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和能量基础模型

合集下载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 板块模型课件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 板块模型课件

原理
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动量的变化 与其所受力的关系。
公式
Ft = Δp,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t 表示力的作用时间,Δp表示动量 的变化量。
能量定理的原理和公式
原理
能量定理描述了系统能量的转化和守 恒关系。
公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 E0 + ΔE,其中E表示系统的总能 量,E0表示初始能量,ΔE表示能量的 变化量。
动量和能量在板块模型中的综合应用
动量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在板块模型中,物体的动量和能量可以 相互转化。例如,在碰撞过程中,物体 的动能可能转化为内能或势能,反之亦 然。通过分析动量和能量的变化,可以 深入了解物体的相互作用过程。
VS
动量和能量的同时分析
在解决板块模型问题时,通常需要同时考 虑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通过结合动量 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更全面地分析 物体的运动过程和相互作用效果。
04
板块模型的实例分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实例一:汽车碰撞分析
总结词
汽车碰撞分析是板块模型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分析碰撞过程中动量和能量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碰撞的物理 机制,为汽车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详细描述
在汽车碰撞分析中,板块模型可以用来模拟汽车在碰撞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通过分析碰撞前后的动量 和能量变化,可以评估碰撞对车辆和乘员的影响,从而优化汽车的结构设计,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板块模型可以模拟地震发 生的机制和过程,为地震 预测提供理论支持。
地质构造分析
通过板块模型可以分析地 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形成 与演化,有助于地质学研 究和资源勘探。
气候变化研究

涉及动量能量的经典模型与应用

涉及动量能量的经典模型与应用
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涉及动量能量的 经典模型与应用
知识框架 三个经典模型 1、子弹打木块模型 、 2、小球碰撞模型 、 3、弹簧连接体模型 、
变式1 变式 练习 变式2 变式
知识框架 两条定理: 两条定理: 往往以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
(1)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
F合 ⋅ t = ∆p
(2)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
R O A A B O
R
B
R O A A B O
R
B
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的弹性小球用两根长均为L的轻 绳连成一条直线而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给中间的小球B 一个水平初速度v0,方向与绳垂直.小球相互碰撞时无机械 能损失,轻绳不可伸长.求: (1)当小球A、C第一次相碰时,小球B的速度. (2)当三个小球再次处在同一直线上时,小球B的速度. (3)运动过程中小球A的最大动能EKA和此时两根绳的夹角θ. (4)当三个小球处在同一直线上时,绳中的拉力F的大小.1、Fra bibliotek弹打木块模型 、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质量为 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 m 速度 的子弹水平射入木块中, 为 v0 的子弹水平射入木块中 ,如果子弹所受阻力的大小恒为
f
子弹没有穿出木块, ,子弹没有穿出木块,木块和子弹的最终速度为 v共 ,在这
个过程中木块相对地面的位移为 s木 ,子弹相对与地面的位移 为 s子 ,子弹相对与木块的位移为 ∆s 。
(1)设小球A、C第一次相碰时,小球B的速度为,考虑到对称性及绳的不可伸 长特性,小球A、C沿小球B初速度方向的速度也为,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由此解得(2)当三个小球再次处在同一直线上时,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 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 (三球再次处于同一直线) ,(初始状态,舍去) 所以,三个小球再次处在同一直线上时,小球B的速度为(负号表明与初速度反 向) (3)当小球A的动能最大时,小球B的速度为零。设此时小球A、C的速度大小 为,两根绳间的夹角为θ(如图),则仍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另外,由此可解得,小球A的最大动能为,此时两根绳间夹角为(4)小球A、C 均以半径L绕小球B做圆周运动,当三个小球处在同一直线上时,以小球B为参考 系(小球B的加速度为0,为惯性参考系),小球A(C)相对于小球B的速度均 为所以,此时绳中拉力大小为:

k—ε双方程模型基本方程

k—ε双方程模型基本方程

k—ε双方程模型基本方程摘要:一、引言1.k-ε双方程模型的背景和意义2.模型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二、k-ε双方程模型基本方程1.动量守恒方程2.能量守恒方程3.模型中的湍流模型三、k-ε双方程模型的求解方法1.有限差分法2.有限体积法3.有限元法四、模型的验证与分析1.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验证2.模型在流体力学问题的优势与不足五、结论1.k-ε双方程模型的重要性2.模型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文:一、引言k-ε双方程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流体力学领域的湍流模型,它通过考虑湍流特性的k 和ε方程,对流体运动进行描述。

这一模型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k-ε双方程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程、能源等领域,为解决复杂流体力学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k-ε双方程模型基本方程k-ε双方程模型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程,分别是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模型中的湍流模型。

