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合集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之路

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之路

态度 便构成 职业教 育课程 的 内容 ,在实 践工作 中寻 求职业 教育课 程体 系的建 构 ,用能力 发展导 向来 引 导职业 教育课 程 的建设 ,来决 定知识 的 内容 及其组 织方 式 。
1 依 照职 业 岗位 能 力 发展 要 求 ,“ 台 + 模 块 ” . 平
重 构 课 程 体 系

4 . 4
第6 ・ 期 卷 第3
职 业 时 空
CR 教 论 A职 HO EER

R Z ’ ION
程 “ 台”后 ,获得 专业 群共 同的职 业基础 理论 和 平 基本 技能训 练 ,具 备在 行业 内从事 专业群所 包含 岗 位 的基 本职 业能力 和适 应职业变 化 的能力 ,在 此基 础上 ,可根据 自己的兴趣 特长 、个性 发展 和就业 需 要 自由选择其 中若 干能力课程模块进行 学习 。 目前 , 学校在基 本 素质与 能力课程 模块 、职 业素质 与 能力 课程模 块 、专业能力 课程模 块 和专业 能力拓展 课程 模 块等几大教学平台、模块上 ,2 0 级 3 个专业 ( 07 1 方 向)共设置了 9 6个专业能力课程模块 ,2 0 级 3 0 8 0个
课程体 系是对 专业人才培养规 格与 目标的支撑 。
为适应 经济社 会发展 对技 能人才 的需求 ,依 照高职 教 育 能力 本位 的要求 ,基 于高 职教育 专业群建 设理 念 ,增强教学 资源 的共享性 ,学校采 用 “ 台 + 模 平 块 ”课程体 系构建模 式。从 2 0 0 6年起 ,我校通过每 年一 次组织 人才培 养 方案 的修 订 ,逐步 推动教 师教 学思想观念的转变 ,依据职业 岗位工作能力要求 ,参 照相 关 的职 业资格 标准 ,将 课程 内容进 行归类 、整 合 、安排 ,组 成若 干知识能力模 块与专业技能模块 , 然后 按模块 之 问的相互 关系形 成能力 脉络鲜 明 、清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电压工程》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电压工程》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电压工程》课程改革探索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使用学做相间、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采取考、评、鉴结合的测量手段,达到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能力课程模式课程改革1、引言1998年9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对我国职业技能作出了三个层面的划分。

同时,宣布我国将开展八项核心能力(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外语应用)的培训与认证。

但现今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是,学生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主要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穿插有限的实验实习。

尤其是(强电类)电力专业的许多课程因为受到实训实验设备、实训实验场地的诸多局限,许多高职院校仍延续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以公式推导、知识灌输作为课堂的重点环节,老师是主体、老师是学习这部戏的主角,并不关注该课程应达到的能力目标,也不关注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应该会什么样的技能,更不关注学生到岗位上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2、《高电压工程》课程改革的意义(1)真正实现“以岗位需求为教学目标”。

(2)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原则。

(3)真正实现在教学中贯穿能力本位思想。

(4)真正实现教师的“工程师”化。

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电压工程》课程改革3.1 教学思想的改革是前提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位置,而实践教师则处于为实践教学服务的主导位置。

主体是实践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

3.1.1 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知识体系课程的授课特点是:给学生讲书(课本)——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

理论课与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

职业技术课程是以直观、具体的职业活动导向的项目为载体引入。

从项目引出实际的题目、任务和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学生可以先模仿。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摘要:本文从中国联通公司“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入手,通过企业、高职学院以及学生三方的合作,构建了三方共赢的三个结合、三员递进、三业一体的“3-3-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三方共赢教学模式电子信息工程技术1三方共赢——优选合作方三方共赢是指用人企业、高职学院和学生在寻找优选对方的过程中,三方通过深度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价值增长,和谐共赢的局面。

通过合作,可以产生资源的、战略的、文化的、品牌的和整合的等共赢价值。

中国联通公司是我国电信业的龙头企业。

中国联通,具有极高的品牌效益。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主要服务通信行业,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完成通信设备安装及通信检测、维修等工作任务的能力,主要从事通信网络传输建设及通信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企业与学院的合作,可为各自带来利益。

以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三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为联通公司输送合格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又通过“订单式”的人才培养计划能顺利解决学生就业。

学院与用人单位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学院和学生都是利益攸关者,从而为三方的相互合作共赢提供了战略空间。

2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了突出能力培养的三个结合、三员递进、三业一体“3-3-3”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学院与联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联通班”,学院教师和联通公司工程师一起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切入点,依托通信技术等校内实训基地和联通公司,将学生在校3年共6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施和完善基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职业工作过程的“3-3-3”的人才培养模式。

“3-3-3”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个“3”指“三个结合”,即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专业标准与职业证书标准相结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拓展相结合;第二个“3”指“三员递进”,即从“操作员→技术员→项目主管”的人才培养过程;第三个“3”指“三业一体”,即“学业→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基于职业岗位的高职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基于职业岗位的高职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关 于高职教 育人才 培养模式 的研究 国内外 都
有 很多报 道 . 谓人才 培养模 式就是 指 “ 所 学校 和用
截止 到 2 0 0 9年底 , 国共 有 2 3 5所高 校 , 0 2 全 0 1 7
所高职院校 , 高职院校 占了整个高校 的 4 . %; 5 6 共
有 在校大学 生 2 4 7 14 6 50人 。其 中高职学 生有 9
中图分类 号:G 1 70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7 — 132 1 )6 0 0 —5 6 12 5 (0 10 —0 5 0
中 国的高 职教 育起 源 于上 世 纪 九十 年代 . 从
教 学 内容 , 出理实一 体化人 才培养模 式 , 提 以期 抛 砖 引玉 。 与同行们共 同探讨 。

最 初 的“ 中职+ 大专 ” 教育模式 , 到强 调技 能培养 的 工学结合模 式 。 经过 十多年 的发 展 , 已经 到 了从 量

离职教育 人才培 养模式研 究现状
的扩 张到质 的提升 阶段 。根 据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教
育部 2 1 0 0年发 布 的 20 0 9年 高 等教 育 统计 年 报 :
部 门的大力 支持 .这在我 国现有 国情 和现行体 制
下 很 难 取 得 很 好 的 成 效 。 主 要 是 还 没 有 很 好 的 方 法调 动起行业企业 的积极性 。
源 .把课 堂教学 和直接 获取 实际经 验 的工 作有 机 结合起来 。 大学生参 与和 受益 面。 该模 式充 实 扩
供 足 够 的实践 岗位 进行 实 际操 作技 能 的训 练 , 而 学校着 重理论 知识 的传授 , 者相互 补充 , 互促 两 相

