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治研究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作者:杨令李东洋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7年第02期【摘要】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以心率减慢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病,一般起病隐匿,病程进展较缓慢。

近年来,中医药针对此类病症中心病理环节,审证求因,病证结合,整体论治,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小,长期依从性好,表现出一定优势。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笔者从本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古方应用、自拟方及中成药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悸;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4-0049-03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Treating Tardy ArrhythmiaYANG LingLI Dongyang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8,ChinaAbstract:Tardy arrhythmia is a slow heart rat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inical common disease, generally onset hidden, slow progression of symptoms.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ese medicine centre pathological link for such conditions, and by careful card,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treatment based on overall,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small, good long-term adherence,show some advantages. According to 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 the author from the diseas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classical prescription, since the quasi square and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introduction, this i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Tardy Arrhythmia; Heart Palpitation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缓慢性心律失常[1]是一类以心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的疾病,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多种心律失常。

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中初步探讨滋补阴血的重要性

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中初步探讨滋补阴血的重要性

和则经脉流畅; 胃为后天之本 , 脾 主统摄升清 ; 主蛰 , 肾者 封藏之本 , 精之处也 ; 肺主宣发 , 外合皮毛 ,素问 ・ 《 咳论》 “ :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
从其合也 ”心主血脉 , ; 藏神 。《 难经 ・ 十七难 》 “ 七 :见肝之病 , 则知肝当传之于 脾, 故先实其脾气 。” 土生金 , 金生水 , 水生木 。所以, 治疗 P D以人肝 、 胃、 脾 肾 和肺经的药物居多。 综上所述 , 本病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 , 经血滞于胞中 , 不通则 痛或胞宫失 于濡养 , 不荣则痛 。临床以活血化瘀药 、 补气补血药 、 理气药 、 温里药等 中药运 用为主 , 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有当归 、 延胡索 、 川芎 、 白芍 、 香附等 。
候分布特点观察结果相一致。
排序
中药类别
药味数 频次 频率 ( %)
累积频率 ( %)
四性是针对疾病证侯 的“ 寒热” 发挥作用 的一种 特殊性 物质 , 它反 映药物 在影 响人体 阴盛 阳衰 , 寒热变化方面 的作用倾 向, 五味是对药物功效在某种程 度上的归纳或概括 , 多数中药的药味与功效相统一 , 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关 性[ 8 1 。从使 用 药物 的性 味统计 分 析看 , 药性 以苦 、 、 为主 , 辛 甘 累积 频率 达 8 . %。苦能泄 、 60 3 能燥 , 泄热 、 湿 、 阴的作用 , 有 燥 坚 占临 床治疗本 病用 药的 3 . % ; 能散 、 行 , 09 辛 5 能 有发散 、 行气 、 血等作 用 , 行 占临床治 疗本 病用 药的 2 . % ; 能补 、 缓 、 98 甘 6 能 能和 , 补益 、 急止痛 、 和药性 、 中的作用 , 有 缓 调 和 占 2 . %。 6 3 药性以温、 、 0 寒 平为主 , 累积频 率达 9 . %, 24 其中温性药 占 4 ,1 因 7 51%, 此, 治疗用药 以活血化瘀 、 补益气血 、 温经散寒为基本原则 , 辨证用药 。 从药 物归经统计 分析看 , 依次 为肝 、 、 肾 、 、 脾 胃、 肺 心为 主 , 累积频 率达 8 6 71 %。肝藏血 , 主疏泄 , 性喜调达 ,傅青主女科》 女子以肝为先天 ”肝气平 《 “ ,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将其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后效。

结果研究组痊愈35例(81.40%),有效5例(11.63%),总有效40例(93.02%);对照组痊愈32例(74.42%),有效4例(9.30%),总有效36例(83.72%),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缓慢性心律失常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心率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心律跳动缓慢,心律跳动次数少于60次/min,病情严重的患者心律跳动次数甚至少于40次/min。

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头晕、失眠、行动迟缓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本文为了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

将其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

研究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9.4±2.6)岁,病程0.6~11年,平均病程(5.8±1.3)年;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16~8 3岁,平均年龄(52.1±1.9)岁,病程0.9~12年,平均病程(6.7±1.5)年。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I伊艳清.董朝光.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0例.辽宁中医
杂志,2002,29(2):93. 2杨尊彝.温阳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6例疗效观察.河
北中医,2005.27(8):583. 3汪秀娟.温阳定悸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0例临床观察.中
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38. 4张治祥.益气温阳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0例.陕西中医。
翠萍n钉用党参、生黄芪、桂枝、炮附子、仙灵脾、荜茇、丹参、
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在阳虚的基础上兼夹血淤、痰浊使脉
当归、麦冬、五味子、桃仁、红花、干松、炙甘草组成益气温阳
道不畅。张毅¨]认为本病虚损为本,本虚标实。虚损涉及
复脉汤治疗本病,总有效率87.5%,认为心肾两虚是本病
气、血、阳、心、脾、肾。标实指血瘀、气滞、寒凝为患。赵明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方面 取得了一些成绩,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和优势。 对本病的中成药运用及利用现代医学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 发展。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辨证 分型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其疗效判定尚缺乏严谨的、科学 的统一规范。目前国内对本病的研究缺乏前瞻性、大样本 的观察,对药物作用的研究停留在药理实验水平。以后有 待于将中医临床症状与现代医学的电生理检查等方法有机 结合起来研究,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潜力。
种心律失常。临床常见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
范化做出了贡献。
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主要临床表
3治疗
现为心悸、疲劳及虚弱,活动后气短胸闷。严重者可引起昏
3.1中药治疗:本病的中药治疗今年报道较多。王永炎、
厥、抽搐、紫绀等。本病属中医“迟脉证”、“心悸”、“怔忡”、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治研究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治研究
2 临 床 研 究
2 1 证候 分 类 : . 李宜 芳 对缓 慢 性 心 律失 常 之病 窦 综 合征 3 O例病 人 采 用 中 医 辨 证 分 型 治疗 。其 中气 阳两 虚型 1 7例 , 以益 气 温 阳 , 用 保 元 汤合 麻 黄 细 辛 附 治 方 子汤 加减 ; 阴 两 虚 型 5例 , 以益 气 养 阴 , 用 生脉 气 治 方 散 合 炙 甘草 汤 加减 ; 虚血 瘀 型 8例 , 以益 气 活血 化 气 治 瘀, 方用 保 元 汤 合 血 府 逐 瘀 汤 加 味 , 煎 服 , 水 日一 剂 。 结果 ; 效 1 例, 效 1 显 O 有 5例 , 效 5 例 , 效 率 无 有
8 . % 。王 居 新 采 用 中 医辨证 论 治 方 法 治疗 缓 慢性 33
近年来 对本 病 的病 因病 机 、 法 研 究 颇 多 。因 本 治 病 患者 多见 迟 脉 , 见 沉 、 、 脉 等 , 并 细 结 临床 表 现 以 胸 闷、 心悸 、 短 、 乏 等心 气 虚弱 的证 候 为主 , 气 疲 同时伴 有 面白畏寒 、 晕 晕 厥 、 膝 酸 软 等 心 肾 阳 虚 的 证 候 特 眩 腰 点, 普遍 认 为 , 肾阳虚 是本 病 的共 同病 理基 础 。其 主 心 要 病机 是 由于心 肾 阳虚 、 气 虚 弱 、 虚血 滞 、 液 运 心 气 血 行 无力 所致 。李 红 灿 …认 为 , 主要 病 因病 机 为 心 气 其 亏虚 、 阳不 振 , 心 而脾 气 亏 虚 、 阳不 足 是 导 致 心 阳不 肾 振 的 主要原 因 。 因脾 为后 天 之本 , 血生 化 之源 , 升 气 主 清; 肾为先 天 之本 , 内寓 真 阳 , 脏 阳气 皆 赖 此 而得 以 五 维 系 。李书 清 对 4 5例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患 者 进 行 分 析 , 为其 发病 机制 是 由于 心 阳不 振 , 凝 气 滞 , 血 认 寒 瘀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证之一,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本病多发于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等。

