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分析

合集下载

对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简要分析

对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简要分析

对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简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随着各项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与职业教育紧密联系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也逐步进入正轨。

针对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国家相继进行了改革的各项尝试,虽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仍就存在着很好的进一步发展空间。

这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而且能够进一步使得职业教育管理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下面,我就以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简单的对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做一下简单的个人论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17-01引言:现在,许多的发达国家在其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并且积累了很多丰富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经验。

借鉴国外许多的成功经验,并不断进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健全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改革成果分析1.1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主要特点分析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也有了新的起色,然而,目前我国现行职业教育制度或多或少仍存在着一些小的问题。

调查显示,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1.1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存在行业分割、部门分割以及人才培养与就业分割等问题,这导致教育资源难以得到充分的优化配置。

1.1.2管理的责权划分不能明确、统一,造成表面上的多头管理,实际无人管理错乱局面,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1.1.3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缺失问题。

各部门所属的职业院校的具体办学权以及管理权片面集中于相关的主管部门,而学校管理者的权利受到限制。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束缚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管理现状及弊端

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管理现状及弊端

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管理现状及弊端【摘要】地方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地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及模式上出现的弊端,从而导致职业教育资源浪费、职业教育办学目的发生偏差,严重阻碍着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

研究地方职业教育的管理弊端,从而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新途径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弊端自国务院在2002年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2005年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后,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体制、培养模式的变革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但是,地方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不论是体制、规模,还是质量都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

一、地方职业教育的管理现状1.地区职业教育的投资体制:眉山市成立于1997年,因成立时间较短,财政经费薄弱,同时市政府在职业教育上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固定的投资制度。

市级职业院校由市财政统筹,市财政以现有教师人数实行差额拨款方式拨给职业院校教职工工资,其余为收取学生个人学费;而各县职业学校是由县教育局统筹,由于国家未对中央、省、市和县级政府的具体投入职业教育经费责任进行划分,就在客观上形成了以县级政府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

职业教育近几年虽发展很快,但从观念上依然没有摆脱被边缘化的境地,职业教育依然备受学生和社会的冷落;市、县各职业教育学校存在明显差距。

市级学校硬件好、教师超编;而财政薄弱的县职业学校、教师合格的少,甚至需要找代课老师上课。

因此眉山市发展职业教育的体制和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依法治教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和落实。

2.地区职业教育的学校管理体制:眉山的职业院校分为两类,一是高职类,二是中专、职高和技校类。

高职受省职教处领导,而业务上受眉山市教育局指导;中专、职高和技校等学校直属于眉山市教育局职教科管理。

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高等教育中难以 保证。由于对中职和高职分开管理, 使中高 职衔接问题、 中高职一体化 、 中职与高等教育沟通等都产生不 少问题。另外, 学校没有充分的 自主招生 、 办学等权力, 相关 的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事务干涉过多, 管得太死。这种 僵化的管理体制, 必然会束缚各个职业学校的正常发展 , 最终 使我国的职业教育缺乏特色, 没有竞争性。
个区管的职业高中, 还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的技校 等多种培训机构, 好多部门在管, 政出多门、 管理职能交叉, 导 抓它的管理, 实际上没有落到实 观其职业教育之成绩, 益觉我国教育 之亟宜改 。可 革” 见职业 致职业教育真正抓它的改革, 教育在国家发展中 所处的重要地位。 尽管我国的职业教育已 处, 这是一个管理体制最大的弊端。 经走过了九十多年的风雨历程,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 2 从教育系统内部来看 . 少的问题 ,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当前我国落后的职业教育管 职业教育管理同样是多头的, 计划、 招生、 学生管理、 师 理体系已经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因此 , 本研究试 资、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 、 公办教育 、 民办学校, 哪一 图 通过论述整合等改革措 施来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方 块都包含职教部分, 哪一块几乎都把职业教育放在不太重要 面的弊 从而扫清我国 端, 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上的主 要障 碍。 的 补充位置。 职业教育被边缘化的现象在很多地方的教育部 门客观存在。笔者曾经调查过一些职业教育的行政人员, 他 我 国职 业教 育管理 体 制的现 状分 析 们也承认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 条块分割、 部门分割的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 , 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过几次 象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 它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 改革, 比如在 20 年国务院正式建立了部际职业教育联席会 05 主导干预为主的产物。 议制度, 这使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了完善 。 3 从微观上看 . 但是, 我国的职 业教育依然没有摆脱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缺乏层级衔接的统一和学校自主办学。目前在管理上按 分割, 等和高等职校分开管理, 中 造成高职院校的 地位在 政府主导干预为主的弊端, 导致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现 层次

