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联技术》详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互联网技术教学内容

互联网技术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第一讲网络互联基础教学目标1、师生相互熟悉2、课程介绍、教学环境介绍3、掌握网络互联基本概念4、复习网络基本理论,过渡到本课程5、宏观了解网络互联设备功能重点难点1、 OSI七层模型、DoD四层模型2、互联设备的选择应知1、什么是网络互联?互联技术的发展进程2、 OSI七层模型、DoD四层模型3、不同形式的网络互联4、各互联设备的基本原理应会1、进行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联时采用什么网络设备?(hub/switch/router)教学方法1、采用“需求驱动”方法,根据不同企业的联网实际需求来讲解不同互联设备的使用场合,这些网络设备有什么特点?2、在课堂上注意讲、学、做相结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3、课堂上引入专业词汇,要求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1、教师、学生介绍、课程介绍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考核方式、教学环境等3、课程过程∙为什么要进行网络互联?资源的共享∙互联技术的发展(带宽和距离)∙企业中可能需要的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联方式∙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各层是什么?各层的功能?∙DoD四层参考模型的各层是什么?各层的功能?和OSI七层的对应关系∙网络互联设备的种类∙数据从一主机到另一主机的传输过程:封装和解封∙Hub的工作原理:物理层设备,用于延长传输距离,但是是共享带宽,单纯采用Hub只能用于小型网络的互联∙Switch的工作原理:数据链路层设备,用于隔离冲突,但是不能隔离广播域,单纯采用Switch只能用于中小型网络的互联∙Router的工作原理:网络层设备,用于隔离广播和不同网络间的数据转发∙三种设备和冲突域、广播域的关系,适用于何种类型的网络互联?4、小结∙网络互联技术简介∙协议的两个层次模式∙不同互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场合5、专业英语∙OSI Model:开放系统互联模型∙DoD:国防部(美国)∙ Hub:集线器∙Bridge:网桥∙Switch:交换机∙Router:路由器∙Physical Layer:物理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6、课后练习:我们学校的网络构建需要什么样的网络设备?为什么?第二讲 IP寻址教学目标1、掌握采用固定长度子网掩码(FLSM)时网络的IP地址规划2、掌握采用可变长度子网掩码(VLSM)时网络的IP地址规划重点难点1、一个字节内十进制和二进制的相互转换2、掩码的作用、如何确定掩码以及计算IP地址范围3、在采用VLSM时,依次确定哪个子网的掩码?应知1、十进制、二进制互相转换的方法、IP地址的分类、掩码的作用2、广播地址、网络地址3、为什么要采用VSLM?4、 VLSM实际上是子网的进一步子网化思路应会1、十进制、二进制互相转换的口算方法2、确定IP地址的类别、已知主机数确定子网掩码、已知子网数确定子网掩码3、已知掩码计算各子网的IP地址范围4、综合各条件进行IP地址规划(采用FLSM)5、采用VLSM时先计算哪个子网的掩码?并综合各条件进行IP地址规划(采用VLSM)教学方法1、宏观上采用“实例驱动”,在微观上采用“问题牵引”、“形象比喻(电话号码为例)”。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实验与《网络互联技术》理论课程密切结合,《网络互联技术》是一门网络工程业专业网络工程技术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网络互联技术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使学生掌握网络互联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对该课程的路由交换、安全配置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利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互联设备完成各种类型的网络互联实验,从而验证所学的理论并提高分析与设计能力。

实验要求:
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设备;
2、实验之前先画好拓扑结构图;
3、实验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所作的分析以及本次实验所取得的经验,实验出现了哪些错误,应分析其原因。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五、实验教材或参考书
1、实验指导书:自编《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指导书》
2、主要参考书
[1]汪双顶等编著,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姜大庆等主编,网络互联及路由器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互联网技术》教学大纲

《互联网技术》教学大纲

《互联网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互联网技术课程号:0050309 编写日期:2006年6月一、开设院(部)信息工程学院二、教学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三、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信息系统方向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互联网技术》,全部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在网络实验室进行教学。

