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语文(人教版)练习:板块二 专题二 第三讲 鉴赏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歌鉴赏语言题学案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歌鉴赏语言题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歌鉴赏语言题学案题组一全员必做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B.三、四两句直接抒发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悲情感慨,凄婉动人。

C.“为问寒沙新到雁”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D.“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

E.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致地回味。

解析:选BC B项,“直接抒发”错,应该是“间接抒发”;C项,“比喻”错,应该是“拟人”。

★(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6分) 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诗句解释两个拟声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阐释其情感内涵。

参考答案:“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

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衬托了孤寂悲凉之情。

[诗歌鉴赏]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山路蜿蜒,落木萧萧,秋雨纷纷;溪水伸展,秋风淅淅,波摇草动;山程水驿,风雨凄迷,字里行间流露出人行秋风中的寒凉心态和冷寂情绪。

为了下一步掀起感情的漩涡,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

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

点出“杜陵”,是因为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里。

最新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2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最新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2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 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 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 为常见。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 联,脉络清晰。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步
第二步
3.(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11分)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③近正声④。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⑤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参考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 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 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步
第二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作者表达了 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怀旧空 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精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对仗工稳;整首诗歌用语雅丽。而本诗明白如话,并未用新 奇的语句,而是套用田园诗的一贯意象与写法,令人有一种熟悉感。 用清新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 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 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 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和谐。这几 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鉴赏诗歌的语言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此中真意,细加涵咏韵味长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炼字(品味关键词)、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突破一炼字(品味关键词)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思路导引】1.动词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之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穿”“拍”“卷”三字生动形象,请加以品味。

答:『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

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形容词分析时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的修辞和形容词活用情况。

请简析“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中“阔”字的作用。

答:『答案』“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3.副词运用恰到好处,能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也能表现某种状态的程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中的“方”“始”有何表达作用?答:『答案』表现了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知识概述】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有两个角度:鉴赏语言运用特点和鉴赏语言风格。

【答题思路】1、读(题干)——弄清题干问法,确定答题范畴;2、品(文本)——关注诗歌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体色彩等,从不同角度整体感受诗歌的整体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题型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遣词造句——即具体字词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炼字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附:不同词性的字词常规表达效果动词: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作用,使诗歌形象生动。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语言形象细腻。

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上诗歌的语言更加真实传神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神奇的语言效果。

(2)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各有其艺术效果,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古典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等。

(3)语体色彩古典诗歌中涉及到语体分析,主要是口语的使用和典故的使用。

(1)口语使用例:卜算子辛弃疾 (宋)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典故使用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19届高三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专题二+第三节+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方法

2019届高三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专题二+第三节+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方法

[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结客少年场行 孔绍安 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 雁在弓前落,云从阵后浮。 吴师惊燧象 ,燕将警奔牛 。 转蓬 飞不息,冰河结未流。 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
③ ① ②
[注 ]
①吴师惊燧象:春秋时,吴、楚大战,吴军打到了郢都。
燕昭王让人在大象尾部系上火把冲向吴军把他们吓退了。 ②燕将警 奔牛:战国时燕攻齐,围即墨,齐将田单用牛千余头,灌脂束苇于 牛尾,燃之,牛惊,突奔燕军,燕军大溃。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 草。比喻飘零无定。
理解诗歌的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 点: (1)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 等词; (2)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 (3)探究歌鉴赏选择题 第 1 步:整体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 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 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第 2 步:筛选排除。对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 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 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 “不恰当”。
选项排除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 济济,豪杰辈出,即使 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 敢自居第一。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 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 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 的君子风度。
解题关键 “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 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由使契 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 认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见诗人此时 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 “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 君子风度”有误。是担心弟弟的安危,并 没有让他展示“谦恭的君子风度”。
诗,完成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 ,湖山应梦武林春 。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规范训练(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规范训练(含答案)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①姜彧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

只疑误入武林溪②。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

一尊心事百年期。

【注】①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三月,姜彧作为河东山西提刑按察使,借视察水利的机会拜谒了晋祠,曾作《浣溪沙》二首,此为第二首。

②武林,即今杭州,杭州山水佳称天下。

★(1)有人说,“山滴岚光水拍堤”中的“滴”字用得别出心裁,请加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最后一句“一尊心事百年期”,简要分析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滴”字将山上云朵那鲜润洁净且不断飘浮的质感和动感极为形象地呈现了出来,不仅准确地写出了自然物象的特性,更表现出了作者欣喜、畅快的心境。

(2)“心事”,就是词人现在身在官场尚无法实现的归隐田园、寄身山林的心愿;“百年期”即终生的期待,词人要把眼前这绝佳的山水,作为自己人生的归宿。

抒发了作者想摆脱俗世的喧嚣、早日寄身山林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塞下曲常建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①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①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曾与汉和亲。