关于地方政府统筹管理职业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地方政府统筹管理职业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同 步 规 划 、 同 步 实 施 、 同 步 发
方 职 教 结 构 布 局 出 发 ,统 一 制
定 职 教 发 展 地 方 规 划 ,协 调 和 控 制 本 区 域 整 个 职 教 发 展 ,保 证 该 区 域 职 教 系 统 得 以 顺 利 运 行 ,从 而 实 现 职 教 的 整 体 目 标 , 最 终促 进 区域 经 济 的发 展 和 职
( )对 各 类 教 育 合 理 发展 2 的规 划 。如 无 锡 市 统 筹 规 划 全 市 职 业 教 育 的 发 展 目 标 ,保 持 职 业 教 育 与 普 通 教 育 的 合 理 比
们 对 目前 我 国 地 方 统 筹 管 理 职 教发 展的约 2 0余 个 城 市 Y / F了
景是 :


背景 :
止鼻
( )对 人 才 需 求 预测 的规 3
划 。 如 常 州 市 在 市 政 府 的 领 导 下 , 在 全 国最 先 建 立 起 人 才 需
个世纪 8 0年 代 中 期 至 9 0年 代
地 的 具 体 实 际 , 进 行 了 相 应 的
职 业教 育 体 制思 路 的 变 革 。 二 、各 地 政 府 统 筹 职 业 教
相 应 的 调 查 ,从 统 筹 管 理 职 教 的 背 景 、内 容 、手 段 、方 式 及 机
4 《 教 经 费 j各 地 的 职 业 .职 教 育 经 费 严 重 匮 乏 , 特 别 是 在

例 。宁 波 市 政 府 确 立 了 “ 一 办 统 学 思 想 、统 一 规 划 、统 一 政 策 、
l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l当 时 我 、《
国社 会 正 处 于 社会 转 型 与 体制 转 轨 时 期 ,经 济 体 制 和 政 治体 制 的 继 续 深 化 , x- 育 的 管 理 l , ̄ 提 出新 要 求 。

地方政府主导型的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对浙江省慈溪市的初步观察

地方政府主导型的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对浙江省慈溪市的初步观察
T G O E A 特 稿
地方政府主导型的职业教育制度创新
对 浙 江 省 慈 溪 市 的 初 步 观 察
口 陈 建 华
摘 要 : 展 与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相 适 应 的 职 业 教 育 制 度 。 新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模 式 . 靠 中央 政 府 发 发 创 单
中 图 分 类 号 : 1 G7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 5 8( 0 9) 4 0 0 - 4 1 01 7 1 2制度建 设是 发 达地 区县 ( ) 市
持 平 稳 较 快 增 长 2 0 0 8年 全 市 实 现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 GDP 6 14 ) 0 .4亿 元 , 可 比 价 格 计 算 , 上 年 增 长 按 比 88 。分 产 业 看 , 一 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2 .5亿 元 , .% 第 81 比 上 年 增 长 5 1 : 第 二 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3 37 亿 .% 7 .3 元 . 上 年 增 长 89 . 中 工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3 49 比 .% 其 5 .0 亿 元 . 比 上 年 增 长 98 : 第 三 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 1 95 9 .6亿 元 。 比 上 年 增 长 90 .% 三 次 产 业 比 例 由
实施 。按照 党 中央制定 的现代化 建 设 的宏伟 计 划 . 到 22 0 0年 前 后 . 把 我 国 基 本 上 建 成 学 习 之 邦 到 要
23 0 0年 前 后 . 瞄 准 发 达 国 家 的 水 平 , 更 高 的 水 要 在
生 产 总 值 为 5 4 7元 83
( 年 平 均 汇 率 折 算 为 8 1 按 44
20 0 7年 的 4 86 . : 32 调 整 为 4 7 6 . : 3 2 人 均 . :2 0 3 . . : 2 13 .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摘要】现如今,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

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影响学生学习质量。

师资力量不足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专业设置不合理和产业需求脱节也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评估机制不完善更是导致了教育质量无法有效提升。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设置,促进教育与产业的对接,健全评估机制。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改进,才能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地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现状、资源分配、师资力量、专业设置、产业需求、评估机制、改进建议、资金投入、师资队伍、专业优化、产业对接、评估机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日益重要。

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需要,也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此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有必要深入研究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在我国,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设置不合理、与产业需求脱节、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

亟需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1.2 研究目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设置不合理、与产业需求脱节以及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分析,我们旨在找出当前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和挑战,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了解当前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现状,掌握相关数据和情况,为后续问题分析提供基础。

浅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作用

浅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作用

浅论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教育不同,它是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的,与地方经济联系最为密切。

宿迁正处在调整产业结构、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准公共产品的职业教育,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行为的支持。

在宿迁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政府作用宿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一项系统工程。

宿迁市建市较晚,目前正处在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技术的进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都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

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但是从宿迁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来看,基础弱、起点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校的扩招,普高已经成为家长和学生的集中目标,因而使职业教育处于市场需求旺盛而自身发展困难的尴尬境地之中,职业教育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当前宿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处在关键的时刻,政府无论是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还是从满足人们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来看,在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都负有重要的职责。

一、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概况建市16年,宿迁市职业教育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基础薄弱,缓慢发展阶段(1996—2001年)1996年建市时,宿迁没有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省合格职教中心,各项指标都是全省倒数第一,宿迁职业教育的规模对全省而言可以忽略不计。

