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学习知识》实训大纲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实践教学总体目标与要求

(一)教学目标

经济学基础的学习既要强调基本理论的系统学习,又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实践而融会贯通,使经济学的发展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加入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所谓经济学基础的实践教学就是对现实中的真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探索的过程,即以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或模拟情景为依据,使学生能够在某些现实的约束条件下,例如,有限的时间、有限的信息和大量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综合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面对复杂问题做出分析、判断和推理,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是: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不仅需要学生的参与、合作,而且需要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二、课时分配及项目类型

序号

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类型

课时

1

案例分析:“谷贱伤农”

案例分析、讨论

2

2

案例分析:“严峻的中国就业形势”

案例分析、讨论

2

合计

4课时

实训 1

(一)内容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二)训练目的

正确理解需求弹性与销售收人的关系

(三)训练方式----案例分析

1、用图示分析农产品需求弹性;

2、分析农产品价格与销售收入的关系;

3、请举出类似的例证,并深入分析。

(四)项目能力培养体现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需求弹性理论有较深的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训练环节与对应能力训练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使用)第一部分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经济学基础》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财经管理类课程的必须知识储备,也是学生认识社会经济问题的必备知识准备。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经济理论知识和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调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注意渗透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经济问题与现象的实证分析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

1、知识目标(1)能够清晰描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内容。(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经济学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理解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经济现象,对简单经济学现象做出正确分析和预测。(4)能够基本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2、职业技能目标(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学好与运用财经管理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2)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3)具备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数理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经济现象和具体问题。

3、素质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2)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3)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比较宽,具备经济分析与预测能力。(4)具有一定的经济论文、报告等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经济学基础

英文名称:Essentials of Economics

课程代码:0901002;09010002

授课专业:全校非经济、管理类各专业

开课单位:管理与经济学院

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一年级下学期(卓越班)

学分/总学时:1/16 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简介

1、《经济学基础》的学科特点:

《经济学基础》是全校性公共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各行各业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能够利用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科学决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鉴于大部分学生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2、《经济学基础》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为财经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它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学习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针对非经济管理类的各专业开设的全校性公共必修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原理与理论为基础,建立和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理解能力,力争达到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问题分析能力。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采用全校统一考试,在最后一次课上随堂完成。学生总评成绩为60分即为合格,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60%)组成。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三个部分:考勤、平时个人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能力目标

二、主要内容与理论教学要求及学时安排

三、课程实践教学部分

(一)实践教学任务

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可以在仿真环境中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多种理论和方法,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系统分析和模拟实验,使其更深入地领会和熟练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和研究经济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共19课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应用Excel制作图表的基本操作技能。

(2)、运用图形仿真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利润最大化决策。

(3)、通过模拟实验,将乘数与加速数结合起来说明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及政府投资的作用。

(4)、根据给出数据,建立某经济体系的IS-LM 模型,掌握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及IS-LM 曲线的建模方法。

2、实训内容

本课程由7个实训组成:

实训一: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2课时)

实训二:生产函数的建立与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确定(3课时)

实训三:各种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与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图形仿真(3课时)

实训四:微观经济学比较静态分析(2课时)

实训五: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3课时)

实训六:产品与货币市场IS-LM 的均衡(2课时)

实训七:某地区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4课时)

四、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考核方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本课程考核含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发言情况、课外调研、阶段测试、课后小组讨论作业、参观实习报告、小组项目作业。这些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一并计入考核成绩中。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为标准化题型。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

适用阶段:高职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为后续学习《企业运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创新创业》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基于高职教育的层次与特点,充分考虑满足学习相关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围绕企业决策者这一职业岗位群的决策需要这个中心,组织和构建课程内容。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常识,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经济思维能力,培养大局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学习经济学的意义;

2.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认识、解释现实经济现象;

2.运用经济学理论及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三)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

《经济学基础》课程按照企业决策者这一岗位职业群的决策需要,同时考虑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高职教育的特点及经济师考试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教学项目划分及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建议

