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作品《加伏特舞曲》教学解析

合集下载

二年级音乐加伏特舞曲 详案教学教案

二年级音乐加伏特舞曲 详案教学教案

二年级音乐《加伏特舞曲》详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加伏特舞曲的特点和节奏,感受舞曲的风格。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加伏特舞曲,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加伏特舞曲的简介:包括舞曲的起源、特点和节奏。

2. 学唱加伏特舞曲:让学生掌握舞曲的旋律,学会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

3. 加伏特舞曲的演奏: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如打击乐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加伏特舞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正确演唱。

2.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在集体中和谐演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加伏特舞曲的起源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加伏特舞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3. 演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乐器演奏,如打击乐器等。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集体演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展示:每个小组进行演奏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演唱加伏特舞曲,掌握舞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学生在集体演奏中能够和谐配合,表现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生对加伏特舞曲有一定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舞曲的风格和情感。

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乐器、教学录音机、音响设备、教学PPT等。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集体演奏和活动。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导学生聆听加伏特舞曲,感受舞曲的风格和节奏。

2. 第二步:教师讲解加伏特舞曲的节奏特点,进行示范演唱。

3. 第三步:学生跟随教师学唱加伏特舞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4. 第四步:学生进行简单的乐器演奏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5. 第五步:分组进行集体演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八、教学策略:1. 采用聆听、学唱、演奏、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加伏特舞曲教案

加伏特舞曲教案

加伏特舞曲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加伏特舞曲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伏特舞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律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以及音高的变化,能够用动作体现的节奏与音高;2、通过聆听和体验,初步了解三段体曲式结构3、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幸福的表情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及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1、聆听《加伏特舞曲》,通过编创动作让学生感受音高变化;2、通过表演,感受歌曲的舞蹈性,用编创适当的动作配合节拍表演。

三、教学难点:1、感受音乐旋律及音高的变化2、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四、教学准备1、学生:铅笔两枝(一枝可以书写),白纸一张;2、教师:教学设计(6份)、课件U盘(视频播放程序和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这节音乐课,来了许多我们不认识的老师,孩子们有感到紧张吗?……因为这些我们不认识的老师都是成都市音乐骨干班的老师,请孩子们和我一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到来。

现在孩子们跟随音乐去到音乐的王国里……(二)、聆听全曲,体验、感受音乐。

1、初听:感受作品情绪。

师:初听到这首乐曲你的心里感受到了乐曲什么样的情绪?(提示听乐曲后的心情)过渡语:这是一首快速、欢快的乐曲。

2、复听全曲:感受作品速度师:说说这段乐曲的速度和给你的感觉。

(播放《加伏特舞曲》主题)生回答以上问题。

3、猜一猜:乐曲的名字师: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你能帮他取个名字吗?(……)4、适时评价,了解乐曲资料师:我们班的孩子真能干,大家的回答真不错,这是一首由荷兰的作曲家戈塞克创作的《加伏特舞曲》。

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岁了。

(三)、聆听主题A:1、体验旋律的高低变化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乐曲的第一段,老师为这段音乐编了动作,请孩子们仔细看,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您的手一会高一会低……师:老师的手为什么一会高一会低呢?这段乐曲你体验到了音的什么?(因为音乐里音有高低,音高的时候,手就高)师:还有呢?(手扭来扭去,像在跳舞一样)生:(老师的手扭来扭去,像在跳舞一样。

巴赫第十五条加伏特舞曲慢速教学

巴赫第十五条加伏特舞曲慢速教学

巴赫第十五条加伏特舞曲慢速教学
《巴赫第十五条加伏特舞曲慢速教学》
一、概述
巴赫第十五条加伏特舞曲,原称为“改进式巴赫第十五条加伏特舞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和古典音乐家巴赫十五条加伏特舞曲的一首曲子,是他最著名的组曲之一。