职业教育得不到重视,群众不认可,学生不选择,事业规模小得可怜,办学条件十分简陋。

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只有1049亩,建筑面积只有9.45万平方米,实习设备总值只有136万元;文化课教师只有272人,学历达标率仅为17%,专业课教师只有253人,学历达标率仅为11%;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有33%,职教年招生只有4264人,职普比例仅为1:2.2,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只有9526人。

职业教育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

职业教育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

职业教育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职业教育如何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并就此提出相关战略研究。

在正文部分中首先分析了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职业教育创新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

接着探讨了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创新中的角色以及产业需求与职业教育的对接问题。

最后对职业教育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结论部分强调了职业教育创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关系分析、促进作用、政府角色、产业需求、策略探讨、重要性、建议、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各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培养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已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产业的需求,需要通过创新来提升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各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也需要关注人才培养工作,职业教育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研究职业教育创新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对于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职业教育创新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并提出相关战略研究。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分析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职业教育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探讨职业教育创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深入研究职业教育创新如何提高地方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探讨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创新中的角色和责任,为地方政府如何促进职业教育创新提供参考和建议。

探讨产业需求与职业教育的对接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指导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以上目的的研究,旨在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和建议。

浅议国内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议国内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市场经济 的需要 ,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急需改革。
二 、 内职业教 育 管理体 制 现存 问题 分析 国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 优先发展教育 , 建设 人力资源强 国” 的战略部署 , 为促 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 面提高国 民素质 , 全 加
快 社会主义现 代化进程 , 国家在《 国家 中长期教育 改革 和发 展
中图分类号 : 7 G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0 8 7 ( 02 0 — 15 0 10 — 7 2 2 1 ) 10 4 — 2


引言
才 培 养 的质 量 。
1职业教 育管 理体系较 为封闭 , . 与市场脱节 严重 。 众所周
知, 职业 教育 的初 衷本来就是为社会提供实用性人才 , 为此 , 西
排 除在管理决策之外 。专家分析 , 成这种局 面是基于这样一 形 个假设 : 政府部门能够较准确地把握 职业教育发展所需 的基本 信息, 由政府操纵 的中等职业教育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的形
人 、 向社会 , 面 着力培养学生 的职业道德 、 职业技能 和就业创业
能力 。”l 职业 教育摆 到了极其重要 的位置 。 _将 l ,
【 职业教育】 cu ainE uain O cp t d ct o o
2 1年 第 1 ( 0 2 期 总第 3 8 ) 8 期 上
浅议国内 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问 对策分析 职 题与
汪 安, 谢江凌
( 江西科技师范学 院 , 昌 3 0 3 ) 南 30 8

要: 职业教育是 国家 育事业的重要 组成部分 , 量一个国 家现代 化程度的重要 标志, 教 是衡 是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

