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内部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合集下载

系统内部评价管理制度

系统内部评价管理制度

系统内部评价管理制度
是指对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以及员工的业绩和表现进行评价和管理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和员工能够按照设定的目标和标准进行工作,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系统内部评价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设定:制定公司整体的目标和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和工作任务。

2. 绩效评估: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和排名。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团队合作等。

3. 奖惩机制: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给予奖金、晋升或其他激励措施;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可以进行培训或降职等处理措施。

4. 反馈与沟通:定期与员工进行绩效反馈和交流,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5. 监督与改进:通过制定内部审核机制,监督评价流程的正当性和公正性,及时发现制度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系统内部评价管理制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司内部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对于公司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公司需要认真制定、执行和监督评价管理制度,确保其能够达到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效果。

全流程规范管理制度

全流程规范管理制度

全流程规范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全流程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流程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立项、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上线以及运维维护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遵循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全员参与、开放共享的管理理念,促进团队协作、信息共享、智慧创新。

第四条全公司各部门均应依照本制度的规定,开展全流程管理工作,确保各环节的顺畅运转和协调配合。

第五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全流程管理制度的内部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信息技术系统和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工作。

第六条公司应加强对全流程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建设专业化、高效化的管理团队。

第七条公司应不断总结全流程管理的经验和做法,推动管理创新和变革,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章项目立项管理第八条项目立项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应严格遵循公司的立项流程和标准,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控性。

第九条项目立项应具备明确的项目背景、目标、范围、预算、时间表、风险评估等关键信息,经过相关部门的评审和批准。

第十条项目立项决策应由公司的领导班子或者专门成立的项目审批委员会进行审议和决策,并做好相关的备案和归档工作。

第十一条项目立项后,公司应确保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的到位和齐心协力,依照项目计划和管理规定,顺利推进项目进度和质量。

第十二条项目立项期间,公司应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控制,配合项目经理做好项目的风险管理和问题解决,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第十三条项目立项后,公司应对项目的进展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和复盘,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项目管理提供借鉴和指导。

第三章需求分析管理第十四条需求分析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规格,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

第十五条需求分析应建立清晰的需求分级和分解体系,确保需求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便于项目的实施和评估。

第十六条需求分析应进行多方沟通和协调,尽量消除需求的歧义和矛盾,确保需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a级评价规章制度目录

a级评价规章制度目录

a级评价规章制度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评价工作,促进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正常化进行,根据《评价工作规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的适用范围:适用于评价机构、评价专家和评价对象的评价活动。

第三条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公正公平、客观真实,服务发展、促进改进。

第二章评价机构管理第四条评价机构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组织开展评价活动。

第五条评价机构应当设立机构评审委员会,审核评价项目的申请,审批评价报告。

第六条评价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评价工作制度,明确评价流程,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七条评价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定期开展内部评估,确保评价工作的质量。

第八条评价机构应当做好评估专家的管理工作,制定评估专家管理办法,确保评估专家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第三章评价专家管理第九条评价专家应当具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符合评估工作的要求,经评价机构审核通过方可参与评价活动。

第十条评价专家应当遵守评价机构的规章制度,保守评价活动的机密,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一条评价专家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客观公正,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评价工作,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评价专家应当不得从事与评价活动相冲突的行为,不得接受评价对象或他人对其有利的礼品、款待等。

第四章评价对象管理第十三条评价对象应当积极配合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工作,提供所需资料和信息,并依法履行相关义务。

第十四条评价对象应当尊重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工作,不得干扰评价活动的进行,不得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事实。

第十五条评价对象应当接受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如有异议,可向评价机构提出申诉,评价机构应当及时处理。

第五章行为规范第十六条评价机构、评价专家和评价对象在评价活动中应当遵守相关规定,不得有损害他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不得有腐败、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

第十七条评价机构、评价专家和评价对象在评价活动中应当尊重评价对象的合法权益,尊重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专业意见和建议,协商解决评价活动中的争议。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制度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制度