它分为六小节,后衍生出许多变化形式,比如快慢使得它能够吸引不同的乐迷。

二、分析
1、原版巴赫第十五条加伏特舞曲
原版巴赫第十五条加伏特舞曲慢版,时长约4分钟,此版本是按照巴赫原版的风格,给出乐曲的完整版本。

它由6个段落组成,每段的旋律都不同,但是旋律都很抒情,使人听之感觉温柔。

2、变调版巴赫第十五条加伏特舞曲
变调版巴赫第十五条加伏特舞曲,此版本也是按照巴赫原版的风格,在节奏和旋律上有着较大的变化,它由6个段落组成,每段的旋律都有所转变,听者可以体验到些许不同的感觉。

三、技巧
1、建议每天练习半小时,渐渐的熟悉和掌握。

2、根据自己的感觉,加快节奏或缓慢节奏,熟练掌握不同的变化,使演奏更加有张力。

3、熟悉每个段落的旋律,尝试着按照旋律演奏,保持平均的旋律和节奏,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

4、在演奏时可以尝试采用流畅的技巧,例如滑音和转音等,增加乐曲的色彩。

四、练习要求
1、熟悉段落的旋律,加强练习,提高旋律的准确度。

2、加强节奏的练习,熟悉不同的变化,将节奏安排在每个段落中,使整体更加流畅。

3、增加技巧的练习,带动音乐的节奏,使音乐更加生动。

4、增强练琴时的自信心,以正常的心态来演奏,从而使音乐更加愉悦。

加伏特舞曲教案

加伏特舞曲教案

加伏特舞曲教案伏特舞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伏特舞的特点和起源;2.学习基本的伏特舞动作;3.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习基本的伏特舞动作。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导入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伏特舞的了解。

介绍伏特舞的特点和起源。

2.动作训练(1)展示伏特舞的基本动作。

(2)指导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练习。

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做伏特舞的基本动作,如弹跳、空翻、手指舞等。

(3)分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动作创编。

3.舞蹈表现力培养(1)让学生听一段伏特舞曲,观看专业伏特舞表演视频,感受伏特舞的节奏和氛围。

(2)让学生分组进行伏特舞小品表演。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示自己的舞蹈表现力。

4.展示和总结让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展示,并让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之后,老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进行动作示范,让学生模仿。

2.分组合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动作创编,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音乐:伏特舞曲。

2.视频:伏特舞表演视频。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课堂互动来评估学生对伏特舞动作和舞蹈表现力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伏特舞比赛,提高学生对伏特舞的认识和兴趣。

2.组织学生参加伏特舞比赛,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示范和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伏特舞的基本动作,并培养了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协调能力。

在之后的课堂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伏特舞的创作和拓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更多的表演和比赛,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和自信心。

二年级音乐《加伏特舞曲》教案

二年级音乐《加伏特舞曲》教案

二年级音乐《加伏特舞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加伏特舞曲的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加伏特舞曲》,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加伏特舞曲的起源和发展,感受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2. 学习《加伏特舞曲》的旋律,分析其音乐结构。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加伏特舞曲的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加伏特舞曲的特点,学会演唱《加伏特舞曲》。

2. 教学难点:加伏特舞曲的节奏和韵律的理解与表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加伏特舞曲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采用示范法,引导学生感受加伏特舞曲的节奏和韵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演唱、舞蹈等实践活动,体验加伏特舞曲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加伏特舞曲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讲解加伏特舞曲的特点,如节奏、韵律等。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加伏特舞曲》,引导学生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加伏特舞曲》,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用舞蹈表现加伏特舞曲的魅力。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如演唱《加伏特舞曲》、绘制加伏特舞曲的图片等。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加伏特舞曲的兴趣和热情。

2. 通过演唱练习,评估学生对《加伏特舞曲》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节奏和韵律。

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加伏特舞曲的理解和感受,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创造性表现。

七、教学资源:1.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展示加伏特舞曲的起源和发展。

2. 准备乐谱和音响设备,用于教学示范和学生练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加伏特舞曲的背景和特点,进行示范演唱。

2. 第二课时: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演唱《加伏特舞曲》,开始尝试舞蹈表现。

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5 《加伏特舞曲》 人音版 (五线谱)

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5 《加伏特舞曲》 人音版 (五线谱)