其临床特点为心率缓慢和血液动力学改变,能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心源性猝死。

目前西医治疗此类心律失常主要是对症处理,以抗胆碱能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为主。

常用药物为阿托品、654-2、异丙肾上腺素等,这些药物作用持续时间短,停药后易复发,且不良反应大,不宜长期服用。

严重者需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但因其费用昂贵,且为有创治疗,限制了临床应用。

因此,探索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胸痹、眩晕、迟脉症范畴,是以持久的脉博缓慢为主,伴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面色恍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甚至晕厥等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已较系统,如王肯堂《证治准绳·卷五·悸》中云:“自悸之由,不越两种,一者虚也,二者饮也。

气虚者阳气内虚,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为悸也。

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为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自不安,故为悸也。

”认为上焦阳气不足,心阳不振,鼓动无力;下焦阳气亏虚,肾阳不足,温煦无权,不能蒸化水液,停聚而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抑,因而引起心悸。

明确提出心肾阳虚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多年来,许多医家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病机学说,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依据。

江苏无锡已故名医吴雅恺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位在心,病本于肾。

盖因肾阳为诸阳之本,心脉循行也自然“资始于肾”;肾中真阳不足则心阳式微,不能温运血脉而呈迟结之脉。

心肾阳虚是本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心阳不振可致心脉瘀阻;肾阳亏虚损及脾阳,脾失健运,易成痰饮湿滞,因虚致实,故以温阳补肾、活血通脉之法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刘萍,刘玉月,阿拉坦嘎日地,苏和等.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药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4)0:122.
[2]赵厚熙.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心病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安徽芜湖).
[3]李夏,张明飞,贾波等.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13,33 (5):126.
[7]周沛根.参附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4例[J].陕西中医2005年第26卷第7期.
张景凤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应分清虚实,虚者与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相关,实者多指血瘀、痰浊扰心,临床上多为虚实夹杂。其病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四脏关系密切。心脾两虚导致心血亏耗,常用归脾汤加减。肝肾阴虚导致精血不足,心神失养,常用四物汤合二至丸加减。肺气虚不能助心以治节,心脉运行不畅,常用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血瘀导致心阳被遏,常用血府逐瘀汤。痰浊蒙蔽心阳,心脉鼓动无力而发病,常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9]。
[4]崔英海.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窦综合征[J].亚太传统中医药,2008,4(12):37.
[5]陈明,高卫平.麻黄细辛附子汤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24(5):583.
[6]陈明,曾子芸.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5年3月第30卷第3期CJTCM P,M arch 2015,Vol.30,No.3.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文高教授从事心律失常研究30多年,张老师认为心律失常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多以气虚为主,或兼有血虚与阴虚、阳衰,而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标实证则多以血瘀为主,或兼有气滞、火邪、痰浊、水湿为患。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证属阳气虚衰者,治以益气活血温阳复脉法,常用保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方中常用桂枝温振心阳,佐以砂仁行气化湿,温脾开胃,并结合应用人参、黄芪等补气药和附子、补骨脂、麻黄、细辛等辛温助阳药,适当配伍三七、川芎活血化瘀之品[8]。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王宝宝1,曹宇1,崔爱超1,王晓峰2*(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以有效心搏低于每分钟60次为特征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

西医治疗本病以安装起搏器为主要手段,其费用昂贵,不利于普及应用。

西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率,但副作用大,不能长期服用。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防治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明显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就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cardiac Arrhythmia,BA)是由于心脏起搏和(或)传导功能异常导致的以心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的心律失常。

BA病因复杂,例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脏手术相关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且本病能诱发其他系统疾病,重者可危及生命[2]。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上注册资料统计数据可知,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B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类疾病负担日渐加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3]。

最新公布的《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专家共识》[4]指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以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多以阿托品、肾上腺素、氨茶碱等为主,这些西药仅在紧急情况下或无起搏条件时使用,且存在副作用大、不能长期应用等不足之处。

对于临床症状严重且达到起搏器安装指征的病人可通过安装起搏器进行治疗,对于临床有胸闷、头晕症状、心率偏慢、尚无起搏器植入术指征的患者而言,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其疗效可观且不良反应小,彰显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5]。

现将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药治疗等角度,进行如下综述。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型规律研究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型规律研究

