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时代挑战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论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论文音乐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影响着儿童在情感、性格、社会交流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对于儿童学前音乐教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论文篇一《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摘要: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音乐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影响着儿童在情感、性格、社会交流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对于儿童学前音乐教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丰富儿童在音乐方面的活动,开拓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完善这一方面的教育机制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误区思考在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末,我国的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开始初步发展,历史上被称为“学堂乐歌时期”。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初步意识到音乐对于幼儿的重要性。
如康有为就主张让孕妇多听音乐,演唱或演奏音乐。
学前教育家陈鹤琴也曾说:“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的接触。
可由节奏的美,使肉体和精神起共鸣共感,而表现节度的行动;由和声的美,使人感到调和统一,而养成调和性;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而养成统一性。
我们要凭着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儿童的生活里面去,使儿童无论在生活、工作、学习或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
”到了1953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提出了培养幼儿爱好音乐的兴趣及发展幼儿音乐听觉和韵律感觉的目标。
而真正使儿童音乐教育走入正轨的是于1988年国家政委所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8―2000)》。
它要求在幼儿园进行多种艺术活动;在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中要求开设艺术课,基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在各级师范学校和较多的高级中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增设艺术选修课,进行高中和大学阶段的艺术教育,从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学校艺术教育体系打好基础。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儿童学前音乐教育体制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如何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对策建议: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教育质量
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提高音乐教育的地位和资源分
配。
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可以加强音乐教师的培训和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音乐 教育的质量。同时,可以开展各 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增强学生对
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促进资源共享
02
03
家庭因素
许多家长认为音乐教育不 是必需的,或者认为孩子 没有音乐天赋,因此不重 视音乐教育。
学校因素
一些学校可能因为缺乏音 乐教师或教学资源,无法 提供高质量的音乐教育。
社会因素
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 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 和支持。
师资力量不足,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数量不足
目前,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 业教师数量不足。
儿童情感发展
儿童情感发展理论,如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情感发展经历 了信任、自主、主动、勤奋、自我统一等阶段,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情感教育方 面的指导。
音乐教育心理学理论
音乐学习与记忆
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学习与记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音乐可以促进记忆力 的提高。
音乐与情感
音乐心理学认为,音乐可以引发和调节人的情感,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调可以引 发不同的情感反应。
教授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指导学前儿童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让他 们在歌唱时能够更好地控制气息和声音。
3
引导学前儿童演唱
通过引导学前儿童演唱歌曲,让他们感受音乐的 旋律和基本演唱技巧。
乐器演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乐器
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乐器,如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等。
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引言•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起源与演变•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影响因素•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启示•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小学音乐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对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总结经验,为当前及未来音乐课程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本文旨在梳理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音乐课程的特点、目标和内容,总结经验教训,为当前及未来音乐课程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
研究目的与方法02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起源与演变初步形成了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程体系,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音乐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培养编写了大量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音乐教材,包括歌曲、欣赏、器乐等。
建立了音乐教师培养机构,培养了大批专业音乐教师。
030201受文化大革命影响,音乐课程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产物,遭受严重破坏。
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材停滞不前,缺乏更新和改进。
教材建设音乐教师培养机构被撤销,原有教师队伍受到冲击和流失。
教师培养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音乐课程逐渐得到重视,以唱歌、欣赏、器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
音乐课程设置重新编写和修订了音乐教材,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教材建设恢复了音乐教师培养机构,重建了音乐教育专业和教师队伍。
教师培养教材建设编写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音乐课程设置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音乐课程逐渐得到重视,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化。
教师培养加强了音乐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发展阶段(1990-2000)03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音乐教育投入音乐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新时代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和改进措施
新时代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和改进措施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小学音乐教育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只是简单地传授一些歌曲和乐理知识,而现在,随着教育理念和技术的更新,我们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本文将从现状出发,探讨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能够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1.教学资源不足在很多小学中,音乐教育的专业师资并不足够,往往是由一些非音乐专业的老师兼职负责。
