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探讨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
彭飞, 郑亚东 , 徐 西强 . 等. 6 2 0 n m低 能 量红 光 对 骨 髓 问 充 e x p r e s s i o n d u r i t l g r a t b o n e n l a l T o w s t r o m a l c e l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 J 1 . J 【 质 干细 胞成 骨分 化 的影 响『 J 1 . 激 光 生物 学报 , 2 0 1 l ' 2 0 ( 3 ) : 2 8 5 — 2 8 8 . C r a n i o f a C S 1 l r g , 2 0 0 5 , 1 6 ( 6 ) : 1 0 0 6 -1 0 1 4 . 【 7 1 石文俊 , 庞金 辉 , 曹成 , 等. 地 塞 米松 对人 骨髓 问充 质 干 细胞 f 1 5 ] Gr a y s o n WL , z h a o F , B u n n e l B , e t a l , Hy p o x i a e n h a n c e s p r o l i f e r a — t i o n a n d t i s s u e f o r ma t i o n o f h u ma n me s e u c h y ma l s t e m c e i l s . Hi o e h e m 增殖 、 成 骨 分化 及 凋亡 的影 响 『 J 1 . 首都医药, 2 0 0 9 , 3 : 4 1 — 4 3 . I 8 1 关振 字 , 赵学武, 艾纯 华 , 等. 骨 保 护素 的 临 床应 用【 j 1 _ 吉 林 医 B i o p h y s Re s c o i a ' m t l n , 2 0 0 7 , 3 5 8 ( 3 ) : 9 4 8 — 9 5 3 . 学, 2 0 l 0 , 3 L (1 6 ) : 2 5 4 9—2 5 5 2 .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体会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体会
3月第 3 期
F a mi I Y p s y c h oI o gi c aI do c t o r
中 医 中药
肌筋膜炎又被称之为肌纤维 组织 炎以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 。 主要因为患者 处于寒冷以及潮湿环境 中, 并且 因为慢性劳损 等因素导致 患者肌筋膜以及患者 的 肌肉组织表现 出水肿 以及渗 出等系列症状 …。 腰 背肌筋膜 炎属于临床较为普遍 的 种疾病。于中年妇女 中较为多发 , 并且近 年来 , 年轻人 患有此种疾病的概率也 表现出逐年增加 的趋势 。 针对 此类患者 , 临床症状 主要表 现为腰背部出现 了弥漫 性 酸痛症状 、 钝痛症状 以及胀 痛症状 , 患者 的局部肌 肉出现了痉挛现象以及患者 的肌肉运动出现 了受限情况 ” 。 此种疾病 的疼痛特点主要体现为 : 患者在晨起时 表 现出显著的疼痛症状 , 经过相关活动后 , 患者 的疼痛症 状有所减轻 , 但是患者 长 时间工作或者 自身劳累后 , 又会导致疾病情 况严重的现象 。 此种疾病 于 日间, 疾病 较为轻微 , 于傍 晚又表现 出疾 病的严 重情况 。 患者如果长期 未进行 相关活动 或者 患者出现了活动过度的现象 , 均会在 一定程度上诱发患者 出现疼痛症状 。 对 于此类 患者 , 临床疾病病程较长 , 较易 因为患者劳 累或者气候发 生变化 而导致疾 病发作 …。 在对患者 的患部进行检查 的过程 中 , 患者会表现 出局 限性压痛 点的现 象, 并且患者压痛点位 置主要集 中于患者肌肉起止点 附近或者方 向不 同肌 肉交 接 位置 。 对此点进行 按压 , 会导致患者表现出疼痛症状 以及放射 痛症状 。 并且 有时 于患者压痛点 深部能够触摸到痛性条索 以及痛性硬结 的现 象 …。 肌 肉以及 韧带属于人 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动力基础 。 针对肌筋膜炎患者 , 其病 理基础 主要为 患者出现了损伤性无菌炎症反应 的情况 。 患者的病 区组织较易表现 出纤维细胞增 生以及 脂肪浸润等系列现象 。 对于此种疾病 , 即使病 变表现较浅 , 但是临床表现极 为复杂。 针对此 种疾病的初始阶段 , 患者未表现 出典型症状 , 并 且患者可 以正常进行 耐受 , 从 而诸 多患者有所忽视。当患者疾病发作后 , 诸多 患 者选择休息 以及贴敷 止痛 膏等诸多方法进行基础治疗 , 能够表现 出程度有所不 同 的缓解 , 但 是因为患者的症状经常发作并且患者情绪较为低 落 , 从而导致患者难 以有效接受传统疗法进行治疗 ” 。 针对腰背肌筋膜炎患者 , 临床治疗过程 中表现 出一定 的困难 性。 针对此类患 者, 临床治疗过程 中主要为了有效缓解其疼痛感 , 西医主要 选择镇静止痛的药物 对患者进行治疗 , 但 是此种方法导致患者表现 出系列 的不 良反应 , 以及对药物产 生严重的依赖感等 。 通 过针灸治疗I f 缶 床能过获得一定 的治疗效果 , 针对患者选择 针剌的方法进行治疗 , 可以有 效发挥疏通筋络的效果 , 将 患者的局部气血瘀阻症 状 进行改善 ,发挥显著的镇痛效果 。

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是以心率缓慢、心室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的一类心律失常,临床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室上性和室性逸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胸痹、结代、昏厥、怔忡、眩晕等范畴。

以心悸、气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胸闷、头晕甚至昏厥等症状为主,而其脉证均见迟缓,属于迟脉、结脉等范畴。

《诊家枢要》曰:“迟为阴寒阳亏之候,为寒为不足。

”《濒湖脉学》指出:“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另有《金匮要略》中立有专篇论述:“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济生方。

怔忡论治》指出“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真血虚耗,心帝失辅,渐成怔忡”。

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其常见病因为外邪(如风、寒、暑、湿、燥、火或厉气等)的侵袭,长期精神刺激或精神创伤,饮食失节或嗜好烟酒等刺激物品以及外伤、烧伤、中毒等。

《素问。

阴阳别论》曰“迟者为阴”;元。

滑寿在《诊家枢要》述“迟为阴胜阳亏之候,为寒为不足”。

《素问。

痹论》又曰“心痹者,脉不通”。

可见,皆因阳不胜阴,气虚、血瘀所致。

临床以虚证为主,常见脾肾阳虚的证候。

心阳的主要作用是鼓动心脏搏动,温运血脉循行;肾阳为诸阳之本,对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推动的作用,因此心肾阳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心率的快慢、血脉的盈亏和脉象的虚实。

心肾阳虚可出现心悸、胸痛、神疲、昏晕、面色无华、四肢不温等肾阳不升、心阳不振的病证。

迟脉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有的脉象,《濒湖脉学》云“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指出迟脉是由阳虚阴盛,气血虚寒所致。

心阳不足导致心脉瘀阻;肾阳虚衰,损及肾阴而成阴阳两虚;心肾阳虚,损及脾阳,脾失健运,湿聚痰阻,气血瘀滞;脾为后天之本,脾虚阳衰,气血生化乏源,则心肾气阳愈虚。

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心脉不荣,血脉不得充盈,鼓动无力,脉气失于连续;标实多为血瘀、气滞、寒湿、痰浊,脉道痹阻不畅,心脉涩滞,搏动循行失常。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证之一,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本病多发于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等。