通过该课程的实验,应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TCP/IP 协议原理。

掌握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的原理和配置方法。

掌握广域网的原理、配置和维护。

掌握路由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承担中低端路由器的日常维护工作。

处理路由器的网络连接和软件配置方面的常见故障。

四、教学要求学生应在每次实验课上,对课堂讲述的实验设备的配置命令进行验证,对课题上提出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析和设计,写出基本的命令序列,在实验机房中的实验设备上调试运行,能够实现实验要求的网络设备连接性要求。

实验完成后上交实验报告;教师应在实验开始之前一周内布置实验任务,并在实验课上监督实验的进行情况,同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后检查实验设备的配置情况和实验报告,并据此给出实验成绩。

每个学生每次实验应上交一份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采用的方法,实现步骤及关键技术,以及实验结果,总结和体会;教师应提前向学生说明实验报告内容和具体要求。

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总教学课时:54学时;六、考核上机完成教师指定的实验并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

七、教材华为3Com公司. 构建中小企业网络.内部出版。

八、主要参考书目1.胡越明. Internet技术及其实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美]Jeff Doyle. TCP/IP路由技术(第一卷).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美]Thomas M.OSPF网络设计解决方案(第二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九、教学提纲实验一网络基础[实验预备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熟悉Win9X 操作;具备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对TCP/IP 协议有初步了解。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设计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设计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互联技术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TCP/IP网络协议;•熟练使用HTTP、FTP、SMTP等网络协议;•理解DNS、VPN、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熟悉Web应用程序开发;•熟练使用Linux操作系统和相关工具。

2.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2.1 TCP/IP网络协议本章主要介绍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数据传输的三次握手、四次挥手过程、分组格式、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应用、路由选择算法等内容。

2.2 网络协议本章主要介绍HTTP、FTP、SMTP等常用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了解它们在互联网中的作用和应用场景,并学会通过网络工具进行协议分析和调试。

2.3 网络安全技术本章主要介绍DNS、VPN、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2.4 Web应用程序开发本章主要介绍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实现,包括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静态和动态Web页面开发、Web脚本编程语言的应用等内容。

2.5 Linux操作系统和工具本章主要介绍Linux操作系统和常用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Linux 文件系统、命令行界面、进程管理、软件包管理等内容,帮助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和常用工具的应用。

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3.1 授课采用小班授课方式,讲授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对重点知识和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

3.2 实验采用实验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的了解和掌握。

3.3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讨论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课程设计编写课程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合作完成一个小型Web应用程序,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102105《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已审核)

102105《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已审核)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102105参考学时: 90学分: 5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2013年1月编一、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

二、开课时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第 3 学期。

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第 3 学期。

三、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以思科公司的交换机产品和路由器产品为平台,兼顾神州数码公司的网络产品,针对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中理论结合实践的特点,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点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任务本课程主要针对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网络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工作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工作岗位的网络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对网络设备的选型,网络设备调试,网络故障分析和处理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独立学习能力;(2)职业生涯规划能力;(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5)决策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2)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务实、豁达、勤奋、谦虚好学的品质;(3)具有较强的现场管理和组织能力,能较好的处理公共关系;(4)具有人际交流能力,能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5)具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6)具有较强的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7)具有与人沟通合作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3.专业能力目标(1)理解OSI/RM参考模型、TCP/IP协议体系,掌握IP、TCP、UDP、ARP、PPP、HDLC等协议基本理论。

(2)掌握局域网基础、以太网基础、广域网基础、ISDN、X.25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络等基础理论。

(3)掌握交换机工作原理、路由器工作原理、IP路由过程等基础理论。

《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大纲(InternetworkingTechno1ogy)学时数:40其中:实验学时:12学分数:2.5适用专业:网络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路由技术在网络技术中已逐渐成为关键部分,路由器也随之成为最重要的网络设备。

用户的需求推动着路由技术的发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在本地网络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