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电子类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蚕理 论 与 应 用 研 究
2 0 1 4 1 职 业 教 育 研 究
基于职业能力 发展的 高职电 子类专业 项目 化课程改革实践
曾 小波 葛庆 田拥 军
( 湖 南理 工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湖 南 湘 潭 4 1 1 1 0 4 )
摘要: 基于 职业能力发展 的项 目化课程 的开发 与改革过程 , 是 以项 目化课程开发理论 为指导 , 通
进行 岗位 分析 与 岗位描 述后 . 得 到典 型 的工 作任务 分 析表 ( 如下页表 1 所示 ) , 然后 将相 互 关联 的典 型工作 任 务按 职 业 能力 培 养 与职 业 成 长规 律 及 难 易程 度 进
以 电子类专 业基 础课 程《 电子 电路 分析 与制 作》 为例 ,
究—— 以 高职 电子 类专业 为例 ” ( 项 目编 号 : X J K 0 1 1 C Z J 0 5 5 , 主持 人 : 曾小 波 )
职业教 育研 究 2 0 1 4 . 1
表 1 电子 信 息 工 程 专 业 工作 岗位 与 典 型 工作 任 务 分 析 表
岗位名 称 典型 工作 任务 岗位名 称 典型 _ 丁 作任 务 J l 1 电子装 配 工艺文 件 的 A1 . 电子 产品 剖析 与 电路 阅读 : 图的绘 制 : J 1 2 . 电子元 器件 的检 测与 A 电 子 产 A 2 . 客户需 求 与产 品技 术 1 . 电 子 产 选用 : 品 开 发 初 指标 的分 析 : 品装 配工 J 1 3 . 导线与 电子元 器 件 的 级工程 师 A 3 . 设计说明书、 技 术 文 成形 : 件 的编 制 : J 1 4 . 典型 电子产 品 的燕机 A 4 - / J 、 型 电子 系统 的软 件 装配 硬件 设计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例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例

业学 生岗位群的分析 , 出应用电子技术 专业生产加工方向学生所需的职业 能力 。 据国 内外考察情 况, 国外 得 根 将 的先进的教 育理念本地化 、 专业化 , 形成独特的应 用电子技术专 业学生职 业能力培 养方法 , 并在 实际人 才培 养过
程 中予 以 实施 , 得 了较好 的社 会 反 响 。 取
冀 裹 H 排 配I H I H霁 H 故 l H量I H H 除 总 I鲁 障 H验 l I l 三 H体 H 装 质 H 检 ”
设 计 员


圆子 专业 电子 加 工 方 向 岗位 群
2 4
规划 课 题 “ 职 学生 职 业 能力 培 养 研 究—— 以应 高 用 电子 技术 专 业 学生 职 业 能力 培养 为 例 ”课 程 组 , 成员分别赴美 国、 加拿大 、 国、 德 新加坡等地 , 实地 考察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在考察和学习过程 中, 将 国外 的先 进 的教育 理 念本 地 化 、 业化 , 成 独 专 形 特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 应 用 电子 技术 专业 学生职 业 能力定 位 高 等职 业 教育 是 我 国高 等教 育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为我 国社 会 主义 现 代 化建 设 培养 具 有职 业 能
品生产 的基木序列是 :提 出产品设计要求一 电路 原理 图设计 一P B板设 计 与 制作 一 元 器件 采 购 与 C 测 试 一 电 路 板 组 装 一 电路 调 试 一 测 试 与 故 障 排 除一 产 品 总体 装 配一 电子产 品质量 检 验一 电子 产 品销 售一产 品售后 服务 。由此 可见 , 据 电子产 品 根 生产 过 程 ,面 向 电子 制造 业 的高职 毕业 生 的职业 岗位 群 包 括 7个 职 业 岗 位 : 计 员 、 购 员 、 艺 设 采 工 员 、 作员 、 检员 、 操 质 维修 员及 营销 员 ( 图 1。 见 ) ( ) 用 电子技 术 专业 学 生职业 能 力定位 二 应 根据 调研 所 得 的岗位 群及 各 岗位 群对 职 业 能 力 的要 求 ,我们 确 定 高 职应 用 电子 技 术专 业 毕业 生应 该具 备 的职业 能力 如下 。l l 1 1 . 专业能力。 主要是具备 :1阅读一般性英语 () 技术 资 料 和进 行 简单 口语 交 流 能力 ;2计 算 机 操 () 作与应用能力 , 熟悉 通用 常用办公 、 设计 、 制图等

“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

“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

74AUTO TIME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1]。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2]。

本文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 “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内涵传统《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不能紧跟职业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和专业竞赛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把工作岗位、课程教学、职业考证、专业技能竞赛四者进行有效融合,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职业教育适杨日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摘 要: 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在经济社会中的优势必须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实证探索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岗、赛、证元素的教学改革。

课程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职业工作流程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把岗位、竞赛、考证三者的目标、要求、内容、流程、考核等有效融合到课程情境化的学习任务中,构建了“四有五通”的课堂。

