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_5
《比热容》教学设计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
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四、教法学法1.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用具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六、设计理念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上网查阅《气候与热污染》的相关资料,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干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玻璃棒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一天的天气预报的录像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我国各省内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吧!板书课题: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39-43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以及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回忆思考,发表各自建议:①水多些时,加热时间要长些;水少些时,加热时间要短些.②加热时间长时,温度升高快些;加热时间短时,温度升高慢些……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2)水吸收的热量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师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如课本图13-9(b)使相同质量的铜和铁升高相同温度,需要的热量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生:质量相同的铜和铁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不相同,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引导学生选择器材: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煤油或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2)引导学生拟定方案:怎样确定水和煤油(或沙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经过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运用“转换法”把比较吸热多少转换为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更易于操作)(3)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了解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各小组学生派代表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收集、整理,点评引导,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实验.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煤油和水),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意使两个装置的热源相同且较稳定.)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实验装置上图同样适用).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交流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如:a.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或沙子)?b.你们怎样使煤油(或沙子)内、外温度达到一致?c.你们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4)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教师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①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若是选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②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5)学生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6)分析与论证: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2)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3)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比热容的概念及比热容知识应用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订正.师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怎样描述比热容?生:比热容是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具有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同的特性的物理量,物理学规定,比热容的大小等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温度的乘积之比.师 比热容的物理量符号是什么?单位及其符号是什么?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比热容的物理量符号是“c ”,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kg ·℃),公式为(t t )12Q c m =- 师 阅读课本P42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你有哪些结论?生:(1)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冰与煤油的比热容相同;(3)水的比热容最大;(4)除汞外,一般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的比热容大.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已经知道哪些物理量可以反映物质的自身性质,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密度,密度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多少而改变,也不随位置变化而改变.师 既然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那么,它同样也具有与密度相似的性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多少无关(特别提醒,它还与温度变化无关).那么请大家思考: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比热容有无变化?把这盆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生:(齐声回答)不变.【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既不随物质的质量的改变而变化,也不随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是相同的物质,不论其形状、质量、温度高低、放置地点如何,它的比热容一定是相同的.(2)对于同一种物质,比热容的值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是不相同的.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而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由之前探究煤油(或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1:由表一数据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或比热容)比煤油(或沙子)强,要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需对水加热久一些.生2:由表二数据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水的温度上升慢些,煤油(或沙子)温度上升得快些.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性的实例.生:生活中汽车用水作为冷却剂,用热水取暖.春天,农民伯伯育秧苗,每到傍晚往田间里灌水,防止秧苗在夜间被冻坏;而白天放出秧苗里的水,便于晒田,促进秧苗生长.师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生:是因为沿海地区水面大,且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得多,白天,同样太阳照射时,水吸热升温慢,沙石泥土吸热升温快;夜晚,同样大气温度降低时,水放热降温慢,泥土沙石防热降温快,故内陆地区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做课本P44作业12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B2.D 4.B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设计此课时,从市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从提出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知识的殿堂.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在身边”的理念,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在推导热量计算公式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数据到归纳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和记住.。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物质的比热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什么是比热容以及如何测量物质的比热容。
此外,本节课还将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以及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定义;2.掌握测量物质的比热容的方法;3.熟悉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4.了解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掌握测量物质的比热容的方法;3.熟悉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
