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附录,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定义】本指导原则的除菌过滤是指:在不给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第三条【范围】本指导原则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使用,验证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全过程。
第二章过滤工艺设计第四条【风险评估】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产品属性及工艺目的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及并确定过程参数。
第五条【过滤器孔径】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um或更小孔径的除菌级过滤器。
0.1um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第六条【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对无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的引入。
最终除菌过滤器前,料液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应小于等于10 CFU/100ml。
如果过滤前料液微生物污染水平高于10CFU/100ml,则需采取适当的方法,降低其微生物负荷。
第七条【过滤器材质】选择过滤器材质应当充分考察其与料液的兼容性,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第八条【过滤器面积】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回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
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第九条【过滤器结构和装置】过滤器选择时应注意过滤器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内过大的保留体积可能会使产品残留增加,从而降低收率。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对于折叠式滤芯,注意其折叠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因过度折叠而高估其有效过滤面积。
除菌过滤器的重复使用(New-final-out)
新版GMP
附录2 原料药 第三章 设备 第十条 设备的清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同一设备连续生产同一原料药或阶段性生产连续数个
批次时,宜间隔适当的时间对设备进行清洁,防止污染物( 如降解产物、微生物)的累积。如有影响原料药质量的残留 物,更换批次时,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
FDA
一些“重复使用” 只是长时间一次性使用
多次蒸汽/高压灭菌数据只显示通常的牢固程度,而且是
在供应商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重复灭菌的仅为未使用的、干净的过滤器
对于过滤器的重复使用,必须考虑和验证实际使用条件
案例--应用
溶剂中的API 过滤器有限的化学兼容性 批间过滤器清洗
清洗剂的去除未验证
(例如:溶剂、清洗、使用者SIP)
取得工艺使用后的滤芯 用滤芯进行挑战以验证最大重复使用循环后的膜化学兼容性,
截留性和完整性检测之间的关联。
除菌过滤器的清洁(1)
复杂--不是洗洗再用 所有残留物必须除去
来自整个系统包括管道、储罐、阀门、过滤器
清洗剂也必须完全清洗
来自上游储罐和管道中的物质可能会停留在过滤器上并释放到 下个批次产品中
每批使用之后,除菌过滤器通常应当被丢弃。但是,如果可 以证明重复使用是有理由的,那么需要进行可以体现最多处 理批次的验证。
过滤后进行完整性检测是重要的,以发现可能在过滤过程中 发生的任何过滤器泄漏或穿孔。
EMA
EU GMP Annex 1 Manufacture of Sterile Medicinal Products (rev 2008) 欧盟GMP 附录1 无菌药品
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当平整、光洁、易清洗或 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 品中释放物质。
无菌技术详解(四)除菌过滤器
无菌技术详解(四)除菌过滤器一、除菌过滤的概念: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二、除菌过滤器的选择:1、过滤精度选择:(1)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μm(更小孔径或相同过滤)的除菌级过滤器。
(2)0.1μm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2、过滤材质的选择:(1)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2)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3)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二、滤芯的材质:1、滤膜的材质:聚醚砜(PES)、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亲水聚四氟乙烯(LHPF)、尼龙(PA6、PA66)、改性纤维素(CN、CA、CN-CA)、聚丙烯(PP)等。
2、导流层材质:最常见聚丙烯、其他(如PPS)3、骨架的材质:最常见聚丙烯、其他(如PVDF、PFA)4、密封圈材质:耐温性、耐蒸汽性、耐腐蚀性硅胶(Silicone rubber)、三元乙丙橡胶(EPDM)、氟橡胶(viton)、包氟橡胶(PFA外层+其他内层)、全氟橡胶(FFKM)常用滤膜特性三、常见双级过滤系统:1、减菌过滤器+除菌过滤器:(1)相对于除菌过滤,减菌过滤是通过过滤的方法将待过滤介质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下降到可接受程度的过滤工艺。
(2)减菌的目的是使产品最终灭菌前或除菌过滤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符合预期。
(3)减菌过滤系统应采用孔径0.45μm或0.22(或以下)μm的过滤器,以获得可接受的微生物污染水平。
(4)该系统应对除菌过滤器做完整性测试。
