规律的同时,还探究学前⼉童的认知、情绪、⾃我意识、艺术以及社会化等特殊领域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特殊领域与⼀般发展规律间的相互关系。
3、关于发展的概念⼀般的解释是“由⼀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种旧结构向⼀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先,发展是⼀种变化,是⼀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三章婴儿心理的发展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迅速的时期。
这个时期儿童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节婴儿的生理发展一、身体的发育出生第一年,儿童身体发育非常快。
从外部指标看,生后,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厘米以上,半年后有所减慢,每1一1.5厘米,1岁时,身高可达70—75厘米。
体重增加的更明显,1岁时可达9—10公斤,等于出生时的3倍。
婴儿的骨胳肌肉系统发育得也较快,从2—3个月开始,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相继形成,肌肉的力量也不断增强,儿童逐渐能支撑住身体重量,逐渐能抬头、翻身、坐、爬、站、甚至能走上几步。
但婴儿的骨化过程远未完成,骨賂仍易变形,肌肉也容易疲劳,所以让婴儿练习各种动作时,必须注意适时适量,不要过早让儿童坐、站,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婴儿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婴儿脑的发育比身体其它部位更快。
出生时头围约34厘米,1岁时可达46厘米左右,而成人的头围也不过55厘米。
1岁儿童的脑重可达900克,比初生时增加了一倍多。
这是因为,婴儿脑细胞的体积显著变大,树突的分支增多,轴突变长,大脑皮层的厚度增加,因而婴儿的脑重增加了,皮层的沟回也增多和加深了。
神经突起的发育使神经突触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就为建立复杂的神经联系提供了可能。
婴儿的神经纤维开始了髓鞘化过程。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地传导。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才是运动神经,这也是i 嘢儿动作发展落后于感觉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联络皮层各: 部分的神经纤维中,与高级智力活动直接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髄销化过程开始得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二)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皮质兴奋机能增强:明显表现为睡眠时间M减少,清醒时间不断增加。
新生儿每日可睡20个小时,周岁时已减少到14个小时左右。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一、教案简介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重点: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2. 研究方法及意义。
教学难点:1. 研究方法的运用;2. 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准备:PPT、教材、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家研究什么。
2. 新课导入: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 讲解研究方法:讲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
5. 分析研究意义:讨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如对教育、心理干预的指导作用。
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教案简介章节名称: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3. 心理发展的理论。
教学重点:1. 心理发展的规律;2. 影响因素及理论。
教学难点:1. 规律的运用;2. 理解不同心理发展理论。
教学准备:PPT、教材、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如顺序性、阶段性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
4. 讲解影响因素:讲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等。
5. 介绍心理发展理论:介绍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如弗洛伊德、皮亚杰等。
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教案简介章节名称:第三章认知发展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心理发展你我他电子教案
心理发展你我他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心理发展的定义和意义。
探讨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3 教学活动:开场提问: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分享对心理发展的理解。
教师讲解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
学生讨论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章:认知发展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介绍认知发展的定义和阶段。
探讨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2.3 教学活动: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教师讲解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学生参与认知发展的小游戏。
学生分享对认知发展的理解。
第三章:情感发展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情感发展的定义和阶段。
探讨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
3.3 教学活动: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教师讲解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
学生参与情感发展的小活动。
学生分享对情感发展的理解。
第四章:社交发展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交发展的基本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社交发展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社交发展的定义和阶段。
探讨社交发展的影响因素。
4.3 教学活动: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教师讲解社交发展的基本过程。
学生参与社交发展的小组讨论。
学生分享对社交发展的理解。
第五章:自我认知发展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介绍自我认知发展的定义和阶段。
探讨自我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5.3 教学活动: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教师讲解自我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学生参与自我认知发展的小活动。
学生分享对自我认知发展的理解。
第六章:心理健康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6.2 教学内容: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探讨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优质教案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幼儿动作发展”,详细内容为第三章“粗大动作发展”。