目的:为了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审核现有质量体系的运行是否可以保证所经营药品的质量,制定本制度。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工作区域和GSP要求的内部审核。

责任:质量管理部及公司各部门对本制度实施负责。

内容: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范围主要包括全面内审(GSP规范的全部内容)和专项内审。

公司发生下列情况时进行专项内审:经营范围发生变更;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机构负责人变更;经营场所、仓库地址变更、仓库新、改(扩)建;空调系统、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计算机系统更换;质量体系文件修订等。

2、公司成立内审领导小组,总经理为领导小组组长,质量副总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质量管理部具体负责组织审核工作,从各部门抽调精通经营业务与质量管理且具有较强原则性的人员参加现场检查评审。

3、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内审计划、实施方案、现场检查标准及编写评审报告,并将内审报告交给总经理签字批准。

4、各部门负责提供本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评审资料。

5、审核工作按年度进行,于每年的12月份组织实施.特殊情况下,如公司在GSP 认证期间可以增加质量体系审核的频次,更好的推动GSP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6、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记录,包括内审现场评审记录,问题汇总记录,问题调查分析记录,纠正与预防意见,问题整改记录,跟踪检查记录。

7、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与跟踪:7.1质量体系审核过程中要对存在的缺陷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7.2各部门根据评审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7.3质量管理部负责对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及有效性进行跟踪检查,包括对改进后的情况进行再评价、再审核。

并将内审结果应用到质量体系文件修订、员工培训等质量管理过程中。

8、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应按照规范的格式记录,记录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归档。

9、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具体操作按质量体系内审规程执行。

公司内控制度评价通知和公司内控制度评价报告

公司内控制度评价通知和公司内控制度评价报告

公司内控制度评论通知和公司内控制度评论报告内部控制评论通知部门、系统各单位:依据公司公司对于做好内部控制评论有关工作通知的要求,公司2021年度内控评论工作安排以下:一、各单位内控评论牵头部门负责人和联系人应于3月6日下午2点经过钉钉软件参加技术培训,群号已在内控评论工作群中宣布。

二、培训会后各单位依照公司下发的模板全面诊疗现有内控系统状况,填报内控评论稿本,供给有关支撑资料,形成内控评论报告,经本单位党委会审议后于3月12日下班前上报公司监察部。

内控评论稿本模板一定用office 2021版excel填报,不可以用其余版本或软件填报。

三、内控评论稿本的填报波及多个部门,请各单位牵头部门做好交流协调,保证资料供给实时、真切、完好。

因本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仔细组织落实。

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确实落实管理责任,把好审查关,严格依照工作模板要求,以事实为依照,逐项展开内控评论,照实记录评论结果,客观反应公司内控状况,对评论报告的真切性、靠谱性和全面性负责。

公司公司将对直属单位内控评论工作展开状况进行考评。

公司内控制度评论报告依照公司内部控制标准系统的规定,成立健全和有效实行内部控制,评论其有效性,并照实表露内部控制评论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

监事会对董事会成立和实行内部控制进行监察。

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公司内部控制的平时运转。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录、误导性陈说或重要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切性、正确性和完好性担当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财产安全、财务报告及有关信息真切完好,提高经营效率和成效,促使实现展开战略。

因为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限制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供给合理保证。

别的,因为状况的变化可能致使内部控制变得不适合,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依照的程度降低,依据内部控制评论结果推断将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拥有必定的风险。

质量管理品质评价标准

质量管理品质评价标准

1.目的:为了落实《品质评价管理(QEM)系统规定》相关要求,规范质量管理品质评价工作,提升工厂质量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制造本部、区域公司、各工厂、PC 外协。