2、冗余过滤系统的设计:(1)控制过滤前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应≤10cfu/100ml(2)两个过滤器之间必须确保无菌。
(3)冗余过滤器完整性测试结果,可作为产品放行依据。
(4)对于冗余过滤,使用后应先对主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测试。
2010版GMP无菌制剂-实施指南
14.6过滤除菌本节旨在提供系统的方法对除菌过滤工艺进行选择和验证。
除菌过滤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为除菌(级)过滤器,对其进行的具体确认和验证项目的相关原理和要求等,将在以下14.6.1~14.6.3中详细阐述。
按照不同药品分类,需要、推荐、可选和评估后确定是否进行的确认和验证项目,总结为下表。
很多生产最终灭菌产品的企业,在最终灭菌前,为控制微生物污染水平,使用过滤器对最终灭菌前的产品进行过滤。
此时,不论该企业采用了何种过滤器,包括精度(标称)为0.45μm的过滤器、0.2μm的微生物污染控制过滤器,甚至0.2μm除菌级过滤器,因为这些过滤器的使用目的都是在最终灭菌之前对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控制,而不是作为产品生产过程中最后一步的灭菌手段,对这些过滤器的工艺验证要求,低于非最终灭菌产品除菌过滤过程中所使用的除菌级过滤器。
14.6.1除菌级过滤器的验证/细菌截留【法规要求】编者理解:在这里法规要求的第一个要点是在采用除菌过滤方法时,首先确认采用的过滤器为“除菌级”的,即“除菌过滤器”。
达到此要求后,除菌过滤法中的其它无菌保障措施才有意义。
定义过滤器是否为除菌级,需要依据过滤器的微生物截留能力,并完成相关的标准方法确认和工艺验证。
而过滤药液所用的时间、流速、温度、滤出总量、过滤器二侧压力(压差)、药液对微生物的生存性的影响和过滤器的重复使用等情况,都是可能影响过滤器细菌截留能力的重要因素,需要在验证过程中考虑并确证。
【背景介绍】除菌过滤是指除去流体中微生物的工艺过程,该过程不应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包括液体和气体除菌过滤。
药品生产中采用的除菌过滤膜的孔径一般不超过0.22um(或者0.2um,这两种标称没有区别)。
当膜过滤器在1960年代出现在市场上时,0.45um孔径的膜被认为是“除菌级”的液体过滤器,并被成功应用于注射剂的除菌过滤。
这些过滤器采用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进行挑战确认。
除菌级过滤器操作的建议
.Pall过滤器使用指南文件------安装、清洗、保存操作导读目录安装 (3)清洗 (5)保存 (8).安装1)拆外包装盒。
包装盒平放在桌面,从包装盒侧壁揭开并卷动纸盒,使滤芯敞露请注意以下细节:●运输时须有保护●包装贮存时须有保护●包装保存在干净和干燥环境●外包装盒无明显的外观损伤2)检查包装内容、滤芯外观请注意以下细节:●滤芯外观完整●滤芯塑料袋完整,标签内容清晰●附件完整,应包含说明书、证书,以及CD光盘说明书(可能)3)剪开滤芯包装袋近滤芯接口端,露出滤芯接口。
隔着塑料袋双手紧握滤芯近端口部位,用纯化水(或注射用水)沾湿双O型圈、接口请注意以下细节:●按滤芯操作说明操作●确认正确的滤芯型号●从滤芯开口端打开包装袋●不要用尾翼顶或刺开包装袋●安装时连同包装袋操作●滤芯安装到滤壳中后,再取下包装袋4)检查滤壳花盘O型圈是否完整,建议用纯化水(或注射用水)润湿花盘接槽内壁请注意以下细节:●确保滤壳没有带压●排尽滤壳中残留液体●按滤壳操作说明操作●检查滤壳花盘●检查 O 型圈和垫片5)双手握紧滤芯近接口端,对准花盘的插口和卡槽用力下压并旋转1/4周请注意以下细节:●浸泡或冲洗以润湿 O型圈●使用产品相容的溶液,如水,溶液,甘油●不要使用低沸点溶液,如酒精●消毒时O型圈之间的高蒸汽压会导致端头破损安装完毕清洗Pall技术服务部不推荐对终端除菌过滤器重复使用。
本清洗建议,是过滤后料液干扰完整性数据,而又必须用水润湿进行完整性检测的情况下,对过滤器进行常规清洗而设定。
本操作分为水清洗、化学清洗两种方案。
1)水清洗本操作,仅建议在如下情况发生时采用:1.新滤芯投入使用前的清洗;2.因完整性检测需要,需对滤芯内水溶性物料进行清洗时;3.滤芯污染物适合用水,或高温水进行清洗时●连接常温纯化水(或注射用水),打开过滤器排气阀进行排气操作●正向过滤,推荐过滤速度为工艺滤速的1.5倍以上。
或,设定上游压力1.5bar,下游压力1bar进行冲洗●运行10min,或直至滤出液基本干净(例如无泡沫、无浑浊、无色度)●缓慢提高水温(建议不超过80℃),运行10min●缓慢通入常温水,继续冲洗至滤出液水温达到室温●结束注意:仅对PVDF(聚偏二氟乙烯)滤膜材质滤芯,可适用温度高于80℃热水清洗。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1 - 杭州科百特过滤-20160906打印
资料五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二〇一六年七月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1607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附录,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定义】本指导原则的除菌过滤是指:在不给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第三条【范围】本指导原则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使用,验证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全过程。
第二章过滤工艺设计第四条【风险评估】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产品属性及工艺目的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及并确定过程参数。
第五条【过滤器孔径】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um或更小孔径的除菌级过滤器。
0.1um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第六条【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对无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的引入。
最终除菌过滤器前,料液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应小于等于10 CFU/100ml。
如果过滤前料液微生物污染水平高于10 CFU/100ml,则需采取适当的方法,降低其微生物负荷。
