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沪教版三年级上册《30想别人没想到的》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三年级上语文课件-想别人没想到的1_沪教版2015秋

画师让三个徒弟画骆驼,看谁
画的骆驼多。大徒弟 ,二徒
弟
,而三徒弟
,
却得到画师的高度称赞。
5
6
召集 果然 他俩 半截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恰好
恍然大悟
7
作业: 1、抄写词语: 召集 果然 他俩 半截 恰好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8
1
学习要求: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 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
理解词意。 (3)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 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
2
zhào
召集 果然 他俩 半截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恰好
恍然大悟
3
zhào
召集 :通知人们聚集ຫໍສະໝຸດ 来。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0 想别人没想到的丨沪教版(2015秋)(共35张PPT)

表示数量多的词语:
密密麻麻 许许多多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多如牛毛 数以万计
绘“藏”
绘传““香”” 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 特别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用 考画来取仕。有一年,考画的 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 这里的“花”、“归来”、 “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 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 这就得让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
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 里捏一枝花;
有的还在 马蹄上画上 沾着的几片 花瓣。
只有一位考生画
了几只蝴蝶绕着马 蹄翻飞。显然是马 儿踏花归来,马蹄 上花香犹存,才招 引来了蝴蝶。主考 官见了十分欣喜, 当众表扬了他。
主题阅读推荐:
• 曹冲称象 • 司马光砸缸 • 聪明的华佗 • 爱迪生救妈妈
连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伏
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
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 一只 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 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画师禁不住点头称赞: “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 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 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 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 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 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于是他画了许多骆驼的头。
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 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 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 骆驼的头。
因为二__徒__弟__想__到_了__大__徒__弟__没_想__到__的__, 所以他画的_果__然_比__大__徒__弟__多____。
liǎ 画师看了看他俩的画,没有 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 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完 成填空。 2.想一想:为什么小徒 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画师要考考三个徒弟,让他们
三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想别人没想到的沪教版

1. 创新情境导入:教师以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情境导入的方法,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讨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小发明家》的主要内容,了解自动翻页器的制作过程和小发明家的创新精神。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发明家的创新精神,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3.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提高学生的词运用能力。
4.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想别人没想到的沪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以“想别人没想到的”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本节课主要内容围绕着课本中一篇名为《小发明家》的文章展开,文章介绍了一位小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想出了一个既实用又巧妙的发明——自动翻页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小发明家的创新精神,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思考和探讨自己身边的“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 采用情景导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PPT课件 省优获奖课件ppt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真执行老师 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 时的作业量,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 外,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他们经 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出了“听话” 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师 的脚步。“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 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她常做 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考试 成绩就否定自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她的 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左右。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前
言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坚持做好每个学习步骤
武亦文的高考高分来自于她日常严谨的学习 态度,坚持认真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 “高中三年,从来没有熬夜,上课跟着老师 走,保证课堂效率。”武亦文介绍,“班主 任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了很大引导作用,王 老师办事很认真,凡事都会投入自己所有精 力,看重做事的过程而不重结果。每当学生 没有取得好结果,王老师也会淡然一笑,鼓 励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
小学语文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语文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语文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想别人没想
到的》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自学本课“遣、俩、封盖、幅、若、恰”6个生字,读准“遣”的字音,重新认识“封盖”字的部首“戈”。
在语境中用相同的方法认知“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
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划出三个徒弟是如何画骆驼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比较,
能说出他们的想法和画法的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大徒弟通过想象、延展画纸的见解的独有,明白诚动脑多思索,就可以想起别人没
想到的,就可以存有代莱斩获。
2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自学,学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认知词语的方法。
根据本教材的
结构和内容分析,融合着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分别从科学知识与技
能(字词认知)、过程与方法(文本阐释)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三个方面去制订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1、能够恰当流利地朗读课文,划三个徒弟就是如何画骆驼的句子,把握住重点词语,通
过比较,能够讲出他们的见解和画法的相同。
2、体会小徒弟通过想象、延伸画纸的想法的独特,明白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
没想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激趣导入。
三年级语文上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1

<想别人没想到的>【内容分析】<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
内容比较简单。
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
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根底,在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局部内容还需老师指导。
本课内容较简单,但让学生真切体会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却并不容易。
因此,本课设计本着“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的追求目标,努力表达三个“基于〞:一是基于学生,二是基于文本,三是基于生活。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读通句子,能说出“连绵不断、假设隐假设现、恍然大悟〞在文中的意思;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默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说出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称赞的原因;4.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能提出改进或解决的方法。
【评价设计】1、针对目标1和目标2,可以通过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来完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词语的意思,到达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目的。
2、针对目标3,通过讨论、交流、到达理解课文的目的。
3、针对目标4,教师点拨,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能提出改进或解决的方法,看是否有创意,在口语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到达开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学习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jí〕,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
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
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
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
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
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想别人没想பைடு நூலகம்的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识记字形,理解词意,不 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zhào
召集 恰好
他俩 半截
jié
liǎ
luò tuo
骆驼
qià
近义词:正好 正巧 凑巧
禁不住jì n 连绵不断
huǎng mián
jīn
禁止
wù
画完以后,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 得最多。
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
为了画出更多的骆驼,二徒弟想: __________。于是他________。 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几条 小徒弟: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 一只 另一 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 只 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
大徒弟: 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 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 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小徒弟: 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 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 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 和半截脖子。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 地在纸上 画满 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 为了画出最多的骆驼,大徒弟想: __________。于是他________。
密密麻麻 弯弯曲曲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fú ruò
恍然大悟
召集 恰好
他俩 半截
骆驼 禁不住 连绵不断
恍然大悟
密密麻麻 弯弯曲曲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 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最 后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轻声读课文3-6小节,找一找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用波浪线画 ~~~~~~~~~~~~~~~~~~~~~~~~~ 出来。 ~~~~~~~
你们看这幅画 ,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 ,但 它们在 连绵起伏的群山 里走着 , 若隐若现 ,谁 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 , 这不恰好 表明有数不尽 的骆驼吗?
大 两个徒弟恍然大悟。 徒弟(二徒弟)明白了 _____________。
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 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要 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去思 考,要有创新意识,想别 人没想到的。
1.摘抄好词好句,复述课文 内容。 2.在一张白纸上,看谁画的 骆驼大。
深山藏古寺
绘“藏”
小学语文沪教版三年级上册 《30想别人没想到的》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1、什么东西越洗越脏?
(水 )
2、什么马不能骑? (海马)
3、黑人为什么喜欢吃白巧克力? (怕咬到自己的手指)
zhào
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 在一起,要考考他们。他给每个徒 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 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比较这三幅画,你们认
为谁画的骆驼最多?
画师看了看他俩的画,
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 禁不住点头称赞。
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 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 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 不尽的骆驼吗?
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连绵起伏: 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