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心悸、心律失常秘方
【炙甘草汤--千古补心第一方!早搏、房颤、骤停、心律不齐易猝死】
【炙甘草汤--千古补心第一方!早搏、房颤、骤停、心律不齐易猝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77)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条文解析:【成无己】结代之脉,动而中止能自还者,名曰结;不能自还者,名曰代。
由血气虚衰,不能相续也。
心中悸动,知真气内虚也,与炙甘草汤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柯韵伯】寒伤心主,神明不安,故动悸;心不主脉,失其常度,故结代也。
结与代皆为阴脉,伤寒有此,所谓阳证见阴脉者死矣。
不忍坐视,姑制炙甘草汤以欲挽回于已去之候耳。
收检余烬,背城借一,犹胜于束手待毙乎?【尤在泾】脉结代者,邪气阻滞而营卫涩少也;心动悸者,神气不振而都城震惊也。
是虽有邪气,而攻取之法,无所施矣。
故宜人参、姜、桂以益卫气;胶、麦、麻、地、甘、枣以益营气。
营卫既充,脉复神完,而后从而取之,则无有不服者矣。
此又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如此。
今人治病,不问虚实,概与攻发,岂知真气不立,病虽去,亦必不生,况病未必去耶。
1964年中秋,著名老中医秦伯未来河南讲学,使我有机会与他相处周余。
当时亲见秦老用仲景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动悸、脉结代一证,应手取效。
细查其用药,发现方中桂枝仅用2~3克,不解其故,请秦老赐教。
他说:心病虚证,在病机上要分心阴虚和心阳虚两大类,阴虚则阳亢,阳亢则动,多见心动过速;阳虚则阴盛,阴盛则静,多见心动过缓。
心动悸,脉结代是心阴不足,阴损阳弱,虚阳浮动。
心阴虚则心脏早搏,心阳虚则血不冲脉,而见结代。
治疗当在补心阴的基础上资助心阳。
用桂枝之意,是在配党参助心阳,故不可量大,2~3克即可。
根据心阳虚的微甚,一般脉搏出现偶发性结脉,可用2克;频发性代脉(即二联脉、三联脉),可用3克。
并加宁心安神之品,则收效更好。
秦老对医理的分析,经方的运用,出神入化,令人叹服。
心脏病秘方+治疗心律失常的偏方+治疗心衰冠心病心悸心律失常民间验方偏方大全
心脏病秘方+治疗心律失常的偏方+治疗心衰冠心病心悸心律失常民间验方偏方大全心脏病秘方+治疗心律失常的偏方+治疗心衰冠心病心悸心律失常民间验方偏方大全心脏病秘方配方:丹参20克,水蛭8克,薤白6克,瓜蒌仁12克,远志3克,麦冬12克,桂枝3克,檀香3克,地龙20克,青皮10克,百合20克,柏子仁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3克,天花粉12克,石菖蒲5克,身体虚弱加党参20克.有内热加黄芩15克.说明;此为一次性水煎服的药量,如做成丸/散可将药量加大倍数,丸散剂早晚服一次每服10克,严重一天三次,水煎服一日一剂,饭后服为佳.作用;对各种心脏病有特效,尤其冠心病,心脑血管阻塞尤效,三天即可见奇效,对胸背头跌打旧患也有效,对有些中风病人也有一定作用.禁忌:服药期间不食酸辣及刺激性之品.病人要乐观.薤白防阳不足才用.治疗心律失常的偏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患有心律失常的人越来越多,心律失常的出现,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严峻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
为了尽快使患者身体得到康复,人们往往想尽任何治疗方法。
那么治疗心律失常的偏方;祖国医学以为,若久患胸痹、心痛、脘闷、咳喘、心痹等病,皆可致阳气亏虚心脉失于温运,阴血不足,心脉失往络荣而为病,从而导致出现迟、数、促、结、代,甚至更严峻的尽脉等病脉,这些脉象均可反应出心律失常,常用的秘方、偏方如下。
[方一]酸枣仁30---45克,粳米100克。
把枣仁捣碎,浓煎取汁,再用粳米加水适量同煮,待米半生半熟时,兑人枣仁汁再煮为粥。
晚餐时温热服食。
[方二]乌豆50克,桂圆肉15克,大枣50克。
加净水3碗煎至2碗,早晚分服。
[方三]当回、生姜各75克,羊瘦肉1000克,大料、桂皮少许。
文火焖至肉烂熟,往药渣,食肉服汤,每次适量。
关于心动过缓,病窦,传导阻滞者效果好。
[方四]人参末3克,冰糖少量,粳米100克。
同人砂锅煮粥,早晚空腹分服。
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
[方五]柏子仁10--15克,猪心1个。
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的古方——炙甘草汤
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的古方——炙甘草汤有人经常会感到心慌心悸,有时心脏像缺电的钟表一样,走一走,突然停一下,然后继续走。
有人对这种情况比较敏感,会感觉心脏极不舒服,有人则不敏感,对此无所谓。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炙甘草汤来治疗。
我们来看一下炙甘草汤的应用:《伤寒论》第 177 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麦门冬半升阿胶二两麻仁半升大枣十二枚(劈)右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结脉,就是用手摸脉,感觉脉打结一样,不舒展,说明心脏部位有问题。
代脉,就是明显感觉脉走走停停,有的人是偶尔能感觉到,有的人是经常出现,甚至发作时会有濒死的感觉。
代通贷,就像一个人经济状况不好,基本的生活都没法保障,只能靠欠债来维持。
心动悸,就是心跳的不平稳,明显能感觉到心脏有颤动,就是有些像现在所说的房颤,同时还要明显的心慌心悸。
实际中观察到有人心跳的很快,超过100次/分钟,有人跳的慢,也就50次/分钟。