其临床特点为心率缓慢和血液动力学改变,能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心源性猝死。

目前西医治疗此类心律失常主要是对症处理,以抗胆碱能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为主。

常用药物为阿托品、654-2、异丙肾上腺素等,这些药物作用持续时间短,停药后易复发,且不良反应大,不宜长期服用。

严重者需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但因其费用昂贵,且为有创治疗,限制了临床应用。

因此,探索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胸痹、眩晕、迟脉症范畴,是以持久的脉博缓慢为主,伴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面色恍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甚至晕厥等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已较系统,如王肯堂《证治准绳·卷五·悸》中云:“自悸之由,不越两种,一者虚也,二者饮也。

气虚者阳气内虚,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为悸也。

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为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自不安,故为悸也。

”认为上焦阳气不足,心阳不振,鼓动无力;下焦阳气亏虚,肾阳不足,温煦无权,不能蒸化水液,停聚而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抑,因而引起心悸。

明确提出心肾阳虚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多年来,许多医家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病机学说,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依据。

江苏无锡已故名医吴雅恺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位在心,病本于肾。

盖因肾阳为诸阳之本,心脉循行也自然“资始于肾”;肾中真阳不足则心阳式微,不能温运血脉而呈迟结之脉。

心肾阳虚是本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心阳不振可致心脉瘀阻;肾阳亏虚损及脾阳,脾失健运,易成痰饮湿滞,因虚致实,故以温阳补肾、活血通脉之法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中医药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特点及优势-PPT课件

中医药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特点及优势-PPT课件

在常规应用西药(阿托品或氨茶碱)基础上加用 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2例。参附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15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 81.8%。
中国中医急症,2019,10(1):30-31.
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取得确切疗效的关键,辨证与辨病相
征、房室传导阻滞。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
窦房结及周围组织病变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Ⅱo、Ⅲo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严重的双束支阻滞、三支阻滞
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变的发生部位
窦房结 房室结
His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网
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因(1)
缓慢性心律失常可由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原因引起 心源性疾病 老年人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 最常见 成年人冠心病 青年人心肌炎或心肌病
中药辨证施治取得一定疗效
吴宝川[3]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20 例。结果发现本方能改善窦房结功能,提高心率,增 加心脏传导功能,并能治疗心律失常,改善血液黏稠 度,降低血脂,且副反应轻微。 冯辉[4]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2例,
总有效率93.5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3(5): 384-385. 中医急症,2019,13(7):424.
试验计划入组280例,实际入组268例。


参松养心胶囊入组134例;
安慰剂组入组134例。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
参松养心胶囊 24小时平均心率 总疗效(%)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10.0% 22.1%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刘萍,刘玉月,阿拉坦嘎日地,苏和等.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药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4)0:122.
[2]赵厚熙.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心病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安徽芜湖).
[3]李夏,张明飞,贾波等.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13,33 (5):126.
[7]周沛根.参附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4例[J].陕西中医2005年第26卷第7期.
张景凤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应分清虚实,虚者与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相关,实者多指血瘀、痰浊扰心,临床上多为虚实夹杂。其病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四脏关系密切。心脾两虚导致心血亏耗,常用归脾汤加减。肝肾阴虚导致精血不足,心神失养,常用四物汤合二至丸加减。肺气虚不能助心以治节,心脉运行不畅,常用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血瘀导致心阳被遏,常用血府逐瘀汤。痰浊蒙蔽心阳,心脉鼓动无力而发病,常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9]。
[4]崔英海.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窦综合征[J].亚太传统中医药,2008,4(12):37.
[5]陈明,高卫平.麻黄细辛附子汤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24(5):583.
[6]陈明,曾子芸.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5年3月第30卷第3期CJTCM P,M arch 2015,Vol.30,No.3.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文高教授从事心律失常研究30多年,张老师认为心律失常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多以气虚为主,或兼有血虚与阴虚、阳衰,而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标实证则多以血瘀为主,或兼有气滞、火邪、痰浊、水湿为患。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证属阳气虚衰者,治以益气活血温阳复脉法,常用保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方中常用桂枝温振心阳,佐以砂仁行气化湿,温脾开胃,并结合应用人参、黄芪等补气药和附子、补骨脂、麻黄、细辛等辛温助阳药,适当配伍三七、川芎活血化瘀之品[8]。

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的疗效

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的疗效

10例 , 病 例 均符 合 《内科 疾 病诊 断 标准 》( 2 2 所有 第 版) …中关 于窦性心 动过缓 、 态窦房 结综 合征、 病 房室
传导阻 滞有 关 规定 。参 照 2 0 0 8版 A C A A N S E C / H / A P 起搏 器与抗 心律失 常设 备植入 指南 , 具有 起搏器植人 Ⅲ类 、I Ib类及 1a类适 应证 , 因各种 原 因无 法行起 I 但 搏器植入治疗者 。并排除严重贫血 、 甲状腺功能不 全 , 电解 质紊乱及 药物所 致的缓慢 型心律失 常 , 以及合并 脑血管 、 、 肝 肾及造血 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严重心 肺功能不全 、 前列腺 增生者 。中医辨证标 准参 照 20 02 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 和第 5版《 中医诊 断学》 综合得 出的心血瘀 阻证 、 浊壅塞证 、 阴两 虚 痰 气 证 、 肾阳虚证 的证候 诊断标 准辨证 分型 。将所 有病 心 例分为 观察组 和对照组各 6 0例 , 组一般临床资料相 两 比较差异无 统计 学 意义 ( P>00 ) 具 有 可 比性 。见 .5 ,
广褒臣 21年 2 第3 卷第 ‘ G agog j Jo a e 21, o 3, o 4 02 月 3 } 期 undn M甜c 哪 l b 02 V1 3 N. aJ F . .
.4 55.
缓 慢 型 心 律 失 常 中医辨 证 论 治 方 案 的疗 效 木
尹克春 ,陈力 ,郭硕 ,刘淑娟 ,周 文斌 , 涛 ,黄静梅 ,兰丽红 邹
广东省 中医院心脏 中心 ( 广州 5 02 ) 1 10
【 摘要】 目的 观察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的疗效。方法 将 10 2 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分பைடு நூலகம்

