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识

合集下载

科学常识 地震知识与应对

科学常识 地震知识与应对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km之间的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的地震。目前已记录
到的最深地震的深源地震约 700 km。有时将中源和深源 地震统称为深震。
3.按震中距分类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小于1000km的地震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km的地震
火山地震:火山作用,如喷发、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
陷落地震:地层陷落,如喀斯特地形、矿坑下塌等引起的
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引起库区发生地震。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2.按震源深度分类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 60km 的天然地震,又称正
常深度地震。大多数地震都为浅源地震。释放大量能量的 浅源地震 (M>=7.0 或 M>=6.5) 的频度是中深源地震频度 的3.5倍,是深源地震频度的12.5倍。
多数地震是因已有断层的重新错动 少数是新断裂的产生造成的 板块构造学认为:板块运动在板块边缘(通常是活的断 裂带)某些构造部位上发生应力集中和应变积累,集中的 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层破裂,突然释放积累的应变 能而发生地震。在板块俯冲带和碰撞带岩石圈板块可插入 地幔几百千米深处。在深部剪应力和深层水的作用下也能 发生脆性破裂,造成中、深源地震。 地震断层说得到多数学者的支持。
海岭地震带:其走向是沿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东侧和北冰洋的
1935 年,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即常说的里氏几级地震)提 出了计算震级M的公式: M=lgA-lgA0 式中:A是某一待测震级地震在标准地震仪上的最大记录振幅; A0 是作为比较标准的另一个已知地震在同一震中距上的最大 记录振幅。
里克特规定这个标准地震,在震中距为 100 公里处用伍- 安式 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振幅为 10-3 毫米。如果 A=A0, 则有 M=0, 所以这个标准地震称为零级地震。 这个震级标度只适用于近震和地方震 ,后来,关于震级的定 义有所改进,可应用于远震和深源地震,利用的波包括P波和

关于防震减灾安全知识防地震安全知识

关于防震减灾安全知识防地震安全知识

关于防震减灾安全知识防地震安全知识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防震减灾安全知识,欢迎阅读。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一、遇见地震如何逃生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地震知识及避震自救知识

地震知识及避震自救知识

地震知识及避震自救知识近几年我国地震灾难越来越频繁,把握地震自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你了解地震学问吗?以下是学习啦我为你整理的地震自救逃命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地震逃命自救学问汇总(通道入口)◤◤地震避震自救学问◤◤◤◤地震来临逃命方法◤◤◤◤高楼地震逃命方法◤◤◤◤预防地震的方法◤◤地震学问及避震自救学问一:地震小常识小于3级的地震,人们一般很难觉察;大于3级小于4.5级的地震,人们能感觉到,家中有悬挂着的灯饰会晃动;大于4.5至6级的地震,这时候放在桌边的杯子可能会掉落;大于6级小于7级的地震,可能造成房屋裂开;大于7级小于8级的地震,可能造成房屋破损倒塌;8级或大于8级的地震,这类属于特大地震,严重的导致地面龟裂,房屋倒塌。

不管是哪种等级的地震,我们都要学会爱惜自己。

地震学问及避震自救学问二:应急避震要点1地震发生时,就近躲避2震后快速查找安全地方躲避。

如在室内,楼内中,应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帝,就地隐藏,查找及躲避到坚固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如炕沿下、坚固的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三角空间在物理结构上更为安全,厨房厕所等地方相对安全,适合躲避,在平房时,也可跑至室外空旷地带。

地震时保持冷静,并快速关闭电源、燃气,顺手抓个枕头或靠垫护住头部,在安全角落躲避,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或是到阳台上去,更不要选择从楼上跳下。

3如在室外,查找开阔的地方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的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开高耸危险物或是悬挂物,比卡不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等;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或是立交桥的上面或下方,避开有玻璃墙的建筑。

4身体应实行的姿态,尽量爱惜自己: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物体;爱惜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慌,不要推挤,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地震学问及避震自救学问三:大地震中自救原则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尽量活动手、脚,去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用四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舞,共同准备,团结协作,必要时实行脱险行动;查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体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准备着节约使用,不要口渴就喝完。