第七条【过滤器材质】选择过滤器材质应当充分考察其与料液的兼容性,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第八条【过滤器面积】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回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
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第九条【过滤器结构和装置】过滤器选择时应注意过滤器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内过大的保留体积可能会使产品残留增加,从而降低收率。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过滤除菌原理与验证
过滤器生产商通常会指明生产过滤器用到的动物性原材料的来源。由牛脂肪制成的硬脂酸盐 不会有传播疯牛病或其它疾病的风险,因为这些生产工艺过程对生物安全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
15.3.4 运行条件
4
过滤器生产商会标明每种过滤器的运行条件范围包括工作温度、压力、灭菌条件、和过滤水 的流速等。厂家会提供过滤器在安全范围内的最大正向和反向压差限度。可能还会提供这些限度 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这些信息将为选择与生产工艺条件(产品流速、温度和灭菌条件)相匹配的 过滤器提供方便。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附件1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不具有法律约束性,仅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工程设计、设备制造以及药品监管单位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指南是基于目前的认知与科技水平起草的,并不限制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引入。
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达到本指南要求。
2.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 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微米(更小孔径—1 —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级过滤器。
0.1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小于等于10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应注意过滤系统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
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选择过滤器时,应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确定过滤温度范围、最长过滤时间、过滤流速、灭菌条件、进出口压差范围或过滤流速范围等工艺参数,并确认这些参数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文件和质量证书,确保选择的过滤器是除菌级过滤器。
2010版GMP实施指南(无菌)
14.6过滤除菌本节旨在提供系统的方法对除菌过滤工艺进行选择和验证。
除菌过滤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为除菌(级)过滤器,对其进行的具体确认和验证项目的相关原理和要求等,将在以下14.6.1~14.6.3中详细阐述。
按照不同药品分类,需要、推荐、可选和评估后确定是否进行的确认和验证项目,总结为下表。
很多生产最终灭菌产品的企业,在最终灭菌前,为控制微生物污染水平,使用过滤器对最终灭菌前的产品进行过滤。
此时,不论该企业采用了何种过滤器,包括精度(标称)为0.45μm的过滤器、0.2μm的微生物污染控制过滤器,甚至0.2μm除菌级过滤器,因为这些过滤器的使用目的都是在最终灭菌之前对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控制,而不是作为产品生产过程中最后一步的灭菌手段,对这些过滤器的工艺验证要求,低于非最终灭菌产品除菌过滤过程中所使用的除菌级过滤器。
14.6.1除菌级过滤器的验证/细菌截留【法规要求】编者理解:在这里法规要求的第一个要点是在采用除菌过滤方法时,首先确认采用的过滤器为“除菌级”的,即“除菌过滤器”。
达到此要求后,除菌过滤法中的其它无菌保障措施才有意义。
定义过滤器是否为除菌级,需要依据过滤器的微生物截留能力,并完成相关的标准方法确认和工艺验证。
而过滤药液所用的时间、流速、温度、滤出总量、过滤器二侧压力(压差)、药液对微生物的生存性的影响和过滤器的重复使用等情况,都是可能影响过滤器细菌截留能力的重要因素,需要在验证过程中考虑并确证。
【背景介绍】除菌过滤是指除去流体中微生物的工艺过程,该过程不应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包括液体和气体除菌过滤。
药品生产中采用的除菌过滤膜的孔径一般不超过0.22um(或者0.2um,这两种标称没有区别)。
当膜过滤器在1960年代出现在市场上时,0.45um孔径的膜被认为是“除菌级”的液体过滤器,并被成功应用于注射剂的除菌过滤。
这些过滤器采用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进行挑战确认。
除菌过滤器的重复使用(New-final out)
“设备应当建造得使其与组分、中间体或药品接触的表面不得 因与药品反应、添加或吸附而对药品的安全性、特性、浓度 、质量或纯度产生影响,以至于造成不符合官方法规或其它 已确定的规范要求的情形 。”
(例如:溶剂、清洗、使用者SIP)
取得工艺使用后的滤芯 用滤芯进行挑战以验证最大重复使用循环后的膜化学兼容性,
截留性和完整性检测之间的关联。
除菌过滤器的清洁(1)
复杂--不是洗洗再用 所有残留物必须除去
来自整个系统包括管道、储罐、阀门、过滤器
清洗剂也必须完全清洗
来自上游储罐和管道中的物质可能会停留在过滤器上并释放到 下个批次产品中
得超过一个工作日。
工业标准/推荐
PDA TR26 Sterilizing Filtration of Liquid (2008 ) 美注射剂协会,技术报告26号,液体除菌过滤
过滤器的重复使用通常不实际,也不推荐用于制药过程。 但 是,如果重复使用一个除菌级过滤器,则需要证明有理由, 重复使用的参数也应当验证。
细菌穿透将能发生 前进流可能升高,但不足以指示局部缺陷
细菌截留依赖于膜孔径和厚度
用FF 或 BP确认膜完好 FF 或 BP 可探知大孔/泄漏/旁通缺陷
FF 可探知全面变薄,但BP不行 FF 或 BP 均不能探知局部变薄
结论: 重复使用验证