无论快慢,脉都显弱,而且有心慌心悸。
这时候不能认为心跳快是有热,实际是心脏因为功能弱,每次输出的功率太小,不得不通过加班加点增加输出次数来维持身体运转的需要,实际此时心脏已经不堪重负了,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用清热药,不然会酿成大错。
“脉结代,心动悸”,可能是心脏功能性问题,也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
炙甘草汤尤其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二、三尖瓣锁闭不严等。
我们看炙甘草汤的组成,里面炙甘草、人参补中气,地黄、麦冬、阿胶、大枣补阴生津,麻仁润经络、消除结涩,生姜、桂枝补阳,帮助心脏运转,所以炙甘草汤补心气、通心阳、益心阴、增心血。
也有人说炙甘草汤是“三分阳药,七分阴药”。
对此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能单纯用阴药呢?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阴阳互根的理念:“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如果人体阴阳分离了,不在一起,那离死亡就不远了。
名老中医偏方(二十八)
名老中医偏方(二十八)内科十八、心律失常1、苦参治心律失常,频发性早搏[用料]苦参30克,白糖50克。
[制用法]水煎3次,合并前液,浓缩至100毫升,加白糖调匀,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2-4周。
[功效]心律失常,频发性早搏。
2、百合龙莲汤治疗心律失常[用料]百合20克,龙眼肉、莲肉各15克,冰糖适量。
[制用法]将前3味药加水500毫升,大火烧开,加入冰糖,小火煮20分钟。
分1-2次服。
[功效]防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冠心病。
3、人参麦冬饮治疗心律失常[用料]人参(或党参15克)3-5克,麦冬10克。
[制用法]两味药水煎,饮汤吃人参。
每日1剂。
[功效]用于各种心律失常。
4、酸枣仁粳米粥治疗心律失常[用料]酸枣仁30克,粳米50克。
[制用法]把酸枣仁捣碎,浓煎取汁,再用粳米加水适量同煮,待米半生熟时,加入枣仁汁再煮为粥。
晚餐时温热服食。
[功效]宁心安神。
用于心律失常。
5、当归羊肉粥治疗心律失常[用料]当归、生姜各75克,羊瘦肉1000克,大料、肉桂少许。
[制用法]将上述用料一同加水,文火焖至烂熟,去药渣,食肉服汤,每次适量。
[功效]补气、活血。
治疗心律失常,对于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阻滞者效果好。
6、猪心柏子仁治疗心律失常[用料]柏子仁10-15克,猪心1个。
[制用法]纳柏子仁于猪心内,隔水炖熟,中午饭服食。
每日1剂。
[功效]安神补心。
治疗心律失常。
十九、冠心病1、水蛭治冠心病、心绞痛、脑出血[用料]水蛭260克。
[制用法]烘干,研细末,每次3克,1日3次,开水送服,连服4周为疗程。
[功效]冠心病、心绞痛、脑出血。
2、毛冬青治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用料]毛冬青90克。
[制用法]水煎2次,分3次服。
[功效]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3、半夏治病毒性心肌炎[用料]制半夏18克,生姜24克,茯苓12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病毒性心肌炎。
4、麦冬治冠心病[用料]麦冬45克。
名老中医诊治心悸荟萃
名老中医诊治心悸荟萃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多发生在急性或慢性心脏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
中医认为,心悸是由于心脏功能失调、脏腑气血不足或阻滞等原因导致的。
本文将介绍几位名老中医的诊治心悸经验。
名老中医李时中
李时中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在研究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李时中认为,心悸是由于气血不足或心脏功能失调引起的。
他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补益为主,同时结合调理心脏功能。
以下是他常用的几个方剂:
1. 番泻叶调制汤:主要成分是番泻叶、人参、骨碎补等。
这个方剂可以起到补益心脏、调和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心脏功能衰竭引起的心悸。
3. 葛洪心肾活血丸:主要成分是葛洪心肾活血丸、丹参、桃仁等。
这个方剂可以活血化瘀、补益心脏,适用于心血瘀滞引起的心悸。
2. 茯苓泽泻汤:主要成分是茯苓、泽泻、白术、甘草等。
这个方剂可以利水渗湿、利尿通便、调和气血,适用于脾胃湿气引起的心悸。
心悸的治疗主要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来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通过补益心脏、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等方法,可以减轻心悸症状,恢复心脏功能的平衡。
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中医治疗心悸还需要结合日常调理、注意饮食、合理运动等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心悸心慌,可以试试这两个中医名方,很多人试了都有效!