教学难点1.理解比热容的公式及其含义;2.掌握比热容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通过实验现象,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2.简要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及公式。
2. 理论学习(25分钟)1.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2.详细阐述测量物质的比热容的方法,包括测温、加热、计时等步骤。
3.列举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
3. 实验操作(35分钟)1.按照先前讲授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2.在实验中让学生体验到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精确计时、准确测温等。
4. 讨论(15分钟)1.讨论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及误差;2.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实验结果计算出物质的比热容值。
5. 巩固练习(20分钟)1.布置类似实验的练习;2.提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要求学生进行计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比热容的定义及公式,掌握了测量物质比热容的方法,熟悉了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并了解了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加深了对比热容的理解,并体验到了精确计时、准确测温等操作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在课程结束后,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3. 水的比热容:4.18 J/(g·℃)。
4. 物质的比热容与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难点:物质的比热容与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夏天,我们在太阳下晒得热乎乎的石头和水面,为什么石头感觉更热呢?2. 知识点讲解: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3)水的比热容:4.18 J/(g·℃)。
(4)物质的比热容与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3. 例题讲解:例题:一块质量为200g的铜,温度从20℃升高到40℃,吸收了多少热量?解:已知铜的比热容为0.39 J/(g·℃),Q = cmΔt = 0.39 × 200 × (40 20) = 588 J。
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一块质量为100g的水,温度从10℃升高到20℃,吸收了多少热量?解: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18 J/(g·℃),Q = cmΔt = 4.18 × 100 × (20 10) = 418 J。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记录实验数据。
6. 实验结果分析: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比热容与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物质的比热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二)过程与方法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4、会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装配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能经历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体现学生自身去感受知识产生过程的新课程理念。
二、重点难点: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烧杯,电加热器,温度计,水和煤油。
学生实验:烧杯,电加热器,温度计,水和煤油,一部分小组以煤油探究对象;另一部分小组以水为探究对象,各小组选取的煤油或水的质量应不相同,最好成比例关系。
四、教学设计
五、板书设计:。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件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苗的时候,为了 防止霜冻,夜晚降温时,由于水比热容较大,放出一定热 量时,温度降低得少,对秧苗起了保温作用。
二 热量的计算
观察与思考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c
Q m(t2
t1)
根据物质比热容的定义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Q吸 cm(t2 t1),Q放 cm(t1 t2)
认知与了解
学习目标
1.比热容的应用。 2.热量的计算。
一 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观察与思考
水的比热较大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1.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
“朝穿皮袄午披纱,怀抱火炉吃西瓜”这是沙漠地区早晚 气温反差较大的写照,你能说出是什么道理吗?
沙漠地区多砂石,而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夜间砂石散热, 温度降低较多,因而早晨气温较低。午间在阳光的照射下砂石 吸热,温度上升很快,气温迅速上升。这样就出现了早、午气 温差别较大的奇特现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观察与思考 同一时刻,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认知与了解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一 物质吸热或放热的规律
观察与思考 (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 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2)将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 块加热,升高相同的温度,需 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物体温度升高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质量和温度
观察与思考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温 度变化有关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 可能与热规律 1.设计实验 (1)将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 的容器,用同样的热源分别对它 们加热。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物质的比热容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而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掌握影响物质比热容的因素。
整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影响物质比热容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烧杯、温度计、电子秤、热水、冷水、砂石、铝块。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夏天在沙滩上晒太阳感觉比在水泥地上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 提出问题:为什么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的变化不同?3. 设计实验: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4.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5. 观察现象:观察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
6. 分析结果: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活动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暖材料的选择、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设计环节的引导在实验设计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了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我强调了这个定义中的“单位质量”,为学生后续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埋下伏笔。
接着,我提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的温度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质的比热容》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质的比热容》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教学内容是九年级物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到物体的温度变化与吸热(放热)的关系,学会计算物质的比热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热力学性质,了解物态变化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2.了解物体物质对热的吸收能力或放热能力的大小,即物质的比热容,掌握比热容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理解比热容在实际中的应用,掌握物质热平衡的基本原理;4.培养对实验数据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问题导入引出“比热容”概念:•问题:为什么我们烤鸡蛋要轻轻松松,而烤鸡腿要比较久?•通过引导学生对待热物体时的体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物体需要的时间和能量是不同的,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属性时代热量吗?•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比热容这一概念,引出“比热容”的概念.2.探究比热容的定义,并演示并着重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定义比热容的概念,并用分子微观模型解释比热容的含义。
•准备实验平台,并着重提醒实验注意事项(如精确量取固体及液体的质量,保证环境温度稳定),并让学生合作进行实验,量取所需数据,计算物质比热容。