地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地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地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地震的定义和原因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而导致的一种地表震动现象。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当地壳岩石承受不住内部应力力量时会发生破裂,导致地震释放大量能量。

二、地震的分类1.按照地震发生的深度可以分为浅震、中震和深震。

2.按照地震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人工地震。

三、地震的影响地震会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包括建筑物倒塌、地质灾害、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四、地震预警和预防1.地震预警是指通过监测地震前兆信号,提前预警公众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

2.地震预防主要是指建设抗震设施和规划合理的城市布局,减少地震影响。

五、地震的测定和观测地震可以通过测定地震波和观测地震仪来确定地震的发生地点、震级和震源深度。

六、地震的应对措施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应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包括躲避危险区域、避免室内物品伤人和火灾等。

七、地震的常识地震在地球表面由于振动引起的各种现象。

八、地震的预报地震预报是指通过对地震前兆现象的监测和分析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九、地震的灾害地震会引起海啸、地质灾害等各种灾害,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十、地震防治地震防治是指建设抗震工程、进行地震科普宣传、加强地震监测等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

十一、地震与环境地震在地球壳、大气等环境中产生的各种影响。

十二、地震的危害和预警地震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地震预警是非常重要的。

十三、地震的预警机制地震预警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地震监测仪器和传感器监测地震前兆并发出警报。

十四、地震与建筑物地震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以及建筑物防护措施。

十五、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震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农业、交通、水利等方面的影响。

十六、地震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地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障,以及地震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十七、地震常见的地质灾害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坍塌等各种灾害。

地震时的重要知识

地震时的重要知识

地震时的重要知识1、如何判断近震和远震?地震波到来时,若先上颠动明显,尔后左右摇晃,即为近塬;远塬,远震上下颠动不明显,而以左右摇晃为主。

2、地震时在楼房内如何应急?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面或墙角处,亦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的地方。

3、地震时,在街上如何避震?地震时在街上走,要躲避建筑物、高压线等易伤人的东西落下,迅速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4、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5、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6、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

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7、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

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

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为震中。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震中距离: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为震中距。

浅源地震: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地震震级: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

它反映地震的大小或强弱,释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

通常我们用“级”来表示。

地震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用“度”来表示。

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震级相差1级,能量相差约32倍;震级相差2级,其能量相差约1000倍。

地震知识

地震知识

1.什么是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

2.关于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震源: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震中: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地方;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震中距:震中到地面上任一观测点的距离;极震区:震后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注: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

)3.什么是震级?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弱震: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 级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 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4.什么是地震列度?它和震级有什么不同?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

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

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性质等因素有关。

5.什么是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哪些?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6.什么是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目前我国地震预报处于什么水平?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

防震安全知识

防震安全知识

防震安全知识地震是对人类最具威胁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常带来大量伤亡,因此要加强防震知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防震安全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防震安全知识一、(1)大地震的危险振动期大约只有一分钟。

强裂地震发生时,在家中的人可暂躲较坚实的家具如床、桌下面、或躲在跨度小、刚度强的小开间的室内暂避,如厨房、卫生间等处。

主震后应迅速撤离户外,撤离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用枕头等软物将头部护住。

要注意关闭煤气,切断电源。

住在高层建筑里的人不能使用电梯,也不要跑到阳台上,尤其是不能跳楼。

(2)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和小床下。

要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要乱跑。

在影剧院或其它公共娱乐场所的人们应因地制宜躲避到椅子下,舞台下、乐池、桌子、柜台两侧,保护好头部,切不可一齐拥向出口。

(3)车上的乘客要抓住座椅或车上的牢固部件,不要急于下车。

正在运行的车辆因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

(4)如果正在过桥,则要紧紧抓住桥栏杆,主震后立即向靠近的岸边转移。

(5)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员不要在狭窄的巷道停留,不要躲进电线、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6)在家的话,找到承重墙的角落是最安全的,或者躲到厕所.厨房等小的地方。

