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及原文

《猫》课文原文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第16课《猫》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梳理文章结构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3.认识不公正的待遇正是遭受不幸的根源,培养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不公正的待遇正是遭受不幸的根源,培养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华师大东门100米处有着这样的两只猫,它们是流浪猫。它们因为原来的主人毕业、不想喂养,而只能在校园中流浪。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那他是怎样来描述三只小猫的呢?在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和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目标展示

1.了解作家作品,梳理文章结构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3.认识不公正的待遇正是遭受不幸的根源,培养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

4.他们的结局如何?

(三)预习检查、知人论世

1.走进作者

— 1 —

(1)基本信息: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福建长乐人

(2)主要经历: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3)文学地位: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4)代表作品:《取火者的逮捕》《欧行日记》《海燕》等。

2.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受五四运动前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郑振铎很早就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猫》这篇作品,正是他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3.字音

忧郁污涩怅然

蜷伏惩戒凝望

诅骂怂恿叮嘱

(四)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17 猫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17 猫

《猫》的教学设计

武汉外国语学校周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只猫的细节描写,生动讲述猫的故事。

2、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抓住猫的悲剧命运,结合背景资料,深入探究文本主旨。

3、通过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尊重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抓住猫的悲剧命运,结合背景资料,深入探究文本主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抓住猫的悲剧命运,结合背景资料,深入探究文本主旨。

2、通过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尊重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工具

2、学生充分预习,自行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难点,并知晓文章内容。

3、教师查找文本创作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讲述式、问答式导入,直接进入新课。

活动内容:文章标题就只有“猫”一个字,你能否在“猫”字前后加上几个词,高度概括一下文章内容呢?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大胆表达。

设计意图:勾连旧课,检测预习效果。

预测用时:3分钟

教学环节二:说《猫》,我是故事家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默读文本,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提示学生按要求讲述故事。

2、展示自己根据文中描写改写的诗,引导学生感受猫的悲剧命运。

活动内容:文中哪只小猫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把它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吧。学生活动:默读文本,圈点勾画,组织语言讲故事,配乐朗读改写的诗。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默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只猫的细节描写,生动讲述猫的故事,在感受细节描写作用的同时通过配乐朗读改写的诗感受猫的悲剧命运。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公开课

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公开课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猫》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和人物性 格。
写作练习
布置与《猫》相关的写作任务,如读后感、文学评论等,提高学生的 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谢谢观看
的语言效果。
04
《猫》的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Leabharlann Baidu
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思考的方 式,启发学生主动探索文 本内容。
情境创设
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与 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 通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体验。
05
《猫》的教学实践与反 思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内容丰富
教师清晰地阐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 在引导学生理解郑振铎《猫》的文学价值 ,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
教师结合PPT课件,详细介绍了文章的背景 、作者生平、文学风格等方面的知识,帮 助学生全面了解作品。
教学方法多样
教学评价及时
教师采用了讲授、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 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 进课堂互动。
改进措施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 学支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猫》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猫》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猫》优质课教案

一. 教材分析

《猫》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通过描述作者与一只猫的相识、相处过程,表现了猫的古怪、温柔可亲、贪玩好吃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揭示了猫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情趣。本节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对于记叙文的基本结

构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方面还需加强。此外,学生对于动物的认知多来源于生活经验,对于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动物的特点还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把握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动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人物形

象、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

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

猫的喜爱之情;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动物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动物特点。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合

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音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3.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猫》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猫》优质教案

教案:《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猫的基本特点和习性;

(2)掌握《猫》这篇课文的重要词语及其用法;

(3)能够正确朗读《猫》这篇课文。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爱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喜欢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准确运用课文中的生词词语。

2.教学难点

(1)能够准确运用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1.预习导入(10分钟)

通过制作一张大海报,“猫”的形象海报,让学生提前了解到猫的基

本特点和习性。在海报上标注猫的五官、身体特征等,并询问学生对猫的

了解。

2.阅读课文(25分钟)

(1)带领学生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像一道闪电,咬住老鼠的脖子”中“闪电”的意思是什么?

②为什么猫和老鼠常常是敌对的关系?

③“它一听见小偷摸过墙,一溜烟地就跑到屋顶上,冲着小偷的背影,发出了一声嘶哑的嚎叫。”这段话表达了猫的哪些特点?

