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教案人民版选修1教案

合集下载

《商鞅变法》教案(人民版选修1)

《商鞅变法》教案(人民版选修1)
生:商鞅第二次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2.商鞅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年)
((1)废井田,开阡陌
师: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有什么影响?
生:商鞅废止“田里不鬻”的原则,允许民间买卖土地,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权。
(2)推广县制;
师: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的私有权,商鞅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商鞅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有利于市场的流通,形成统一的市场。有利于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
(4)“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师:商鞅“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有什么意义?
生:防止私下请客行贿之风,及时奖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可澄清吏治,鼓励有能力有贡献的人。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家有二男则分户的“分异令”,可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的积极性。
重点:
难点:
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
如何理解商鞅变法的重大历史意义。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结
(一)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政治格局: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
师∶春秋时的宗法制已瓦解,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各诸侯国逐渐向封建制过渡。战国初期形成怎样的政治格局?
变法前
变法后
经济上
井田制为基础
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
政治上
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
县制,军功爵制,军功地主占第一位,封建中央集权制
军事上
秦兵不敢东向
全国皆军、惟军为荣,虎狼之国
外交上

人民版高二历史 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第2课秦国的崛起学案(有 答案)

人民版高二历史 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第2课秦国的崛起学案(有 答案)

秦国的崛起导学案设计者梁胜审稿人:高二历史备课组 1课时总第40课时班级第小组号姓名【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全面评价商鞅变法。

【学习难点】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从商鞅变法的结果分析变法的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课前知识梳理)(要求看书完成并准确记忆)(20分钟)一、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1、世卿世禄制度走向消亡⑴含义:是与宗法制和联系在一起的,按照等级世代沿袭高官,享受厚禄和特权。

⑵亡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实力增强,要求废除世袭制,按照选任官吏2、赐爵制的实行和作用⑴实行:①战国时:和官制联系在一起,官爵基本一致,享有该官爵所对应经济和政治权益。

②商鞅变法时:A.实行 ,制度级爵(也称“”)。

B. 没有军功不能获得爵位和贵族身份。

C. 不得铺张,只有军功者才能享受荣华富贵。

⑵作用:①统治集团发生重大变化, 在君主之下,排在第一位, 排在第二位。

②废除了制,打破了制,创造了鼓励军民立功的灵活用人机制,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二、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1、变法前的秦国:“夷狄遇之”公元前年被封为诸侯。

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被各国“”,不能参加。

2、变法后的秦国:“虎狼之国”⑴原因:商鞅变法后秦国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

⑵结果:使东方六国对秦国感到威胁,采取“”运动,但秦国统一的趋势已无法阻挡。

三、商鞅虽死,秦法未败1、商鞅的悲惨结局⑴原因:①变法侵犯贵族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②商鞅采用手段打击压制旧贵族,进一步加剧了与保守势力的矛盾。

⑵结果:前338年死, (驷)继位,保守势力污蔑其“”,在封地( )他及全家被害。

2、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⑴在此后100年间基本建立起政治体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形成的风气⑵在秦国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面前,由兼并战争演变为的战争。

3、性质: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4、商鞅变法的启示:⑴大凡改革都会遇到阻力。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2.2《秦国的崛起》说课稿(2课时)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2.2《秦国的崛起》说课稿(2课时)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撰写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秦国崛起原因的小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深入思考能力。
2.知识点复习:布置关于秦国历史背景、商鞅变法、秦国的军事扩张与对外政策等知识点的复习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要求学生预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策及其影响,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2.2《秦国的崛起》说课稿(2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第二章《秦国的崛起》,这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第二课时。本章节主要讲述了秦国从一个小国逐渐崛起为战国七雄之首,最终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主要知识点包括:秦国历史背景、商鞅变法的实施及其影响、秦国的军事扩张与对外政策、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等。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是战国时期诸侯国兴衰的缩影,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阶段。
3.秦国的军事扩张与对外政策: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可能感到陌生,难以理解秦国为何能迅速崛起。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以生动的案例导入: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秦国崛起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秦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秦国历史背景、秦国崛起的关键因素、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布局上,左侧列出秦国历史背景,包括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情况;中间部分详细阐述商鞅变法、军事扩张与对外政策等关键因素;右侧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二 秦国的崛起学案2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二 秦国的崛起学案2 人民版选修1

