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廿八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古镇廿八都
如果仅仅一个地名也能给人一种隔世的味道,那么廿八都就是。在中国的古镇中,廿八都的名字是很奇特很有诱惑力的,光这名字,就强烈地吸引我到此游了一番。
廿八都在浙江衢州的江山市,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江山设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廿八,得名廿八都,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江山市至今还保留着四都、八都、廿七都、卅二都等地名。
廿八都与我国江南的一些著名古镇相比,虽然名气不够响亮,游人不是很多,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带有几分神秘,有人称它是“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繁衍着142种姓氏,交流着13种方言,有着浙式、闽式、徽式、欧式等建筑特色,是一个有多种文化特色的小镇。古镇是深沉的
廿八都由战事而起,又因和平而兴。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攻打福建,被浙闽边界的仙霞岭阻挡,于是在崇山峻岭间开辟了仙霞古道,古道边上就是小镇廿八都。人们一直用“东南锁钥,八闽咽喉”来形容廿八都险要的战略位置,这不仅因为它地处闽浙赣三省的交界处,更因为它有安民、枫岭、六石、仙霞四道关口,易守难攻,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1932年公路没有修通前,仙霞古道是福建浙江之间唯一的通道。廿八都镇南的浮盖山,是仙霞古道的入闽端口,《徐霞客游记》中称之为“怪石拿云,飞霞削翠”。由于这里地势险要,各朝代都在此驻军,古镇上至今仍然保留着浙闽枫岭营总府,最多时有马步兵1500多人。
到了清代,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仙霞古道逐渐成为商旅要道。溯钱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货到江山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要到清湖装船运往金(华)衢(州)沪杭各地。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是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鹅卵石
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二三百年之久。古镇是醇厚的
中华文化历来以宗族脉络繁衍,在中国地域中,一个村庄往往就只有一个姓氏。但古镇廿八都,虽然有一万人口,却有142个姓氏,13种方言。于是廿八都又有“方言王国”和“百姓古镇”的雅号,古镇专门有一处“百家姓”和方言的展览馆供游客参观。廿八都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个有百家以上姓氏的古镇,个中原委还是和平带来的商业繁荣,让那些外来客商、脚行杂夫、退役官兵,纷纷在此安家定居。
廿八都居民既以全国各地移民为主,自然带来各地方言,保留至今的主要有浙南、赣西、闽北、闽南、徽州等9种不同方言,有的小区域方言仅几户人家通用,十分奇特。南北交融的独特风俗,使廿八都古镇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融合了各地民俗,经过几百年的相互同化和扬弃,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山歌、剪纸、木偶、高跷、秧歌、龙灯、舞狮、旱船等南北传统文化,在此地都十分流行。
廿八都的文化底蕴是醇厚的,仅仅从廿八都镇下辖的几个村庄的名字就可以体会到它的不一般:洵里、花桥、枫溪、林丰、崇山……古镇一处老房子的粉墙上,至今保留着1958年时期公社社员用毛笔写下的诗歌,烙着那个时代的印记,洋溢着农民的文采。2008年,古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山歌)之乡。
丰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对教育的重视。古代中国崇尚读书,一般县城都有一座文昌阁,供奉主管文教的神祗。廿八都不是县治所在,却居然有两座文昌阁,这在浙江省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大文昌阁在镇北头,小文昌阁在镇南端。两座建筑的宏伟和精致在廿八都是无可与之相媲美的。
廿八都大文昌阁,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一九零九年)。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1570平方米,主体建筑正殿为三层楼,重檐飞角,气势恢宏,木雕艺术和彩绘漂亮非凡。旁边的廊庑里塑有孩童们读书的雕像,让人们一下子穿越回到了那個年代。古镇是精致的廿八都是代表浙西南明清古建筑群和街区风貌的古代重镇,其历
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之高,在浙江省是第一流的,在全国范围来看,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上少受战乱,使镇上古建筑风貌依旧,保存较为完好。据统计,现保存完整、规模大的明清古建筑民居、厅堂共有36幢,公共建筑物有孔庙、大王庙、文昌阁、万寿宫、真
武宙、忠义祠、观音阁、老衙门、新兴社等11幢。
景区的主要部分是一条古商业街——洵里老街。街上古建筑风貌依旧,多数是两层的店铺,马头墙隔起黛瓦的房脊,中间是狭窄的一线天。长长的街巷两侧突兀着一座座门楼和门脸,形成丰富和具有节律的街巷景观。门楼多为楼阁式,上覆黛瓦,檐角起翘,雕刻细致,装饰精美。人们走在老街之上,无不被这景色所吸引。
马头墙是廿八都民居最富有表现力的地方之一。它随屋顶的坡势层层迭落,这种逐层迭落的山墙在当地被称之为三花山墙或五花山墙。这种马头墙形式的山墙最重要的实用功能是防火,以免一家失火,殃及邻宅,故又称为封火墙。当晚我吃过晚饭,在洵里古街浏览夜景。一线天的头顶上,一轮皎洁的半月正好悬在马头墙之间,这种在别处
难得一见的美景,让我端视了许久。
廿八都虽然以明清古建为主,其中也十分显眼地兀立着两栋洋里洋气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洵里街的北头,秉书洋货店是一幢中西结合仿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是商人姜秉书的宅院。二楼的弧形墙上有个圆形浮雕,仔细端详,一位羽扇纶巾,端坐城楼,下面城门口,一位手持扫把打扫城门,不远处几个人在那里指指点点,一看就是著名的三国典故“空城计”,真是典型的中西结合的产物。另一座欧式大宅是居民街里面的姜遇鸿宅,姜遇鸿创办“隆兴钱庄”等多家商号,还创办造纸作坊、药铺等多个企业,是廿八都民国时期的首富。相传建造姜遇鸿宅的图纸是从宁波专门请人设计的,一连三幢和大街上的店屋连绵相接,38个工匠精雕细刻,足足花了10年时间,到清宣统年间才完成,是廿八都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姜宅主体完全是欧洲风格,但那些宅门却完全是中式的,特别是房屋最高处的浮雕,中心是一只吐火的麒麟,这又是典型的中国风格。麒麟是古代的仁兽,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于一身,乃吉祥之宝,
是上古中国人最企望出现的吉祥动物,直至现在,民间仍视其为瑞兽。两栋建筑,外形是欧式的,骨子里还是中国文化。古镇是鲜活的在洵里街上你会遇到很多忙忙碌碌的人,除了开店铺的以外,还有开着三马车卖甘蔗的、在门前石砌的流水沟中洗涮墩布的、当街做针线活的,晾晒果茶的,当然也会看见许多悠闲的人,读书看报的、支起牌桌打麻将的,等等。早上,这里还保留着端着饭碗在大街上边走边吃的习惯。这样的情景,让人不禁想起千百年前廿八都繁华商埠的以往。在洵里街,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潺潺流水,每一个角落都有生养在盆罐里的花花草草,生活朴素又美好。
古镇依旧保留着千百年前的结构,洵里街青石板铺就的路整整齐齐,街道两侧的店铺向游人出售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品,尤以卖“铜锣糕”的招牌最是吸引我的注意。廿八都铜锣糕是这里传统的特色糕点,已有千年历史,因其状如大铜锣而得名。在浙闽赣边界地区被奉为“糕中之神”,该品用多种中草药遵古法配制,香滑入口,营养丰富,清淡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