这导致了教学资源的匮乏,学生无法得到专业化的指导和培养。
2.教学内容单一目前,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一些简单的歌曲学唱和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教授上,缺乏其他形式的音乐表现和创作。
这导致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理解度大打折扣。
3.教学方法陈旧在一些小学中,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板书、唱歌和指挥之中,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
这使得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有限。
4.学生压力过大现在的小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由于各种课外培训、家庭作业等等的加重,导致他们很难在音乐教育中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
二、改进措施1.加强师资力量学校应该加大对音乐教育专业师资的招聘和培养力度,确保每个小学都有专业的音乐老师来负责音乐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除了传统的歌曲学唱和简单的乐理知识外,学校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加入更多的音乐表演和创作的环节,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音乐兴趣和特长,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校应该鼓励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尝试更多的创新方法,比如引入互动游戏、音乐科技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学校也应该为音乐教室提供更好的教学设施,使得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和有趣。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音乐教育,不要将之视为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是应该帮助他们在音乐中找到放松和愉悦。
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音乐类的社团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让他们在音乐中找到一种共同的兴趣点,减轻学习带来的压力。
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展望
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展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音乐成为了让人们远离喧嚣、寻找内心宁静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探讨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
一、音乐教育的现状音乐教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曾经长期被忽视。
然而,近年来,随着文化意识的觉醒,音乐教育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许多学校开始注重音乐教育,开设了音乐课程,建立了乐团和合唱团。
同时,社会上也涌现出了许多培训机构,提供专业的音乐教育服务。
然而,尽管音乐教育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但仍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并没有提供音乐课程。
这导致了城乡音乐教育格局的差异。
其次,由于对于音乐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学校的音乐课程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最后,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有待改进。
目前,许多音乐教育还停留在教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层面,缺乏对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展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将迎来新的时代。
未来的音乐教育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个性化教育的兴起未来的音乐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培养。
每个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天赋和兴趣都不尽相同。
因此,音乐教育应当倾注更多的精力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
学校和培训机构可以通过设置各种音乐类别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同时,引入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学习。
2. 技术应用的广泛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演出,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音乐教育的效果,还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音乐教育。
3. 跨学科融合的发展音乐教育将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音乐与科学、数学等学科有着深厚的联系。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引言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中国的音乐教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本文旨在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将回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同时也将关注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早期发展(1900-1949)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还相对薄弱,音乐教育普及率较低。
然而,一些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引入了西方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1904年,中国第一所现代音乐学院——上海中国音乐学堂成立,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堂以西方音乐为主,采用西方教材和教学方法。
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音乐教育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家。
二、产生变革(1949-197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发展方向的变化,这也深刻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
新政府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强调音乐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音乐教育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所需的合格人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这一时期,中国音乐教育迅速普及,新的音乐教材和课程体系的研发开始对现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大批音乐学校和艺术学院,重点发展音乐教师的培训和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音乐人才,更注重培养音乐爱好者,倡导全民音乐素养的提高。
三、改革开放以后(1978-2000)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频繁使得西方音乐文化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
中国开始引入国外先进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得音乐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和突破。
此时,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精神。
一方面,学校音乐教育广泛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学前专业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如何写
学前专业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如何写学前专业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其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前专业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并分析其需求和挑战。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在学前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音乐教育,幼儿可以培养自身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音乐有助于幼儿的情感表达和认知能力发展,同时还能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音乐教育还有助于幼儿发展其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二、学前专业中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1. 音乐课程的多元化随着多元化教育的兴起和音乐教育的理念转变,学前专业中的音乐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音乐课程中将不仅有传统的唱歌和乐器演奏,还将加入舞蹈、戏剧等元素,以满足幼儿对于不同艺术形式的需求。