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5 《加伏特舞曲》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加伏特舞曲》是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加伏特舞曲的特点,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加伏特舞曲的特点,认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技能目标:学生能跟随音乐节奏,用正确的姿势跳加伏特舞步。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加伏特舞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加伏特舞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用正确的姿势跳加伏特舞步,并与其他同学协调配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模仿法、分组练习法、集体演练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舞蹈道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加伏特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加伏特舞曲的起源、特点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让学生了解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3.示范:教师演示加伏特舞步,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模仿。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加伏特舞步,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集体演练:全体学生按照规定的队形,跟随音乐跳加伏特舞曲。

6.创编: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为《加伏特舞曲》编排舞蹈动作。

7.展示:各组学生轮流表演自编的舞蹈,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8.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伏特舞曲的特点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特点:欢快、旋律优美三拍子:强、弱、弱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地跟随音乐跳加伏特舞步。

巴赫 - 嘉沃特舞曲 赏析

巴赫 - 嘉沃特舞曲 赏析

巴赫的嘉沃特舞曲——音乐艺术中的璀璨明珠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这位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的伟大作曲家,其作品如繁星般灿烂,其中,他的《嘉沃特舞曲》无疑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赫的世界,去领略这部音乐巨匠的作品的独特魅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嘉沃特舞曲。

嘉沃特舞曲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三拍子舞蹈音乐,它的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动听。

巴赫在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嘉沃特舞曲,这些舞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赞誉。

在巴赫的众多嘉沃特舞曲中,最为人所知的是《C大调嘉沃特舞曲》,它是一部典型的三部性结构的作品,分为A、B、A'三个部分。

A部分的主题简洁明快,充满了欢快的气息;B部分则相对平静,旋律悠扬,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而A'部分则是对A部分主题的再现,但经过了变奏处理,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部作品中,巴赫展现了他高超的复调技巧。

虽然整部作品只有两个声部,但在巴赫的巧妙安排下,这两个声部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美妙的对话效果。

这种复调手法不仅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也使整部作品显得更为丰富和立体。

此外,巴赫还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创新的手法。

例如,他在A部分的结尾处巧妙地引入了一个新的旋律元素,使得原本已经十分动听的主题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而在B部分,他又运用了一种被称为“模仿”的手法,使得两个声部之间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互动关系。

总的来说,巴赫的《嘉沃特舞曲》是一部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作品。

它以其优美的旋律、精致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力,展示了巴赫作为一位音乐大师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魅力。

无论是对于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听众来说,这都是一部值得一再品味和欣赏的作品。

最后,我们不能不提到的是巴赫的人格魅力。

他一生致力于音乐创作,尽管生活贫困,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用音乐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

这种精神,无疑也是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需要用心体会的。

【教学设计】《加伏特舞曲》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加伏特舞曲》精品教案

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
保持音连音
乐曲和逝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观察教师所拍击的节奏型并模仿,在模仿中按照自己的习惯拍出
.教师范奏第一部分,学生声势加歌词伴奏
导言:老师也会吹奏乐曲的第一部分,你们想听听现场吹奏这段音乐吗?
)教师活动:范奏《加伏特舞曲》第一部分。

)学生活动:聆听教师演奏,加歌词演唱并用声势为乐曲伴奏。

环节目标:随堂知识回顾,通过欣赏学生能记忆旋律片段,完成目标。

设计说明:通过随堂检测哼唱主题,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

导言:戈塞克的《加伏特舞曲》距今约有200多年了,但它仍然充满着生命力,活跃于各大舞台上,它的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教师总结乐曲的意义,学生回顾知识。

)教师活动:总结乐曲的意义,请学生哼唱主题乐句。

浅析巴赫作品《加沃特舞曲》的教学价值

浅析巴赫作品《加沃特舞曲》的教学价值

浅析巴赫作品《加沃特舞曲》的教学价值戈赛克(1734--1829),法国作曲家。

生于比利时贫苦农家。

1751年去巴黎从事创作、指挥、教学等工作。

1784年创办皇家歌唱学校,1789年该校改名为巴黎音乐学院后,任学监兼作曲教授。

他写了约30首交响乐及室内乐,对法国交响音乐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此外,尚作了十五部歌剧。