浙江 中西 医结合杂志 2 0 1 3 年第 2 3卷第 7期
Z h e j i a n g J I T C WM( V o 1 . 2 3 N o . 7 2 0 1 3 )
例 , 平均年龄 ( 7 1 . 8 - + 9 . 5 ) 岁 , 女 4 4例 , 平 均 年 龄 和 阴 阳两 虚 证 为主 ;房 室传 导 阻滞 中以痰 湿 阻络证
水, 亦发水肿 , 是 血 病 而兼 也 ” 。 心 气 虚导 致 血 瘀 , 血
瘀 又 进 一步 引 起 水 停 心下 , 从 而 引发 了喘 咳 、 水肿 、
员会 . 慢 性心 力衰竭诊 断治疗 指南 [ J ] . 中华心 血管病 杂
志, 2 0 0 7 , 3 5 ( 1 2 ) : 1 0 7 6 .
肽, 是 在心 室容 积扩 张和 室壁 压力 过 度时 , 由心 室分 血 小 板聚集 的作用 。本 研究 结果 显示 西 医常 规治 疗 泌 的一 种 心 脏 神经 激 素 。 近年发现 , 血浆 B N P水 平 心力 衰 竭 的基 础 上 给 予参 芪 扶 正 注射 液 治 疗后 , 患 能反 映心力 衰竭 的严 重程 度 ,其 对诊 断 心力 衰竭 的 者 心 率 、 S V、 C O、 E F 、 血浆 B N P水 平 、 血 液 流 变 学 指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2 0 0 6 : 3 1 8 - 3 1 9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l — l 2
参 芪扶 正 注射液 由中药 党参 和 黄芪 组成 ,两药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中医证 型规律研究
李 大锋
关键 词
管益 国 赵金 龙
朱芳 芳


浙江 省平湖 市 中医院

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的疗效

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的疗效

10例 , 病 例 均符 合 《内科 疾 病诊 断 标准 》( 2 2 所有 第 版) …中关 于窦性心 动过缓 、 态窦房 结综 合征、 病 房室
传导阻 滞有 关 规定 。参 照 2 0 0 8版 A C A A N S E C / H / A P 起搏 器与抗 心律失 常设 备植入 指南 , 具有 起搏器植人 Ⅲ类 、I Ib类及 1a类适 应证 , 因各种 原 因无 法行起 I 但 搏器植入治疗者 。并排除严重贫血 、 甲状腺功能不 全 , 电解 质紊乱及 药物所 致的缓慢 型心律失 常 , 以及合并 脑血管 、 、 肝 肾及造血 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严重心 肺功能不全 、 前列腺 增生者 。中医辨证标 准参 照 20 02 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 和第 5版《 中医诊 断学》 综合得 出的心血瘀 阻证 、 浊壅塞证 、 阴两 虚 痰 气 证 、 肾阳虚证 的证候 诊断标 准辨证 分型 。将所 有病 心 例分为 观察组 和对照组各 6 0例 , 组一般临床资料相 两 比较差异无 统计 学 意义 ( P>00 ) 具 有 可 比性 。见 .5 ,
广褒臣 21年 2 第3 卷第 ‘ G agog j Jo a e 21, o 3, o 4 02 月 3 } 期 undn M甜c 哪 l b 02 V1 3 N. aJ F . .
.4 55.
缓 慢 型 心 律 失 常 中医辨 证 论 治 方 案 的疗 效 木
尹克春 ,陈力 ,郭硕 ,刘淑娟 ,周 文斌 , 涛 ,黄静梅 ,兰丽红 邹
广东省 中医院心脏 中心 ( 广州 5 02 ) 1 10
【 摘要】 目的 观察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的疗效。方法 将 10 2 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分பைடு நூலகம்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药辩治23例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药辩治23例
参 考 文献
1 治疗 方法 全部病例均服用参桂益心汤 , . 2 方剂组成 : 人参 1g桂枝 1g 制附子 1g 干姜 1g 炙甘草 1g 白术 0, 5, 0, 5, 5, 1g薤 白 1g 瓜蒌 3 g 当归 1 g 白芍 1g川 芎 1g 熟地 5, 0, 0, 5, 5, 0, 3 g 丹参 2 g 枳实 1g 0, 0, 0 。每 日 1 , 煎 2次 , 2次服 剂 水 分
[] 黄 春 林 . 血 管 科 专 病 中 医 临 床 诊 治 [ . 京 : 民 卫 4 心 M】 北 人
生 出版 社 ,001 l 18 2 0 :9 一 9 .
脉” 等范畴。 黄帝 内经 》 “ 《 日:迟者为阴, 数者为阳” 《 。医宗金
的疾病 。 治疗宜 当温补心 肾, 益气养血。 人参大补元气 , 通血 脉 。《 神农本草经》 : 载 人参 “ 五脏 , 补 安精 神 , 定魂 魄 , 止惊 悸, 除邪气 , 目开心益智 ”应用桂枝温通经脉 , 明 。 助阳化气 , 如“ 照当空 , 离 阴霾 自散” 附子温里祛寒 , 。 通行十二经 。 干姜 辛热 , 中散寒 , 温 去脏腑沉寒痼 冷 , 通心助 阳而补心气。桂 枝、 附子 、 干姜合用可温补心。 肾阳气 , 驱散阴寒之气 。 炙甘草 益气复脉。白术健脾益气 。 熟地 、 当归 、 白芍 、 川芎构成 四物 汤, 是补血 、 养血 、 活血 的圣方 , 主治心悸 、 眩晕 等营血虚滞 之证 , 旨在阴 中求 阳 , 又 丹参营血荣心 。 枳实行气利胸膈 , 瓜 蒌 、 白通 阳散结 , 薤 祛痰宽胸。 诸药合用可达到温补阳气 , 养 血复脉提高心率的目的, 同时也改善了临床症状 , 效果较佳。
心 阳不 振 。肾 为 先天 之 本 , 阳之 根 , 诸 五脏 之 阳 皆赖 肾 阳 的 温 煦 而 得 以 始 生 , 果 肾 亏则 无 力 温 煦 心 阳 。 如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 以虚为本 , 寒为 因, 肾阳气虚为 主 心