心悸心慌,可以试试这两个中医名方,很多人试了都有效!可能大家都曾有过心脏剧烈跳动、胸闷难受的情况,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后面就没有过,那问题不大,但如果经常性的心悸,就要注意了。
心悸的基本证候特点是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或数日一次发作。
常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以至出现晕厥。
心悸患者,可以参考使用炙甘草汤调理:甘草(炙)12g,生姜(切)9g,桂枝(去皮)9g,人参6g,生地黄50g,阿胶6g,麦门冬(去心)10g,麻仁10g,大枣(擘)10枚。
每日一剂,水煎服,处方5剂。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
“心动悸”是指心脏引起的心悸等不适感觉;“脉结代” 是指心脏功能失常,特别是心律失常引起的脉象不规整等变化,属心阴心阳两虚的表现。
其中炙甘草补中益气,合人参、大枣补中气、滋化源,气足血生,为复脉之本;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阴、补心血,以充血脉;更佐桂枝、生姜温通心阳。
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注:本方要根据自身症状和体质,适量加减,如需使用,请先咨询当地医生。
心悸也是血虚的一种常见症状,如果您有心悸现象,同时伴随面色苍白无血色,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懒动,失眠多梦,那多半是血虚症状。
治疗血虚,可以用另一个食疗古方:玉灵膏。
玉灵膏出自清代名医王孟英先生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著名中医罗大伦博士在《百家讲坛》及博客中,也曾大力推荐。
桂圆肉300克,西洋参粉30克,将桂圆肉打碎,与西洋参粉混合,放如炖盅,不加水,隔水蒸。
分多次蒸足40小时,放凉后用密封盒装进冰箱,每天一汤匙开水冲泡后服用。
王孟英说玉灵膏大补气血,力胜参芪,因此又叫代参膏;罗大伦博士说这是自己用过补血效果最好的方子。
经过临床推广,很多人食用后,对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疲乏无力等症状确实改善效果明显。
祖传特效偏方治疗心悸
祖传特效偏方治疗心悸生活中,心悸是指病人自感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或脉见参伍不调的一种征候;那么大家知道心悸怎么治疗吗?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祖传特效偏方治疗心悸:宁心饮【组成】太子参15~30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6克,淮小麦30克,甘草6克,大枣7枚,丹参15克,百合15克,龙牡各30克,磁石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益气养阴,宁心调神。
【主治】心悸难宁,胸闷烦热,口干津少,少寐多梦,或伴汗出。
苔少质红,脉细数或有间歇。
多用于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主任医师朱锡祺验方。
渗湿逐饮汤【组成】半夏10克,风化硝10克(冲),茯苓31克,花槟榔10克,猪苓31克,郁李仁1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渗湿逐饮。
【主治】胃脘跃动(痰饮心悸)。
症见心悸心慌,伴有失眠,头晕等。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老中医奏厚生验方。
心律失常方【组成】生地12克,丹皮12克,知母9克,黄柏6克,黄连6克,龙眼肉12克,玉竹12克,莲子肉12克,枣仁9克,夜交藤15克,珍珠母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清热安神。
【来源】河北中医学院薛芳副教授验方。
风心方【组成】橘络、丝瓜络各6克,青葱根、茜草根、旋覆花、赤芍、归尾、桃仁、红花、青蒿各6克,鳖甲25克,大黄虫丸1丸(分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气养阴、活血化淤、疏通经络。
【主治】风心病心衰晚期症见大肉已脱,上气喘满,心悸怔忡,腹胀攻撑,纳差便溏,肚大青筋,下肢水肿等,舌边有淤斑或青筋暴,脉来两天关浮弦或虚数无根。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岳美中教授验方。
以上就是关于祖传特效偏方治疗心悸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其次,想要了解更多疾病偏方,请继续关注中华秘方网。
(来源:中华秘方网)。
【名医效方:心律失常方】
【名医效方:心律失常方】治老年心律失常方【方源】周次清效验方。
【组成用法】黄芪15~60g 黄精12~30g 桑寄生12~30g 当归9~15g 丹参15~30g 生山楂12~30g 葛根15~30g 天南星6~12g 水菖蒲9~15g 羌活3~9g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本方有益气养血、通脉活络作用,可用于治疗老年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窦性心动过缓,心房纤颤。
并对老年冠心病、高血压病及脑血管缺血均有较好效果。
【加减应用】脉象疾、数、动、促,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早搏者,当归、天南星用大量,加石斛30g,柏子仁15g;脉象迟、缓、结、代,出现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有早搏者,加麻黄6~9g,细辛3~6g。
