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 五、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 六、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 七、发展心理学简史
❖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1882年发 表《儿童心理》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 志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 一、新生儿的发展(出生—1个月) ❖ 1、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 无条件反射:具有明显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第二类没有明显适应价值
观测的设计方式。 ❖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
❖ 3、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 (一)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发展的相似性
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探查发展的差异性的跨 文化比较研究。
❖ (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 (三)研究方法的整合
❖ (四)训练研究与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三、心理发展的动因★
四、婴儿的认知发展
婴儿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思维等认 识过程
❖ 1、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 熟的心理过程。
(1)婴儿感觉的发展 视觉技能的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 颜色视觉、对光的觉察和视觉敏锐度
❖ 听觉的发展:听觉辨别能力(感受抚慰、警觉、痛 苦)、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等。
2、幼儿期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所提问题类型的
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 所提问题变化:是什么 为什么 幼儿概括能力发展:实物 类概念 幼儿分类能力四级水平:不能把握事物的某种
特点;感知特征;知识和经验;概念分类 3、幼儿想象的发展:
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通过通过良好教育和训练,幼儿的长征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 新颖、神奇、超越性、指向未来
发展心理学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理论PPT课件
强调个体主动性在发展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积极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动性 。个体能够主动地探索和尝试新事物,从而促进自身的发 展。这种主动性是培养积极品质的重要因素。
总结词
关注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幸福感
详细描述
积极发展心理学理论关注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幸福感。幸 福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其积极品质的体现。通 过培养个体的积极品质,可以提高其幸福感,促进其心理 发展。
03
CHAPTER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了解世界,主要 通过物理经验来获得知识。
具体操作阶段
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考,但主要基于具 体的物体和经验。
前操作阶段
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考,但还无法进行 抽象思维。
形式操作阶段
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运用概念和理论来 理解世界。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由前苏联 心理学家提出的,强调了文化 和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重
要性。
该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受到 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的,是在 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的
。
它强调了集体活动在心理发展 中的重要性,认为集体活动是 促进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还提出了“ 一般发展”的概念,认为人的 发展是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 综合发展。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 念,认为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 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 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他强调了工具和符号在心理发展中的 重要性,认为语言和工具的使用是心 理发展的重要标志。
他还强调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 性,认为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在实践中 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
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知识之发展心理学必背
要点:(1)、心里发展的阶段论与联系论(领会)
①阶段论:阶段论认为心理发展的进程是不可连续的分阶段进行。
规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年龄心里素质不同。
②连续论:主张――心里发展是连续的
12、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识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划分。
(3)、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地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研究方式-①组群研究与个案研究:将纵向研究应用于单一的特殊被试者身上的追踪研究。
②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因任务要求不同跨文化比较研究
9、.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2)试验法(3)访谈法(4)临床法
10、.心里发展的动力: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欺负与被欺负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生理发育高峰
生理机能的变化
性的发育和成熟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记忆的发展
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种水平,6个阶段)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一、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主要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独立行走★
二、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1、感知觉发展(研究方法的突破、视觉发展、空间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儿童心理学创始人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的学科,涉及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这一学科根据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时期,探讨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在发展心理学中,有多个基本理论和模型被用于解释和描述个体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基本理论。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这是最为著名且广泛应用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之一、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内部的积极适应而不断发展的。
3.艾里克森发展理论:该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生命周期中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发展。
