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刘卉 20150122
招教组-兰丹-教综笔试-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福建华图兰丹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是指动机之间相互矛盾时,个体对各种动机权衡利弊,评定其社会价值以及解除意志的内部障碍的过程。
1.双趋冲突指一个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又不能兼得时产生的内心冲突。
例如,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也。
”2.双避冲突指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的事件,但又必须接受其一方能避免其二时的内心冲突。
实际上这是一种“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式的冲突。
例如,儿童生病要么服用苦药要么打针;一个学生既不愿意写作业,又怕教师批评。
3.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
例如,一个人在生活上遇到麻烦时,想求别人帮忙,又怕别人拒绝或瞧不起自己。
4.多重趋避冲突指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每个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不能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回避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
例如,一个人想调换到新的工作单位,因为该单位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其他优厚的福利条件,可是工作性质和人际关系不易适应;但如果留在原单位工作,有习惯了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及较好的人际关系,可是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较差。
这样对各种利弊得失的考虑就会产生多重趋避冲突。
动机冲突这一知识点,在往年的考试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广大考生只要能理解即可。
以下例题,供考生参考:1.(2010)下列选项体现趋避冲突的是()A.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B. 人心不足蛇吞象C. 前怕狼后怕虎D. 想吃药治病又怕药苦2.当个体面临同一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回避两种动机,但又必须作出取舍时发生的动机冲突叫做()A.双趋冲突B. 双避冲突C. 趋避冲突D.多重冲突3.小明既想出去玩,又怕玩了影响成绩,这种冲突是()A.双趋冲突B. 双避冲突C. 趋避冲突D.多重冲突。
心理学意志考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意志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中,意志是指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
以下哪项不是意志的特征?A. 自觉性B. 目的性C. 冲动性D. 坚持性答案:C2. 意志行动的三个阶段是:A. 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反馈阶段B. 决策阶段、执行阶段、反馈阶段C. 决策阶段、准备阶段、执行阶段D. 准备阶段、执行阶段、评价阶段答案:C3.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与意志相关的是: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外我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意志行动的动机?A. 内在动机B. 外在动机C. 社会动机D. 情绪动机答案:D5. 意志行动的执行阶段,个体主要面临的挑战是:A. 决策困难B. 行动困难C. 反馈困难D. 信息处理困难答案:B6. 意志品质中的果断性是指:A. 决策迅速而准确B. 行动迅速而准确C. 决策迅速而草率D. 行动迅速而草率答案:A7.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志行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A. 情绪状态B. 认知能力C. 动机强度D. 社会支持答案:C8. 以下哪项不是意志行动的障碍?A. 缺乏自信B. 缺乏动机C. 过度自信D. 缺乏计划答案:C9. 意志行动中的自我控制是指:A. 对自己行为的监督和调节B. 对自己情绪的监督和调节C. 对自己思维的监督和调节D. 对自己决策的监督和调节答案:A10. 心理学中,意志行动的反馈阶段主要涉及:A. 行为的执行B. 行为的结果C. 行为的调整D. 行为的计划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意志行动的动机可以来源于:A. 个人兴趣B. 社会期望C. 个人需求D. 外部奖励答案:ABCD2. 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包括:A. 目标设定B. 计划制定C. 资源评估D. 情绪调节答案:ABCD3.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意志行动的执行?A. 个体的意志力B. 环境的干扰C. 任务的难度D. 个体的情绪状态答案:ABCD4. 意志行动的反馈阶段可能涉及:A. 行为结果的评估B. 行为过程的反思C. 行为策略的调整D. 行为目标的重新设定答案:ABCD5. 提高意志行动效率的方法包括:A. 明确目标B. 制定计划C. 增强动机D. 减少干扰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意志行动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心理学题目与答案
心理学题目与答案第一章绪论复习与思考:一、按本章教学要求复习。
二、思考本章课后练习第1、3、4、6、8题。
三、做一做:(一)填空题1、一般认为,德国心理学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一般认为,在心理学理论发展中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兴起的三大理论派别,它们是、、3、感觉、知觉、、和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因此,在心理学上被统称为认识过程。
4、人们在、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统称为个性心理差异,或个性心理特征。