二秦国的崛起问题导学一、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比较活动与探究材料一(梭伦的诗歌)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我手持盾牌站稳,为双方挥舞,不容任何一方非法战胜。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两场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是否相同?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二、商鞅变法的影响及评价活动与探究材料一齐威王当上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都来朝贡,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

中原各国叫它“西戎”,把它看做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

秦孝公求贤令:“……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醜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1)根据材料一,探究分析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原因。

材料二商鞅变法规定,“编民为什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

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他认为“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也”。

即对轻罪严厉处罚可以杜绝犯重罪。

材料三“燔诗书而明法令”,认为“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必至贫弱”。

还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和羞战”说成了“六虱”,反对根据这六种情况授予官职。

奖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及游手好闲致贫者,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2)根据材料二、三,试评价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进步作用(1)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学案人民版选修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学案人民版选修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二秦国的崛起学案 人民版选修1札琛主吳外辭商鞅变法的影响•学习本课应或点把握以下三个方短;1. 商鞅电法对秦国军爭发展的觀响匚2. 商缺宦法对慕国国家审力的齢响:L 商鞅處法对篆国的深远潞响1. 世卿世禄制(1) 基础:与宗法制和分封制联系在一起。

(2) 特点:各级贵族按照等级世袭高官厚禄和享有特权。

(3) 作用: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 •军功爵制(1) 背景:战国时已开始实行赐爵制,并和官制紧密联系。

(2) 内容:制定二十级爵,按军功授爵。

宗室贵族无军功不得授爵,有军功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3) 作用:① 出现军功地主: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批军功地主。

② 增强战斗力: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打破了贵族世袭制, 创造了灵活的用人机制, 增强 了秦军的战斗力。

[深化认知]1•“夷狄遇之”(1) 起源:秦国最初是从“戎狄”中分化出来的。

理清•知识线索淸单七柿理]学案式设计|学习更高珈|二、秦BI 的崛起(2) 建国:公元前771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至此秦才成为诸侯国。

(3) 地位: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经济文化上落后于中原诸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

2•“虎狼之国”(1) 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增。

⑵表现:公元前341年至前340年打败魏国,一跃成为军事强国。

(3)影响:六国采取“合纵”运动。

秦完成统一的大势已经不可抵挡。

1. 商鞅之死 (1) 原因:① 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② 商鞅采用铁腕手段,加强思想统治,打击旧贵族,加剧了二者的矛盾。

③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支持。

(2) 过程:保守势力诬陷商鞅“谋反”。

商鞅被迫起兵反抗,被秦惠王大兵击败。

2. 秦法未败 (1) 表现:① 秦国基本上建立起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② 变法使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商鞅变法的脉络,提高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结合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商鞅变法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首先,我通过引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社会状况,使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背景有直观的了解。然后,我详细讲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及其背后的原理。接下来,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规律。最后,我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分析商鞅变法的过程,认识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商鞅变法进行客观评价,认识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4.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从多元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文献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秦国地图和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商鞅变法产生好奇心。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商鞅变法时期的的社会状况,让学生身临其境,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原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土地改革、行政区划调整、军队制度改革等,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2.2《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2课时)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2.2《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2课时)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秦国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伟大意义。
4.注重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秦国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秦国的崛起》的教学内容,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3)针对秦国军事扩张这一难点,采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秦国军事扩张的历程,认识军事力量在国家崛起中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如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接着,提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为什么秦国能够脱颖而出,最终实现统一六国?”引发学生的思考。
作业要求:
1.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无误。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关注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给予评价和建议。
(3)小组评价: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
4.教学难点突破:
(1)针对秦国政治制度这一难点,通过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秦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理解其在秦国崛起中的作用。
(2)针对秦国经济发展这一难点,结合教材和史料,详细讲解秦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分析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发展差异,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2.2《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2.2《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二商鞅变法第二课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西乡一中历史备课组余根一、课程标准了解商鞅变法给秦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商鞅变法得以成功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从商鞅变法的结果认识到商鞅变法的积极性;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逐步掌握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能力,形成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资料,加上自己对于教材的解读,通过讨论法、分析法和自主学习等方式,从多维的角度来学习有关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商鞅变法给秦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自己对国家、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并掌握正确评价改革的方法。