实践证明,基于“情境化+典型任务”的课程设计、“行动导向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把岗、课、赛、证四者进行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合 单片机 高职院校 情境化设计 行动导向型 混合教学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 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Taking the Cours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Yang RirongAbstract :T 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in the economic society, we must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ing the cours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plor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integrating post,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ion 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urse adopts a student-centered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professional workflow, carries out online+offline hybrid teaching, effectively integrates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contents, processes, assessment, etc. of post, competition, and examination into the course context-based learning tasks, and constructs a classroom of “four haves and five link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situational+typical tasks” and the teaching mode of “action oriented+mixed” can organically integrate and promote the post, class,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Key words :p ost course match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single chi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ituational design, action oriented, mixed teaching “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时代汽车 应性的综合育人模式。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下:
( ) 策 能力 。 4决
1 - 会 能 力 . 3社 2 ( ) 际交流能力 ; 1人 ( ) 共关系处理能力 ; 2公 ( ) 动组织能力 ; 3劳 () 4 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 2以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为 主 线 构 建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
1 .专业能力 .1 2 () 1 阅读一般性英语 技术 资料和进 行简单 口 交流能力 ; 语 ( 计算机操 作与应 用能 力 , 悉通 用常用 办公 、 2) 熟 设计 、 图等 软 制 件; ( 使 用设备 和工 具装配 、 3) 焊接电子产 品 , 并进行 检测和 调试 的能
科技信息
职教 与成 教
以 职业链力 为主线构建 离职实足 教学傩系 垂
高职应用 电子技术专 业实践教 学体 系探 索
湖 南. x  ̄ _技 术 学院 自动化 系 何 志杰 匡芬 芳 I _ . J 6 I k
[ 摘 要] 高等职 业教 育是培 养技 术应 用型、 能型人 才的教 育,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 育。提 升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 , 以服 技 是 是“ 务 为宗 旨, 以就业 为导向” 的职 业教 育的核 心任务。在教 学中培 养和训练学 生的职 业能力 , 主要通过 实践 性教学环节来进行 , 因此 , 如何根据职业 能力的要 求, 构建科 学、 合理 、 效的实践教 学体 系, 有 成为高等职 业教育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 技能型人才 的教 育 , 是以职业能 力培养为主的教育 。其实质是 就业 教育 , 具有很强 的职业针对性 , 它要 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 岗的实践训 练 , 毕业后能胜任专 业岗位的要求。 要达到这一 目标 , 必须对学生进行 职业技能训练 , 主要 是通过实践教 这 学体系来实现的 。 因此 , 高职的实践教学体系应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 进行构建 。 2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 1 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 由实践 教学活动 的各要素构成 的有机联系 的整体, 具体包 含实践教学活动的 目标 、 内容 、 管理和质量保障等要素。 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即围绕专业人才培 养 目标 , 在制订 人才培养方案时, 通过 了解 企业对人才的职业 能力要求 , 进行合理 的课程设 置和各个实践教学 环节的合理配置 ,建立 与理 论教 学体 系相辅 相成 的实践 教学 内容体 系。本 文主要讨论 以培养职业 能力 为 目标 的实践教 学内容 体系的构建。 22 -实践教学 的内容体 系 职业 能力 的培养 是一个 由浅人深 、 由简单到复 杂 、 由局部 到整体 、 由生硬到熟练再 到 自如 的训练过 程。 这就是 职业 能力培养 的一般规律 。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内容体 系的设计 , 必须遵循职业 能力培养规律 。 实践教学 内容体 系是 实践 教学 目标任务 的具体 化。根据对毕业生 所面 向的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 析, 按照职业能力 培养规律 , 高职应用 电 子技术专业 的实践教学 内容可以按基本技能培养模块 、专业技能培养 模块 、综合能力培养模块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循序渐进地加 以安排, 将 实践教学 的 目标 和任务具体落 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 ( 主要有 实验 、 实 习、 实训 、 程设计 、 课 毕业 设计 、 创新 制作 、 会实践 、 岗实习等) 使 社 顶 中, 学生在实践教学 中学到必备的 、 完整 的、 系统 的应用技术和技能。 实验教学 , 包括课程实验和课程实训 。应围绕专业职业能力。注重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 实训教学 , 包括课程设 计 、 毕业 设计 、 能竞赛 、 技 职业 技能训练 等。 是对 学生的操作 技能 、技术应用 能力 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训练 的教学 环 节 , 程设 计 应 注 重 专 业 实 践 技 能 的训 练 , 高 学 生 利 用 所 学 知 识 解 课 提 决专业 实际问题 的能力。毕业设计 的课 题应是在一定的专业理论 指导 下 的专业技 术应用 性课题 。职业 技能训 练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的关键 , 是 高职实训 教学的重点 , 应通过模 拟项 目、 模拟 产品等方 法 , 以课题 的 形式 对学生基本 操作技 能和解决实 际问题 的综合 职业技能进 行训练 , 它强调 的是独立操作 、 反复训 练 、 学会技 能 、 形成技 巧。 实 习教学 , 包括认识实 习 、 生产实 习和毕业 实习等。 此外 , 还包括社 会实践 、 社会调研等活 动。 主要培养学生综合 职业能力 , 认识实 习、 生产 实 习和毕业实 习内容要根 据实际情况确定 。让 学生 在实际生产环境 中 了解职业 、将校 内所学 的理论 和技能 向职业 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换 的 重要教学环节 , 强调 内容 的覆 盖性 和综合性 。社会 实践 、 社会调研则可 以通过相 关课题 的社会实践 活动 , 培养 学生独立工作 、 公共关 系处理 、 人际交流 、 组织和决策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

