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诺嗦
《快乐的罗嗦》课件
传承文化
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音乐 文化
创作思路
1 2
以民族音乐为素材
选用云南地区的民族音乐为素材,突出地方特 色
以简单乐器为主
主要使用简单易学的打Leabharlann 乐器和口琴等,让群 众都能参与其中
3
以舞蹈为表现形式
通过简单优美的舞蹈表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增强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02
段子与段子分析
段子介绍
作品来源
05
总结与反思
总结
掌握重点
通过学习《快乐的罗嗦》课件,学 生能够准确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 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兴趣
该课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内容 ,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
多样化教学
该课件提供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 式。
丰富知识体系
该课件不仅关注知识点本身,还注 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 完整的知识框架。
音乐元素
分析乐曲中的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元素,阐述它们如何相互作用以形成 整体风格。
音乐欣赏
聆听体验
描述人们在聆听《快乐的罗嗦》时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感受。
演奏技巧
分析演奏这首乐曲时需要掌握的演奏技巧和方法,例如弹奏、吹奏等。
04
表演与表演分析
表演介绍
创作背景
介绍作曲家潘振声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快乐的罗嗦》的创作 意图。
01
源自于中国民间舞蹈,是藏族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舞
蹈形式。
舞蹈特点
02
以“罗嗦”为特点,即舞者通过身体的不断扭动、双手的摆动
以及脚步的轻盈和节奏的变化来表达快乐情绪。
表现形式
03
通常以群舞的形式进行表演,舞者之间相互配合,以整齐的动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欣赏 民乐合奏《快乐的罗嗦》快乐的啰嗦教学流程图教案1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欣赏民乐合奏《快乐的罗嗦》快乐的啰嗦教学流程图教案1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罗嗦》是一首民乐合奏曲,选自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乐曲曲调欢快,节奏活泼,富有民族特色,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相对较少,对民乐合奏的欣赏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乐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乐合奏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4.通过对乐曲的欣赏,锻炼学生的音乐思维,提升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民乐合奏的特点,感受乐曲的欢快、活泼。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通过聆听、欣赏,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
2.准备相关的民族音乐资料,如乐曲介绍、演奏视频等。
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民族乐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民族乐器,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播放民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欢快、活泼。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乐曲,感受乐曲的节奏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乐曲,深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等特点。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罗嗦》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罗嗦》1200字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罗嗦》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和模仿歌曲《快乐的罗嗦》。
2. 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快乐的罗嗦》。
3. 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增强对音乐的感知。
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PPT 准备。
2. 歌曲《快乐的罗嗦》。
3. 班级麦克风和音响。
三、教学过程1. 热身老师和学生一起站成一排,做出爬行的动作,手和脚尽量伸直,身体向前弯曲,然后向前爬行数步。
然后换其他动作。
2. 导入老师问学生:“大家知道什么是节奏吗?”请同学们大声回答,并给出他们自己对节奏的理解。
3.呈现老师播放《快乐的罗嗦》的歌曲,并让同学们听歌并模仿唱歌。
老师也可以带领大家一起唱歌。
4.练习给学生分成三组,老师分别教导音乐句子的歌词,让学生分别跟着唱。
教完所有的歌词后,学生分别练习自己的部分。
中途学生卡住了,可以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唱。
5. 合唱练习十几分钟后,让所有学生一起唱歌,并由老师使用录音,记录学生们唱歌的过程,以此评测学生们唱歌的程度。
6. 小结老师与学生们共同分析唱歌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们品味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美。
四、教学反思这节音乐课程让学生们通过一首儿童歌曲,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的意义。
学生们在跟唱音乐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声音和音调,增强了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
同时,这节课也促进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音乐创作的过程。
《快乐的罗嗦》课件
VS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课 件制作技术和教育理论,不断提高 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更 好地服务学生和教育事业而不懈努 力。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 同行和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不 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件制作 水平。
THANK YOU.