三、重难点分析(一)重点:商鞅变法的评价(二)难点: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以及评判改革成败的标准。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独立完成预学案。

课中:导入语:作为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改革——商鞅变法前后经历两次,历时18年,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么其改革的结果以及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便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知识。

环节一:目标解读(依据课标和学情细化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本课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商鞅变法的结果以及商鞅变法所产生的影响,并且在对商鞅变法的评价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正确评判改革成败的标准。

环节二:学案反馈教师根据课前学生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批阅,记录相应的问题,并且在课堂上指出哪些学生完成较好,以及整体存在的问题。

对于整体存在的问题,教师予以整体引导解读,使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环节三:重难点突破(教师根据学案反馈中的所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解,从而使学生建构起完善的知识体系)一、商鞅变法的评价(一)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败(深入剖析其结果,并且以反问的方式,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1)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评价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撰写历史小论文:请同学们结合所学,选择一个角度,如商鞅变法的改革措施、影响等,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字数不限,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3.历史角色扮演:分组进行历史角色扮演,模拟商鞅变法时期的人物,如商鞅、秦孝公、百姓等,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探讨商鞅变法的利与弊。要求每组撰写剧本,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2.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战国时期,秦国秦国在商鞅变法中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讲授新课
1.商鞅变法的背景
(1)战国时期,秦国社会经济落后,战争频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难点:
(1)理解商鞅变法中各项改革措施的具体内涵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讲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评价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练习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精品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精品教案

专题二商鞅变法【课标内容要求解读】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解读】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铁器广泛使用。

频繁的战争也使得各国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危机日趋加重,各国纷纷寻求变法革新。

最早是魏国李惶变法,率先强盛。

魏文侯去世后,武候继位,大臣王错不断向武候进谗,排挤吴起,吴起因此逃往楚国并为楚悼王所重用,在楚国实行变法。

楚国很快强盛。

然而,吴起的变法严重损害了贵族官僚的利益,楚悼王死后不久,吴起便被心存怨恨的旧官僚杀害,变法也随之而失败。

2.探讨商鞍变法的历史作用。

①秦国通过商鞍变法迅速强盛起来,超过了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走上了日益强大的道路。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也是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

②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③然而,商鞅最终遭车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他自己制定的刑律——连坐,不得不说商鞅的结局是一个历史的悲剧。

④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

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的,然而,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中会有许多可知或不可知的阻力。

因此,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而商鞅正是具备了这种勇气与信念,在改革中表现了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

【知识讲解】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时代特征:大动荡:战乱频繁,政局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技一、商鞅变法背景㈠大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经济上:①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②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政治上:①政治格局变化:形成了战国七雄,②阶级关系的变化:A、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B、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③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3、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开始出现局部的统一4、思想上: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鸣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推动当时的社会变革。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学案1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学案1人民版选修1

二秦国的崛起商鞅变法中的法令均向秦国全体民众公布,民众对法令、条文都非常熟悉,不敢有任何违犯。

惠文王发令捕捉商鞅,商鞅闻讯出逃。

一日,他到一旅馆投宿,店主称按照商鞅颁布的法令,必须验明身份,否则他就要受到惩罚,并拒绝了商鞅的投宿要求,商鞅最终被车裂而死。

商鞅的悲剧结局说明了什么?提示:商鞅新法深入人心,妇幼皆知;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

课标要求: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秦国的崛起1.新的社会基础形成(1)原因:商鞅在变法中制定二十级爵,实行按____授爵,________没有军功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

(2)表现:①军功地主大量涌现,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他们成为秦国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