★(1)诗中“望”字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边塞诗的主题与众不同,别有新意。

高中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板块一专题二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高中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板块一专题二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考点三 语言风格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一 炼 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 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从而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 果。炼字的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链教材•认知考点]
常考 词类
[链教材•认知考点]
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 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 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 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 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 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 和铿锵的音韵。
绚丽:富丽的辞藻,绚烂 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自然:不留雕琢的痕 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 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 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 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 的情感。
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 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 味却意味深长。
平淡:语言朴素,不追求 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 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 中蕴涵着深意。
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 套。
[研高考•突破考点] (一)常见设问要明了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二)答题模板要用好
(二)答题重规范 1.审题要“准” “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明确了答题方向和重点。 2.答题有“范” ①“斗”,相斗。(释含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两岸 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析特点、描景象)凸显了江崖陡峭、 峥嵘之势。(析作用)②“攒”,积攒,聚集。(释含义)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析特点、 描景象)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析作用)
3.抓关键 “旷然”点明作者的心情,诗人驱车赶路,登上盘绕的五盘岭, 见青山葱茏,天高地远,风清气爽,境象开阔,心中为之一荡。“不 觉蜀道难”,此行乃因知己杜鸿渐的推荐提拔,既报了杜的知遇之 恩,又能实现平乱安国的高志,蜀道虽有上青天之难,也如履平地。 诗人登上峰顶后,心旷神怡,面对奇险又富有情趣的所观之景,更 不觉蜀道艰险。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二专题二 第三讲 鉴赏诗歌的语言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练习:板块二专题二 第三讲 鉴赏诗歌的语言

规范练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解析: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答案:BD★(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解析:对诗眼的捕捉,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本诗的诗眼应是“惊”字.至于对情感的分析,从诗中的“为兄寿”“念母慈”“终是客”等词语不难得出作者滞留舒州,感慨时光飞逝,担心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心理.答案: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雪夜感旧①陆游江月亭前桦烛香②,龙门阁③上驮声长.乱山古驿经三折④,小市孤城宿两当⑤.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注】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江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桦烛:用桦树皮做的烛.③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④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⑤两当:今甘肃两当县.(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D.尾联写到绿沉枪和金锁子甲,意在比喻诗人的从军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尘埃,诗人借此表达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E.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解析:A项,首联描写的不是雪夜所见之景,而是陆游回忆当年由蜀入陕路途上的所见所感.D项,“比喻”一说有误,“绿沉金锁俱尘委”借兵器被尘埃埋没无用武之地,寄寓了作者的无奈之情,借物抒情法;“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一说较为片面.答案:AD★(2)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答:解析:首先答出“那信”的含义:表示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然而事与愿违,当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实.然后分析效果: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答案:“那信”表示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然而事与愿违,当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实.更能凸显出诗人年轻时的意气与北伐必胜的信心,也反衬出今日的失望之情.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解析: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应为“欣喜、惊奇的神态”.E 项“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处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答案:BE★(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艺术.“寒”和“暗”两字都是形容词,要注意结合景物的客观特点和诗人的主观感受两个角度分析.答案:①“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深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还山宅杨师道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注】槎:指小舟.(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A.第一联中“还旧岭”开篇点题,“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时节的衰败景象:荒草弥漫,无路可行,空山寂静,落花飘零.C.第四联中“鸟散茅檐静”是写诗人回到山宅,惊散了栖息在茅檐下的鸟儿,山宅因此安静下来,暗示诗人已久未还家.D.最后一联虚写诗人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最;再次突出了“还”字.E.“还”字是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诗眼”,全诗处处都紧紧围绕“还”字来写,首尾呼应,构思巧妙.解析:B项“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D项“虚写”错,应为有实有虚.答案:BD★(2)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答:解析:“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句中,用得好的字应为具有表现力的动词,从所写的内容和使用的词语来看,应为“扫”和“碍”字.结合这两个字的含义和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答案:①扫、碍.“扫”,拂扫,拂弄的意思,写轻风吹着垂藤拂扫过幽石,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山宅周边景物的别致,表现了诗人对山宅的热爱之情.“碍”,阻碍的意思,写横卧的柳枝挡住了诗人前行的小舟,暗示诗人很久没有还家,也表现了诗人急于还家的心情.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赵嘏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注】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③秦城:长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E.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解析:A项“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错,诗人回忆中的故山生活是轻松闲适的.D项解读错误,“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答案:AD★(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答: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要紧扣颔联所写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意境和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答案: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从意境上看,用杨柳、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从语言上看,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出了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注]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表达了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E.“此心到处悠然”是说自己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表达了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游山玩水,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解析:C项,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E项,“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错,此句表达的是词人无力改变世事,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答案:CE★(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答:解析:按照题干要求,首先要抓住词中的意象,展开联想,把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然后点明手法以及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最后阐明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案: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湖水一碧万顷,天水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词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种柳戏题①柳宗元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注】①该诗是诗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载,召公有惠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所栽的甘棠树,还作诗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在后世的诗词中,常用“思人树”赞美官员有惠政.(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戏题”即以题诗为消遣.本诗作者借种柳为题,寄托理想.B.颔联写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但随着时间推移终会被遗忘.C.前两联诗人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展开描写,使诗题中的“戏”字落到了实处.D.颈联诗人以坚定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他坚信今天的举动将利国利民.E.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和对功业不能久传的遗憾.解析:B项,“但随着时间推移终会被遗忘”不正确,诗中并未表达这种意思,“推移成昔年”是说今天的事情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E项,“对功业不能久传的遗憾”理解有误,尾联是惭愧自己任地方官未能为百姓更好地谋福利.答案:BE★(2)本诗首联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风格.答:解析:解答时可抓住诗中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句式特点等来展开分析.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首联,诗人有意运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新颖别致.答案:首联“别具一格”,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首联运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连用四个“柳”字,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②诙谐有趣,富有节奏感,使读者感到非常新颖、别致,11 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