3.标准规定:3.1标准要求:3.1.1检查标准分类:检查标准分为:品管管理工作运行、生产质量管理执行、技术工艺管理三个部分。

3.1.2检查对象:a、品管管理工作运行核查对象为:工厂品质管理部门,验证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及执行。

b、生产质量管理执行核查对象为:工厂生产部门,稽核生产对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的执行。

c、技术工艺管理核查对象为:工厂实验室、生产工艺,稽核实验室的混凝土管控及工艺的管理执行。

3.1.3检查内容:制造中心制定检查表,明确具体检查内容、方法、评判标准。

检查主要涉及品质管理、原材料、过程及成品、混凝土、出货等全过程的质量管控;重点包括管理文件、技术文件的管理以及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两个方面的内容。

3.1.3 检查方式:检查表中所列项目全数检查。

3.2评分方式:质量管理品质评价满分为 100 分;质量管理品质评价综合评价分计算方式:(质量管理品质评价总得分/质量管理品质评价总配分)* 100;各大项内容评价分计算方式:品质管理工作运行评价分计算方式:(品质管理工作运行项目得分/品质管理工作运行项目配分)*100;生产质量管理执行评价分计算方式:(生产质量管理执行项目得分/生产质量管理执行项目配分)*100;技术工艺管理评价分计算方式:(技术工艺管理项目得分/技术工艺管理项目配分)*100。

检查表相关内容及分项分数分配见下表:4.质量管理品质评价标准:4.1质量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及质量管控文件、技术资料相关规定。

4.2品管管理工作运行检查项目及标准要求:5.表单记录5.1质量管理品质评价表。

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制度

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制度

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制度
是一种评估和监控企业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的制度。

其目的是确保企业的安全标准化系统能够达到国家或行业设定的标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

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评审程序和方法:明确评审的流程和方法,包括评审的时间、地点、评审人员的资质要求等。

2. 评审范围:明确评审的范围,包括哪些安全标准化系统和管理要素需要进行评审。

3. 评审内容:明确评审的具体内容,包括各个安全标准化要素的规定、流程和实施情况等。

4. 评审标准:制定评审的标准和指标,根据国家或行业的标准对企业的安全标准化系统进行评估。

5. 评审报告:评审结束后,编写评审报告,分析评审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6. 审核和验收:定期对企业安全标准化系统进行审核和验收,确保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制度的实施可以通过内部或外部评审,由专业的评审人员组成评审团队进行评审。

评审团队将根据制度要求对企业的安全标准化系统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并根据评审结果给予企业评审等级或认证。

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制度的实施可以增强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促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

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

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
内部评价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督内部运作,制定的用于评估和衡量员工绩效、工作质量和行为表现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在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的制定中,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步骤:
1.明确目标和指标:制定内部评价制度的第一步是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指标。

企业应该明确希望评价的方面,如员工绩效、工作质量、行为表现等,并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2.制定评价标准:根据评价目标和指标,制定一套详细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该具体、明确和可操作,便于评价人员根据标准进行评估和判断。

3.确定评价周期:确定评价制度的评价周期,即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评价。

评价周期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工作性质和公司规模等因素来确定。

4.选择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目标,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360度评估、绩效考核表、个别面谈、目标管理等。

5.明确评价流程:制定清晰的评价流程,包括评价人员的选择、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的记录和分析等。

评价流程应该公开、公正和透明,使员工能够理解和接受评价结果。

6.提供培训和支持:为评价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公正地进行评价。

同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改进和发展。

7.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内部评价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制定一个有效的内部评价制度对于企业和组织的发展和管理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和标准化的评价制度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员工的职责和目标,提高员工绩效和工作质量,增强内部管理和监督能力。

等级评审管理制度

等级评审管理制度

等级评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组织的管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推动企业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员工的等级评审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晋升、调级等等。

三、评审原则1. 公平合理原则评审必须依据岗位要求和员工工作业绩,公平、公正进行评定,绝对不得违反公司人事政策或以个人情感、私人关系作为依据。

2. 奖罚分明原则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奖励,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也应当给予相应的惩罚,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

3. 激励原则评审结果不仅应该是一种行为规范,更应该是一个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评审程序1. 提交申请员工向其直接领导提交晋升或调级的申请,包括个人工作业绩、职业规划等相关资料。