加伏特舞曲这种形式,原本是法国陶非尼省的一种民间舞蹈。

这种舞曲为中庸速度,四拍子,往往从小节中间开始和结束,情绪活跃,中间常插入以长音相衬的凤笛舞曲,从而形成音乐上鲜明的对比。

十七世纪中叶,加伏特舞曲传人法国宫廷,作曲家吕利(1633一1687)在其创作的芭蕾舞音乐与歌剧中,广泛使用了加伏特舞曲。

后来,被其他作曲家,特别是德国作曲家所采用,成为器乐组曲中的一个乐章。

巴赫在器乐组曲与键盘乐组曲中常选用之。

而戈赛克的这首《加伏特舞曲》,则是此类乐曲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这首著名的《加伏特舞曲》与传统的加伏特舞曲不同,是在第一拍上开始,速度为小快板,但仍为四拍子。

共由三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均由两个乐段构成。

每一部分的第一段都终止在属和弦上,形成开放乐段;第二乐段终止在主和弦上,这样使两个乐段对比不那么鲜明,更趋为一体。

加伏特舞曲的旋律不象小步舞曲那样平滑、轻盈,而是常由短促的顿音构成一种跳荡的节奏,性格生动活泼。

乐曲一开始,作者用顿音、保持音和装饰音的交替出现,使音乐典雅、活泼。

以短促、快速而富于弹性的旋律,把人们带进当年法国宫廷舞会的场面中去。

第二部分则以张弛有度的节奏与前一部分形成对比。

这段音乐明朗、开阔,在力度上也有很大变化,从mf经过< >至p,与第一部分在情绪上形成对比。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整的再现,但没有反复,避免了庸长之感。

结束句与第一部分结尾也不尽相同,第一部分最后四小节是由慢渐诀,而第三部分结尾则是渐弱,同时渐慢结束在完全小节上,余音袅袅,令人神往。

曲作者以简朴的手法,精巧的小型结构,优美、悦耳的旋律,给人以美好难忘的享受。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加伏特舞曲》(单簧管独奏)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加伏特舞曲》(单簧管独奏)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加伏特舞曲》(单簧管独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加伏特舞曲》是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单簧管独奏曲目。

这首曲目选自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间奏曲,具有浓郁的民间舞曲风格。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这首经典的舞曲,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元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加伏特舞曲》的背景及作者比才。

2.培养学生对单簧管独奏的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加伏特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感知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加伏特舞曲》的风格特点。

2.原因:二年级学生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尚在培养阶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聆听、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加伏特舞曲》的特点。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音乐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卡门》和比才,引导学生对《加伏特舞曲》产生兴趣。

2.聆听:让学生完整聆听《加伏特舞曲》,感受其风格特点。

3.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加伏特舞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深入理解其风格特点。

4.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加伏特舞曲》的感悟和理解。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加伏特舞曲》的风格特点和欣赏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加伏特舞曲》曲名、比才、风格特点等关键词。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音乐欣赏能力等方面进行。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和思考,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加伏特舞曲》教案设计

《加伏特舞曲》教案设计

《加伏特舞曲》教案设计[music sheet][lesson objectives]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加伏特舞曲》这首经典音乐作品的作者和背景。

2. 理解和感受巴赫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 能够演奏《加伏特舞曲》的基本旋律部分。

4.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准备1. CD或其他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加伏特舞曲》。

2. 乐器,如钢琴或其他适合演奏《加伏特舞曲》的乐器。

3. 黑板或白板,用于写下关键内容和指导学生演奏。

四、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在开头播放《加伏特舞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并让他们尝试跟随节奏拍手。

Step 2: 介绍巴赫和《加伏特舞曲》谈论巴赫是一位德国作曲家,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

向学生介绍《加伏特舞曲》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强调巴赫音乐的特点,如复调、对位法和旋律的独特魅力。

Step 3: 学习基本旋律部分为学生提供乐谱或演奏示范,并逐步教授《加伏特舞曲》的基本旋律部分。

重点强调音符的时值、节奏感和强弱变化。

鼓励学生跟随教师的演奏一起练习。

Step 4: 分组练习和创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演奏《加伏特舞曲》的不同部分。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对乐曲进行一些简单的改编和变化。