1.动量守恒方程:描述了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动量的变化,是k-ε模型的基础。

2.能量守恒方程:描述了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k-ε模型的关键。

3.模型中的湍流模型:考虑了湍流特性的影响,是k-ε模型的核心。

三、k-ε双方程模型的求解方法k-ε双方程模型有多种求解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法。

这些方法在计算效率和精度上有着各自的优势,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进行选择。

1.有限差分法:适用于大规模、复杂问题的求解,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2.有限体积法:适用于复杂几何结构问题的求解,具有较好的数值稳定性。

3.有限元法:适用于高精度求解,可以获得较好的数值结果。

四、模型的验证与分析k-ε双方程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流体力学模型。

然而,模型在某些特殊问题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1.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验证: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模型在流体力学问题的优势与不足:k-ε双方程模型在处理复杂流体问题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但在处理某些特殊问题时可能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动量守恒定律10个模型

动量守恒定律10个模型

动量守恒定律10个模型简介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描述了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在时间上是守恒的。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许多有趣的模型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10个与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模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定律。

1. 碰撞模型碰撞是动量守恒定律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当两个物体碰撞时,它们之间的动量可以发生变化,但它们的总动量必须保持不变。

根据碰撞模型,我们可以计算出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和动量的变化。

2. 均质质点模型在动量守恒定律中,我们通常将物体看作是均质质点,即物体的质量分布均匀。

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化计算,使得动量守恒定律更易于应用。

3. 爆炸模型爆炸是动量守恒定律另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

当一个物体爆炸成多个碎片时,每个碎片的动量之和必须等于爆炸前物体的总动量。

通过爆炸模型,我们可以计算出碎片的速度和动量。

4. 转动惯量模型动量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质点,还适用于旋转物体。

当一个旋转物体发生转动时,它的动量也必须守恒。

转动惯量模型帮助我们计算旋转物体的动量和角速度的变化。

5. 弹性碰撞模型弹性碰撞是碰撞模型的一个特殊情况,它要求碰撞前后物体的动能守恒。

在弹性碰撞模型中,我们可以计算出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和动量,以及碰撞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6. 非弹性碰撞模型非弹性碰撞是碰撞模型的另一个特殊情况,它要求碰撞过程中有能量损失。

在非弹性碰撞模型中,我们可以计算出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和动量,以及碰撞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7. 线性动量守恒模型线性动量守恒模型是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基本应用。

它适用于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计算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动量和动量守恒的结果。

8. 角动量守恒模型角动量守恒模型是动量守恒定律在旋转物体中的应用。

通过计算物体的转动惯量和角速度,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结果。

9. 动量守恒实验模型动量守恒实验模型是利用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 板块模型课件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 板块模型课件

板块模型的应用
板块模型的应用包括解释地震、 火山喷发、山脉形成等地质现 象,以及帮助预测地质灾害和 资源பைடு நூலகம்布。
实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板块 模型在解释地质现象和预测地 质灾害方面的应用。
结论
1 动量和能量的关系
动量和能量是物体运动的两个重要方面。动 量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能量可以描 述物体的运动能力。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 板块模型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包括动量的定义和单位、动量守恒定 律及其应用、动量定理及其应用、能量的定义和单位、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弹性碰撞及其应用、非弹性碰撞及其应用、动能定 理与动量定理的综合应用、板块模型的概念、板块模型的应用、以及动量和 能量的关系和对实际问题的启示。
动量
动量的定义和单位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描述,它 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单位是千克·米/秒。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 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 保持不变。应用场景包括碰 撞和爆炸。
动量定理及其应用
动量定理描述了力对物体动 量的改变。应用场景包括推 进器和火箭的工作原理。
能量
1 能量的定义和单位
2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对实际问题
的启示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 解决实际问题,如交通事故、能源转换等。
2
非弹性碰撞及其应用
非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后物体发生形变或损失动能的碰撞。应用场景包括汽车碰撞 事故的分析。
3
动能定理与动量定理的综合应用
将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结合应用于实际问题,如火箭发射、物体自由落体等。
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的概念

高中物理动量十个模型笔记

高中物理动量十个模型笔记

高中物理动量十个模型笔记
1、连接体模型: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2、斜面模型:用于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3、轻绳、杆模型: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4、超重失重模型: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y);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m(g-a)。

5、碰撞模型:动量守恒;碰后的动能不可能比碰前大;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6、人船模型:一个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系统,在系统内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在此方向遵从动量守恒。

7、弹簧振子模型:F=-Kx(X、F、a、V、A、T、f、E、E:等量的变化规律)水平型和竖直型。

8、单摆模型:T=2T(类单摆),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9、波动模型: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介质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10、"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

高三物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动量、能量观点综合应用中常考的“三个模型”