心律失常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心律失常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胆汤加减 ; 与用西药治疗 的 6 并 0例患者进行对 比观察 , 结果其 治愈率明显高于西 药组 , 复发率 明显低于西药组。宋青 等 且
辨证 治 疗 快 速 心 律 失 常 3 例 ,其 中 心 血 不 足 、瘀 血 阻 络 证 l 0 0
例, 药用党参 、 丹参 、 苦参 、 酸枣仁 、 炙甘草 、 当归 、 麦冬 、 制乳香 、 制没药、 五昧子 、 干松 、 珀末 等; 琥 阴虚火 旺、 肾不交证 l 心 2例 ,
对照 , 其方用 自拟正心汤为基本方 , 由天麻 、 当归 、 生地黄 、 制何 首乌 、 丹参 、 蝉蜕 、 全蝎 、 珍珠母 、 远志 、 葛根 、 苦参 、 炙甘草等组 成, 并随证加减 , 结果 临床痊愈率 4 . 0 、 7 6 % 总有 效率 9 .0 , 76% 均高于对照组 。冯 大干 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 7 例 , 中 8 其
交藤 、 龙齿 、 远志等 ; 阳亏虚 、 心 水饮凌心证 4 , 例 药用桂枝 、 炙甘
草 、 骨 、 蛎 、 附子 、 龙 牡 炮 白术 、 苓 、 苓 、 药 、 猪 茯 山 生姜 、 苈 子 葶
风, 忤犯心宫等六方面具体 阐释。
缓 慢 性 心 律 失 常 的 病 因 病 机 目前 多 认 为 是 心 脾 肾 阳 气 亏 虚, 湿、 寒 痰饮 、 血 之 邪 阻 滞 心 脉 , 脉 瘀 阻 流 通 不 畅 。 如 严永 瘀 心 琴 总结 李松 林 经 验 , 为缓 慢性 心 律 失 常 的基 本病 机 是心 、 、 认 肾
快速心律失常 5 8例 ( A组 ) 缓 慢 心律 失 常 2 , 0例 ( ) 结 果 A B组 , 组 总 有 效 率 8 . 7 、 为 8 .0 , 组 疗 效 无 显 著 差异 。 7 9 % B组 50 % 两 梁 君 昭 采 用 养 心 定 悸 法 ( 子 参 、 冬 、 寄 生 、 根 、 太 麦 桑 葛 合欢 皮 、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利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律失常,观察其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确诊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6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心阳不振组20例,气滞血瘀组17例,心胆气虚组19例,对症治疗4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对症治疗后,心阳不振组总有效率为90%;总有效率为94.12%;总有效率为89.48%,各组较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利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缓慢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病证之一,临床表现以心律低于60次/min 为特征,包括心脏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和室性逸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现代医学多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作为应急治疗,但未有长期有效的药物出现,病情严重者需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但因其费用昂贵,且为有创治疗,难以被广泛接受[1]。

本研究通过利用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56例,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46~78岁,平均(60.12±17.34)岁,其中心脏传导阻滞8例、窦性心动过缓17例、室上性和室性逸搏1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9例。

根据中医辨证,将56例患者分为3组,其中心阳不振组20例,气滞血瘀组17例,心胆气虚组19例。

1.2 临床表现心阳不振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气滞血瘀证:心悸不舒,心胸憋闷,心痛时作,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心胆气虚证:心悸不宁,善惊易恐,不寐多梦,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1.3 治疗方法心阳不振证:治宜温补心阳、行气通络。

药用桂枝、熟附子、黄芪、党参、麦冬、枸杞、龙骨、牡蛎、炙甘草、肉桂等;兼见水饮内停者,加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等利水化饮;夹瘀血者,加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兼见阴伤者,加玉竹、五味子。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探讨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中 医 中 药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症之一,是有效心搏低于60次/min的心率失常,可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为常见。

按照中医学理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心悸、胸痹、昏厥、怔忡、眩晕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隐痛、头晕乏力动则加重,伴畏寒肢冷、失眠等,严重者出现反复晕厥史。

西医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只能以肾上腺素、β受体兴奋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对症处理为主,但这些药物副作用多,不能长期服用。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费用昂贵,且为有创治疗,多数患者难于接受。

因此,探索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胸痹、昏厥、怔忡、眩晕等范畴。

临床上以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甚至昏厥等症状为主,常还同时伴有面白畏寒、眩晕昏厥、腰膝酸软,其脉证均见迟缓,属于迟脉、结脉等,故大多学者认为心肾阳虚是本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主要病机是由于心肾阳虚,气虚血滞,心气虚弱,血滞运行无力。

从脏腑辨证角度看,主要责之于心、脾、肾,但以心、肾阳气虚弱为关键因素。

该病的中医临床辨证以虚证为主,常见心脾肾阳虚的证候。

杨尊彝临床观察36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主要病机为心肾阳虚[1]。

王守满认为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病理过程以阳虚为本,瘀痰水是其主要病理产物[2]。

郭龙清认为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病机为阳气虚弱,心血瘀阻,部分病例兼有痰浊阻痹胸阳或水气凌心等,多属本虚标实之证[3]。