校企高度融合,高职IT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校企高度融合,高职IT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I 键 词 】 企合 作 ; 才 培 养模 式 关 校 人
1专 业 职 业分 析 .
11社 会需 求 调 查 与 分 析 随 着 计 算 机 在 社 会 各 行 各 业 的 普 遍应 . 用 . 别 是 在 国家 大 力提 倡 企 业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今 天 , 会 对 计 算 机 相 特 社
及管理能力, 使其 成 为 企 业 信 息化 建 设 的 实 施 者 及组 织 者 。 的 通 识文 化 知 识 、 用技 术知 识 、 业 岗 位 能力 知 识 。 通 职 22确 定 以工 作技 能 为导 向的 教 学 方法 。把 以工 作 技 能 为 导 向 的 . 信 息 技 术产 业 是 国 民 经 济 支柱 产 业 之 一 , 行 业 对计 算 机 类 专业 各 各层 次 专 业 人 才 的需 求 不 断 增 加 , 算 机 类 专 业 人 才 更需 要 大 量 实 用 教 学 方法 作 为突 破 点 。 注重 对 学 生 专 业 素 养 与职 业 岗位 能 力 的 培 养 、 计 重 视 实践 育 人 , 是 人 才 培养 模 式 改 革 的 关键 点 和 突破 点 , 此 , 拓 这 为 要 型技 术 人 才( 术 蓝 领) 技 。 1 . 业 岗位 工 作 任 务 分 析 2职 展 课 堂 实践 教 学 。 立 和 完善 了实 验 实 训 教学 , 化 专 业 实 习改 革 , 建 深 注 建 多 课 校 121根 据 当 今社 会计 算 机 行 业 的发 展 对 不 同层 次 、 同规 格 、 .. 不 不 重 社 会实 践 效 果 , 立 多 渠道 、 途 径 、 内课 外 结 合 、 内校 外 结 合 、 同类 型 的 计算 机 高级 应 用 型 人 才 的客 观 需 求 , 以 将 计 算 机 应 用 技 术 持 续 不断 的工 学 结 合 教学 新 体 系 。 培 养应 用 型高 素 质 人 才 的培 养 目 可 把 专 业 的 人才 培 养 目标 定 位 在 三个 专 业 方 向 , 别 是 : 算 机 软 件 开 发 标 落 到实 处 。 分 计 23社 会 对 计 算 机 专业 人 才 的 需 求 很 大 ,计 算 机 专 业 为满 足 社 会 . 方 向 、 算 机 硬件 应 用 方 向 、 计 企业 信 息 管 理 方 向 。 要 进 系统 级 的 培 计 算 机 软件 开发 方 向 应 用具 备 的 岗位 工 作 能 力 有 : 站设 计 与 网 需 要 , 对 课 程 体 系 结 构进 行 调 整 。 行 综 合程 度 较 高 的 , 阏 页制 作 、 计算 机 应 用 程 序 编 写 、 算 机 应 用 程 序 设计 、 算 机 软 件 系统 养 和 训 练 , 企 业进 行 合 作 , 强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现 学 校 与 企 业 , 计 计 与 加 实 学 规划 、 计算 机软 件 维 护 ; 生 与企业 的互 动 . 学生 应 该 从 在 校 期 间 就进 行 专 业 性 训 练 , 助 学 生 。 帮 计 算 机 硬件 应 用 方 向 应 用具 备 的 岗位 工 作 能 力 有 : 算机 维 护 与 定 位。 清 并 发 挥 自身 优势 , 今 后 顺 利地 进 行 工 作 定 位 做 好 铺 垫 。 加 计 认 为 维 修 、 算 机外 围设 备 的 生 产 应用 、 算 机 硬 件技 术 产 品 开 发 与 应 用 ; 强 沟 通 协 作 能 力 . 当 策划 并 鼓励 学 生 组 成 团 队 进 行 实 践 活 动, 养 计 计 应 培 通 企 业 信 息管 理 方 向具 备 的 岗 位工 作 能 力 有 : 用 计 算 机 办 公 设 备 学 生 沟通 技 巧 嘏 炼 相 互 协作 能 力 . 过 企业 实 习 让学 生对 计 算 机 行 业 常 应 用 、 算 机 办公 文 档 制 作 、 计 计算 机安 装 调 试 与 维 护 、 算 机 网 络 规 划 有 一 些感 性 体验 ,尽 可 能 将 教 学 内容 和 实 际 应 用 相 结 合 . 学 生 的 综 计 对 与应 用 、 站 建设 与 维 护 网 合 素 质 培 养 很 有 必 要, 且用 人 单位 都 要 求 人 才 的 职 业 道 德 和 社 会 责 而 13岗位 工 作 任 务 与 职 业 能力 分 析 . 任感. 以满 足 各 行各 业 对 计 算 机 人才 的需 求 依 然非 常 旺盛 。 131软 件 方 向的 主 要 岗 位 有 计 算 机 软 件 产 品 的销 售 与技 术 支持 .. 3 与 培 养模 式 相 适应 的课 程 体 系 建设 . 工 作 , 统集 成 工 程 师 、 术 支持 人 员 、 件 编码 工 作 等 。 系 技 软 31围绕 以 工 作技 能 为导 向培 养 目标 。 分 体 现 出 注 重专 业 基 础 、 . 充 软 件 产 品 的 销 售 与 支 持 人 员 主 要 负 责 软 件 产 品 的 销 售 与 售 后 提 兼 顾 能力 拓 展 着 力 培 养专 业 工 作 能 力 的应 用 性 特 色 。在 课 程 设 置 上 , 供 技 术 支 持 。该 岗位 从 业 人 员要 求 具 备 软 件 开 发 与 生 产 的 基 本知 识 , 采 用 以工 作 技 能 模 块 教学 , 枝 强 干, 学 地 调 整 和 优 化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削 科 能 够 为 客 户提 供 相 应 的 操 作培 训 , 且 负 责 简单 的 故障 排 除 工作 。 并 和 知识 结 构 :构 建通 用 基 础 课 平 台 和计 算 机 类 专 业 技 术 基 础 课 平 台 : 系 统集 成 工 程 师 属 于 软件 开 发 与 设 计 高 级 人 才 , 主要 任 务 是 带 领 以 ” 学 结 合 ” 导 向, 分 发挥 计 算 机 应 用 技 术 专 业 的 学 科 优 势 , 宽 工 为 充 拓 团 队 完 成 一 个 软 件 系 统 的全 部 过 程 。 要求 能 够 从 一 个 软 件 系 统 的需 专 业 口径 , 建 放 射性 , 方 向 专 业课 程 组 。 构 多 求 , 制 定 软 件 开 发 的框 架 , 且 能 够 负 责 组 织 实 施 实 际 的软 件 开 发 到 并 32围绕 工 作 技 能 深 化 教 学 改 革 重 视 学 生 的 能 力 培 养 ,按 照 学 生 . 过 程 。 还 要求 具 有 较 强 的 项 目管 理 能 力 , 够 负 责 制 定 项 目的 费 用计 毕 业 后从 事 职业 所 必需 的 能力 和 终 身 学习 所 必 需 的 能 力 , 教 学 内 容 能 将 划 . 度 讨划 以及 测 试 计 划 等 进 ‘ 分 为通 识 文 化 课 程模 块 、 用 技 术 课 程模 块 、 业 核 心 课 程 模 块 、 业 通 职 职 软 件 编 码 工 作 主 要 由程 序 员 、 软件 设 计 师 组 成 . 责 软 件 功 能 的 核 心课 程 模 块 。 负 代 码 编 写 工作 。 岗 位从 业 人员 要 求 具 有 程 序设 计 的基 本 方 法 和程 序 该 推 进 以工 作 技 能 为 导 向的 教 学 方 法 . 现 课 程设 置 的综 合 化 和 教 实 设 计 的 规 范 思 想 。 能 够 按 照 系统 设 计 说 明 书 编 写 较 高 质 量 的 程 序 代 学 内 容 的 实 施 化 ; 业 基 础 课 程 服 务 专 业 课 程 , 现 职 业 素 质 教 育 贯 专 实 码 ,实 现 程 序 的 功 能 。 我 们 定 位 在 J A程 序 员 与 J V B程 序 穿 教 育 全 过 程 ,实现 课 内外 教 学 的 良好 衔 接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际 工 作 能 AV A A WE