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家长认可度高
家长对《快乐的罗嗦》课件给 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课件能 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
能力。
同行评价良好
教师同行对《快乐的罗嗦》课 件的专业性和创新性给予了肯 定,认为该课件对提高课堂教
学效果有很大帮助。
自我评价
内容选择合理
在《快乐的罗嗦》课件中,我选 择了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的内容,同时结合教材和教学实 际需要,确保了内容的针对性和 实用性。
2023
《快乐的罗嗦》课件
目录
• 背景介绍 • 制作技术 • 深入分析 • 评价与反思
0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藏族民歌,诞生 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表现了藏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获得幸 福生活的喜悦心情。
这首歌曲以“罗嗦”为名,通过简练的歌词和生动的音乐形 象,传达了藏族人民对新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实践性强
课件注重实践性,通过实 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 知识。
思想内涵
快乐教育
通过快乐的方式引导学生 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 受到快乐。
以学生为中心
课件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的需求和认知特 点。
培养创新思维
课件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 维,通过探究和实践培养 创新能力。
文化元素
民族文化特色
课件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 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
形式设计新颖
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和手段来呈现 《快乐的罗嗦》课件内容,如图 片、音频、视频、互动游戏等, 使得课件更加生动、有趣、易于 理解和记忆。
二年级音乐《快乐的罗嗦》 详细教案
二年级音乐《快乐的罗嗦》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快乐的罗嗦》,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歌曲中的歌词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节奏感,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快乐的罗嗦》的歌词和旋律。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快乐的罗嗦》乐谱,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2. 教学工具: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1.2 教师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跟随节奏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快乐。
2. 歌曲学习(10分钟)2.1 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快乐的罗嗦》的背景和意义。
2.2 教师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2.3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3. 歌曲表演(5分钟)3.1 教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歌曲,如拍手、跺脚等。
3.2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4.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学习歌曲的收获和感受。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唱出歌曲《快乐的罗嗦》。
2. 学生能够通过动作表现出歌曲的节奏感和快乐氛围。
3. 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拓展(10分钟)6.1 教师介绍类似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和学唱,如《幸福快车》、《小星星》。
6.2 学生学习这些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六、课堂小结(5分钟)7.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以及今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8.1 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快乐的罗嗦》,加强音高和节奏的练习。
8.2 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给予鼓励和支持。
八、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完成)9.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欣赏民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欣赏民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乐合奏曲,选自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这首曲子以我国南方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合了多种民族乐器的特点,展现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全曲共分为三个乐段,分别是富有激情的第一乐段、节奏明快的第二乐段和优美抒情的第三乐段。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了解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民族音乐相对于流行音乐,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民族音乐的特点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快乐的罗嗦》这首民乐合奏曲的音乐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曲子,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包括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掌握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2.针对这个重难点,教师需要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解析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
2.采用示范法,教师演奏乐曲或播放优秀演奏家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3.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演奏乐曲,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快乐的罗嗦》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讲解:教师详细解析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
3.示范:教师演奏乐曲或播放优秀演奏家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4.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快乐的罗嗦名词解释
快乐的罗嗦名词解释幸福、快乐、愉悦……这些词汇似乎如此常见,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它们的存在。
然而,当我们思索其真正含义时,却发现这些词汇背后隐藏着丰富而复杂的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娓娓道来,解释快乐的本质和各种不同环境下的意义。