(7)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跑到阳台,因为阳台下面是没有支撑物的,反而是最危险的地方。

(8)不要想到逃生就跑到电梯里,地震时,就会停电,你可以想想后果。

(9)不要慌乱,保护好头部,最好用一个水桶罩住头。

防震安全知识二、1、室内避震:地震时室内避震原则: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保护好头部,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

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平房避震: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地震安全常识十条

地震安全常识十条

地震安全常识十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增强公众对地震安全的认识,提高地震应对能力,以下是地震安全常识十条,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并加以遵守。

1.了解地震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发生规律、预警系统等。

只有了解了地震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好防护和逃生准备。

2.建立地震应急预案。

在家庭、学校、单位等场所,都需要建立地震应急预案,包括逃生通道、避难场所、应急物资等。

预先制定好应对地震的具体措施,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定期参加地震演练。

定期参加地震演练,可以让我们熟悉地震时的应对流程,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更好地掌握地震逃生技巧。

4.加固建筑结构。

对于住宅、学校、办公楼等建筑,需要加强地震防护措施,包括加固结构、设置支撑、安装防护设施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5.固定家具和家居用品。

在家庭生活中,需要将易倒的家具、家居用品固定好,避免地震时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特别是在地震频发地区,这一点尤为重要。

6.保持镇定并迅速逃生。

当地震发生时,要保持镇定,迅速采取逃生措施,避免发生踩踏事故和其他不必要的伤害。

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等潜在危险物体,选择开阔的空地避难。

7.远离危险物品。

在地震发生后,要远离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同样,要注意避开山体滑坡、地震裂缝等地质灾害点,确保自身安全。

8.及时关注灾情通报。

在地震发生后,要及时关注灾情通报,听从政府的指挥调度,避免盲目行动和造成混乱。

合理利用各种通讯工具,及时了解最新的灾情信息。

9.积极参与灾后救援。

在地震发生后,需要积极参与灾后救援工作,包括救援伤员、搜救被困者、提供物资支援等。

团结一心,共同抗震救灾,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10.加强地震科普宣传。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地震安全知识,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防震减灾小知识十条简短

防震减灾小知识十条简短

防震减灾小知识十条简短
1.针对地震,保持冷静,尽可能躲避高处、玻璃等易碎物品。

2. 在室内时应尽量躲在桌子下或者门边,逃生时保持从容,不要盲目奔跑。

3. 在震后,要注意观察楼房的结构、地基是否受损,尽快撤离。

4. 灾后救援时,遵从救援人员的指示,尽量协助他们的工作。

5. 避免在地震灾区的建筑物附近行走,以免遭受落石等危险。

6. 了解周围的灾害隐患,做好预防措施,特别是在降雨季节。

7. 手机及时充电,准备应急物资,如水、食物、药品等。

8. 避免在高塔、桥梁等危险区域停留或行走,防止被落石、石块等物品砸伤。

9. 在地震灾区,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避免疾病传播。

10. 经常进行地震演练,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应对能力。

- 1 -。

地震安全常识十条

地震安全常识十条

地震安全常识十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大家对地震安全的认识,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地震安全的基本常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地震安全常识十条,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并牢记在心。

1.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会引起地表的晃动和变形。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发生原因、地震的预警信号、地震的破坏程度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地震。

2. 安全意识要时刻保持。

地震是突发事件,我们不能预测具体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地震安全意识,不断提醒自己和家人要做好地震防范和逃生准备。

3. 家庭和学校应制定地震应急预案。

家庭和学校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可以帮助我们在地震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反应,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4. 安全避险。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场所,避免站在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易倒塌的地方,尽量远离高大建筑物和易破碎的物品。

5. 室内地震安全。

在室内时,我们应该迅速躲到桌子下、墙角或者门框旁等坚固的避难处,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被物品击中。

6. 室外地震安全。

在室外时,我们应该远离高大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找到空旷的地方,避免被坠落物砸伤。

7. 逃生与自救。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冷静地逃离危险区域,不要慌乱和乱窜,同时要学会自救,避免被困或者受伤。

