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示范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及意义。
4.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3.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4.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5.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物种多样性、营养结构的复杂性、自我调节能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稳定性。
2.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
3. 利用图表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生态系统的图文资料、案例及多媒体教学资源。
2. 设计问题探究活动和讨论题目。
3. 准备生态系统的模型或实物模型,如食物链模型、生态瓶等。
教案篇幅有限,后续章节(六至十五)将陆续为您提供。
请随时告知您需要哪一章节的内容,我会尽快为您准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出生态系统的话题。
2. 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阐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3.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4. 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的稳定性。
5. 讲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分析物种多样性、营养结构的复杂性、自我调节能力等因素的作用。
高三生物教案: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的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C :理解)。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C :理解)。
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理解)。
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板书】'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稳定性I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注解】一、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二、抵抗力稳定性(一)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二)原因:内部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三)规律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就将被打破三、恢复力稳定性(一)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以后恢复原状的能力(二)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两者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 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类题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C:理解)• 一个发育成熟的生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表现出的功能特征是(B)A .物种成分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B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平衡C .呈现周期性的起伏波动D .对外界干扰有一定的抵抗力.在一个具有稳定性的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图中(D)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C :理解).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述,错误的是(C)A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的稳定性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永恒的D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天然森林中的马尾松很少发生虫害,而人工马尾林却常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从生态学上分析,主要原因是(A).林木在低浓度范围内能吸收有毒气体,使空气得到净化,这个现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C •生物具有适应性.抵抗力稳定性比较低的生态系统是(.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B )A .抵抗力稳定性B .恢复力稳定性C .结构不可破坏性D .功能绝对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是() A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B .自动调节能力较大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高C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D. 无法确定.生物圈稳态是因为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能力的基础是(A •人工马尾林的营养结构简单B .人工马尾林的适应性差C .人工马尾林的抗虫害能力差D .人工马尾林适应松毛虫繁殖A .植物具有应激性 生物具有遗传性•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 正确的是A .抵抗力稳定性大,恢复力稳定性大 抵抗力稳定性大, 恢复力稳定性小C .抵抗力稳定性小,恢复力稳定性大抵抗力稳定性小, 恢复力稳定性小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农业生态系统A. 生物之间的食物链 B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 .生物的多样性D .生物的适应性.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 B )B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 .分解者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有效的是(A )【学科内综合】 .(多选)关于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A. 海洋对于调节大气CO 含量起重要作用B. 湿地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种群基因资源C. 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含的重金属越多A.I 图表明动物甲与动物乙之间既是捕食又是竞争的关系D.n 图中曲线②表示单子叶植物,①曲线代表双子叶植物c.川图中的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的变化,则动物甲表示恒温动物,动物乙表示变温动物D. W 图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 B 点大于A 点.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B ) A.太阳能 B .足够的有机物 C .氧气D .水分.一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标志是( D )A .分解者大量减少B .生产者大量减少C .动物大量减少D .食物网简化A .生产者 A .增加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 C •减少最高的消费者的数目 .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重要意义是( D )A .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C .避免人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预B .改变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D .减少分解者的数目B .提高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D .使生态系统朝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人类的下列活动,最易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B •大力捕杀鼠类和各种害虫D •大力捕猎黄鼬、狐等动物.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洗净的砂、黑藻、草食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如下图,据图回答:(1 )图 ________ 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最长,图 ______________ 中的稳定性最差,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制作生态瓶时常放入少量尿素,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有密切关系。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机制。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森林、湖泊等生态系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态系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是如何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的。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新课讲授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草原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和植物数量的变化为例,讲解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自我调节。
当食草动物数量增加时,植物数量减少,从而限制了食草动物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反之,当食草动物数量减少时,植物数量增加,为食草动物提供了更多的食物,食草动物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让学生讨论其他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自我调节机制,如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的生长和死亡、湖泊生态系统中藻类和鱼类的数量变化等。
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差异。
例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恢复力稳定性较弱;而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但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固性》一、教课目:1.知方面:明生系的自我能力。