从阳虚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

从阳虚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

从阳虚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孟 彤,董 波摘要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较为棘手,董波教授从阳虚论治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㊂现就本病病因病机㊁辨证用药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提供些许借鉴㊂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阳虚论治;董波教授;临证经验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05.041 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arrhythmia ,BA )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㊁房室交界性的及心室自主的缓慢性心律㊁传导阻滞(包含窦房传导阻滞㊁心房内传导阻滞㊁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1]㊂临床最常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房室传导阻滞㊂‘2018美国心动过缓临床实践指南“重新定义心动过缓为心率<50次/min [2]㊂临床上病人常表现为心悸㊁头晕㊁胸闷㊁气短㊁乏力等症[3],如伴有>3s 的长间歇时可出现一过性晕厥㊁黑曚,重则危及生命[4-5]㊂西医急救药物有阿托品㊁肾上腺素等,但不宜长期使用㊂伴随头晕㊁胸闷㊁心绞痛㊁昏厥发作或出现充血心力衰竭者适合安装起搏器[6],起搏器的安装可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猝死率[7],但病人对于安装起搏器接受度较低㊂中成药参仙升脉口服液[8]㊁心宝丸[9]等临床疗效尚可,但无法解决个体化问题,因此,中医辨证论治发挥重要作用㊂董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㊂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5年,研学古籍,善于应用经方诊治心血管疾病,现将董波教授从阳虚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报道如下㊂1 董波教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各经典古籍中无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名的记载,按本病脉证特征可归于 心悸 怔忡 眩晕 厥症 及 迟脉 代脉 结脉 等疾病㊂董波教授认为由于禀赋不足复感寒邪,饮食不当,年老体弱等,可造成脏气阳虚,而引发本病㊂1.1 寒邪伤阳 素体阳虚,外感寒邪,其性凝滞,血失温煦,血行不畅,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基金项目 辽宁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作者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阳110034)通讯作者 董波,E -mail:130****************引用信息 孟彤,董波.从阳虚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5):953-955.流 [10]㊂心为阳中之阳,主一身之阳气,心阳不足,鼓动气血无力出现脉来迟滞,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11]脉迟为寒 等均可阐述阳虚寒盛与脉迟联系密切㊂1.2 饮食伤脾 李东垣: 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入于心 散于百脉 [12],脾健镇守中洲,运化如常,转枢有权,则脉行通利,循环得法[13]㊂董波教授认为饮食生冷㊁过食膏粱厚味,易耗伤脾阳,脾阳不运致中焦气机逆乱,痰浊内生;加之阳不健运,日久虚寒内生,与痰浊胶结于血脉,致使脉气凝滞,气阻则血阻,可表现为结脉㊂如‘脉法大成“记载: 结脉为阴,先以气寒,再或气血痰饮食五者,一有留着,便成结脉 ㊂1.3 年老体衰 人体阳气伴随年龄增长而衰减,导致脏腑的生理活动减退,精血津液的代谢能力降低㊁运行迟缓等[14]㊂ 五脏之气非此不能发 以肾阳虚最为显著,心脉循行 姿始于肾 ,肾阳不足,心阳鼓动式微,搏动失节,从而引起脉来迟缓㊂‘灵枢㊃营卫生会“指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 ㊂董波教授认为老年体衰之人阳气衰弱,常伴气血亏损,导致脉气不相接续,亦可见于代脉㊂如 内科言之,老人气血既衰,循行不及即见代脉[15]㊂2 辩证论治董波教授认为本病以阳虚为本,于脏腑而言阳虚各有偏重,根据不同症候特点,遣方用药各有侧重㊂2.1 心阳不振 董波教授认为心脉通畅㊁血行无阻取决于心阳充盛㊁搏动有序;心阳不振是本病发病基础,遂以温补心阳,振奋心博为其治则,临证以心悸㊁胸中憋闷㊁气短㊁畏寒㊁脉沉迟为主㊂董波教授以桂枝甘草汤合参附汤化裁,桂枝与甘草辛甘化阳,振奋心阳㊂‘本经疏注“记载桂枝 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㊁曰通阳㊁曰利水㊁曰下气㊁曰行瘀㊁曰补中 ,即所谓能温能振㊁能补能通㊂临证时若出现不寐㊁心烦等心神不敛之症合用龙骨㊁牡蛎㊁珍珠母以潜敛心神;若兼胸中窒闷㊁少气㊃359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年3月第21卷第5期懒言,气短不相接续等胸中大气下陷,升举无力之症,合用升陷汤补气升提;若兼见胸部刺痛,夜间尤甚,肌肤甲错等气血瘀滞之象,合血府逐瘀汤㊁桂枝茯苓丸㊁下瘀血汤以活血化瘀,董波教授治疗瘀血之证时常配伍木香㊁郁金㊁川芎等行气通滞之品,所谓气行则血行,血行则脉畅㊂2.2命门火衰肾阳为人体阳气总司,肾为相火,相火秘藏,君火旺盛;相火失济,则君火弱而不明[16],君失相火之助,无以温运气血,心脉搏动无力导致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逆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小便清长,脉沉迟无力,日久阳气不能升发㊁脑窍不荣甚则导致一过性黑矇㊁昏厥发生㊂‘素问㊃五常政大论“曰: 病在上者,下取之 ,董波教授认为心阳本于肾阳,欲振心阳当温肾阳,上下同治;温肾阳于上可振心阳,助心行血脉;温肾阳于中可运脾阳化精微,充实脉道㊂董波教授常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四逆汤㊁三仙汤㊂麻黄细辛附子汤中运用入肾经的附子㊁细辛,直搜肾经之寒,借麻黄发越阳气㊂三药共用,能贯通上下,统一身之阳㊁温通经脉[17]㊂四逆汤中附子为回阳温肾之主药㊁走而不守通彻上下,干姜温脾以实后天之本㊁守而不走,附子走窜之性加之干姜内敛之性,两药合用直入内脏,扶其弱阳,阳气得生,则血脉畅流㊂三仙汤中淫羊藿㊁仙茅㊁仙鹤草均可入肾经,二药相合峻补肾阳,其中仙灵脾补肾阳㊁温而不燥,仙茅兼温脾胃,助运化,可燮理阴阳,仙鹤草又名 脱力草 具有扶正养虚㊁提振精神的作用,且无助热化燥之嫌㊂若兼咽痛㊁面赤等肾阳纳摄无力,阴寒内盛迫阳上浮宜合用潜阳丹㊁封髓潜阳丹以潜纳阳气;若兼见眩晕㊁四肢浮肿㊁小便不利等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饮停聚之象合用真武汤以温阳化饮㊂患病日久者董波教授常配用杏仁㊁豆蔻㊁薏苡仁,以宣上㊁畅中㊁渗下,使三焦气道水道升降有常,确保肾阳自下而上得以温通畅达㊂但温肾扶阳药物偏燥,董波教授临证时常加熟地黄㊁麦冬㊁黄精等滋阴之品,以防肾燥㊂2.3脾阳不运 太阴湿土,得阳转运 ,董波教授认为脾位中焦,枢通上下,化生气血,涵养五脏,脾阳不足,清阳不升,精微不布,久而心阳不振,脉气难以顺接;脾健则升,故脾阳虚应以 温㊁运 为治则㊂临证可见心悸,胸中憋闷㊁气短,纳呆,便质稀溏,手足不温,脉迟缓㊂常用附子理中汤㊁拯阳理劳汤治疗㊂理中汤为基础方,由人参㊁干姜甘温益气,补脾助阳,引气填胸;白术㊁甘草健脾益气,畅行气机,以升清阳而振心阳㊂拯阳理劳汤以人参㊁黄芪大补脾气,加白术加强益气助运之功;肉桂温肾阳以助脾阳;当归养血润燥;陈皮调中理气,行补药之滞;五味子以防阳气耗散;全方补中有敛,补而不滞㊂‘名医指掌“指出: 血者,水谷之精也,化生于脾 ,董波教授还认为脾阳失运,血亏则心脉不充,难行君主之令,亦发为本病,出现面色萎黄,手足麻木,口唇色淡,董波教授以健脾养血为治则,以小建中汤为主㊂‘伤寒溯源集“: 建中者,建立中焦之脾土也 中气虚馁,脾弱不运 致心中悸动,故以建立中气为急也 [18]㊂若水谷运化不及,酿湿生痰,痰随气行,滞涩心脉,症见胸部痞满,喉中有痰,苔白腻,脉结或迟,合用二陈汤㊁温胆汤㊁瓜蒌薤白剂以理气化痰,使气畅则痰消㊂3医案举隅病人,女,58岁,初诊时间(2020年6月8日):病人于2020年3月中旬继感冒后,出现心悸㊁头晕㊁周身乏力症状,于当地医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最慢心率34次/min,窦性停搏>2.0s的次数为297次,最长停搏4.1s,拒绝安装起搏器㊂化验肝功能㊁肾功能㊁甲状腺功能㊁电解质㊁肌钙蛋白㊁心肌酶等均未见异常㊂四诊所见:心悸,头晕,一过性黑朦反复发作,伴胸闷气短,周身困倦乏力,畏寒怕冷,小腹及手足明显,饮食少㊁食后腹胀,入睡难㊁多梦,大便干㊂舌淡暗,苔白厚腻,脉沉迟无力㊂中医诊断:心悸(心肾阳虚,寒凝心脉)㊂治则:温振阳气㊁散寒复脉㊂处方:蜜麻黄5g,附子15g,细辛5g,人参10g,干姜10g,桂枝15g,龙骨30g,牡蛎30g,茯苓20g,苍术10g,厚朴15g,枳实15g,乌药15g,赤芍10g,淫羊藿10g,补骨脂15g,大枣20g,草果10g,7剂㊂二诊(2020年6月15日):心悸减轻,一过性黑蒙发作次数减少,仍觉乏力,夜寐差,舌脉同前㊂上方加桃仁15g㊁仙鹤草30g,14剂㊂三诊(2020年7月2日):心悸症状明显减轻,无一过性黑蒙发作,食欲增进,小腹及手足转温,夜寐好转,但觉口干㊂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细无力㊂去乌药,加麦冬㊁黄精各15g,28剂㊂四诊(2020年8月19日):心悸明显减轻,无一过性黑蒙发作,食欲食量正常,夜寐好转,体力明显恢复㊂舌略暗,苔白微腻,脉细弱㊂复查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平均心率74次/min,最慢心率50次/min,未见>2.0s的停搏,症状明显好转,守方14剂,病情稳定㊂按语:病人素体阳虚,外感寒邪,由表及里,伤及阳气,致阳气更虚㊂心之阳气不足,搏动式微,则见心悸;清阳不升,阳气不得温养脑窍则见头晕㊁一过性黑矇;心阳不振致使胸中气机不畅,故见于胸闷㊁气短;心阳虚,心神失养,则入睡困难,肾阳不潜,上扰心神,见于多梦;心肾阳气失于温煦布散,不达四末则见于手足怕冷;阳不健运,内生虚寒,壅塞气机故见食后腹胀㊂治㊃459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M a r c h2023 V o l.21 N o.5疗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以助阳解表散寒,合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振奋心阳复脉,加淫羊藿㊁补骨脂温补肾阳,干姜㊁乌药温运脾阳,参㊁苓㊁朮益气健脾㊁温化水饮,草果芳香㊁醒脾化浊消腻苔㊂二诊加桃仁活血,仙鹤草益气,三诊小腹及手足转温,但觉口干,考虑其大队温阳药久服伤阴,故去乌药,加入麦冬㊁黄精以滋阴和阳㊂经过2个月余治疗,诸多症状均缓解㊂4结语在临床诊治缓慢性心律失常过程当温扶心㊁脾㊁肾三脏之阳气为主,同时还要标本兼顾,治疗上应辨证灵活,切中病机,临证合方,以期取效㊂参考文献:[1]董佰冰,季康寿,侯平.生脉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11):2055-2060.[2]任崇雷.‘2018美国心动过缓临床实践指南“解读:心脏术后心动过缓的处理[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26(9):843-847.[3]李玉琴,王静,李欣欣,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现状[J].医学综述,2019,25(16):3221-3226.[4]闫一群,张培影.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40-41.[5]赵晓迪.张艳教授中医辨治缓慢心律失常经验探究[J].河北中医,2017,39(11):1613-1615;1619.[6]刘海涛,曲海波.双腔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20,26(3):317-320.[7]刘召红,金彦青,张晓飞.高龄患者长期置入不同类型心脏起搏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5):488-491.[8]王月,侯平.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7):1999-2002.[9]隗茂芸.心宝丸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0):37-39.[10]刘越.图解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2.[11]刘文龙,刘兴仁,张保春.濒湖脉学白话解[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12]李杲.脾胃论集要[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1-23.[13]王小保,张景凤.张景凤从肝脾论治心律失常验案1则[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6):105-106.[14]薛丹.中老年人阳虚兼夹瘀血体质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25-27.[15]张山雷.疡科纲要:二卷[M].1版.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34.[16]赵志幸,韩景波.浅谈从 虚 论治心悸[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2):42-43.[17]李婷,李方洁.李方洁温阳活血辨治老年阳虚血瘀 迟脉 (心动过缓)[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33(1):1-4.[18]清㊃钱潢.伤寒溯源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9.(收稿日期:2022-04-21)(本文编辑郭怀印)易水学派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临证发微刘宇,毕颖斐,张艳艳,韩志杰摘要张元素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及心得体会创立了易水学派的理论体系,其门生李杲㊁王好古及罗天益传承了张元素学术思想,更有开拓和创新,易水学派不断发展㊁完善,具有特征的脾胃论也逐渐形成和发展,在脏腑辨证理论㊁药物气味归经理论指导下对心系疾病的病因病机㊁辨证论治㊁处方用药等方面蔚成体系,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㊂关键词心系疾病;易水学派;脾胃论治d o i:10.12102/j.i s s n.1672-1349.2023.05.042易水学派是金元时期北方盛行的重要学术流派之一,以重视脾胃元气㊁补益脾胃为学术特点,善于从脏腑辨证㊁药物归经㊁选方用药等方面论治㊂易水学派医家通过调理脾胃治疗心系疾病,提出防治心系疾病需重视饮食起居㊁治疗心系疾病的通利思想㊁遣方用药的标本寒热虚实法式等理论[1]㊂后医术之道,百家争鸣,与日俱进,现医鲜解易水之论,常用张元素㊁李东垣方剂者甚少,故试以易水学派脾胃论为理论基础,总结归纳治疗心系疾病的理法方药及辨治体系㊂1易水学派对心系疾病病因认识1.1饮食失节宋金元时期,战乱不断,天灾及疫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904153);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No.JDZX2015003)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380)通讯作者毕颖斐,E-mail:*******************引用信息刘宇,毕颖斐,张艳艳,等.易水学派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临证发微[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5):955-957.流行,人民饱受战争折磨,流离失所,忧思伤脾,导致脾胃病流行㊂李杲经多年临证经验后亦提出了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的思想㊂‘脾胃论㊃脾胃盛衰论“从生理及病理两方面论述了脾胃之气的重要性㊂生理方面:水谷精微之气上行与津液濡养心脏,循血脉灌注周身;病理方面:若饮食㊁劳倦等损伤或脾胃本虚,不能养心出现心悸㊁怔忡者㊂1.2外邪入侵张元素云: 邪气客于心 心胀气短 ,明确表明在受到外邪侵袭后可能诱发心系疾病的发生㊂王好古为易水学派传承人之一,将学术思想不断完善和创新,兼采易水鼻祖张元素和李东垣的脾胃元气理论,同时独创内伤阴证理论㊂王好古认为外感寒邪㊁内伤饮冷或空腹不食等饮食不节,皆可产生内伤阴证[2],其著作中亦有提及胸痹心痛的方药论治,‘阴证略例“对理中汤方药描述为 胸痹 胸腹痛 胸痹心痛逆气,并皆治之㊂有寒者,加附子㊂ 认为外感寒邪是胸痹的重要病因㊂㊃559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年3月第21卷第5期。