张治祥等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心气亏虚、心阳不振。

而脾气亏虚、肾阳不足又是导致心阳不振的主要原因[4]。

梁军昭等认为该病病机以阳虚瘀阻为主,涉及心、脾、肾脏,属本虚标实之证,但病位实质在心之络脉[5]。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药研究进展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 因病 机
阳虚 、 阳虚欲 脱 、 痰浊内阻、 心血( 脉) 瘀 滞 等㈣。
3 治 疗
中 医学 认 为本 病发 病 既 有 体质 因素 ,饮 食 劳 倦 或情 志所 伤, 亦 有 因感 受 外邪 或 药 物 中毒所 致 。 大 多认 为 其 主要 病 机是 心 脾 肾 阳气 亏 虚 , 寒湿 、 痰 饮 之邪 阻滞 心 脉 , 心 失 所养 。 陕西 省名 老 中医杨 颐 主 任 医师认 为心 肾 阳虚 、血 脉 瘀 阻是 本 病 的 主要 病 理 基础。 病 位 在心 , 根本在肾。 心 气 旺盛 , 血 脉 充盈 , 则 脉 搏 和缓 有 囊 , 与复方丹参片对照, 观察 3 个月后 , 治疗组 心率 提高 幅度较 力, 面 色红 润 , 精 神振 奋 。心 阳不 足 , 鼓动无力 , 心 脉 瘀 阻则 心 悸 对 照组 高 ,早 搏及 阵 发性 房 颤 再发 次 数 较 对 照组 少 ,且 安全 有 怔忡 、 面 色苍 白 , 脉 虚弱 迟 缓或 结 代 。 肾 阳为诸 阳之 本 , 心 阳得 肾 效 。赵 伟平 ㈣对 临床 4 J 6 例 急性 心肌 梗 死并 发 不 同类 型缓 慢性 心 中 真火 之 助 , 方 可 发挥 其 主 血 脉 之 功 , 肾 阳衰 败 不 能 上 济 心 阳 , 律失 常患 者 常 规 应 用 阿 司 匹林 、 氯 吡 格雷 、 低分子肝素钙 、 阿 托 心 阳不 振 , 鼓 动无 力 , 血行不畅, 1 3 久 则 导致 血 瘀 , 故 脉来 迟 涩 无 伐他 汀 , 同 时 应用 参 附注 射 液 静 脉 输 注 , 与 只 是 西 药 常 规 治疗 , 力日 。李 春 认 为痰 浊 、 瘀 血 在 缓 慢 性 心律 失 常发 病 中起 着 不 容 1 4 d 后 发 现 参 附 注射 液 组 患 者 缓 慢 心 律 失 常 的持 续 时 间缩 短 , 忽视 的作用 。人们 生 活方 式 改 变 , 体力 活 动 越来 越 少 , 久 坐 少 动 心室 率 明显 提 高 。 此外 还有 关 于 生 脉 、 参 麦 注 射 液治 疗 本病 疗 效 导致 了气 血 运 行 迟滞 ; 冰箱 、 空调 可 致 肝 脏 疏 泄 功 能失 常 , 肝 气 著 的报 道 [ 3 4 1 。 郁结 , 气滞 血 瘀 ; 肥甘 厚 味 , 辛辣 刺激 之 品摄 入 增 多 , 损伤脾 胃, 3 . 1 . 2 成方 : 张辰浩l 1 l 对冠心病 P C I 术 后缓 慢 心 律 失 常 患 者 在 常 久 则 运 化失 健 , 痰 湿 内生 。 痰 浊瘀 血 阻滞 心 脉 , 络 脉 不通 , 气 血不 规 西 药基 础 上 ,治疗 组 给 予炙 甘 草 汤 加减 ,与 常规 治疗 对 比发 荣, 心失 所 养 。导 致气 血 运行 不 畅 , 心 之传 导 被扰 , 则 发 为心 悸 、 现, 加用 炙甘 草 汤 加 减 治疗 组 , 治 疗 后 平 均 心 率 明显 提 高 , 临 床 胸 闷、 脉 迟 缓或 结 代 等症 。梁 君 昭 认 为 本病 病 位实 质 在 心 之 络 症状明显改善。顾仁樾老师【 认 为本病 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 , 脉, “ 久 病人 络 ” 、 “ 久 虚人 络 ” 、 “ 久瘀 入 络 ” 。 病程 1 3久 , 由“ 经 脉继 本 虚 以心 气 虚 、 心脾 肾 阳虚 、 气 阴两 虚 为 主 , 标 实 以血瘀 为 主 , 大 及络脉” 。络 脉 易滞 易 瘀 , 日久化 浊 生毒 , 形 成 脏 络并 病 , 滞、 瘀、 多数患者同时夹痰 、 或痰瘀互结。应采用标本兼治原则 , 分两个 浊、 毒 互 结 的病 象 。 刘 淑 娟等 【 结 合 黄 春林 教 授 的 临床 经 验 , 认 为 类 型进 行 治疗 。对 于 心肾 阳虚 , 心气 不 足 , 兼有 痰 瘀 互 结 的病 态 肾阳 虚弱 乃 是本 病 的病 理 基 础 和 中心 环节 。肾 中真 阳不 足 则心 窦 房 结综 合 征 , 运 用 温 阳益 气 , 活 血 化瘀 的治 法 , 常 用麻 黄 附子 阳虚 微 , 不 能 温 运 血脉 而呈 迟 、 结之 脉 , 气滞、 瘀血 、 痰 浊是 在 此 细辛 汤 、 参 附 细辛 桂 枝 汤 、 温 阳 回脉 汤加 减 ; 对 于 心 气虚 弱 , 心 肾 基 础 上形 成 的病 理 产 物 。 周智 恩 【 为 本 病 的病 机 特点 可 归 纳为 阴 虚 , 夹 痰 夹 瘀 的 房 室传 导 阻滞 和 窦 缓 等 疾病 , 运 用 温 阳育 阴 、 虚、 痰、 瘀 三个 字 。 虚 为心 肾阳虚 , 瘀 为 瘀血 内阻 , 血脉不 畅 , 痰 为 益气 活 血 的 治法 , 四逆 汤 、 生脉 散 温 阳育 阴益气 活血 汤 加 减 。刘 痰浊阻脉, 与 瘀胶 结难 解 , 痰 瘀 同病 、 心 肾 阳虚是 本病 的共 同病 玉 洁教 授 l 】 治疗 本 病 多 用 经方 , 除 用麻 黄 附 子 细辛 汤 , 炙甘 草 汤 理基础 肾阳衰惫 , 心 阳不振 , 气虚痰瘀互阻 , 血行迟滞则心悸 、 胸 外 , 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用于心阳虚损、 肝郁气滞 型, 茯苓桂枝 痹; 闭 塞神 窍 , 可 见 黑蒙 , 昏厥 其 临床 表 现 , 不仅 具 有 痰瘀 各 自的 白术 甘 草 汤 , 用 于 中医辨 证 属脾 虚 心 阳不 振 , 水 饮 凌 心 型缓 慢 性 证候, 还 具 有 两者 在 病机 上 互 为 因果 反 映在 全 身 的综 合 征象 , 如 心律 失 常患 者 , 刘 老 还 以真 武 汤 , 用于 肾阳 虚水 饮 上 泛 于心 所 引 目光呆滞 , 反应迟钝或躁扰不宁, 甚则精神错乱 ; 形体肥胖 ; 面色 起 缓 慢 性 心律 失 常患 者 。刘 老 在 治疗 本病 时在 运 用 经方 基 础 j - 油光 多 脂或 面 色 晦 暗青 紫 ; V l 唇紫 黯 ; 皮肤 油垢 , 色 素沉 着 等 。 多配伍养血安神、 解郁安神、 补气安神 、 化痰定悸 、 活血化瘀等药