艾里克森通过将人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强调了每个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和与环境的较量。
他强调了个体如何与社会互动、消化其文化,以及如何发展出健康的身份认同。
4.变动系统理论:该理论来自生态系统理论,将个体的发展视为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的发展受到多个系统的影响,包括微系统(如家庭和学校),中系统(如同辈关系)和外系统(如社会和文化因素)。
这一理论强调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基本理论,还有一些其他理论和模型也被应用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例如:托普尔斯基的情感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和模型在不同方面和不同阶段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解个体的发展方式和促进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第三章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认知理论
一、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认知心理学 (二认)知认心知理与学情是绪2和0世行纪为5的0年关代系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 (潮三,)7与0年心代理开治始疗成有为关西的方认心知理理学论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1.埃它利研斯究的人AB的C理高论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 A:表是象指、刺记激性忆事、件思维和语言等。
(四)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一个人为了保护自我、避免精神上的痛苦、 缓解矛盾冲突、达到心理平衡而表现的心理反应体系。现将几 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介绍如下:
2435716..否 转反退.升压投认 移向行华抑射
段 虑 段上 能 升 处 某御 快 事 没 望 来 种到 受 责所 进 的之 ,,存 接 华 的 些在机 的 件 与 面防是 有 处危 了后是谓 取是 状后 还这行在 受 是 防 事别制 事 加 行 目御较 理发险 老,指压 老最态, 可为种于 的 对 御 物人, 件 以 为 完机原 一生较 师把将抑 是基。在如 能恢自 情 个 机 的身是 或 否 时 全制始 些过小 的怒不就 沉本通果 恢复己 感 人 制 精上把 者 认 采 相、 不叫。的 批满气是 浸的过遇 复现心 或 和 , 炼可已 对 , 用 反简 能作对 评足发心 在防某到到象理念社又和以反发 自 认 某 的单 被泄象或的闷 闷御个紧早被上头会可提看生己为种伪的接向身家情到,闷机发张先称那。都以高到的不它与装心受作上长绪同不不制展和的为些有比,实不利根它,理的用。的发学思乐,阶焦阶退不好喻思际愉的本本这防欲。如指泄身 行想上。境,界对的同升学华发等火等、。扔东西。
二、心理生物学理论评述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层次 (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二、人本主义理论评述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1.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生物和遗传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2.早期发展
-出生后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社会情绪发展
-社交关系的形成
-早期语言发展
3.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认知发展阶段
-情绪和性格的发展
-社交和同伴关系
-学业和职业发展
4.成年发展
-身份和角色的发展
-爱情和亲密关系
-职业和事业的发展
-中年危机和后期发展
5.老年发展与晚年
-老年认知能力
-健康和身体变化
-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死亡和丧失的处理
6.发展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
-观察研究
-问卷调查
-长期追踪研究
7.性别和文化差异
-性别发展和身份认同
-文化对发展的影响
-文化差异的心理解释
-跨文化研究方法
8.风险因素和发展障碍
-基因和遗传障碍
-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心理和情绪问题
-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9.教育和发展
-学校环境和学业成就
-教育对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影响
-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发展
10.发展心理学的应用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养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照顾
这些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复习要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理论3-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
理论3-发展⼼理学★★⼼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第三章发展⼼理学发展⼼理学的重点内容在婴⼉期、幼⼉期、⼉童期。
第⼀节概述⼀.发展⼼理学的起源1.霍尔,开发的问卷法,撰写了第⼀本青少年⼼理学著作《青春期:青春⼼理学以及青春期与⽣理学、⼈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将⼉童⼼理的研究范围界定为从出⽣到成熟。
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全程的发展率先做了研究①弗洛伊德:童年经验,⼈格发展五阶段。
②荣格:最早对成年期⼼理学发展理论研究;⼀,提出了前半⽣与后半⽣分期个观点,25-40岁的分界的年龄;⼆,重视“中年危机”;三,论述了⽼年⼼理学,特别阐述了临终前的⼼理。
③埃⾥克森:在荣格理论的基础上,将弗洛伊德的⼈格发展五阶段理论扩展到⽼年期提出了⼈格发展的⼋阶段。
3.华⽣;最早进⾏⼼理发展的实验研究-----⼩奥尔波特实验推孟:基于智商分数的纵向研究格赛尔:⼉童发展常模研究。
4.何林沃斯:美国⼼理学家,1930年出版《发展⼼理学概论》,世界上第⼀部发展⼼理学著作。
⼆.⼼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1.⼼理发展的概念:⼴义:种系发展,种族发展,个体⼼理发展。
狭义: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成熟、衰⽼的⽣命历程中,⼼理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研究个体毕⽣⼼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2.发展⼼理学研究的两个领域:①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思维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
②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情感、价值观、⾃我意识、⼈际交往,⼈格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
3.发展的联系性和阶段性:个体⼼理发展既是连续的,⼜是分阶段的,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基础,后⼀阶段是前⼀阶段的延伸。
----⼀边上楼梯,⼀边往前⾛4.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①机体论:认为⼉童是形成、控制和调节⾃⾝发展过程的积极因素。
(卢梭)②机械论:认为⼉童是被动的机体,⾏为主要由环境中的外部⼒量塑造(洛克)三.发展⼼理学研究的设计⽅式1.横断研究: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族群被试者的⼼理发展特点和发展⽔平,进⾏横向⽐较,从⽽了解年龄增长被试者组间的⼼⾥变化。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优质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主要基于教材第三章《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第四章《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具体内容涉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发展阶段和特点,以及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主要理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
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主要理论,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心理发展理论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发展阶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成长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理论讲解:a. 讲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