抗心律失常方【方源】郭士魁效验方【组成用法】炙甘草6~10g 桂枝10~12g 玉竹12~15g 菖蒲12~15g 元胡10~12g 五味子6~10g 党参12~15g 当归10~12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益气复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
宁心复律汤【方源】董平效验方【组成用法】人参9g (另煎兑入)麦冬15g 五味子9g 桂枝6~9g 赤白芍各6~9g 丹参30g 甘草9g 生龙牡各25g (先煎)琥珀3~6g (研冲)水煎分2次服。
【功效主治】双补气阴,调和阴阳,活血通络,安神定悸,通顺血脉,调整心律。
治疗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
本方随证加减可以通治心悸、怔忡、虚劳等病属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的种种心律失常,包括气血阴阳偏虚夹气、夹痰、夹寒、夹火各证型。
【加减应用】充分发挥本方辨证论治的高度灵化性,全在于随证加减,其法如下:阳气偏虚、见结代脉者,桂枝加至12~15g;阳虚明显,脉偏迟缓者,除桂枝加量外,再加附子9~12g,远志9~12g。
如有可能阳复而气亢者,须再加磁石(先煎)25g以防之;血虚不寝、健忘,夜卧多梦者,酌加炒枣仁12g,柏子仁12g,桂圆肉12g,夜交藤30g;阴虚明显,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眩晕,盗汗,舌光红者,去桂枝,加生地30g,阿胶9g,百合30g,龟板15g,鳖甲15g;有明显热象者,去桂枝;脉促或过疾,经细审确有热象者,不仅去桂,还可加苦参18~30g,沙参30g,磁石(先煎)30~60g;脉促无力属虚阳浮越者,桂枝改肉桂,再加附子9~15g,熟地15~30g,菟丝子15g;心火上炎而烦热亢奋,眠少不安者,去桂枝,加生地15~30g,川连3~6g;兼胃家实便秘者再加大黄9g,黄芩6~9g;肥人夹痰而晕者,去白芍、五味子,加半夏9g,白术12g,天麻9g;血脂高者,加山楂15g,生首乌15g;瘀象明显,胸闷痛或口唇指趾青紫者,加桃仁9g,红花9g。
心律失常经验良方
心律失常经验良方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兴奋波的发放紊乱或传导受阻,使心跳失去正常节律性,称之为“心律失常”。
中医虽无此病名,但与中医的“心悸”“怔忡”“昏厥”“虚劳”等病的临床表现相类似。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方一心律失常方【组成】:生地12克、丹皮12克、知母9克、黄柏6克、黄连6克、龙眼肉12克、玉竹12克、莲子肉12克、枣仁9克、夜交藤15克、珍珠母15克【功效】:滋阴养血,定心安神【主治】:心悸(心律失常)【加减】:失眠多梦加朱砂安神丸1粒;口苦、苔黄加龙胆草12克;血压高、头晕加玄参12克、钩藤12克;地龙12克;五心烦热、面红、盗汗加地骨皮12克;月经失调加益母草18克;舌质有紫痕、瘀斑,胸部隐痛加丹参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来源】:河北中医学院薛芳副教授[薛芳,等.调养心神治疗心律失常57例临床分析.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86,1(2)]。
注:河北中医学院是现河北中医药大学方二【组成】:炙甘草15g、桂枝9g、生地15g、党参30g、阿胶9g、麦门冬15g、火麻仁12g、大枣15g、生姜9g、生龙牡各30g(先煎,煎透澄出较清的药水,再煎其余药,这样避免混浊)【加减】:心率快加枣仁30g,朱砂3g (研细分次吞服)。
【用法】:水煎服【功效】:滋阴补血,复脉潜阳【主治】: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症见心悸动、脉结代。
(来春茂经验方)方三【主治】:心房颤动;心悸,头晕,出冷汗,下肢轻度浮肿,晨咳少量痰液,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结代。
【方药】:法半夏、茯苓各6克,化橘红、党参各4.5克,炙甘草1.5克,炒枣仁、松节各9克,远志3克,石菖蒲、枳实各2.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编按】:本方系当代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之经验方,方名加味益心汤,具有补益心气、温脾理痰之功,适用于心房纤颤患者,中医辨证属心气不足,兼有脾湿者(见:李文亮,齐强.千家妙方。
名老中医诊治心悸荟萃
名老中医诊治心悸荟萃心悸是指个体能够感受到的心搏增快、加快的感觉,常伴有心跳剧烈、高速、强烈、亢奋并出现一系列的心慌、头昏、胸闷等不适感觉。
在中医理论中,心悸多属于心阳虚实的表现,中医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门诊及治疗心悸的方法,本文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荟萃概述。
1. 调理心气的方剂法:(1)加英脉养心汤:治疗心悸、气短、肢冷、舌淡、脉微弱、阳脉瘦弱等。
处方:熟地黄30g,山药30g,黄芩15g,决明子15g,薏苡仁15g,白术15g,夜交藤15g,五味子15g,陈皮10g,制草果10g。
(2)加陈皮苓术甘草汤:治疗心悸、溲赤、四肢沉重、舌胖苔黄等。
处方:陈皮10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10g,滑石15g,藕节10g。
2. 调理心气的穴位按摩方法:(1)按揉神门穴:位于头皮后中点与两耳后缘连线的中点,用食指或中指按揉,每次1-2分钟,每天1-3次。
(2)按揉心俞穴:位于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2.5寸左右的侧凹陷处,用拇指或双手拇指按揉,每次1-2分钟,每天1-3次。
