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13篇《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

(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机械效率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提问。

教师:这篇传说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教师:他为什么聪明呢?(二)导学达标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投影,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将教室门口的沙子运上教学楼3楼?那种办法较好?(直接拿着桶从楼梯走上去、用动滑轮、定滑轮拉上去、用袋子装着直接从上面吊上去等)教师:这里提供一些器材和相关的数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好?教师: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教师: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什么?教师: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我们叫有用功。

教师: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教师: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我们叫额外功。

教师: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我们叫总功。

2.机械效率①机械效率的引出【分组讨论】方案一(直接用桶提):有用功600J;额外功2520J;总功3120J。

方案二(用动滑轮和桶):有用功600J;额外功180J;总功780J。

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有用功600J;额外功90J;总功690J。

教师:在这三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大?教师: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做的额外功最少。

教师: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越大,我们就说机械效率高。

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

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

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学大纲所提出的纲、要要便于教材的叙述,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 温度计二、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37℃读作37摄氏度-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4、体温计:○1 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用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7篇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篇1)本周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棱镜》和《光的反射现象》。

第五节《认识棱镜》课堂开始时我以彩虹的形成为引,小组讨论彩虹的形成以及日常生活中除了下雨过后还有哪些情况能够看到彩虹。

有些学生从来没有看见过彩虹,所以在讨论的时候没有参与感。

然后我请了几位学生来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之后引入三棱镜的相关知识,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们来观察当白光透过棱镜时发生的色散现象。

但是由于部分教室光线较强,拉上窗帘关了灯还是比较亮,而且手电筒光强较弱,导致部分小组并没有看到明显的色散现象,只能看其他小组做出的小彩虹,因此体验感不是很好。

第六节《光的反射现象》主要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光会反射?这个问题需要在前面做铺垫,不然直接讲出来会造成知识的串联出现问题,所以我通过镜子中的成像作为引导来提问,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很好的.理解。

2、我们如何判断反射后的光线和射入的光线的性质是否是一样的。

这个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不太好理解,所以我请学生们自己小组讨论给出实验方案,我再做适当的补充,最后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

但还是因为教室光线太强,所以学生们观察不到光线的行进路线,只能通过起点和终点来判断。

后来我改进一下实验,让学生用喷雾往激光笔光柱上喷水,这样就可以看出光线,但是学生会把水喷得到处都是,影响后续上课,所以这个方案也不太好,还需要继续改进。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篇2)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案一、课程背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机械效率是评估机械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机械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节能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

因此,了解和提高机械效率是机械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为此,本教案将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3. 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4.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械设备的效率;5. 提高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认识和意识。

三、教学过程1. 机械效率的概念介绍(15分钟)(1)通过图示和简单的例子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

(2)与学生讨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意义,以及为什么提高机械效率对机械设备的重要性。

2.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20分钟)(1)介绍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

(2)与学生一起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练习,以加深理解。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20分钟)(1)介绍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如摩擦损失、能量转换损失、传动效率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4. 案例分析(30分钟)(1)选取一个机械设备,例如汽车发动机或风力发电机,通过实际数据和计算方法分析其机械效率,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效率变化。

(2)提供相关数据和问题,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改进机械效率的建议。

五、课堂讨论和总结(15分钟)(1)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分析过程和结论。

(2)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机械效率对机械设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提高机械效率。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关于机械效率的小结报告。

报告要包括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论,以及对机械设备效率的改进建议。

七、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结报告,对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课堂讨论和互动也是评估学生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

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案机械效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机械效率计算机、自行车等简单机械设备的效率;3.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本、笔记本、实验器材等;2.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验教学法;3.教学手段: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两台相同功率但不同效率的设备(如两台电风扇或砂轮),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解:(1)定义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机械设备所能转化为有用的能量与其所消耗的总能量之比。

(2)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机械效率 = 有用能量输出 / 总能量输入 * 100%。

(3)机械效率的意义和应用:机械效率高的设备能更好地利用能量,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

3.实验操作:(1)实验1:自行车的机械效率步骤:a.将自行车放在室内,使其保持平稳;b.通过转动车轮,将发电机与灯泡连接;c.记录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和车轮转动所需的人力能量;d.通过计算机械效率,比较不同骑行速度下的机械效率。

实验记录: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

实验分析:学生讨论并比较不同骑行速度下的机械效率,并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2)实验2:手摇发电机的机械效率步骤:a.将手摇发电机固定在台面上;b.用手转动摇把,产生电能;c.记录摇动所需的人力能量和发电机产生的电能;d.通过计算机械效率,比较不同转动速度下的机械效率。