例明抵挡力定性和恢复力定性。
述提升生系定性的举措。
2.能力方面:并制作生缸,察其定性3.感情度与价:同生系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活生系定性的影响。
二、教课要点:明生系的自我能力。
三、教课点:抵挡力定性和恢复力定性的观点。
四、教课方法:利用多媒体件,引用一些直的片,指学生剖析例,律,得出,运用践的能力。
同用述法、比法、法等,引学生思虑和剖析一些践中的,培育学生察、剖析、比、和用的能力。
五、安排:1六、教课件:多媒体件七、教课程:入:同学在小学的候就学一首古:“野火不尽,春吹又生”首含了生物学知:草原生系拥有必定的定性。
即便了大火,个生系仍旧复了。
那么了明生系确拥有的定性科学家做了好多来明它。
此中很有名的一个是美国的科学家做的。
件展现“生物圈II号” 料【提】八位科学家原打算在“生物圈II号”中自自足生活两年,什么半途撤出了?个程中出了什么?(提示: 1.因为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耗费掉大批的氧气同放出大批的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又与建“生物圈II号”的混凝土中的反生成碳酸,致氧气含量由 21%降落到14%。
2.昆虫中除了白、螂和外基本死亡,食品等养构系中止。
3.靠花粉播生殖的植物都了,粮食重减。
⋯⋯)【叙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工制作的生态系统都难以长久保持稳固,所以人类应当很好地保护自己的独一家园。
那么现有的生物圈为何能够自我长久保持稳固呢?应当如何保护呢?今日我们共同来商讨这些问题。
[ 板书 ] :一、生态系统稳固性的观点1.观点:见课本109 页【叙述】:我们把生态系统所拥有的保持或恢复自己构造和功能相对稳固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 设问 ] :生态系统在遇到扰乱后,为何还能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固呢?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议论:略)[ 实例论述 ] :请同学们看课本①当河流遇到稍微的污染时,能经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除去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目不会遇到明显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班级某某学号[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问题探讨:见课本P109为什么森林、草原和苔原这些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呢?[自主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2.自我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其中,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当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一)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的能力。
2.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3.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二〕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的能力。
2.核心:“遭到破坏,恢复原状〞3.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特征;外界干扰的特征和强度;环境条件等〔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但这一看法并不完全合理。
如果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那么必须强调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好,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反之亦然。
〖例1〗比较两种生态系统两个方面的稳定性: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示范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和联系。
教具准备 1.文字资料1:“生物圈Ⅱ号”实验资料。
2.文字资料2:各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比较。
3.文字资料3:负反馈调节的实例。
4.图片资料1: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情况以及现在的状况。
5.图片资料2:热带雨林、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图片和食物网简图。
6.图片资料3:草场防护林。
7.课件:负反馈调节模型。
8.视频1: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
9.视频2:我国的重点自然保护区。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原因、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2课时,完成制作实验。
三维目标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5.学会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6.通过图片、照片、视频、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学生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
8.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9.通过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分析的能力。
10.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1.通过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学习,确立辩证统一思想。
12.通过制作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帮助的良好品德。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信息传递。
弄清了各种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也知道了它们如何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那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大家先看一下问题探讨。
(学生看书)推进新课师可见,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自然或人为)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那么,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美国的科学家们做了这样的实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3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3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理解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理及方法。
【基础知识精讲】课文全解:本小节主要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
生态系统稳定性,教材是利用著名的“生物圈Ⅱ号”实验室引出的。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教材主要阐述了这样几个要点: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是相对的稳定;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这是它与生态平衡的区别;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关于抵抗力稳定性,教材分析了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讲述了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特点。
关于恢复力稳定性,教材首先通过实例阐明了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然后讲述了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说明这两种稳定能力同时存在于生态系统中且存在相反的关系,与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材又一次提到了“生物圈Ⅱ号”实验室的实例,指出保持各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必要性,接着举例讲述了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些措施。
并说明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想法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小节的知识结构如下:问题全解:117.如何理解“生物圈Ⅱ号”实验?(1)科学家们之所以建造“生物圈Ⅱ号”,是为了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试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
(2)“生物圈Ⅱ号”中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溪流;有土壤、水源、空气、阳光、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等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应有尽有。
(3)在实验过程中,“生物圈Ⅱ号“由于土壤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又与建造”生物圈I号“的混凝土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氧气含量由21%下降到14%,二氧化碳含量猛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的理解(1)包括两个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构稳定决定功能稳定。
特别提醒: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靠生物群落内生物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及种群内的种内竞争实现的。
b.结构相对稳定是指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功能相对稳定是指物质输入与输出及能量输入与输出的相对平衡。
2.生态系统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新课标第一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恢复力稳定性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稳定性表现之间的关系:反相关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非生物环境无机环境结构稳定生态系统决定生产者消费者生物群落稳定性渠道食物链()生物物理化学质循环降解降解降解净化作用抵抗力决定自我调节能力恢复力决定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1含义: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公开课教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公开课教案一、引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物群落长期保持其内部结构、功能和物质循环的能力。