3. 调理心气的食疗方法:(1)麦冬粥:将麦冬30g研细末,加入煎煮好的米粥中,搅拌均匀后食用。
可用于治疗心气虚弱引起的心悸、气短等症状。
(2)黄芪煲鸡汤:将黄芪30g与老母鸡一只一同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水,隔水炖煮3小时后取出鸡汤沥清。
每天喝一碗,可用于调理心气虚弱引起的心悸、气短等症状。
4. 调理心气的生活方式:(1)合理饮食:多摄取富含维生素B1、B2、B6、B12等的食物,如豆类、谷类、大豆制品等,可以起到调理心气的作用。
(2)适度运动: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跳舞、太极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调理心气。
中医诊治心悸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主要以调理心气为主。
通过中药方剂、穴位按摩、食疗、生活方式的调整等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心悸引起的不适感,并提高个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但是在实际治疗中,应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等因素作出合理调整,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老中医治心律失常、心慌的方剂,3味药,乾隆都用过
老中医治心律失常、心慌的方剂,3味药,乾隆都用过老中医治心律失常、心慌的方剂,3味药,乾隆都用过一味甘草2016-10-22以前跟过一个老中医坐诊看病,遇到几个比较特殊的病人,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这个人心慌、心悸,总是担心自己又什么重病,去了很多西医院检查,几乎都显示没事,只有一次查出了一个早搏,这下她就更不淡定了,就是觉得自己有病,是医院没好好查,又辗转了很多医院,结果还是说没事。
为什么这么多医院都说没事,而她还是认定自己有病呢?她觉得自己心悸、心慌,上楼会喘,还退腿软,莫名的出汗。
这一些列症状让她非常的不安,尤其是查出过“早搏”,所以认定自己肯定是心脏病,家里人都不敢气着她,都顺着她,就怕她发“心脏病”,但其实家里人也挺无奈的,医院检查说没事,可她就是不舒服,你说怎么办?后她家人带她找到这味老中医看病,老中医看了之后只给她开了三味药,她以为是糊弄他,以为和她家人一样不相信她有病,但是老中医却很坚持,而这一坚持却真的治好了她的病。
老中医开的是很有名的生脉散:人参,麦门冬,五味子。
看似简单的三味药,但确实非常对她的病症,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
三药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
《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
”这个病人是真的病了吗?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很多无器质性病变,但自觉症状重的怎么就不是病了呢?说句不客气的话,中医认为只要不舒服都可以称之为“病”,医生就是要解决患者的疾苦。
这个病人是比较典型的心肺气阴不足,心气不足会发生心慌、心悸,肺气不足则发为喘,而且气阴不足,固摄失常,容易出现自汗、盗汗。
而这种情况容易出现在操劳过度的人身上,俗话说“操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处理事情,花费精力,这都是在耗伤心气、心血的,所以在古代皇帝都有吃生脉散的,皇帝一般都会服用人参,而乾隆皇帝注重养生,不仅单服人参,还和麦冬、五味子一起服用,就是生脉散,益气敛阴,生津止渴,做保健只用。
心脏疾病的偏方
心脏疾病的偏方心悸、心痛、心律失常等等疾病在困扰您?不用担心,有了下面的偏方帮助您,解决这类疾病很简单。
★1.益气温阳活血汤治心悸取党参、黄芪、丹参各30克,补骨脂、附子各9克,川芎12克,桂枝、甘草 6克。
每日1剂水煎服。
★2.桂圆莲子粥补心血取莲子、桂圆肉各30克,百合15克,麦冬10克,冰糖适量,加水适量,煮到莲子酥烂时即可。
★3.桃仁消心痛取单味桃仁30克,蜂蜜适量。
将单味桃仁捣碎,加蜂蜜调成糊状,摊敷心前区对应皮肤上,布带束紧,每日更换1次,15天为一疗程。
忌食厚腻过咸之品。
★4.偏方止心痛先准备大枣25枚,猪皮500克,鲜姜5片,白酒,熟猪油.绵白糖各适量-然后放在砂锅内放适量淸水,将大枣洗净,待水沸时放进去煮5分钟左右捞出,去皮和核,然后捣成枣泥备用。
将洗净的猪皮放锅内氽水5分钟后捞出,将猪皮切成小块备用。
砂锅内重新放适最淸水,将切好的猪皮小块放入锅中,将鲜姜和白酒放人,用小火把猪皮煮熟,再放人绵白糖、枣泥,再煮10分钟左右,等猪皮烂熟时捞出。
最后,碗的内壁上涂抹熟猪油,将煮至烂熟的猪皮放入,冷却结成皮冻后倒出,切成长条成小块即可食用。
★5.龙眼肉炖鸡汤治心律失常准备肥母鸡1只,桂圆肉150克,盐、料酒、胡椒粉、味精、葱、姜适量。
先将鸡宰杀,清洗干净,入开水锅内焯水后捞出,洗去血沫放入砂锅内。
再放桂圆肉及辅料,用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炖2小时左右,除去葱、姜,加味精调味即可食用,可以补气健脾,养血安神,适宜心脾虚弱、气血不足、失眠头晕者调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产后进补。
这些心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乃是心血不足,气阴两虚,所以以上药方多为补益气血,治理心悸等病十分有效。
民间绝妙验方偏方秘方: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悸.心绞痛