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实 用中 医药杂 志 2 0 1 3 年4 ) I第2 9 . &4 期 ( 总第2 4 3 期)
J OURN AL OF P RAC TI C AL TRADI TI ONAL CHI NES E ME DI C I NE 2 0 1 3 . Vo 1 . 2 9 No . 4
中药治疗缓慢 性 心律 失常疗效观 察
陈 欣
( 河南省 罗山县 中 医院 内科 ,河 南 罗 山 4 6 4 2 0 0 )
[ 中图分 类号 ]R 2 5 6 . 2 1 4 . 1 7 2 [ 文献 标识  ̄ i - 5 ]B [ 文章 编号 ]1 0 0 4 — 2 8 1 4( 2 0 1 3 ) 0 4 — 2 4 5 — 0 1
[ 参考 文献 ]
[ 1 ]沈绍 功 ,王承德 ,闫希军 ,等 . 中 医心病诊 断 疗效标 准与用 药规范 [ M ]. 北京:北京 出版社 ,2 0 0 1 :6 —1 2 . 『 2]雷载权
2 9 -3 0 2 .
治疗 组 :用 自拟方 。党参 1 0 g ,制 附子 1 0 g ( 先 煎1 ,白芍 1 2 g ,茯 苓 1 0 g ,丹 参 1 5 g , 白术 1 0 g , 川芎 1 0 g ,黄 芪 1 5 g ,桂 枝 6 g ,炙 甘 草 6 g 。痰 湿 者 加瓜 蒌 、 薤 白、 半夏 , 气 阴不足 者酌 加 生地 黄 、 山药 、 黄精 、 玄参 、 麦冬 、 枸 杞 子等 , 心血瘀 阻者酌 加红 花 、 郁 金 、桃 仁 、延胡 索 、枳 壳 等 。加 水 3 0 0 mL ,头煎
2 4 5・
[ 摘
要] 目的 :观察 中药治疗缓慢 性心律 失常临床效果 。方法 :治疗组 3 6 例 用 中药煎服 ,对 照组 3 6 例 用硫酸 阿托 品 口服 ,1 周