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迟来 一 息 至 惟 三 , 不 胜 阴气 血寒 。 虚阳衰 , 阳 ” 气血生化乏源 , 则心 肾气 阳愈 故治疗 尚需谨察 阴阳气血 之所在 , 寒 另 有 《 匮要 略 》 金 中立 有专 篇 论 述 : 寸 虚。本虚 为气 血阴 阳亏虚 , “ 标本 同治。治本 以温 心脉 不荣 , 湿痰瘀 之兼 证 ,
口脉 动 而 弱 , 动则 为惊 , 则 为 悸 。 血脉不得充盈 , 弱 ” 鼓动无 力 , 气失于连 阳为 主, 以益 气 ; 脉 辅 治标 则 活血 行气 , 《 济生方 ・ 怔忡 论 治》 出“ 指 夫怔忡 者 , 续 ; 实 多为 血瘀 、 有 标 气滞 、 寒湿 、 浊 , 化 痰 宣 痹 。然 而 二 者 常 相 互 影 响 , 痰
此心 血 不 足 也 … … 真 血 虚 耗 , 帝 失 脉 道痹 阻不 畅 , 脉 涩 滞 , 动循 行 因 虚 致 实 , 有 因实 致 虚 , 常 虚 实 夹 心 中医治疗 失 常 。
缓慢 性 一 律 失 常 的 研 究 进 展 综 述 2 辨 证 分 型 及 治 疗 原 则 t k ,
心律 失 常 属 中 医 学 心 悸 、 痹 、 代 、 脉 学 》 “ 来 一 息 至 惟 三 , 不 胜 阴 成 阴 阳 两 虚 ; 肾 阳 虚 , 及 脾 阳 , 胸 结 云 迟 阳 心 损 脾
昏厥 、 忡 、 怔 眩晕 等 范畴 。以心悸 、 气 气血寒 ” 指 出迟 脉是 由 阳虚 阴盛 , , 气 失健运 , 聚痰 阻, 血瘀 滞 ; 为后 湿 气 脾
伤、 伤 、 烧 中毒等 。《 问 ・ 素 阴阳别 论》 专病 中医临床诊 治》 中指 出 , … 缓慢性 细辛汤 , 方集 中体 现了温 阳益气 的 此 日“ 迟者为阴” 元 ・ 寿在《 ; 滑 诊家枢要》 心 律 失 常 ,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心 治疗大法 。然而益气 温 阳用药 亦轻重 因 述“ 迟为阴胜阳亏之候 , 为寒 为不足” 脏病引起者常表现为心脉瘀 阻证及 心 有 别 。 心 气 不 足 , 见 胸 憋 气 短 , 悸 。 证 心 《 素问 ・ 痹论 》 日“ 又 心痹 者 , 脉不 通” 血不足证 , 宜活 血 通脉 、 心 养血 ; 怔忡 , 。 活动 加剧 , 头晕 乏力 , 自汗 , 神疲 治 补 可见 , 皆因阳不 胜阴 , 气虚 、 血瘀所 致。 因肺 源 性 心 脏 病 引 起 者 多 为 痰 扰 心 脉 体倦 , 脉迟缓无力 , 甚则迟细无力 。治 临床 以虚证 为 主, 见脾 肾阳虚 的证 证 ,证 治汇 补 》 : 痰 迷 于 心 , 心 宜 补 益 心 气 为 主 , 阳 法 次 之 。 心 阳 常 温 《 谓 “ 为 候。心 阳 的主 要 作 用 是鼓 动 心脏 搏 痛 、 悸 、 惊 怔忡 、 惚。 故 痰浊 阻遏 胸 亏虚 , 见心 悸怔 忡 , 昏眩 晕 , 恍 ” 证 头 甚则 动, 温运 血脉循 行 ; 阳为诸 阳 之本 , 阳, 肾 心脉 失煦 之 证 , 床 除 见 心悸 怔 晕厥 , 临 胸憋心 痛气 短 , 倦 乏力 , 神 四肢 对人体各个脏腑的生 理活动起着 温煦 忡 , 心痛 闷胀 外 , 伴 有 纳呆 、 恶欲 逆冷 , 还 泛 舌质黯淡 , 脉迟微问有结代 。治 吐、 苔厚腻等痰湿 中阻之象 , 治宜行气 宜温 补 心 阳为 主 。

浅析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证治特点

浅析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证治特点

浅析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证治特点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 arrhythmias,BA)的证治特点,为中医临床及新药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近20年来中医治疗BA 的文献,录入“中药复方分析”软件,对其证型、药类、核心药物、药组药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常见证型中居前五位的依次为心肾阳虚证、心阳亏虚证、心阳亏虚兼心血瘀阻证、心肾阳虚兼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常用药类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补益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理气药,使用频次居前十位的核心药物依次为附子、甘草、黄芪、桂枝、丹参、人参、细辛、麻黄、麦冬、当归,其常用药组药对是核心药物的排列组合。

结论:中医治疗BA的基本组方思路是配伍温里散寒补益药以消除病因,活血理气化痰药以顾及重要病机,收涩安神药以缓解神志症状。

标签:中医;缓慢性心律失常;证治特点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 arrhythmias,BA)是由窦房结自律性低下或传导系统阻滞引起,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一类心脏传导系统疾病[1]。

其心室率低于55次/min,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常由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或传导系统退行性变所致,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资料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BA,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率高达75%[2],而且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危害也将进一步加重。

本文以文献方法,辅以计算机统计手段,整理、分析近20年中医治疗BA的文献,总结其证型特点及遣方用药的规律性,为临床医师辨证论治及科研工作者研发新药提供文献参考资料。

1方法11检索方法检索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1993~2012年;检索策略:输入BA(篇名)and中医(篇名/关键词/摘要)。

12纳入及排除标准①选择中药口服治疗BA且理法方药均具备的临床文献;②选择医案报道明确诊断为本病,方剂相关的资料具备者,亦录入本研究,若为多诊者,录入明显取效的诊治资料;③排除综述、理论分析、动物实验这些属于临床研究类的文献;④排除治疗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其他方式治疗,如配合西药或针灸治疗等,而结果不能排除其他治疗方式影响的文献;⑤排除无治法及无完整药物组成或处方保密的文献,有2篇或2篇以上的相同文献取时间最早的一篇。

3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3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3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32例,观察其经过治疗的效果和心电图变化情况,跟进半年内对患者的心率、用药以及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变化情况。

结果对3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半年的治疗后,治愈率达到96%,半年中药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中医1引言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室性自主心律、传导阻滞(包括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

中医无心律失常病证,但临床通常将之归纳为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真心痛一类病证范畴。

目前临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主要用拟肾上腺素类药物、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但这些药物不良作用多,不宜长期服用。