快乐是一种情感状态,常常与幸福和愉悦混为一谈。
幸福是一种持久的快乐感,它超越了短暂的愉悦。
然而,快乐却是更为具体、更快速的感受。
当我们遇到令人愉悦和满足的事物、人或者体验时,快乐就在我们内心迸发出来。
快乐不同于其他情绪,如悲伤、愤怒或焦虑,它更像是欢愉和满足的一种美妙结合。
快乐的源泉是多样的,因为每个人对快乐的定义和感受都各有不同。
例如,某些人可能通过与家人朋友的相处、享受美食、旅行探索新奇的事物而获得快乐。
有些人则通过追求个人成就、事业成功或学术进步来实现快乐。
此外,还有一些人发现快乐来自于帮助他人,为社区作出贡献,或者从艺术、音乐、文学等创造性的领域中获取灵感。
然而,快乐并非一成不变。
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会因时间、环境和个人状况的变化而有所波动。
我们可能会经历一段长时间的快乐,但也可能在某些时刻感到悲伤或痛苦。
幸福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对这些变化,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快乐。
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快乐不在于你遇到的困难或挫折,而在于你如何应对并克服它们。
”快乐的定义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中也有所差异。
对于一些古老的哲学流派来说,如斯多噶哲学、印度尼物、耶稣教、佛教等,快乐与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满足紧密相连。
在这些文化中,追求快乐的过程涉及内省、冥想、禅修和灵性发展等。
然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快乐往往与物质享受和个人实现相关联。
这种视角强调了金钱、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在实现快乐中的作用。
尽管快乐的内涵复杂多样,但研究表明,一些共同的因素可以对我们的快乐感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追求个人意义与目标、保持身体健康和锻炼、培养兴趣爱好和才能,以及从失败中学习等等。
(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 2 欣赏 民乐合奏《快乐的罗嗦》教案
(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 2 欣赏民乐合奏《快乐的罗嗦》教案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罗嗦》是一首民乐合奏,选自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
这首曲子以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展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乐器较为陌生,对乐曲的欣赏角度和技巧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其音色,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快乐的罗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乐器的识别及音色特点。
2.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3.合奏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乐曲的背景、特点及演奏技巧。
2.示范法:教师演奏乐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合奏演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2.准备音响设备:播放乐曲及录音。
3.准备乐谱:分发给每个学生。
4.划分学习小组:每组四人,确保合作顺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快乐的罗嗦》的背景、特点及演奏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奏乐曲,学生聆听并感受乐曲的欢快氛围。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乐曲,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对乐曲节奏和旋律的掌握,以及合奏技巧的应用。
4.巩固(5分钟)各小组进行汇报表演,教师点评并总结。
再次强调乐曲的特点及演奏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民族音乐的魅力,分享学习心得。
学生可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民族音乐的感悟。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欣赏民乐合奏《快乐的罗嗦》快乐的啰嗦教学流程图教学设计1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欣赏民乐合奏《快乐的罗嗦》快乐的啰嗦教学流程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民乐合奏,选自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乐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民间音乐的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民乐合奏的基本知识,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有一定的音乐基础。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方式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同时,学生对民间音乐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乐合奏的基本知识,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快乐的罗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民乐合奏的基本知识。
2.学会《快乐的罗嗦》的演奏技巧。
3.理解乐曲的内涵,体会民间音乐的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欣赏乐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演奏乐曲,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合作完成乐曲演奏。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乐曲的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乐曲介绍、乐谱、图片等。
2.乐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3.音响设备:播放乐曲、录音等。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乐曲《快乐的罗嗦》,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的特色。
2.呈现(10分钟)播放《快乐的罗嗦》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欢快氛围。
3.操练(15分钟)教师演奏乐曲,学生跟随模仿。
分组练习,合作完成乐曲演奏。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表演,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奏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乐曲的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介绍民间音乐的其他形式,拓宽学生视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曲的主题思想和民间音乐的价值。
幸福的歌——《快乐的罗嗦》教案人音版(2023)音乐二年级上册
(3)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集体演唱时,如何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协同合作,达到和谐的效果。
举例:教师可以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学生相互倾听、纠正,培养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音乐创新思维的激发,鼓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加入个人特色,培养音乐创造力。