民间绝妙验方偏方秘方: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悸.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悸.心绞痛1 龙眼核乌枣治心动过速:龙眼核500克,去黑皮,煮极烂,加大乌枣500克去核,捣烂如泥,做成丸。
每晨淡盐汤送下9克,几服即愈。
2.治心动过速方:取莲子磨成粉,与同重量的藕混合煎汤来吃,连吃数周,即有效,或连续煎吃,以之代茶饮,效果更佳。
3.乌豆桂圆治心律失常:乌豆50克,桂圆肉15克,大枣50克。
加清水3碗煎至2碗,早晚分服。
4.红枣葱白治心悸:红枣20枚、葱白适量。
将红枣用水洗净,放入水中煎煮20分钟,然后加入葱白,再煎10分钟。
每日服2-3次。
每日1剂。
5.食疗防治心绞痛:山楂汤:山楂30-40克或新鲜山楂60克,煎汤代茶饮,日数次,每次适量。
菊楂决明饮:洁净菊花3克,生山楂片、草决明各15克,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盖严浸泡半小时,日数次服用。
何首乌粥:先用何首乌30-60克,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与粳米100克,大枣三枚,冰糖少许,同煮为粥。
早晚食用,每次适量。
6.黑芝麻治心绞痛:黑芝麻、白糖各0.5公斤。
将黑芝麻洗净烤熟后磨碎,加入白糖搅拌均匀。
每次3-4勺,每日3次。
病情轻者连续食用2个月就可见效。
7.治心绞痛方: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用布包)、葛根10克、丹参5克,每日1剂,水煎。
服时,加研末降香3克,冲服。
8. 银杏叶丹参汤治心绞痛:银杏叶、瓜蒌、丹参各15克,薤白12克,郁金、甘草各10克,加300克水共煎汤,每日早晚各服1次,治冠心病心绞痛有效。
9.中药防治心绞痛:龙眼肉250克,麦冬150克,炒酸枣仁120克,西洋参30克,蜂蜜适量。
将前4味药加水煎煮3次,滤取并合并煎液,再以文火将煎液浓缩,然后放入蜂蜜熬至膏状。
每日早晚各服15-30克。
适应阴虚阳闭型心绞痛,症见胸闷气憋,阵发性胸痛,夜间尤甚,头昏耳鸣,口干目眩,夜寐不安,盗汗,夜尿多,肢酸腿软或足跟痛等。
10.红花炖羊心治心绞痛:羊心,一般三日吃一次,到痊愈为止。
张仲景养心脏的专方!化解心慌心悸、胸闷、早搏、房颤、心律不齐
张仲景养心脏的专方!化解心慌心悸、胸闷、早搏、房颤、心律不齐有一位老爷子,八十多岁,他说最近这个心老是跳几下停一下,有时候跳两三下停一下,有时候跳六七下停一下,以为得了什么大病,惶惶不可终日。
这老爷子说的这种现象现在的很多人都有,这病怎么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血不足了。
今天这篇文章,咱们一起说说中医是怎么养心脏的。
心脏是靠血养着的,心血不足,就是心脏里的血少了,心脏在缺血的情况下工作,就像人在没有吃饱饭的情况下干活,最容易疲劳,所以才会偷懒,才会跳几下停一下。
我跟你讲,在中医的浩瀚星辰中,有一颗明珠,它诞生于近2000年前的张仲景时代,深藏在《伤寒论》中。
迄今依然熠熠生辉,是所有中医人必须学、必须会、必须精通的一张方子。
西医说的心悸、心律不齐、早搏、房颤、骤停都可以用它来调理。
它就是炙甘草汤。
《伤寒论》原文是这么说的: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标配如下:甘草(炙)12克、生姜9克、桂枝9克、人参6克、生地黄50克、阿胶6克、麦门冬10克、火麻仁10克、大枣(擘)10枚。
水酒各半煎服,阿胶烊化。
这里头的学问,太多。
加减变化之道,又很复杂。
古人说话都是言简意赅,简简单单六个字就把炙甘草汤治疗什么病高度概括了。
就好像那冰山,古书中记载的只是那上面的一角,而它下面饱含的深刻内涵需要我们后人不断去挖掘。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是脉结代,心动悸?首先说脉结代,张仲景这里说了两种脉,一种是结脉,一种是代脉。
结脉就是你的脉不顺畅了,像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手摸上去,每隔一段距离就停顿一下,结结断断的;代脉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
不管是结脉也好,代脉也好,简单来说,就是心脏跳着跳着咯噔停一下。
只要是这种经常偷停的,张仲景就用这个炙甘草汤来调理。
那心动悸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心脏不正常的跳动,好像要跳出胸口来。
你知道吗?中医,包括医圣张仲景在内,最初是不知道什么是心律失常,什么是早搏的。
中医就明白一个道理,心脏要想正常工作,离不开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心血,一个是心气。
【心律失常、心悸、气短试试中医调律补心汤...
【心律失常、心悸、气短试试中医调律补心汤...
【心律失常、心悸、气短试试中医调律补心汤】
功用:益气滋阴,养血补心,镇惊安神。
主治:气血不足、心阴亏虚所致各种心律失常。
症见心悸,气短,乏力,易惊,早搏,心律失常等。
临床常用于冠心病、风心病、心律失常等。
症见心悸,气短,乏力,惊悸,脉结代者。
组方:何首乌,北黄芪,黄精,党参,炙甘草,石斛,麦冬,五味子,葛根,石菖蒲,柴胡,土鳖虫,生龙牡,紫石英。
加减:心悸甚者,酌加灵磁石,神曲;
惊悸者加朱砂;
心动过速者可重用菟丝子;
心动过缓者可加仙灵脾;
阴虚者加玉竹;
阳虚者加附子;
注意事项:患者当注意休息,勿过劳,以减轻心脏负担,调情志,和喜怒,以使心平气和,心不妄动而免心气损耗。
千古补心第一方,早搏、房颤、骤停、心律不齐、心肌炎都可以用
千古补心第一方,早搏、房颤、骤停、心律不齐、心肌炎都可以用中医老苗说总是说《伤寒论》,它真的是宝,从桂枝汤方到葛根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对太阳病、少阳病、太阴病等,张仲景给我们开了多少千古名方,到现在仍旧适用。
所以说《伤寒论》一书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