一次性使用,产品特定验证,包括最恶劣条件膜片 用膜片模拟重复使用过程并对最大使用循环次数重新验证 当模拟困难时…...
除菌过滤器验证(四):兼容性验证
的兼容性 验证 不 能替 代 重 复使 用 后 的兼 容性 验 证 。 重 复使 用兼 容性 的验 证 方 法 跟单 次 使 用 的 方 法 相
似, 仅工 艺流 体接触 的过 程不 同 , 用实 际生 产过程 可 代 替工 艺流体 接 触 过 程 。验证 时 , 复使 用 的 批数 重
过滤 器 , 而确 认其 细菌 截 留效 率 。因此 , 从 完整 性检 测 成 为兼容 性验 证 中的一个 关键 方法 。
没有受 到工艺 流体及 工 艺条 件 的负 面影 响 。兼 容 性
是影 响除菌效率 的重要因素之一 , 必须给予验证 。
兼 容性验 证将 通过 实验 数据 证 明过 滤器 耐受 工 艺 流体 及工 艺条件 ( 差 、 间 、 压 时 温度 等 ) 过滤 器 的 ,
性 能并 未受 到影 响 。 细菌挑战实验是过滤器对细菌截 留性能最直接 的 证明, 然而往往会 由于工艺条件 和/ 产品对挑战用 菌 或 生存 性 的影 响 , 不总是采 用实 际产 品和在 最差条件 并
容性验证将为过滤器 的性能确认提供 更全面 的证 明。
3 兼 容 性 验 证 实 验
完 整性测 试 法是 法规认 可 的非破 坏性 除菌过 滤
多 次重 复使用 后有 潜 在 的堵 塞 和 磨损 的风 险 , 完
整 性数据 不 能得 到客 观 体 现 , 因此 首 先 应进 行 单次 使 用情 况下 的兼 容 性验 证 。在单 次 使 用情 况 下 , 证 实 了过滤 器 和工艺 流体 、 工艺 条件兼 容 以后 , 进行 再 重 复使用 后 的过滤 器验证 。因为在 重复使 用 的情况
13 7 5
挥 发性 残 留物检 测 、 出物 和颗粒 物分 析 等方 法 , 溶 以
除菌级过滤验证
除菌级过滤器验证很多生产最终灭菌产品的企业,在最终灭菌前,为控制微生物污染水平,使用过滤器对最终灭菌前的产品进行过滤。
此时,不论该企业采用了何种过滤器,包括精度(标称)为0.45μm的过滤器、0.2μm的微生物污染控制过滤器,甚至0.2μm除菌级过滤器,因为这些过滤器的使用目的都是在最终灭菌之前对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控制,而不是作为产品生产过程中最后一步的灭菌手段,对这些过滤器的工艺验证要求,低于非最终灭菌产品除菌过滤过程中所使用的除菌级过滤器。
法规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附录1 无菌药品第九十条对可最终灭菌的产品不得以除菌过滤工艺替代最终灭菌工艺。
如果药品不能在其最终包装容器中灭菌,可用0.22 m(更小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过滤器将药液滤入预先灭菌的容器内。
由于除菌过滤器不能将病毒或支原体全部滤除,可采用热处理方法来弥补除菌过滤的不足。
第九十一条与其它灭菌方法相比,除菌过滤的风险最大,因此,宜安装第二只已灭菌的除菌过滤器再过滤一次药液。
最终的除菌过滤滤器应尽可能接近灌装点。
第九十三条除菌过滤器使用后,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立即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并记录。
常用的方法有起泡点试验、扩散流试验或压力保持试验。
过滤工艺应经过验证,验证中应确定过滤一定量药液所需时间及过滤器二侧的压力;任何明显偏离正常时间或压力的情况应有记录并进行软磁调查,调查结果应归入批记录。
第九十四条同一规格和型号的过滤器,应经过验证确定其使用时限。
法规的解读:在这里法规要求的第一个要点是在采用除菌过滤方法时,首先确认采用的过滤器为“除菌级”的,即“除菌过滤器”。
达到此要求后,除菌过滤法中的其它无菌保障措施才有意义。
定义过滤器是否为除菌级,需要依据微孔滤膜的微生物截留能力,并完成相关的标准方法确认和工艺验证。
而过滤药液所用的时间、流速、温度、滤出总量、过滤器二侧压力(压差)、药液对微生物的生存性的影响和过滤器的重复使用等情况,都是可能影响过滤器细菌截留能力的重要因素,需要在验证过程中考虑并确证。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 (二十五)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 (二十五)1.问:我公司生产注射剂,所用辅料系国外企业生产,已经使用多年,但因辅料用量较小,生产商一直不接受现场审计。
现在是否必须进行现场审计,经过回顾分析及风险评估后,能否免除现场审计的环节?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对所有生产用物料的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并对质量评估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行使否决权,主要物料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企业所生产的药品质量风险、物料用量以及物料对药品质量的影响程度等因素;第二百五十六条还规定:应当建立物料供应商评估和批准的操作规程,明确供应商的资质、选择的原则、质量评估方式、评估标准、物料供应商批准的程序。
如质量评估需采用现场质量审计方式的,还应当明确审计内容、周期、审计人员的组成及资质。
需采用样品小批量试生产的,还应当明确生产批量、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标准、稳定性考察方案。
供应商采用何种方式审计,企业应针对物料对产品的影响程度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应对主要物料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
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供应商不接受现场检查,此时,应至少对供应商的非现场质量审计方式进行评估,并结合该物料历史使用情况,广泛搜集该供应商的相关信息,综合判断该供应商是否能够持续确保所供应物料的质量。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质量回顾分析调查,严格控制质量波动的离散性,建立严格的警戒线。
总之,企业应确保所使用物料的质量稳定性。
如果主要物料供应商不接受现场质量审计,对于药品生产企业属于高风险事件,企业应采取各种可能措施来降低该风险。
2.问:在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生产过程中,我公司所用除菌过滤的滤芯重复使用。
为确认重复使用次数,需进行相关验证,这类验证需要涵盖哪些项目,哪些内容? 答:作为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生产所使用过滤器与非最终灭菌的无菌产品使用过滤器的目的有所区别,风险级别也不相同。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二〇一六年十一月目录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2.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微米或更小孔径的除菌级过滤器。