高职电子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电子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电子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以高职电子专业为例,分析目前工学结合形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电子专业工学结合对策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仅依靠在学校的学习,其知识与技能是不够完整和牢固的,而必须要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不断学习。

例如,高职学生的现代企业理念、职业的行为素养、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等都要经过实际工作才能获得。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依托学校和企业这两个环境和资源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平台,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

工学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遵循“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相结合”原则,使学生在职业岗位中学习,在学习的环境中工作,把学习与工作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

本文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为例,分析高职电子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办法。

一、实施工学结合过程遇到的问题(一)实习企业对开展工学结合并不积极。

学校开展工学结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掌握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持积极的态度。

但是在一些企业,特别是电子类企业对开展工学结合处于一种矛盾状态。

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开展工学结合来培养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同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不是熟练操作工人,短时间大量使用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支出,因为学生在操作中更容易出废品、更容易损坏机器。

如果没有明确长远的用工目标,没有政府或学校承担一部分成本,在当前企业以劳动力低成本竞争策略为主导的格局下,加上劳动力市场的充裕,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向学校寻求开展工学结合。

另外,不少企业都担心学生会泄露其核心机密,或者担心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对实习的学生比较防范,涉及技术的东西,都不能谈,更不用说让学生到这类岗位实习了。

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五级渐进式”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五级渐进式”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先后与富士康、大唐移动公司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探索建立了一套值得推广的“五级渐进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订单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作为移动通信等相关专业订单班建立的需求方,企业尤其渴望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内设立订单人才培养班。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于2000年首届招生,先后与12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特别是与富士康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康)多次建立富士康PE专班等,8年培养人数达904人。

电子信息类专业订单培养取得出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与企业要求有差异。

学校教育理念与思想方面仍然落后,人才培养的重心依然放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岗位技能都不够重视。

另外,课程体系建设并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发展,一些课程是本科教育的微缩版,没有本质区别,学校所开设的部分课程和企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是教师教学能力欠缺,“双师型”教师匮乏。

很多教师理论素养和知识体系比较完备,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大多数非“双师型”教师对企业的运作过程和实际生产过程并不熟悉,对企业一线的相关技能不能熟练掌握。

订单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到企业一线。

因此,订单培养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作者简介李小强(1977- ),男,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郑州,450046);李晨阳(1991- ),男,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助教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五级渐进式’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17SJGLX157);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院校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2019SJGLX645),主持人:李小强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五级渐进式”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李小强 李晨阳摘 要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订单班在长期实施过程中存在课程设计与企业需求差异大、“双师型”师资匮乏、订单班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实境训练——培养高职电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实境训练——培养高职电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业进行生产见 习,毕业前 ,到电子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通过
学会工作等,属于基本发展 能力 :专业 能力包 括掌握知识 、
掌握技能等,属于基本生存 能力 ;社会 能力包括学会共处 、
学会做人等 ,亦属于基本 发展 能力。根据该 理论 ,从业人员 只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职业发生 变更的时候 ,这种能力依 然存在 ,从而 能重新获得新 的知识 和新的技能 ,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 高职应用 电子技术专 业的培养 目标 是培养能从事 电子及
相关行业产 品的设计 、生产、维护、管理、销售和售后服务
以上环节 ,循序渐进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近几年我们采 用这 种模 式, 取得 了一定效果 , 下面介绍 每个环节 的具体做法 。 31 参观工厂、职业生涯设计 ,树立学生实境理念 .
我们把 实境训练 的整体意义 、要求及环节等内容纳入新
关于实境 训练模式的几点说明:
收稿 日期 :2 0 ・ -8 0 80 2 4 作者简介 :代玉龙 (9o_,男,四川职业技术 学院电予信息工程系助教 18_)
作品有水平,成绩骄人。如:20 0 7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
三人获一等奖 ( 一等奖仅四名) 包揽 了全部二等奖 , 人获 , 8
实境训练
培养高职电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代 玉龙 ,朱永金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 宁 6 9 0 ) 2 0 0
摘要: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 目 标。根据长期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培养的实践与
探 索,总结 出实境训 练模 式,并对 该模 式 中校 内外各种模拟和真 实实境训 练环 节进行 了分析 、介绍。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模块 。该 模 块 具有 明确 职 业 价值 取 向 , 以能 力本 位 和 就
业 导 向为 教 学 内容 ,并 将 职业 资格 证 书 纳入 该模 块 ,使 职业 资格 标 准 与专 业 课 程 标 准相 衔 接 ,直 接 反 映 高职 教 育 的职 业 特 征 。通 过 校 企 合 作 ,采 用 学 工 结 合和 顶 岗实
的校 企 合作 办学 模 式 。 企业 不 断 发 展 壮大 ,企 业 经 营者 越 来 越 倾 向采 取 “ 单 式 ”教 育 的方 式 ,进 行 人 才 储 备 订 和 定 向培 养 ,避 免 人 才选 择 的盲 目性 和 局 限性 ,有 利 于
做 到 专 业 设置 与企 业 需 求相 协 调 、技 能 训练 与 岗位 要求 相 协 调 、培 养 目标 与 用人 要 求 相 协 调 。校 企 合 作 、 订 单 培 养 是 我 国 高职 教 育 人 才培 养 的 新 途 径和 新 模 式 。 电子 信 息 工 程 技 术专 业 以服 务 为宗 旨 , 以就业 为 导 向 ,按 照 “ 学 结合 ”人 才 培 养模 式进 行 改 革 ,积 极 开 展 “ 单 工 订
麓 教学园地
孙 菊 胡 韩 王 秋 高 电信 工 技 专 订 式 才 养 式 探 与 践 世 亦 伟 艳 : 职 子 息 程 术业 单 人 培模 的索 实
4 3
高职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专业订 单式 人 才培养模 式 的探 索与实践术
孙世菊 胡亦 韩伟 王艳秋 北京 10 1 005
步奠定 了中 国作 为全球最大 移动 电话 用户 国家 的地 位 。 产 业增长 强劲 ,社会 对 电子信 息类专 业技 术人才 的 需
求 旺盛 ,相应 地对人 才培 养质 量也提 出更 高 的要求 ,而人 才培 养质 量取 决于 科学 、合 理 的人才 培养模 式 的构 建 。 电子 信 息工程 技术专 业 以 目前 和未来 电子 信息 行业 生产 、 管 理、销 售 、维修第 一 线工作 人员 的素质 与能 力为 导 向,

