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合集下载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均有指向性:需要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3.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4意志的品质: a,独立性 b,果断性 级需要的区别,但并未把两者对立起来,认识到高级需要得到满足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得到满足就可以了。同时个人对需要的追求也不同,有人对尊重的需要超过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以往的动机理论中,对动机持有较消极的看法,充斥的是本能、紧张、冲动等。Frued的心理分析针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而马斯洛注重的是社会中的正常人,其动机理论旨在帮助正常人发挥潜能,达到更完善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正常人的心理障碍。所以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需要的途径。
第九章 动机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

一般心理学考试题〔25分钟〕1、单项选择题〔30题〕1.对碍事能力开展的因素描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心理现象可分为〔〕和人格两大类。

3.属于外部感受的是:〔〕。

4.巴甫洛夫所做的实验是如此的: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给它一个灯光,通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狗就要流口水。

这时,灯光成了食物的信号。

以下各项中,引起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刺激物是:〔〕。

5.以下哪一概念不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

2.反射、反射弧和相应6.皮亚杰的认知研究所采纳的临床技术实际上是一种〔〕。

7.不能够反映注重分配的是〔〕。

1.边听讲边做笔记2.自言自语4.自拉自唱8.以下对需要论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1.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

3.人的需要是不断开展的,人的需要永久可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4.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9.个体早期的想象大局部是〔〕。

1.梦想2.无意想象3.有意想象4.空想10.许多感受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而〔〕那么难于适应,因为它具有保卫性的作用。

11.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1.能力2.需要3.动机12.韦伯定律是指差异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确实是根基ΔI∕I=K。

其中ΔI是:〔〕。

13.以下对思维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1.思维是人脑对客瞧事物直截了当的、概括的反映,它能熟悉事物的实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4.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能够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熟悉14.对意识这一概念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3.个体对外部实物的觉知是知觉的作用,与意识无关15.小脑不能够〔〕。

16.白炽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瞧到明亮的灯泡的外形,对这一现象是:〔〕。

17.关于注重,以下讲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1.注重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重是一种心理状态。

意志行动的阶段

意志行动的阶段

意志行动的阶段意志行动,有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历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前者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是意志行动的动因;后者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它使内心世界的期望、计划付诸实施,以达到某种目的。

(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就是采取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一般包含确定目的或目标、制订计划、心理冲突、做出决策等许多环节。

1、动机斗争和目的的确定。

目的是人的行动所期望的结果。

在行动中,人期望要得到的结果,有时是很明确的,有时则不一定是明确的。

有时行动想要达到的结果只有一个,无选择之余地,这时确定目的不会产生内心冲突;有时则有好几个可供选择的目的,确定目的会产生心理冲突,需要做出意志努力。

意志水平低的人,往往在非原则性动机之间的冲突中也难以取舍,即使做出决定后,也常常会改变主意。

对于一个指挥员来说,战场上的情况常常是风险与夺取胜利的机会并存。

其利害表现不外乎三种情况:有利无害,有害有利和有害无利。

即使在有害有利的情况下,又有利大于害,利害相当和利小于害之分。

古人云:“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衡取其重”。

能否从战略全局上考虑问题,丢掉坛坛罐罐,先取小害而以图今后之大利,是对指挥员决策意志的严峻考验。

2、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动计划的制定。

目的确定之后,进一步就要选择达到目的的行动方式和方法,拟定出行动计划。

对于行动的方式。

方法的选择,也有各种不同情况。

有时只要一提出目的、行动的方式、方法便可以确定,这毋需意志的努力。

在通常的情况下,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也要进行选择,比较各种方式、方法的优缺点及可能导致的结果。