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器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应小于等于10 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应注意过滤系统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
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选择过滤器时,应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确定进出口压差范围、过滤温度范围、最长过滤时间、过滤流速、灭菌条件等工艺参数,并确认这些参数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文件和质量证书,确保选择的过滤器是除菌级过滤器。
药品生产企业应将除菌过滤器厂家作为供应商进行管理,例如进行文件审计、工厂现场审计、质量协议和产品变更控制协议的签订等。
药用除菌过滤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药用除菌过滤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药用除菌过滤器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制药、食品、化工等行业中的设备,它主要用于去除液体中的杂质和微生物,确保产品的纯净度和质量。
在使用药用除菌过滤器的过程中,正确的操作和保养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寿命,避免设备故障和污染。
安全操作1. 设备安装药用除菌过滤器的安装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确保设备安装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将设备安装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使用固定装置将设备固定在水平面上,避免设备晃动;•连接电源前先确认电压和频率是否符合设备要求;•将过滤器与输送管道连接后,确保连接处无漏水现象;•启动设备前,必须检查过滤器是否安装正确。
2.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在操作药用除菌过滤器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清洗输送管道和设备;•准备好过滤器所需滤芯和其他材料;•检查设备的所有操作部件是否正常;•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
3. 操作流程药用除菌过滤器的操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过滤的液体倒入过滤器中;2.将操作部件按顺序启动,打开过滤泵;3.开始过滤,观察滤液状态,注意控制过滤速度;4.过滤结束后关闭过滤泵,停止操作。
4. 注意事项在操作药用除菌过滤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严格按照设备要求调整操作参数;•不要将密封件和滤芯强行拆卸或重复使用;•操作过程中不要发生人员移动、嘈杂和震动等情况;•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洗和消毒设备。
保养规程正确的保养和维护能够保证药用除菌过滤器的性能和寿命,以下是药用除菌过滤器的保养规程:1. 清洗和消毒药用除菌过滤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设备。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停止操作后,用清水将设备和输送管道清洗干净;2.用75%的酒精或50mg/L的次氯酸钠溶液对设备进行消毒;3.在设备内倒入适量的清水,运行设备10-20分钟,将设备内的酒精或氯消毒液冲洗干净。
2. 更换滤芯和密封件药用除菌过滤器的滤芯和密封件需要定期更换,避免影响设备的过滤效果和密封性能。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1. 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不具有法律约束性,仅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工程设计、设备制造以及药品监管单位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指南是基于目前的认知与科技水平起草的,并不限制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引入。
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达到本指南要求。
2. 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 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 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 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微米(更小孔径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级过滤器。
0.1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小于等于10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应注意过滤系统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
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选择过滤器时,应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确定过滤温度范围、最长过滤时间、过滤流速、灭菌条件、进出口压差范围或过滤流速范围等工艺参数,并确认这些参数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文件和质量证书,确保选择的过滤器是除菌级过滤器。
除菌过滤器验证(全)
中国新药杂志 2011 年第 20 卷第 10 期
。对这 4 点要