8. 互相帮助。

在地震发生后,我们要互相帮助,特别是对于老人、儿童和残疾人,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9. 做好心理疏导。

地震是一种刺激性事件,容易给人们造成心理创伤,我们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安抚受灾群众的情绪。

10. 学会应对余震。

地震发生后,往往会有余震,我们要学会应对余震,保持警惕,避免因为余震而造成二次伤害。

总之,地震安全是一项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地震安全常识,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地震防范和应对准备,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地震安全应急防护措施小常识

地震安全应急防护措施小常识

地震安全应急防护措施小常识地震是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其强大的致灾力威胁着灾区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那么,你知道哪些地震常识呢?地震来临时你又应该如何去应对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关于地震小常识以及地震应急防护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地震安全小常识1.什么是地震?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2、什么是震源、震中及震源深度?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3、地震等级是怎样划分的?地震的划分通常是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

通常划分标准如下:微震: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

有感地震:3~5级称有感地震。

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称破坏性地震。

4、地震烈度简称烈度,即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

(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

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

这与一颗炸弹爆炸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的道理一样。

地震安全小知识

地震安全小知识

地震安全小知识大地震发生前总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

例如动物异常、地下水异常、以及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报。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地震安全小知识,供大家参阅。

地震安全小知识一、地震成因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能量。

当这股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些岩层就会弯曲、变形,继而在某些脆弱地带发生急剧的破裂、错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

这些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传播,地震就发生了。

二、地震有预兆大地震发生前总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

例如动物异常、地下水异常、以及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报。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在这次地震中,也发生了一些异常现象:如:1、5月10日,泰州市出现成千上万只癞蛤蟆结对穿越公路的奇特景象。

2、5月12日下午两点多,红山动物园散养区的几十只孔雀正在山林里悠闲散步,突然惊慌地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往笼舍里跑。

3、宁南地区在地震前几天,一群群黑压压的蚂蚁“集合”搬家,连续了好几天。

这些都是因为地震前地下应力场的调整导致地温和水温的上升让动物有所察觉,另一方面,是由于磁场的变化打破了动物的活动规律而造成的。

三、地震时如何避险从发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的时间。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瞬间冷静地作出正确的抉择。

强震袭来时人往往站立不稳。

如果一时逃不出去,最好就近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者趴下,同时,尽可能找个枕头、坐垫、书包、脸盆或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待地震过后再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1、在住宅(楼房和平房):要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

躲藏的具体位置可选择桌子或床下旁边,也可选择坚固的家具旁或紧挨墙根的地方。

住楼房的千万不要跳楼!2、在教室:学生应用书包护头躲在课桌旁,地震过后由老师指挥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相关知识

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相关知识

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相关知识地震相关知识一:地震成因地震相关知识二:地震预知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

大体有两类: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

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

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

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地下水异常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

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

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②水质的变化。

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③水温的变化。

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④其他。

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生物异常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地震先兆之动物行为异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

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

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

地声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

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地声的声响与平日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

如:“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似采石放连珠炮般的声响”“类似于机器轰鸣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等。

但是,有时地声也不易与远处传来的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相鉴别。

地光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中国已在多次地震前观测到,它们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地震知识总结[通用5篇]

地震知识总结[通用5篇]

地震知识总结[通用5篇]地震知识总结[通用5篇]地震知识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地震知识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地震知识总结(通用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地震知识总结篇1地震知识总结一、地震基础知识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主要发生在地壳、软流层和地下深处。

地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地震监测和预报1.地震监测:利用仪器和观察方法,对地震活动进行监测和记录。

2.地震预报:通过科学分析和预测,提前告知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和时间。

地震预报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震学等。

三、地震灾害应对1.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寻找安全躲避位置,避免站在高处、大门口等危险地点。

2.地震后:如发现有受伤人员,立即寻求专业救援;遵循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地震灾区恢复工作。

四、家庭防震准备1.制定家庭防震计划:了解地震应对知识,确定应急物资储备,制定避难场所规划等。

2.定期进行家庭防震演习:提高家庭成员地震应对能力,熟悉紧急联系方式等。

五、地震相关法规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政府、企业和公民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2.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地震安全标准和规范,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保障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性。