6、总的来说,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和7、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学好普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学习、发展心理学,以及有关和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这是现代化社会的教师所必备的素质。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主要的方法有、、调查法和(二)判断题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心理现象的科学()2、任何心理现象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心理是脑的机能。
因此,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就能产生心理现象。
()4、科学家们认为人的大脑皮层是由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一种物质,在结构上极为复杂,机能上极为灵敏。
()5、心理过程一般是指知、情、意三大心理过程。
()6、调查法是在自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中,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言语和行为等外部表现,以及该言行的先行条件和后果的细致观察去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7、个性倾向性体现在个性心理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几个方面。
()8、在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普通心理学是主干。
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既是对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概括,又是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9、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三)单项选择:1、()认为对梦的解释可以作为治疗精神疾患的一种方法,并把研究梦的结果和提出的解释撰写成《梦的解析》。
意志行动的决策的例子
意志行动的决策的例子意志行动的过程1.准备阶段(采取决定阶段/确定决定阶段)1.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①含义:也称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有同等的吸引力,但是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②特点:两个都想要③典例:高考填志愿,有人既想学文科又想学理科(2)双避冲突①含义:也称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是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②特点:两个都不想要③典例:进退维谷(3)趋避冲突①含义:也称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②特点:既想要又不想要③典例:既想当干部又怕麻烦(4)多重趋避冲突①含义:也称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②特点:多种目标选择时发生冲突③典例:大学毕业择业难(点击查看大图)2.确定目标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2.执行决定阶段关键步骤、中心环节意志品质的培养常考题型:【论述】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记忆技巧:强目的、强养成、因材施教、组织活动、树模范、自锻炼、正确对待挫折。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考点之动机冲突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考点之动机冲突心理学意志行动过程中的动机冲突,在历年教师招聘考试中都是考试的重点,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结合例子进行考察。
所以大家在复习这一部分的内容时,除了对定义需要做到基本的识记以外,还要能够将之与生活实际结合,结合例子进行记忆,这样在能够在考试时精准定位选出正确选项。
让我们看向接下来的知识点。
一、概念释义动机冲突的类型一共分为四种,分别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以及多重趋避冲突:(1)双趋冲突双趋冲突又称为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例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冲突双避冲突又称为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例如:前有狼后有虎。
(3)趋避冲突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例如:学生既想出去玩,又担心做不完作业。
(4)多重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又称为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多个目标都各有优劣,最终在其中选择一个。
例如:交通工具的选择,飞机快但贵,火车便宜但慢。
二、做题技巧在做题时,应试人员可以根据目标数量以及关键词迅速做出判断。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的目标数量都有两个,而趋避冲突只有一个,多重趋避冲突有两个及以上。
双趋冲突的关键词既想、又想,双避冲突关键词较多,如既怕又怕、既不想又不但,既不想又担心,而趋避冲突则是对一个目标又想又怕。
多重趋避冲突则是每个目标都既想又怕。
简述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
简述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指的是个体内部的两种力量之间的斗争:即个体想要获得某些愉悦、舒适、或自我实现的积极动机,与个体要避免某些不愉悦、不舒适、或不利于自我发展的消极动机之间的斗争。
这两种力量互相作用、斗争,最终决定了个体的行为选择。
具体来说,个体内部的动机斗争表现为两种力量的对抗:一方面是个体的欲望、动机、利益倾向等积极动机,另一方面是道德、责任、罪恶感等消极动机。
积极动机通常与快乐、满足等愉悦情绪相关,而消极动机则通常与痛苦、内疚等不愉悦情绪相关。