这时也可能产生内心犹豫不决:时而想采取这种方式、方法,时而想采取那种方式、方法,难以下决心拟订出行动计划。

因而在确定行动计划做出决策时也会产生心理冲突,也需要做出意志努力。

(二)执行阶段在做出决定之后,便过渡到执行决定,进入实际行动。

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

第十一章 动机

第十一章  动机
(二) 原始的动机与习得的动机
原始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动机,它们是以人的本能的需要为基础的。
习得的动机是指后天获得的各种动机,或者说,经过学习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动机。例如,获得赞扬、成就、交往等。
(三) 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
有意识的动机是指发生在意识水平上的动机,即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动机是什么,也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追求什么样的目标。
2.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行动受意识的控制
三、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一) 什么叫冲突
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引起了意志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或动机斗争。
(二) 冲突的种类
人的意志行动通常表现为接近或回避某一目标。根据意志行动的这一特点,可以把冲突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意志可以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为成为意志行动。
一、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般把意志行动分成准备和执行两个阶段。
(一) 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目标、选择行动的方法并作出行动的决定。
在意志行动中,目标的社会意义和人对目标的自觉程度对意志行动有重要的意义。目标的社会意义有大有小,人对目标的自觉程度有高有低。
(四) 自制力
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第二节 动机理论
一、 本能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1890)
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孤独。他系统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1926),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必看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必看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填空题 ____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又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参考答案: 情感2、单选题将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划分的主要依据是_____A : 强度、紧张度、持续性B : 需要、社会性、感染性C : 时间、外显性、敏感性D : 动机、内隐性、感染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一句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

3、单选题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_____。

A : 升华B : 转移C : 文饰D : 压抑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升华是指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

4、单选题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_____。

A : 激情B : 心境C : 应激D : 理智感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现:一是目瞪口呆,手足失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一是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准确有力,及时摆脱险境。

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第一种表现5、单选题“前有狼,后有虎”是一种_____。

A : 双避式冲突B : 双趋式冲突C : 趋避式冲突D : 多重趋避式冲突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双避式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6、单选题“进退维谷”是_____式的动机冲突。

A : 双趋B : 双避C : 趋避D : 多重趋避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进退维谷”是进退两难的情况,是双避冲突的体现。

7、单选题气急败坏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_____A : 表情B : 激情C : 心境D : 应激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激情是一种猛烈、迅疾和短暂的情绪。

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考点之动机冲突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考点之动机冲突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考点之动机冲突心理学意志行动过程中的动机冲突,在历年教师招聘考试中都是考试的重点,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结合例子进行考察。

所以大家在复习这一部分的内容时,除了对定义需要做到基本的识记以外,还要能够将之与生活实际结合,结合例子进行记忆,这样在能够在考试时精准定位选出正确选项。

让我们看向接下来的知识点。

一、概念释义动机冲突的类型一共分为四种,分别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以及多重趋避冲突:(1)双趋冲突双趋冲突又称为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例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冲突双避冲突又称为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例如:前有狼后有虎。

(3)趋避冲突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例如:学生既想出去玩,又担心做不完作业。

(4)多重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又称为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多个目标都各有优劣,最终在其中选择一个。

例如:交通工具的选择,飞机快但贵,火车便宜但慢。

二、做题技巧在做题时,应试人员可以根据目标数量以及关键词迅速做出判断。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的目标数量都有两个,而趋避冲突只有一个,多重趋避冲突有两个及以上。

双趋冲突的关键词既想、又想,双避冲突关键词较多,如既怕又怕、既不想又不但,既不想又担心,而趋避冲突则是对一个目标又想又怕。

多重趋避冲突则是每个目标都既想又怕。

心理学题库8

心理学题库8

心理学题库8意志与智力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下面哪种活动是意志行动?()A、吹口哨B、背诵课文C、摇头晃脑D、膝跳反射❤B2.毕业生择业时,面对多重选择,是()的表现?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D3.与盲目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B、果敢性C、坚韧性D、自制力❤A4.意志的心理过程包括()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A、动机冲突B、确定目的C、采取决定D、制定计划❤C5.根据能力的分类,写作能力属于()。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创造能力D、认知能力❤B6.在面对问题时经常举棋不定,是()意志品质弱的表现?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B7.“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是一种()。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B8.智力的核心是()。

A、观察力B、记忆力C、注意力D、思维力❤D9.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提出的。

A、加德纳B、吉尔福特C、斯皮尔曼D、卡特尔❤A10.韦克斯勒所编制的量表中采用的智商概念是()。

A、离差智商B、比率智商C、智力年龄D、实际年龄❤A11.有人擅长形象思维,有人擅长抽象思维,这是能力在()上的差异。

A、性别B、表现时间C、类型D、发展水平❤C二、名词解释题1.意志❤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趋避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

3.智力❤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的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对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4.能力❤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5.创造力❤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6.效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

7.双趋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两个动机。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考点最新版(二)1、填空题 ____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又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参考答案: 情感2、填空题 ____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