地震知识总结篇2地震知识总结:一、地震前兆1.地震前动物异常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晴雨表”,根据动物异常判断地震的预兆:震前12小时内,猪羊乱拱乱跳,马乱踏;震前8小时内,猫会离开老鼠;震前2小时内,鸡不进窝,乱飞乱啼;震前几小时内,狗乱咬,骡马嘶鸣;震前几天,牛羊不进圈。

2.地震前几天出现地光地光是地震前兆之一,它是地震前地壳内累计的正负电荷以及岩石中的应力在地震前一瞬间释放或改变方向时,产生的强电磁场与瓦斯混合燃烧所产生的。

地光出现的时间,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震前几小时到几天内,个别地震在震前一二分钟,甚至震前几秒钟即有地光出现。

抗震救灾基本常识

抗震救灾基本常识

抗震救灾是指抵抗地震、支援灾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它坚持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原则。

一旦地震灾害发生,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会立即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1. 震级大小划分:
- 弱震: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 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2. 避震四大常识: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3. 在家中的避震措施:应就近躲在结实、不易倾倒的家具下面,或躲在墙角、卫生间,不要使用电梯逃生。

地震知识

地震知识

一、地震相关知识1.地球内部结构如何?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什么是地震?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地震。

3.什么是震源?答: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4.什么叫震中?什么叫震中距?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苏拉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公里深源地震在环太平洋深海沟地区最多,我国东北部有深源地震、台湾以东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动。

7.根据成因可将地震分为几种?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

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水库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8.何为构造地震?有何特点?构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导致岩层断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与地质构造体系关系密切,多分布于地下5—30公里的地壳内。

其特点是地震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并且有重复性。

构造地震占全球地震的90%以上。

9.何谓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天然地震,火山地震的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震源深度不超过10公里。

10.何谓陷落地震?天然原因形成的地下岩洞顶盖支撑不住岩层的重压甭塌形成的地震。

11.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12.震级为尺度,何谓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大地震、微震?震级小于3级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有感地震,震级在5级以上的称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级的称大地震。

13.什么是震级?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知识及避震自救知识

地震知识及避震自救知识

地震知识及避震自救知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和伤害。

为了应对地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地震知识和避震自救知识。

一、地震知识1.地震的定义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因地壳运动引起的振动现象。

地震是地球内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2.地震的成因地震的成因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壳板块的运动所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壳板块的运动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3.地震的分类地震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在0-70公里之间的地震;中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深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

4.地震的预测地震的预测是指通过对地震前兆的观测和分析,预测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信息。

目前,地震预测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找到一种可靠的方法。

二、避震自救知识1.避震知识在地震发生时,应尽量远离危险区域,如高楼、山坡、河流、海岸等。

如果在室内,应迅速躲到桌子下或者墙角处,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被物体砸伤。

如果在户外,应远离高楼、电线杆、树木等,躲到空旷地带,保护头部和颈部。

2.自救知识在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自救措施。

如果被困在废墟中,应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找到空气流通的地方,用手敲打墙壁或者地面,以便被救援人员发现。

如果身上被压住,应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避免过度运动,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3.救援知识在地震发生后,应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

救援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救援技能和经验,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在进行救援时,应注意安全,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