2. 初步筛选直接领导收到申请后进行初步筛选,判断申请是否符合公司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会将申请转交给人力资源部门。

3. 评审会议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专门的评审会议,会议成员包括相关部门领导及人力资源负责人,对申请进行讨论和评定。

4. 结果通知评审会议结束后,人力资源部门将评审结果通知申请人及其直接领导,并将结果写入员工档案。

五、评审标准1. 员工的工作业绩员工的工作业绩是最基本的评定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

2. 员工的能力发展员工的能力发展是评定员工是否适合晋升或调级的关键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专业知识、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3. 员工的岗位要求员工是否符合岗位要求也是评定员工是否适合晋升或调级的重要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年限、学历背景、技能要求等。

六、评审结果1. 通过对于申请通过的员工,应当给予相应的薪资调整和职位晋升,同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2. 不通过对于申请不通过的员工,应当及时通知其原因,并给予相关的改进措施或指导意见,帮助其提高工作业绩。

七、附则1. 员工有权对评审结果提出申诉,申诉应当在评审结果通知后的十天内提出,并应当提供充分的申诉理由和相关证据。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全套管理制度文件(共191页)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全套管理制度文件(共191页)

受控状态:x x有限公司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汇编(依据I S O9001:2008标准要求编制)版本号:第04版持有部门:持有人:分发号:2010年11月10日发布2010年11月15日实施x x有限公司发布管理制度目录1目的对现有客户进行分类管理,以便制定相应的客户销售政策。

2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客户分类管理工作。

3客户分类管理办法ABC 客户分类管理法以销售额、回款情况等重要指标为基准,把客户群分为关键客户(A 类客户)、主要客户(B 类客户)、普通客户(C 类客户)三个类别。

在清楚地了解了客户层级的分布之后,即可依据客户价值来策划配套的客户关怀项目,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需求特征、销售行为、期望值、信誉度等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配置不同的市场销售、服务和管理资源,对关键客户定期拜访与问候,确保关键客户的满意程度,借以刺激有潜力的客户升级至上一层,使企业在维持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效益。

3.1关键客户(A 类客户)关键客户是金字塔中最上层的金牌客户,是在过去特定时间内销售额最多的前5%客户。

这类客户是企业的优质核心客户群,由于他们经营稳健,做事规矩,信誉度好,对企业的贡献最大,能给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值得企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该类客户的满意度。

对这类客户的管理应做到:a)指派专门的营销人员(或客户代表)经常联络,为他们提供最快捷、周到的服务,享受最大的实惠。

部门经理、总经理、董事或董事长等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至少确保每年有一次的拜访计划。

营销人员有两次以上双方会面机会。

b)密切注意该类客户的所处行业趋势、企业人事变动等其它异常动向。

双方高层应确保一年一次的书信、电邮或电话联系。

c)应优先处理该类客户的抱怨和投诉。

3.2主要客户(B 类客户)主要客户是指客户金字塔中,在特定时间内销售额最多的前20%客户中,扣除关键客户后的客户。

这类客户一般来说是企业的大客户,但不属于优质客户。

由于他们对企业经济指标完成的好坏构成直接影响,不容忽视,企业应倾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这类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系统成员管理制度

系统成员管理制度

系统成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系统内部成员的行为,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系统内所有成员,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运维人员等。

第三条成员管理制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待每一位成员一视同仁,不得因性别、种族、宗教信仰、国籍等因素对成员进行歧视。

第四条成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纪守法,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得违法乱纪,不得从事危害系统安全的行为。

第五条成员应当履行职责,保守公司的商业秘密和技术机密,不得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和技术机密,不得利用公司资源谋取个人私利。

第二章成员招聘与入职第六条系统项目组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组织成员招聘工作。

第七条成员招聘工作由项目组负责人牵头组织,经过项目组成员讨论,确定需求岗位和条件,并制定招聘方案。

第八条对于工作经验和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应当进行面试和技能考核。

入职人员需经过试用期考核后方可转为正式员工。

第九条入职成员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遵守规定的工作制度,纳入系统内部管理范围。