主要包括婴幼儿的爬行、走路、跑跳等基本动作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动作发展的促进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2. 学会观察和分析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水平,并能提出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3. 掌握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划分和特点描述。
重点:观察与分析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指导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视频、动作发展图卡。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有哪些特点?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2)讲解观察与分析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观察和分析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提供的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提出指导策略。
5. 视频观摩与讨论(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和特点2. 观察与分析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3. 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2. 答案要点:观察对象、观察方法、动作发展水平、指导策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学生反思: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对自身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哪些帮助,还有哪些疑问和困惑。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研究,提高专业素养。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电子教案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能够觉察差异的刺激量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能够觉察刺激物最小差别量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两者呈反比。
(三) 感觉的相互作用
1.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受器中的其他刺激影响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称为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为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一种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知觉过程。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因为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观察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这使得观察具有以下几个特殊的特点:
(1)精确知觉。精确知觉是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清晰的反映。
(2)模糊知觉。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形成的映像不清晰,这时产生的知觉就是模糊知觉。
(3)错觉。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体所产生的与实际不符的判断。错觉包括物体错觉和对人的错觉。物体错觉主要有以下几种:
② 温度觉。温度觉是指皮肤对冷、温刺激的感觉。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两种。
③ 痛觉。痛觉是对伤害有机体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
2. 内部感觉
(1)动觉。动觉也就是运动觉。它是主体辨别自身姿势和身体某一部位的运动状态的内部感觉。
(2)平衡觉。反映头部位置和身体平衡状态的感觉称为平衡觉。引起平衡觉的适宜刺激是身体运动时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以及旋转、震颤等。
三、感觉和知觉的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教案_《心理学》(第3章-行为动力)
单元三行为动力授课内容:需要与动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需要与动机的含义和分类(2)学会区分需要与动机(3)理解各种需要理论和动机理论对需要、动机的解释(4)理解并掌握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规律2.能力目标:(1)能运用需要、动机理论解释一些人类生活学习行为(2)学会激发动机的措施和方法并解决学生动机缺乏问题3.素质目标:(1)体会行为动力在人类行为中的意义(2)培养尊重学生不同学习动机的意识(3)保持对学习的持久热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学重点:需要层次理论;需要与动机基本概念;动机与效率教学难点:动机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使用的教案、课件、音像等材料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问题导入:你最近有什么需要?引出每个人都有需要,古代现代人都有各自行为的动力,即各自不同的需要。
二、讲授新课(一)需要与动机1.需要(1)需要的含义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思考:笑、哭是需要吗?通过简介婴幼儿的无差别微笑、社会性微笑及成人的开怀大笑、苦笑,指出哭与笑是行为而非需要。
需要是“心理倾向”而非实际行为。
需要也是自身和外部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既可以来自内部,也可以来自外部。
例:渴了喝水(内部要求)、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外部要求)。
——总结:需要是一种对缺乏的主观感受与体验,它可以来自自身内部,也可以来自外部环境。
如神经性厌食症,个体感受到对“苗条”形象的极度缺乏,这种主观感受导致产生“瘦身”的动力。
(2)需要的特征对象性。
需要总是指向一定对象的,因为有机体的“缺乏”总是特定对象的缺乏,这种特定对象或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也只有某种对象才能使其获得满足。
需要总是指向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客体或事件,即追求某种客体,并从客体中得到满足。
没有客体、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3首页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教学主要内容】1、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2、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2、熟悉: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2、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粉笔等【教学后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3次课讲稿【复习旧课】上节课教学了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格塞尔的成熟学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华生和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学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等理论。
了解了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引入课题:【自我分析】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你心理的发展?是怎样影响的?举例说明。