3 . 1 产品 ( 工艺流体 )对挑战微生物的生存性的影响 直接在真实产品 ( 工艺流体 ) 中接种测试微生 物是除菌级过滤器微生物截留能力工艺验证的首选 方法。但是 , 只有当产品 ( 工艺流体 ) 被证明在工艺 条件下没有杀菌效力的时候 , 即产品对挑战微生物 的生存性没有影响时 , 才是可行的, 否则需要采用替 代方法进行验证实验 。这就是本项验证的目的 , 也是法规要求本验证在微生物截留工艺验证前进行 的原因。 3. 2 微生物截留效率的工艺验证 该验证研究的目的是获得文件证据, 证明在模 拟工艺条件下, 过滤过程可以持续去除悬浮于产品 ( 或替代流体 ) 中的一定数量的标准细菌或相关微 生物污染分离物。该验证需要考虑实际工艺的 最 差条件 , 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在正常生产工艺中 , 除 菌过滤可以达到法规要求的无菌保障水平。这部分 工艺验证, 是在过滤器的生产商可以提供成品过滤
[ 11]
任何意义的。 4 除菌过滤器的其他验证要求 过滤器作为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设备 , 也受到 GM P 的其他相关条款的约束。具体为 : 除菌过滤器 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 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 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直接与产品接触的生产设 备表面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 释放物质或吸附作 用而对 产 品 质量 造 成 不 利 影响。美 国 和 欧 盟的 GM P, 在此点上无一例外地提出了相同或者类似的 [ 3, 12- 14] 要求 。 应当注意, 受到上述法规约束的过滤器既包括 除菌过滤器、 微生物污染水平控制过滤器 , 也同样包 括用于去除颗粒污染物等在各种制药生产工艺中使 用的, 符合上述法规要求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过滤器。 囿于篇幅, 对不同过滤器的验证区别情况 , 本文 不能一一阐述。 对应于直接与药品接触的相关法规要求 , 通常 过滤器的生产者和使用者 , 均需要完成各种检测和 验证研究, 概括如下。 4. 1 过滤器与工艺流体的交互反应 因除菌过滤往往是药品生产的最终工序之一。 应评估过滤器对最终产品的影响。调查范围为溶出 物和析出物、 化学兼容性和吸附作用。这些验证, 应 当尽可能用真实的产品或者可以模拟产品的替代流 体来进行。 4. 1 . 1 评估过滤器的溶出物和析出物 溶出物
除菌过滤器的风险管理与验证
除菌过滤器的风险管理与验证发布时间: 2014-01-08 来源: 3M中国文章导读:本文结合对新版GMP(2010)除菌过滤的解读和验证服务实践操作,主要介绍了液体除菌过滤的风险管理与验证,并对滤芯验证服务的细菌截留实验进行了详细解读,为无菌药品的除菌过滤工艺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随着2010版GMP的颁布和进一步实施,无菌药品生产中“除菌过滤工艺”的风险控制和验证,成为制药行业关注的热点。
标准验证指南容(Validation Guide)对除菌过滤器验证容做了详尽描述,要求通过严格验证确保滤芯的安全应用和过滤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除菌过滤器验证服务主要有6项,分为药液对滤芯的影响:化学相容性试验(Compatibility testing)和完整性试验(Product-wet integrity test);滤芯对料液的影响:溶出物试验(Extractable testing)和吸附试验(Adsorption testing);药液对滤芯细菌截留率的影响:细菌存活试验(Bacterial viability testing )和细菌截留试验(Bacterial challenge testing )。
本文将重点介绍细菌截留实验部分。
除菌过滤工艺的意义除菌过滤的目的是通过过滤去除原料药液里的细菌。
如果产品无法进行最终灭菌,需要采用0.22mm(更小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过滤器进行除菌过滤。
新版GMP附录1“第十三章,非最终灭菌产品的过滤”,第九十一条规定,与其他灭菌方法相比,除菌过滤的风险最大,因此,宜安装第二只已灭菌的除菌过滤器再过滤一次药液。
图1为除菌过滤工艺的典型流程示意图,澄清过滤一般采用深层滤芯,去除原料料液中的不纯物质,降低料液浊度和生物负荷度。
无菌过滤点采用预过滤与除菌过滤组合的方式确保除菌效率和滤芯过滤性能的稳定性。
法规要求的第一个要点是在采用除菌过滤方法时,首先确认采用的过滤器为“除菌级”,达到此要求后,除菌过滤法中的其他无菌保障措施才有意义。
除菌过滤器在疫苗制备中的重要性
除菌过滤器在疫苗制备中的重要性1郭文军21.大连雅立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 1166202 、山西培森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西忻州 034000摘要:目前,市场上的疫苗制备工艺基本相似,大多都是通过细胞工厂制备工艺,但是各种工艺培养出的细胞质量参差不齐。
在医疗领域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菌过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无菌药剂制作中,不可缺少的仪器设备是除菌过滤器,该过滤器是确保药品无菌的重要设备。
关键词:除菌过滤器;疫苗制备;重要性1除菌过滤器在疫苗制备中的重要性1.1提高疫苗的免疫防御能力在无菌技术领域,微生物监测方法包括定量空气取样方法和生长量测定法方法,尽量避免影响洁净区。
成品批文审查在决定是否放行时,应同时考虑环境监测结果。
灭菌过滤技术是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常用方法,特别是在制作转基因产品时,必须进行灭菌和过滤。
我国对疫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原液稀释、杀菌、过滤制成半成品的方法已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因此,灭菌和过滤方法得到改进,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取代了原来的赛博特过滤器。
验证过滤器的过滤工艺,通常包括细菌截留实验以及可提取测试等。
需要注意的是,除菌过滤过程的验证不是一次性作业。
初步核实后,应按照产品质量和风险评估进行重新验证。
如果工艺参数在随后的生产过程中改变,例如流速增加、批量过滤、pH或工作温度变化,生产条件需要重新验证,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2优化抗生素配制在疫苗制备中,抗生素配制至关重要。