第三章成员权利和义务第十条成员有权依法享有与其身份和职责相适应的权利。

第十一条成员有义务维护公司的利益,忠诚履行工作职责,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

第十二条成员有义务认真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自己,为系统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章绩效考核第十三条系统项目组将根据党员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对表现优异的成员给予奖励,对表现不佳的成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十四条绩效考核主要包括工作成绩、职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担当等方面的评定。

第十五条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成员晋升、奖励、奖金发放以及纪律处分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成员退出和解除劳动关系第十六条成员退出系统时,应当提前向项目组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公司批准同意后办理离职手续。

第十七条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自愿辞职、老年退休、失业、死亡、劳动合同到期等情况。

第十八条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进行书面协商。

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保持与评定的原则和一般要求,以及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8个体系的核心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关行业制修订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评定标准,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评审、科研、管理和规划等。

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等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3 安全色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5768 (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7231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T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3495.1 消防安全标志第一部分:标志GB/T15499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3087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AQ303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T900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规范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物理因素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024年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一、目的本制度对我公司标准化体系管理的评审的策划、输入、输出和改进措施的跟踪提出要求,以确保管理体系保持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管理者对我公司标准化体系的评审。

三、职责1、总经理主持安全标准化体系管理评审工作,批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并负责组织管理评审的实施。

负责审核管理评审报告。

2、副总经理或安全部门负责组织管理评审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制定评审计划。

负责掌握、了解标准化体系的审核和运行情况。

负责掌握、了解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情况和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负责组织管理评审后的改进、预防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负责做好评审记录及整理归档。

四、安全标准化体系工作程序1、管理评审流程管理评审策划→管理评审输入→管理评审会议→管理评审报告→改进措施→跟踪验证→记录整理归档。

2、管理评审策划(1)一般每年进行一准评审。

通常就整个体系进行评审,必要时也可分别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子系统单独进行评审。

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增加管理评审。

①新的管理体系运行____个月后;②管理体系不适应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变化时;③社会环境、经营战略、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④管理方针、内部组织结构有重大变化时;⑤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环境事故、健康安全事故;⑥总经理认为必要时。

(2)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制定评审计划,并报总经理批准。

计划内容包括:审的目的和范围;评审的依据;评审的时间安排;评审的内容;各部门提交的资料;参加评审的部门和人员。

(3)管理评审输入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包括现行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机会相关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内容:监测与检测记录;以前管理评审的跟踪结果;影响标准化系统的变化;制定及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事故、事件统计分析;员工和相关方的抱怨;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实施标准化系统的资源(人、财、物、技术)的保障情况。

(4)管理评审准备①总经理负责书面报告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各单位按评审输入要求在管理评审前一周准备好评审材料。

GJB9001C-2017国军标质量体系管理手册最新版(船艇制造公司)

GJB9001C-2017国军标质量体系管理手册最新版(船艇制造公司)

XXX船艇有限公司企业标准XXX00-2017B代替XXX00-2014A版本质量手册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发放编号:2017-07-01 发布2017-07-01实施XXX船艇有限公司发布0.1文件修改记录0.2目录0.3手册颁布令为了实现:a)持续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b)促成增强顾客满意的机会;c)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d)证实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本公司参考GB/T19001-2016和GJB9001C-2017质量体系要求编写此质量手册。

本手册采用过程方法,该方法结合了P 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与基于风险的思维,使组织能够策划其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能够确保其过程得到充分的资源和管理,确定改进机会并采取行动。

本手册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使组织能够确定可能导致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偏离策划结果的各种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影响,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出现的机遇,在日益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持续满足要求,并针对未来需求和期望采取适当行动。

本手册使用GB/T 19000—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规范质量管理体系使用语言,为各方使用本手册奠定了基础。

本手册的制定、修订、废止及分发控制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全体人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应遵循手册的要求,规范化管理。