高职电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电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院校要 深化教育改革 , 新人 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学院把不同类 创
型的学生进行划分 , 于普通学生 , 用以就业为 导 向的基 于工作 对 采
过程 的项 目 教学 法 , 式 开展职业基本岗位能力的训练。这些学生毕 业 以后基本 能适应用人单 位一般 岗位的能力。对 于一批优秀学生 ,
高等职业教育实行以服务为宗 旨, 以就业为导 向的教育 。高职
电路性能检测 、 设计文档编写 。然后设计 电路原 理图、 择元器件、 选 器件插装 、 线路板焊接 、 电路调试 、 总机装配 、 总机调试 、 电路性 能的
4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还体现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上
高职教 师不仅要有较 高的师 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 能
为学生传道 、 授业 、 解惑 ; 而且还 必须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 统操 作技能 , 能为学生技 能训练 、 实践操 作进行指导 。电子信息 学 院采用 了走 出去 、 请进来 的方式来提 高教师素质。年轻教师进企 业 实 习培 训 , 吸取实际工作 经验 , 充实 自己, 高实践技 能 ; 提 从企业招
高职 院校 的人 才培养 目标及 企业对 高技 能人才 的需求 等多种 因素决定校企合作是高职 院校培养人才 的最佳途 径之一 , 是高 职 也
院校生存 、 发展 的内在需要 。电子信 息学 院积极 探索校企结 合 、 产
1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体 现在 课程体 系的改革上
电子信息学院在课 程开设 上 , 根据培养专 项能力和综合 能力的
总之 , 电子类 专业 学生职业 能力 的多元 化培养模式 , 有利于学
生实践操作能力 、 学习创新能力 、 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 等职业能力 的提高 , 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 , 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求 。实践证 明, 南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不断提高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特别是要改革和创新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技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

本文将从改革与创新的角度探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改革培养方案,突出实践能力传统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而在电子技术领域,实际操作技能往往更重要。

在改革培养方案时,应该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提高实践操作的难度和质量。

在电路原理、电子设备维修等课程中,可以设置更加真实和实用的案例,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可以引入企业实训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培养方案,注重综合素质在当前的社会和职业环境中,单一的技术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综合素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创新培养方案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

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比如沟通技巧、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

还可以通过项目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训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让他们学会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改革培养方案,加强就业指导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在改革培养方案时,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可以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介绍就业市场的情况、就业政策、就业渠道等信息,让学生了解就业的现状和趋势,提高他们的就业意识。

还可以组织各种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和面试技巧。

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电子企业进行对接,组织企业招聘会、实习实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探索——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探索——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训 课程存在 的问题 . 以行 业企业 职业 能力为依 据 . 以学生为 主 体, 编制 综合实训课程 实施 的条件 、 要求 、 方法 、 考核指标与 考 核方式 等 ,规范 和指 导综合 实训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过程 , 保 证 高职综合实训课程 的质量和效果 。 5 综 合 实 训 课 程 具体 实施 综合 实训课程 改革 先剖析现高职 院校综合 实训课程存在 的问题 、 再调 研软件行业 的 岗位需求 ; 根 据高职学生 的兴趣 能 力, 确定综合 实训 课程 的重 点培养 岗位 ; 然 后按照软 件工程项 目的工作 流程 ( 软件需求调研一软件项 目开发一软件测试一软 件实施一软件售后 ) ;运用基于工作过程改革 的思路 ;拟采用 ( 以. N E T为开发方向 ; 贯穿二 条线 索 ; 培养 学生的三种 能力 ; 在 四个 行动 域里 ; 运用 五种教 学情境 ; 运 用六 类角 色 ) 的研 发框 架。 ( 1 ) 一个方 向: 课程将针对 . N E T开发方 向, 开发一个项 目; ( 2 ) 两条线 索 : 课 程贯穿 H R项 目和软件 工程项 目的实施 流程 这二条 线索 ; ( 3 ) 三种能力 : 按 照 岗位要求 , 培养学生 的专业能 力、 方 法能力 、 社会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在软件开发 岗位群需要 的软件开发 能力 、 团队合作 能力 、 人 际沟通 能力 、 语 言表 达能 力、 工程应用 能力。( 4 ) 四个领域 : 课程拟按软件工程项 目的执 行 流程确定 四个行 动领域 : 软 件需求 分析 、 软件设 计 、 项 目测 试、 软件实施 。( 5 ) 五种情境 : 课程拟以企业真实项 目为载体创 设五种学 习情境 . 项 目需求分析 、 项E t 设计 、 软件测试 、 软件实 施、 软件售后 。( 6 ) 六类角色 : 课程 教学采用“ 教、 学、 做” 合一 的 模式 。 采 用情 景模拟教 学 , 将班 级组建 为一个 虚拟 的 “ 软 件工 厂” , 学生轮 流扮演六类角 色 : 客户 、 需 求分析员 、 程序 员 、 软件 测试员 、 软件实施员 、 售后工程师 , 通过角色体验来发现 自己的 不足和取得 的成就 , 找准努力的方 向。 6 基 于职 业 岗位 能 力 的 综 合 实 训课 程 改革 的 效 果 基于职业 岗位能力 的综合实训课 程改革具有 四个 方面的 优点 : ①课 程 目标 将更 明确 , 学 习过程 能有 的放矢 , 教学效 果 好, 能提高人才培养 的质量 ; ②课程教学 内容更具体 , 课程是在 “ 软件 工厂” 内组织实施 , 按软件 产品 的实施 流程来开 发的 , 以 项 目有 主线 , 将避免 了教学 内容 的虚饰化 、 空洞化 ; ③课 程教 学的过程就是软 件产 品的实施流程 ,故课程 实施的操作 性更 强; ④ 课程教学效果更 明显 , 课 程开发 时以“ 职业 岗位 能力 ” 为 导向 , 能有效提升学生 岗位适应能力 , 采用情境教学 , 角色体验 将 能提 高学 生社会 责任能力 , 在仿 真实训环 境下 进行 项 目实施 将 能提 升学生 的方法能力 。