概括起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
一般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
而这些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
我们可归结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一)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
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1)提供人类发展的最初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条件。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一些同卵双生子的研究说明,同卵双生子有近乎相同的智力。
幼儿心理学教案-03学前儿童生理发展(脑的发展)
一、概述
(一)神经系统
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的。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12对脑神经、脊髓发出的31对脊神经以及自主神经组成。
配图:图3-1
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全身各处传入的信息,整合加工后发出动作指令,让机体能够对外界传入的刺激做出协调的反应,或者把这些信息储存在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基础。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器官之间的信息传递,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二)脑的结构
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发挥主要的指挥、协调功能,它由大脑、脑干、间脑和小脑四部分组成。
配图:图3-2
大脑是中枢神经最高级的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面叫做大脑皮层,具有约140亿个神经元细胞,约有23毫米厚,能够整合、处理、储存各种信息。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上面分布有呼吸和心跳等生命活动中枢、吞咽和呕吐中枢以及觉醒和睡眠中枢。间脑位于大脑与脑干中间,分布有感觉中枢,可将各种感觉信息投射到大脑皮质,同时也是情绪反应的高级调节部位。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运动。
课程:幼儿心理学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专业、班级
授课地点
教室
课题名称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脑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神经系统的概念、脑的结构、主要功能及发展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前儿童脑的发展给予重视。
教学重点
神经系统的概念、脑的结构、主要功能及发展特点。
提问:根据幼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功能的发展特点,教养者在幼儿的生活照料及互动引导中,应当注意些什么?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一、教案概述1. 课程目的:帮助教师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提高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指导能力。
2. 适用对象:幼儿园、小学教师及相关教育工作者。
3. 课程时长:每章约45分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 学会观察和分析儿童的心理行为,解决儿童心理问题。
4. 提高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指导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1.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2. 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 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指导第三章: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1. 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理论2. 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 儿童情绪和情感问题的教育指导第四章:儿童的人格发展1. 儿童人格发展的理论2. 儿童人格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 儿童人格问题的教育指导第五章:儿童社会性发展1.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2.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 儿童社会性问题的教育指导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发展规律。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分享经验和见解。
4. 实践演练:模拟教学场景,让教师学会观察和分析儿童心理行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3.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儿童语言发展1. 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2. 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 儿童语言发展的教育指导七、儿童道德和价值观发展1. 儿童道德和价值观发展的理论2. 儿童道德和价值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 儿童道德和价值观问题的教育指导八、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1. 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2.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与特点3. 儿童心理健康的辅导方法和技巧九、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1. 特殊儿童的定义和分类2. 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3. 特殊儿童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十、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 观察和分析儿童心理行为的方法2. 设计和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的策略3. 评估和反思教育效果的技巧六、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学习方法和技巧,促进彼此 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介绍当前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如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跨文化研究等。
发展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拓展
探讨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心理咨询、儿童保健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拓展空间。
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
教材
《发展心理学》(XXX著,XXX出版 社)
参考书目
《儿童发展心理学》(XXX著,XXX出 版社)、《青少年发展心理学》(XXX 著,XXX出版社)等。同时建议学生查 阅相关期刊、论文等学术资料,加深对 课程内容的理解。
02
发展心理学理论基础
生物学基础
遗传与基因
探讨遗传因素如何影响个 体的心理发展,包括基因 表达、基因突变等方面。