实验记录: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

实验分析:学生讨论并比较不同转动速度下的机械效率,并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4.讨论总结:(1)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讨论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例如摩擦损失、材料质量等;(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如减少摩擦、改善材料质量等。

四、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查找一个设备或机械,调查其机械效率,并解释影响因素。

五、教学反思:对于机械效率这一概念较为抽象的内容,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效率的知识。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仪器】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相同木块和细线各20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

在投影仪上映出下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一分钟后,教师: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第三种方法最省力。

教师:如果从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呢?首先,让学生一起分析,这三种工作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沙子从地面运到三楼,这是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同学们计算一下,单纯完成此任务,需要做多少功呢?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W1=G沙·h=600J第三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3)W2=G总·h=690J第二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2)W2=G总·h=780J第一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1)W2=G总·h=3120J(此处学生遇到了困难,这也是安排上面计算顺序的目的。

困惑一:需要计算楼梯的长度吗?提示学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分解成先水平移动不做功,再竖直升高做功。

困惑二:人的体重该不该算上?)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三种方式做的功都比W1多,额外多做的功不一样,可见第三种方式最好。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1、有用功:2、额外功:3、总功:4、机械效率:①定义:②表达式:③理解、强调:练习题分析,作图,说明,草稿等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机械效率篇二如何实施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机械效率”是人教社根据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而修订的初中物理第一册最后一章第三节内容。

它是学生在对“力”、“力和运动”、“功和功的原理”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比较综合的一节,且有所扩展,涉及到一定量的计算,在实际中有重要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也有相应的体现。

因而,本节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学生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而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大纲》也提出了“理解”的较高的教学要求。

由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其本质缺乏认识,“功的原理”可以说既简单又复杂,学生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机械效率”时也必然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对几种“功”的表现形式、实质意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有相应的困难。

学生们虽然对物理的学习也有近一年的时间,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理解能力,但他们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仍然较低,对事物的认识仍主要借助于感性认识,需要靠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理性认识的建立和知识的获得,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智能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突出“以学生为本”,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应仅仅停留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提高上,要定位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通过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和过程方法,感悟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人与人团结合作、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情感态度。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相互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能正确认识几种功的表现形式,能利用机械效率解决有关问题。

机械效率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教案,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机械效率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教案,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机械效率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教案,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械效率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2.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的基本步骤及操作方法。

3.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传动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之比,通常用η表示,即:η=输出功率÷输入功率。

当机械效率为100%时,代表着完全没有能量损耗,所有的输入功率都被完全转化成了输出功率。

但是在实际的机械传动过程中,能量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为:η=(M1-M2)v÷M1v1,其中M1和v1分别为拉紧绳子前,物体的质量和速度;M2和v分别为拉紧绳子后,物体和滑轮的质量和速度。

物体的势能转化成动能以及滑轮的摩擦损耗都将导致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即机械效率小于100%。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滑轮组实验装置2.液晶显示计3.电子天平4.绳子5.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需要检查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仪器和设备是否完好无损,以及连接是否紧固牢固。

需要将物体挂在绳子的一端,将另一端绕在滑轮的周围,并将绳子的另一端挂上天平。

2.记录重力的大小:拔去绳子,用电子天平测定物体的质量并记作M1。

3.记录拉动绳子前的时间:测定物体在拉动绳子前,在滑轮启动之前下降的时间,并将其记录为t1。

4.记录拉动绳子后的时间:直接拉动绳子并让物体上升,当物体到达一定高度时,启动计时器并记录下提升物体至相同高度所需的时间,并将其记作t2。

5.记录重力以及拉动绳子的大小:同样用电子天平测定拉动绳子后,物体的重力,记作M2。

6.记录滑轮的半径:用卷尺测定滑轮的半径并记录。

7.计算机械效率:根据上述公式,将测得的数据代入计算公式中,即可得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以确保实验的安全。

《机械效率》教案(5篇)

《机械效率》教案(5篇)

《机械效率》教案(5篇)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加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洁的科学探究规划和试验方案。

说明与建议1、有用功和总功首先让学生看课本图14.4-1,弄明白三幅画的意思,然后争论用图中三种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可能对其次、三两种方法的区分不太理解,可引导学生留意桶的重量与口袋重量的不同。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种状况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2、想想议议这里意在使学生加深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

实际使用机械时,人们总是盼望额外功少些。

杠杆、起重机、电梯等全部机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额外功。

通过争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

3、机械效率为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机械效率这一概念,懂得机械效率的意义,在叙述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后,应强调指出,使用机械做功,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行避开地存在摩擦等缘由,额外功是不行避开的。