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行为研究——基于娄底市职业教育的调查分析

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行为研究——基于娄底市职业教育的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 :黄永香 , , 女 湖南省娄底行政学 院经济学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F经济 、 人 1 就业理论 、 制度业教 育发 展 中的行 为研究 地
级 示 范 性 高 职 专 科 , 为 全 省 、 、 中 唯 一 的 业 结 构 调 整 的 速 度 , 因 此 造 成 了 “ 构 性 失 成 市 州 结 业 ” 3 专 业 设 置 缺 乏 前 瞻 性 。 目前 娄 底 市 职 。( ) 省级示 范性 高职专科 。 业 教 育 的 专 业 设 置 缺 乏 前 瞻 性 ,根 据 目前 市 场 ( . 职 业 教 育存 在 的 问题 二) 办 学 条 件 差 。政 府 对 普 通 高 中 的 投 入 远 远 调 查 设 置 的 专 业 ,很 可 能 到 一 年 后 学 生 毕 业 二 高 于 对 职 业 教 育 的 投 入 。 目前 娄 底 市 除 了高 等 时 ,市 场 上 该 类 人 才 已 饱 和 或 该 类 技 术 己更 新 职 业 学 校 外 几 乎 没 有 一 所 学 校 的 生 均 校 园 面 积 换 代 ,那 么 这 个 专 业 设 置 也 就 不 合 理 了 。 由 于 和 校 舍 面 积 达 到 国 家 教 育 部 下 发 的 中等 职 业 学 专 业 设 置 不 够 灵 活 , 没 有 很 好 地 根 据 区域 经 济 校 最 低 设 置 标 准 ,很 难 适 应 实 际 教 学 的 需 要 , 发 展 特 点 办 出 特 色 ,所 以 职 业 教 育 为 地 方 经 济 更 谈 不 上 提 供 相 应 的 专 业 所 必 需 的 实 训 基 地 。 和 社 会 发 展 服 务 的针 对 性 和 迫 切 性 不 强 ,没 能 娄 底 市 实 验 室 占地 面 积 和 分 组 实 验 达 标 率 分 别 充 分 带 动 经 济 的 增 长 ,更 没 实 现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不 足 3 %和 2 %;而 且 只 有 3 %的 中 等 职 业 学 发 展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良性 循 环 。 0 5 0 校有 图书 室 , 均 藏 书仅 有 1 生 3册 , 国 家 教 育 与 生 源 不 足 、 量 低 。 由于 大 学 的 扩 招 , 发 质 引 了各 地 普 高 热 ,普 通 高 中 的 招 生 一 直 大 幅 增 部 规 定 的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最 低 设 置 标 准 ( 均 藏 生 书必 须达 到 5 0本 以上 ) 有 很 大 差 距 。 学 校 在 加 。极 大 地 影 响 了 职 业 学 校 特 别 是 中 等 职业 技 还 教学 的 内容 上 和拥 有 的技 术上 落 后 于企 业 , 因 术 学 校 的 生 源 ; 收 入 水 平 的 不 高 和 福 利 待 遇 的 此 培 养 出 来 的 学 生 所 拥 有 的 技 能 和 知 识 结 构 不 低 下 ,在 高 昂 的学 费 的影 响 下 ,失 去 中等 职 业 能 完 全 贴 近 企 业 所 需 人 才 的 技 能 水 平 ,用 人 单 技 术 教 育 的 魅 力 ;受 传 统 观 念 影 响 , 社 会 普 遍 位也就 不可 能欢迎 这部分 学生 的加入 。 认 为 普 通 高 中 的 学 生 才 算 “ 之 骄 子 ” 职 业 学 天 , 校 企 合 作 不 到 位 。校 企 合 作 不 仅 有 利 于 学 校 被 视 为 高 中 落 榜 的 无 奈 选 择 ,认 为 大 力 发 展 校实 验实 训设 备不 足 、双 师 型” 教师 培训 、 “ 学 职 业 教 育 的 目 的 就 是 要 使 普 通 教 育 的 “ 榜 落 生 实 习 就 业 等 问 题 的解 决 ,而 且 有 利 于 企 业 的 生 ” 有 学 可 上 , 以便 延 缓 就 业 压 力 ,属 次 等 教 发 展 ,它 为 企 业 提 供 了 一 线 优 秀 的 技 术 人 员 , 育 。 技 术 人 员 把 科 学 技 术 转 化 为 生 产 力 ,提 高 了 企 师 资 力 量 不 足 。 是 数 量 不 足 , 市 教 师 缺 一 全 业 的 效 益 。 虽 然 目前 娄 底 部 分 职 业 学 校 在 校 企 编 近 千 人 。 二 是 职 称 偏 低 , 双 师 型 ” 师 严 重 “ 教 合 作 、工 学 结 合 上 积 极 探 索 出 路 ,并 己取 得 初 缺 乏 。三 是 学 历 达 标 率 不 高 , 历 层 次 偏 低 。四 学 步 成 效 , 只 是 部 分 学 校 、 分 专 业 做 得 较 好 , 是 教 师 来 源 渠 道 单 一 , 任 教 师 对 口状 况 差 。 但 部 专 总 之 ,娄 底 职 业 教 育 调 整 与 发 展 还 没 有 完 全 面 性 尤 其 是 全 市 性 的 校 企 合 作 还 远 远 不 到 位, 目前 全 市 职 业 学 校 仅 与 市 内 外 5 0多 家 大 中 全 跟 上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 还 存 在 着 很 大 的 缺 型 企 业 建 立 了合 作 关 系 ,从 工 学 结 合 的 深 度 和 陷 ,这 些 问 题 的 存 在 影 响 了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 广 度 来 看 目前 的规 模 远 远 不 够 。 工业化 的进 程 。 目前 我 国 正 处 在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走 新 型 ~ [ 专 业 设 置 与 市 场 需 求 出现 偏 差 。 ( ) 专 业 1 设 置 重 复 。娄 底 市 大 多 数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为 了 抢 业 化 道 路 的 关 键 时 期 ,急 需 大 量 的 技 术 人 员 , 夺 生 源 都 设 置 了学 生 、家 长 认 为 的热 门 且 成 本 但 是 “ 工