在地主等级中,________排在第一位,宗室地主排在第二位。

②二十级爵位的推行,彻底废除了________制度,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秦国成为军事强国(1)原因:①商鞅变法使秦国的________大增,政治威望日高。

②秦国鼓励军功的政策,形成了全国____精神,所有士卒都勇于战斗。

(2)表现:①公元前341~前340年,秦国打败魏国,迫使其割地求和,从此秦国成为军事强国,并在对外征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

②六国被迫采取“____”运动,这表明秦国完成统一的趋势已势不可挡。

3.促进了秦国的深入发展(1)在商鞅变法后的100年间,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封建专制________政治体制,社会经济也不断发展,崇尚耕战的风气得以延续。

(2)战国中后期,在秦国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面前,兼并战争开始演变成秦国____六国的战争。

商鞅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具体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每一方面的措施都有“破旧立新”的特点,应具体分析每一项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商鞅的悲惨结局1.原因(1)根本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而商鞅采用________推行新法,进一步加剧了他与保守势力的矛盾,这就注定了他悲惨的命运结局。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第2课 秦国的崛起讲义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第2课 秦国的崛起讲义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案

第2课秦国的崛起[目标导航] 1.理解商鞅变法对秦国军事发展的影响。

(重点) 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国家实力的影响。

(难点) 3.认识商鞅之死的原因,并分析“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原因。

(重点) 4.结合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

(重点)一、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1.世卿世禄制度走向消亡(1)含义:是与宗法制和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按照等级世代沿袭高官,享受厚禄和特权。

(2)消亡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宗法世袭制,按照才能大小或功劳高低选任官吏。

概念阐释世卿世禄制:就是最高统治者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自己的亲属;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权力,分别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贵族手中。

而且世代相传,不能随意任免。

2.赐爵制的实行和作用(1)实行①战国时:已经实行。

②商鞅变法时:制定二十级爵,实行按功授爵,(也称“军功爵制”);宗室贵族没有军功不能获得爵位和贵族身份;富裕家境不得铺张,有功劳者才能享受荣华富贵。

(2)作用①统治集团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批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

②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创造了鼓励军民立战功的灵活用人机制,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二、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1.变法前的秦国:“夷狄遇之”秦人最初是从“戎狄”中分化出来的,其社会生活状态受到戎狄的影响,在与中原各国外交上被各国以“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

2.变法后的秦国:“虎狼之国”(1)原因①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增,政治威望日高。

②秦国鼓励军功的政策,形成了全国皆军、唯军为荣的尚武精神,所有士卒都勇于战斗。

(2)表现①公元前341~前340年,秦国打败魏国,迫使其割地求和,从此秦国成为军事强国,并在对外征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

②六国被迫采取“合纵”运动,这表明他们中已没有一国能够单独与秦相抗衡了,秦国完成统一的趋势已势不可挡。

三、商鞅虽死,秦法未败1.商鞅的悲惨结局(1)原因①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2-2秦国的崛起学案人民版选修1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2-2秦国的崛起学案人民版选修1

第2课 秦国的崛起预习导引知识点一 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1.世卿世禄制(1)基础:宗法制和分封制。

(2)特点:各级贵族按照等级,世袭高官,享受厚禄、特权。

(3)作用: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军功爵制(1)背景:战国时已实行赐爵制,并和官制紧密联系。

(2)实行: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

(3)内容⎩⎪⎨⎪⎧①制定二十级爵,按功授爵。

②宗室贵族无军功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4)作用⎩⎪⎨⎪⎧①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批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

②宗室地主地位下降。

③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用人灵活。

④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图解历史]商鞅变法后秦国统治集团结构的变化。

知识点二 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1.“夷狄遇之”(1)起源:秦人由“戎狄”中分化出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2)建国:公元前771年,秦才成为诸侯国。

(3)地位⎩⎪⎨⎪⎧①与中原各国交往较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②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

2.“虎狼之国”(1)原因⎩⎪⎨⎪⎧①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增,政治威望日高。