正确认识中医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正确认识中医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论治 的传统方剂 ( 包括改 良) 以及 中药注射 液 、 中成药 物 的治疗
是十 多 年 来 发 表 文 章 的 主 流 , 乎 很 不 情 愿 接 受 起 搏 器 治 疗 手 似
伤 ”《 ;金匮要略》 论其 脉象 曰“ 口脉迟而 涩 , 为寒 , 寸 迟 则手 足厥
冷” 。李 时珍指 出“ 力而迟为冷痛 , 有 迟而无力定虚寒” 。它以六 淫、 七情 、 食 、 饮 劳倦为诱 因 , 日渐发 展而成 。 2 西 医对缓慢性 心律 失常认识和起搏器应用 的历 史 西 医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及相关症状 的认识起始于欧洲文艺
[ ] D a , a aI Di i t f c f lcs n l oa n nvs ¨ unW P k . sn f t o uoeadgu smieo &— tc ee s g c
c lr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 eila d s o h m ucec l : ie c o r tcie ua n o h l n mc t s l el Evd n e fra p oe t a s v
P rp e r y t 2 0 q: 2—6 e i h rNe v S s , 0 4, 6 9
( 文编辑 郭怀 印) 本
正 确 认 识 中 医药 对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的 治疗
赵志宏 , 刘如 秀 , 王
中图分 类号 : 5 1 7 2 62 R 4 . R 5 . 文献标识码 : A
t no rametwi ia ert p i fco[ ] aeo ga i rtet n t clD nuor hc atr J .Di tl i, o h i o b o
2 4, 7: 1 00 4 7 8— 7 4. 2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药研究进展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 因病 机
阳虚 、 阳虚欲 脱 、 痰浊内阻、 心血( 脉) 瘀 滞 等㈣。
3 治 疗
中 医学 认 为本 病发 病 既 有 体质 因素 ,饮 食 劳 倦 或情 志所 伤, 亦 有 因感 受 外邪 或 药 物 中毒所 致 。 大 多认 为 其 主要 病 机是 心 脾 肾 阳气 亏 虚 , 寒湿 、 痰 饮 之邪 阻滞 心 脉 , 心 失 所养 。 陕西 省名 老 中医杨 颐 主 任 医师认 为心 肾 阳虚 、血 脉 瘀 阻是 本 病 的 主要 病 理 基础。 病 位 在心 , 根本在肾。 心 气 旺盛 , 血 脉 充盈 , 则 脉 搏 和缓 有 囊 , 与复方丹参片对照, 观察 3 个月后 , 治疗组 心率 提高 幅度较 力, 面 色红 润 , 精 神振 奋 。心 阳不 足 , 鼓动无力 , 心 脉 瘀 阻则 心 悸 对 照组 高 ,早 搏及 阵 发性 房 颤 再发 次 数 较 对 照组 少 ,且 安全 有 怔忡 、 面 色苍 白 , 脉 虚弱 迟 缓或 结 代 。 肾 阳为诸 阳之 本 , 心 阳得 肾 效 。赵 伟平 ㈣对 临床 4 J 6 例 急性 心肌 梗 死并 发 不 同类 型缓 慢性 心 中 真火 之 助 , 方 可 发挥 其 主 血 脉 之 功 , 肾 阳衰 败 不 能 上 济 心 阳 , 律失 常患 者 常 规 应 用 阿 司 匹林 、 氯 吡 格雷 、 低分子肝素钙 、 阿 托 心 阳不 振 , 鼓 动无 力 , 血行不畅, 1 3 久 则 导致 血 瘀 , 故 脉来 迟 涩 无 伐他 汀 , 同 时 应用 参 附注 射 液 静 脉 输 注 , 与 只 是 西 药 常 规 治疗 , 力日 。李 春 认 为痰 浊 、 瘀 血 在 缓 慢 性 心律 失 常发 病 中起 着 不 容 1 4 d 后 发 现 参 附 注射 液 组 患 者 缓 慢 心 律 失 常 的持 续 时 间缩 短 , 忽视 的作用 。人们 生 活方 式 改 变 , 体力 活 动 越来 越 少 , 久 坐 少 动 心室 率 明显 提 高 。 此外 还有 关 于 生 脉 、 参 麦 注 射 液治 疗 本病 疗 效 导致 了气 血 运 行 迟滞 ; 冰箱 、 空调 可 致 肝 脏 疏 泄 功 能失 常 , 肝 气 著 的报 道 [ 3 4 1 。 郁结 , 气滞 血 瘀 ; 肥甘 厚 味 , 辛辣 刺激 之 品摄 入 增 多 , 损伤脾 胃, 3 . 1 . 2 成方 : 张辰浩l 1 l 对冠心病 P C I 术 后缓 慢 心 律 失 常 患 者 在 常 久 则 运 化失 健 , 痰 湿 内生 。 痰 浊瘀 血 阻滞 心 脉 , 络 脉 不通 , 气 血不 规 西 药基 础 上 ,治疗 组 给 予炙 甘 草 汤 加减 ,与 常规 治疗 对 比发 荣, 心失 所 养 。导 致气 血 运行 不 畅 , 心 之传 导 被扰 , 则 发 为心 悸 、 现, 加用 炙甘 草 汤 加 减 治疗 组 , 治 疗 后 平 均 心 率 明显 提 高 , 临 床 胸 闷、 脉 迟 缓或 结 代 等症 。梁 君 昭 认 为 本病 病 位实 质 在 心 之 络 症状明显改善。顾仁樾老师【 认 为本病 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 , 脉, “ 久 病人 络 ” 、 “ 久 虚人 络 ” 、 “ 久瘀 入 络 ” 。 病程 1 3久 , 由“ 经 脉继 本 虚 以心 气 虚 、 心脾 肾 阳虚 、 气 阴两 虚 为 主 , 标 实 以血瘀 为 主 , 大 及络脉” 。络 脉 易滞 易 瘀 , 日久化 浊 生毒 , 形 成 脏 络并 病 , 滞、 瘀、 多数患者同时夹痰 、 或痰瘀互结。应采用标本兼治原则 , 分两个 浊、 毒 互 结 的病 象 。 刘 淑 娟等 【 结 合 黄 春林 教 授 的 临床 经 验 , 认 为 类 型进 行 治疗 。对 于 心肾 阳虚 , 心气 不 足 , 兼有 痰 瘀 互 结 的病 态 肾阳 虚弱 乃 是本 病 的病 理 基 础 和 中心 环节 。肾 中真 阳不 足 则心 窦 房 结综 合 征 , 运 用 温 阳益 气 , 活 血 化瘀 的治 法 , 常 用麻 黄 附子 阳虚 微 , 不 能 温 运 血脉 而呈 迟 、 结之 脉 , 气滞、 瘀血 、 痰 浊是 在 此 细辛 汤 、 参 附 细辛 桂 枝 汤 、 温 阳 回脉 汤加 减 ; 对 于 心 气虚 弱 , 心 肾 基 础 上形 成 的病 理 产 物 。 周智 恩 【 为 本 病 的病 机 特点 可 归 纳为 阴 虚 , 夹 痰 夹 瘀 的 房 室传 导 阻滞 和 窦 缓 等 疾病 , 运 用 温 阳育 阴 、 虚、 痰、 瘀 三个 字 。 虚 为心 肾阳虚 , 瘀 为 瘀血 内阻 , 血脉不 畅 , 痰 为 益气 活 血 的 治法 , 四逆 汤 、 生脉 散 温 阳育 阴益气 活血 汤 加 减 。刘 痰浊阻脉, 与 瘀胶 结难 解 , 痰 瘀 同病 、 心 肾 阳虚是 本病 的共 同病 玉 洁教 授 l 】 治疗 本 病 多 用 经方 , 除 用麻 黄 附 子 细辛 汤 , 炙甘 草 汤 理基础 肾阳衰惫 , 心 阳不振 , 气虚痰瘀互阻 , 血行迟滞则心悸 、 胸 外 , 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用于心阳虚损、 肝郁气滞 型, 茯苓桂枝 痹; 闭 塞神 窍 , 可 见 黑蒙 , 昏厥 其 临床 表 现 , 不仅 具 有 痰瘀 各 自的 白术 甘 草 汤 , 用 于 中医辨 证 属脾 虚 心 阳不 振 , 水 饮 凌 心 型缓 慢 性 证候, 还 具 有 两者 在 病机 上 互 为 因果 反 映在 全 身 的综 合 征象 , 如 心律 失 常患 者 , 刘 老 还 以真 武 汤 , 用于 肾阳 虚水 饮 上 泛 于心 所 引 目光呆滞 , 反应迟钝或躁扰不宁, 甚则精神错乱 ; 形体肥胖 ; 面色 起 缓 慢 性 心律 失 常患 者 。刘 老 在 治疗 本病 时在 运 用 经方 基 础 j - 油光 多 脂或 面 色 晦 暗青 紫 ; V l 唇紫 黯 ; 皮肤 油垢 , 色 素沉 着 等 。 多配伍养血安神、 解郁安神、 补气安神 、 化痰定悸 、 活血化瘀等药

浅析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证治特点

浅析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证治特点

浅析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证治特点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 arrhythmias,BA)的证治特点,为中医临床及新药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近20年来中医治疗BA 的文献,录入“中药复方分析”软件,对其证型、药类、核心药物、药组药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常见证型中居前五位的依次为心肾阳虚证、心阳亏虚证、心阳亏虚兼心血瘀阻证、心肾阳虚兼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常用药类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补益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理气药,使用频次居前十位的核心药物依次为附子、甘草、黄芪、桂枝、丹参、人参、细辛、麻黄、麦冬、当归,其常用药组药对是核心药物的排列组合。

结论:中医治疗BA的基本组方思路是配伍温里散寒补益药以消除病因,活血理气化痰药以顾及重要病机,收涩安神药以缓解神志症状。

标签:中医;缓慢性心律失常;证治特点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 arrhythmias,BA)是由窦房结自律性低下或传导系统阻滞引起,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一类心脏传导系统疾病[1]。

其心室率低于55次/min,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常由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或传导系统退行性变所致,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资料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BA,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率高达75%[2],而且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危害也将进一步加重。

本文以文献方法,辅以计算机统计手段,整理、分析近20年中医治疗BA的文献,总结其证型特点及遣方用药的规律性,为临床医师辨证论治及科研工作者研发新药提供文献参考资料。

1方法11检索方法检索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1993~2012年;检索策略:输入BA(篇名)and中医(篇名/关键词/摘要)。

12纳入及排除标准①选择中药口服治疗BA且理法方药均具备的临床文献;②选择医案报道明确诊断为本病,方剂相关的资料具备者,亦录入本研究,若为多诊者,录入明显取效的诊治资料;③排除综述、理论分析、动物实验这些属于临床研究类的文献;④排除治疗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其他方式治疗,如配合西药或针灸治疗等,而结果不能排除其他治疗方式影响的文献;⑤排除无治法及无完整药物组成或处方保密的文献,有2篇或2篇以上的相同文献取时间最早的一篇。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王宝宝1,曹宇1,崔爱超1,王晓峰2*(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以有效心搏低于每分钟60次为特征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