2. 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学前专业中的音乐教育也开始融合技术。
通过音频、视频等科技手段,幼儿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利用云端平台进行音乐创作和合作。
3. 跨学科合作学前专业中的音乐教育将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以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
例如,音乐与语言学科的结合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与数学学科的结合可以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学前专业中音乐教育的挑战1. 师资匮乏学前专业中合格的音乐教师相对较少,这给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需要加强对学前专业中音乐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师资的整体素质。
2. 教材地区性差异学前专业中,不同地区的音乐教材存在一定的地区性差异。
这给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统一的音乐教材,以确保音乐教育的质量和连贯性。
3. 家庭环境不利因素在学前阶段,幼儿的家庭环境对于音乐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不利于音乐教育的培养,将给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需要通过家长教育和社会支持等措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
让孩子接触不同乐器和音乐风格,感受不 同音色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风格的辨 别和欣赏能力。
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身体动作表现
让孩子跟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 用身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和理解,如跳舞、打节拍等。
语对音乐的感受和情 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 感表达能力。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阶段理论,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音乐教育内容和目标。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的应用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和活 动,引导儿童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表现力,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 力的发展。
特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具有游戏性、互动 性和创造性,强调儿童的主动参与和 体验,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儿童的审美 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目的与意义
目的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促进儿童全 面发展,包括音乐能力、认知能力、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 发展。
意义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 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儿童情感、认 知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儿童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
音乐心理学理论
音乐心理学理论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心理学理 论为指导,了解儿童对音乐的认知和 感知特点,以及音乐对儿童心理发展 的影响。
音乐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教师应根据 儿童的音乐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音 乐素材和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音乐 感受力和表现力,促进儿童的心理健 康发展。
社会音乐教育资源的应用
社会音乐教育资源的重要性
社会音乐教育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各类音乐培训机构、社区音乐活动、音乐比赛等。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孩子的 音乐学习渠道,提高孩子的音乐技能和表演能力。
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及启示(最新整理)
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及启示2015-01-30摘要:中国学前教育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变革始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主线。
文章介绍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阶段,总结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历史的总体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三点启示。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课程,启示学前教育课程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是学前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中介,它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王春燕学者所言:“从中国1903年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纵观这百年的发展史可以明显地看出,学前课程的发展与变革是贯穿百年学前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
”一、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阶段1.20世纪30年代以前:从产生到初步中国化。
20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此时的幼儿教育都是照搬国外的模式,课程也是完全效仿国外。
1903年至1918年,学前教育课程主要是模仿日本的模式。
1904年1月13日,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颁布,其中对蒙养院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其主体内容都是参照日本1899年出台的《幼稚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不断涌入,中国早期的学前教育家如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一方面借鉴西方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进行本土化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并形成了“单元中心制课程”、“行为课程”等课程模式。
1932年10月,民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学前教育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开启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新时代,迎来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改革期。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已经确认了儿童的主体地位,认定了幼儿园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此时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已经比较广泛,而且具体实用。
音乐学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音乐学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言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音乐学科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音乐学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音乐学科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一、音乐学科教育的现状1. 教育体制与政策目前,音乐学科教育在国际上普遍被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各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政策与标准。
在中国,音乐学科教育也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但由于学校资源分配不均、音乐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音乐学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2. 教育内容与方法传统上,音乐学科教育注重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强调乐理和技巧的训练。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音乐学科教育也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音乐学科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演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等。