举例:如歌曲中的“啦~啦~啦~”部分,要求学生能准确地唱出三度跳进和小节节奏。
(2)歌曲歌词的理解和表达,学生需要理解歌词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在演唱时传递出来。
举例:歌词中的“幸福的歌,唱得那么快乐”,学生应理解其中的幸福感,并在演唱时表现出快乐的情绪。
(3)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深入感受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解了《快乐的罗嗦》这首歌曲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所传递的幸福情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音乐表达快乐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学生在歌词的理解和情感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将歌词中的幸福感通过演唱传递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个环节,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快乐的瞬间,并尝试将这些情感融入歌曲演唱中。
此外,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在团队协作方面的表现。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有些小组能够很好地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演唱任务;而有些小组则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对较弱。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置一些需要集体配合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协作。
《快乐的罗嗦》教案
《快乐的罗嗦》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快乐的罗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快乐的罗嗦》教案1设计意图:《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欢快、活泼的云南民间舞曲。
是幼儿所喜爱的。
新《纲要》中提到: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那么,怎样在本活动中体现新《纲要》的精神,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演奏乐曲呢?在此活动中,我以幼儿最喜欢的动物为题材,编成简单的故事导入教学,并将乐句分解,与故事中动物的特征相匹配,在这基础上,让幼儿扮演小动物并自由创编表演动作,结合形象、生动的图谱,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乐曲的节奏,再请幼儿将动物与乐器相匹配,这样的做法使幼儿能轻易地感受曲子中不同乐句的强弱变化,较快地感受、理解乐曲。
重点:运用舞蹈动作和观看图谱来表现乐曲及演奏乐曲。
难点:有节奏的创编舞蹈动作。
难点解决:学习看图谱及教师的身势动作。
目标:1、学习节奏乐《快乐的罗嗦》,感受、表现乐曲欢乐、活泼的情绪,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2、运用舞蹈动作和观看图谱来表现乐曲及演奏方式。
进一步学习看图谱演奏。
工具与材料:1、图片、图谱,幼儿使用的胸饰:小兔、小马、小青蛙、小羊若干,狮子一个。
2、录音机、录有《快乐的罗嗦》的磁带。
3、打击乐器:小铃、铃鼓、圆舞板、双响梆子、鼓、钹、洗衣板等。
活动过程:一、欣赏故事及乐曲。
提问:小动物们演奏的这首曲子,曲名叫什么?你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二、动作与节奏相匹配。
1、出示图片,听音乐,请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小动物的动作,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节奏型。
2、幼儿自由选择,教师指挥,幼儿完整表演动作。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佩带胸饰坐到该位置上。
)教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完整跳舞吧,那么怎么跳呢?请看图谱吧。
快乐的罗嗦
快乐的罗嗦快乐的罗嗦是指那些喜欢闲聊、喜欢交际、语言能力较强的人。
他们总是不停地说话,让身边的人有时候会觉得有些烦闷,但是他们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品质。
首先,快乐的罗嗦往往非常热情,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对身边的人也非常友好和热情。
他们愿意倾听别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让身边的人感到舒服和温暖。
在人际关系上,快乐的罗嗦往往很擅长沟通和交际,他们能够与不同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交能力。
其次,快乐的罗嗦通常是很有思想和观点的。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出色,他们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各种事物,也能够对某一观点或者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这也是为什么在许多职场上,快乐的罗嗦能够脱颖而出,很多领导都希望有这样的人来擔任公关、客服等职位。
再者,快乐的罗嗦往往是非常善于学习和探索的人。
他们对各种知识都很感兴趣,喜欢了解各种新鲜事物。
他们有时候也会通过闲聊来学习新的知识,这也是很多人羡慕的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快乐的罗嗦可以通过和不同的人交流来探索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当然,快乐的罗嗦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
他们有时候会话题跳跃,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紧贴主题,让别人有些无从下手。
他们有时候会不自觉地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冷场或者造成尴尬,可能在一些正式场合上会有些不适合。
总的来说,快乐的罗嗦是一种非常值得欣赏的品质。
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善于沟通和交流、善于学习和探索,这些品质能够帮助他们在生活和职业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当然,如果我们自己是快乐的罗嗦,也需要注意一些不良习惯,让自己更加成熟和理性的表达意见,努力将自己的能力与人际关系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更好的快乐的罗嗦。
二年级音乐活动快乐的罗嗦
二年级音乐活动快乐的罗嗦
二年级音乐活动快乐的罗嗦
通过对一群彝族男女青年互换定情礼物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描写,表达了彝族人民翻身做主人后欢欣鼓舞的心情。
《快乐的罗嗦》
表现了曾经是苦难深重的凉山彝族人民,经过民主改革, 彝族人民像展翅高飞的雄鹰一样,翱翔在自由的天空, 奔向社会主义。通过对一群彝族男女青年互换定情礼物 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描写,表达了彝族人民翻身做主人 后欢欣鼓舞的心情。节奏欢快,感情真挚,感人至深让 我们和着这动人心弦滴旋律,唱起来,跳起来,舞蹈起 来
快 通过对一群彝族男女青年互换定情礼物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描写,表达了彝族人民翻身做主人后欢欣鼓舞的心情。
请聆听——《快乐的罗嗦》 二年级音乐活动快乐的罗嗦 表现了曾经是苦难深重的凉山彝族人民,经过民主改革,彝族人民像展翅高飞的雄鹰一样,翱翔在自由的天空,奔向社会主义。
乐 还记得这是什么族的服装吗?
还记得这是什么族的服装吗?
的 罗 嗦 》
主题音乐由月琴演奏
《快乐的罗
请聆听——《快乐的罗嗦》
嗦》
表现了曾经是苦难深重的凉山彝族人民,经过民主改革,彝族人民像展翅高飞的雄鹰一样,翱翔在自由的天空,奔向社会主义。
二年级音乐活动快乐的罗嗦
二年级音乐活动快乐的罗嗦
请聆听——《快乐的罗嗦》
还记得这是什么族的服装吗?
二年级音乐活动快乐的罗嗦
学习彝族舞蹈
双摆手
单摆裙
双摆裙
主题音乐由月琴演奏快乐的罗嗦快乐的罗嗦表现了曾经是苦难深重的凉山彝族人民经过民主改革彝族人民像展翅高飞的雄鹰一样翱翔在自由的天空奔向社会主义
二年级音乐活动快乐的罗嗦
还记得这是什么族的服装吗?