④“窗前的其中一只猫,在磨它的爪子,慢悠悠地走了过去”中,

“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3)学生讨论答案,并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3.重点表达(25分钟)

(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模仿语音、语调和语速。

(2)让学生自由组合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够准确运用于句子中。

例如:

①闪电似地奔跑;

②哪里有猫嚷嚷,哪里有老鼠;

③慢悠悠地离开。

4.拓展练习(30分钟)

部编版7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部编版7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部编版7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16 猫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导入新课

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能说说自己所喜爱的动物以及和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吗?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

先生的散文《猫》。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

新教学设计

《猫》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猫》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是一篇教读文章。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作者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对三只小猫“亡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描述,尤其是对第三只小猫充满了愧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学情分析:

七(12)班共55位同学,通过开学以来的学习,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段落大意、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也有所提升,但是抓关键词、句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以及学生的加强练习。

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抓关键句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通过体会课文语言浓浓的感彩,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难点:体会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创设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前段时间我和梁依琳聊天,本来是在谈论喜

不喜欢狗的问题。结果她话题一转,问我家有没有养猫,我愣了一下,因为我家确实有养猫,但是是在我很小的时候,那些猫到最后都莫名的失踪了。那同样有一个人,他家养的猫也总是失踪或死亡,导致他最终说出了“永不养猫”的话语,他是——郑振铎。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散文《猫》。学生齐读课题并大声朗读作者名字。情境导入导入,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齐读作者名字,关注学生的预习情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

(教学设计)《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的三篇文章,是有关动物的文章。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学生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郑振铎先生的《猫》写了“我"的三次养猫经历。三只猫,三个故事,三种命运,写出了养猫的乐和悲。课文重点写了第三只猫的冤死经过,表现“我”深深自责、无尽懊悔的心情,并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生活的道理和人生的哲理。呼吁人们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关爱弱势群体。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作者记叙这三只猫的异同之处。

2. 熟读课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认识不公正的待遇正是遭受不幸的根源,培养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作者简介

郑振铎,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

三、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

新教案

第16课《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学习摘录,完成情节梳理,理清“我"的思想、情感的前后变化;(一、二课时)(重点)

2. 通过文本细读,研读写猫的语段,掌握概括事物特点的技巧;(第一课时)

3. 分析文中串联情节的关键语句,了解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第一课时)

探究本文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反思与悲悯,培养学生关爱弱小,善待生命的品质。(第二课时)(难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归纳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直接导入: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郑振铎先生的《猫》,一起走进这一家人与“猫"的故事。(1分钟)

任务一:起“猫”名(4分钟默读,2分钟方法指导,8分钟展示)

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结合课后练习一表格“来历"“性情”“外形"等内容,进行圈点勾画,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只猫起一个“名字”。(此环节借鉴黄厚江老师的教学设计)

【任务支架】

1. 圈点勾画:

(1)自定义符号标识。

按照个人的习惯和对符号的感觉,读者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词句

使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比如波浪线、横线、三角号、重点号、圆圈、方框、箭头等。

(2)阅读时持笔待用。

笔沿字走,与目光所及保持同步,以此提高阅读效率。

(3)明确圈点勾画内容。

①按照提示要求进行圈划。

②动词、修饰性词语(形容词、副词)、圈划表明顺序的词语。

③圈划段落中心句、反复出现的词句。

④速写段落旁批。

2.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___只猫,结合文章第___段的“___"这句话,我给他起名叫“___ ”的句式回答。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第1篇】

16 猫

精彩开篇词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呢?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èn) 郁闷(yù) 一缕(lǚ)

污涩(sè) 怂恿(sǒng yǒng) 婢女(bì)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3.作者链接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猫》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

猫因为它的温顺可爱而备受大家的喜欢,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家也养过猫。一个爱猫的家庭可到最终“永不养猫”,这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带着这个问题去默读课文,注意梳理文章的思路,特别是“我”思想、感情的前后变化。

二、整体感知

2、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是第三只猫(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细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

三、文本研读

在研讨第3题的基础上思考讨论,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后者命运的悲惨,也更突出“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正反多角度思考问题)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五、能力提升

在记叙类作品中,我们除了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之外,还应着眼作品中一些关键性议论、抒情语句,它们不仅在构思上串联起了文本使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更直接鲜明的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课后练习二)

部编人教版语文 七上《猫》郑振铎 区评优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  七上《猫》郑振铎 区评优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的技巧,学会概括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理清文章结构。

2、养成勾画圈点做摘录的习惯。圈画三只猫亡失后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圈画“我”

冤枉第三只猫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和内心感受。

3、反复朗读,比较赏读,品味关键语句。

4、了解作者和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以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情感与态度】:

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勇于直面自身错误的自我反省精神。

【教材内容分析】:

《猫》写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三只猫外貌不同,性情不同,结局都是亡失,给我带来或浓或淡情感体验,从文章的详略而言,重点在第三只猫,我因为一开始就对它存有偏见,所以就仅凭借一点自觉可疑的迹象,就主观臆断这只猫是杀害芙蓉鸟的凶手,我作为强者蛮横无理,猫作为弱者无处申诉。可见,偏见会让人失去理智,公正才能保持对事情的正确判断。当第四只猫——黑猫的出现,真相揭开,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表达对猫的忏悔,这体现了作者的自省精神。文末,作者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怕再碰触到灵魂的伤痛,不想再做悲剧的创造者,这是作者自省精神的进一步体现。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觉醒,郑振铎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猫》是他的早期的作品,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贯穿了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欺凌,弘扬公道、博爱的思想。同时,这种思想在我们小学学过的一些课文中也有体现。

【教学难点】: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猫》导学案(区级公开课)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猫》导学案(区级公开课)

《猫》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单元目标

1.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2.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画出重要语句,学会做摘录。

3.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二)本课目标

1.对比中分析重点情节,体会作者深深的负罪感。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材分析

这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围绕着“生命之趣”选编了一组写动物的文章,分别是郑振铎的《猫》、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和蒲松龄的《狼》。这几篇文章内容不同,体裁各异,但都跟动物有关。本单元语文能力点主要是继续学习默读,进一步培养学生默读和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本册教材第三、四、五单元的学习重点都是默读,第三单元侧重默读感知的完整性,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把握基本内容。第四单元默读的重点在于勾画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路。本单元的默读则侧重学会做摘录,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且在把握段落大意和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教学重点及突出重点的措施

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有着人文主义观念的现代知识分子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一、新课讲解

(一)复习回顾

1.本文一共写了我们家中的三只猫,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动词(或形容词)——猫、——猫、——猫

2.三次养猫的共同点是什么?

3.跳读全文,找出文中体现猫的悲剧背后的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对比)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趁热打铁,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同样写人与动物的文章。

三、分层作业

1.阅读郑振铎更多作品,推荐《猫》的姊妹篇《失去的兔》,体会文章中作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猫》的教案

知识与技能:

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章,了解猫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对第三只猫亡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

《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

怅然()诅骂()红棱()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猫教学设计一等奖《猫》教学设计猫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优质(十五篇)

猫教学设计一等奖《猫》教学设计猫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优质(十五篇)

猫教学设计一等奖《猫》教学设计猫教学设计一等奖部

编版优质(十五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课文中14个生字,学写“爪”“黑”两个生字,注意笔顺及间架结构,学会新词;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进食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站浏览、品读课文、理解词语,让学生感受

到大熊猫的可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熊猫、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与保

护意识。

初步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

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去喜爱动物,在读中培养语感。

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位新朋友,它就藏在这片竹林里,它

是谁呢?快来拼一拼吧!(学生完成拼图游戏)

小朋友们快看,我们的新朋友是谁呀?(板书课题:大熊猫)

让我们大声地跟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诵读课文,体会感悟

1、自读:

课文是怎样介绍大熊猫的呢?自己先读一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

字或读不准的字,你准备怎么来认识它们呢?(点明学习方法)看来,这

些都是帮助我们读好课文的金钥匙,现在开始读吧!读完用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读完了。

2、互读:

你们读得真认真啊,认真读书一定会有收获。现在,老师想请你做小老师,检查一下你的同桌课文读得怎么样?同桌小朋友可以两个人读一本书,也可以一个人一个人的读,如果他读得好,你可以夸一夸他,如果他遇到困难,你就帮帮他。

3、范读:

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这篇课文,现在,你们是我的小老师,听一听我读得怎么样。(师读生评)

4、指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在《猫》这篇课文中,作者郑振铎先生通过记叙自己家的三次养猫经历,表现了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一种细致地人生思考。另外,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怀的同时,可以获得许多写作方面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心理和生理的孤独往往让他们对小动物情有独钟,所以他们对《猫》这类记叙小动物的文章应该比较接受,另外,经过几年的语文积累,对这类记叙类散文,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和欣赏能力,学习起来也不很困难。

三、学习目标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

在家中的地位。

2.结合具体段落说出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猫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动物,因为惹人喜爱很多家庭都养猫,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也是一个爱猫的家庭,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但现在作者家里永不养猫,这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郑振铎的《猫》去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文中写“我”家养的三只猫,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及亡失时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提示: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词句)三、合作探究

活动二、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表

四、拓展延伸---加深体会

活动三、从三次养猫的经历中,你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提示:结合第30段)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五、读生活说感悟

活动四、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同学们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彼此之间的误解?

六、课堂小结

三只猫,三个故事,三种命运,作者的得与失,喜怒哀乐,自责反省,都给与我们深深的启迪。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或弱势群体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七、课后作业

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了,我将怎么想?

怎么做?请写成100字左右的小作文。(设计目的:让学生在思考写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不能以个人的喜好去看待事物,否则殆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