3. 教师队伍建设音乐学科教师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极大。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音乐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不足,对音乐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了解也不够全面。
因此,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培养和专业化发展是当前音乐学科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音乐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1. 个性化教学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音乐学科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
通过借助新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2. 跨学科融合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与艺术、文学、社会科学等学科。
未来的音乐学科教育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促进学科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3. 创新能力培养音乐作为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
未来,音乐学科教育将不仅仅注重学生的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为音乐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意人才。
音乐教育发展趋势与教研活动
音乐教育发展趋势与教研活动2023年,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音乐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代,音乐教育发展趋势明显,教育教学方法不断革新。
同时,由于科技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教学活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音乐教育发展趋势1.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人们将会看到更多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的形式,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音乐教学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看音乐视频、听取音乐教育节目以及线上互动活动等方式进行学习。
2.音乐素质教育未来的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能和知识的过程,更注重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
这包括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演技巧以及音乐创造能力等方面。
此外,还应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和人生观。
3.跨学科的音乐教育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强烈的多元文化和跨学科的发展趋势,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结合,成为跨学科的教育方式,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课程学习语言、历史、文化、科技、心理学等知识。
4.音乐教育国际化未来的音乐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的音乐人才。
通过吸取国外成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我们国家的音乐教学模式,使得将来的音乐学生具有全球化素养,为国际交流和合作奠定基础。
二、教研活动为了适应音乐教育发展趋势,教育行业需要持续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
以下是教研活动的几个发展方向:1.创新型教育研究未来的教育研究应该从传统的实验和统计研究中脱离出来。
接下来,研究者需要探索创新型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设计型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问题解决并归集可执行结果。
2.国际化教育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研究也将趋向于国际化。
与国外机构和研究者开展合作,促进跨国合作和交流。
此外,将国外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引入国内,将更好地满足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
学前专业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学前专业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与趋势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的影响,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人文素养。
因此,我认为学前专业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并且有着以下几个趋势:首先,音乐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育主要以教授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为主,而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创意经济的兴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
因此,未来的音乐教育将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音乐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培养。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了一个重要关注点。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情感、释放压力的途径,帮助学生调节情绪、舒缓压力。
因此,未来的音乐教育将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通过音乐的欣赏和表达,帮助学生发泄情绪、减轻压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音乐教育将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随着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成为了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音乐素养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基本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而音乐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对音乐的美学价值、风格特点和文化背景的辨识能力。
因此,未来的音乐教育将会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最后,音乐教育将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音乐教育也将紧跟时代的步伐,借助技术的力量提升教学效果和创新能力。
例如,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音乐欣赏和学习;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音乐会和演奏过程;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音乐学习和评估。
学前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学前音乐教育文献综述作者:李炳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2期摘要:学前音乐教育从民国时期开始,在音乐教育的进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阶段。
本文笔者重点梳理了2010-—2017年以来的国内文献。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音乐教育近几年来,幼儿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幼儿家长,都逐渐意识到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教育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从2010—2017年关于学前音乐教育的期刊和论文研究的方向,本文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挑战关于学前教育发展方向类型的文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地位、形式、内容以及发展状况。
第二,研究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理念以及政策上的变更。
第三,对某一特定学前音乐教育时期的发展进行具体的研究,总结出这一时期学前音乐教育发展的规律、特点和经验教训。
学前音乐教育在现今遇到的挑战主要有学前音乐教育观、学前音乐教育的民族性和多元文化性、教师的素质问题以及幼儿的培养这几个方面。
例如,陈琳、王欣在《学前教育研究上发表的“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时代挑战”,宋健在《黄河之声》上发表的“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时代挑战”,肖满的硕士论文“民国时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