——
请 聆 听
(花城版)音乐三上第2课民乐合奏《快乐的罗嗦》教案
(花城版)音乐三上第2课民乐合奏《快乐的罗嗦》教案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方民乐合奏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合奏技巧。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乐理知识、演奏技巧和合奏练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应已掌握一定的民族乐器演奏基础,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合奏经验。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巩固学生的基本功,提高学生的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快乐的罗嗦》的民族特色和背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提高演奏水平。
3.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合奏效果。
4.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演奏技巧:如音符的准确性、节奏的掌握、音色的调控等。
2.合奏配合: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对整体乐曲的理解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演示,引导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奏水平和合奏能力。
4.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快乐的罗嗦》乐谱、相关民族音乐资料。
2.乐器:二胡、琵琶、笛子等民族乐器。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音响支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快乐的罗嗦》的背景和民族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快乐的罗嗦》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频练习演奏技巧,如音符准确性、节奏掌握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合奏中遇到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欣赏 民乐合奏《快乐的罗嗦》教案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欣赏民乐合奏《快乐的罗嗦》教案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乐合奏,选自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这首乐曲以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展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民族音乐相较于流行音乐,学生在理解和欣赏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民族音乐,感受其独特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快乐的罗嗦》这首民乐合奏的背景、特点及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兴趣。
3.通过学习这首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3.运用恰当的演奏技巧表现乐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特点及表现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乐曲。
3.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演奏、合唱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4.互动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音响设备,确保教学过程中乐曲的播放质量。
2.准备乐谱,便于学生学习和演奏。
3.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快乐的罗嗦》这首乐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同时,教师可进行简单的讲解,介绍乐曲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3.操练(15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可分组进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奏,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的民族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鼓励创造,弘场民族音乐,提倡学科综合。
”以音乐为主线,通过欣赏、动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用心表现音乐。
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民族弹拨乐器,熟悉它们的音色和演奏姿势;
2、通过欣赏《快乐的诺嗦》进一步感受我国民族弹拨乐器合奏的丰富音色和表现力;
3、调动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让他们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4、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分析
本课为广东省花城出版社“走进音乐世界”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多彩的乡音”中第二节教学内容《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在音乐课本上只有一般的乐器图片和简单的分析,学生从呆板的书上很难去了解各种乐器的结构色彩以及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效果。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先分出重难点按各器乐的特点在课件中常见的四种乐器:古筝、古琴、琵琶以及扬琴。
首先通过实物直观介绍它们的结构、音色和演奏技巧,再次通过欣赏各自的代表曲目听辨其音色说出各自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对乐器进行比较,然后总结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
而这种模式更适合学生的需求,更能活跃课堂气氛。
本课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突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生动有趣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中国民族乐器中常见的几种弹拨乐器(古琴、古筝、扬琴、琵琶等),了解它们的演奏特点和音色特点。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平台、扬琴、古筝、古琴、琵琶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
8月8日的奥运会开幕式大家都看了吗?能告诉老师你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吗?生:二十九个脚板印、击鼓倒计时……(指名学生回答)
师:老师也有一个最难忘的片断,大家想知道吗?(播放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古琴演奏视频)
师:这就是在开幕式文艺汇演中老师最难忘的片断,刚刚同学们在视频上看到的乐器叫——古琴,我们经常说的“琴棋书画”中的琴就是指古琴,有谁知道古琴是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哪一类乐器组?
生:弹拨类。
师:同学们真聪明,古琴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中的一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
(出示课题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时机,以问题交流的方式导入,教师主动亲近学生,在创设平等教学氛围的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乐器介绍讲解
师:那究竟什么是弹拨乐器呢?(出示课件)
师边向学生展示指甲、拨片和琴扦边介绍:用手指或拨子拨弦,以及用琴扦击弦而发音的乐器,统称为弹拨乐器。
(板书)
师:到底哪些乐器用指甲,哪些乐器用拨片和琴扦演奏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A、古琴
(出示课件)这就是我们刚看过的古琴,它有几根琴弦呢?让我们一起来数数。
生:七根。
师:所以古琴也叫七弦琴,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那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故事中的伯牙为钟子期演奏的乐曲分别是什么?(播放动画视频《知音的故事》)
生:《高山》和《流水》
(出示课件)下面老师就为同学们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富有吟唱韵味的曲子,看你们能不能像钟子期一样成为伯牙的知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直观和感官上认识弹古琴,感受古琴的音色特点。
B、介绍古筝:
师:那同学们知道在弹拨乐器里面哪一种乐器跟古琴长得最像吗?