近年来人工心脏起搏器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为有创治疗,并发症不容忽视,且费用昂贵,难以推广。

现代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优势,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疗效肯定,易于推广。

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选取的32例患者均为笔者自2013年-2017年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0-75岁,平均(47.21±16.35)岁;窦性心动过缓19例、病窦综合征3例、窦房传导阻滞4例、房室传导阻滞8例;原发病:心肌炎2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冠心病12例,心脏病术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7例,排除高血压病、肾脏疾病及心力衰竭。

2.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心脏内科学》和《临床心电图学》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和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心肾阳虚型:心悸倦怠,少气懒言,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五更泄泻,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②气虚血瘀型:少气懒言,心痛时作,心悸气喘,失眠多梦,唇甲青紫,食少腹胀,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③气阴两虚型: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易惊,舌淡红,脉沉迟细弱。

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研究目的:研究分析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治疗的98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9例,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为49例,予以苓桂术甘汤与生脉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率变化情况,均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参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低于参照组的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缓慢型心律失常实施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联合治疗,具有十分优异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标签:苓桂术甘汤;生脉饮加减;缓慢型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滯缓慢型心律失常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中针对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多采用西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是患者用药后有着一定的用药不良反应,且部分患者停药后,其心律失常症状依旧会出现,对患者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并不理想,不能够满足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

参考目前临床中针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相关研究内容发现,采用苓桂术甘汤和生脉饮加减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率变化情况[1]。

在此研究背景下,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积极对苓桂术甘汤和生脉饮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做出进一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治疗的98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9例,男24例,女25例,年龄51~71岁,平均(60.31±0.69)岁,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共有17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有1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共有18例;研究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52~73岁,平均(61.28±1.22)岁,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共有19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有1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共有17例,对照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对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1]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83—184[2] 李培生.伤寒论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6—127[3] 许济群.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79—180[4] 赵凌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6例.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6):39—40(收稿日期:2007-02-21)【文献综述】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治研究马芳 李宁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 山东淄博(255300)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Π中医证治 综述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以心悸、头晕、神疲乏力、甚则晕厥、猝死为主要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之“心悸”、“迟脉证”等范畴。

它包括西医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

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严重者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但价格昂贵,且为有创治疗,许多患者难以接受。

近年来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证治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及治法研究近年来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法研究颇多。

因本病患者多见迟脉,并见沉、细、结脉等,临床表现以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等心气虚弱的证候为主,同时伴有面白畏寒、眩晕晕厥、腰膝酸软等心肾阳虚的证候特点,普遍认为,心肾阳虚是本病的共同病理基础。

其主要病机是由于心肾阳虚、心气虚弱、气虚血滞、血液运行无力所致。

李红灿[1]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为心气亏虚、心阳不振,而脾气亏虚、肾阳不足是导致心阳不振的主要原因。

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升清;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阳,五脏阳气皆赖此而得以维系。

李书清[2]对4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心阳不振,寒凝气滞,瘀血内停,久病入络。

何红涛等[3]通过100例病人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胸闷乏力等,中医辨证为阳气虚弱、心血瘀阻,多属本虚标实之证。

林海飞[4]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2例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后认为,本病为心气亏虚,心阳不振,鼓动无力,血不营络,脉气不能正常衔接引起。

刘梅[5]认为,心阳根于肾阳,肾阳不足则心阳式微,不能温运血脉,则脉象迟结。

心、肾阳虚又可导致脾阳不足,脾虚失运,进而痰浊内生;心阳不足,血行无力,久则形成瘀血。

痰瘀互结,更进一步阻碍血脉运行,故心肾阳虚、痰瘀阻络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赵明君等[6]临床观察发现,因肝气、肝血失调造成气滞、血瘀、血虚,致心脉失养、心率缓慢者亦为数不少。

对胸闷明显的患者,使用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临床研究211 证候分类:李宜芳[7]对缓慢性心律失常之病窦综合征30例病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其中气阳两虚型17例,治以益气温阳,方用保元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气阴两虚型5例,治以益气养阴,方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气虚血瘀型8例,治以益气活血化瘀,方用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水煎服,日一剂。

结果;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有效率8313%。

王居新[8]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7例,分三型论治。

①心肾阳虚型:拟温阳益气、活血通络,麻黄细辛附子汤合四君子汤加丹参、红花,水煎服,并配以参附注射液40—60毫升静脉滴注。

②气虚血瘀型:拟益气活血,温经活络,麻黄细辛附子汤合四君子汤、血府逐瘀汤水煎温服,并配以丹参注射液20—40ml静脉滴注。

③气阴两虚型:拟益气滋阴,养血和营,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水煎温服,并配以生脉散注射液40—60ml静脉滴注。

结果:有效率91149%。

郑源庞[9]对本病辨证为心气不足、气阴两虚、心肾阳虚、阳虚欲脱、痰浊内阻、心脉瘀阻等证型。

心气阳不足者以温阳益气为法,方用人参四逆汤加味;气阴两虚者以益气养阴为法,方用生脉散加减;心肾阳虚者以温阳祛寒为法,方用参附汤合右归丸加减;阳虚欲脱者益气回阳、救逆固脱为法,方用参附龙牡汤加味;痰浊内阻者以通阳化痰、宣痹通络为法,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导痰汤加减;心血瘀滞者以活血通脉、祛瘀止疼为法,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赵永华[10]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证协作组胸痹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医急症诊疗规范,将本病分为心阳不振、心血瘀・56・光明中医2007年7月第22卷第7期 C J G MT C M July2007.V ol22.7阻、气阴两虚三种证型。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已成为近年来众多学者的共识,在《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11]中指出,缓慢性心律失常,因冠心病引起者常表现为“心脉瘀阻”及“心血不足”证;因肺心病引起者常表现为“痰扰心脉”证;因心功能不全引起者则以“心血不足”证辨治,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者则更多以“心神不宁”证论治。

这也充分体现了“同病异治”的原则。

212 主方加减:缪培融[12]以益气温阳法自拟温阳益气汤(麻黄、炮附子、麦冬、当归、党参、细辛、甘草)水煎服,日一剂,治疗16例,结果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3例。

杨艳华[13]自拟益气通心汤(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桂枝、丹参、磁石、赤芍、炙甘草)治疗心气阳不足、心血瘀阻型66例,认为该方可提高机体对疾病及外环境的抵抗力和适应性,抑制心脏异位兴奋灶的应激性,有利于心律的恢复,总有效率为8813%。