本课程是网络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介绍网络互连原理、路由器系统结构、路由协议配置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充分理解网络互连、路由技术的特点,熟练掌握使用路由协议及配置,为今后解决复杂网络工程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1章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一、本章教学内容:网络互连的原理,路由器组成、体系结构,有关术语、类型、功能和路由器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网络互连的原理、路由器体系结构。

第2章IP编址和路由技术一、本章教学内容:IP编址、网络互连原理、路由技术与协议、内部和外部网关协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和有第3章路由器的ROS基础一、本章教学内容:路由器的物理构成以及路由器操作系统基本概貌。

重点:ROSo难点:软件系统组成。

第4章路由器基本配置一、本章教学内容:路由器的操作命令(普通用户层、特权用户层、全局配置层)的具体使用。

第5章IP路由基础一、本章教学内容:静态路由,动态路由。

重点:动态路由。

难点:路由配置。

第6章RIP动态路由协议原理与配置一、本章教学内容:R1P路由协议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原理及其配置等。

重点:R1P路由原理。

难点:R1P包交换过程。

第7掌OSPF动态路由协议原理与配置一、本章教学内容:OSPF路由协议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原理及其配置等。

重点:OSPF路由原理。

难点:OSPF包交换过程。

第8章E1GRP动态路由协议原理与配置一、本章教学内容:E1GRP路由协议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原理及其配置等。

《网络互联技术》课件

《网络互联技术》课件
的交换和转发。
交换机能够根据MAC地址、IP 地址等信息将数据包快速转发 到目标计算机,提高了网络的
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交换机的分类方式有多种,如 按传输速率、应用场景、结构 等,不同类型的交换机适用于 不同的网络环境和需求。
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相对简单 ,一般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进 行操作。
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种提供服务的计 算机,能够通过网络向用户 提供各种服务,如Web服务 、数据库服务、文件服务等
HTTP协议采用请求/响应模 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 求,服务器响应请求并返回
数据。
HTT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简单 、灵活和无连接。它基于文 本的协议,易于理解和调试 ,同时支持各种类型的消息 传输,如GET、POST、PUT
、DELETE等。
HTTP协议广泛应用于Web开 发,包括网页浏览、搜索引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客 服、智能安防、智能制造等领域 。
01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是指让计算机模拟 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实现人机交 互的技术。
02
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自主学习、推 理分析、自适应能力等优势。
03
06 网络互联技术未来展望
网络互联技术的发展趋势
5G/6G网络普及
物联网技术具有全面感知、可 靠传输、智能处理等优势。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未来将朝着更加智能 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将 更加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将朝着更加智 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 将更加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
04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大纲网络互联技术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学分:4一、课程名称网络互联技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能熟练利用Cisco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

前导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后续课程:《高级路由技术》、《高级交换技术》、《网络集成实训》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2.掌握IP编址技术;3.掌握Cisco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调试;4.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RIP、EIGRP、OSPF)的配置和调试;5.掌握访问控制列表的设计和应用;6.掌握广域网技术(PPP、ISDN、Frame Relay)的应用;7.掌握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设计和应用;8.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调试;9.掌握VLAN的划分、VTP配置和VLAN间的路由;10.掌握生成树协议的原理和配置。

四、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说明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能熟练利用Cisco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

本课程的重点是以网络互联技术为核心,介绍路由器配置操作、交换机配置操作、子网划分、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等重要的网络互连技术,并通过组网实例——高校校园网建设和网络互联实训把各章内容联系起来,力争实现培养学生实际组网能力。

五、学时、学分及学期分配表六、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使用教材:沈祥玖主编《网络互连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1.《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第三版)》清华大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7月2. 张国清,李涤非编著.CCNA学习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3. [美]Jeff Doyle 著.TCP/IP路由技术(第一卷).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4. [美]Jeff Doyle 著.TCP/IP路由技术(第2卷).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5. [美] Henry Benjamin著.CCNP实战指南:路由.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七、其它补充说明及要求1.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总评成绩:课外作业,平时测验及学习态度,实验占40% ;期末闭卷考试占 60% ;2 本课程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以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为主要课程内容。