b. 分析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主要理论。
4.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心理发展理论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儿童心理发展基本概念2.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3.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4. 皮亚杰、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有哪些异同?c.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运用心理发展理论解决儿童心理问题。
2. 答案:a.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连续性与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b.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都强调儿童心理发展是连续的、阶段性的,但在心理发展的驱动因素上有所不同。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 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心 理发展现实水平的决 定作用 • 遗传所提供的物质前 提是否也较差?
你想到了什么?
(四)、相互作用论(辩证观)
1. 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或生物前提
先天愚、苯丙酮尿症; 现实性 主导性:导向、方向性
遗传
2. 环境和教育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3. 主体性对发展起重要作用
?四强调多变量的相互作用第五节其他理论及小结?二生态系统论一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多个层次的系统构成由内到外依次是微系统学校家庭等中间系统家庭学校的联系外层系统如父母的职业和工作环境宏系统如政府的就业政策二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个体在日益复杂的水平上不断认识和建构生态环境的适应过程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家眼中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学说 (一)基本观点 • 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 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性:可以给个体带来舒适感受的一切倾向,不 仅指性的需要,而且包括饥、渴等方面的生理需 要)。 • 人格理论与发展观: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 成 • 心理防卫机制:合理化、升华、投射、退行等
第三节 学习理论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一)华生的心理学思想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 作研究的对象 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 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 (response)的联结。(S-R) 根据这样的定义,华生把心理学简化为研究S-R的 科学,任何复杂的行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
心理咨询师要点整理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伴随着青年期的结束,心理发展达到高峰,进入成熟期。
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该理论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指出认得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
他认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如下:(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的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
他用四个基(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皮亚杰认为,心里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皮亚杰把认知(智慧)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三发展心理学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心理发展的内涵1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2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对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各民族心理进行比较研究3个体心理-个体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
不平衡性:人的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年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
第一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第二发展加速期:少年期(青春发育期)心理发展的动因1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家谱调查2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3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同等成分,孤立存在,企图解释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1成熟,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2经验,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3社会环境,社会互动和社会道德(儿童主动性)4平衡化班杜拉认为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有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儿童的模仿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应用:课代表,劳模。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文化历史理论。
1心理的实质: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2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3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思想。
教育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和知道的最佳期限。
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1已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2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最重要的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未达到成熟之时。
心理发展的过程1连续论2阶段论3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4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埃里克森-以人格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话费心理发展阶段心理社会危机“个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用心理社会危机来划分人格发展的阶段。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1882《儿童心理》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标题。
发展心理学考点
发展心理学( 选择题2个,名解1个,论述题1题,15分)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答:广义的发展心理学。
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
2.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以0-3岁儿童为观察对象,用观察法。
霍尔把研究扩展到青春期,并且最早研究老年;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的心灵是一种白纸。