总之,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我们需要了解地震知识和避震自救知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确应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级:8.8级地震 震源深度:35km
海地地震
时间:2010年1月12日16 时53分
地点:加勒比岛国海地
震级:里氏7.0级地震
深度:8km
死亡:超过20万人
时间: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04.0秒 深度:10km 震级:里氏8.0级 最大烈度:11度
死亡:68712; 失踪:17921; 受伤:374640; 受灾:4624万; 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
(3). 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 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兆。地震有“前震一 主震一余震”的规律,要注意掌握。
地震动物前兆
•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 牛羊骡马丌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丌下水狗乱咬; • 冬眠蛇儿早出洞,鸽子惊飞丌回巢; •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 家家户户细留心,分析识别防范好。
2008年5月9日,江苏泰州市区东风大桥上突然出现数万只小蟾蜍集体迁移
地震云预兆
“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 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 “地震云”的形成是由于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 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 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在高空形成了“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 处。这种说法似乎比较合理,但也有人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 数据,可能是一种巧合,有待进一步考证。 [条带状地震云] 条纹状地震云 [辐射状地震云]
专家说,地震预报是一个全球性 的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 国家、哪个科学家有办法能把地震 准确地预报出来。在此之前,我国 也曾有极少数成功预报的先例,然 而,由于各地的地震地质环境差别 巨大,历史地震记载丌全,地震观 测站点密度偏少以及地震预测理论 水平等原因,对地震做出准确预报 现在还做丌到。尽管地震所在地区 也会出现一些先兆,但能否用于临 震预报,还要积累和研究。
地震危害
(一)直接灾害 (二)次生灾害 (三)社会灾害
(一)直接灾害
1、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 铁轨变形等等。
建筑物破坏
地面破坏
铁轨变形
桥梁断落
智 利 大年 地 震 1960
汶川地震
2、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
• 在两分钟之内在地壳岩石中形成 一条深近20公里,长近300公里 的大断裂。这条断裂从映秀镇向 北东方向经北川县一路前迚,直 达青川县东面的林庵寺,不此同 时还从映秀镇向西南方向传到保 兴的北边。
大 小 小
地震的空间分布
1、全球地震带的分布
1980-1990年间14229次5级以上地震的震中分布
环太平洋/ 地中海-印度尼西亚/ 洋脊/ 大陆裂谷,如: 东非裂谷、红海-亚丁湾-死海裂谷、贝加尔湖地堑、 莱茵地堑。
日本
日 本
• 2、中国地震活动带:五区23带
• 西北地震带 • 西南地震带
• 火灾: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
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 汶川地震受损供水管道累计48275.5公里
(三)社会灾害
• 自杀
社会秩序混乱、生产停滞、家庭破 坏、生活困苦和人们心理的损害
• 2008年10月3日北川农办主任董玉飞亍暂住地自杀 身亡。 • 2009年4月20日上午报道,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宣 传部副部长冯翔在家自缢身亡 。 • 2008年10月18日早上6时30分,59岁的都江堰地震 灾区受灾群众罗桂琼翻出成都某医院外科大楼12楼 病房身亡。 • 2009年大年三十绵阳北川回龙社区板房内33岁的羌 族青年母广翔自杀事件。
•震级:地震本身释放能量的多少
一次地震一个震级
•微震----3级以下
•强震----5-7级
弱震----3-5级
大震----7级以上
•烈度: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共
分为1-12度,一次地震,若干烈度
•等震线:地震烈度相等点的连线
震中距:从震中到任一地震台站的地面距离。 震源距:从震源到地面任一台站的距离。 震中距 震 中
……
地震前兆
地下水、动物反应、地声、地光 地震云 (1). 地下水异常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 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 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 使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
(2). 动物异常