网络互联技术标准文本--

网络互联技术标准文本--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陈祥章院(系)审批:教务处审批:院领导审批: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技术学院二○一一年七月一、课程性质与定位《网络互联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利用路由器与交换机进行网络互连规划、设计、配置与管理能力,并在该方面达到网络从业人员中的工程师水平,掌握网络互联技术是一个网络技术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

本课程是以培养“网络工程师”或“网络管理员”及“网络架构师”为目标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业方向)重要的专业课。

课程内容分为路由与交换两大部分:路由部分包括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协议、路由设计、路由器配置和基本故障排除的知识和技能,交换部分包括交换机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局域网交换技术、虚拟局域网的设计与配置以及广域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配置。

学习基础:具备基本的网络概念,并且接触过IP和IPX网络,最好具有实际网络工作经验。

详细的预备知识包括对如下内容的基本了解:基本的网络设备(例如集线器、网桥、路由器、交换机)二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运算及与十进制数字转换( 建议掌握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后续专业方面的核心内容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领域课程描述包括学习领域名称、学年及学时、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见表1。

表1 学习领域课程描述三、学习情境设计与描述1.学习情境设计根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以基本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进行课程的学习情景设计。

经过分析,本课程分六个学习情境,见表2。

表2 学习情境设计2.学习情境描述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时、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用到的知识、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见表3~1-6学习情境。

四、课程评价内容及方式1、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但目的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能熟练利用Cisco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

前导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综合布线》、《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后续课程:《高级路由技术》、《远程接入技术》、《网络集成技术》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重,主要包括如下职业行动能力:1.具有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意识。

2.和用户沟通能力,根据用户的描述提取用户需求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3.具有技术标准意识、操作规范意识、服务质量意识、尊重产权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4.利用路由器来实现在不同网络中传输IP数据包的能力。

5.利用端口安全、访问控制列表和IPSec VPN等技术实现网络安全的能力。

6.利用PPP和NAT各种广域网技术进行网络互联的能力。

7.利用交换机来实现VLAN的划分、实现交换机冗余的能力。

8.利用路由过滤、策略路由等技术实现网络优化的设计和实施能力。

9.熟练设备选型能力和利用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调试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的能力。

三、教学条件本课程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以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为主要课程内容。

实训规模按照每个班级40人设计,要求学生每人1台PC机,每人1台路由器,至少4人2台交换机。

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专用路由器4台和交换机2台。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五、教法说明1.本门课程和Cisco的CCNA、CCNP认证相结合,在教学中采用Cisco网络设备,教学中采用“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原则。

2.本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能课程,应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网络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操作和调试,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始终。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网络技术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中小型网络设计、构建和维护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胜任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等岗位工作。

本课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与思科和华为等世界级主流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将企业的教育资源融入到教学体系中,确保学生学习到最先进和实用的网络技术。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可以参加CCNA和HCIA认证考试,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IPv4和IPv6编址技术;2.掌握IP路由原理和交换原理;3.掌握交换技术(VLAN、Trunk、链路聚合、VRRP)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4.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5.掌握OSPF路由协议的特征、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6.掌握广域网技术(PPP、PPPoE、NAT)的使用场合、特征和工作原理;7.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监控技术的使用场合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1.具备IPv4和IPv6地址规划和设计能力;2.具备常见网络设备的选型能力;3.能够利用交换技术实现企业园区网的设计和实施;4.能够部署和实施企业无线网络;5.能够利用路由协议实现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6.能够利用广域网技术实施企业园区网接入Internet;7.能够通过网络安全技术和监控手段实施企业网络安全策略。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故障分析和排除的方法;2.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表达能力和文档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5.培养学生标准意识、操作规范意识、服务质量意识、尊重产权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6.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立足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和粤港澳大湾区对网络技术人才需求,以企业实际网络应用案例为载体,以企业网络中涉及的网络技术为核心,以“职业岗位—学习领域—项目任务—工作任务(子任务)”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认证为抓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和项目,从而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网络互联技术”课是一门网络工程业专业网络工程技术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有关网络互联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网络互联设备与管理、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局域网交换技术、路由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广域网接入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地址转换技术、网络防火墙、网络规划与设计等技术的工作原理和配置,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及有关协议的基础上,能够对网络的各种技术进行配置与调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第1章网络互联设备与管理(一)基本教学内容1.1计算机网络概述1.2网络传输介质1.3物理层设备1.4数据链路层设备1.5网络层设备1.6应用层设备(二)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1)了解网络互联的结构模型;(2)理解各种网络互联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原理;(3)理解IP地址与子网规划。