生:古筝(出示课件)
师:虽然长得很像,但还是有区别,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琴弦。
师:那古筝有多少根琴弦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数一数。
生:21根。
师:古筝也是用指甲演奏的弹拨乐器(介绍演奏姿势,然后指名学生上台感受)师:筝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它的音色高洁、华丽、典雅、表现力丰富,既善于演奏优美抒情的旋律,又能表现气势磅礴的乐章。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教学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和鉴赏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古筝曲有一首非常出名的独奏曲,它以歌唱性的旋律描绘了夕阳西下,渔人载歌而归的诗情画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独奏曲,体会古筝宁静致远的神韵。
听完之后,回答老师一个问题:这首古筝独奏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悠扬如歌……
C、介绍琵琶
师:“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些弹拨乐器中,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弹拨乐器,它就是琵琶。
师:琵琶呈半梨型,四弦,它也是用手指拨弦的弹拨乐器。
(师简介演奏姿势)师:可是老师也不会弹哦,谁来帮帮老师,使它发出声音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一首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在聆听的过程中,请你们用动作模仿琵琶的演奏姿势。
(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欣赏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使同学们了解琵琶音色的特点,用动作表现音乐。
D、介绍扬琴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教室里面还有一种体积大,琴弦很多的乐器?
生:扬琴!
那同学们想不想老师现场为大家演奏扬琴的独奏曲呢。
老师可以为同学们演奏,但有一个要求,请你们边听边思考,扬琴的形状和演奏方法和我们刚才介绍的乐器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边听边模仿老师演奏的动作,等老师演奏完了,你们再告诉我答案,行不行?
生:行!
师为学生进行扬琴演奏《欢乐的新疆》。
生:用琴扦演奏、形状是梯形、琴弦特别多……
师:在弹拨乐器乐器中,除了我们刚刚讲到的古琴、古筝、琵琶和扬琴之外,还有几种乐器是我们比较少见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有月琴、柳琴、三弦、阮……(师出示教学课件,简单介绍月琴、柳琴、三弦、阮)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拓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了那么多弹拨乐器,你们有没有把记住它们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下,都有哪些乐器?(师生总结)
a、听辨游戏
师: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三段音乐,你们听听都是哪些弹拨乐器演奏的?然后用动作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来告诉老师答案。
我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演奏姿势最正确。
(师依次播放古筝独奏曲《出水莲》、扬琴独奏曲《将军令》、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的片断)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保持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启发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体会乐曲的情绪。
b、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
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不仅能独奏、齐奏,还能合奏出美妙动听的曲子,现在请同学们起立,我们一起跟着欢快的旋律动起来吧!播放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快乐的诺嗦》进一步感受弹拨乐器合奏丰富的表现力。
4、师生总结
八、教学后记:
这是一节民族弹拨乐器欣赏课,认识弹拨乐器的名称、外形,了解其演奏方法,感受、听辨其音色特点是乐器欣赏教学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自主参与的意识,尤其是欣赏课,应该让他们主动的参与课堂中来,让他们觉得我是课堂的主体。
使他们在接触新课之前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这堂课有足够的好奇心,而且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与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
通过欣赏活动,让学生从民族民族乐器那丰富的表现力中,了解我国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九、课例点评:
“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
”乐器可以给学生一个直接的感知,使他们掌握正确的音高,同时又可以选择最优美的旋律。
这样,学生就会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审美得到培养和发展。
通过本课教学,根据小学新课程标准,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知识框架,强调通过综合性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研究创造,并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表现和展现艺术的美,以娱乐性和活动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渴望。
传统的“师讲生听”输型教学法优点是条理清楚、知识点准确、教师容易驾驭;缺点是知识呈单向传授,教师的理解替代了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僵化的,课堂里缺少生成的动力,学习结果是学生获得了知识并非提高了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本课在新课程“自主、探究、合作”精神指导下,力图体现《音乐课程标准》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弘扬民族音乐”本理念。
为了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把重点放在改变教学方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以充裕的探究时间与空间,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
当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时,学习已成为一种对话、一个游戏、一项创造,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审美的
能力。
因此,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