具有强烈性、短暂性、爆发性。

参考答案: 激情3、单选题美感属于_____A : 情绪B : 情感C : 心境D : 都不是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情感的一种。

4、单选题中国女排奋力拼搏,获得五连冠,表明中国女排具有的意志品质是_____。

A : 自觉性B : 果敢性C : 坚韧性D : 自制力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女排坚持不懈奋力拼搏克服困难正说明了这一特性。

5、填空题人类高级的社会情感有____、____和____。

参考答案: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6、填空题 ____是指人们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体会或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的能力。

参考答案: 移情7、单选题与意志坚韧品质相反的不良品质是_____。

A : 优柔寡断和草率从事B : 任性和怯懦C : 盲从和独断D : 顽固和动摇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意志品质缺乏与否表现差异的识记。

【参考答案】D【名师点睛】识记和理解意志的四大品质,除了从它们的定义来进行,还可以借助它们的反方向表现来深入理解。

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从,盲从的人不了解自己行动的意义,极易在别人的怂恿下从事不符合个人意愿或社会需要的行为。

与果断性相反的特性有两种。

一是优柔寡断。

优柔寡断的人表现为犹豫不决,疑虑重重,该断不断,其结果常常是错失良机。

二是鲁莽。

鲁举者办事很少迟疑,说干就干,但却不善于事前作周密考虑和斟酌,结果多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冲突

冲突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是很复杂的。

在确定目的时会产生心理冲突。

(一)什么是冲突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促使了意志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活动及斗争。

例如,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填写毕业分配志愿书时,是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呢?还是留在大城市呢?这时他可能会产生动机斗争。

在选择制定计划时也会产生心理冲突。

例如,有的方式方法对达到目的是容易的,但不符合道德标准,有损于他人的利益;有的方式方法对达到目的是困难的需要化很大力气,但符合道德标准,这时一个人也可能产生心理冲突。

在执行决定阶段遇到困难是知难而进还是放弃预定目标确定新的目标呢?这时也会产生心理冲突。

(二)冲突的种类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情况是很复杂的,从形式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双趋冲突。

有时,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样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像这种从两个所爱者或两个趋向中仅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这是双趋冲突的一种解决办法。

一个大学生在开学之初期望选修两门喜爱的学科但只准选修一门时也会产生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有时,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而都想躲避的目的,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方能避免其二。

像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例如,品学均差的学生既怕学习又怕受处分,因为在他看来,这两者对他都是一种威胁,都想逃避,但他必须选择其一。

3.趋避冲突。

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

像这种对同一目的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例如,学生想参加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青年人想为社会做好事又怕别人不理解等等。

这类矛盾心理,就是趋避冲突。

【精品】XX大学《心理学》第八章 意志与教育习题附参考答案

【精品】XX大学《心理学》第八章 意志与教育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八章意志与教育一、名词解释1.意志:2.冲突:二、判断()1.“不撞南墙不回头”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2.学生能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这属于意志行动。

()3.意志的产生与认识过程无关。

()4.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三、选择题1.意志行动的特征不包括()A自觉的目的性B与克服困难相联系C有认知活动参与D以随意动作为基础2.“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说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3.“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前怕狼后怕虎”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4.面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5.有些人为了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住房条件,尽管工作和生活环境不适应,但还是想换一个新单位工作;与此同时,又考虑到留在原单位工作,尽管收入、住房条件差些,但却有习惯了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适应了的人际关系。

他(她)面临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6.开学之初,一个大学生想选修一些有吸引力的课程,但又害怕考试失败;想参加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但又害怕耽误时间太多;想参加学校的公共协会学习公共关系学问,但又怕不能被接受而面子上不好看。

该同学面临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7.“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多重接近-回避型8.“想吃鱼又怕鱼刺”描述的冲突类型属于()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志品质的是()A自觉性B果断性C连续性D自制性10.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个体,但个体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叫做()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11.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目标都是个体想要回避的,而人们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叫做()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12.个体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是产生的内心冲突叫做()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13.个体在面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时,每种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的作用,而个体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而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进行多重选择才能解决内心的冲突,叫做()A 回避-回避型B接近-接近型C多重接近-回避型D接近-回避型14.能够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进行取舍,吸收有益的成分,独立自主地确立合乎实际的目标,自觉地克服困难,执行决定,对行动过程及结果进行自觉反思和评价。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情绪、情感与意志》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一个人善于把已经开始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_____。