动机斗争的结果将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这种选择不仅影响个体的个人发展,还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
例如,个体可以通过克服其自己的消极动机而采取积极的行动,从而得到更大程度的自我实现和满足;相反,如果个体放弃克服消极动机而采取不道德或不负责任的行动,则可能会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中,个体需要平衡并权衡积极和消极动机的作用,从而做出一个符合自己和周围人利益的选择,这一过程决定了个体行为的质量和效果。
冲突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是很复杂的。
在确定目的时会产生心理冲突。
(一)什么是冲突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促使了意志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活动及斗争。
例如,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填写毕业分配志愿书时,是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呢?还是留在大城市呢?这时他可能会产生动机斗争。
在选择制定计划时也会产生心理冲突。
例如,有的方式方法对达到目的是容易的,但不符合道德标准,有损于他人的利益;有的方式方法对达到目的是困难的需要化很大力气,但符合道德标准,这时一个人也可能产生心理冲突。
在执行决定阶段遇到困难是知难而进还是放弃预定目标确定新的目标呢?这时也会产生心理冲突。
(二)冲突的种类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情况是很复杂的,从形式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双趋冲突。
有时,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样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像这种从两个所爱者或两个趋向中仅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这是双趋冲突的一种解决办法。
一个大学生在开学之初期望选修两门喜爱的学科但只准选修一门时也会产生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有时,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而都想躲避的目的,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方能避免其二。
像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例如,品学均差的学生既怕学习又怕受处分,因为在他看来,这两者对他都是一种威胁,都想逃避,但他必须选择其一。
3.趋避冲突。
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
像这种对同一目的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例如,学生想参加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青年人想为社会做好事又怕别人不理解等等。
这类矛盾心理,就是趋避冲突。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人行动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也就是有某种动机,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各种动机之间充满了矛盾冲突。
从形式上看,一般把动机冲突分为以下三类:(1)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古语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动机冲突的体现。
在某些时候人们面临多种选择,又分身乏术,不能同时得到。
譬如一个面临大学毕业的学生既想参加工作,又想考研究生,为此犹豫不定。
而双趋冲突若要解决,只能是权衡轻重,趋向认为重要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如果那个学生认为考研后继续深造意味着新的学业压力和经济负担,但长远来看,参加研究生学习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自己也会有更大的收益,那他可能会放弃眼前的工作机会去选择考研。
(2)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所谓“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
再比如一个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想认错又怕挨批评,丢面子,不认错又担心被人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
对于这种情况,也需要当事人权衡轻重,作出明智的选择。
当这个学生认识到立即承认错误、悬崖勒马是补救的最好方法,动机冲突也就随之解决了。
(3)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
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兵败斜谷,进退两难,当夜规定军中口号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这种内心矛盾的体现。
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也是趋避斗争的体验。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权衡利弊,作出接受或放弃的决定。
比如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收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再考虑到自己工资微薄,没有雄厚的炒股资本,可能会就此放弃。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动机,但它们在意志行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个人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常成为他的主导动机。
主导动机决定着行动的方式和行动过程的坚持性,还决定着意志过程的结果。