3.讲解物质的比热容在实践中的应用•讲解物质热平衡的基本原理,以及物质比热容在实践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领会到物质比热容的实际重要性。
4.真实性和归纳•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技巧,并总结学习的本质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对物质比热容的计算和分析,总结和归纳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教师采用了问题导入的教学方法,配合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来探究比热性质,关于比热容以及物质的比热容的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这种实践性质的教学方式营造出了一个积极向上且乐于合作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
但是,该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不同,对于学生要求更高的操作能力和科学知识储备,而班级中表现较差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操作时间和辅导。
新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初中物理 课时1 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时1 物质的比热容一、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探究不同物质吸、放热性能不同的实验,现象分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各2个、150克水、150克油、火柴1盒、秒表1块、多媒体课件.投影几幅图片,由学生分析沙漠地区某一天的气温变化以及同一天同一纬度某一海滨城市的气温变化.提出问题:同一天这两个地方的温差为何如此之大?激发学生思考,进而提出课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知识点1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1.提出问题: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是否有关?2.猜想与假设(只有两种可能):(1)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2)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无关.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提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有关,可能与物质种类也有关系,实验时,为了验证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讨论)4.方法研究:控制变量法.具体做法:(1)如何选取物质:选取相同的两种不同物质,如水和煤油.(2)如何使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3)如何比较水和煤油哪个升温更快?(4)如何判断温度的变化?(5)在考虑了上述几个问题后,谈谈你的思路.(学生交流与讨论、发表见解)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根据你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把你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下来:6.分析论证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即不同物质吸热本领不同.知识点2 比热容(符号:c)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异呢?引导学生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即必须让质量相同,温度升高也相同.很明显:如果质量都取1kg,温度都升高1℃,比较起来最方便.进而引入比热容概念.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的单位:它由单位、温度、热量的单位复合而成,类比速度等物理量的单位组成,组合出比热容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训练).3.速查比赛(1)比热表中比热容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它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1g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1kg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由此可见: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2)冰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可见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不同.知识点3 生活·物理·社会1.分析海陆风的成因.2.水稻育秧问题.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你能解释原因吗?3.三峡蓄水后,对上游的气候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1. 比热容的概念2. 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现象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物质的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程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教法学 法
1.能说出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能举例说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2.会查比热容表,能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与比热容有关的简单现象,能
进行关于热量的简单计算。
3.经历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能自主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会根
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装配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引导学生:1、注意在结论叙述中“控制变量”。
2、结论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这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4) 反思评估
引导学生分析各组数据有差异的可能原因?(参考课本 P41)
活动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比热容概念(自主学习)
1、先自学再交流 P42、P43,比热容的概念、符号、单位、公式,物理
意义及热量的计算公式。
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物
学情 分析
体升高的温度有关,但不知道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 的种类有关,需要老师引导。
学生能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
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但是实验中热源的控制及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
收热量的多少需要老师的指导。
右两图中,
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都相同.完
成该实验还需要
;在 此 实 验 中 ,我 们 可 以 用
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如 果 加
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
(选
填“食用油”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4-/4
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会拟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和方案”; “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比热容是反应物体 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能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2.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3.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相关实验原理;4.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并验证物质的比热容。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热平衡的概念及实验原理。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物质的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热容器、电热器、温度计、热水、冷水。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引入话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不同物质受热后的温度变化不同呢?2.引出问题:那么,如何来计算和描述物质受热后的温度变化呢?3.提出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比热容,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对温度变化的影响。
第二步:知识探究1.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
2.要求学生读懂教材相关的知识,包括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3.引导学生讨论物质的比热容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以及影响比热容的因素。
4.提示学生,物质的比热容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然后引出实验探究的内容。
第三步:实验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每组领取一个热容器。
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步骤和需要的材料。
3.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将热容器装满刚烧开的水;–记录水的质量和初始温度;–在一定时间内通电加热水,同时用温度计记录水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后,记录水的最终温度。