探讨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如课程设置、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
03
胎儿期与婴儿期心理发展
胎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发展
胎儿在母体内便能感知外部刺激, 如声音、光线和触觉等。这些感 知觉的发展为胎儿出生后适应环 境打下基础。
记忆能力
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体内已开始形 成记忆,对某些刺激产生反应。这 种记忆能力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 仍会保留。
提供温暖、支持和引导。
02
学校环境
学校应提供安全、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注重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3
优化措施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满足
孩子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
绪调节能力。
06
儿童发展心理学特色课程教案
3、试比较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观的异同。
4、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5、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6、简述皮亚杰提出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授课题目
第三章产前期和新生儿心理的发展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产前期个体的发展阶段。
2、使学生掌握新生儿面临的环境变化、生理特点、无条件反射。
(3)相互作用论
发生认识论:皮亚杰
结论:先天遗传只给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总结: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
1、产前期
2、婴儿期(0-2岁)
3、童年早期(2-6岁)
4、童年中期(6-11、12岁)
5、青少年期(11、12-17、18岁)
6、成年早期(17、18-40岁)
2、强调活动性、主动性、兴趣及相互作用的重要作用。
3、过多地强调生物学的因素,忽视了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4、引进了大量的数理逻辑和生物学语言,造成人们对该理论的误解。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一、概念解释
1、临床法
2、客体永久性
3、守恒
4、三座山实验
5、图式
6、同化
7、顺应
二、问答题
1、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
温度环境
相对恒定
随大气而变化
刺激
最低限度
各种刺激都促使所有感官活动
营养
依靠母亲血液
各种外来营养和消化功能
氧气供应
从母体血液通过胎盘吸入
通过肺输入肺血管
代泄
通过胎盘排入母亲的血液
由皮肤、肺和消化道排出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1.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3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1.4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2.1 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2.2 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3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2.4 认知发展对儿童学习的影响及教育启示第三章: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3.1 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基本概念3.2 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过程3.3 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因素3.4 情绪和情感对儿童行为和发展的作用及教育启示第四章:儿童社会性发展4.1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4.2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4.3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阶段和特点4.4 社会性发展对儿童适应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及教育启示第五章:儿童人格发展5.1 儿童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5.2 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理论5.3 儿童人格发展的阶段和特点5.4 人格发展对儿童行为和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启示第六章:儿童语言发展6.1 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念6.2 儿童语言发展的主要理论6.3 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和特点6.4 语言发展对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启示第七章:儿童智力发展7.1 儿童智力发展的基本概念7.2 儿童智力发展的主要理论7.3 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和特点7.4 智力发展对儿童学习和社会适应的影响及教育启示第八章:儿童道德和价值观发展8.1 儿童道德和价值观发展的基本概念8.2 儿童道德和价值观发展的主要理论8.3 儿童道德和价值观发展的阶段和特点8.4 道德和价值观发展对儿童行为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启示第九章:儿童心理健康与发展9.1 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9.2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9.3 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策略9.4 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及教育启示第十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10.1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10.2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10.3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10.4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第十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评估方法11.1 儿童发展心理学评估的基本概念11.2 常用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评估工具11.3 评估儿童发展心理学时的注意事项11.4 评估结果的解释与应用第十二章:典型发展障碍与干预策略12.1 发展障碍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2.2 典型发展障碍的特点与诊断12.3 针对发展障碍的干预策略12.4 家庭、学校与社会在干预中的作用第十三章:文化视角下的儿童发展13.1 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3.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发展特点13.3 跨文化研究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应用13.4 文化多样性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启示第十四章: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实践14.1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应用14.2 基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策略14.3 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4.4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分析第十五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未来展望15.1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15.2 科技发展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影响15.3 跨学科研究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性15.4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教育、家庭、心理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0-3岁儿童发展心理学-电子教案