《电子技术》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电子技术》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电子技术》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具体改革内容基于构建主义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其核心思想就是在以“学生为活动中心”教学模式下,通过完整的课程职业能力分析,有目标性的创建学习情景(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通过“目标驱动型”的课堂组织形式,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课程职业能力评价体系,驱动学生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基于构建主义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将课程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化、将各项能力评价模式数字化,做到职业能力培养的可视化、可操作化。

切实完成各项课程改革的目标。

改革主要内容如下:①构建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基础的课程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职业能力培养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基本单元。

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特性,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除课程所设计的专业能力以外,还包括团队协作、创新、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非专业能力。

作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改变课堂组织形式和授课方式,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能力及非专业能力。

构建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基础的课程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有利于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等内容的改革。

②完善“目标导向型”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一次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案。

“目标导向型”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就是通过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并形成与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目标,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看到成果希望,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目标导向型”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中,主题对象显然是学生。

③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让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目标前进,就是如何采用适当学习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门课程,由于每次课程内容性质的差异,教学方法都存在差异;对于课程中的不同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异。

关于高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高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高职 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 文/ 韩东宁 ( 长春理工大学光 电信息学院 吉林 长春
1 0 1) 3 02
【 摘要】为 了培 养 高职 院校 的 电子信 息工程技 术专业人 才的职业 能 力,教 学改革 势在必 行 。这就要 求 高职 院校 培 养 出来 的 学生 在 具 备 必 要 的 基 础 理 论 知 识 和 专 业 知 识 的 基 础 上 ,重 点 掌 握 从 事 本 专 业 及 其相 关专业领域 实际工作 的基本 能力和 基本技 能。在 实际教 学中 ,贯彻 “ 需 主 线 , 以能 力为 中心 ” 的指 导 思 想是 实现 培 养 目标 的 重 中之 重 。 【 关键词 】高职 教 育 电子 专 业 教 学 改革
为 收 音 机 电 路包 括 基 本 放 大 电路 、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 调 谐 放 大

把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 于教学过程 的始终
教学 改革必须 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 逐 步明确高 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树立具有 高职特色 的人才 观和 以学 生 为 主 体 的现 代 教 学 观 。运 用 现 代 教 育 规 律 ,结 合 职 业 特 点 把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贯 穿 于教 学过 程 的 始 终 。在 强 化 学 生 的观 察 、 思 考 、应 用 的 基 础 上 ,鼓 励 学 生 在 学 习 新 知 识 与 技 能 时 敢于尝试 、解释和计算 ,进而培 养其 探索 、表达和创新 的能
力。
是 注 重 电气 现 象 的直 观 性 和 相 关 概 念 的 抽 象 性 。对 人 来说,许多电气现象只 能通过 “ 外显 ”的 自然作用被察觉 , 比如 力效应 、热 效应和 光效 应 。 电压 、 电流和 电阻等 概念 是 比较 抽 象 、 较 难 观 察 的 …。 在 学 习 电子 、 电路 等 相 关 课 程 时 , 必须 设 法 借 助 一 定 的器 件 、设 置 和 方 式 方 法 来 展 示 电 的 内部运动过程 ,给学生一个直观 的印象 ,以帮助 学生更好地 掌握 相 关 概 念 。 二 是 要 注 重 教 学 内容 的 规 律 性 和 表 述 的 多 样 性 。在 概 念 的理 解 方 面 ,基 本 概念 和 导 出概 念 的关 系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一 方 面 ,借 助 已知 的 概 念 可 理 解 导 出概 念 的基 本 特 点 , 并 从 特 定对象得 以补充 ;另一方面要重视概念 的限定 、概 念的扩展 和概念 的准确表达 。认 识心理学认为 :当新 旧知 识具有共同 要 素 时 , 有 利 于 同化 。 三 是 注 重 实 践 教 学 和 理 论 教 学 的 相 关 性 。 所 谓 的 实 践 性 教 学 是 指 实 践 、实 习 、 实验 、 实 训 等 与 传 统 意 义 上 的所 谓 “ 堂 教 学 ”相 对 应 的 教 学 活 动 ,是 独 立 于 理 论 教 学之 外 的 课 个 教 学 环 节 , 因 此 , 实 践 性 教 学 可 以说 是 课 堂 教 学 的延 伸 。在 国外 ,实 践 教 学 也 被 称 为 模 拟 教 学 ,是 一 种 全 新 的 教 学形式,它通过学生直接参 与和 教学 内容密切相关 的一 系列 活动 ,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 的 目的。作为高职学生 ,除 了要 学 习 必 要 的 理 论 知 识 外 ,更 重 要 的 是 培养 动 手 能 力 ,能 运 用 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 问题 。因此 ,高职 学院在这方面 的教 学开展程度,决定 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同时又关系到学校 的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电子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电子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求 的情况 , 广东河 源职业技术学 院
此 ,确定专业 人才培养 目标为 : 面
面发展 , 适应 电子产 品设计 、 生产 、
照能力递进规律进行分层 。 根据能 专业基 本能力培养层 、 专业核心能
向电子信 息产 业培 养德 、 、 智 体全 力 层次关 系将人 才培养 过程 分为 销售及 服务 第一线需要 , 具有较强 力培养层 、 职业能力培养层三 综合 电子技术应 用 、 电子产品生产与检 个递进层 次 , 即为“ ” 并将 创新能 3;
2 1 年 第 2 期 00 9 第 3 卷 1 总 6 7期 2
职业技术教育
VOCAT1 0NAL AND TEC HNI CAL EDUCAT1 0N
No2 ,0 0 .92 1
Vo - 1 l3 Ge e  ̄ No 6 7 nr .2
以能 力培 养为核 心的高职 专业 “ + ” 电子 3 2 人才培 养模 式实践
行 业企业 专家共 同对企 业 电子产 !
二: 三三通讯等电子企业I — 定考核结果 耄 三 亘 /+— I 言 蔷 三至量 三弓 篓 羹 A. 雅迭电 中宝 - , t k 子、
品的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分解 , 将真 校企共同选择中低 档电 学生 的专业拓展能力 。另外 , 校企 实电子 制作项 目作为教 学载体 贯 1培养主线 ,
国战略性 、 基础性和先导性 的支柱 设 计 、 生产 、 销售 及技 术服 务产业 组 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 电 将
产业 , 社会 对电子信息类人才需要 链 的岗位群 中的中、 低级职位 。据 子 行业 企业 职业 岗位 能力要 求按
逐 步从 数量 的需求 转 向质量 的需 求。 围绕社会对 电子信息类人才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OI 编 码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0 0 7 9 . 2 0 1 3 . 2 6 . 01 3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郑晓峰 张进平 林 娟 梁湖辉
摘要: 以某高职院校电子 专业为例 , 分析人 才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 , 提 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些改革措施 , 探索建立一套
掌握 了这些技能要求 , 基本上能适 应电子信 息类 的岗位技 能需
总第2 8 5 期
人 才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改革
求。 我们在教 学课 时上 给予重 点倾斜 ; 在教 师安排上启 用最优 先的 、 经验丰富的教 师; 在实训实习安排上优先保证。 二是 整合 部分 课程 。 例如 将原培 养方案 的 “ 电路 基础 ”、 “ 模 拟电子技 术基础 ”、“ 高频 电子 电路 ” 三 门课程 整合成一 门 “ 电子 电路 基础”。 用 二个学期 上完, 既为后面 的职业技术课 程 腾出时 间和空间 , 又 能提高学 生 的学 习效 果 , 课程 编排 比未改 革前更合 理 。 课程 内容 方面 , 电路 部分 去掉 非正弦周期 交流 电 路、 线性 电路 的过渡过程 、 磁 路与铁心线 圈等教 学内容 , 增加常 用电工 工具 、 电工仪 表 、 电工材料 、 安 全用 电 ( 包括触 电急救 ) 等实用电工技术 内容, 模 电部分和高频部分融合 , 更加 突出教学


