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附件4:
潭岗小学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情况记录
时间地点主备人参加人员记录人
XX年x月x日综合楼二楼书法室刘彩莲张硕伍先平刘彩莲
集体备课内容第一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分这些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教学策略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 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 1、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呈现,加强练习
开展活动,加强小组合作: 1开展操作活动 2分组讨论练习,展示结果 3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做出总结
本单元各教学
我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内容备课要点教学中,
与平行四边形;把一些平面图形斜着放的时候,学生也很难辨别,这就是难点没有突破好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小学朱孔鹃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学生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4.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会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会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时安排:5课时1、上、下前、后………………………………1课时2、左、右………………………………………2课时3、位置………………………………………1课时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与位置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教科书、白板、彩色粘土、小动物模型等。
2.教学环境:课堂布置整洁,有助于学生专注。
3.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内容和例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小动物模型或教具让学生观察动物的位置,并谈论动物的前后、左右、上下。
•引导学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事物。
2. 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讨各种位置概念,如离开学校门有多远、离黑板的距离等。
•让学生在纸上绘制简单位置图,并标注符号。
3. 讲解(15分钟)•结合实际场景和教具,向学生详细解释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书桌在床的左边”。
4. 练习(20分钟)•让学生在课桌上放置物品,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互相核对。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掌握的知识。
•结合学生练习情况,总结并强调重点。
五、课堂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混淆的情况,需要多加训练。
•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生活场景,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科书相关练习。
2.在家中观察不同物品的位置,并描述出来。
3.自行制作一个玩具场景,描述其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关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对位置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含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组XXX2020年2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加与减(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2-17页。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
它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应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2、能解答求另一个加数以及相差数的应用题。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买铅笔【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小兔买铅笔的场景)。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分这些图形。
1.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需要经历从某一图形的众多形象中抽象出这个图形的一般图形。
学生需要从这一图形的众多表象中,剔除这一类图形非本质的特征,才能真正的认识图形。
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图形的众多形象: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正方形和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首先让学生将这些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接着教师提问“这些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怎么都是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类图形的本质特征。
2.让学生分类计数不同平面图形所组成图案的图形数量。
这一过程是学生由自己所形成的图形的认识去辨认具体的图形,这一过程既可以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也可以衡量学生的认识是否正确。
如:练习题一的第3题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共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
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3.师: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
师生小结: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而且三角形的角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弄明白“对边”这个概念。
学生汇报时如果用其他词代替,如长的边,短的边,上面的边,下面的边,左面的边,右面的边,甚至说不出来,但能够指出来都应予以肯定,最后老师再做统一揭示。
](二)动手操作,构建模型1.我们已经进一步的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玩一玩吧!操作之前请听老师的要求: (1)请用你手中的一号学具,摆一摆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请用你手中的二号学具,摆一摆同样两个相同的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请用你手中的三号学具,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你又能拼成什么图形?用四个呢?六个呢?2.四人小组合作。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1-100,并能够正确书写数字。
2. 能够按照顺序快速背诵数字1-100。
3. 能够理解数字1-100的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100,掌握数字的书写和快速背诵。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字1-100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和排序。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师应准备好数字卡片、白板、彩色粉笔、数字游戏等教具。
2. 学生准备,学生应准备好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1-100,并快速背诵。
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数字。
2. 认识数字1-100(20分钟)。
教师在白板上写下数字1-100,让学生认真观察,并在练习本上书写数字1-100。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书写规则。
3. 比较和排序数字(3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和排序。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5. 课堂小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字1-100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延伸。
1. 数字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数字1-100的认识。
2. 数字故事,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数字1-100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1-100,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字1-100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 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说课稿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田园风光图片,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田园风光图片,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并用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图片,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并用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并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数学信息,如田园中有几种动物、几种植物等,让学生用加减法计算。
3.案例分析:通过展示具体的田园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并用加减法解决。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提升: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一,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在的面;在的面;在的面;在的面;在的面。
2.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了,为了报道这次盛况,学校的“世博小记者”代表利用暑假坐火车到上海亲历世博盛况。
他们正好买了上、中、下三张卧铺车票,亮亮不在明明的上面,也不在东东的下面。
你知道他们在火车上的位置吗?请你连一连。