第七讲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1、冲突的积极作用 首先,解决冲突的过程有可能激发积极变革。人 们通过寻求解决冲突的途径,可以导致革新和变革。 其次,可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在群体决策过程中, 通过不同意见激发冲突,就可能提出更多的创意,提 高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再次,冲突可能形成的一种竞争气氛,促使员工 振奋精神、更加努力。 2、冲突的消极作用 首先,冲突可能分散资源,增加内耗。 其次,冲突带来的“敌意”、紧张和焦虑,可能 有损心理健康。 第三,可能对群体效率产生不良影响。
解决方法:权衡两个目标,选择吸引力更大 的目标。
2、双避冲突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都是个体想要回避的, 而人们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 突。如“前有悬崖,后有追兵”“前怕狼后怕 虎”,比较喜欢自由的同学既不想用功复习,又 担心考试不及格。
解决方法:权衡利弊,选择后果较好的目标。
3、趋避冲突
个体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 这个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如“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爱恨交加”,“想吃鱼又怕鱼 刺”,既想担任班干部使自己得到锻炼,又怕占 时太多影响自己的学习。
解决方法:权衡利弊,接受或放弃该目标。
4、多重趋避冲突
两种或两种以上接近—回避型冲突所混合成 的一种复杂冲突模式。例如,最近有同学想竞选 班长,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 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却又担心无法 完成教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在 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学习音乐专业,又想选 择中文专业。
多社会理论家的广泛关注。
冲突现象面面观
冲突的内涵
冲突是个体在有目
双避
的的行为活动中,存
2017吉林省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区分
2017吉林省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区分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7年吉林教招将于4月份左右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作为教师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对于知识点的正确把握与辨析,有利于我们正确解题。
那么如何把握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呢,中公讲师将在此帮您进行释疑解惑。
一、辨析概念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主要出现在意志行动的采取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包括动机斗争、确立行动目的和选择行动方法等。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主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这里需要接近想要得到的目标,总体而言都是正向的、积极的,那么对于这个正向的目标也记作“+”;那么需要回避的事件,往往是消极的、不利的,那么对于这个负向的目标则记作“—”。
双驱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也就是说,这两者或者说是两件事都想要,但必须二选一,那么可以记作“+,+”,代表两个目标,都是于个体而言是积极的、有利的。
例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属于双避冲突。
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这两者或者说是两件事都不想要,但只能回避一方,记作“—,—”,这两件事与个体都是不利的。
例如:冬天早上起床怕冷,但是不起床怕迟到,天气冷和迟到都是想要回避的,被记作“—”,但是只能回避其中一个,这就是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一个事物既具有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具有不利的一面,记作“+,—”。
例如:减肥的人想要吃蛋糕,但是又怕会胖。
多重趋避冲突: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引发的心理冲突。
多件事既有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具有不利的一面,记作“+,—;+,—”。
2016湖北教师招聘高频考点: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2016湖北教师招聘高频考点: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湖北教师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湖北教师招聘笔试、面试资料。
湖北教师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湖北教师考试笔试、面试资料,希望广大考生都能取得良好成绩,能够进入自己理想的岗位!!!这部分内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并且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特别容易混淆动机冲突的种类,因此中公资深讲师梁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该知识点,希望广大学生通过中公资深讲师梁爽的讲解能准确把握该考点,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在意志行动中,常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是又不能同时出现,这就产生了冲突。