人才培养过程存 在的问题
在对企业调研 和对毕业 生 的回访调查 中, 我们发现 以下一
些 主要 问题 : 人 才培养 目标定位不准确 , 职业面向太宽 泛, 针对
性不 强; 学生职业素养 、 职 业意识欠缺 , 职业技 术技能薄弱 ; 课 程设 置 和企业需 求脱节, 职业技 术课 开得 多, 涉及面广没有 重
方经济社会 的需求 。 针对我校毕业生 主要 分布在福建省特别是 海西经济 区的电子产 品生产制造 、 检测 、 销售 、 安装 与维 护, 工 厂 自动化控制 , 通信 、 网络及 电视等设备安装与维护等三个就业 面需求较 大的岗位 群的实际情况 , 围绕学生毕业后可能的就业 方 向, 我们设定 电子产 品制造与运用 、 通信及 三网融合、 工业 自 动化控制三个职业方 向供学生选择。
点, 没有针对性 ; 教学方 法 、 手段 落后 , 不能满足社会 对学生职 业 能力素养 的要求 等。 这就 要求我们不 断开展教学改革 , 提高 人 才培养质量 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 通过分析 、 探索 , 我们认为改
革必须基于学生的职业 能力培养。 二、 基于职业能力培 养为核心的改革措施
“ 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宽职业面向、 窄就业对象” 的人 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 电子信息工程; 职业能力;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郑晓峰 ( 1 9 6 4 一 ) , 男, 福建泉州人 , 福建电力职业技 术学院信息管理工程 系, 教授 ; 张进平 ( 1 9 6 5 一) , 男, 福建 惠安人 , 福建电力职业技 术学院信息管理工程 系, 副教授 。( 福 建 泉州 3 6 2 0 0 0 ) 基金项 目: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 ̄ r 2 o 1 2 年B类社 科研 究项 目( 项目批准号: 闽教科 [ 2 0 1 2 ] 8 6 号, 项目编号 : J B1 2 5 7 5 S ) 、 2 0 1 2 年福 建电 力职 业技术学院教研教 改课题 ( 课题 编号: 2 0 1 2 J Y 0 0 6 ) 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 T U_ G6 4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0 7 9( 2 0 1 3 ) 2 6 — 0 0 2 8 — 0 2
的就 业渠道 和就业环境 良好 , 就业率 高。 但 是近 几年我们在人
保证了学生所选的职业方向理论知识够用, 又能最大程 度培养学 生 的职业兴趣与爱好, 发挥个体潜能, 体现因材施教。 3 . 以课 程改革为重点, 重新制定人 才培养方案 , 提 高培养质量
才培养 中也不断遇到一些问题 。
全 的电子类企业 , 电子信息专业各 类人 才在福建 省大有用武 之 地。 福建 电力职业技 术学院 ( 以下简称 “ 我校”) 地处 海峡西岸 经济区的重要港 口城市泉州 , 为了配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 泉州市 政府主动承 接了台湾信息产业 的梯度转移 , 泉州对电子 专业类 学生的需求 旺盛 , 这使得 我校电子信息技 术类专业 学生
在培养方案的课程 体系上, 将原来的公共课 、 职业基 础课 、 职业技术必修课、 素质拓展课重新归类为职业 素质通识课 、 职业 技术课 、 职业方 向课 、 综合能力实践课 、 职业技能拓展课、 职业素
2 8
程, 不应归为重点课 程。 新 的课 程体系如 图1 所示。 这6 1 7核心课 程构建了电子信息_ T 二 程专业的职业核心技 能, 即学生 只要较 好
2 .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 重构课程体 系, 提高学生核心竞
争力

图 1 课 程 体 系
是确定核 课 程。 将原来 l 1 门重点课程整合为6 1 7核心课
程, 在教学课 时和课程 内容上给 予重 点安排 。 原人才 培养方 案 设 置的重点课程安排太多, 太多就没重点 , 在课 时、 教学资源配 置上不能保证重 点, 而且有些课 程不是构建核心职业能力 的课
福 建省的电子 信息产业较为发达 , 拥有 数量 众多 、 层次 齐
质 拓展课 。 课 程结构上 , 去掉 职业基础课 , 重新整 合 “ 职业技术 课” , 将能构建职业基本能力的核 课程归人其 中, 并保证其教学 课 时。 开设职业技能拓展任选课模块 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职业技 能, 每个学生可根据 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4 ( 3 课 程来学 习。 这样既
1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重新 定位培养 目 标与职业面向, 解决专
业宽 口径 与人 才 需求针 对 性 强 的矛盾
2 0 0 3 年我校开始招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 , 在有限的三
年学校 时间中, 学生要学 习多达4 4 1 ' 3 课程, 专业方 向单一 , 不能 很好地 适应 市场需求 。为了该专业长足 发展 , 也考虑 到学生就 业, 经 过多次调研 , 提 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岗位 ( 群) 为 依据 , 实行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的人 才培养 模式 , 去主动适 应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