②秦国实行鼓励军功政策,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表现⎩⎪⎨⎪⎧①公元前341~前340年,秦国打败魏国,迫使其割地求和,从此秦国成为军事强国。

②在对外征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

(3)影响⎩⎪⎨⎪⎧①东方六国震惊,纷纷寻找应对之策。

②秦国完成统一的趋势已势不可挡。

知识点三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1.商鞅之死(1)原因⎩⎪⎨⎪⎧①商鞅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②商鞅采用铁腕手段,压制和打击旧贵族,加剧了二者的矛盾。

③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支持。

(2)过程①保守势力诬陷商鞅“谋反”。

②商鞅被迫起兵反抗,被秦惠王击败。

2.秦法未败(1)表现⎩⎪⎨⎪⎧①秦国基本建立起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②变法使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③变法时期形成的崇尚耕战的风气得以延续。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2.2《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2.2《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
4.通过多媒体播放与秦国崛起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秦国历史。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应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秦国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介绍秦穆公、秦孝公等关键人物。
2.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对秦国崛起的影响。
3.秦国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如法制国家、中央集权、兵器制造等。
4.培养史料阅读、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从史料中提炼有效信息,为学习其他历史时期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秦国崛起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获取、处理、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秦国崛起的历史背景,论述秦国在统一六国过程中的优势。
4.评价秦国崛起的历史意义,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悟。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以下要点:
1.秦国崛起的关键事件、重要人物及其历史影响。
2.秦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在秦国崛起中的作用。
6.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7.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8.设计丰富的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巩固课堂所学。如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历史海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丰富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物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秦国历史,提高课堂趣味性。

人民高中历史选修一2.2《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

人民高中历史选修一2.2《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

深挖史料凸显人性——以《秦国的崛起》为例一、教学思路历史教育需要培养人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和理性精神。

史学的实证,思辨是历史核心素养。

人性的历史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运用史料,解释历史,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和现象,是一种思维的训练。

《秦国的崛起》一课,课标要求探讨商鞅变法的作用。

教材通过叙述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变化:世亲世禄到军功地主,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商鞅之死秦法犹存。

阐述商鞅变法的作用。

从中可见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和商鞅个人命运却显示出极端的矛盾和冲突。

以往的历史教学,主要凸显商鞅变法对秦国的作用,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基础。

但是,商鞅变法对人的影响鲜有涉及。

查阅史书,商鞅的死,五马分尸,血腥异常,如何在血腥的历史中彰显人性,让历史课变得有血有肉,让学生课后对商鞅可悲可赞。

本课从商鞅之死和商鞅变法的种联系出发。

商鞅死后,出现“秦人不怜”(《战国策·秦策一》)的境遇,为后人扼腕。

本课以“秦人不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史料,从人的角度商鞅变法。

二、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芈月传》片段:商鞅之死·五马分尸设问:电视剧《芈月传》商鞅的死因是什么?(作法自毙)课本中如何解释商鞅死因?(触犯贵族利益)如何理解这其中的差异?设计意图:学生都知道商鞅死于车裂之刑,影视剧的片段给学生带来更为震撼的视觉冲击,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商鞅死因,激发学生思考。

呈现矛盾:商鞅推行变法,对国家有功最后惨遭车裂之刑。

不同死因的差异产生的思维冲击,引起学生对商鞅之死真实性的深度探究欲望。

(二)教授新课一、商鞅之死过渡:影视剧和教材都是当代人的观点,古人是如何记录商鞅之死的?仅仅因为商鞅触犯贵族利益,就会导致车裂之刑?商鞅既然对国家有功,商鞅死后“秦人”对他的死如何看待?史料: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秦国的崛起教材整理1 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1.世卿世禄制(1)基础:宗法制和分封制。

(2)特点:各级贵族按照等级,世袭高官,享受厚禄、特权。

(3)作用: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军功爵制(1)背景:战国时已实行赐爵制,并和官制紧密联系。

(2)实行: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

(3)内容①制定二十级爵,按功授爵。

②宗室贵族无军功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4)作用①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批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