浓缩培养基会使人工细菌生长过快,导致培养基非常黏稠且传质效果差。
除菌过滤是药品生产中非常重要的除菌方式,通过研究非最终灭菌注射剂发现,这是去除产品中微生物的重要手段。
一些特殊细菌需要花费更多的能量,需要维持它们的生存环境。
对一些制备疫苗的研究人员来说,如何正确选择除菌过滤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除菌过滤验证主要包括过滤过程的验证和除菌过滤器本身设备性能的确认。
除菌过滤器本身的设备性能验证通常由除菌过滤器的制造商完成,过滤材料的工艺验证是针对特定的过滤介质,结合特定的工艺要求来实施。
GMP无菌制剂实施指南
GMP无菌制剂实施指南14.6过滤除菌本节旨在提供系统的方法对除菌过滤工艺进行选择和验证。
除菌过滤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为除菌(级)过滤器,对其进行的具体确认和验证项目的相关原理和要求等,将在以下14.6.1~14.6.3中详细阐述。
按照不同药品分类,需要、推荐、可选和评估后确定是否进行的确认和验证项目,总结为下表。
很多生产最终灭菌产品的企业,在最终灭菌前,为控制微生物污染水平,使用过滤器对最终灭菌前的产品进行过滤。
此时,不论该企业采用了何种过滤器,包括精度(标称)为0.45μm的过滤器、0.2μm的微生物污染控制过滤器,甚至0.2μm除菌级过滤器,因为这些过滤器的使用目的都是在最终灭菌之前对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控制,而不是作为产品生产过程中最后一步的灭菌手段,对这些过滤器的工艺验证要求,低于非最终灭菌产品除菌过滤过程中所使用的除菌级过滤器。
14.6.1除菌级过滤器的验证/细菌截留【法规要求】编者理解:在这里法规要求的第一个要点是在采用除菌过滤方法时,首先确认采用的过滤器为“除菌级”的,即“除菌过滤器”。
达到此要求后,除菌过滤法中的其它无菌保障措施才有意义。
定义过滤器是否为除菌级,需要依据过滤器的微生物截留能力,并完成相关的标准方法确认和工艺验证。
而过滤药液所用的时间、流速、温度、滤出总量、过滤器二侧压力(压差)、药液对微生物的生存性的影响和过滤器的重复使用等情况,都是可能影响过滤器细菌截留能力的重要因素,需要在验证过程中考虑并确证。
【背景介绍】除菌过滤是指除去流体中微生物的工艺过程,该过程不应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包括液体和气体除菌过滤。
药品生产中采用的除菌过滤膜的孔径一般不超过0.22um(或者0.2um,这两种标称没有区别)。
当膜过滤器在1960年代出现在市场上时,0.45um孔径的膜被认为是“除菌级”的液体过滤器,并被成功应用于注射剂的除菌过滤。
这些过滤器采用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进行挑战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上)--除菌级过滤器能否重复使用的决定因素及案例研究作者:Jerold M…颇尔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部科学事务高级副总裁一般认为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可以定义为用于产品或其他工艺流体的多批次过滤。
专为液体和气体灭菌而设计的膜式过滤器在许多生产工艺中被广泛使用。
随着经济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医药、生物技术和疫苗产业开始寻求降低操作成本、提高收益率的新方法,其中人们可能会考虑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
虽然液体除菌级过滤器一般设计和建议只在单一的批次或者周期生产中使用,但是在许多应用中可能会涉及到多次使用(重复使用)。
本文作者在上半篇中总结了可能被定义为重复使用的不同工艺过程,讨论了除菌级过滤器能否重复使用的决定因素,并将在下半篇中提供一个综述重复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工艺验证的案例研究,对此作更加翔实的说明。
当孔径为0.2μm和0.1μm的除菌级膜式过滤器应用于非无菌的流体输送过程时,例如:减少或控制生物负载和颗粒物时,过滤器既可以进行完整性试验,也可以不进行完整性试验,因为在此情况下,并不一定期望细菌的去除率达到100%,亦即无菌,也不宣称其滤出液无菌。
此类过滤器可以被用作预过滤器,或用作终过滤器来控制在进料液中可能已经很低的生物负荷。
这些过滤器在标准状态下完好时,虽然经过制造商细菌定量去除的验证,可还是存在边际风险或者总体失效的风险,但与在无菌药物生产或者生产过程需要维持无菌状态时发生染菌所致风险相比,所带来的后果要小得多。
尽管在这些应用中所要求的条件不太苛刻,但是在风险评估中还是要考虑使用无菌级过滤器所带来的众多风险。
疏水性0.2μm精度聚四氟乙烯或者聚偏二氟乙烯膜材质的空气、气体除菌过滤器及呼吸过滤器传统上在多批次生产或工艺过程间结合高压灭菌或在线蒸汽灭菌已经重复使用。
因为本文集中讨论液体除菌过滤器的应用问题,故空气、气体及呼吸过滤器的重复使用问题将不再进行阐述。
重复使用的定义一般认为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可以定义为用于产品或其他工艺流体的多批次过滤。
这种情况与多批次空气、气体过滤器除菌及呼吸过滤器的重复使用是一致的。
然而,就液体除菌过滤器来说,其重复使用有着很多种说法。
每一种解释都对过滤膜性能有不同的意义。
在下述情形中,多批次使用的过滤器可被认为重复使用:批次间无需移动、冲洗、清洗、消毒或者再次灭菌;仅在批次间进行冲洗;批次间冲洗和再次灭菌;批次间冲洗、清洁和再次灭菌;间歇使用并批次间烘干。
无需清洁或者再次灭菌可重复使用的第一种情况,即“无需移动、冲洗、清洗、消毒或者再次灭菌”,过滤器通过初始灭菌,在多批次地过滤流体时位置不变,没有任何干扰。
尽管来自重复使用增加的风险压力是最小的,但是一个显著的危险因素是来自第一批及后续批次的细菌在重复使用的过程中一直存活在膜上。
这些细菌可能在分裂时产生较小的细胞,并迁移通过过滤介质中的大孔,直到污染滤出液,影响到后期批次的无菌性。
这种基于时间的细菌穿透,有时被称之为“穿透生长”,已有报告在完整性良好的0.2μm除菌级过滤器上发生,甚至在单批处理时间过长(超过8h)也有此现象发生。
即使将单一批次简单分为多批次,每个过程使用同一个过滤器,在较短的连续时段内过滤,其结果将不会有什么不同。
然而,在连续进行的批次间隙,如果过滤器处于不工作状态加长,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更大。
因为过滤器上没有额外损伤,过滤器完整性试验无法评估基于时间的细菌穿透风险。
批次间冲洗第二种类似的除菌级过滤器重复使用的情况,是在每次使用前为了使上一种产品或上一批产品工艺流体组分过载最小化而用水或其它溶剂冲洗过滤器。
这种重复使用类型的优点是减少了批次与批次之间过程流体组分的交叉污染;通过去除一部分过程流体来源的营养物,可能减慢了所截留细菌的繁殖,但是基于时间的细菌穿透风险仍在。