地方政府应承担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责

地方政府应承担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责
部 门办 学 ” 问题 方 面 取 得 进 展 , 但 政 府 职 能 和管 理 方 式 没有 根 本改 变 . 未来 的创 新 就是 要 使职 业 教育 自身 发 展 。 有 效地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的需 要 , 特 别 是适 应经济 发展 的需要 。
不 难发 现 , 平桥 模 式其 本 质就 是 在保 证 职业 教 育 分权 的 同时统筹发 展管 理 。“ 分权 ” 有利 于调 动职 业 教 育各 类举 办 主体 与管 理 主体 的积 极性 。 因此 , 虽 然 平 桥 模 式 构 建 了统 筹 管 理 的 独立 机 构 —— 职 业 教 育 与就业 服 务局 , 但 仍然 按照 “ 性 质不 变 、 渠 道 不乱 、 统一 管 理 、 集 约培 训 ” 的 原则 注 意 协 调好 “ 分 与合 ” 的平 衡 。“ 分权” 有 助 于 理顺 与上 级 “ 条 线 部
确规 定 : “ 县级 以上 地 方 各 级人 民政 府 应 当将 发 展
门” 共 同管 理 。二是 行业性 特征 比较 强 的职 业学 校 ,
教育主管部 门“ 无力 ” 管理 , 仍 然 必 须 依 靠 行 业 部 门 。诸 如人 社部 门举 办 的各 类 技工 学校 、 卫生 部 门 举 办的各 类卫 生院校 等等 。三是对 人才培 养实 行分 段 管理 。从 人 才培 养 的链条 看 , 不 同部 门的 管理 权 限各 有分 工 。教育 部 门侧 重 负责新 增劳动 力 的职业 教 育 学历 教 育 ; 职 工 的就 业 前 培 训 、 对 下 岗职 工 的 再 就业 培训 、 返乡农 民工 的再 就业 主要 由社 保 部 门
负责 : 退役 士 兵 的学历 及 技能 培训 等 由民政 部 门牵
职业 教 育纳 入本 地 区 国民经 济 和社 会 发展 规划 , 加

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分析与创新对策

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分析与创新对策

3 我 国 职 业 教 育 管 理 体 制 创 新 实 践
针对 我 国现行 职业 教 育管 理体 制 的 弊端 , 中央 和一 些地市 已经开始 以建立市 地统筹 为 主要 内容 的 体制 改革 的尝 试 。借 鉴 国内外 已有 做法 和 经验 , 我 国职 业教育 应不 断地 进 行 管理 体 制创 新 , 建 立起 应 政府 统筹 , 教育部 门协调 , 各职能 部 门各 司其 职的 职
重, 管理效果不 理想 ; 第二 , 政府 对职业 教育 在政策 引
导 、 观调控 、 宏 发展规划 、 增加 投入等方 面 的职能履 行 不到位 ; 第三 , 府对职业 院校 的微观 干预过 多 , 乏 政 缺
的。包括政府 在职业教育发展规 划 、 政策 引导、 公共 服 务等方面的缺位 , 也有 政府在 专业 设 置、 事、 人 办学 机 制 等方 位 的越 位 , 还包括政府在 处理 政府 办学与市 场 办学 中、 行业办学与职能管理等方 面的错位 问题 , 得 使 我 国职业教育 的发展存在 不同程 度上 的无序 和呆 板 。 如何更好地 推 动职业 教育 发展 与社 会 经 济 发展 相适 应, 需要 理论界 和实践 工作者进 一步探 讨政府 在 大力 发展职业教育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 式问题。 模
割, 多头 管理 、 行其 是 、 能交叉 的 现状 , 职业 技 各 职 使 术 教育 资源 得不 到 充 分利 用 , 以发 挥 最 大 办学 效 难 益 。如 我省 虽然 在 管理体 制改革 期 间撤消 了高 等教 育厅 , 由教育 厅 、 但 劳动厅 两个机 构对 职业 技术 教育
进行 管 理 , 有许 多矛盾 和不平衡 。 常
府对职业教 育性质认识 的偏差及政 府 自身定位不 准 , 使得职业教 育中 的政府 管理活动 既存在缺 位现 象 , 又 存在越位 和错 位 , 主要表 现为 四个层 面 的问题 : 一 , 第 职业 教 育 管 理 主体 比较 复杂 , 头管 理 现象 比较 严 多

职业教育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职业教育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职业教育管理论文题目一、最新职业教育管理论文选题参考1、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分析与创新对策2、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研究3、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探析4、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分析5、论职业教育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完善与创新6、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的政府角色7、建立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良性运行机制8、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中政府职能的研究9、关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10、“PDCA”循环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11、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借鉴12、中英两国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案例比较研究13、加拿大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特色探析14、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须动大手术15、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16、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17、职业教育管理三十年研究综述18、加强职业教育管理推进广州职业教育研究19、比较视域中的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20、职业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二、职业教育管理论文题目大全1、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经验与启示2、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历史嬗变及改革方向3、创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路径分析4、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5、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几个问题6、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7、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基点8、教育评估是加强职业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9、《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第七章(摘编) 职业教育管理论10、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11、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12、当前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13、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特点及启示14、地方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角色定位异化的探析15、职业教育管理制度的三大缺失剖析16、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17、市场化视野中甘肃省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构建18、现代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初探19、大数据时代的职业教育管理变革20、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模式之浅探三、热门职业教育管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职业教育管理有效实施的策略分析2、法国的职业教育管理和培训体系3、未来10-15年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走向4、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探索5、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刍议6、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的体制性障碍7、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政府职能——基于S市的调查8、审时度势树立职业教育新观念——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思考9、"PDCA"循环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10、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11、基于创新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研究12、从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谈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13、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主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4、职业教育管理论15、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与改革思考16、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17、关于职业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18、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与改革策略19、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管理模式探索——兼谈“9+3”计划与内地西藏班的比较20、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四、关于职业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1、职业教育管理2、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3、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以上海市为例4、关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5、行业组织:职业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6、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7、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学8、改良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设想9、由企业看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管理新视角10、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比较及启示11、俄罗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析12、职校问题学生心理与积极职业教育管理13、和谐视域中的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14、系统论视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15、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综述16、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探索17、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对策分析18、地方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定位研究19、广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20、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五、比较好写的职业教育管理论文题目1、对我院职业教育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若干问题的思考2、面向中高职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基于企业需求的分析3、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职业教育管理及其研究工作4、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5、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类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研究6、职业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的新进展7、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8、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9、浅议国内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10、建议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11、“PDCA”循环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12、“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创新13、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管理原则14、如何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15、浅论职业教育管理模式与方法16、职业教育管理改革探讨——以数据信息为中心的管理模式(Ⅰ模式)研究17、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建设:澳大利亚经验与借鉴18、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19、面向社会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研究20、以人为本: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理念的核心。