整本《伤寒论》里面就两个方子治里虚,里虚有两种状况,一种是腹痛,就是小建中汤;还有一种是炙甘草汤。
今天要说的是《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原文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何谓心动悸?就是心慌、担惊受怕、想哭;脉结代,就是西医说的“心律不齐”,就是脉跳二下停一下,或跳三下停一下。
结就像绳子上面打很多结,结的距离不一定,然后手摸上去就是结脉,代脉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结脉和代脉都是一种症状,脉结代了就是炙甘草汤。
大约三剂就好了。
为什么会脉结代?肠胃本虚之人容易看到,肠胃虚的人,消化不好,所以常常在妇人身上看到有,思能伤脾、脾就肿起来了吃下食物后,因小肠蠕动太慢而有间隔,食物经过人的肠胃吸收了之后,才变成血,血再供应给心脏。
如果有时候给血,有时候又不给血,心脏有时候抓得到血,有时候又抓不到血,就停一下,所以本虚的人就会有脉结代的现象。
张仲景发现这心律不整是肠胃引起的,当胃的津液不足的时候可以看到因为知道是肠胃本虚,所以处方用到甘草、人参、大枣、生姜,这四味药是固定的。
脾脏本身有动能,把脾的血挤出来到脾之大络,就是胰脏,胰脏的血管到胃的下方,胃得到由脾脏过来的血、热,胃开始蠕动。
如果热度不够了,蠕动没了,胃本来存在的热气就往上走,这热气本来在胃的津液里面的。
因为胃的燥气往上走,肺也会跟着燥,所以心情会不好,肺和大肠相表里,所以知道这人的大便一定不会好。
并不是便秘,但大便不是很好,要下焦的大便好,上源一定要滋润,否则肺太热,热到后来会没有大便,所以加麦门冬,麦门冬专门是润肺的,让肺里面的湿度够。
然后加麻子仁,因为他不是便秘,肠子里有宿食,虽然肠子有在走,但是走太慢了。
张仲景治心脏病的方子,能治早搏、房颤、心律不齐、心慌心悸
张仲景治心脏病的方子,能治早搏、房颤、心律不齐、心慌心悸展开全文现在的人,得心脏病的人挺多的。
有些人自己感觉到心慌心悸或者心脏不舒服,跑到医院做心电图,就可能会被诊断为早搏、骤停、房颤,心率不齐等各种各样的西医病名。
心电图虽然能清楚看到,心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西医却根治不了这些病。
于是,很多人又跑来问中医,早搏怎么治?房颤怎么治?骤停怎么治?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个方子,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是治心脏病最最常用的方子,这个方子叫做“炙甘草汤”。
两千多年前的炙甘草汤,对于现代医学定义的早搏、心率不齐、房颤这些心脏病仍旧有效,而且,医圣张仲景把心脏病说得非常简单,只用了6个字来描述,那就是: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古人说话惜字如金,不像咱们今天罗里吧嗦一大堆,还没抓住重点。
什么叫“脉结代”呢?实际上,张仲景在这里讲了2种脉,一种是结脉,一种是代脉。
什么叫“结脉”呢?就好比绳子上打了一个结,这个“结”到来的时候就停一下。
比如跳七下就停一下,再跳十下又停一下,这就叫做结脉。
什么叫“代脉”呢?这个代是代偿的意思,心脏能量不足了,跳不动了就偷个懒停一下。
代脉和结脉都是脉搏跳停,唯独有个地方不同:结脉是止无定数,代脉是止有定数。
也就是说,代脉的跳停是有规律的,比如每次都是跳7下停一下,这就是代脉。
古时候没有心电图,但是,通过脉搏跳动也可以知道心脏的状况。
结脉也好,代脉也好,就是心脏的跳动规律不整齐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心率不齐。
脉搏停止跳动的那一下,就是心脏骤停。
再来看后面三个字:心动悸。
“心动悸”又是什么意思呢?心动悸指的就是心脏不正常的跳动,总感觉到心脏怦怦地跳,这个症状有点像西医讲的”早搏“和”房颤“症状。
所以,大家可以比较去看,现代医学讲的早搏、骤停、房颤,心率不齐等这些诊断结果,在2000多年前,医圣只用了6个字来高度概括:“脉结代,心动悸”。
而且给出了解决办法,不管是结脉还是代脉,还是心动悸,不管是现代医学讲的早搏、骤停、房颤、心率不齐,医圣早已给了咱们解决办法,那就是这张炙甘草汤。
心悸的中医偏方大全
心悸的中医偏方大全
1.白莲肉去皮心,煮食,久之,自愈。
2•珍珠层粉,每次3克,每日2〜3次。
3. 朱砂3 克,装入1 个猪心内,加水蒸煮,熟后食用,能医治心跳和失眠。
4. 取连心之莲子磨成粉,与同重量的莲藕混合煎汤来吃,连吃数周,即有效,或连续煎吃,以之代茶饮,效果更为卓著。
5. 鸡蛋两个,煮熟,取蛋黄,置勺内烤出油(即蛋黄油),加点水饮之,每日1—2 次。
6. 治心虚惊悸不定,赢瘦。
用荆沥3 升,以火煎至1升6合,分服四合,日三夜一服。
7. 龙眼核500克,去黑皮,长流水煮极烂,加大乌枣500 克去核,捣烂如泥,和丸。
每晨淡盐汤下9 克,即愈。
8. 治心悸、失眠。
桂圆肉250克,切碎,装人瓷瓶中,加60 度白酒的400毫升浸泡15〜20天。
每日服10—20毫升。
9. 治血虚心悸,用猪心1 个带血破开,放入大枣15克,置碗内加水,蒸熟食之。
10. 治心悸、心慌、惊恐不安、心律不齐、心动过速等症。
用猪心1 个,洗净挖一深孔,入朱砂15 克,用线绳捆紧,防止朱砂外溢,然后放人水锅内煮烂,吃肉饮汤,分2 次吃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心悸、心律失常秘方心悸——宁心汤(张琪方)(组成)干晒参(或红参)15g,麦冬20g,五味子15g,当归20g,生地黄15g,桃仁15g,柴胡15g,丹参20g,黄芪30g,甘草15g。
(功效主治)用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之气虚血瘀证。
临床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出现心悸气短,活动及劳累后加重,心胸憋闷或疼痛,自汗乏力;舌质紫暗,脉沉涩或结代;或风心病、心衰,脉见沉涩细微,舌质紫暗。
面颊紫等。