4.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计算比热容。
5.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物质的质量和初温对比热容的影响。
第四步:归纳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例如物质的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实验方法和影响比热容的因素。
2.回顾与物质的比热容相关的重要概念,例如热平衡。
第五步:拓展应用1.提供一个应用场景,例如温泉养生,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和分析这个现象。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并给予指导和提示。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二章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上第十一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经历科学探究比热容的过程,能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会查比热容表。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物体温度变化和吸、放热问题。
【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规律。
【教学工具】:量热器、电源、开关、导线、水、煤油、温度计、天平、钟等。
【课前预习】1、什么是比热容?2、观察分析物质的比热容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怎样计算热量?◆教学情景导入在暑假里,明明和爸爸去海南岛三亚旅游,在三亚的海水浴场,高照的艳阳把沙子晒得滚烫,明明赤脚走在上面,感到热极了,他马上向海水跑去,投向蔚蓝的大海,细心的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同样在太阳的照射下,为什么沙子那么烫,而海水却这么凉呢?◆教学过程设计1、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有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量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种类,物体的质量,温度的量有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物体吸热的多少与质量,温度升高量的关系,以水为例,讲解只需设计,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注意控制变量法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设计实验,介绍器材。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介绍器材,组装器材,实验并记录◆分析与论证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的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的◆评估、交流与合作分析误差的原因2.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符号:c 单位:J/(㎏. ℃)c=4.2×10J/(㎏.℃)(1)记住水的比热容:水物理意义:1㎏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热(放热)4.2×10J(2)查表获取信息: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及应用:早春育秧,汽车的冷却剂,沙漠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等等。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学案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学习目标1. 了解比热容概念。
2. 会查比热容表。
能根据物质的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物体温度变化和吸放热问题。
3. 能计算有关物质比热容、温度变化或吸放热等简单问题。
4. 能经历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
5.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6.会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装配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实验。
7. 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
学法指导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在解这类习题时,常用的方法有比例法、图象法、讨论法等.比例法主要用来解决比值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用来求解有关物理量的大小,运用比例法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已知的物理量有那些, 具体的比值是多少,所求的物理量跟已知条件存在何种关系, 然后应用公式和已知条件求出结果,通过图象来反映某一物理量的特征,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分析图象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每段图象的物理意义.讨论法: 由于题中包含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所以具体答案也不确定。
条件不同则答案不同.在运用讨论时应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不可漏掉,应从多方面考虑。
释疑解难1. 比热容(l) 我们之所以能从众多的物质中把各种不同的物质区分出来, 是因为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性.如颜色、气味、密度等.而比热的概念就反映了不同物质的热学性质.对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即使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也不相同;对同一种物质来说,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有关。
所以我们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应取相同的质量,并使其变化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为简便起见,相同的质量取单位质量,变化相同的温度取变化单位温度,再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便得到了比热的概念.所以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只由物质本身决定.(2) 根据公式Q =cmΔt变形.可得到c= Q/mΔt,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是利用Q 、m和Δt求物质比热.但不能认为物质的比热与Q 成正比,与m 和Δt 成反比.因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它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可以用来鉴别物质,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比热是相同的。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简案)(沪科版初三)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简案)(沪科版初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明白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明白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明白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依照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讲明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明白得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依照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讲明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过程]]引:实验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取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取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定义:单位质量/升高1℃一、比热容。
公式〔下一节〕:单位:J/〔kg. ℃〕阻碍因素: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温度、质量、热量等无关。
二、观看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查找规律,让学生讲出自己的发觉:〔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样不同〔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3〕液体的比热容一样比固体的比热容大三、比热容应用温差、散热物质,……【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加深比热的概念的明白得,学会依照比热容进行热量运算。
2明白得热量的运算公式。
【教学重点】明白得热量的运算公式。
【教学难点】热量运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引:比较以下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以水的比热为例,讲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取4.2×103焦明白得。
Q=cmΔt一.吸热公式及明白得。
Q吸=cm〔t-t0〕用Δ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式中的Q吸是吸取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二.放热公式的明白得。