冲突主要分为四类: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其实在划分这四个类型时,只要我们记住两个维度就可以了,咱们都知道“趋利避害”这个成语,所以可以根据这个成语判断该冲突的目标的性质是好还是坏;二是通过“双”字,可以推断出冲突类型有2个目标。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的区分一下动机冲突的类型:双趋冲突,意味着目标的数量是两个,并且这两个目标都是好的,必须从中选出一个,换句话说,也就是材料中表现出“既想……又想……”的意思时,属于双趋冲突,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社会上出现的选择困难症,或者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都属于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同理,还是两个目标,但是两个目标都是不好的,必须从中选出一个,换句话说也就是题中出现“既不想……又不想……” 的意思时则属于双避冲突,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前怕狼后怕虎;趋避冲突,意味着一个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既有好的部分也有坏的部分,例如大学参加学生会,既想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又怕耽误学习;最后一个多重趋避冲突,前提是针对同一件事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并且每个目标都有好的部分和不好的部分,比如大学毕业之后,若选择考公务员,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工资较低;若是选择进企业,虽然工资高,但是压力很大。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的区别,为了大家更好的把握该知识点,咱们先小试牛刀一把,做一道真题:真题回顾:想吃糖又怕胖,想考个好学校又怕报名的人太多,竞争太激烈考不上的矛盾心理就是( )A.双趋式冲突B.趋避式冲突C.双重趋避式冲突D.双避式冲突答案:B。
教资考试知识点:动机冲突
教资考试知识点: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包括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人在行动之前,先要在头脑里考虑为什么要行动,怎样去行动,这是意志的准备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和轨迹。
这个阶段包括动机斗争、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等环节。
通常人们在做出选择前,都会遇到各种纠结,对事物之间做出各种利益权衡的比较,而这一过程在心理学中称之为动机冲突。
在教资考试中,通常以例子反选的形式考查对每一个动机冲突概念的掌握。
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要掌握每一个冲突的含义,首先要了解趋和避的含义。
趋:趋向、想要。
避:避免、不想要。
1.双趋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即两个都想要,但我只能二选一。
例如: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2.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即两个都不想要,但只能避免一个。
例如: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
3.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即对于同一个事物既想要又不想要。
例如:想吃蛋糕又怕长胖。
4.多重趋避冲突:既对含有引力与排斥力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即存在多个既想要又不想要的事物。
例如:两个学校,A学校师资好但离家远,B学校离家近但师资不好。
考题再现1.小红很想利用周末去学电子琴,但又怕耽误学习而影响成绩,这种冲突是( )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2.古人云“忠孝两难全”是( )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答案】1.A。
2.B。
冲突的意志
冲突的意志《冲突的意志》一书讲的是人对自己的行为的感受,包括意识活动和意志活动。
在《冲突的意志》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意识是自己的意志。
它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物、事、环境的态度,也包括意识自身。
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或者说观念和思想。
意识是一种情绪活动。
意志是通过观察外界事物、认识自己、评价他人、认识自己所做决策等来认识事物和现象。
冲突意志,包括两种:①决定:个体根据当前处境的条件,决定如何行动以应对环境的变化;②行动:个体为了达到目标而作出的行动;③信念:个体对社会态度的思想感情。
很多人的心理活动不能直接与行动相联系,只能通过观察来进行。
比如,一些人会表现出无动于衷,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情不能反应出来;有些人则会表现出很强的不受约束性,表现出无所谓,不在乎等等。
如果这些人表现出来不受约束性,那么他们身上就会有一堆问题出现,我们在《冲突的意志》中说到:我们会选择改变行动中出现的任何问题。
如果只是接受问题不去改变行动,那么这些人就会感到无措。
比如:一些人只接受和他人相处中出现这些问题而不思考如何去改变解决等等。
那么,当我们意识到冲突和意志之间的关系时,该如何处理呢?一种方法是,改变冲突和意志的状态,改变冲突和意志状态中存在的关系,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或系统。
另一种方法,是增加冲突和意志状态中蕴含着的能量平衡关系,将冲突与意志中存在的能量平衡关系转变为相互依存关系。
这样,我们既能控制冲突的意识水平,又能更好地控制冲突与意志之间的关系,实现自己的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矛盾双方、冲突过程和冲突结果之间的关系来实现自己的行为。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两个意志的斗争,这两个意志被称为‘冲突的意志’”,作者认为“冲突的意志”概念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意识与意志之争,即意识具有怎样的意志及其结果(即,“冲突的意志”)。
冲突在第二层次(包括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
意志
挫折包含三方面内容: 1、挫折情境:干扰或阻碍意志行为的情
境。如由于太紧张而使考试成绩不理想。 2、挫折认知:个体对挫折情境的态度和 评价。如有的学生认为60分不是好成绩, 而有的学生认为60分万岁。 3、挫折行为:伴随挫折认知引起的情绪 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和攻击行为等。
(三)挫折反应
1、情绪性反应 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伴随的紧张、烦恼、焦虑等情绪反 应,表现为强烈的内心体验和特定的行为反应。 攻击:以动作、表情,文字等方式发泄出来,通常指 攻击 向于一定的对像。 冷漠: 冷漠:对挫折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退化: 退化:表现于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