第1章0—3岁儿童发展心理学一、教学目标1. 理解0-3 岁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 掌握0-3 岁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婴儿期和幼儿期的发展特点。
3. 理解影响0-3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等方面。
4. 培养学生对0-3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1. 0-3 岁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 0-3 岁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 影响0-3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0-3 岁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特点。
2. 如何掌握影响0-3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互动关系。
四、教学手段1. 讲述式教学。
2. 课件演示。
3. 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
五、教学学时安排本章共计2 学时,详细安排如下:第1 学时:0-3 岁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1 学时)第2 学时:0-3 岁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影响因素(1 学时)六、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第1 学时: 0-3 岁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1 学时)1. 介绍课程内容及学习目标(5 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本章课程内容及学习目标。
0-3 岁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涉及儿童从出生到 3 岁的心理发展阶段、特质和特点等,让家长们了解婴儿的成长历程和心理发展规律,以培养宝宝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础。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婴幼儿时期的发育特点、发育指标、父母教育方法等方面。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a. 了解婴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要。
b. 掌握促进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
c. 提升与孩子沟通的能力,学会关爱宝宝。
d. 具备正确的育儿观念。
期望各位家长在学习完本节课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宝宝的成长,为宝宝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呵护。
2. 0-3 岁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0 分钟)(1) 教师讲解0-3 岁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婴幼儿行为和心理发展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生( 雷生(Rieson)的实验:对象是三只猩猩,时间 )的实验:对象是三只猩猩,时间0—7个月 个月 黑暗环境, 德比 黑暗环境,不见光 失明 带着半透明眼镜在有光环境下活动1.5小时 小时/天 坷拉 带着半透明眼镜在有光环境下活动 小时 天 表面正常,但视觉追踪有问题。 表面正常,但视觉追踪有问题。 中等光线,见光1.5小时 小时/天 莱德 中等光线,见光 小时 天 正常 教育观:要发展儿童,就必须遵照自然的指引, 教育观:要发展儿童,就必须遵照自然的指引,要教育儿童 就必须适应自然。 成长规律) 就必须适应自然。(成长规律) 例如: 例如: 男 女 (郑) 早熟 有利 不利 晚熟 不利 无 卢梭理论值得肯定的两点: 卢梭理论值得肯定的两点: (1) 反对把儿童看作是小成人的错误观念 ) (2)指出自然对儿童发展所不可抗拒的作用
55周 周 O5 O6
遗传决定论——阶段性的质变 阶段性的质变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连续性的量变 环境决定论 连续性的量变 NOTE:可用图例来表示 : 成熟是通过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 (1 )成熟是通过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 即阶段性的质变) (即阶段性的质变) 强调遗传机制的时间表,强调成熟的顺序,强调发展的周期性。 (2) 强调遗传机制的时间表,强调成熟的顺序,强调发展的周期性。
3
1、 霍尔(G.S.Hall)的复演学说 、 霍尔( )的复演学说——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 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 2、 考嘉尔(G.coghill)的结构与机能学说 、 考嘉尔( ) 基本观点:在机能与结构的关系上, 基本观点:在机能与结构的关系上,是结构决定机能 例如, 例如,聋童的语言学习 二、格塞尔传略 格塞尔( 格塞尔(Amold Gesell,1880—1961) 美国 威斯康星 ) 1906年 克拉克大学心理学系 哲学博士 年 1911年 耶鲁大学 建立儿童发展的临床诊所 年 1911—1948年 编制《儿童行为发展常模》《儿童智能诊断 年 编制《儿童行为发展常模》 量表》 量表》
4
三、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的基本观点
对儿童行为的研究内容: 对儿童行为的研究内容:P24 (1)——(10) ) ( ) 儿童的年龄范围: 周 儿童的年龄范围:4周——6岁 岁
三条重要观点: 三条重要观点: (1) 发展是遗传因素主要产物。 发展是遗传因素主要产物。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 ( 2 )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 较好的年头和较差的年头有序地 出现。 出现。 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3) 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遗传决定的重要性(发展) (一)遗传决定的重要性(发展)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 1)在儿童的成长和行为的发展中 , 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 在儿童的成长和行为的发展中, 生物学结构,而这个生物学结构的成熟取决于遗传的时间表。 生物学结构,而这个生物学结构的成熟取决于遗传的时间表。 生理发展: 生理发展:P25 ( 2)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若没有成熟学习本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身并不能1、行为模式是神经运动系统对于特定情景的特定反应。 例如 “追视”、 、 行为模式是神经运动系统对于特定情景的特定反应。例如“追视” 抓握” “抓握” NOTE:每一特定的行为模式标志着一定的成熟阶段。 :每一特定的行为模式标志着一定的成熟阶段。 例如, 勺子” 筷子” 认知失调,伴随着紧张、 例如,用“勺子”——> 用“筷子”(认知失调,伴随着紧张、焦虑情 绪)