高三物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动量、能量观点综合应用中常考的“三个模型”

即 mxm=MxM⑤ 又 xm+xM=2L⑥
⑤⑥联立代入数据求解得:xm=23 m.
[答案]
(1)2 N
竖直向上
(2)2 m/s
2 (3)3 m
[变式训练 3] 如图所示,一辆质量 M=3 kg 的小车 A 静止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有一质量 m=1 kg 的光滑小球 B,将 一轻质弹簧压缩并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Ep=6 J,小球 与小车右壁距离为 L,解除锁定,小球脱离弹簧后与小车右壁的 油灰阻挡层碰撞并被粘住,求:
mv1=mv3+Mv4,12mv21=12mv23+12Mv24 整理可得 v3=mm-+MMv1,v4=m2+mMv1
由于 m<M,所以 A 还会向右运动,根据要求不发生第二次 碰撞,需要满足 v3≤v2
即m2+mMv0≥Mm+-Mmv1=mm-+MM2v0 整理可得 m2+4Mm≥M2 解方程可得 m≥( 5-2)M 所以使 A 只与 B、C 各发生一次碰撞,须满足 ( 5-2)M≤m<M [答案] ( 5-2)M≤m<M
(1)小球脱离弹簧时小球和小车各自的速度大小. (2)在整个过程中,小车移动的距离.
解析:(1)水平面光滑,由小车、弹簧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在
从弹簧解锁到小球脱离弹簧的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
恒,即
பைடு நூலகம்
mv1-Mv2=0,12mv21+12Mv22=Ep
联立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v1=3 m/s,v2=1 m/s (2)在整个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所以有
(1)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 的水平距离.
解析:(1)设子弹穿过物块后的速度为 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20+Mv①,解①式得 v=m2Mv0②

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专题-子弹打木块模型

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专题-子弹打木块模型

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专题----子弹打木块模型一、模型描述:此模型主要是指子弹击中未固定的光滑木块的物理场景,如图所示。

其本质是子弹和木块在一对力和反作用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下,实现系统内物体动量和能量的转移或转化。

二、方法策略:(1) 运动性质:在该模型中,默认子弹撞击木块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是恒恒力,则子弹在阻力的作用下会做匀减速直线性运动;木块将在动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这会存在两种情况:(1)最终子弹尚未穿透木块,(2)子弹穿透木块。

(2) 基本规律:如图所示,研究子弹未穿透木块的情况:三、图象描述:在同一个v-t坐标中,两者的速度图线如图甲所示。

图线的纵坐标给出各时刻两者的速度,图线的斜率反映了两者的加速度。

两图线间阴影部分面积则对应了两者间的相对位移:d=s1-s2。

如果打穿图象如图乙所示。

点评:由此可见图象可以直观形象反映两者的速度的变化规律,也可以直接对比出物块的对地位移和子弹的相对位移,从而从能量的角度快速分析出系统产生的热量一定大于物块动能的大小。

四、模型迁移子弹打木块模型的本质特征是物体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系统内力)的冲量作用下,实现系统内物体的动量、能量的转移或转化。

故物块在粗糙木板上滑动、一静一动的同种电荷追碰运动,一静一动的导体棒在光滑导轨上切割磁感线运动、小球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最低点上滑等等,如图所示。

(1)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速度为的子弹水平射入木块且未穿出,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为F,求:(1)子弹与木块相对静止时二者共同速度为多大?(2)射入过程中产生的内能和子弹对木块所做的功分别为多少?(3)木块至少为多长时子弹才不会穿出?1. 一颗速度较大的子弹,以速度v 水平击穿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定,则当子弹入射速度增大为2v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子弹对木块做的功不变B. 子弹对木块做的功变大C. 系统损耗的机械能不变D. 系统损耗的机械能增加解析:子弹的入射速度越大,子弹击中木块所用的时间越短,木块相对地面的位移越小,子弹对木块做的功W =fs 变小,选项AB 错误;子弹相对木块的位移不变,由Q =f s 相对知Q 不变,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产生的热量,则系统损耗的机械能不变,选项C 正确,D 错误。

高中物理力学44个模型

高中物理力学44个模型

高中物理力学44个模型物理力学是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力学,我们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

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下面将介绍高中物理力学中的44个模型,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力学知识。

1.质点模型:假设物体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只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位置。

2.运动学模型: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3.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模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速度不断改变的直线运动。