四、意志的品 质
(二)果断性 指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 并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实现这些决定的品 质。 果断性的人具有对问题情境迅速做出 正确分析和判断,洞察问题的真伪的能力。 果断性与草率不同,草率只求速度, 不能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因此常常导 致失败。
(三)坚定性 又叫顽强性,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 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执行决定 的品质。 坚定性的表现:困难面前不退缩,压 力面前不屈服,引诱面前不动摇。所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 坚定性不同于执拗,后者的行动具有 盲目性,不能根据具体的事实来采取对策, 不能放弃明显不合理的决定。
固执:受到挫折后,刻板、盲目地重复某种无效行 固执 为。 幻想:通过想象、虚幻情境来应付挫折。 幻想 逃避:不敢面对现实,放弃原来的目标。 逃避 自戕:把挫折原因归在自己,以自己为发泄对象, 自戕 伤害自己。
2、理智性反应 个体在遭受挫折时,能够审时度势,采取 积极进取的态度,敢于克服困难,排除障 碍,向预定目标靠近。 在遇到挫折时,理智性反应的人,不光能 够坚持目标,还能够分析挫折原因,适当 调整目标,或改变达到目标的途径,从而 己行动的能力的品质。 主要的表现: 能够进行周密思考,做出合理决定,不为环境诱因所左右。在执 行决定时能够克服内外的干扰,把决定贯彻到底。 自制力还表现在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能抑制激情、愤怒、 失望等。 自制力与任性和怯懦相对立。任性者不能约束自己的行动;怯懦 者在行动时,畏缩不前。
浅谈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与矛盾心理及其调节
浅谈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与矛盾心理及其调节摘要:意志行动中常常伴随着冲突与矛盾心理,冲突是指两个或多个追求目标之间的斗争,矛盾心理是指对一个目标追求过程中所产生的混杂情感。
矛盾与冲突心理对意志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往往借用各种方法对矛盾与冲突心理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以通过意志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接受、认知自我、寻找信息、果断决策、坚定信念等,同时也离不开亲友们的支持和帮助以及社会的价值肯定。
关键词:冲突与矛盾心理,意志,调节意志是人为了一定的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意志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其中主要的几个成分是:目标、抱负水平、冲突与矛盾心理、自信心和决策。
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伴随着冲突与矛盾心理。
解决和控制好这种心理过程,对我们克服困难,实现意志活动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冲突与矛盾心理1、冲突是指两个或多个追求目标之间的斗争。
大致可以简单地分为双趋冲突和双避冲突两类。
当一个人同时追求两个目标,但由于条件所限只能选择其一的时候就出现双趋冲突,双趋冲突的出现意味着部分自己所爱的目标被迫放弃;当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有威胁性而都想躲避的目标,而由于条件所限又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的时候就出现双避冲突。
这两种情况出现的时候都需要我们根据现实条件做出最佳的选择。
双趋冲突和双避冲突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在爱情的话题中,流传着一个用于刁难男朋友的方法。
就是问他:“如果我和伯母一起遇到生命危险了,然而条件所限,你只能选择救其中一人,你将怎么办?”这种时候,我们必须在亲情和爱情这两个追求中选择其一,同时,选择就意味着接受其中一个我们不愿意面对的现实。
这也说明了有时候面临冲突心理的选择是很艰难、很残酷的,而我们往往希望在之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就有了“我救我妈,然后跟你在天堂相见”的“浪漫回答”。
2、矛盾心理是指对一个目标的追求过程中所产生的混杂感情。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现象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现象一、什么是冲突人们在意志行动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愿望和动机,但因为时间、地点、条件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并非所有的愿望都能得到实现和满足,于是就出现了动机之间的矛盾斗争或冲突。
例如,人们在实现目的或目标时,是采取很容易但不符合道德标准的方式方法,还是采取符合道德标准但需要花费很大力气的方式方法?冲突可能由理智的原因引起,也可能由情绪的原因引起。
但是,一旦冲突出现,总伴随着某种情绪状态,如紧张、焦虑、烦恼、心神不定等。
当问题特别重要,而可供选择的各方面又都具有充分的理由时,这种特殊的内心状态就会更深刻、更持久。
二、冲突的种类1.双趋式冲突。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而又必须选择一种目标时,则会产生双趋式冲突。
例如,孟子说:“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中学毕业生填报志愿,大学毕业生选择分配去向,顾客选择不同商品时常常出现这种冲突。
在实际生活中,当两种目标的吸引力相差较大时,解决冲突比较容易;而当两种目标的吸引力比较接近时,解决冲突则比较困难。
2.双避式冲突。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又只能回避一个时,则产生双避式冲突。
例如,某人感冒时,既不想吃药打针,也不想忍受感冒带来的发烧鼻塞的痛苦。
像这种“两所恶必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就是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当同一目标或物体对人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即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又恶而避之时,就产生趋避式冲突。