作为生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对于我们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至关重要。
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意义。
二、知识讲解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系统。
-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物种、生物种群、生物个体以及土壤、水体、气候等非生物因素组成。
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越丰富,其稳定性越高。
- 耐受外界干扰:生态系统具备自我修复能力,能够在外界干扰后快速恢复平衡状态。
- 功能的延续和恢复:生态系统具备保持功能和恢复功能的能力。
3.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相对丰度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 生物交互作用:物种之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交互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 人类活动:人类的开发、污染和破坏行为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其稳定性。
三、互动活动1. 观察生态系统- 到附近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
- 学生可以记录所见的植物、动物和环境变量,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构建微型生态系统- 学生小组按照指导,利用鱼缸或玻璃容器构建微型生态系统。
- 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植物和动物,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模拟干扰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干扰实验,如添加化学物质或改变环境条件,观察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响应和恢复过程。
- 学生可以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四、总结与评价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地观察和互动活动,他们不仅巩固了相关知识,还培养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希望他们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并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者。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提要]2、生态农业概念: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体系简介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多级利用,使整个生态村的各业产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目的: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原理: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
现象:仅一年,实验室内的氧气含量大幅度减少,粮食也严重减产 结论: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是很困难的。
原因:“生物圈Ⅱ号”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生物圈Ⅱ号实验室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举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抵抗能力 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例物理沉降,化学分解等。
营养成分越繁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 营养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特点 规律:外来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状态被破坏抵抗力稳定性 概念: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举例:一片草地发生火灾,第二年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 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
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
恢复力稳定性 类型 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正在改变着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保护措施:针对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例:栽种防护林,避免过量砍代,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稳定性的保护 1、生态系统的稳定优点:生态农业的建立减少化肥用量,增加经济效益,净化环境,降低人畜发病率。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高二生物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导引自学诱思探究反思提高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自学导引: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能力,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是相对的稳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二)抵抗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的概念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2、抵抗力稳定性的原理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抗污染)和完善的营养结构。
(1)净化作用净化作用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三个方面。
其中,生物分解以微生物为主,微型动物为辅,某些植物也有这种功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及其结构和功能,理解环境的稳定性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理解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调控作用;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其环境保护和环保行动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和影响因素;2.掌握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调控作用。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和识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问题;2.如何提高学生实验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结构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产生条件和分类;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群落和生物群落中的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3.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二部分环境稳定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环境稳定性概念和含义;2.环境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3.环境稳定性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水资源和气候;2.土壤质量和土地使用;3.生物多样性和物种数量。
第四部分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调控作用1.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和种群变化的原因和影响;2.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和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PPT等多媒体教具讲解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2.课堂讨论: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学生自主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3.实验探究:设置实验环节,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探究生态系统稳定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进行测验;2.实验报告: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进行评估;3.课堂表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参与度进行评估;4.作业和素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文献查阅能力进行评估。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剂能力。
举例说明抗击力稳固性和复原力稳固性。
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固性的措施。
2.能力方面: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看其稳固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态系统稳固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固性的阻碍。
二、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剂能力。
三、教学难点:抗击力稳固性和复原力稳固性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引用一些直观的图片,指导学生分析实例,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运用实践的能力。
同时应用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摸索和分析一些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看、分析、比较、总结和应用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学习过一首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包蕴了生物学知识: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固性。