2、教学重点(1)各种网络互联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原理;(2)IP地址与子网规划。

3、教学难点(1)对IP地址与子网规划的理解。

第2章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一)基本教学内容2.1 IOS基础知识2.2交换机配置技术2.3配置路由器(二)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1)理解IOS基础知识(2)熟悉交换机配置技术(3)熟悉配置路由器2、教学重点(1)交换机配置技术(2)配置路由器第3章局域网交换技术(一)基本教学内容3.1虚拟局域网技术3.2生成树协议3.3以太网链路聚合3.4规划三层交换技术(二)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1)熟悉虚拟局域网原理与配置技术(2)熟悉生成树协议原理与配置技术(3)熟悉以太网链路原理与配置技术(4)理解聚合规划原理(5)熟悉三层交换技术原理2、教学重点(1)虚拟局域网技术(2)生成树协议(3)以太网链路3、教学难点(1)虚拟局域网技术(2)聚合规划第4章路由技术(一)基本教学内容4.1路由原理4.2路由表4.3直连路由4.4静态路由4.5动态路由协议4.6三层交换路由技术4.7虚拟路由冗余技术(二)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1)理解路由器的基本概念;(2)理解手路由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虚拟路由冗余技术:(4)三层交换路由技术;(5)动态路由协议;(6)静态路由。

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教学大纲

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教学大纲本课程培养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能力。

包括:网络互联设备、互联介质介绍,网络设备基本配置,交换机广播隔离技术、网络健壮性增强技术,直连与静态路由技术,动态路由协议,三层交换、VLAN间通信,NAT、ACL技术。

最后实现大型校园网组建。

课程概述(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验证实践,实践促进理论(2)每个实践项目都有详细的配置过程以及具有相关命令行的解释(3)以校园网组建这一大型网络互联项目为依托,贯穿整个课程(4)课程提供一定数量的课外实践题目,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满足当前网络工程相关行业的需求。

授课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网络组网,网络互联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掌握交换机特性,以及VLAN技术,不同VLAN间通信,掌握直连路由,静态路由技术,默认路由,动态路由协议RIP,OSPF,EIGRP,同时掌握访问控制列表,以及网络地址转换技术,为学习其他课程以及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开发、管理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1、掌握网络互联技术基本概念,网络设备基本特征2、掌握交换机路由器基本配置,交换机VLAN技术,STP技术,VTP技术,链路聚合技术,路由器路由协议,ACL以及NAT技术等3、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课程大纲01第一章:网络互联设备及互联介质本章讲解在网络互联中涉及的网络互联设备及网络互联介质,介绍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入侵检测及入侵防御。

本章同时介绍常见的网络互联介质,包括有线介质的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以及无线传输介质的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同时在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中介绍网络互联设备及网络互联介质。

课时1.1计算机网络互联设备1.2计算机网络互联介质02第二章:网络设备基本配置本章主要讲解网络设备常见的几种配置方式,介绍网络设备配置的基本命令。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概要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概要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代码10404019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时96 学分 6 课程归属计算机系网络教研室课程负责人二、课程总体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IP地址、子网、子网掩码的概念,TCP/IP各层的功能、服务,路由原理, TCP/IP主要协议(TCP、UDP、IP、ICMP、ARP、RARP),掌握TCP三次握手。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因特网协议、VLAN技术、STP技术、NAT技术、HDLC技术、PPP技术、路由原理、OSPF协议原理、高级OSPF和集成IS-IS、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边界网关协议、高级BGP、CCNP路由配置模拟实验等。