5.抛体模型:研究物体抛出后在重力作用下的轨迹运动。

6.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定律。

7.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定律。

8.牛顿第三定律模型:任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

9.惯性系模型:描述物体的力学规律需要建立的参考系。

10.非惯性系模型:在非惯性系中描述物体的力学规律需要引入惯性力。

11.作图模型:通过绘制物体受力情况的示意图来帮助分析解题。

12.叠加原理模型: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合力来简化分析。

13.平衡模型:研究物体所受力使合力为零的情况,包括静平衡和动平衡。

14.弹簧模型: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受力大小成正比的物理模型。

15.胡克定律模型:描述弹簧弹性力与伸长(压缩)长度成正比的定律。

16.重力模型:物体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自由落体和斜抛运动。

17.动力学模型:研究物体受到的力对其运动状态的影响。

18.动能模型: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19.势能模型: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20.机械能守恒模型:封闭系统机械能总量在没有非弹性碰撞的条件下保持不变。

21.动量模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22.动量守恒模型:封闭系统内动量总量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23.质心模型:多个物体的质心位置与各物体质量与位置的加权平均值。

第六章 第3讲 动量、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综合应用的三类典型模型

第六章  第3讲 动量、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综合应用的三类典型模型
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s ②牛顿运动定律牛 牛顿 顿第 第一 二定 定律 律
牛顿第三定律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2)动量的观点 ①动量定理:I 合=Δp. ②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m1v1′+m2v2′. (3)能量的观点 ①动能定理:W 总=ΔEk.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Ek1+Ep1=Ek2+Ep2. ③能量守恒定律.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2)三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0+m1)v1=(m0+m1)v2+m2v3 解得 v2=8 m/s 由能量守恒可得 12(m0+m1)v12=μm2gL+12(m0+m1)v22+12m2v32 解得 L=2 m. 答案:(1)10 m/s (2)2 m
第六章 动量 第3讲 动量、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综合应用的三类典型模型
C
目录
ONTENTS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4 课时作业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1.研究力学问题的三大观点 (1)力的观点
速度公式:v=v0+at ①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v0t+12at2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2)以子弹、物体 A 和物体 B 为系统,设物体 B 的质量为 M,碰后子弹和物体 A 的速度为 v1,物体 B 的速度为 v2,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3mv=Mv2-3mv1, 碰撞过程机械能守恒,有12·3mv2=12·3mv12+12Mv22,

高中物理动量和能量知识归纳

高中物理动量和能量知识归纳

高考物理知识归纳(三) ---------------动量和能量1.力的三种效应:力的瞬时性(产生a )F=ma 、⇒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牛顿第二定律 时间积累效应(冲量)I=Ft 、⇒动量发生变化⇒动量定理 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 ⇒动能发生变化⇒动能定理2.动量观点:动量:p=mv=KmE 2 冲量:I = F t动量定理: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 合t = mv ’一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I=F 合t=F 1t 1+F 2t 2+---=∆p=P 末-P 初=mv 末-mv 初动量守恒定律:内容、守恒条件、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p p =;0p =∆;21p -p ∆=∆P =P ′ (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 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 ΔP =0(系统总动量变化为0)如果相互作用的系统由两个物体构成,动量守恒的具体表达式为P 1+P 2=P 1′+P 2′ (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 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ΔP =-ΔP '(两物体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实际中应用有:m 1v 1+m 2v 2='22'11v m v m +; 0=m 1v 1+m 2v 2 m 1v 1+m 2v 2=(m 1+m 2)v 共 原来以动量(P)运动的物体,若其获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动量(-P),是导致物体静止或反向运动的临界条件。

即:P+(-P)=0注意理解四性:系统性、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矢量性:对一维情况,先选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速度取正,反之取负,把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相对性:所有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惯性参照系。

同时性:表达式中v 1和v 2必须是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的瞬时速度,v 1’和v 2’必须是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动量与动能

动量与动能

动量守恒,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动量(mv)和动能()都是反映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又都取决于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但是这两个物理量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动量和动能是分别反映运动物体两个不同本领的物理量动量只表达了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它是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机械运动所传递的不是速度,而是物体的动量。

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如果其运动的速度不同。

则其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也不相同;对于不同质量的物体,即使其运动的速度相同,则其机械运动传递本领也会不相同。

所以物体机械运动传递的本领不是用速度来表示,而是用动量来描述。

即使动量的大小相等,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其机械运动传递的结果也会不相同,所以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一致。

由于速度是状态量,所以动量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所说的动量,总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物体的动量。

动能只表达了某一时刻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它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如果其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不同,则其做功的本领也不相同;对于不同质量的物体,即使其运动的速度相同,其做功的本领也不相同。

所以运动物体做功的本领不能用速度来表示,而是用动能来描述。

对于给定的物体(质量不变),当物体的运动快慢改变时。

其动能也随之改变,且某时刻物体的动能仅由该时刻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来决定,跟速度的变化过程无关。

不管物体的运动方向如何,只要其速度的大小不变,质量不变,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就相同,所以动能是一个标量。