即使经历了大火,那个生态系统仍旧复苏了。
那么为了证明生态系统确实具有如此的稳固性科学家们做了专门多实验来证明它。
其中专门闻名的一个是美国的科学家们做的实验。
课件展现“生物圈II号”实验资料【提问】八位科学家原打算在“生物圈II号”中自给自足生活两年,什么缘故中途撤出了?那个实验过程中显现了什么问题?(提示:1.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掉大量的氧气同时开释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又与建“生物圈II号”的混凝土中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氧气含量由21%下降到14%。
2.昆虫中除了白蚁、蟑螂和蝈蝈外差不多死亡,食物链等营养结构联系中断。
3.靠花粉传播繁育的植物都灭绝了,粮食严峻减产。
……)【讲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工制作的生态系统都难以长期坚持稳固,因此人类应当专门好地爱护自己的唯独家园。
那么现有的生物圈什么缘故能够自我长期坚持稳固呢?应该如何样爱护呢?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板书]:一、生态系统稳固性的概念1.概念:见课本109页【讲述】:我们把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固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堂教学目标•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和评价指标;•掌握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的威胁和保护措施;•了解生态系统中稳态和不稳态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和评价指标;•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的威胁和保护措施;•生态系统中稳态和不稳态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生态系统中稳态和不稳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和评价指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变化因素的作用下,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不发生明显变化的能力。
•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包括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适应性等多个方面。
2. 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的威胁和保护措施•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生物入侵等多种威胁。
•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包括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维护水土流失、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等。
3. 生态系统中稳态和不稳态的概念和特点•生态系统稳态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静态稳态指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动态稳态指生态系统在面临外界环境变化时能够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不稳态指生态系统因外界环境变化、人为干扰等原因,出现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等的明显变化。
教学方法•PPT讲解: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点。
•师生互动:老师讲解相关知识点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集体讨论。
•案例分析:通过生态系统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教学手段•PPT展示;•课件资料;•生态系统的实际案例材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引入通过学生日常接触的生态环境,引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并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重视。
教学环节二: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和评价指标通过PPT呈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评价指标,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般概念,并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教学环节三: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的威胁和保护措施通过PPT呈现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和保护措施,让学生知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威胁来源,并掌握怎样保护生态系统稳定。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word教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标】一、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三、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四、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五、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对比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板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讲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
第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
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
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以内部生物群落为核心的,有着一定的承载力,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范围的。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而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从而保证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讲述:在生态系统中关于正反馈的例子不多,例如,有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的死亡。
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同的。
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
因为物种的减少往往使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下降,抵抗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和其他干扰的能力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 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和联系。
教具准备1•文字资料1:生物圈n号”实验资料。
2.文字资料2:各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比较。
3•文字资料3:负反馈调节的实例。
4•图片资料1: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情况以及现在的状况。
5•图片资料2:热带雨林、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图片和食物网简图。
6•图片资料3:草场防护林。
7•课件:负反馈调节模型。
8•视频1: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
9•视频2:我国的重点自然保护区。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1 课时,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原因、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 2 课时,完成制作实验。
三维目标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5•学会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6•通过图片、照片、视频、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学生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
8•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9•通过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分析的能力。
10•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1.通过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学习,确立辩证统一思想。
12.通过制作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帮助的良好品德。
教学过程第1 课时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信息传递。
弄清了各种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也知道了它们如何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那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大家先看一下问题探讨。
(学生看书)推进新课师可见,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自然或人为)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那么,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美国的科学家们做了这样的实验。
(投影仪显示生物圈n号”)(注:教师应对资料中有关的内容加以补充,如:建造的时间、占地面积、空间大小、投入研究的资金、实验的时间和方法、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师讨论下列问题:问题一: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建造生物圈n号”并进行实验呢?问题二:在生物圈n号”中模拟生物圈建立了哪些生态系统?里面有哪些成分?问题三:八位科学家原打算在生物圈n号”中自给自足生活两年,为什么中途撤出了?这个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问题四:生物圈I号”出现这些问题了吗?生物圈n号”实验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师谁来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生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实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