3.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2012年论述)答:①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问题。
先天遗传只给人类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会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②心理发展的内因外因问题。
心理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心理内部,外在的教育因素还是要通过个体的内在动因起作用。
③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
从相对短的时间跨度看,心理的发展是呈连续状态的,从相对长的时间跨度看,心理的发展又是呈阶段性的。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纵向研究、横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答:纵向研究是指系统考察同一批被试在不同时间点或者年龄的心理发展状况,也即进行“追踪研究。
”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 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08年名8)聚合交叉研究是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向研究。
(2013名解)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理论5.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其发展观答: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
本我属于无意识的东西,他包括人类本能的性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意识部分。
个体必须通过“自我”和现实世界进行交流。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
超我遵循完美原则。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来自演化心理学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儿童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例如,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是出于生存的需要,而幼儿时期的冒险探索性行为则有助于提高认知能力。
2.认知发展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经历多个阶段。
例如,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随后学会通过图像符号来表示事物并进行内化思维。
3.社会文化理论:根据俄国学者杜尔凯姆和维果茨基的观点,儿童的发展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他们认为,学习和发展是通过社交互动和文化的传递实现的。
例如,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儿童可以学习和掌握复杂的技能和行为。
4.情感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强调儿童情感与发展的关系。
例如,约翰·鲍尔比认为婴儿与主要照料者的互动和依恋关系对婴儿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婴儿与主要照料者的亲密互动产生了健康、安全和信任的情感基础。
5.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儿童的社会意识和对他人的理解。
例如,艾琳娜·西卡瑞洛提出的心智理论认为,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理解他人的能力。
儿童从感知到行动再到合作,逐渐意识到其他人的心智状态和意图。
6.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儿童在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和互动,这些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以上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
这些理论为我们了解儿童发展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我们设计和实施适合儿童需求的教育和支持提供了基础。
第三章 第一节_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 华生的儿童教育观
• 1.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 • 2.反对体罚儿童 • 3.注意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 • 4.对幼儿护理工作的要求 • 5.提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 对华生的评价 华生将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排除对意识的研究,
把复杂的心理现象简单化、庸俗化了; 华生摒弃内省法,主张用观察、实验等客观化的方法研究
• 这种方法发展为现在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法。这种方法主 要是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 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 焦虑或恐惧的目的。三个步骤:(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 级层次; (2)进行放松训练;(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
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 许多动作 特定动作+强化 特定动作出现 概率的提高
• 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强化的基本原理就 是强化所希望看到的行为,忽视不想要的行为。 强化是针对行为反应本身而言的,而不是针对 有机体而言的。
• 他把强化分为两种:正强化与负强化。
• 斯金纳还比较了惩罚与负强化。认为惩罚可以 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也可以分为呈现性 惩罚与移去性惩罚。
心理学,把条件反射技术引进心理学,为心理学走上科学 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他否认遗传的作用,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是不对的; 他强调对儿童的行为控制,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他重视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训练,反对体罚,反 对统一标准,主张区别对待,这些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 仍有启发意义; 华生在心理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创立的行为主义,使得该理 论流派在20世纪上半叶统治美国主流心理学达半个世纪之 久。
• 班杜拉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习,在他看来,儿 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 意的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强调观察学习在 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心理学—2(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3、男女在各项身体指标上存在两次交叉,第一次在9-10岁, 交叉后女性各项指标发育水平超过同龄男生,14-16岁第二 次交叉后男性各项指标又超过女生。以后男女差距持续增加。 18岁,男性较女生达到更高水平(体现在身高、体重、肩宽、 盆宽),并表现出不同的性别特征(男性身高、肩宽;女性 身体丰满、臀部较宽)。
一、动作发展的意义
(二)从动作的功能来讲,有了动作才有了个体的心理发展, 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由表现在活动中。 1 、就个体智力发展来看,手的动作发展尤其重要。 2、从个体发展来看,独立行走对儿童心理发展亦有非常 重要的作用: (1)使儿童全部运动器官得到发展; (2)扩大了儿童的认识范围; (3)发展了独立性。
第三章 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 第三节 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第四节 儿童动作的发展
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个体的发展是基因型(遗传型)变化为表现型的过程. 一、遗传与变异 (一) 遗传: 亲代把生物信息传给子代,子代按所得信息而发育、分化,因 此, 子代总是具有和亲代相同或相似的性状.这叫“遗传”. (二) 变异: 亲代和子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现象,这叫 “变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九子,九子各色”是民间对遗传和变异的形 象概括 二 遗传机制---染色体、DNA和基因 新的生命源于精子和卵子结合为受精卵的时刻,此时新生命就以包含生物 遗传的46个染色体开始了自己的生命历程.