当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发生变化。

二、动量和动能是分别量度物体运动的两个不同本质的物理量在16~17世纪,当时基于运动总量总是守恒的哲学思想,人们开始寻找量度机械运动的合适物理量来表达运动量的守恒。

速度虽然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如果用速度来量度机械运动,十分明显,它是不能反映运动量的守恒,于是从不同的角度先后提出了用动量和动能两种方法来量度机械运动。

高中物理动量十个模型

高中物理动量十个模型

高中物理动量十个模型物理学中的动量(Momentum)是指物体的运动具有的受力的力量,它的定义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及其后的哲学家,而今日科学家们则将其普遍地应用于科学当中,并且发展出了以下十种模型,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量。

1、绝对动量:绝对动量是物体移动前后动量的变化,它表示物体的大小和运动方向。

绝对动量可以用公式m = m0 + Ft来表示,其中m0表示物体的质量,Ft表示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

2、相对动量:相对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变化,它表示物体的大小和方向的相对性。

相对动量可以用公式p = mv来表示,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3、动角动量:动角动量是物体运动时物体能量的变化,它表示物体运动时物体能量的大小和方向。

动角动量可以用公式L = r mv 来表示,其中r表示物体的距离,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4、动量守恒:动量守恒是一个物理定律,它表示物体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中保持不变的总动量。

动量守恒可以用公式p1 + p2 = p3来表示,其中p1表示第一个物体的动量,p2表示第二个物体的动量,p3表示两个物体共同受到的力的大小。

5、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是一个数学定理,它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路线只能向一个方向发展,假定物体的力是均匀的,且没有受到外来的力的影响。

动量定理可以用公式F = mv/t来表示,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t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

6、惯性动量:惯性动量是物体随着时间改变运动方向和大小的动量变化,它与动角动量的区别在于它不仅考虑物体的大小和方向,还考虑物体的总惯性。

惯性动量可以用公式I = mv2/2来表示,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7、有限动量:有限动量是物体受到其他力作用后产生的瞬时动量,它表示物体瞬时运动的大小和方向。

有限动量可以用公式F = dp/dt来表示,其中dp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受到的力的大小,dt 表示物体受力的持续时间。

力学守恒定律的几个典型模型

力学守恒定律的几个典型模型

力学守恒定律的几个典型模型
引言
力学守恒定律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
个典型的力学守恒定律模型,包括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
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模型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
系统的总动量将保持不变。

一个经典的动量守恒定律模型是碰撞过程。

当两个物体碰撞时,它们的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守恒。

角动量守恒定律模型
角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物体绕一个固定点旋转运动的定律。


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当没有外力矩作用于一个物体时,物体的角动
量将保持不变。

一个经典的角动量守恒定律模型是旋转刚体的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刚体围绕固定轴旋转,其角动量将保持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模型
能量守恒定律是描述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定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的总能量将保持不变。

一个典型的能量守恒定律模型是自由落体运动。

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时,势能转化为动能,而总能量保持守恒。

结论
力学守恒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中重要的基本定律。

在动量守恒定律模型中,碰撞过程中的动量保持守恒。

在角动量守恒定律模型中,物体绕固定点旋转时的角动量保持守恒。

在能量守恒定律模型中,封闭系统的总能量保持守恒。

这些定律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和解释物体运动中的现象,并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动量与动能的计算

动量与动能的计算

03
二维运动下动量与动能计 算
平面曲线运动描述
位置矢量
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用坐标(x, y)表示。
速度矢量
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速度 ,包括大小和方向,用矢 量表示。
加速度矢量
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加速 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也 用矢量表示。
二维弹性碰撞
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
碰撞前后动能守恒
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能也保持不 变。
碰撞后速度计算
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可以计算出碰撞后两个物 体的速度。
矢量运算在处理二维问题中应用
矢量加减
在二维平面上,矢量加减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或 三角形法则。
矢量点乘
用于计算两个矢量的点乘,结果是一个标量,表 示两个矢量的相似度。
动能是标量
动能只有大小,没有方 向,是标量。
动能转化
动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 式的能量,如势能、热 能等,且总能量保持不 变。
动量与动能关系
动量与动能关系式
对于同一物体,其动量与动能之间存在关系 $E_k=frac{p^2}{2m}$,其中$E_k$为动能,$p$为动量, $m$为质量。
动量与动能的区别
动能守恒
在弹性碰撞中,系统总动能也守恒,即$frac{1}{2}m_1v_1^2 + frac{1}{2}m_2v_2^2 = frac{1}{2}m_1v_1'^2 + frac{1}{2}m_2v_2'^2$。
碰撞结果
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可以求解出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在完全弹性碰撞中,两 物体会以相同的速度分离,且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但方向相反。