Q放=cm〔t0-t〕用Δ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降三、一样公式吸热:Δt升=(t-t 0)Q=cmΔt放热:Δt降=( t0-t)注:区不〝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教案: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教案: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探求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目的1.经过实验探求,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才干.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会停止复杂的吸热效果计算.4.能尝试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现象.5.应用活动,培育先生的协作探求肉体,并提高他们剖析、归结才干.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的树立.难点探求不同物质吸、放热功用不同的实验,现象剖析.教学预备水、煤油各80 g、易拉罐2只、温度计1支、酒精灯1盏、火柴1盒、铁架台1套、秒表1只、多媒体设备、量筒(100 mL)1只.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在新疆地域,传达着这样的说法:〝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为什么新疆有这样奇特的现象?引入比热容.二、自主协作,感受新知先生自学,完成预习导学.三、师生互动,了解新知比热容(1)引导先生答停课本〝想想议议〞中提出的效果,概括总结出:关于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降低的度数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2)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变化相反时它们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能否相等?引导先生设计实验方案:如取相反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变化相反,看加热时间的长短(或取相反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时间相反,看温度变化的多少等).(3)不同物质的吸热才干能否相反?①引导先生阅读课本,自己设计实验和停止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剖析和论证得出结论,并与同窗停止交流.【归结】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降低的度数相反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剖析讨论】选用别的资料(如水和沙、水和煤油、水和酒精等)停止实验,结论能否相反?②先生阅读〝比热容〞这一局部,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符号.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kg·℃).(4)先生阅读〝比热容〞表,可以失掉哪些信息?【教员小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先生剖析】我国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作保送介质有什么益处?生活中,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状况?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先生完成随堂测评.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吸热的多少有关,与温度的上下有关,也与质量的多少有关.符号:c单位:J/(kg·℃)2.水的比热容最大:4.2×103 J/(kg·℃)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六、深化练习,稳固新知先生完成课时作业.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教学目的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进程中物体内能改动的多少.2.知道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降低成正比,降低的温度相反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点难点重点热量的概念.难点热量的概念.教学预备一些惯例燃料的样本、火柴、铁丝、润滑油等.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改植物体的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思索:是不是恣意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都会发生热传递呢?二、自主协作,感受新知先生自学,完成预习导学.三、师生互动,了解新知热量的计算(1)铝的比热容是0.88×103 J/(kg·℃),计算质量为2 kg,温度为30 ℃的铝块加热到100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教员点拨】铝的比热容是0.88×103 J/(kg·℃),表示质量为1 kg的铝块温度降低1 ℃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 J,从而算出质量增大2倍,温度降低30 ℃铝块吸收的热量.(2)引导先生失掉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cm(t-t0)【思索】怎样计算放热物体的热量呢?引导先生依据吸收热量的计算,失掉Q吸=cm△t=cm(t-t0)【知识运用】为什么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3)阅读STS——气候与热污染,并思索〝为什么沿海地域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域昼夜温差大〞?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1.汽车、拖延机的发起机常用水做冷却剂,是由于水具有( )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比热容C.较低的凝结点 D.较高的沸点答案 B2.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把一杯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它的含义是________,比热容是物质的________之一,2 kg 水和1 kg水比拟,它们的比热容______大,一大桶酒精和一滴水相比拟______的比热容大.答案 4.2×103J/(kg·℃) 4.2×103焦每千克摄氏度 4.2×103 J/(kg·℃)质量为1 kg的水温度降低(或降低)1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 特性一样水3.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1A.B.同种物质在不同形状下,其比热容不同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降低相反的温度,铜块吸热多D.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答案 D4.夏天,水泥马路的温度往往比湖水高得多,这是由于______.为此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这是应用了________的道理.假定某辆洒水车洒水时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车的牵引力________(选填〝>〞〝<〞或〝=〞)车所受的摩擦力,洒水车的动能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砂石的比热容比湖水的比热容小水蒸发吸热=增加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1.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cm (t -t 0) 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 放=cm (t 0-t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变方式要能灵敏运用. 六、深化练习,稳固新知 先生完成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比热容⎩⎪⎨⎪⎧定义单位:J/〔kg·℃〕热量⎩⎨⎧计算公式:Q =cm Δt ⎩⎨⎧吸热Q 吸=cm 〔t -t 0〕放热Q 放=cm 〔t 0-t 〕单位: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该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或J/(kg·K)
3、物理含义:(以水的比热为例)
4、对比热容的理解:
三、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哪些应用
1、用作冷却系统和暖气设备的工作物质,
2、可以用来解释温差变化的问题
利用多媒体素材引入新课
二、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是一样的吗?
播放实验探究视频,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后进行讨论
三、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该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J/(kg·℃)或J/(kg·K)
3、比热容的物理含义:(以水的比热容为例)
4、对比热容的理解:
四、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哪些应用
1、用作冷却系统和暖气设备的工作物质,
2、可以用来解释温差变化的问题
五、思考题(能力提高)
为什么三峡工程开始蓄水后会引起库区气温的较大变化?
利用月球表面温度差极大这种现象引入新课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提示学生注意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出结论: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是不一样的
教师给出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
举例说明比热容的物理含义,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
教师用教学模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加深对现象的本质认识
与教师一同探讨比热的有关应用
附:
板书设计:
一、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般是不同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比热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物理含义;能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
理解比热容的含义
教学课件
比热容教学课件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课题
九年级物理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课题: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2、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热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查比热表认识不同的物质比热一般是不同的,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