亮亮东东明明教学反思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五、达标测试1.小动物们去郊游。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青岛版)
一班级数学其次册第一单元教案〔青岛版〕第一单元单元备课_一__班级班主备人授课人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生疏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生疏,是认数的连续和开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根底,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根底,对开展同学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学校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经受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生疏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挨次,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把握100以内数的挨次及组成,会比拟它们的大小。
3、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并能进行简洁的估量和沟通,建立初步的估量意识,培育数感。
重点难点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2、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把握100以内数的挨次及组成,会比拟它们的大小。
教学措施1.加强观看、留意操作,让同学经受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2、留意培育同学的估量意识,开展同学的数感。
3.留意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让同学主动建构学问。
教学预备挂图、小棒、计数器课题:信息窗一:南微小客人〔2——5 页〕一班级班主备人李秀珍授课人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学问与力量:1、经受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过程中生疏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挨次;初步把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经受数100个数的过程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力量,语言表达力量及与同伴合作沟通力量,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初步的估量意识,培育数感。
个性化修改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一、课程内容简介本单元主要介绍数学中的位置概念,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图形,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包括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
二、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简单位置词汇,如上、下、左、右等。
2.能够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如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方位。
3.训练学生观察、理解和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灌输学生简单的位置概念,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教育学生如何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难点: 1. 部分学生可能无法正确理解和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 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1.教案、教材和学生练习册。
2.图形卡片、实物模型和示意图。
3.课堂展示板、白板和彩色粉笔。
4.学生动手玩的小道具,如积木或拼图。
五、教学过程安排第一步:复习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等。
第二步:引入新知识1.通过图形卡片或实物,展示物体在空间中的不同位置。
2.引导学生讨论和描述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步:操练1.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描述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
2.教师提问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正确的位置概念。
第四步:拓展1.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自由移动在教室中,实践位置概念,如向左走、向右走等。
2.让学生自行设计几个简单的位置题目,相互出题、回答。
第五步: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重点。
2.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2.学生对于位置概念有哪些疑惑和困难需要解决?3.下节课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应用位置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七、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关于位置的练习题。
2.在家中观察物体的位置关系,并描述出来。
八、延伸阅读关于位置概念的拓展阅读材料和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以上是本单元《位置》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备课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基本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等。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位置的概念2. 方位词的学习3. 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重点:1. 位置的概念2. 方位词的学习教学难点:1. 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物模型3.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位置。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位置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位置。
2. 教授方位词,如上、下、左、右等,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3. 通过PPT示例,让学生练习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练习(15分钟)1. 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分组练习描述物体的位置。
2.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给定物体的位置,并进行描述。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学生的疑惑。
五、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提醒学生回家后,可以和父母一起进行位置的练习,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和PPT的辅助教学,让学生掌握了位置的概念和方位词的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0分钟)活动一:位置接力赛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围成一圈。
2. 教师将一个物体放在某个学生的前方,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将物体传递给下一个学生。
3. 依次类推,直到所有学生都描述过物体的位置。
4. 教师检查每组学生描述位置的准确性,给予鼓励和指导。
活动二:方向大冒险1. 教师准备一个有标记的场地,设置若干个障碍物。
2. 学生分组,每组学生轮流扮演“探险家”。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0课时)《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
这是一节综合练习课,旨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教材中创设了“美丽的田园”这一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
通过这一情境,学生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20以内数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教材情境图的信息十分丰富,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口头表达能力,但由于年龄较小,知识面相对较窄,思维不够开阔。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适时引导,关键处进行点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从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1. 初步发展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 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使学生能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
3. 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及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 新课: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 练习: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自己有哪些收获。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数0和数1的概念;- 掌握数0和数1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能够正确比较数0和数1的大小关系;- 能够通过实物和图形模型认识数0和数1的数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教材和练册;- 数0和数1的图卡或实物模型,如小球、计数棒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研究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数的兴趣。
2. 利用教具展示数0和数1的图卡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感知数0和数1的数量。
研究新知1. 利用课件呈现数0和数1的写法和读音。
2. 引导学生跟读数0和数1的名称,并逐步熟悉它们的书写形状。
3. 给出数0和数1的书写练,让学生模仿书写,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巩固练1. 利用课件展示数0和数1的比较图形,引导学生比较数0和数1的大小关系。