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节奏和旋律演奏风格,以展现个人表达能力。

Step 5: 合奏表演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进行合奏表演。

学生可以在合奏中轮流演奏不同的部分,以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整体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进展情况,灵活调整乐曲的难易程度。

五、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写下对《加伏特舞曲》的感受和体会,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向学生介绍其他巴赫的作品,比如《G弦上的咏叹调》或《平均律钢琴曲集》,并进行欣赏和分析。

3.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乐队来学校进行现场演出,让学生亲身感受巴赫音乐的魅力。

六、课堂总结总结学生在本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的表现和反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 《加伏特舞曲》 人音版 (五线谱)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 《加伏特舞曲》 人音版 (五线谱)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 《加伏特舞曲》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加伏特舞曲》是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曲目,这是一首富有节奏感和生动形象的舞曲。

通过学习这首舞曲,学生可以感受到舞曲中的欢快情绪,了解加伏特舞曲的特点,同时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音符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音乐的表现力和对复杂节奏的把握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并通过反复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舞曲的节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加伏特舞曲的特点,感受舞曲的欢快情绪。

2.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演唱《加伏特舞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掌握舞曲的节奏。

2.教学难点:对复杂节奏的把握和音乐的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模仿、演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以身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舞曲。

3.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舞曲的节奏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舞曲的乐谱、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舞曲和录音。

3.乐器:钢琴、鼓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舞曲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加伏特舞曲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舞曲的欢快情绪。

教师简要介绍舞曲的背景和节奏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舞曲,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舞曲的节奏。

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观摩、交流。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学生伴奏。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类似的舞曲,并进行表演。

教师点评,给予指导。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舞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7.家庭作业(2分钟)要求学生课后练习演唱《加伏特舞曲》,加强节奏感。

小学音乐_《加伏特舞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加伏特舞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加伏特舞曲》教学设计教材: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第四册第五课快乐的舞蹈创设情境合作学习二、创设情境,了解背景。

1、师生互动,初步感知。

师:邀请学生上台模仿教师律动。

师唱A段,请同学模仿踏步、拍手、转圈等动作,表现音乐。

2、简介作者。

这次舞会的曲作者是荷兰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戈塞克。

3、初听A段,认识单簧管师:介绍单簧管教师填词演唱A段,请4名同学即兴模仿老师的动作,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小搭档:跟随老师做踏步、拍手、转圈、摇摆等动作。

小搭档做两遍后,全体一起做。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互动,避免了生硬的讲解,培养学生模仿记忆的习惯,感知了乐曲的情绪。

三、学习主题A(一)游戏“听音辨位”让学生听辨3种旋律走向,并用高、中、低的拍手位置表现出大跳音组。

1、明确拍手位置。

2、弹奏大跳音组。

3、边弹奏边引导学生通过拍手表现听到的大跳音组。

4、分句弹奏A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听辨出所有的大跳音组。

5、安排小组展示汇报,对比学生展示的答案,明确出学生答案中不统一的地方。

6、播放乐曲及旋律图形谱,引导学生指画旋律线、改错。

7、引导学生以拍手的方式进行纠错、巩固。

(二)师生合作,演唱A段1、师生接唱A主题旋律。

2、出示曲谱,师生接唱歌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听辨3种旋律走向,并用拍手、图形谱表示出来。

抓住乐曲中,每一乐句最有特色的大跳音组,让学生通过听辨、模唱、填词唱等形式,初步感知旋律的行进方向,在活动中熟悉A段主题。

演唱大跳音组的唱名。

3、弹奏A主题,引导学生完整演唱,适当纠正声音、方法、速度、力度等。

4、引导学生描述出音乐的情绪并粘贴“小百灵话筒”卡片作为奖励。

四、学习主题B1、引导学生聆听主题B,体会、描述音乐情绪。

2、播放音乐画动态图形谱,让学生指画。

3、引导找出图形谱中的图标有几种,创编3个动作表示它们。

4、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圈,用三个动作表现B主题。

5、汇总学生的动作,做出统一的律动示范。

二年级音乐加伏特舞曲 详案教学教案

二年级音乐加伏特舞曲 详案教学教案

二年级音乐加伏特舞曲详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加伏特舞曲的特点,感受舞曲的节奏和韵律。