例如用水桶从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

功是额外功,而为了把水提上来,水桶是不行缺少的。

额外功是我们不需要的,它白白铺张能量,因此应尽量减小它。

使用不同的机械来提起物体,我们盼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说,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

不同机器这方面的差异,通常用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叫做机械效率,给出机械效率的公式。

一台机器所做的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这台机器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课本列举了一个计算机械效率的例题,意在练习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熟悉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

最终指出,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削减能耗,降低生产本钱,应对这个问题重视。

还可以让学生议议:除了用机械做功有个效率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没有效率问题,在更宽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个初步观念。

4、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这个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通过探究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机械效率》教案篇一教学课题:第十一章第八节机械效率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能够计算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学用具:重物,支架,细线,滑轮,斜面等教学方法: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动脑,好奇心强,集中精力听课的持久性差,比较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配以谈话、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机械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法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学生对全章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真正掌握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难就维在:1前面在讲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都没有考虑摩擦和某些机械自身的重。

因此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很难捉摸理解,在具体实例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对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不能真正理解,只会死记公式,遇到具体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

为此我在教学中将“用动滑轮提升重物”这个综合性的问题分解成三个单一的'问题提出来即a 直接提升重物b直接提升滑轮c用滑轮将重物提升。

其教学过程如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功?怎样计算?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功的原理内容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通过对功的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何在?(学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时,我们以学习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功率)今天我们将讨论使用简单机械中的另一个问题“机械效率”,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引导学生学习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三个物理概念1板书课题让学生朗读课文(1)请一们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要求其余同学留意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若有让学生提出并纠正。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最新7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最新7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最新7篇)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篇一八年级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

2.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两部分构成,机械效率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使学生真正认识机械效率的含义。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经历测量的全过程,如让学生经历组装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

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学策略以“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为背景,提出问题:动力对绳子做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让学生猜测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是大于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

进一步分析讨论,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效率的概念。

通过理解、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两种方法:减小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

在讨论了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之后,把效率问题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使学生明白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图1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法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5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5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小编的我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不仅属于《机械与人》章节的重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整个八年级(初二)物理学习的集大成章节。

其内容包含本章节机械功能特点、功、功率等相关知识,还囊括了多种受力分析、判断和物体运动、平衡等众多知识。

可以这样说,本节内容基本上把一本书大部分知识都融汇交织于此。

因此不仅是一堂新课,而且还是一堂涵盖面非常广的总结课,当然也是一堂很具有难度的挑战课。

2、本节课不仅学习新的物理概念“机械效率”,能够对于机械效率进行分析和计算,而且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真正的理解”效率”的切实意义,能够在生产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人文和科学的高度结合。

3、本节内容基本上可以认为是8年级物理学习一年以来的收关之课,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把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提升一定的层次和高度。

4、本节教学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分析上,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验让学生真切的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考验学生的实验探究,创造性、归纳总结、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通过一年以来的学习,同学们储备了一定量的物理基本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学习方法和具有一定的实验、实践方法和能力。

大部分同学能够适应本节课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应当主意少数同学学习能力不足的现象。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少一些高难度的理论分析和复杂的多步骤计算,尽量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和形象化,让学生通过生活来理解知识,同时利用知识来解释、指导生产、生活。

2、适当的梯度和坡度,照顾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同学,让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学习和思考,有收获。

3、让学习走向生活,给学生预留一定的不同难度的课后实践探究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5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5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5篇)《机械效率》教案篇一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利用斜面拉物体时,有用功与总功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2、会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的兴趣以及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亲身经历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学生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木板斜面、毛巾、玻璃、带钩的方木块、长方体铁块、砝码。

老师用实验器材:器材同上。

软件:Flash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工人往高处搬重物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生:用木板搭成一个斜面,把重的东西推上去或拉上去。

师:为什么这么做呢?生:因为斜面可以省力。

师:斜面这种省力的机械,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同学们都见过哪些斜面?生:盘山公路就是一个大斜面。

(大屏幕)师:还有吗?生:我们骑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会更容易一些。

也是利用了斜面可以省力。

师:这盘山公路像不像S形?师:桥梁的引桥也是一个斜面,而且桥面越高,引桥也越长。

(大屏幕)师:既然使用斜面可以省力,那能不能省功呢?生:不能。

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师:说得很好。

实际上使用任何机械都会不可避免的做一些额外功,这样使得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就是机械效率,我们用它来描述利用机械做功的效率,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它的省力情况与它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关系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提出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八年级物理教案:探究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八年级物理教案:探究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八年级物理教案:探究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探究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能够简单地描述其计算方法;2.掌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能够基于实验数据分析效率与这些因素的关系;3.通过实验探究机械效率受重力、摩擦力和滑轮数目等因素的影响,深刻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意义;4.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3.实验探究机械效率受重力、摩擦力、滑轮数目等因素的影响三、教学重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2、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四、教学难点1.实验探究机械效率受重力、摩擦力、滑轮数目等因素的影响。