教师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参考经济师考试大纲,以企业决策者这一职业岗位群的决策需要为中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形式上应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文字表述要深入浅出,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基本情况表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经济学的原理,了解微观经济以及宏观经济的主要内容,掌握及需求与供给定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市场失灵、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等内容,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应对并解决实际岗位中的问题,为提高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空间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素质目标

1.能够分析市场经济的需求和供给;

2.能够分析消费者行为;

3.能够分析生产者行为;

4.能够分析生产要素;

5.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二)知识目标

1.掌握需求与供给定律;

2.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

3.掌握生产者行为理论;

4.掌握成本理论;

5.掌握生产要素基本理论。

(三)技能目标

1.具备市场经济分析的能力;

2.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具备实践和应用的能力;

4.具备分析消费者行为的能力;

5.具备逻辑计算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

1.重视实训教学环节,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源、视频、网站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通过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讲练结合,通过组织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等形式进行教学。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系(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系(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系(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系(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系(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系(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系(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系(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系(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系(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系(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系(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附件4: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供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使用)

第一部分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经济学基础》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财经管理类课程的必须知识储备,也是学生认识社会经济问题的必备知识准备。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经济理论知识和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调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注意渗透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经济问题与现象的实证分析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

1、知识目标

(1)能够清晰描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内容。

(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经济学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

(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理解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经济现象,对简单经济学现象做出正确分析和预测。

(4)能够基本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2、职业技能目标

(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学好与运用财经管理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

(2)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3)具备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数理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经济现象和具体问题。

3、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经济学基础》教学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学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经济学基础》教材的第五章第一节,主

要讲述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具体内容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

行机制等。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知道市场经济体制的特

点和运行机制。

2.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

2. 教学重点: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经济学基础》、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

生思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供需关系。

2. 知识讲解:介绍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例题,如市场竞争

对价格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价格变

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竞争策略。

7. 板书设计: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六、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解释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

2. 答案: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

和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

供求关系决定。供求机制是指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供应与需求相互制约,形成价格。竞争机制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式,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经济学英文名称:economics

学时:48 学分: 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先修课程:经济数学

开课学期:第1学期开课院系:工商系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着眼于新时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新型经济与管理人才全面的发展需要,紧紧把握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趋势,坚持“开放性”和“应用性”的培养方式,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运行中最一般的规则,同时启发学生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实际出发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意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经济学》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数学推导和几何图形进行理论推导,因此这门课程以经济数学为先修课程。良好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先决条件。另外本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不同的程度上构成许多西方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即使以技术性比较独特的学科和课程而论,它们也不能完全脱离基础理论。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第一章导论(3学时)

基本内容:资源稀缺性,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经济制度与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和最优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流量分析方法和存量分析方法。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提高经济分析和决策能力。本课程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模型,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

2. 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

3.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决策能力,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微观经济学部分

(1)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价格理论,掌握市场机制的作用。

(2) 消费者行为理论,理解需求与效用的关系。

(3) 生产者行为理论,了解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4) 弹性理论,掌握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应用。

(5) 成本理论,了解生产成本和企业利润的关系。

(6) 市场结构理论,了解不同市场类型及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2. 宏观经济学部分

(1)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核算方法。

(2) 货币与银行体系,了解货币流通和银行体系的作用。

(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

(4) 通货膨胀与失业,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5)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了解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6) 国际经济学,了解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全)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全)

《经济学基础》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

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

课程内容

课程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需求

与供给、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

宏观经济指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课程地位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

基础。

知识目标

掌握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

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01能力目标

02

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

经济问题。

03

能够进行基本的经济计算和图

表分析。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和决策能力。

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

《现代经济学原理》(作者:XXX ,出版社:XXX )

《宏观经济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

教材:《经济学基础》(作者:XXX ,出版社:XXX )

教材及参考书目

0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需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供给定理

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

需求与供给理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01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

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

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每学期学分: 4 学分

每学期学时: 64 学时

适用对象:市场营销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全校性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各行各业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能用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决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鉴于大部分学生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理解:生产要素定价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掌握:价格决定理论、效用最大化原理、生产与成本理论、利润最大化原理、四类生产的厂商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通货膨胀、失业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