2. 通过学习加伏特舞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3. 培养学生合作演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加伏特舞曲:介绍加伏特舞曲的起源、特点,欣赏经典加伏特舞曲。

2. 学习加伏特舞曲:分析舞曲的节奏、韵律,教授舞曲的演奏技巧。

3. 合作演奏:分组练习,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与协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伏特舞曲的节奏和韵律,能够合作演奏。

2. 教学难点:加伏特舞曲的特殊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乐器、音响设备。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效果良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加伏特舞曲的起源和特点,引起学生兴趣。

2. 欣赏经典加伏特舞曲:让学生感受舞曲的节奏和韵律。

3. 分析舞曲:引导学生关注舞曲的节奏、韵律特点。

4. 教授演奏技巧:讲解并示范加伏特舞曲的演奏技巧。

5. 分组练习:让学生合作演奏,培养默契与协作。

6.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演奏展示,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

1.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如讲解、示范、练习、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加伏特舞曲的节奏和韵律。

2. 讲解并示范加伏特舞曲的演奏技巧,引导学生跟随练习。

3. 分组进行加伏特舞曲的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默契与协作。

4. 组织学生进行演奏展示,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伏特舞曲的节奏和韵律。

4. 学生对加伏特舞曲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并分析不同风格的加伏特舞曲。

九、课后作业:1. 练习加伏特舞曲的演奏,加强节奏和韵律的掌握。

2. 欣赏并分析不同风格的加伏特舞曲,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加伏特舞曲说课稿

加伏特舞曲说课稿

加伏特舞曲说课稿加伏特舞曲说课稿1一、教材内容分析《加伏特舞曲》是由三个乐段组成的,是A+B+A的形式,运用了许多八度的大跳,使得A乐段非常的欢快、活泼,B乐段运用了许多的连线,使得B乐段非常的优美,但在后面尤其是最后一小节又用了连续的八度大跳,所以又使的B 乐段更显得饶有风趣。

二、教学目标(含三维教学目标)1、通过律动,感受《加伏特舞曲》的情绪,旋律变化及曲式结构。

2、通过聆听,感受舞曲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3、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八度音程的变化及音高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聆听《加伏特舞曲》,感受乐段的结构变化。

2、通过舞步的变化,让学生初步感知舞曲的特点。

四、学法策略指导听辩法、模唱法、情景法,试唱法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齐唱《飞飞曲》。

师:同学好,欢迎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让我们在这一节课上唱起来,跳起来吧!(二)新课导入1、介绍法国风土人情(《加伏特舞曲》第一段音乐)师:(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领略法国的风采。

在法国,不仅仅有世界著名的埃菲尔铁塔、普罗旺斯迷人的风光,还有热情的法国人和优雅的舞蹈。

你们想看吗?教师随音乐做律动。

(2)老师做的动作好看吗?(3)这段音乐好听吗?(三)新授(4)介绍加伏特师:这首好听、优美的曲子就叫做加伏特舞曲。

加伏特是法国一种古老的舞曲。

这种舞曲起源于法国的加普地区,生活在那里的人叫加伏特人,他们跳的这种舞蹈便称为加伏特舞蹈。

2、分析A乐段的曲谱,试唱旋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段音乐的谱子,听听他有什么特点?(活泼、欢快)师:桃心部分的音有什么特点?(音名都一样,但是音高不一样,它们是八度的关系。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乐曲的旋律走向,找规律。