能力目标能有效地和他人进行沟通、协调处理事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网络组建与维护能力;能正确理解网络产品生产的国际生产标准和正确使用各种国际标准符号,具有计算机网络设备调试、路由配置的能力。

素质目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能力;计算机网络的常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主要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能熟练利用行业流行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计、构建和维护中小型的企业网络。

主要教学方法“WPH”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森林”与“树木”关联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攻击教学法。

考试与评价方法形成性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平时实训项目(10%)+期末实操考核测验(40%)+平时学习表现与作业(10%)+期末笔试闭卷考试成绩(40%);国家和行业认证: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中级),思科认证CCNP;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表章节(模块/任务)主要内容与任务总时数其中主要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讲授课实实验实实训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质任务1:网络互联基础 6 2 4案例教学法、“WPH”教学法、关联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攻击教学法网络互联的技术基础知识和网络互联设备的基本功能。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网络互联技术》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专业适用阶段:二年级适用类型:高职、高专类开设学期:第四学期总课时数:96(每课时45分钟)学分:4(15-17课时折合1个学分)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网络互联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专业中初级网络工程人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利用各种网络设备组建和管理园区网络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后胜任网络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开设本课程既可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有进一步理解,也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实现和应用有较完整的认识,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中,本课程起着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技能的作用。

(二)制定依据和思路本课程的设计“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尽量避免以往重知识轻技能的弊端。

本课程教学时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岗位需要为目标,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理念,在与行业企业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立足于市场和工作需要,设计安排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灵活地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各学习情境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

独立性是指各学习情境设计案例、组织教学、突出重点时应该相互独立,学生应该一个学习情境一个学习情境地掌握其知识点;关联性是指各学习情境间存在相互补充关系,按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设计,强调动手做,强调解决问题。

它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总培养目标是通过理论学习和综合实训,能够熟练利用网络互联设备来完成组建局域网的设计、配置和管理工作,能基本胜任局域网组建任务,在课程的学习中,培养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性格,培养善于沟通表达、善于自我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并养成注重网络组建细节等良好的工作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网络互联技术英语名称:
课程代码:013020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4/64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
修(制)订人:修(制)订日期:2009-2-4
审核人:审核日期:
审定人: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网络互联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实践能力。

开设本课程既可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有进一步理解,也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实现和应用有较完整的认识,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中本课程起着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技能的作用。

(二)课程目的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有关理论知识和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技术,了解网络工程设计的过程,理解无线网络的概念和掌握无线网络设备的使用。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具备规划、组建企业小型局域网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计算机网络发展、认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网络互联。

2、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认识计算机网络。

(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

(3)掌握网络互联的形式和技术。

3、教学重点:网络互联形式,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4、难点:网络互联形式。

第二章:网络基础知识(8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网络应用、OSI模型、封装、对等通信、网络拓扑。

(2).实践教学:交换机的基本使用
2、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掌握OSI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

(2).了解封装、对等通信的概念。

(3).掌握计算机的拓扑结构,能区分物理拓扑与逻辑拓扑。

(4).掌握交换机的基本使用
3、教学重点:OSI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4、难点: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特点。

第三章:网络设备(4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第一层设备、第二层设备、第三层设备、语音、DSL、光设备。

(2).实践教学:路由器的基本使用
2、教学要求
(1).了解第一、二、三层有那些设备。

(2).掌握各层设备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了解语音、DSL、光设备。

(4).掌握路由器的使用
3、教学重点: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功能和工作原理。

4、难点:交换机、路由器。

第四章:网络介质与布线(6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网络介质类型、光纤和光缆通信基本知识、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领、光缆的施工。

(2).实践教学:VLAN配置实验
2、教学要求
(1).了解网络介质的种类和特点。

(2).掌握双绞线,光缆的施工。

(3).掌握VLAN的划分及配置
3、教学重点:网络介质类型、光纤和光缆通信基本知识。

4、难点:光缆的施工和双绞线的制作。

第五章:TCP/IP及路由技术(4学时)
1、教学内容
TCP/IP概述、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协议、网络地址IP子网化及计算、IPv6、网络路由技术及运用。