专题14 动量守恒定与能量守恒问题中常见的五大基本模型(无答案)

专题14 动量守恒定与能量守恒问题中常见的五大基本模型(无答案)

专题14 动量守恒定律中常见的五大基本模型(2012-2021)题型一、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的综合应用—弹簧类1.(2021湖南) 如图(a ),质量分别为m A 、m B 的A 、B 两物体用轻弹簧连接构成一个系统,外力F 作用在A 上,系统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B 靠墙面),此时弹簧形变量为x 。

撤去外力并开始计时,A 、B 两物体运动的a t -图像如图(b )所示,1S 表示0到1t 时间内A 的a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大小,2S 、3S 分别表示1t 到2t 时间内A 、B 的a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大小。

A 在1t 时刻的速度为0v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到1t 时间内,墙对B 的冲量等于m A v 0B. m A > m BC. B 运动后,弹簧的最大形变量等于xD. 123S S S -=2.(2013年全国2)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童均为m 的物块A、B 、C 。

B 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最不计).设A 以速度v0朝B 运动,压缩弹簧;当A 、 B 速度相等时,B 与C 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

假设B 和C 碰撞过程时间极短。

求:(1)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黄分离的过程中,整个系统拐失的机械能; (2)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3.(2014·浙江卷)如图所示,甲木块的质量为m1,以速度v沿光滑水平地面向前运动,正前方有一静止的、质量为m2的乙木块,乙上连有一轻质弹簧.甲木块与弹簧接触后()A. 甲木块的动量守恒B. 乙木块的动量守恒C. 甲、乙两木块所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D. 甲、乙两木块所组成系统的动能守恒题型二、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的综合应用—碰撞类4.(2020北京)在同一竖直平面内,3个完全相同的小钢球(1号、2号、3号)悬挂于同一高度;静止时小球恰能接触且悬线平行,如图所示。

在下列实验中,悬线始终保持绷紧状态,碰撞均为对心正碰。

动量.能量物理模型

动量.能量物理模型

浅谈涉及动量、能量的模型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问题一直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每年都有这类试题的出现。

这类试题往往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通过相互挤压、相互摩擦或者借助弹簧、绳子等相互作用,物理过程较为复杂,有较高的思维起点,需要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对物理过程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能力。

因而成为近年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中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素材。

为了便于老师讲解和学生学习,可将常见的一些物理情景模块化,而相关的综合性的题目大多是这些模型的综合。

模型一:子弹打木块模型[模型概述]子弹打木块的两种常见类型:① 木块固定在水平面,子弹以初速度v 0射击木块。

由于物块固定在水平面,子弹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在静止的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所以可对子弹利用动能定理,得: 2022121mv mv d F t f -=- 〔其中d 为子弹在木块中的位移〕 ②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子弹以初速度v 0射击木块。

这种类型又包括两种常见情况:①子弹留在木块中。

最终子弹与木块到达共同速度。

②子弹打穿木块。

子弹与木块有各自的速度。

这两种情况均可把子弹和木块看成一个系统,且由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列出方程,求解出速度。

并可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以及圆周运动相结合。

[模型讲解]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速度为0v 的子弹水平射入木块中,如果子弹所受阻力的大小恒为f ,子弹没有穿出木块,木块和子弹的最终速度为共v ,在这个过程中木块相对地面的位移为木s ,子弹相对与地面的位移为子s ,子弹相对与木块的位移为s ∆。

分析:画出运动草图〔如下〕作用下相对地面做匀加速运动。

解:把子弹和木块看成一个系统。

〔1〕由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共v m M mv )(0+=mM mv v +∴0=共 ① 〔2〕对木块和子弹分别利用动能定理。