例如,有些学生想当班干部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想参加文艺晚会又怕自己表演节目,想选修一些新课又怕考试不及格等种种矛盾心理。
心理冲突,从内容上看,分为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凡是涉及个人期望与社会道德标准、法规相矛盾的冲突,属于原则性冲突。
凡是不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仅属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冲突,则属于非原则性冲突。
动机冲突的名词解释
动机冲突的名词解释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有两个或者更多的动机,但这些动机之间相互矛盾或者不可兼得。
简而言之,动机冲突是指不同的动机或需求之间的不一致性,使个体在决策和行为中产生困惑或者犹豫。
在日常生活中,动机冲突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人际交往中。
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在工作中,个体可能同时追求事业发展和工作稳定。
追求事业发展的动机可能推动个体要接受更多的挑战和机会,而追求工作稳定的动机则会促使个体寻求更稳定的职位和收入。
这两个动机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个体思考、决策和行动的不确定性,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上引起葛藤。
动机冲突的类别可以分为三类:对抗型冲突、审视型冲突和相互依存型冲突。
对抗型冲突是指两个或多个动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反性,个体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中进行取舍。
例如,一个人可能既希望追求个人自由与放松,又希望稳定与安逸,这两个动机之间产生的对抗,将使个体在决策时感到困惑和不安。
审视型冲突是指个体同时追求多种不同的目标,使其不得不从不同的选择中做权衡。
这种冲突通常发生在个体有多个重要需求需要满足的情况下,他们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和满足不同的需求。
例如,一个人可能既希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又希望在家庭中得到幸福和满足,如何平衡这两个动机,往往需要个体做出一系列权衡和取舍的决策。
相互依存型冲突则是指一个动机的实现需要另一个动机的支持或者平衡。
在这种冲突中,个体需要在保持平衡和满足两种动机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
例如,一个人追求事业发展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冲突,他希望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同时也希望在家庭中充当一个负责任的角色。
这种冲突可能要求个体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以达到两个动机的协调。
动机冲突对个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动机冲突可能导致个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不稳定,增加压力和焦虑感。
其次,动机冲突可能干扰个体的决策和行动,使其犹豫不决或者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
最后,动机冲突还可能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使其在塑造个人形象和生活满意度方面面临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刘卉
童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类似想看足球赛又不想考试不及格这样的矛盾心理,其实从根本上讲这就是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什么是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下面就一一来为大家讲解。
想要了解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首先的了解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称之为意志行动。
当个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难以决定取舍时,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
在我们的考试过程中,经常考的动机冲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双趋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二个动机。
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
正如孟子所云:“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
”都想要又不能都得到,只能忍痛割爱抛舍其一,把当事人置于两难选择的境地。
即“两个都想要,但是只能要一个”。
高频考例:
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②在生活中买衣服,看到两件衣服都特别喜欢,都想买下来,但身上带的钱只够买一件
(2)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
即“两个都不想要,但只能不要一个”。
高频考例:
①前有追兵,后有悬崖
②前有狼,后有虎
③一个上战场的士兵,他深感疲劳、危险及战争的非正义性,总想从战场脱逃,但又怕被抓回来处以极刑。
(3)趋避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
即“一个事物既想要又害怕得到”。
高频考例:
①爱吃糖果又怕吃糖容易发胖。
②想吃鱼又怕鱼刺
③想治病又怕药苦
对于动机冲突的考试方式一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出题角度一般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为题干,让大家判断这个题干中的表述是属于这三种冲突中的哪一种,相信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能够准确区别这三种动机冲突。
希望以上讲解能够对广大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