现予以批准发布,从2017年07 月01日起实施。

总经理:日期:2017年07月01日0.4公司简介XXX船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军用冲锋舟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设在XXX。

在XX、XX、XX、XX、XX等地区设有直属公司或办事处。

XXX拥有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技术人才,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强;艾雷斯生产基地拥有全套自动化生产设备和产品质量检测控制设备;采用现代先进的生产工艺,引用GB/T19001-2016和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产品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深圳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电子产品检验所的全面质量鉴定,取得CE、FCC及EMC认证。

质量体系管理制度(3篇)

质量体系管理制度(3篇)

质量体系管理制度是指组织为了实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目标,通过制订、实施和持续改进各项管理制度,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的工作。

一、质量体系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质量体系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以客户满意为中心,通过建立和维护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二)原则1. 客户导向:将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作为质量体系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来实现客户满意。

2. 领导承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当为质量体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做出明确的承诺,并确保各级管理人员理解和贯彻执行质量方针。

3. 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应当牢记自己的质量责任,并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共同推动质量体系的实施和改进。

4. 过程管理:质量体系管理制度应当以过程为基础进行设计和优化,全面管理各个环节,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稳定和可持续改进。

5. 数据驱动:质量体系管理制度应当建立一套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决策,推动质量持续改进。

6. 不断改进:质量体系管理制度应当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不断的自我评估和反思,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二、质量体系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一)质量方针公司应当制定一份明确的质量方针,明确质量目标和要求,并将其传达给全体员工。

质量方针应当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客户需求相一致。

(二)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质量体系管理制度的核心文件,应当明确规定质量体系管理制度的实施规范和要求。

质量手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公司概况:描述公司的组织结构、产品范围和服务范围等基本信息。

2. 质量方针和目标:列出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说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3. 质量体系的组织:描述公司建立和维护质量体系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4. 质量体系的实施: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应当如何实施和监控质量体系,并确保其有效性。

5. 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描述质量体系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如管理评审、内部审核、不符合品和事故处理等。

量管理体系

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

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本的标准是ISO9001:2008,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但要说明的是,ISO 9001并不是唯一的质量管理体系,除ISO9001之外,还有TS 16949汽车配件质量管理体系和 ISO 13485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1]ISO9001:2008标准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176/SC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员会制定的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之一。

八项原则主要是指ISO9001:2008所涉及的质量管理体系图标(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符合性欲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必须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依据ISO9001国际标准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负责,对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提供适宜的资源负责;管理者代表和质量职能部门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建立和运行负直接责任。

[2]唯一性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应结合组织的质量目标、产品类别、过程特点和实践经验。

因此,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不同的特点.[3]系统性质量管理体系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组合体,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①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关系;②程序-—规定到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过程运行和进行活动的依据;③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是通过其所需请过程的有效运行来实现的;④资源-—必需、充分且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料件、能源、技术和方法。

如何做好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评审工作

如何做好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评审工作

做好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评审工作本公司经过压力容器、ISO9001-2001和ISO13485-2003及PED等的取证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评审已进行了多次,各部门对评审工作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为使该工作持续有效地长期坚持下去,使之变成一种常规工作,为此,特结合公司特点,对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评审工作再作以下说明:一、管理评审的目的管理评审的目的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评价,通过评审提出改进意见或预防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充分运转.二、管理评审的类别管理评审分输入评审和输出评审①输入评审主要包括:1)评审结果;2)顾客反馈意见;3)预防和纠正措施;4)上次评审后的追踪措施;5)评审中的业绩阐述;6)有无新的法规、规范、制度的变更要求等。

②输出评审包括:1)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有无发现需要进行修复或增补的内容;2)顾客是否有对产品改进的意见和诉求;3)在资源方面(如人员、装备等)有何需求.三、管理评审的形势①可以由公司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组织策划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体系运转进行全方位的评审;②也可以部门与部门之间或部门内部根据需要适时策划组织评审,并将评审结论书面报管理者代表和总经理;③有必要时部门或个人也可以建议管理者代表临时对某一产品质量或某一管理程序等提出评审要求,由管理者代表视实施情况策划进行评审.四、管理评审的要求由于各部门的职责不同,评审内容和要求也各有侧重。