对木块用动能定理 ,得:212fs Mv 木共= ②对子弹用动能定理 ,得:2022121mv mv fs -=-共子 ③ 由②+③,得到s f mv v m s s f ∆-=-20221)M 21(-+()=-共木子 ④ 观察方程④式,等式的左边表示摩擦力对系统做的功,右边表示系统动能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量和能量基础模型一、碰撞模型1. 完全弹性碰撞(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也称为“弹性碰撞”)[模型一]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光滑. A 小球以速度0v 去碰撞静止的B 小球,碰撞为弹性碰撞. 求碰撞后A 、B 两小球的速度.分析:A 、B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机械能无损失,则有:⎪⎩⎪⎨⎧+=+=22200212121B B A A A B B A A A v m v m v m v m v m v m 其中:A v 、B v 分别为碰撞后A 、B 各自的速度 该方程组有固定解:⎪⎪⎩⎪⎪⎨⎧+=+-=002v m m m v v m m m m v B A A B BA B A A讨论:(1)当B A m m >时,A 小球碰后速度方向不变,如图所示:(2)当B A m m <时,A 小球碰后被反向弹回,如图所示:(3)当B A m m =时,A 小球碰后,B 小球速度变为A 小球原来的速度0v ,A 、B 实现“速度交换”,如图所示:(4)当B A m m 31=时,碰后A 、B 两小球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002121v v v v B A . 如图所示:[模型二]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光滑. A 、B 两小球以相同大小的速度0v 对碰,碰撞为弹性碰撞. m m A 3=、m m B =. 求碰撞后A 、B 两小球的速度.分析:A 、B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机械能无损失,则有:⎪⎩⎪⎨⎧+=++=-2220200021212121B B A A B A B B A A B A v m v m v m v m v m v m v m v m 其中:A v 、B v 分别为碰撞后A 、B 两小球的速度. 式中动量守恒方程默认以A 的方向(即总动量的方向)为正方向.该方程组化简得:⎩⎨⎧+=+=)2......(34)1.......(3222200B A B A v v v v v v 将(1)式平方,然后加减消元,得:02=+B A A v v v ,即:0)(=+B A A v v v该方程有两组解:⎩⎨⎧-==B AA v v v 0 其中B A v v -=不符合动量守恒,舍去.将0=A v 代入(1)式中,得02v v B =2. 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械能损失最多,也称为“粘连碰撞”)该种碰撞的特点表现为碰撞后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总动量的方向运动. 如图所示: (1) 两小球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2) 两木块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3) 子弹打木块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有:共v m m v m B A A )(0+= 得:0v m m m v BA A+=共碰撞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220)(2121共v m m v m E B A A +-=∆ (能量是守恒的,实际上,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二、弹簧模型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光滑,木块B 的一端连接一根轻弹簧处于静止状态,木块A 以初速度0v 去碰撞B ,A 、B 的质量分别为A m 、B m .问题1: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时,A 、B 的速度.分析:从A 刚接触弹簧到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的过程A 、B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 弹簧压缩最短时,A 、B 达到共同速度. 有:共v m m v m B A A )(0+= 0v m m m v BA A+=共问题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即弹簧压缩最短时存储的弹性势能).分析:从A 刚接触弹簧到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的过程A 、B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压缩前后,系统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有:220)(2121共v m m v m E B A A p +-=问题3: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A 、B 的速度.分析:从A 刚接触弹簧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的过程中A 、B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有:⎪⎩⎪⎨⎧+=+=22200212121B B A A A BB A A A v m v m v m v m v m v m 式中动量守恒方程默认总动量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中,A v 、B v 分别为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A 、B 两小球的速度.该方程组有固定解:⎪⎪⎩⎪⎪⎨⎧+=+-=002v m m m v v m m m m v B A A B BA B A A讨论:(1)当B A m m >时,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A 的速度方向不变;(2)当B A m m <时,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A 被反向弹回;(3) 当m m =时,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A 的速度为0,B 的速度为v ,A 、B 完成“速度交换”.问题4:若A 接触弹簧后就与弹簧挂接在一起,则弹簧第一次拉伸最长时的弹性势能为多少?分析:弹簧第压缩最短或弹簧拉伸最长时,A 、B 都达到共同速度. 整个过程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共v m m v m B A A )(0+= 0v m m m v BA A+=共弹簧拉伸最长时存储的弹性势能与压缩最短时存储的弹性势能相同:220)(2121共v m m v m E B A A p +-=三、产热模型[模型一] 单向滑动产热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光滑. 质量为m 的滑块A 以水平初速度0v 滑上质量为M 的木板B . 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设木板足够长.问题1:A 、B 最终的共同速度.