2.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和探究效率与因素的关系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结合实物,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实验法: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验手段探究机械效率受重力、摩擦力、滑轮数目等因素的影响,并分析实验结果;3.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具体安排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例如滑轮、杠杆等,让学生们根据这些装置的运动特点自主总结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教师进行回答和指正。

2.讲解机械效率(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公式和应用范围,让学生们初步理解这一概念。

3.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10分钟)教师从重力、摩擦力、滑轮数目和装置材料等方面讲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让学生明确何种因素会对机械效率产生影响。

4.实验环节(4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组织完成实验探究机械效率受重力、摩擦力、滑轮数目等因素的影响,材料和器材包括:滑轮、弹簧秤、尺子、天平、阻力片等设备。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机械效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5.讨论总结(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共同总结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规律,让学生从交流和合作中共同成长。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2. 学会计算机械效率。

3.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 能够应用机械效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引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力学课程中学习过的机械能转换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可能会有什么损耗或浪费。

概念解释(10分钟):
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机械效率 = 有用输出能量 / 输入能量,以百分比表示。

示例分析(15分钟):
通过示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例如,一个电动机输入1000J的电能,输出800J的机械能,则机械效率为80%。

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0分钟):
与学生共同探讨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如减少摩擦、降低能量损耗、提高设备的质量和设计等。

应用实例(15分钟):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机械效率。

例如,在一个工厂中,某台机器输入1000J的能量,输出700J的功,求机械效率。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延伸活动:
鼓励学生观察和思考身边的机械装置,分析其机械效率,并提出改进建议。

可以让学生形成小组,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并报告他们的研究结果。

《机械效率》教案范文

《机械效率》教案范文

《机械效率》教案范文第一篇:《机械效率》教案范文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三教学自的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机械效率取决于有用功在总功里所占的成分,(即百分比)从而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教学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教学内容1.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是尽可能减少额外功,即减少克服额外阻力所做的功。

2.克服水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绳子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从井里捞水桶时,克服水桶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里所带的水以及绳子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可见有用功,额外功主要取决于我们做功的目的性,加以区别,不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我们用车推货物而做功,由于货物重而影响的摩擦力,克服这个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有用,但由于车重而影响的摩擦力,克服这个摩擦阻力而做的功就是额外的功。

引言:本节课我们要通过测滑轮的机械效率,要进一步明确决定机械效率的两个条件,通过几个不同的方法所测定的效率,进一步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

学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实验中注意事项;1.在实验中要将距离测量的准确些。

2.注意会将细绳绕在滑轮上。

2.尽可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弹簧秤。

4.注意弹簧秤的示数要用牛顿表示。

5.拉动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物体匀速上升。

6.可将各数据填入书中表格内。

7.注意分析实验中所出现误差的原因。

举例,如利用滑轮时,克服滑轮重、绳重、绳和轮的摩擦、轮和轴的摩擦等等。

虽然人们既要完成有用功,又要完成额外功。

板书:总功=有用功+额外功。

了解以上几个小概念之后,现在我们开始学机械效率。

请同学们看P170图14-9,要把100牛顿的沙子运上三楼的三种办法,请同学们讨论,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好,为什么?1.首先比较有用的功。

(全相同)2.第一种情况:人在总功里要完成,克服人的重力、桶的重力而做些额外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效率
课题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执教
教学目标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重点会测滑轮组的η。

难点理解S与h的关系。

演示
过程
学生滑轮组、刻度尺、弹簧秤等。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二、启发实验
1.阅读教材
2.讨论:A在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B要测出机械效率,需要知道W有用W总,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应如何测。

3.教师示范演示测η的全过程,注意提醒学生重点部分和容易出错的地方。

三、学生分组实验,完成(P213的表格)。

实验步骤:
1.按图把滑轮组装好,并记下钩码和弹簧称的位置;
2.匀速拉动弹簧称,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称读出拉力F的大小,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称移动的距离s,填入表格。

3.算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填入表中
4.组装另一组滑轮组,重做1,2,3
四、教师巡查指导。

五、想想议议。

六、小结及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