师是的。
如果实验能成功,那我们真正能进入太空生活,不用带大量的食物和水等必需品。
那第二个问题呢?生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溪流;里面有土壤、水源、空气、太阳光,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等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应有尽有。
师看来所有成分都有了,那为什么出现了问题三的情况呢?生1由于土壤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又与建生物圈n号”的混凝土中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氧气含量由21 %下降到14%,二氧化碳含量猛增。
生 2 昆虫中除了白蚁、蟑螂和蝈蝈外其他基本死亡,食物链等营养结构联系中断。
生 3 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都灭绝了,粮食严重减产。
师不错,问题很多。
为什么呢?生 1 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毕竟形成的时间太短,无法维持稳定。
生 2 里面的各种成分都是人为加入的,而不是通过长久的进化逐渐形成的,所以有些生物可能会淘汰,而使食物链断裂。
生 3 空间太小了,无法完成大范围的物质循环,导致物质循环受阻。
师不错,问题四就由我来回答总结。
生物圈I号”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整个生物圈保持相对稳定。
该实验的失败表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建造一个脱离地球自然环境而又能让人类休养生息的生态系统,原因就是这样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师好,我们重新回到书本,看讨论。
谁来回答一下,参考一下以前的知识。
生 1 因为自然的生态系统是经过千万年进化而来的,其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密切联系,已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
能依靠相互之间的联系抵御外界的干扰。
生 2 因为各个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特有的成分,这些成分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特有结构,而各种生物又通过生态系统的功能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所以它能够抵抗外界干扰。
生3生态系统具有严整的结构和完善的功能,受到外界干扰后,能依靠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保持相对稳定。
师大家说得不错,都能利用以前的知识来说明。
简单地说,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相对稳定性是因为其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这个能力与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师那什么是自我调节能力呢?我们先来看书本中的两个实例:实例 1 :河流自净作用。
实例2:森林中的害虫与食虫鸟。
师实例1中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如何表现的?生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仍保持相对稳定。
师很好。
那实例2中自我调节能力体现在哪里呢?生害虫和食虫鸟形成了一种负反馈调节的关系,来保持数量上的稳定性。
师不错。
这里提到了负反馈调节,那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它的作用是什么?它调节的对象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先看思考与讨论,大家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选一名代表上黑板完成冋题。
生1图5-5-1食虫鸟与害虫的负反馈调节模型(教师评讲,修改)师下面我们来看我制作的一个课件,可以动态地了解负反馈调节。
(播放课件)师好,下面大家能举更多的例子来说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吗?生1草原中草的数量增加,兔子会因为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数量增加。
而兔子的数量增加后,会吃掉大量的草,而使草的数量减少。
而草的数量减少,又会使兔子因缺少食物而数量降低。
通过这样的负反馈调节使两者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生2草原中兔子的数量增加,狼会因为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数量增加。
而狼的数量增加后,会吃掉大量的兔子,而使兔子的数量减少。
而兔子的数量减少,又会使狼因缺少食物而数量降低。
通过这样的负反馈调节使两者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师大家说得很好,其实在生物群落内部所有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存在着这种关系。
那除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外,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有没有这种关系呢?大家举些例子来说明。
生1河流受到无机环境中的污染物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仍保持相对稳定。
生2适度捕捞后,池塘中鱼的数量会减少。
但是因为数量少,鱼得到的饲料就会增多,使鱼群大量繁殖,数量增加。
最终,鱼塘中鱼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得到可持续发展。
生3森林局部大火过后,植物数量少了。
但是,土壤中的养料增多了,植物的种子就能获得更好的养料、水、阳光等等,快速长成新的植株,使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师很好。
负反馈调节非常关键,它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下面,我们可以再来看一些负反馈调节的例子。
M--------i甘虫® Ml肯宙九嚼图5-5-2食虫鸟与害虫的负反馈调节模型(投影仪显示负反馈调节的实例)师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是无限大的呢?生不是,有一定的限度。
师不错,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1: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师看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确实是有限的,它只能抵抗一定程度的干扰和破坏。
如果干扰和破坏超过一定的程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被破坏,生物大量减少,甚至灭绝。
这样,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很难再恢复。
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亚马逊一样,我们可以再看看书上的黄土高原。
可见,生态系统的破坏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地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系统,使干扰和破坏尽量地在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之内。
师大家想想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可以回想一下以前的知识。
生 1 与生物的种类有关。
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生 2 与无机环境有关。
环境越好,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师大家总结得非常好。
其实,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大量的减少,环境变得恶劣,使其自我调节能力大大降低,生态系统也就很难恢复了。
师在生态系统中,只要干扰和破坏不超过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能维持相对稳定。
这种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御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一种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师下面我们就以一些例子来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大家看书,然后举一些其他的例子。
生 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恢复力稳定性。
生 2 受到轻微污染后,河流能通过自净能力保持原状。
抵抗力稳定性。
生 3 当草原上旱季来临时,动物会进行夏眠来躲避酷暑或迁徙来寻找水源和食物,保持种群数量的稳定,进而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抵抗力稳定性。
生 4 河流受到严重污染,稳定性被破坏。
后经过人们对环境的整治,河流逐渐恢复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
生 5 森林受到合理砍伐后,仍能恢复原状,提供可持续性的资源。
恢复力稳定性。
生 6 森林生态系统中某一生物灭绝后,仍能由其他生物来代替其位置,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教师讲评,修改)(如:生 5 所说的与书本110页上与社会的联系是相同的意思;想像空间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两个稳定性)师大家应该还记得大兴安岭的火灾,那么现在情况怎样了呢?我们来看图片资料。
(投影仪显示图片资料)师这体现了什么稳定性?生恢复力稳定性。
师是的。
当一个生态系统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后,需要人为的帮助,才能恢复它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使他重新恢复原状。
师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有什么关系呢?首先,它们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联系:两者共同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同时发挥着作用。
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师它们也有区别。
区别:①两者的概念不同。
②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③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着差异。
师这里我们重点来看看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抵抗力稳定性。
前面已经说过,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我们就举 2 个特殊的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来说明,请大家看图片资料和书本文字,然后对两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