6
补充: 补充:洛文格的四种发展模式
7
8
(三)发展的原则 1、 发展方向的原则(动作发展) 、 发展方向的原则(动作发展) 由上至下的发展(与皮质成熟一致) (1) 由上至下的发展(与皮质成熟一致): 躯干——>腿——>脚 头——>躯干 躯干 腿 脚 抬头>——翻身 翻身>——>坐——>爬——>站立 站立——>行走 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立 行走 由中心向外缘的发展: (2) 由中心向外缘的发展: 躯干——>双臂、腿部 双臂、 头、躯干 双臂 腿部——>手的精细动作 手的精细动作 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的发展(髓鞘化) (3) 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的发展(髓鞘化): 手臂抱——>指掌握 指掌握——>指指抓,例如用“勺子”吃饭 指指抓, 手臂抱 指掌握 指指抓 例如用“勺子” NOTE:皮质成熟,(1)头尾原则;(2)近远原则。 :皮质成熟, )头尾原则; )近远原则。 枕叶(O) (O)——>颞叶(T) 颞叶(T) 顶叶(P) 额叶(F) 枕叶(O) 颞叶(T)——>顶叶(P) 顶叶(P)——>额叶(F) 额叶
13
四、对格塞尔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评析
贡献: 、 贡献:1、强调成熟机制对发展的重要性 2、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揭示了儿童发展中的行为周期(波动现象) (1)揭示了儿童发展中的行为周期(波动现象) (2)编制了格塞尔发展量表 中国由此发展的量表: 中国由此发展的量表: 1981年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儿科 《小儿智能发育检查》 小儿智能发育检查》 年 1984年 中科院心理所、首都儿科研究所 《0—3岁小儿精神发育检查表》 岁小儿精神发育检查表》 年 中科院心理所、 岁小儿精神发育检查表 1980年 重庆三军医大西南医院儿科 《西南小儿智能体格测定表》 西南小儿智能体格测定表》 年 1990年 中国儿童发展中心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 年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0—3)》 ) 缺陷: 、 没有探讨环境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如何起作用, 缺陷:1、没有探讨环境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如何起作用, 何时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大于成熟的作用。 何时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大于成熟的作用。 2、常模的可适用性 、 发展是一个空间, 发展是一个空间,而不是一个点 3、研究取样可能缺乏代表性(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样本小等) 、研究取样可能缺乏代表性(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样本小等)
9
2、 相互交织的原则 、 人类的身体结构存在对称的特性, 人类的身体结构存在对称的特性 , 对称的两边需要均衡 发展,才能达到有效组织的过程和发挥有效的机能。 发展,才能达到有效组织的过程和发挥有效的机能。通过相 互交织(左右交替) 使相互的力量在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 互交织(左右交替),使相互的力量在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 分别显示各自的优势,达到互补的作用, 分别显示各自的优势,达到互补的作用,最终把发展引向整 合并达到趋于成熟的高一级水平。例如,左右手的发展。 合并达到趋于成熟的高一级水平。例如,左右手的发展。 3、 3、 机能不对称的原则 机能不对称——>大脑功能单侧化 , 例如颈强直反射 大脑功能单侧化, 机能不对称 大脑功能单侧化 击剑反射) (击剑反射),3个月消失 个月消失 先天反射: 吸吮反射、抓握反射( 个月 个月) 先天反射: 吸吮反射、抓握反射(3个月)、巴宾斯基反射 诊断, 个月 个月) 防御反射、吞咽反射、眨眼反射、 ( 诊断 , 6个月) , 防御反射 、 吞咽反射、 眨眼反射、 游泳 反射( 个月 个月) 反射(6个月)。
第三章 成熟势力说的发展理论
一、理论背景 (一)成熟势力说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 格塞尔 基本观点: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 基本观点: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 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 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成熟是一个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有顺序的过程,是机体固有的过程。 倾向于遗传决定) 有顺序的过程,是机体固有的过程。(倾向于遗传决定) (二)成熟势力说的理论基础 1、 卢梭(J.J.Rousseau)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 卢梭( ) 儿童观: 儿童是按自然制定的计划而成长, 儿童观 : 儿童是按自然制定的计划而成长 , 这个计划 推动他们在不同阶段,发展不同的能力和形式。 推动他们在不同阶段,发展不同的能力和形式。(理论上探 讨的关键期) 讨的关键期)
12
(2)指标: )指标: DQ=MA/CA X 100 NOTE:DQ是发展商数;MA是测得的成熟年龄;CA是实际年龄 是发展商数; 是测得的成熟年龄; 是实际年龄 : 是发展商数 是测得的成熟年龄 (3)格塞尔发展量表(A.Gesell,1940) )格塞尔发展量表( , ) 格塞尔“婴幼儿智能发展阶段的初步检查表” 格塞尔“婴幼儿智能发展阶段的初步检查表” 3、个体差异的教育建议。P32 、个体差异的教育建议。
11
2、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 、格塞尔发展(顺序) (1)量表的研究范围: )量表的研究范围: 动作能(动作) 粗动作和细动作(神经学意义) ① 动作能(动作):粗动作和细动作(神经学意义),动作能是婴幼儿 成熟的起点。 成熟的起点。 应物能(顺应) 对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② 应物能(顺应):对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应物能是后期智力 的前驱。例如“将圆形和方形的东西分别防入圆洞和方洞” 的前驱。例如“将圆形和方形的东西分别防入圆洞和方洞”,“拖动桌 布获取玩具” 布获取玩具”。 言语能(言语) 考察儿童言语的感知、理解和表达, ③ 言语能(言语):考察儿童言语的感知、理解和表达,同时为中枢神 经系统的发育提供线索。 经系统的发育提供线索。 应物能(社会应答) 儿童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 ④ 应物能(社会应答):儿童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 例如: 原始祈使: 例如: 原始祈使:(1)交错注视;(2)更正交流失败的信 )交错注视; ) 息;(3)工具性的姿态仪式化 ) 前言语交流” “前言语交流” 原始陈述: 原始陈述:陈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2
儿童:行为 儿童:行为——>认知 认知 两种模式 成人:认知 成人:认知——>行为 行为 1、 达尔文(C.Darwin)的进化论 、 达尔文( ) 基本观点: 物竞天择”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基本观点:“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物 种变异进化” 种变异进化” 著作: 物种起源》 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 著作:《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人和动 物的表情》 一个婴儿的传略》 物的表情》、《一个婴儿的传略》 NOTE:性选择 遗传的本能: :性选择——遗传的本能:最优的种系和下一代(孔 遗传的本能 最优的种系和下一代( 雀的实验) 雀的实验) 达尔文进化论对心理学的贡献: 达尔文进化论对心理学的贡献: 探讨人与动物在心理上的连续性与差异性。 (1)探讨人与动物在心理上的连续性与差异性。 进化论大大促进了心理学的生物学化。 (2) 进化论大大促进了心理学的生物学化。 将儿童作为研究进化的自然实验对象, (3)将儿童作为研究进化的自然实验对象,实际上研究了 个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