现分述如下:①共性之处:1)评审前都要制订内审计划.内审计划可参考SN/JL-043表式,根据不同的评审目的、评审范围、评审依据选择不同的填写内容(一式二份,一份留底,一份交管代保存)。

2)评审结束后都要填写一份评审报告(一式二份,一份留底,一份交管代保存),表式参考SN/JL-044。

②各部门评审的不同要求1)最高管理者,即总经理⑴制定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标,并能得到员工的信任和支持;⑵组织或委托管代进行管理评审;⑶确保各类资源落实,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⑷传达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顾客诉求;⑸确保组织内职责权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进行沟通和理解.2)管理者代表⑴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运转和保持;⑵向总经理汇报质量业绩和任何的改进意见;⑶组织下属人员学习法规、标准和有关专业知识;⑷反馈和满足顾客需求;⑸组织和协调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设备管理及评估制度

设备管理及评估制度

设备管理及评估制度
简介
设备管理及评估制度是公司内部制定的一套管理设备的规范,旨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管理。

设备管理
设备购置
公司在购置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质量、性能以及是否与公司业务相符合,不得盲目购买,以免浪费资金。

采购人员需要根据预算,进行适当的议价,争取最优惠的价格。

设备验收
设备验收需要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测试,确保设备符合公司的技术标准和性能要求。

同时还需要检查设备的配件、设备外观是否完整以及是否有损坏等情况,如有问题及时与供应商联系。

设备使用
设备的使用须遵循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使用。

操作人员应注意设备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和维护,对
机器进行巡检,并及时消除故障。

设备保养
设备保养是设备管理重要的一环,定期对设备进行保洁、维修、更新、加油、换油等操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评估
为了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公司会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估,评估
内容包括设备的性能、磨损情况、维护记录是否齐全等方面。

评估
结论将作为设备维修、更新、报废等决策的依据。

结论
设备的管理和评估对公司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公司员工一起遵守设备管理及评估制度,保证设备的正
常使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公司整体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1587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系统内部评价管理制度
标准版本
系统内部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l、确定公司安全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组织机构及人员,其人员配备具体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熟悉相关的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与其他要求;
②接受过安全标准化规范评价技术培训获得证书;
③具备操作内部评价过程和能力;
④具备与评审对象相关的技术知识和能力;
⑤具备辨识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的能力;
⑥具备标准化系统评价所需的语言表达、沟通及管理的判断能力。

2、制定公司安全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计划或方案,确立年度评价频率,即1次/1年;
3、评审办法须采取尽可能询问最了解所评估问题的具体人员,通过记录回顾、现场检查情况等;
4、内部评价须包括“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所涵盖的所有内用;
5、评价结果及评价以:实际得分、绩效得分及工伤事故率与百万工时死亡率等为依据;
6、内部评价应确定以下列事项:
系统运作的效力和效率、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兼容能力、统计技术在标准化系统中使用的效力和效率、信息技术在标准化中的使用情况、安全资源使用的效力和效率、系统运作的结果和期望值的差距、绩效监测系统的适应性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纠正行动等;
7、依据国家安全标准化评审规定依法审评;
8、标准化系统评审须包括监测与监测记录、以前评审的跟踪结果、影响标准化系统的变化、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及实施有效性、事故统计分析、员工和相关方抱怨、目标管理和指标完成情况、标准化系统覆盖范围的充分性、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实施标准化系统的资源(人、财、物、技术)的保障情况,现场人员职责的合理性等;
9、建立标准化系统持续改进制度,确保标准化系统的持续适宜性,具体包括:方针、风险降低、目标和指标、标准化系统评价、监测、数据分析、纠正与预防措施、现场人员能力等。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