笔者认为,关注一门学科的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是非常重要的,搞清楚了这门学科的来龙去脉,找出所面临的问题,在面对21世纪种种挑战中,选择正确的发展路线,认识到所面对的挑战,从而确立明确的目标。
二、学前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大概有200篇左右,作者分别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阶段及我国现阶段学前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例如,王豫立在《戏剧之家》上发表的“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现状分析”,洪雅君在《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发表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现状及对策”,林春菲在“文史博览”(理论)上发表的“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发展探析”等文章,从学前音乐教育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分析了音乐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作用,总结了学前音乐教育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对于国外学前音乐教育的借鉴方法。
2024学年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挑战与机遇
2024学年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在我国幼儿园日益受到重视。
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还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2024学年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一、挑战1.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距。
城市幼儿园音乐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而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设备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
这种现象导致农村幼儿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受到影响。
2.家长观念转变难度较大尽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部分家长仍然存在“学音乐没用”的观念,忽视了对幼儿音乐教育的投入。
部分家长过于注重幼儿的学业成绩,将音乐教育视为“副科”,导致幼儿音乐教育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3.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幼儿园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质量。
当前,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师缺乏专业背景,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幼儿多元化音乐教育需求。
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4.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不足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这种现象导致幼儿对音乐教学失去兴趣,难以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二、机遇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音乐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家庭教育观念逐渐转变3.科技手段助力音乐教学互联网、等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为幼儿园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如线上音乐教学、智能音乐教学设备等,有望改善音乐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4.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在2024学年,幼儿园音乐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如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2024学年幼儿园音乐教学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
音乐教育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音乐教育的挑战和发展方向音乐教育的挑战与发展方向引言:音乐是一门细腻而又深入人心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触动人的情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音乐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些挑战,并提出音乐教育需要走向的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挑战1. 技术与人文的冲突在数字化时代,技术的进步使音乐创作、演奏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
然而,这也导致了人们对于音乐的浅尝辄止和对于细节的忽视。
许多人更愿意通过网络平台上的音乐库和流媒体服务来获取音乐,而不是亲自演奏乐器或参与音乐创作。
这对于音乐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们需要找到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2. 学校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冲突音乐教育既可以在学校课程中教授,也可以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
由于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的评估,音乐课程往往被边缘化,甚至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与此同时,非正规音乐教育(例如音乐学院、音乐训练班等)受到高收费和地域限制的限制,无法普及。
因此,在保持学校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平衡方面,音乐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二部分:发展方向1. 提高音乐教育的社会地位为了克服上述挑战,首先需要提高音乐教育的社会地位。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增加对音乐教育的支持,包括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师资培训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音乐教育也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将音乐纳入综合教育体系中,使之不再被边缘化。
2. 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演奏技巧或音乐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创造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审美意识等。
因此,音乐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借助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尽管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对音乐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科技也可以成为音乐教育的强力工具。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音乐体验,电子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理论。
谈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谈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一项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教育工作。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认知、情感和语言能力都在快速发展中,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还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如何开展好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成为了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是培养孩子们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的重要阶段。
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天生较强,而且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也具备。
学前儿童音乐教学应该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学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健全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全面而协调的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情感,启迪他们的智慧,增强其对美的鉴赏能力。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1. 制定合理的音乐教育目标在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明确音乐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发展儿童的音乐情感和审美情感为核心,主要包括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增强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还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音乐教学目标。