2、近远原则:在孕期、出生后到青春期前个体 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然后延伸到边缘部分, 头部和躯干比四肢先发育,手臂和腿比手指和 脚趾先发育。接近青春期时,手脚开始快速生 长,然后是四肢,最后是躯干。
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以及及时强化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是()。
答案:
A. 华生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 巴普洛夫
2、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有()。
A. 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
B. 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
C. 能完成序列化问题
D. 掌握群集的概念
3、以下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叙述正确的是()。
A. 认知发展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它造成的后果是不连续的,故发展有阶段性
B. 发展阶段出现的时间可因个人或社会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发展的先后次序不变
C. 发展阶段是以个体的年龄为根据
D. 发展阶段认知方式的差异为根据
4、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既影响儿童,又受儿童影响的复杂交织体的是()
A. 心理社会阶段论
B. 社会学习理论
C. 生态学观点
D.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5、精神分析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A. 重视人格的健康成长
B. 重视儿童的早期经验
C. 性教育
D. 多元的成功评价体系
6、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7、弗洛伊德认为代表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高级方向的人格结构是()。
A. 自我
B. 本我
C. 超我
D. 意识
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属于控制系统的是()。
A. 本我
B. 本我和超我
C. 自我和本我
D. 自我和超我
9、弗洛伊德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标准是()。
A. 生理年龄
B. 心理年龄
C. 思维特点
D. 力必多的位置
10、认为人格的发展是终其一生的是()。
A. 弗洛伊德
B. 艾里克森
C. 皮亚杰
D. 斯金纳
11、艾里克森认为建立同一感和防止混乱感是哪个阶段的发展任务( )。
A. 6—12岁
B. 12—20岁
C. 15—17岁
D. 20—40岁
12、“发生认识论”的提出者是()。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冯特
D. 维果斯基
13、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A. 先天成熟
B. 后天经验
C. 意识
D. 主体的动作
14、皮亚杰认为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 图式
B. 意识
C. 数理逻辑经验
D. 语言
15、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A. 达到守恒
B. 开始注意事物的本质联系
C. 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
D. 思维可以注意到问题的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维度
16、A问:你有兄弟吗B答:有A问:他叫什么名字B答:吉姆A问:吉姆有兄弟吗B 答:没有以上对话体现了儿童B思维的哪种特点()
A. 自我中心
B. 泛灵论
C. 直观思维
D.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17、“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
A. 维果斯基
B. 艾里克森
C. 华生
D. 班杜拉
18、“儿童不能独自掌握的问题需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才能完成”。
这句话体现了维果斯基
理论的哪个概念()。
A. 初级心理机能
B. 智力适应工具
C. 合作式学习练习
D. 最近发展区
19、斯金纳认为,发生反应时看不到刺激的行为反应是()。
A. 操作性行为
B. 应答性行为
C. 反应性行为
D. 反射性行为
20、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在哪个阶段能推论脱离现实的假想问题()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21、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给与我们的启示是()
A. 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探索
B. 教育时要针对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
C. 奖赏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兴趣
D. 教育应走在发展前面
22、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23、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中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掌握人类文化的过程
B. 儿童是主动的探索者,能够适应环境并希望控制环境
C. 认为语言与认知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D. 高级心理机能只有经过适当的教育才能获得
24、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A. 注意
B. 保持
C. 动作再生
D. 强化和动机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