震前一、二天,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 ,烦躁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躁不安,乱跑 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 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 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 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 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等。
崩塌落石
塌 方 滑 坡
北川老县城70%被滑坡所掩埋
堰塞湖
• 发生在深海地区的强烈地震还可引起海啸; • 在2004年12月26日的印尼8.7级地震导致 大海啸,死亡29万人。 • 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如冻死、 饿死、瘟疫等。 • 19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8级强烈地 震,死亡83万。震时正值隆冬,灾民冻死、 饿死和次年的瘟疫大流行及震后其它次生 灾害造成的死者无数可计。
2008年5月9日,山东临沂看见大片地震云
养与家丌如养蟾蜍?
养与家丌如养蟾蜍?
• • • • • • • • • • •
2005年7月:长春上万只蟾蜍集体大迁移 2006年5月:绵竹发生了上万只蟾蜍集体大迁移 2007年5月:绵竹发生了上万只蟾蜍集体大迁移 2007年5月23日:河北唐山成千上万只蟾蜍的大迁移。 2007年9月19日:山东临沂成千上万只蟾蜍的大迁移。 2008年5月4日:江苏江都市武坒镇新楼村约数百万只蟾 蜍在该村刘垛闸附近集会。 2008年5月5日:四川绵竹市西南镇檀木村出现大规模蟾 蜍迁徙,数十万蟾蜍走上马路。 2008年5月9日:江苏泰州市市区的东风大桥上突然出现 数万只小蟾蜍迁徙。 2008年5月11日:江苏常熟古里镇珠泾苑数万小蟾蜍迁徙。 2009年2月3日:四川雅安市某村连续三天晚上8点之后出 现了大量蟾蜍集体上岸、上坎、上路、迚家院现象。 2009年5月5日:四川绵阳安县桑枣镇香溪村4组上百万蟾 蜍游行。
时间:2013年4月 20日8时02分 深度:13km 震级:里氏7.0级 最大烈度:9度 死亡:193; 失踪:25; 受伤:12211; 经济损失:48.4 亿元 (截止2012.4.23 8:00)
基础概念
震源
地壳或地幔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
震源深度
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 华北地震带
• 东南沿海及台湾地震带 • 东北地震带
20世纪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统计
6.0-6.9级地震: 380次 7.0-7.9级地震: 65次 8.0级以上地震: 7次 8.5级以上地震: 2次 6级以上地震袭击的省份: 22个 死亡人数: 59万人 伤残人数: 76万人 倒坍房屋: 600余万间 受灾人数: 数亿人次 直接经济损失: 数百亿元 间接经济损失: 数千亿元
火山地震的强度一般不大,震源较浅, 影响范围小。
这类地震为数不多,约占地震总数的7%。
(三)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 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塌陷地震的震源极浅,规模比较 小,次数也很少影响范围很小, 只占地震总数的3%。
主要发生于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 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四)诱发地震 由某种人为因素的激发作用而引起的 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国际观点
• 1996年11月,“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在伦 敦召开。不会者达成一个共识:地震本质上是丌可预 测的,丌仅现在没法预测,将来也没法预测。他们认 为,地球处亍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 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这种演变是高度敏感、非线形 的,其初始条件丌明,很难预测。如果要预测一个大 地震,就需要精确地知道大范围(而丌仅仅是断层附 近)的物理状况的所有细节,而这是丌可能的。而如 果想通过监控前兆来预测地震,也是丌可行的。所谓 “地震前兆”极其多样,丌同的地震往往都有丌同的 前兆,而丏一般都是地震发生后才“发现”有过前兆, 缺乏客观的认定,既无定量的物理机制能把前兆不地 震联系起来,也无统计上的证据证明这些前兆真的不 地震有关,多数甚至所有的“地震前兆”可能都是由 亍误释,令人怀疑“地震前兆”是否真的存在。
6.0 级及以上 5 次,最大 6.4 级。
至2009年4月10日12时为止,共发生余震51634次 其中4.0 — 4.9级 250 次, 5.0 — 5.9级 35 次, 6.0 级及以上 8 次,最大 6.4 级。
(二)火山地震
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岩浆及其挥发份向上运移时冲破附近围 岩而发生的地震。
( 一)构造地震
由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是构造地震, 约占地震总数的90%。 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特别是震级 较大的地震均属此类。
龙门山断层很大的可能是青藏高原东部受力后向东“逃 逸”所形成的逆冲断层。当地壳受力后,应力不断积累, 达到一个临界点后,某些位置的岩层断裂错动释放能量, 形成地震。
轻破坏 破 坏
重破坏
地裂,喷水带泥沙;水管折裂;建筑物多倒塌
地裂成渠,山崩滑坡,桥梁水坝损坏,铁轨轻弯 很少建筑物能保存,铁轨扭曲,地下管道破坏,水泛滥 全面破坏,地面起伏如波浪,大规模变形

Ⅺ Ⅻ
毁 坏
毁 灭
7.5
8 >8
大灾难
地震的分类
按地震成因分为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冲击地震 •诱发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