分析:A 、B 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共v M m mv )(0+= 0v Mm mv +=共问题2:从开始到A 、B 相对静止,系统产的热.分析:A 、B 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系统动能的减少量等于摩擦生的热,有:220)(2121共v M m mv Q f +-=s mg Q f ∆⋅=μ 其中:s ∆为相对滑动位移(或称“产热位移”) 即: 220)(2121共v M m mv s mg +-=∆⋅μ (产热原理)如图所示:问题3:要使A 不从B 上滑落,A 初速度0v 满足的条件(或摩擦因数μ满足的条件;或木板长度L 满足的条件)分析:临界状态为A 、B 达到共同速度时,A 恰好滑到B 的最末端,如图所示:则有: ⎪⎩⎪⎨⎧+-=⋅+=2200)(2121)(共共v M m mv L mg v M m mv μ◆特别说明:产热原理220)(2121共v M m mv s mg +-=∆⋅μ是根据能量守恒思想得到的能量守恒方程,即A 、B 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系统摩擦生的热. 有很多同学将该原理当成动能定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以下几点说明产热原理并不是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中如果要表示摩擦力做的功,形式应该是s mg ⋅μ,其中s 应为研究对象的绝对位移(即相对于地面的位移),而产热原理中的s mg ∆⋅μ表示摩擦生热,并不能表示某研究对象做的功. (2)动能定理中表示动能的变化量为末动能减初动能,而产热原理中220)(2121共v M m mv +-表示系统初动能减系统末动能.(3)动能定理列方程中初、末动能对应的研究对象必须为同一研究对象,而产热原理中2021mv 表示m 的动能,而2)(21共v M m +表示m 和M 一起的动能. 有此三点,说明产热原理方程并不是动能定理方程.事实上,对于220)(2121共v M m mv s mg +-=∆⋅μ,我们可以通过应用动能定理得到,其过程如下:如图所示:从A 滑上B 到A 、B 相对静止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对A ,有:2022121mv mv s mg A -=⋅-共μ……① 对B ,有:0212-=⋅共Mv s mg B μ……②联立①②③,得:220)(2121共v M m mv s mg +-=∆⋅μ希望以上的阐述能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产热原理.[模型二] 双向滑动产热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光滑. 质量为A m 的滑块A 以向右的初速度速度A v 滑上木板B ,同时木板 B 以速度B v 向左运动. A 、B 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问题:①A 、B 最终的共同速度;②从开始到A 、B 相对静止,系统产的热. 分析:A 、B 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系统能量守恒. (1) 若B B A A v m v m >,系统总动量向右,有: 共v m m v m v m B A B B A A )(+=- 系统产热:222)(21)2121(共v m m v m v m s g m Q B A B B A A A f +-+=∆⋅=μ (2) 若B B A A v m v m <,系统总动量向左,有:共v m m v m v m B A A A B B )(+=- 系统产热:222)(21)2121(共v m m v m v m s g m Q B A B B A A A f +-+=∆⋅=μ (3) 若B B A A v m v m =,系统总动量为零,系统产热:222121B B A A A f v m v m s g m Q +=∆⋅=μ(系统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摩擦热)三、动量和能量综合举例v去撞静止的B木块,碰撞后两木块粘在一起. 一同向前[例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光滑. A木块以初速度A运动去压缩弹簧.问:(1) 弹簧能存储的最大弹性势能;(2) 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C木块的速度.[例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光滑,B、C木块间的轻弹簧处于原长(弹簧与C连接,与B接触但不连接)v去碰撞B,碰后和B粘连一起压缩弹簧,弹簧第一次恢B、C、D刚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A以初速度A复原长时C刚好与D发生碰撞,C、D碰后也粘在一起.问:(1) 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时的弹性势能;(2) 弹簧第二次压缩最短时的弹性势能.[例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光滑,木块A 刚开始静止于B 木板的最左端. 质量为m 的子弹以初速度0v 射入木块A 并留在木块中,A 恰好未能从木板上滑落. 已知:s m v /3000=,kg m 01.0=,kg m A 99.2=,kg m B 3=,A 、B 间的摩擦因数5.0=μ.问:(1) 子弹射入木块A 后木块的速度; (2) 子弹入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3) 木板的长度;(4) 从子弹入射到A 、B 相对静止的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或系统产的热).[例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光滑,A 、B 两木块刚开始贴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 质量为m 的子弹以初速度0v 入射A 木块,从A 木块穿出最终停留在B 木块中,B 木块最终的速度为B v . 已知:kg m 01.0=,s m v /3000=,kg m A 1=,kg m B 99.0=,s m v B /2=问:(1)A 木块最终的速度;(2)子弹刚从A 木块射出时的速度;(3)从子弹入射到子弹相对于B 木块静止的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同类问题比较]思考:题目可能如何提问?[例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光滑,B 木板左侧一部分上表面粗糙,剩下的部分上表面光滑,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处于原长. A 木块(可看成质点)刚开始静止于B 木板的最左端. 现有一子弹(可看成质点)入射A 木块,入射后留在木块中. 已知:子弹的入射速度为0v ,子弹质量为m ,木块质量为A m ,木板质量为B m , 木板粗糙部分的动摩擦因数为 .问:(1)若木块A 最终未能接触弹簧,求从子弹入射到A 、B 相对静止的整个过程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若木块A 恰好可以接触到弹簧,求B 木板上表面粗糙部分的长度;(3)若B 木板上表面粗糙部分的长度为0L 时,木块A 最终能够接触并压缩弹簧,求弹簧压缩最短时的弹性势能;(4)若B 木板上表面粗糙部分的长度为L ,木块压缩弹簧并被弹回时恰好未能从木板B 上滑落,求子弹的入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