以乐曲的前两句为例(它的旋律走向是一样的)。

用你的右手的食指连一连音符。

2)乐曲的最后是八度大跳,请同学们用动作表示一下音的高低。

(3)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乐曲的旋律,老师带领学生认识桃心部分的音。

(1)学生跟琴演唱旋律。

巴赫作品《加伏特舞曲》教学解析

巴赫作品《加伏特舞曲》教学解析

巴赫作品《加伏特舞曲》教学解析一、作品背景介绍“加伏特舞曲”原为法国民间舞曲,17世纪开始流行。

17世纪中叶由法国作曲家吕利(1632-1687)采用于歌剧、舞剧中,在法、德两国流行一时。

它像小步舞一样,18世纪末叶以后就不流行了,但它的音乐被引入器乐组曲中仍作为纯粹的音乐作品被演奏,后在芭蕾舞、舞剧中经常出现。

再后来传入宫廷和贵族社会,被继续发展和传承。

二、作品练习要点此作品主要是练习分句、渐强渐弱及歌唱般地弹奏。

此曲为g小调,是有两个插部的回旋曲式。

曲式结构为:A+B+A+C+A(主部——第一插部——主部——第二插部——主部)。

A 代表主部,分别是第1小节到底9小节、第18小节到第26小节、第35小节到43小节(不完整小节),B(第10小节到第14小节)、C(第27小节到35小节)代表插部。

各个插部和主部形成对比,而插部在相互之间又形成对比,第一插部和主部的对比较弱,第二插部和主部的对比则较为鲜明;主部在主调上,各个插部在关系调上。

整首作品旋律优美、抒情,极富有歌唱性。

本首曲子的难点在于三声部的出现,一只手要弹两个声部,也充分的训练了学生手指的独立性。

另外,本曲还训练学生对滚落的掌握,滚落的第一个音要靠手腕的自然下落,画一个小弧度,弹第一个音后抬起,不可弹得太僵硬。

全曲还需要掌握对旋律线条走向的表现,严格按照谱例上的表情记号,要将每句的意思表达完整,并注意各段之间的情绪对比。

三、难点要点详解主部中:1.二分低音要注意时值和左手两声部的层次,应将二分音符弹得饱满;2.下行的连续的双音,要注意指法和力度的控制,保持整齐;3.第三小节后和第四小节的高声部,右手二度淫滚落,注意不要太僵硬;4.第二、三主部的开始第一个音应注意表情标记p,应和前一小节的mf做出明显的变化,以及之后的每个渐强渐弱记号;5.第三主部中,由于是曲终,所以还要注意(poco rit.),意思是渐慢。

最后一小节一定要弱,因为前一小节有个减弱标记,和弦要求整齐,不能太强硬,低声部的四分也不要太强。

音乐欣赏:《加伏特舞曲》

音乐欣赏:《加伏特舞曲》

音乐欣赏:《加伏特舞曲》
一、活动目标:
1. 初步感受《加伏特舞曲》的快乐旋律,能够体会ABA的曲式结构;
2. 能够大胆使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二、活动重点:
能够辨别ABA的曲式结构
三、活动难点:
能够感受B段曲式的变换节奏中带来的舒缓感觉。

四、活动评估:
1. 注意注重幼儿是否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2. 在活动中注重幼儿能否使用肢体动作来大胆表现ABA段式。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对欢快的乐曲与舒缓的乐曲有一定的感知经验。

2.物质准备:
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音乐《加伏特舞曲》与《梦幻曲》;
与表演相关的道具(头饰等)
六、活动过程:
1. 情景引入
以协助动画片找问题为情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请幼儿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圣诞节)的片段,并能够注重为动画片配音问题。

2. 感受音乐
①选择音乐
通过对比欣赏两段音乐《梦幻曲》和《加伏特舞曲》片段,为动画片选择较为合适的音乐,并引导幼儿说出选择的原因。

②完整欣赏音乐
播放配乐动画片请幼儿观看,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③完整倾听《加伏特舞曲》,感知三段的ABA曲式。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知音乐的节奏。

3. 表现音乐
①自由表现音乐
引导幼儿自由表现,大胆使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②分角色表现音乐
分配角色及场地,请幼儿选择相对应道具,伴随音乐进行表演。

通过表演,观察幼儿表现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调整,再次进行表演。

4. 活动结束
伴随《加伏特舞曲》的旋律退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赫作品《加伏特舞曲》教学解析
一、作品背景介绍
“加伏特舞曲”原为法国民间舞曲,17世纪开始流行。