A : 自制力B : 自觉性C : 果断性D : 坚韧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2、单选题有些酗酒者认为“喝酒伤身”没有科学根据,照样喝酒,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_____A : 文饰B : 否认C : 投射D : 反向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

把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

3、填空题地震、火灾等灾害性事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不自控的高度警觉与紧张被称为____。

参考答案: 应激4、填空题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____。

参考答案: 执行决定阶段5、简答题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区别:①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②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③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2) 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②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6、单选题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是_____。

A : 积极的B : 消极的C : 具有二重性的D : 无效的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具有二重性: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只能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埋下心理变态的种子。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在教师资格证的笔试中,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及意志的品质是较常考查的知识点,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考例子和定义内容较多,所以对于这部分知识要进行全面深刻的把握。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这是一个容易忽略的单选题。

其次,执行决定阶段又是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这也是单选题考点。

1.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动机冲突、确定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最常考的是动机冲突这个知识点。

(1)动机冲突双趋冲突。

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简言之就是,两个都想选,只能选一个。

双避冲突。

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两个都想避开,都不想选,只能避开一个。

趋避冲突。

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即在一个选择中,即有想选择的,又有不想选择的。

多重趋避冲突。

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这里要注意,并不是趋避冲突的简单叠加,而是同一时间下的多个选择中,每一个选择即有想选择的,又有不想选择的。

(2)确定行动目的有了目的,人就会自觉采取行动,对于目标的理解和认识越深刻,越能推动意志行动。

(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确定目的之后,要采取相应的行动方法、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才能实现目的。

2.执行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

因为在行动过程中,会有各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必须有以下心理条件: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世界观、行动目的的性质、对行动胜利的美好前景的憧憬、执行计划的坚定性。

【考题演练】1.某学生在出国学习前,即想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有不想离开父母的照顾,这是他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得。

《心理学》第9课

《心理学》第9课

动机与意志
在心理学中动机和意志这两个概念既有区 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 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它是自觉的、
有目的的行为。 意志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只有在克服困难 的过程中,才能体现意志的力量。
第三节 动机的一般分类
达到自我实现层次者的特点

正确认识并适应现实; 自发性、简朴、自然 有使命感 有独立性需要 自主,不受所在文化或环 境的左右 不断重新评价

有惊人和颠峰式的经历 向全人类认同并有亲情 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执友 有健全的民主思想 在是与非、手段和目的问题 上有很强的道德判断力 哲学式的、无敌意的幽默平 衡的个性
五种基本需要



生理的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生理的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 惧和焦虑等。 例如,希望得到一份较安定的职业;愿意参加各种保险。 婴幼儿由于无力应付任何威胁,其安全需要显得尤为强烈。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例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敬。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变得更有精力,更 富有创造性。 缺乏自尊会使人感到自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面临的问题。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在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与工作效率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表现为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人们倾向于认为,动机强度越高,对行为的影响越大,工 作效率也越高;动机强度越低,则工作效率越低。 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 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 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 的阻碍作用。

意志行动的决策的例子

意志行动的决策的例子

意志行动的决策的例子意志行动的过程1.准备阶段(采取决定阶段/确定决定阶段)1.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①含义:也称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有同等的吸引力,但是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②特点:两个都想要③典例:高考填志愿,有人既想学文科又想学理科(2)双避冲突①含义:也称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是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②特点:两个都不想要③典例:进退维谷(3)趋避冲突①含义:也称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②特点:既想要又不想要③典例:既想当干部又怕麻烦(4)多重趋避冲突①含义:也称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②特点:多种目标选择时发生冲突③典例:大学毕业择业难(点击查看大图)2.确定目标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2.执行决定阶段关键步骤、中心环节意志品质的培养常考题型:【论述】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记忆技巧:强目的、强养成、因材施教、组织活动、树模范、自锻炼、正确对待挫折。

江苏师范大学 心理学 答案 课程单元16

江苏师范大学 心理学  答案  课程单元16

课程单元16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10题,每题5分)1 .春节将到,火车票紧张,想除夕到家,火车票贵;避开高峰期,火车票不涨价,但回家的日期就不如意了。

这种冲突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2 .初中生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是( )•A.动机斗争••B.行动目标的确定••C.行动计划的制订••D.执行决定•3 .一个中学生得了虫牙,感到非常疼痛,但是他又不肯就医。