朱艳丽[14]以温阳散寒、益气养心为大法,自拟温阳升律汤(制附子、肉桂、鹿角胶、补骨脂、杜仲、山药、熟地、山茱萸、黄芪、党参、茯苓、陈皮、丹参、赤芍)治疗本病属心肾阳虚兼脾阳不足型60例,总有效率为9011%。

提出本方对心律失常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提高窦房结的起搏频率,改善房室传导功能。

应丹松[15]以温阳散寒活血法,以阳和汤为主组方:熟地黄、鹿角胶、肉桂、甘草、炮姜、白芥子、麻黄、川芎,随证加减,治疗41例,总有效率95%。

程玉聪[16]用益气滋阴、补血复脉法,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本病64例,药用:炙甘草、生姜、党参、生地、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5—10枚。

日一剂,水煎服,3个月一疗程,效果显著。

厉有卫[17]采用化瘀通阳法组方治疗窦性心动过缓32例,药用:丹参、当归、川芎、制附子、红花、桂枝、薤白、炙麻黄、细辛、炙甘草,随症加减,结果显效12例,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8715%。

刘梅[5]采用温、通、补三法并治本病48例,药用:制附子、仙茅、淫羊藿、细辛、桂枝、黄芪、炙甘草、赤芍、丹参、石菖蒲、地龙、生地,随症加减。

结果显效25例,有效19例,效4例,总有效率91167%。

213 中成药的应用:蒋家祥等[18]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本病72例,其中窦性心动过缓38例,房室传导阻滞34例,总有效率86%。

方居正[19]通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本病70例分析发现,参附注射液可改善症状,提高心率、改善心电图,具有明显优势。

刘仲[20]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窦综合症32例,发现其通过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调整血压血流,控制动脉硬化作用,保证了窦房结及其周围神经和心肌正常电活动,使窦房结的功能得以恢复。

黄新梅[21]以生脉注射液治疗本病80例,效果显著。

经研究发现,生脉注射液能改善心肌缺血使冠脉流量增加,抑制心肌K+2 Na+2ATP酶的活性,改善心脏生理功能,从而增加心肌生物电的稳定性。

曹成铿[22]等用心宝治疗本病156例,显效102例,有效4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515%。

刘庆彦[23]以稳心颗粒治疗本病36里例,发现其能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对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156%。

3 单味中药研究经临床及试验研究证实,中药不仅能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治疗冠心病,而且多种中药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较多的有炙甘草、苦参、黄连、青蒿、黄芪、人参、麻黄、附子、麦冬、五味子、细辛等。

炙甘草具有强心利尿、抗休克、抗心律失常之药理作用,可降低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调节心脏传导功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应激能力[24]。

苦参对心动过速、过缓、房早、室早及房颤均有较好疗效。

所含苦参碱有奎尼丁样作用,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钾离子、钠离子转运系统,降低心肌应激性,从而可抗心律失常[25]。

黄连中的小檗碱可抑制钠离子通道,减少早后除极;阻滞钙离子通道,减轻钙超载;抑制钾离子内流,增加浦肯野氏纤维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间[26]。

青蒿能抑制离体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通道,从而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27]。

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人参可通过抑制Na+2K+2ATP酶,发挥其强心及改善心功能作用。

麻黄中的麻黄碱能使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输出量。

附子有效成分之一消旋去甲乌碱具有R受体激动作用,能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改善和加快窦房及房室传导。

麦冬具有显著的抗心律紊乱及调节心肌兴奋性的功能。

五味子有加强和调节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改善心肌营养和功能的作用。

细辛挥发油可明显增加心脏冠脉流量,对心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具有正性肌力、正性频率作用。

4 结语综上所述,近年来对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同时,在利用现代医学研究方面,单味药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目前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病例报道的样本小,以一般的临床经验总结或治疗观察居多;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疗效标准尚不统一;试验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重复研究居多;试验研究的中药以单味中药居多,对有效中药复方的研究较少,复方研究尽管复杂,但意义重大。

可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还有很・66・光明中医2007年7月第22卷第7期 C J G MT C M July2007.V ol22.7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广大中医工作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1] 李红灿.缓慢心律失常的辩治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2):13[2] 李书清.中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45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3(10):213[3] 何红涛,董燕平.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004,4(17):2112—2113[4] 林海飞.中西医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22例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24):47[5] 刘梅.温、通、补三法并治缓慢性心律失常48例[J].河北中医2000,22(5):356[6] 赵明君,石小智.调肝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53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1(25):23[7] 李宜芳,杜焱.辩证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J].山东中医杂志,1999,18(6):255—256[8] 王居新.缓慢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论治[J].四川中医,2002,20(8):36—37[9] 郑源庞.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证治探索[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2):67—68[10] 赵永华.辨证论治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51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4,5(13):270[11] 黄春林.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1[12] 缪培融.温阳益气汤治疗心动过缓16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15(4):19[13] 杨艳华.益气通心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6例[J].中医药信息,2003,20(3):13[14] 朱艳丽,倪国瑞.自拟温阳升律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0例[J].中国中医药临床杂志,2003,17(1):34[15] 应丹松等.阳和汤治疗心动过缓41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15(6);6—7[16] 程玉聪.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动过缓64例[J].中国医药学报,1999,14(2):74[17] 厉有卫.化瘀通阳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32例[J].河北中医,2000,22(2):115[18] 蒋家祥,陈朝俊.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心律失常72例[J].广东药学,2004,14(1):41—42[19] 方居正.参附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70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3,21(7):1147[20] 刘仲.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1,(3):12[21] 黄新梅.生麦注射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1(4):1953[22] 曹成铿,等.心宝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56例[J].吉林中医药,1999,19(1):30[23] 刘庆彦,张广东.稳心颗粒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6例[J].中原医刊,2003,30(17):48—49[24] 麦丽莎,陆智东.炙甘草康复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30例[J].现代康复,1997,1(4):304—305[25] 何燕.苦参有抗心律失常作用[J].中医杂志,1995,36(8):454[26] 孙学刚,贾钰华,陈育尧.定心方及丹参酮防治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NO机制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6):358—360[27] 李宝馨,杨宝峰,李玉荣.青蒿素抗心律失常作用及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15(5):449—452(收稿日期:2007-01-12)【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万志远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462000)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Π骨股头坏死 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