这是因为即使在无营养物的状态下,截留的活性生物负载仍然可以继续分裂,进而由细胞和细胞产生的粘性分泌物形成生物胶膜,这种生物胶膜是很难冲洗掉的。
如果前一批次生物负载量很明显,或者在过滤膜上形成了生物膜,虽说使用流体冲洗可以减少细菌的残留,但如内毒素等的细菌副产物依然会污染下游操作,这是另一种风险。
批次间冲洗和再次灭菌第三类重复使用过滤器(批次间冲洗和再次灭菌)可以将基于时间的细菌穿透风险限制在一个单批次操作时段之外,并且有效控制生物膜的形成。
每次重复使用后和再次灭菌前,如果过滤器没有得到充分冲洗的话,灭菌过程将降解被截留的细菌,留下可析出的数量级增长的细菌内毒素和其他细胞副产物,从而污染随后批次产品。
这种重复使用在再次灭菌的过程中对过滤器也施加了额外的物理压力。
大多数除菌级过滤器都经过厂商在不破坏完整性或者细菌截留能力的前提下耐受数次高压灭菌或者原位蒸汽灭菌的测试确认。
然而,过滤器厂商确认的通常是水润湿的未使用的滤芯,经过多次实验室蒸汽灭菌循环,然后进行检测。
尽管这些测试表明了过滤器的耐受性,但不需要模拟在进行蒸汽灭菌之前,残留产品或者清洗剂没有充分洗脱时可能产生的额外的过滤器化学降解。
这些测试也没有考虑典型的终端用户过滤器灭菌过程,与过滤器厂商为支持产品说明而进行的受控的实验室操作相比,其对过滤器可能产生更多的影响。
批次间冲洗、清洁和再次灭菌第四类重复使用过滤器(结合使用批次间冲洗、清洁和再次灭菌)在冲洗和清洁的过程中进一步减少了交叉污染和截留的细菌副产物析出的风险。
尽管污染的风险减少了,但是这类过滤器所面临的潜在压力和定期完整性试验不能检测到的过滤器破损的风险更大了。
在这种重复使用中除了用合适的溶剂冲洗出工艺流体外,为了溶解或者降解所截留的污染物,还会使用强烈的清洗剂。
此情况下除了批工艺物料还必须考察滤膜和其他组件材质与清洗剂及方法、累计接触时间等的相容性。
由于冲洗不充分而在清洁之后、再次灭菌之前附着于过滤器上的残留产品或者清洗剂在再次灭菌过程更高温度条件下更具破坏性。
该文后续的案例研究中运用实例讨论了这种条件下的潜在影响。
间歇使用由于不同批次间烘干滤膜,故第五类重复使用情形下过滤器会面临一种不同形式的压力。
在反复的烘干中,一些滤膜可能会被破坏,通常在使用热气炉烘干时。
过滤器中残留的污染物、清洁溶剂或者残渣在烘干的过程中可能会浓缩,进而对滤膜产生更多的化学腐蚀,使滤膜发生常规的完整性检测不能检测到的功能降低。
在终端用户考虑重复使用过滤器来降低过滤成本的各种情况下,必须就全部工艺和重复使用条件对过滤器性能和析出物进行适当的验证。
过滤器截留细菌的能力和指示过滤器完好之完整性试验的能力不受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重复使用的应用条件对于每种应用,除工艺条件外,还需要对重复使用的风险,包括过滤工艺危险程度进行说明。
与其他工艺相比,有些工艺过程可能不太关键,不需要最高级别的无菌保证。
在这些工艺中,除菌级过滤器的使用只是为了控制微粒和/或生物负载,而滤出物并不一定要求无菌。
对于这类应用,用户可以多考虑过滤器的再次使用。
而其他过程可能需要适当级别的无菌保证,重复使用过滤器的风险显著加大。
对于最严格的应用,需要能达到的最高级别的无菌保证,通常会在生物负载控制过滤器后接除菌级过滤器,并且有时是双0.2μm,0.2μm和0.1μm或者双0.1μm的除菌级过滤器串联使用。
对于这样二级过滤器组合,在上游过滤器的重复使用和最终过滤器的一次性使用可以有一个平衡;或可以将前一批次的终滤器用作随后批次的上游过滤器。
在每种应用中,都要在重复使用得到的经济上的好处和由过早堵塞、完整性缺陷、增加的析出物污染或细菌的穿透带来的风险之间进行平衡。
以下为除菌过滤器的应用。
可用作非无菌颗粒去除过滤器或生物负载控制过滤器、除菌过滤器或两者:发酵罐或者其他用于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培养基;发酵罐或者生物反应器添加剂;用于细胞培养基的血清;工艺用水;层析缓冲液;超滤缓冲液;溶剂;消毒剂;待检半成品;非无菌的活性药物组分(APIs);最终大批量无菌API;用于无菌灌装验证的无菌培养基;终端灭菌注射剂;无菌灌装的除菌注射剂;无菌灌装的无菌眼药和局部用药。
每一种应用对生物负载控制和/或除菌过滤过程都有自身的要求和风险因素。
除其条件(冲洗、清洁、再次灭菌和烘干)之外,每一种应用还应根据无菌保证的严格性和任何对滤出物的影响来单独考虑过滤器的重复使用。
小结任何一次性设备的重复使用都会有风险和危害,必须加以控制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有效,确保其一直符合制造商的规格和使用要求。
其次要考虑的仅是界定和除菌级过滤器重复使用相关的一些风险。
这些概念不应该被解释为可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形,也不能减轻使用者对这些产品的多次重复使用的完全责任。
除菌级过滤器的再生系统应该包括冲洗、清洁和过滤器重新灭菌的所有设备。
再生系统的每个设备必须经过适当地设计、构建和验证。
再生系统中使用的水和其他流体的等级应该在主记录中详细说明。
所有再生系统用到的化学品和所有的滤出液,包括药物产品残留物在内,都应该按照国家、地区和当地关于操作者和环境安全的规定来处理和废弃。
文件中应该真实记录执行的全过程和过滤器性能和安全性的检测结果。
再次使用前,要进行对经验证的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无热源、前批流体残留物或副产物去除的测试。
通过验证试验确立每个生产过程中重复使用过滤器的性能和时间限制。
验证过程应该依照FDA有关无菌工艺的规定进行,其中在确定过滤器重复使用限制时,还应该考虑诸如pH、粘度、流速、压力、温度,化学兼容性和水压冲击的影响等因素。
另外,必须设定控制方法,维护文件以确保含有对滤出药品的质量、安全或功效有害的产品或清洁剂残留的过滤器不用于接下来的批次中。
不同于过滤器厂商所提供的数据,重复使用的过滤器其截留特性、热原和析出物残留等数据均特定于每一种用户工艺和条件。
尽管有这些警告和包含的风险,有些已经制定了产品和工艺特定之重复使用方案的制药公司目前在实际重复使用除菌过滤器。
关于除菌级过滤器重复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工艺验证的案例研究将在下期中详细说明。
探讨除菌级过滤器的重复使用(下)--除菌级过滤器能否重复使用的决定因素及案例研究作者:Jerold M…颇尔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部科学事务高级副总裁本文在上篇中总结了液体灭菌应用中重复使用的适宜性问题最终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厂商过滤产品的核心验证研究和终端用户过滤工艺的验证。
这项评估包括重复使用的风险评估和对过滤器完全除菌能力及工艺流体除菌效率的影响评估。
在不兼容的重复使用条件下,膜有可能发生降解并危及到过滤器的细菌截留性质,但这种情况往往被忽视。
过滤器厂商的核心验证研究没有对这种膜老化的情况进行模拟;使用在通常模型状态下与截留相关联的普通的产品完整性试验根本无法检测膜老化过程。
本文以一个综述重复使用过程中潜在风险和工艺验证的案例研究充分说明了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