因为他害怕治疗带来的痛苦。

因此,他会感到“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这就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4 .某些初中生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能够克服困难,百折不挠,这体现了意志的()品质。

•A.坚韧性••B.自制力••C.果断性••D.自觉性•5 .中学生的情绪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

•A.动力••B.阻力••C.动力或阻力••D.阻碍因素•6 .在下列四个年龄段中,受暗示性最严重的是()•A.小学生••B.初中生••C.高中生••D.大学生•7 .下列关于意志与认知、情绪过程的关系叙述,对于中学生而言错误的是()•A.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B.意志对认知具有反作用••C.情感即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又可以成为阻力••D.胜不骄、败不馁,表明了意志服从于情感•8 .“两害相权取其轻”表达了( )的解决途径•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9 .“两利相权取其重”,表达了()的解决途径•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10 .青少年意志行动过程中,动机冲突往往产生于()阶段。

•A.开始••B.中间••C.结束••D.整个•多选题(共4题,每题5分)1 .一般认为,要从()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品质•A.坚韧性••B.自制力••C.果断性••D.自觉性•2 .教育中学生的意志行动()•A.要克服困难•B.是有意识的行为••C.有目的性••D.取决于当前需要•3 .意志行动的特征包括( )•A.明确的预定目标••B.与克服困难相联系••C.与情绪相联系••D.以随意动作为基础•4 .对中学生而言,意志行动中的准备阶段,包括()•A.动机斗争••B.确定行动目的••C.选择行动方案•D.克服困难•判断题(共6题,每题5分)1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活动难度越高,就越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对错2 .中学生意志活动的中心环节是采取决定阶段对错3 .青少年学生自制力的发展过程和情感稳定性的发展是相一致的对错4 .初中生的意志品质仍表现出较大的受暗示性对错5 .认识、情感、意志这三个过程统一在人的具体活动中,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人行动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也就是有某种动机,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各种动机之间充满了矛盾冲突。

从形式上看,一般把动机冲突分为以下三类:(1)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古语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动机冲突的体现。

在某些时候人们面临多种选择,又分身乏术,不能同时得到。

譬如一个面临大学毕业的学生既想参加工作,又想考研究生,为此犹豫不定。

而双趋冲突若要解决,只能是权衡轻重,趋向认为重要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如果那个学生认为考研后继续深造意味着新的学业压力和经济负担,但长远来看,参加研究生学习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自己也会有更大的收益,那他可能会放弃眼前的工作机会去选择考研。

(2)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所谓“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

再比如一个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想认错又怕挨批评,丢面子,不认错又担心被人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

对于这种情况,也需要当事人权衡轻重,作出明智的选择。

当这个学生认识到立即承认错误、悬崖勒马是补救的最好方法,动机冲突也就随之解决了。

(3)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

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兵败斜谷,进退两难,当夜规定军中口号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这种内心矛盾的体现。

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也是趋避斗争的体验。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权衡利弊,作出接受或放弃的决定。

比如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收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再考虑到自己工资微薄,没有雄厚的炒股资本,可能会就此放弃。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动机,但它们在意志行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个人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常成为他的主导动机。

主导动机决定着行动的方式和行动过程的坚持性,还决定着意志过程的结果。

意志动机冲突的类型好恶情感

意志动机冲突的类型好恶情感

意志动机冲突的类型好恶情感在意志行动中,常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是又不能同时实现,这就产生了冲突。

意志动机冲突的类型好恶情感也有更深的区别!冲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双趋冲突,也称接近——接近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古语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动机冲突的体现。

②双趋冲突,也称回避——回避型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景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

③趋避冲突,也称接近——回避型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

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都是趋避斗争的体验。

④多重趋避冲突,也称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这是一种最为复杂的冲突形式,也是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的。

人们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都对人们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人们需要进行多种选择,审慎地权衡利弊,这时产生的冲突就是多重趋避冲突。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主要出现在意志行动的采取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包括动机斗争、确立行动目的和选择行动方法等。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主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这里需要接近想要得到的目标,总体而言都是正向的、积极的,那么对于这个正向的目标也记作“+”;那么需要回避的事件,往往是消极的、不利的,那么对于这个负向的目标则记作“—”。

双驱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也就是说,这两者或者说是两件事都想要,但必须二选一,那么可以记作“+,+”,代表两个目标,都是于个体而言是积极的、有利的。