三、教学内容

导论1学时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经济学的分类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4 学时

第一节需求

一、需求与需求函数

二、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

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供给

一、供给与供给函数

二、供给曲线与供给规律

三、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市场均衡

一、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

二、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

第四节需求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

二、需求收入弹性

三、需求交叉弹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4学时第一节效用与边际效用

1.基本概念

2.边际效用递减曲线与需求曲线

3.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现象的学科。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经济学在现

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

3. 能够分析经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4. 培养经济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

2. 需求与供给;

3. 价格与成本;

4. 市场结构和竞争;

5. 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

6.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理

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

五、课程安排

1. 第一周:经济学导论

2. 第二周:需求与供给

3. 第三周:价格与成本

4. 第四周:市场结构和竞争

5. 第五周: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

6. 第六周: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六、教学考核

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

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3. 期末考试(50%):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料

1. 主要教材:《经济学原理》;

2. 辅助阅读:相关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

八、教学指导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困惑,请及时与老师联系,老师将为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以上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请学生们根据大纲内容认真学习,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祝各位学生学习愉快,取得成功!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重庆工程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课程代码:

任课教师:

授课班级:_______

授课时间:

重庆工程学院教案

第三节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 )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产量(Equilibrium Quantity )

均衡价格下的产量(交易量),也称均衡交易量。

图示: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超额需求和超额供给

·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供给不变,需求变动

-D 上升=> P 上升;Q 上升 -D 下降=> P 下降;Q 下降 -需求增加对均衡的影响 -需求减少对均衡的影响

·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需求不变,供给变动

-S 上升=> P 下降;Q 上升

-S 下降=> P 上升;Q 下降 -供给增加对均衡的影响

-供给减少对均衡的影响

30

·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供给、需求同时变动

•S ↑+ D ↑=> Q ↑ ; P ? •S ↓+ D ↓=> Q ↓ ; P ? •S ↑+ D ↓=> P ↓ ; Q ? •S ↓+ D ↑=> P ↑ ; Q ? -均衡价格-供给、需求同时增加

对均衡的影响(1)

-均衡价格-供给、需求同时增加

对均衡的影响(2)

-均衡价格-供给、需求同时增加

对均衡的影响(3)

45

S

D P

E Q E

O Q P

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P E

P

2

S

D

P 1

Q E

O Q

P

超额供给

超额需求超额需求和超额供给E 0

Q

1

Q 0

D 0

P 0

S

D 1

P 1E

1

O Q P

需求增加对均衡的影响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它探讨了个体、企业和国家在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在大学经济学基础课程中,学生将学习

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家庭

和企业)的行为和决策。在微观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到以下几个方

面的知识:

1.供求关系:学生将学习到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决定价格和数量的基本机制。他们将了解到供给和需求曲线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来决定市场均衡。

2.消费者行为:学生将学习到消费者如何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收入水平做出购买

决策。他们将学习到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的概念,并学会如何通过边际效用和

边际成本来做出最优消费决策。

3.生产者行为:学生将学习到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组合来最大化利润。他

们将学习到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概念,并了解到企业如何在边际收益和边际

成本之间做出决策。

4.市场结构:学生将学习到市场竞争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他们将了解到完全

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和决策制定。在宏观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国民收入和生产: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度量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和生产水平。

他们将了解到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和意义。

2.经济增长:学生将学习到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他们将了解到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经济增长对生活水平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基础》实训大纲

一、实训的主要方式与方法

(一)实训方式

1、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经济学理论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把枯燥的理论主动应用到一个逼真的具体场景中,不仅能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主讲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时采取的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让学生课下认真研读案例。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提前为学生提供案例,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材料,做到对案例相关背景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案例所介绍的内容,尽量融入到案例的情景之中,为设身处地进行案例讨论打下基础。