西医治疗本病以安装起搏器为主要手段,其费用昂贵,不利于普及应用。

西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率,但副作用大,不能长期服用。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防治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明显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就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cardiac Arrhythmia,BA)是由于心脏起搏和(或)传导功能异常导致的以心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的心律失常。

BA病因复杂,例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脏手术相关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且本病能诱发其他系统疾病,重者可危及生命[2]。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上注册资料统计数据可知,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B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类疾病负担日渐加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3]。

最新公布的《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专家共识》[4]指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以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多以阿托品、肾上腺素、氨茶碱等为主,这些西药仅在紧急情况下或无起搏条件时使用,且存在副作用大、不能长期应用等不足之处。

对于临床症状严重且达到起搏器安装指征的病人可通过安装起搏器进行治疗,对于临床有胸闷、头晕症状、心率偏慢、尚无起搏器植入术指征的患者而言,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其疗效可观且不良反应小,彰显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5]。

现将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药治疗等角度,进行如下综述。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探讨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中 医 中 药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症之一,是有效心搏低于60次/min的心率失常,可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为常见。

按照中医学理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心悸、胸痹、昏厥、怔忡、眩晕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隐痛、头晕乏力动则加重,伴畏寒肢冷、失眠等,严重者出现反复晕厥史。

西医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只能以肾上腺素、β受体兴奋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对症处理为主,但这些药物副作用多,不能长期服用。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费用昂贵,且为有创治疗,多数患者难于接受。

因此,探索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胸痹、昏厥、怔忡、眩晕等范畴。

临床上以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甚至昏厥等症状为主,常还同时伴有面白畏寒、眩晕昏厥、腰膝酸软,其脉证均见迟缓,属于迟脉、结脉等,故大多学者认为心肾阳虚是本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主要病机是由于心肾阳虚,气虚血滞,心气虚弱,血滞运行无力。

从脏腑辨证角度看,主要责之于心、脾、肾,但以心、肾阳气虚弱为关键因素。

该病的中医临床辨证以虚证为主,常见心脾肾阳虚的证候。

杨尊彝临床观察36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主要病机为心肾阳虚[1]。

王守满认为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病理过程以阳虚为本,瘀痰水是其主要病理产物[2]。

郭龙清认为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病机为阳气虚弱,心血瘀阻,部分病例兼有痰浊阻痹胸阳或水气凌心等,多属本虚标实之证[3]。

张治祥等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心气亏虚、心阳不振。

而脾气亏虚、肾阳不足又是导致心阳不振的主要原因[4]。

梁军昭等认为该病病机以阳虚瘀阻为主,涉及心、脾、肾脏,属本虚标实之证,但病位实质在心之络脉[5]。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况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况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况: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推出多种疗效显的中成药,但目前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综述了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况。

标签:心律失常;缓慢性;中医药治疗;综述1 病因病机本病临床多发于病窦综合征、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

近年来,许多学者根据临床表现有心悸、气短、疲乏等心气虚弱证候,伴畏寒,腰膝酸软,脉迟,沉,细,结等心肾阳虚证候的特点,认为心肾阳虚是本病的共同病理基础。

治疗应抓住元阳衰惫,心阳不振,气虚血瘀,痰瘀互结这一主要病机。

郭文勤[1]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机是以虚为本,心肾阳虚为主,病位在心,但病本应在肾,以“温补心肾”治之,佐以豁痰化瘀之品;李红灿[2]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心气亏虚,心阳不振,而脾气亏虚,肾阳不足是导致心阳不振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在本病的病因病机中,血瘀的地位越来越引起重视,何经涛等[3]通过对100例病人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苍白,胸闷心悸畏寒乏力等,中医辨证为阳气虚弱,心血瘀滞,多属本虚标实之证。

冯晓敬等[4]在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中找到血瘀的客观证据,并指出经过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使血液黏滞度得到改善,从而使心率明显提高。

赵明君等[5]临床观察发现,因肝气,肝血失调造成气滞、血瘀、血虚,致心脉失养,心率缓慢者亦为数不少。

对胸闷明显的患者,使用疏肝行气,柔肝养血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辨证分治赵永华[6]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证协作组胸痹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医急症诊疗规范,将本病分为心阳不振、心血瘀阻、气阴两虚三种证型。

屈营等[7]治疗86例缓慢心律失常病人,分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湿阻遏三种证型,运用温阳通脉、益气化瘀、理气化痰等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马丽红等[8]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16例回顾性分析,分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心阳瘀阻、痰浊闭阻型,运用益气养阴复脉法,温通心肾、健脾利湿法、理气化痰、温阳袪瘀法,疗效明显,达总有效率超过90%;刘景明[9]用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4例,对照组34例,用阿托品治疗。

2021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范文

2021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范文

2021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范文 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室性自主心律、传导阻滞(包括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

中医无心律失常病证,但临床通常将之归纳为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真心痛一类病证范畴。

目前临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主要用拟肾上腺素类药物、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但这些药物不良作用多,不宜长期服用。

近年来人工心脏起搏器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为有创治疗,并发症不容忽视,且费用昂贵,难以推广。

现代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优势,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疗效肯定,易于推广。

笔者通过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46 例,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的 46 例患者均为笔者自 2010年-2014 年门诊患者,其中男性 27 例,女性 19 例;年龄 20 ~75 岁,平均( 47. 21 ± 16. 35)岁;窦性心动过缓23 例、病窦综合征 5 例、窦房传导阻滞 6 例、房室传导阻滞 12 例;原发病:心肌炎 3 例,扩张性心肌病 2 例,冠心病 21 例,心脏病术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8 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12 例,排除高血压病、肾脏疾病及心力衰竭。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心脏内科学》和《临床心电图学》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1,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和 1993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①心肾阳虚型:心悸倦怠,少气懒言,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五更泄泻,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②气虚血瘀型:少气懒言,心痛时作,心悸气喘,失眠多梦,唇甲青紫,食少腹胀,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③气阴两虚型: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易惊,舌淡红,脉沉迟细弱。

心动过缓的中医治疗经验

心动过缓的中医治疗经验

心动过缓的中医治疗经验
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正常范围的心律失常。

中医认为,心动过缓多属于气血虚弱或脾胃虚弱的表现,治疗时需要调整和补充气血,同时改善脾胃功能。

以下是中医治疗心动过缓的经验:
1. 中药调理: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当归、人参、白术等,可通过煮汤、煎剂等形式服用,以补益气血,调节心脏功能。

2. 饮食调理:脾胃虚弱是导致心动过缓的常见原因,饮食方面可以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等。

避免过度饮酒、咖啡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3.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针刺刺激,调结气血,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

常用的穴位有“心俞穴”、“神门穴”、“涌泉穴”等。

4. 推拿按摩:可通过按摩胸部和心部区域,刺激心脏及相关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

5. 足浴疗法:用温水泡脚,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心脏的供血量。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心动过缓应该因人而异,根据个人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调理,同时需与医生进行沟通和指导。

如果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生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探讨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卷第5期 -39-特点,也对其实施了健脾疏肝的治疗[3]。