2. 让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形模型进行数的比较练,如将小球分为数0和数1的组别。
3. 面向学生练册相关练的完成情况,引导学生通过练巩固对数0和数1的理解。
课堂小结1. 综合总结数0和数1的概念、读法和书写方法。
2. 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鼓励学生努力提升数学能力。
课后作业完成练册中与数0和数1相关的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了数0和数1的概念,掌握了它们的读法和书写方法,能够正确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并通过实物和图形模型认识数0和数1的数量。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进一步评估学生对数0和数1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进行巩固和提升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教案复习课程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一)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2-17页。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单元学习目标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20以内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4、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单元学习重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多种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单元学习难点:采用多种算法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课时安排:共9课时买铅笔 1课时捉迷藏 1课时快乐的小鸭 1课时开会啦 1课时跳伞表演 1课时美丽的田园 2课时练习一 1课时做个减法表 1课时第一课时买铅笔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 6+4= 9+6= 10-8= 15-5= +8+7= 4+9= 16-5= 8+8= 5+9=3、填一填9+()=13 ()+9=15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位置》的教学方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位置》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地图,理解位置概念;2、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图形所处的位置;3、懂得简单的方位术语,并能准确地进行方位指示。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位置的概念与认识、地图的使用和方位指示方法、物体的位置、图形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使用地图,理解位置概念,掌握方位指示方法;2、教学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方位指示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辅助,同时提高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课堂授课,讲解位置概念、地图的使用和方位指示方法等知识点,并对其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数学知识;2、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耍中对不同的方位进行认识和辨别,提高他们的趣味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3、实验教学法:通过组织实际演习、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位置的指示和判断中,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环节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如何判断某个物体的位置?如何进行方位指示?2、学习核心环节(1)带领学生认识地图,并学会使用地图。
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进行宝藏游戏,宝藏可以是任何物品,要求学生在有规定时间内,找出每个宝藏的位置,并将其标记在地图上。
(2)通过图形学习物体的位置。
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四个基本位置:左、右、上、下,帮助其能够更好地掌握物体和图形的位置。
(3)学习简单方向语言。
通过图片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掌握左右、上下等基本的方位语言,利用小组讨论,增加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4)通过实际场景,让学生掌握方位指示方法。
如在教室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确定自身方向,并通过简单指令进行实际场景中的方位指示,如:“你左手边的那个同学站起来”。
3、巩固与拓展环节(1)组织小组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2)通过学习地图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发现其中的数学运算规律。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加法和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题解答。
本单元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事物来进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题解答。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应用题解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加减法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小棍等,用于操作教学。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用于辅助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的故事,引出加法和减法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2、位置(2))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2、位置(2))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数字2的读音和写法,并能正确书写数字2。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数字2的认知和理
解。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材:教科书、练习册。
2.教具:数字卡片、故事卡片、游戏道具等。
3.环境:整洁、宽敞的教室以及足够的教学材料。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数字1的学习内容,以复习为过渡,引入数字2的学习内容。
2. 学习数字2(15分钟)
1.呈现数字2的卡片,让学生观察、读出并模仿写出数字2。
2.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数字2的意义和特点。
3. 数字2的应用(20分钟)
1.给学生出示一些物品,引导他们用数字2来进行分类和计数。
2.让学生运用数字2,组成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4. 总结(5分钟)
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化数字2的认知。
四、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能够贯穿故事、游戏等活动,使学生对数字2有
全面的认知?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何,是否需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个
性化的辅导计划?
3.教学环节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
动力?
五、展望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对数字2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继续引课的故事、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
2.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
2. 100以内的加减法:进位加、退位减。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1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每周2课时,共6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运用直观教具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3.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4.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 教具:计数器、算盘、计算器等。
3. 辅助资料:数学练习册、教学光盘等。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4.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集体备课(第一单元3课时和第二单元2课时)定稿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例1)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例2)第3课时…………………………七巧板(例3)第1课时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1.用下面的物体可以画出哪个图形,连一连。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
3.课本第5页第1、2、3和6、7题。
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教学反思:第2课时三、巩固练习按要求分一分。
(1)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2)分成四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1.小组合作,讨论怎样分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动笔画一画。
2.明确题目要求后动手操作,然后汇报结果。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五、作业设计1.填空。
(1)是由四个(三角)形拼成的一个(正方)形。
(2)是由两个(长方)形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2.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逛公园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1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数: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