2. 创设宽松、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特点是要紧密结合游戏、歌曲、器乐等元素,创设愉快、丰富的音乐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游戏、歌谣、故事、曲目、器乐和舞蹈等环节,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和欣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音乐游戏活动,调动他们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3. 设置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内容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涵盖歌谣、游戏、舞蹈、器乐、音乐故事等方面。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注重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与他们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的音乐歌曲和故事,以便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
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教育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时期,这时期时局混乱,但同时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官学”逐渐衰退,而“士”这个阶层逐渐形成。
百家争鸣时期,最典型的莫过于儒家的思想。
孔子在教育上一直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與“相长”等。
她创办了私学,并且也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强调了音乐具有教化功能注重音乐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内容要与形式相统一,内在素养要与外在表现相统一。
后来,他的弟子还选编,整理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也就是最早的音乐教材书《诗经》。
孟子认为音乐就应该“与民同乐”。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的音乐教育在秦汉时期出现了新的乐器,比如笛、箜篌、琵琶。
丝竹乐取代了先秦时期的金石乐器,改变了乐队的结构,同时也改变了音乐的旋律。
舞姿,舞容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楚声风靡了全国不仅仅是南北方音乐文化的交融而有利于音乐艺术的发展,影响了汉人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义。
在秦汉时期,设立了乐府这样的机构,乐府是官办的,制度开明,收集民歌,创编歌曲,创作和填写歌词。
乐府具备了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的完整概念,教育的目的明确,教材师资力量与教学理论的设施齐全,有固定的教学场所。
在此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阐述音乐艺术规律和音乐艺术本质特征的文学著作--《史记》。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文化大融合,民族器乐和歌舞音乐的一个大交流。
歌、舞、乐三位一体,形成了中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时期。
器乐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例如蔡琰的《胡笳十八拍》。
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著名的音乐理论思想《生无哀乐论》,嵇康认为因为的本身是没有任何思想感情的,音乐的感情在于听音乐的人。
强调了音乐的本身是没有社会性和阶级属性的。
音乐需要和自己的内心进行交流,更着重强调了音乐的自然功能。
三、隋唐时期的音乐教育在隋唐时期,民间的民族民间音乐,宫廷燕乐和宗教音乐都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并且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音乐教育的交流、乐器的制作、乐谱的刊物、乐曲形式的改革以及音乐理论和音乐思想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
论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摘要:幼儿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幼儿音乐教育。
现阶段我国幼儿音乐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笔者根据实际调查,认真分析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主要论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展现状一、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相关教育方法和观念,同时也会有许多方法和观念会在消失,中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方法和观念不断产生或消失的过程。
但是这种方法和观念的产生或消失不是凭空的,而是要依据某些环境和条件的。
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由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后一个时期根据自身的调节,对前一时期进行选择。
如果与自身的相关条件不出现大的矛盾,可能会直接小作修改或直接采用,在此基础上会形成适合这一时期的方法和观念,而随之而来的前一时期的会消失。
二、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1.幼儿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迅速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在精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人,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人们对幼儿音乐教育尤其重视与关注,“音乐热”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到处都能看到音乐培训机构的影子。
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音乐艺术培训中心达数十家之多,海纳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现代音乐学校、春之声艺术培训中心等等。
在这些音乐培训机构中,开设课程有乐器、声乐、舞蹈等,其中乐器又分为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
声乐分为美声和民族。
舞蹈分为拉丁、华尔兹、伦巴等等。
科目之多,科目之广,基本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对音乐学习的要求。
2.家庭幼儿音乐教育受到很大重视幼儿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对孩子进行教育是父母和教师的本职、责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腾飞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及国家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
浅谈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发展
浅谈中国音乐教育史的发展摘要:中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从整体看,它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
音乐教育史介于音乐史和教育史之间的一门边线性历史学科。
它既从属于音乐史,又可视为教育史中的分科史。
研究音乐史和音乐教育史中某些共有历史事件时,不难发现音乐史与音乐教育史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音乐史音乐教育史视唱练耳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孔子的“儒家说道”到今天所倡导的“科教兴国”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教育在一个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音乐教育从中国古代发展至今它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道路,这说明时代的进步同样也推动着一定文化形态的相应发展。
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发展,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两个历史阶段。
其发展的主要趋势,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逐渐取代封建教育,近代新式学校逐渐取代传统的封建学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初创、发展、成熟等几个阶段,从教会学堂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启蒙教育、初高级师范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等一步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最终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专业音乐教育。
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音乐教育就好比一个新生儿,她需要吸收各方面的营养方能茁壮成长。