②宗室地主地位下降。

③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用人灵活。

④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22“学习思考”,世卿世禄制的废除是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提示】 奴隶制下施行的世卿世禄制在封建制时代被废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理由如下:①与生产力不相符合的生产关系必将被改变。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从奴隶制逐渐进入封建制,奴隶制的一系列社会制度也必将被废除。

世卿世禄制度是与宗法制和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伴随着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世卿世禄制也必然被废除。

②世卿世禄制是新兴地主阶级谋求政治权利的巨大障碍。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与地位,而世卿世禄制使他们无法得到官职爵位。

因此,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世卿世禄制必然被废除。

教材整理2 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1.“夷狄遇之”(1)起源:秦人由“戎狄”中分化出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2)建国:公元前771年,秦才成为诸侯国。

(3)地位①与中原各国交往较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②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

2.“虎狼之国”(1)原因①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增,政治威望日高。

②秦国实行鼓励军功政策,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表现①公元前341—前340年,秦国打败魏国,迫使其割地求和,从此秦国成为军事强国。

②在对外征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

(3)影响①东方六国震惊,纷纷寻找应对之策。

②秦国完成统一的趋势已经不可抵挡。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22“学习思考”,秦成为“虎狼之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商鞅变法后,秦国生产力得到极大地发展,这是其成为“虎狼之国”的根本原因。

教材整理3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1.商鞅之死(1)原因①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②商鞅采用铁腕手段推行新法,加剧了二者的矛盾。

③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支持。

(2)过程①保守势力诬陷商鞅“谋反”。

②商鞅被迫起兵反抗,被秦惠王击败。

2.秦法未败(1)表现①秦国基本建立起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②变法使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③变法时期形成的崇尚耕战的风气得以延续。

(2)影响:秦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使兼并战争演变成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

[深度点拨] 商鞅被车裂的根本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旧贵族的强烈抵抗,这是商鞅之死的根本原因。

探究点商鞅变法的影响史料史料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解读由史料中一“遗礼义,弃仁恩”“秦俗日败”“其乱至矣”“今转而为汉矣”等信息分析。

史料二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以省略号为界,之前是史料二中心句,之后是论据,客观分析了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史料应用】(1)根据材料一,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提示】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

(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史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的观点。

【提示】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

【史论拓展】商鞅变法的影响1.积极影响: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使秦国国富兵强,为其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发展带来生机。

(2)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2.消极影响(1)轻视教化,严刑峻法。

(2)加重剥削与压迫。

(3)改革不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规范解答】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先从在下者起”作答。

第二小问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及内容分析商鞅变法与社会阶级关系变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

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解析】题干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商鞅变法触犯了贵族的利益,而商鞅变法中“按军功授爵赐田”直接损害了贵族的利益,故选D项。

【答案】 D2.商鞅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 )A.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解析】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就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答案】 B3.(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新兴地主B.立功将士C.没落贵族D.富裕农民【解析】材料大意是:大臣权力太重会危及国家,左右近臣太亲会危及自身。

现在国内连妇女、儿童都说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说是大王的法令。

这样,商君反为人主,而大王反变为人臣了。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守旧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文中的“人”应指没落贵族,故选C项。

【答案】 C4.商鞅变法之所以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并促进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连坐制度【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商鞅正是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进行变法,确立了一系列新制度,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B、C、D三项从属于A项。

【答案】 A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

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

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

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材料二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辱民和穷民。

——《秦国是怎么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

(2)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实现“辱民和穷民。

”(3)上述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解析】第(1)问,三个“低下”是指生产率低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指生产关系落后,反映的是改革前秦国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存在的问题,故应列举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相关改革措施。

第(2)问,解答的关键是理解辱民和穷民的含义,进而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

第(3)问从“愚民、辱民和穷民”等措施分析可知,法家强调集权,实行严刑酷法等,这是将国家与人民对立起来。

【答案】(1)实行军功授爵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设县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这一措施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2)辱民:实行严刑峻法,建立连坐制度;穷民:实行重农抑商,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

(3)将国家和人民对立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