2、教学要求
(1).理解TCP/IP的分层结构,网络地址的划分。

(2).掌握IP子网划分和计算,路由的配置。

(3).掌握TCP/IP各层的功能。

3、教学重点:TCP/IP体系结构、网络地址、IP子网化及计算、网络路由技术及运用。

4、难点:网络地址划分、IP子网化及计算、网络路由技术及运用、路由选择算法。

第六章:局域网(8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局域网的组成与分类、局域网的硬件、局域网协议标准、以太网、虚拟局域网。

(2).实践教学:静动态路由配置实验
2、教学要求
(1).了解局域网的组成与分类、局域网的硬件。

(2).掌握局域网协议标准、虚拟局域网。

(3).熟悉以太网的工作机制。

(4).掌握静动态路由配置实验
3、教学重点:局域网协议标准、以太网、虚拟局域网。

4、难点:以太网、虚拟局域网。

第七章:广域网(6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广域网概述、WAN连接方式、ATM体系结构、PPP、HDLC。

(2).实践教学:帧中继配置及调试
(1).了解广域网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理解WAN连接方式、ATM体系结构。

(3).掌握PPP、HDLC、FR、X.25。

(4).掌握帧中继配置及调试
3、教学重点:WAN连接方式、ATM体系结构、PPP、HDLC、FR、X.25。

4、难点: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PPP、HDLC、FR。

第八章:宽带技术与光网络(6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数字用户线、电缆调制解调器、无线技术概述、光网络、其他网络类型。

(2).实践教学:生成树协议实验
2、教学要求
(1).了解使用数字用户线上网的原理与应用、光网络的基础知识。

(2).掌握用电缆调制解调器上网、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方法。

(3).掌握生成树协议实验
3、教学重点:光网络的基础知识、数字用户线、电缆调制解调器、无线技术。

4、难点: 调制解调器上网、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方法。

第九章:Windows组网技术(2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Windows 98对等网、Windows 2000组网、共享上网、Windows服务器。

2、教学要求
(1).了解通过集线器连接的对等网实施。

(2).掌握Windows 2000组网、共享上网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3、教学重点:共享上网的原理、Windows 2000组网。

4、难点: 应用Windows 2000 路由功能实现共享上网、Windows服务器。

第十章: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6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网络的安全框架和对策、网络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网络防火墙概述、代理服务器简介、网络管理。

(2).实践教学:标准ACL配置
(1).了解网络面临的安全、网络的含义及安全框架。

(2).掌握网络防火墙、网络管理。

(3).理解网络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

(4).掌握标准ACL配置
3、教学重点:网络的安全框架和对策、网络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网络防火墙概述、代理服务器简介、网络管理。

4、难点: 网络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网络防火墙、网络管理。

第十一章:组网实例(6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校园网络建设方案、广域网路由基本技术、无线局域网共享因特网实例、中小企业应用ADSL组网实例、软件路由器的实现及性能比较、网络的安全配置。

(2).实践教学:小型校园网建设
2、教学要求
(1).了解校园网络建设方案的方法。

(2).掌握网络安全配置的基本技术。

(3).学会用ADSL对中小企业进行组网、掌握广域网路由基本技术。

(4).掌握小型校园网建设
3、教学重点:广域网路由基本技术、中小企业应用ADSL组网实例、软件路由器的实现及性能比较、网络的安全配置。

4、难点: 无线局域网共享因特网实例、网络的安全配置。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2、教学手段:幻灯片+计算机辅助材料
3、教学辅助资料:微型计算机
(二)作业、答疑和质疑
1、作业:
2、答疑和质疑:
(三)考核方式:小型设计+笔试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1.本课程以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工程为基础,重点讲解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技术,课程具有实用性、专业性的特点,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实例的分析。

2.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验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职业特点与技能培养。

3.以采取实验学习和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配以部分课件及实验指导书。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网络互联技术》,高晗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年
(二)教学参考书:
1.《组网技术》(第一版),刘勇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2
2.《组网技术与配置》(第一版),王相林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
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