创新武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思考

创新武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思考

创新武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思考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卢华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职业教育有关的组织制度、隶属关系、职权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包括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即职业教育行政体制和职业学校管理体制。

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整个职业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障,它对职业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有直接的影响。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但是各种职业教育力量在职业教育系统中发挥其作用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彼此间分工协作的一种表现,正如管理学家巴德纳所说:“在一个群体系统中,必须在协调合作有效分工的原则下,各部门做各部门的事。

”“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结构的基础”,离开了效率原则,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就变得毫无意义。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效率:一是借助管理建立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间的密切关系,即职业教育发展要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方式的转变密切相连,把社会上的就业需求转化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二是借助管理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

结构合理,即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并要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互沟通衔接、协调发展;灵活开放,指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实行灵活的学制,采用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形成职业教育开放办学的新局面;特色鲜明,就是职业教育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发展,指职业学校要具有根据市场变化、社会需求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扩大办学自主权,增强自主办学能力,不断完善和壮大自己。

一职业教育管理的现状和特点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延袭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形成的模式是谁办学、谁管理、谁受益,办学与管理合二为一。

据2002年教育部抽样调查,全国1.8万所中等职业学校中,除几十所由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举办外,绝大多数由地方举办和管理,其中省属学校占11%,市(地)属学校占48%,县属学校占41%。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摘要]新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整体发展趋势,也是时代的新需求和新理念,对职业教育而言也是如此。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需要随着时代发展创新,试图对此做出研究,探索其合适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进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2-0254-01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杨舒香(朝阳市技师学院,辽宁朝阳122000)我国中等教育包含了许多类别,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对人才塑造培养体系的完善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值得从业者重视以及关注。

新时期我国非常重视各类创新,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上,因此笔者试图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探索其合理的创新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为实际业务推进打下理论基础,促进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进步。

一、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现状分析结合笔者实际从业经验来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体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际分析,在外部主要体现在各类办学主体和中等职业院校关系及职业教育衔接上的问题。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实际行政管理的确获得了很多进步,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显著的,最大的莫过于实际操作存在条块分裂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合理的规范和统筹政策。

条块结合问题是要仔细考虑的,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有企业办学和行业办学以及地方办学的区别,所以在管理的设计上需要分清主次,在实际责任的落实上也要明确。

其次其教育行政部分内部如何结合也是问题所在,尤其在普通中等职业教育、成人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管理机构结合上,需要合理的系统支撑。

再次,政府的综合部门如何介入,各类的经济劳动问题如何解决,也是需要讨论的。

企业、社会的合理介入会很好地提升效率,但如果介入的方式有错误,则会带来反面影响。

从内部角度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后勤制度改革等方面,这也是其改革核心的难点所在。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创新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创新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创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新时期的职业教育管理中,我们该如何进行创新和改革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管理制度的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必须从管理制度的创新入手。

当前的职业教育管理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中央和地方财政、学校和社会各界,以及教学管理机构等,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完善和改进职业教育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推动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教师队伍的建设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直接受到教师素质的影响,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应成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重点。

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人才培养的理念,还应注重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培训。

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产教融合的深化产教融合的深化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方向。

目前,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教学与实践能力脱节的问题,产教融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产业发展。

四、创新创业的培养创新创业是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之一,职业教育也要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因此,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也应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的能力。

总之,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界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贡献力量。

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亮点

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亮点

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亮点1.首创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由湖南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就职业教育工作情况,分别对市州政府开展督查激励、对县市政府开展督导评估。

先后有5个县因评估不合格被责令限期整改,2019年督察激励首批有长沙、株洲等4个市获表彰。

2.实行“固定编制+流动编制”的教师编制管理办法。

湖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制定了职业院校编制标准,明确职业院校从编制总额中分出30%作为流动编制,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

2019年全省职业院校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2582人,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达2.27亿元。

3.突破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引进难的瓶颈。

湖南省委省政府将专业人才引进纳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择优聘任专业群带头人,每人每年奖励10万元。