考点三鉴赏诗歌语言(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炼字[知能构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别词类解说动词动词的提炼是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

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

如宋祁的《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出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形容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写茫茫沙漠,“大”字状其景观;烽火燃起,“孤”字状其醒目;“长”状其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

数量词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二字正表现了这些。

诗人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听、来看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二是心理的耳目。

生理的耳目实听实见,心理的耳目虚听虚见,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

叠音词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中“时时”“恰恰”为叠字。

“时时”表明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感受。

拟声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呕哑嘲哳难为听。

”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渲染颜色的词表现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欣赏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

如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练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解析: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

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答案:BD★(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解析:对诗眼的捕捉,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本诗的诗眼应是“惊”字。

至于对情感的分析,从诗中的“为兄寿”“念母慈”“终是客”等词语不难得出作者滞留舒州,感慨时光飞逝,担心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心理。

答案: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

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雪夜感旧①陆游江月亭前桦烛香②,龙门阁③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④,小市孤城宿两当⑤。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江阴。

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

桦烛:用桦树皮做的烛。

③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

④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

⑤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D.尾联写到绿沉枪和金锁子甲,意在比喻诗人的从军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尘埃,诗人借此表达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

E.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解析:A项,首联描写的不是雪夜所见之景,而是陆游回忆当年由蜀入陕路途上的所见所感。

D项,“比喻”一说有误,“绿沉金锁俱尘委”借兵器被尘埃埋没无用武之地,寄寓了作者的无奈之情,借物抒情法;“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一说较为片面。

答案:AD★(2)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

答:解析:首先答出“那信”的含义:表示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然而事与愿违,当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实。

然后分析效果: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

答案:“那信”表示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然而事与愿违,当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实。

更能凸显出诗人年轻时的意气与北伐必胜的信心,也反衬出今日的失望之情。

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

②翻:反而。

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

“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解析: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应为“欣喜、惊奇的神态”。

E项“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处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

答案:BE★(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艺术。

“寒”和“暗”两字都是形容词,要注意结合景物的客观特点和诗人的主观感受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①“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深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还山宅杨师道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指小舟。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A.第一联中“还旧岭”开篇点题,“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时节的衰败景象:荒草弥漫,无路可行,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四联中“鸟散茅檐静”是写诗人回到山宅,惊散了栖息在茅檐下的鸟儿,山宅因此安静下来,暗示诗人已久未还家。

D.最后一联虚写诗人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最;再次突出了“还”字。

E.“还”字是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诗眼”,全诗处处都紧紧围绕“还”字来写,首尾呼应,构思巧妙。

解析:B项“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D项“虚写”错,应为有实有虚。

答案:BD★(2)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答:解析:“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句中,用得好的字应为具有表现力的动词,从所写的内容和使用的词语来看,应为“扫”和“碍”字。

结合这两个字的含义和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①扫、碍。

“扫”,拂扫,拂弄的意思,写轻风吹着垂藤拂扫过幽石,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山宅周边景物的别致,表现了诗人对山宅的热爱之情。

“碍”,阻碍的意思,写横卧的柳枝挡住了诗人前行的小舟,暗示诗人很久没有还家,也表现了诗人急于还家的心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赵嘏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

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

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

③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

E.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解析:A项“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错,诗人回忆中的故山生活是轻松闲适的。

D项解读错误,“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

答案:AD★(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

要紧扣颔联所写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意境和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

答案: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从意境上看,用杨柳、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从语言上看,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出了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注]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张孝祥,南宋词人。

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

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表达了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E.“此心到处悠然”是说自己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表达了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游山玩水,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解析:C项,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E 项,“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错,此句表达的是词人无力改变世事,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

答案:CE★(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答:解析:按照题干要求,首先要抓住词中的意象,展开联想,把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然后点明手法以及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最后阐明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湖水一碧万顷,天水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

词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