自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来华的外籍商人、传教士、政客等西洋人络绎不绝,由于他们的到来,中国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他们所带来的一切文化、物品、风俗习惯正不自觉的渗透到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悄然声息的改变着他们的观念意识形态,并且也就在这个时期,西方带来了影响中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基督教育。
基督教文化作为宗教文化的一种,它在中国的传播确实给早期的音乐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正如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在他的《基督教会与教育的关系》一文中所记载的“教育在培养把西方文明的科学、艺术引进中国的人才方面十分重要,中国与世隔绝的日子已屈指可数,不管她愿意与否,西方文明与进步的潮流正朝她涌来,这种不可抗拒的潮流,必将遍及全中国”当时就有许多传教士在中国开办蒙养院、教育学堂、书院、女塾等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从不同程度上都开设了音乐课,如:“崇信义塾”“上海清心书院”“圣芳济书院”“中西女塾”等,根据相关记载,法国天主教会在上海所创建的“圣芳济书院”刚开始只招收西方的儿童,但自1880年开始,该院对中西学生都有招收,其中就开设了音乐一课,并且在后期的发展中中国学生与日俱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时代挑战作者:程毅
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如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对教育也就越来越重视。
现在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不少“学前班”,以期让孩子能够从小学习到各种文化艺术,从而赢在起跑线上。
其中,给孩子报“音乐班”乃是广大家长们的一项热门选择,这使得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时代挑战。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发展历史;时代挑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必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家长们花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资自然也越来越多。
让孩子在学前学习音乐,是目前很多家长的选择。
孩子在学前接受音乐教育,既能够从小培养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又能够多掌握一门艺术,以给未来多增加一条门路,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而在此背景下,对于我国学前音乐教育来说,如何站在历史发展的基石上,经受住时代带来的挑战,乃是亟需讨论的问题。
一、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
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政策,都是随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处于不断变革中的,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亦然。
纵观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其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在20世纪中期,我国包括学前音乐教育在内的学前教育模式都是模仿前苏联,具体表现在既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审美与道德思想培养,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因此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保持了相当一段长的时间;至20世纪60-70年代,在我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基本政治思想成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音乐教育也受基本政治思想影响较深,同时教育模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一改以教师为绝对主体的固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得课堂氛围有了一定提高;而后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创造教育”和“智力教育”被提出和运用到学前音乐教育中,使得学前音乐教育开始强调对孩子潜能的激发,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矫枉过正,忽视了学前音乐教育的本性;直到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传入,我国学前音乐教育才开始形成全面教育的理念,并随之产生了诸多研究。
二、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时代挑战
(一)重视全面音乐素质培养
前文对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浅要阐述,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变迁,期间出现过不少问题,但最后终于还是走回了正轨。
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传统教育思想弊端的显现和新的教育理念的推广,学前音乐教育在发展中取得的成
绩越来越显著。
但是,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仍旧还未根除,在部分人心中,仍旧是把学前音乐教育的目的当成让孩子从小学习音乐,以后好走音乐之路。
这显然偏离了学前音乐教育的本质。
学前音乐教育的目的,应当是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孩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也就是以情感和能力培养为主,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为次。
可若家长一味要求孩子严格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对孩子的情感和能力培养,则就失去了学前音乐教育的本意,甚至会让孩子在枯燥、严肃的学习中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对音乐的兴趣。
学前的孩子年龄尚小,思想尚未成熟,即使要在此时打好基本功,也不能单纯以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更重要的是开发孩子的潜能。
换句话说,就是要重视对孩子的全面音乐素质培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逐步再加强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而非“一口气吃成胖子”。
(二)彰显音乐的民族性和多元文化性
现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科技及文化交流碰撞越来越火热,这自然也对音乐艺术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音乐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所以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也应当要彰显音乐的民族性和多元文化性。
华夏先祖曾“礼乐治国”,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而历经华夏五千年传承至今,经过一代代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的中国民族音乐可谓是集华夏音乐文明大成者。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然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国民族音乐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而传承和发扬所依靠的正是教育,所以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彰显音乐的民族性,从小培养孩子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与热爱,乃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若想真正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使之走上世界的舞台,还要注重音乐的多元文化性,也就是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不仅仅要使孩子们认识民族音乐,也要使他们认识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三)提高学前音乐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开展者,是教学的实施者,是孩子的引导者,我国学前音乐教育若想经受住时代的挑战,必须先要具备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前音乐教育教师。
观我国现在的学前音乐教育教师来看,有一部分的综合素质偏低,不足以满足教育要求。
一名合格的学前音乐教育教师,首先要具备专业的幼师知识和技能,能够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措施来开展好幼儿教学工作;其次要具备充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基本乐理、乐谱以及几样乐器;再者还要拥有敬岗爱业的精神和一颗热爱孩子之心,能够尽心尽力为学前教育工作所奉献。
只有这样,才能够担得起学前音乐教育教师这一神圣的身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而在现代,只有重视全面音乐素质培养,彰显音乐的民族性和多元文化性,以及提高学前音乐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使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经受住时代带来的挑战,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健.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时代挑战[J].黄河之声,2017(15):44.
[2]陈琳,王欣.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时代挑战[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