2019年共引进245名行业企业领军人才作为专业群带头人,引进产业导师等专业技术人才5818人。

4.系统设计产教融合制度。

规划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建设职业教育集团59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113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8088个,建设国家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90个。

5.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

近3年,统筹投入各级财政资金40余亿元,重点对农村和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实行奖补,支持新建农村学校12所,改扩建薄弱学校30多所,新增学位近6万个。

全省农村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校均招生1280人、在校生3133人,分别较2014年增长21.8%、40.3%。

一、创新制度,增强发展活力1.对接区域行业,形成特色鲜明的院校布局。

坚持推动每个市州和行业重点办好1所高等职业院校,每个县(市)重点办好1所示范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有效对接我省“一核三极四带”发展战略。

坚持职业教育与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支持长沙、株洲、常德等6个城市在产业园区集中建设职业教育基地,引导各县(市)把职业院校建在开发区内,全省现有150余所职业院校建在省级以上园区,在校生占全省职业院校学生总规模的48.8%。

地方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

地方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

地方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引言地方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是指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对地方各级教育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系列制度。

它是促进地方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方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的背景、重要性、目标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背景地方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地方教育的管理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地方教育的需求,地方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重要性地方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教育公平地方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能够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办法,保障每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减少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通过建立统一的招生制度、绩效考核机制等,防止各地区因资源分配不均衡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

2. 提高教育质量地方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规范教学活动、推进教学改革等举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3. 推进教育改革地方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它能够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理念的落地实施。

通过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估体系、鼓励教师教学创新等措施,推动教育发展朝着更加科学、民主、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目标地方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1.促进教育公平,减少地区教育差距。

2.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3.推动教育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4.增强学校管理效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5.增强学校的自主权和责任意识,激发教育活力。

实施为实现以上目标,地方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1. 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法规地方教育与教学管理制度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明确各级教育机构的职责和权责,推动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成教研究】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分析Ξ庄西真(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常州 213001)摘 要: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转型是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因,制度以及制度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缺陷是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因,而对制度创新预期净收益的诉求则是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因。

在上述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行为才得以持续进行。

关键词: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动因中图分类号:G 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Ο413X (2008)05Ο0094Ο06 文献研究发现对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变化的研究并不多,即使有也多是把它放在整体的教育制度里面论述,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分析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文章更不多见。

研究的不多并不代表这个问题不重要,更不说明地方政府没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实践。

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管理越来越“地方化”的趋势下,在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不少挑战的情况下,综合分析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和原因,对于我们认清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机制,对于保证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十分有益。

一、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以及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基本涵义要准确认识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涵义,必须对三个相关的概念———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及其创新有完整的认识。

关于地方政府的涵义,学术界的观点颇不一致。

例如,《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地方政府的:“地方政府一般可以认为是公众的政府,它有权决定和管理一个较小地区内的公众政治,它是地区政府或中央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

”《美国百科全书》则认为:“地方政府,在单一制国家,是中央政府的分支机构;在联邦制国家,是成员政府的分支机构。

”[1]对地方政府的解释除了以上不同观点外,还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即广义的解释和狭义的解释。

广义的解释认为,地方政府即地方国家机关;狭义的解释则认为,地方政府就是地方的国家行政机关,不包括地方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我们认为,“地方政府”概念应该包含这样几层含义:(1)与各级地方政府相对应的是国家为进行行政管理而划分的各级区域或地方;(2)地方政府包括了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各级政府;(3)地方政府是地方的国家行政机关,它同中央政府的区别是基于国家行政系统中的地位、职责、权限的不同而管辖范围不同。

如此说来,在中国的语境下,地方政府包括省、市(地)、县(市)、乡(镇)政府。

考虑到乡镇政府一般不主办职业教育,县(市)级政府虽然主办Ξ收稿日期:2008Ο03Ο20基金项目:本文系笔者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重大课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T/2006/07。

作者简介:庄西真(1967Ο)男,山东莒南人,教育学博士,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是教育社会学。

2008年5月第10卷/第5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 OURNA L OF HE BEI NORM A L UNI 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May.2008Vol.10No.5职业教育但其主要是制度的执行者,不是制度的制定者,其他几级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主管和主办不同层次和种类的职业教育,比如,省级政府主办高等职业教育,市(地)级政府主办中等职业教育,本文中的地方政府主要是指省、市两级政府。

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是调节现代社会职业教育活动各行为主体的一系列规则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前者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职业学校之间以及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职责划分的关系,比如前些年职业教育的“条块分割”,“块”是由各行业主办的职业教育,“条”是由各级政府主办的职业教育;后者是指职业教育运行的程序和过程,比如招生、课程与教学、实习等。

职业教育活动的行为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组织机构(团体)和个人(家庭),前者主要有各级政府、职业学校以及和职业教育有关的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人民团体)等;后者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这些人的活动和他们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一个社会职业教育活动的全部,而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有一定的规则来约束,这就是我们说的管理制度。