健脾补土,安定中焦,可减少心火生土的过程消耗,并防止因心火不旺而造成的肾水泛滥。

患者多郁闷,予疏肝解郁以安定神魂。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针对其中医病机进行组方加减,通过这种手段可明显减少心肌耗氧量,并促进了血液微循环[4]。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代娜,曲辑.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痰浊壅塞型胸痹患者血栓素B2、6-酮前列环素F1α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6771-6772.[2]吴连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5):101-102.[3]代娜,曲辑.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痰浊壅塞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36):159-160.[4]马玲.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33):366.编辑:段苏婷编号:EA-4160519156(修回:2017-02-13)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探讨A discussion on treating chronic arrhythmia in the integrative medicine周冲芳1付仙鲜2(1.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云南保山,678000;2.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保山,678000)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5-0039-证型:BDG【摘要】目的: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6-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缓慢性心率失常患者,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口服用药,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口服,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用药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医 中 药
缓 慢 心 失 常 的 中医 治 疗 探 讨 性 律
郭桂 珍 韩通 顺 孙萍
( . 岛市 城 阳 区 人 民 医院 中 医科 ; 2 青 岛市 城 阳 区 卫 生局 青 岛 2 6 0 ) 1青 . 6 1 9 I 要 】缓慢 性 心律失 常 为 临床 常 见疾 病, 摘 以心率 缓慢 、 室率低 于 62 mn ̄特征 。 文从 中 医的 角度 来探 讨 缓慢 性 心律失 常 的病 心 0 A/ i : 本
满 意 。 3 治 疗
于 接 受 。 此 , 索 安 全 、 效 、 作 用 小 的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方 法 具 因 探 有 副 有 重 要 意 义 。 将 近 年 来 中 医 治 疗 缓慢 性 心 律 失 常 的 研 究 进 展综 现
述如 下。
1 病 因 病机
3 1 中医 辨 证 施治 . 根 据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的 肾 阳 虚 、 虚血 滞 、 气 虚 弱 、 滞 运 气 心 血 行 无 力 的 基 本 病 机 , 阳 益 气 是 其 治疗 大 法 。 因该 病 病 机 带 有 温 又 本 虚 表 实 的 特 点 , 治 本 以 温 阳 为 主 , 以 益 气 ; 标 则 活 血 行 故 辅 治 气, 痰 宣痹。 化 然而 本 虚 和 标 实 常 相 互 影 响 , 表现 虚 实 夹 杂 。 床 临
主要病机是 由于心肾阳虚 , 虚血滞 , 气虚 弱, 滞运行 无力。 气 心 血
从 脏 腑 辨 证 角度 看 , 主要 责 之 于 心 、 、 , 以 心 、 阳 气 虚 弱 为 脾 肾 但 肾 关 键 因 素 。 病 的 中 医 临 床 辨 证 以 虚 证 为 主 , 见心 脾 肾 阳 虚 的 该 常
证 候 。 尊 彝 临 床 观 察 3 例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患 者 , 主 要 病 机 为 心 杨 6 其 肾 阳虚 …。 守 满 认 为 缓 慢 型 心 律 失 常 的 病 理 过 程 以 阳 虚 为 本 , 王
常 的 治 疗 , 多 医 家 以其 病 因 或 病 理 机 制 为 立 法 依 据 , 着 辨 证 大 本
证候 , 化 多 端 , 至可 见 湿 热 、 热 、 虚 、 阳 等 兼 证 , 治 法 变 甚 痰 阴 肝 故 还须辨证精 细, 守病机 , 谨 因人 因时 制 宜 。 目前 ,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属 中 医 学 心 悸 、 痹 、 厥 、 忡 、 晕 等 范 胸 昏 怔 眩 畴 。 床 上 以 心 悸 、 短 、 闷 、 晕甚 至 昏 厥 等症 状 为主 , 还 同 临 气 胸 头 常 时 伴 有 面 白 畏寒 、 晕 昏厥 、 膝 酸 软 , 脉 证 均 见迟 缓 , 于 迟 眩 腰 其 属 脉 、 脉 等 , 大 多学 者 认 为 心 。 虚是 本 病 的 共 同病 理 基 础 , 结 故 肾阳 其
者 常 表 现 为 心 脉 瘀 阻证 及 心 血 不 足 证 , 宜 活 血 通 脉 、 心 养 血 ; 治 补 因 肺 源 性 心 脏 病 引 起 者 多为 痰 扰 心 脉 证 , 宜 行 气化 痰 ; 冶 因心 功 能 不 全 引 起 者 常 以 心 血 不 足 证 辨 治 , 至 考 虑 心 阳 虚 脱 证 , 宜 甚 冶
因病机 . 辨证分 型 . 治疗 原则及 治疗方法 , 以期 为临床提 供参考 。
【 键 词 】 缓慢 性 心律 失常 中医辨 证 治疗 关 【 图 分 类 号 】R 中 2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 章 编 号 】 1 7 -0 4 ( 0 )5a一0 - 2 文 4 7 22 1 0 () 1 8 0 6 Z 2
回 阳 固 脱 ; 自 主神 经 功 能 失 调 引 起 者 则 更 多 以 心 神 不 宁 证 论 因 治 , 宜 养 心 安 神 _ 郑 源 庞 将 本 病分 为心 气 阳 不 足 、 阴两 虚 、 冶 8 】 。 气 心 肾阳虚、 阳虚 欲 脱 、 浊 内 阻 、 血( ) 滞6 证 型[。 居新 将 本 痰 心 脉 瘀 种 9王 J 病 分 为心 肾 阳虚 、 气虚 血瘀 、 阴两 虚 3 气 种证 型【 屈 营等 分 析 了8 …。 6 例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病 人 , 本 病 分 为 气 阴 两 虚 、 滞血 瘀 、 湿 阻 将 气 痰 遏3 种证 型 , 用 温 阳通 脉 、 气 化 瘀 、 气化 痰 等 方 法 治 疗 , 运 益 理 疗效
抗 胆 碱 能 药 物 等 对 症 处 理 为 主 , 这 些 药 物 副 作 用 多 , 能 长 期 但 不 服 用 。 置 人 工 心 脏 起 搏 器 费 用 昂 贵 , 为有 创治 疗 , 数 患者 难 安 且 多
治》 中指 出 ,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 冠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心 脏 病 引起 缓 因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是 心 血 管 系 统 疾 病 的 常 见病 症 之 一 , 有 效 是 心 搏 低 于 6 次 / i 的心 率 失 常 , 见 于 各 种 心 血 管 疾 病 , 0 rn a 可 以冠 心 病 、 肌病 、 湿 性 心 脏 病 、 室 传导 阻滞 、 房 传 导 阻 滞 、 态 窦 心 风 房 窦 病 房 结 综 合 征 等 为 常 见 。 照 中 医 学 理 论 ,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属 于 心 按 缓 悸 、 痹、 胸 昏厥 、 忡 、 怔 眩晕 等 范 畴 , 床 表现 为 心悸 、 短 、 闷 隐 临 气 胸 痛 、 晕 乏 力 动 则 加 重 , 畏 寒 肢 冷 、 眠 等 , 重 者 出现 反 复 晕 头 伴 失 严 厥 史 。 医 对 于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只 能 以 肾上 腺 素 、 西 D受 体 兴 奋 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