第二,分组讨论。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对案例材料的理解和认识,交流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力求最大可能地对案例还原。在资料掌握的基础上,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经过适度的争论,形成初步的共同看法与认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各小组意见陈述。各小组在充分讨论后,应对本小组讨论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提炼,并在班级内进行陈述交流。每一小组在陈述本组的观点后还应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这样能够使小组的意见观点逐渐得到补充和完善。

第四,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各小组陈述的不同观点,进行点评,分析得失,以扩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实践经验表明,成功的案例教学,既有赖于对案例的精心挑选,又有赖于学生课外的认真准备,更有赖于案例教学过程的有效组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够设身处地,融入到案例情景中,真正能够尽量还原案例的背景,了解其实质内涵。教师的主要角色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2、头脑风暴

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有时为了解释一个经济现象或命题,教师事先进行较为充分的准备,然后,组织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交流,打破思维定势,进行开放性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思考、表达等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那些发散型的议题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通过头脑风暴,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产生火花,不仅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产生因创新思路的贡献而产生的成就感。教师在头脑风暴法中的角色是:一是提出头脑风暴的中心议题;二是鼓励学生发言,并准确对学生的发言作好记录,尽量用原话记录,不作任何解释;三是将每一条意见写出,去除完全重复的条目,并对相关意见归类与综合,从而形成对议题的看法与思路。四是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或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论证。

3、学生演讲

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其对某一方面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对某一专题进行广泛的知识收集整理后,让学生面对大家给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学生讲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对学生的课堂陈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引导得当,能够很好实现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极大的成就感。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要认真选择学生讲授的题目,最好是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话题。在学生讲授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讲授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既能讲课的学生受到教育和鼓舞,也能使其他学生受到借鉴和启发。

4、课堂讨论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其具体做法是:由教师选择并给出讨论的题目,鼓励学生围绕主题自由发言,教师对学生的意见和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二)实训方法

1、情景模拟

由师生根据管理决策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编写脚本;由学生们进行演出,演出分为两部分:一是所要解决的决策问题的展示,二是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分析各扮演者处理是否得当,并提出更好的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情景模拟时,要注意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相关现实能力入手,通过精心设计情景,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现实问题的紧迫性、复杂性和挑战性,以求得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关注能力提升与实践锻炼。

2、各种实践练习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讲授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训练活动。可随堂进行,可课下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专门的单元进行系统的实践训练。通常每章结束后都要进行专门单元的实践练习。

3、调查与访问

根据授课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在进行实地调查时,要求学生必须事先设计所需要了解的内容,然后针对性地进入实践应用领域,发现自己关注知识点的现实问题,强化自己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同时,还要主动地切入现实,寻找现实中隐含的、易忽视的现象,并加以解释。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地调查中收到更为显著的效果。

4、信息资料收集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对学生资料收集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实践中,我们指导学生经常采用的信息收集方法主要有:一是图书资料收集。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传统图书媒介,查找到相关资料,并能够建立相关的知识框架,对理论知识能够有整体的了解和认识。二是期刊杂志资料收集。要求学生通过相关资料查找,了解到所学知识领域的发展前沿及现实应用,加深对所学知识领域的理解,延长知识链、拓展知识面。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信息来源渠道,以便于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根据需要与兴趣保持知识的不断更新。三是互联网络资料收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互联网络来查找信息,学会通过互联网络来寻求支持与帮助,能够从大量的资料中得到实效有用的信息。

5、游戏

经济学就存在生活之中,精心设计的游戏能够予教于乐,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经济学枯燥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三)实训基地与实施方式

1、实行校企共建

本课程选择一两个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绩效较为显著的企业作为本门课程的共建伙伴。再选择1—2家企业共同作为本课程的实训基地。请企业管理者指导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聘请企业的主要领导人为本门课程的客座教授或兼职,直接参与教学过程。

2、案例教学贯穿全过程

根据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过程的需要,选取该企业的实际管理案例,组成系列案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接收系统知识的同时,直观地建立起一个现实管理系统的完整印象。

3、建立课堂内互动式实践教学体系

在本门课程中,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参与式、交互式教学。这是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已经在教案结构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