基于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作用的范围,可以把职业教育制度区分为全国性的教育制度(比如宪法,比如职业教育法等)和地方性的教育制度(比如各种教育条例、规章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就是全国性的制度,《江苏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评估标准与实施办法》就是地方性制度。

关于制度创新,在经济学制度学派的文献中,通常被视为制度变迁、制度改革、制度发展的同义语,用以表达“制度创立、变更及随着时间而变化”[2](P225)的动态过程。

林毅夫就特别说明了这种“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的一致性。

他认为现有制度的修正同时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新制度的采纳也必须随着旧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拉坦更明确地指出:“制度创新或制度发展一词将被用于指(1)一种特定组织的行为变化;(2)这一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3)在一种组织的环境中支配行为与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化。

”[3](P329)美国学者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则把制度创新定义为用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来代替另一种制度的过程。

可见,在制度经济学那里,对制度创新给予了不同程度地关注。

就其对制度创新所作的论述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是,以上的论述又因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显示出局限性。

事实上,制度创新既属于经济学范畴,也同属于社会关系范畴;既包括经济领域或企业的制度创新,也包括整个社会的各个具体领域和各团体的制度创新。

它不仅涉及经济利益的调整,而且包含着人们的权利和价值、文化观念的调整。

制度创新的结果是实现制度发展的扬弃和质的飞跃。

制度创新不是对原有制度的简单抛弃,而是既克服又保留,既继承又发展,即克服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制度因素,保留发挥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制度因素,从而使制度更具科学性。

进一步来说,制度的这种克服和保留,其要求不仅要实现对原有制度的补缺、丰富和完善,更是一种高层次的发展,因而是制度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如此以来,我们可以把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定义为:地方政府以新的观念为指导,通过制定新的行为规范,调整职业教育各利益主体(企业、职业学校、家长等)之间的权利关系,为实现新的目标而自主地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的创造性活动。

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主体包括个人、团体和政府,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其实质上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供给型制度创新为主要模式的制度变迁过程。

改革开放以前,是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职业教育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没有什么地方职业教育制度存在的空间,“地方的就是全国的,全国的也就是地方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政府把大多数职业教育的管理职能下放到省级及以下政府。

如此以来,地方政府在获得了比较大的职业教育管理权限的同时,面临着一个如何管理职业教育的问题。

如何协调本地区各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比如家长、学生、校长、企业等)的活动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活动,保证本地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对教育的要求,各个地方是“八仙过海,各选其能”,比如无锡市政府教育管理的“管办分离”,又比如浙江长兴的“教育券”改革、江西新余的民办职业教育改革、河南省的职教集团等,这些都可以被视为创新。

根据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大致有三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一)中央政府授权的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行为在这种制度创新行为中,中央政府是制度创新的发起人和新制度方案的制定者,是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地方政府只是新制度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

其地位不具有主动性,不是其固有的职权范围内的制度创新行为,而是在中央政府的许可或授权下所从事的制度创新行为,其实质是中央政府・59・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创新行为,如天津市政府在国务院授权下开展的“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就属于此类制度创新行为。

中央政府授权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的优点是改革的风险小,成本低,但其形式单一、领域狭窄,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能力受到约束,知识积累速度较慢。

(二)地方政府自主的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行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宪法秩序、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环境等制度环境的变化,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创新主体的地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得以真正确立。

另一方面,分税制等财税体制的推行和深入,使地方政府摆脱了传统体制下依赖中央政府的被动局面,获得了独立处理地方范围内职业教育事务的权力。

而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地方政府也有能力承担管理制度创新所需的成本。

上述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地方政府具备了进行自主制度创新的内在动机和物质基础。

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开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开展职业教育自主制度创新行为,地方在职业教育管理中根据本地的实际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模式,如江苏省成立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协调不同职业学校发展,又如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统筹利用职业教育资源。

在地方政府自主的制度创新行为中,地方政府是制度创新的发起人和新方案的制定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在其自己固有的职权范围内主动进行的制度创新行为,地方政府充当了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其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彰显,创新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政治架构下,地方政府自主的制度创新往往面临着能否被中央政府“事后追认”的政治风险。

(三)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合作博弈的制度创新行为由于微观主体(团体和个人)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很多的利益共同点,地方政府就可能对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活动予以鼓励和扶持,从而实现制度创新。

这一制度创新行为可以被称之为“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合作博弈的制度创新行为”,比如,一些职业学校异地招生的做法、职业学校自主决定教学内容等。

在这种制度创新行为中,地方政府充当了微观主体(第一行动集团)的保护者,即第二行动集团,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助微观主体一臂之力,使其实现制度创新,从而实现本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的不断发展就是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合作博弈制度创新行为的生动体现。

本文涉及的主要是第二类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即地方政府自主的制度创新行为。

二、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因构成所谓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制度主体的一种客观需要或潜在的利益。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之所以有必要、很可能,势成必然,端赖其动因,而其动因的不同又决定着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规模、内容、深度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