17世纪中叶由法国作曲家吕利(1632-1687)采用于歌剧、舞剧中,在法、德两国流行一时。

它像小步舞一样,18世纪末叶以后就不流行了,但它的音乐被引入器乐组曲中仍作为纯粹的音乐作品被演奏,后在芭蕾舞、舞剧中经常出现。

再后来传入宫廷和贵族社会,被继续发展和传承。

二、作品练习要点
此作品主要是练习分句、渐强渐弱及歌唱般地弹奏。

此曲为g小调,是有两个插部的回旋曲式。

曲式结构为:A+B+A+C+A(主部——第一插部——主部——第二插部——主部)。

A 代表主部,分别是第1小节到底9小节、第18小节到第26小节、第35小节到43小节(不完整小节),B(第10小节到第14小节)、C(第27小节到35小节)代表插部。

各个插部和主部形成对比,而插部在相互之间又形成对比,第一插部和主部的对比较弱,第二插部和主部的对比则较为鲜明;主部在主调上,各个插部在关系调上。

整首作品旋律优美、抒情,极富有歌唱性。

本首曲子的难点在于三声部的出现,一只手要弹两个声部,也充分的训练了学生手指的独立性。

另外,本曲还训练学生对滚落的掌握,滚落的第一个音要靠手腕
的自然下落,画一个小弧度,弹第一个音后抬起,不可弹得太僵硬。

全曲还需要掌握对旋律线条走向的表现,严格按照谱例上的表情记号,要将每句的意思表达完整,并注意各段之间的情绪对比。

三、难点要点详解
主部中:
1.二分低音要注意时值和左手两声部的层次,应将二分音符弹得饱满;
2.下行的连续的双音,要注意指法和力度的控制,保持整齐;
3.第三小节后和第四小节的高声部,右手二度淫滚落,注意不要太僵硬;
4.第二、三主部的开始第一个音应注意表情标记p,应和前一小节的mf做出明显的变化,以及之后的每个渐强渐弱记号;
5.第三主部中,由于是曲终,所以还要注意(poco rit.),意思是渐慢。

最后一小节一定要弱,因为前一小节有个减弱标记,和弦要求整齐,不能太强硬,低声部的四分也不要太强。

第一插部中:
1.第一插部的出现,右手则担任了二声部的旋律;
2.第十一小节的连续双音,要注意指法不要断开,保持连续的完整性;
3.第十二小节的二分音符,应注意用左手保持;
4.第十二、十三小节的右手旋律,要注意时值长的为高声部,声音应该饱满一些,时值短的为中声部,弹奏的时候要注意轻一点,注
意注意把两个声部区分开来;
5.第十六、十七小节,还要注意的是高声部落滚
6.除了要注意每一个连音线、跳音、渐强渐弱、休止记号之外,还要特别注意(cresc.),意思是渐弱,还要注意渐弱之后的mf并延续到下一小节的前两拍。

第二插部中:
1.第二个插部出现,则由左手担起二声部的任务,更要注意第一拍的mf要做到位;
2.右手的前四个音符保持音要弹得饱满;
3.二十七到二十八小节和三十一到三十二小节的左手音型是由刚才右手的转换过来的,应弹奏的略强一些,时值短的高音声部要弹奏的略轻一些;
4.第二十八小节后两拍到三十小节的右手旋律要注意的落滚,左手的连续双音要注意指法和整齐性;
5.第三十四小节中,左手的二分音要注意保持及最后一个四分音要注意弹奏得不要太强;
6.除了要注意每一个连音线、顿音、渐强渐弱、休止记号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渐强后的f这个表情对比记号,还有渐弱之后的一个中强mf以及渐强之后的一个弱p。

四、练习方法
由于此首曲子是复调形式的,弹奏时会有难度,为降低难度可以先单手练习、熟系各声部的旋律,然后再双手合起来练习。

练习复调
切记不要急躁,更不要快速弹奏,看清并理解曲式前的速度标记:Allegretto (小快板)和每分钟弹奏72个二分音符。

特别要强调的是,本首曲子主要是练习分句、渐强渐弱及歌唱般的弹奏技巧,所以要十分准确的按照要求进行练习和弹奏,才能达到这首曲子的练习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