例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属于双避冲突。

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这两者或者说是两件事都不想要,但只能回避一方,记作“—,—”,这两件事与个体都是不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迁移,2,原型启发,3,功能固着,4心理定势5,情感动机。
七,创造性思维
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特点:1既要发散思维又要集中思维,2,创造性思维没有现成的答案,3,迷恋和目的指向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4,灵感(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突然产生的某种新概念新形象和新思想的心理状态)5,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20世纪初 法国比奈为鉴定低能儿童编制了智力量表
(三)主要的心理学理论
1.构造主义心理学 德国冯特。开办第一所心理研究所,产生了科学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美国的詹姆士
3.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 德国的韦特海默
5.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动力学)奥地利的维也纳 弗洛伊德创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结合并指向与未来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分为理想和空想。
六,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分类: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具体想想或表象为支柱,基本单位为表象),抽象思维(以概念、理论、判断的形式反应客观事物的运动本质,是对植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个体心理特征1.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2.情绪、情感与意志
情绪和情感: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
3.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象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它部分则留为背景,这种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在照度、距离和位置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对物体的知觉仍旧保持不变的趋势的不变性。
培养阶段: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2,培养发散性集中性和横向思维3,发展有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4,培养创造性人格
八 意志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冲突:意志行动中人们有两个以上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引起了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一旦出现冲突就伴随着某种情绪状态。
5.意志的品质
意志品质: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
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动机: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3.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征:人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稳定的个体心理差异,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能力: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独立性:人不屈服于周围人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它与武断和受暗示性的差别在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自信;
(2)果断性: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实现这些决定与武断的差别只在于结果,与优柔寡断相反;
(3)坚定性:也叫顽强性。长时间坚持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有明确的行动方向,和执拗的差别只在于结果;
2.感觉的种类 美籍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把刺激分成 近刺激 和 远刺激。近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苹果是圆的;远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如从侧面看苹果。
3.感觉测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1,要预先做好观察准备,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制定进行观察计划,掌握观察所需的具体方法。
2,在观察时必须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并设法让更多的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
3,还必须在观察时及时做好笔记。
六、记忆
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重现
2.记忆表现是感知过的事务不在面前,头脑中再出现来的形象。
注意的稳定性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稳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的能力。
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在进行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力平均分配于活动当中。
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者活动调整到另一个对象或者活动。
三、感觉
1.感觉的含义 感觉:人脑通过感受器接受并认识了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3.记忆的种类:
1,感觉记忆,瞬时记忆,0.25到2秒
2.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7个。。
3,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约制,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4)自制力: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也表现为对情绪状态的调节,决策时的独立性和果断性+执行时的坚定性=自制力。
分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条件: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作用
运动知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
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动作指令与视网膜映像流回合在一起,共同决定着人们的运动知觉。
1真动知觉2似动知觉3运动幻觉
如何顺利地进行观察: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3.注意的种类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状态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地组织活动,4,用意识与干扰作斗争
注意的广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人们对于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间内清除地觉察或认识的对象的数量。
再认是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可以将它认出来。
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重新回想起来。
五、想象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是指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创造想象则不仅再现现成事物,而且创造出全新的形象。
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1,创造动机2,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3,思维的积极活动4,灵感和艰巨劳动。
6.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7.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和奈瑟;
二、意识和注意
意识的含义本质: 意识在本质上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从物质器官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1.注意的含义
定义: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集中思维是思考过程中朝同一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单一的确定的答案的思考过程。(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机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得具体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也可叫做最小可觉差JND,德国的韦伯对此研究发现了 韦伯定律:K=△I / I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一个常数。)只使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感觉的敏锐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但是,韦伯定律只适应于强度的中等刺激。
干扰效应: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锁发生的干扰。
后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复习:
及时复习可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研究表明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最多。复习时间合理分配是复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复习也需要适当的分散。兴趣越浓动机越强,应集中学习。复习方法单调容易使学生疲劳。将识记的对象作为活动对象或是结果,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知觉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
知觉:感官得到的外部世界的信息经过头脑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过程包含:觉察、分辨和确认,它以感觉作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加和。
(二)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理解性:即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在不同的属性由不同部分组成,但只有一部分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但人并不把它视为孤立的个体,而是把它认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2.实验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3.测量法
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