(方解)前人唐容川谓:“血属阴……其行也,气运之而行也”。
《灵枢·刺节真邪篇》谓:“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气血相辅而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故凡气虚日久,必影响血之运行,导致血行不畅而酿成气虚血瘀。
尤其冠心病多见气虚血瘀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然又兼阳虚或阴虚,即有气阴虚和气阳虚证之别。
《金匮要略》谓;“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
所指乃阳气虚,阴邪得以乘之。
临证观察,属气阴两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发生胸痹心痛者比较多见。
本方所治乃为气阴虚而导致血瘀出现诸症,故用生脉饮合黄芪、生地黄以益气养阴,当归、川芎养血行血,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活血祛瘀,因气血相互依倚,故用柴胡、枳壳以疏郁理气,气得条达则血行无阻,全方既补气又行气,既益阴养血又活血祛瘀,相反相成,深得配伍之妙用。
如气阴亏耗日久伤阳而出现阳虚者,多见畏寒肢冷,脉涩滞,风心病多有此证,可于方中加入附子10∼15g以温阳。
(验案)李某,男,62岁,患冠心病1年余,病情加重2个月,曾用双嘧达莫、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及中药瓜蒌薤白汤及活血化瘀之剂均无明显效果。
症见心前区憋闷,心绞痛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较长,面色青暗,倦怠乏力,心烦懒言,恶食少眠,舌紫暗,薄白苔,脉弱而短促。
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全,辨证为心气虚衰,瘀血阻络,以益气活血法。
拟方:红参15g,黄芪20g,麦冬15g,五味子15g,红花15g,丹参20g,川芎15g,赤芍15g,鸡血藤30g,甘草10g。
以上方化裁服药50剂,诸症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方源)《张琪临床经验辑要》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方(周次清方)(组成)党参30g,姜半夏9g,陈皮9g,黄连6g,枳实9g,炒酸枣仁30g,桂枝6g。
(功效主治)健脾祛痰,泻火安神。
用于心悸时发时止,或饱餐后易发心悸,伴胸脘痞满,或胸闷窒塞,脘腹胀满,纳呆,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或呃逆,泛酸。
舌苔黄腻或白厚腻,脉弦滑者。
(方解)周老认为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应健脾祛痰,泻火安神,诸药综合运用,酌情配伍振奋心阳、潜降阴火之药。
党参入脾经,善补中气,常用于中气不足、中气下陷证,能健脾益气,升举清阳。
姜半夏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
辅以陈皮化痰,使气顺痰降,气化则痰消,和中健脾,共收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陈皮芳香醒脾,长于理气健脾燥湿,调中快膈,降逆止呕。
枳实辛散苦降,气锐力猛,善于破气滞而化痰湿,与陈皮同用,以宣畅气机,化痰破滞。
与黄连、姜半夏同用,以清热化痰,消痞除满。
黄连大苦大寒,其性清降,有清热泻火燥湿之功,尤善清心、胃二经的火热和中焦湿火郁结。
桂枝既可振奋心阳,又能温扶脾阳,以助运化水湿,使痰饮之阴邪得以温化。
炒酸枣仁属滋养安神之品,是治疗血虚烦躁不眠之要药,多治阴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失眠等。
本方组成既注重燥湿化痰,祛除邪实,又兼顾补气温阳以扶正,杜绝生痰之源。
药味虽少,但面面俱到,精致巧妙。
(加减)若冠心病,兼心前区疼痛者加炒延胡索、细辛以活血止痛;如血脉不畅,心脉失养者加川芎、当归、野葛根。
若腹胀、呃逆较明显者加木香、砂仁醒脾和胃,调中宣滞。
大便稀薄,舌苔白腻者加苍术、茯苓燥湿运脾,通阳化浊。
泛酸、胃部灼热者加吴茱萸、煅瓦楞子,与方中黄连共为左金丸清热和胃止酸。
虚烦失眠,加知母、首乌藤、合欢皮清心除烦安神。
手足心热,心烦,口干,小便发黄者加黄柏、知母潜降阴火。
惊悸,心中惕惕不安,胆怯恐惧者加珍珠母。
心悸时常发作,较为频繁者加胆南星、石菖蒲清热除痰,化湿和胃,宁神开窍。
若自感气短、胸部憋闷者加生黄芪、升麻、知母升举阳气,潜降阴火,调节气火的失调。
大便秘结或不畅者加全瓜蒌、何首乌润肠通便。
(验案)女,63岁,2001年3月16日初诊。
自诉15年前因更年期常感心中悸动不安,在本地医院检查诊为“心脏自主神经张力过高”,服用β-受体阻滞药、地西泮、谷维素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半年前,开始感心前区阵发性闷痛,时常胸闷、气短,心悸多在餐后或静状时发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频发房早,时呈三联律,部分S-T段低平。
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频发房性早搏”。
求治于周教授。
当时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心悸、心前区闷痛,伴胸闷、气短,纳差,五心烦热,入睡困难,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苔黄厚略腻,脉弦滑。
辨证为脾虚痰阻,火扰心神。
治以健脾祛痰,泻火安神,方药:党参30g,姜半夏9g,枳实6g,陈皮9g,桂枝6g,黄连9g,黄柏10g,知母10g,炒酸枣仁30g,炒延胡索15g,川芎10g,胆南星6g。
7剂后,上症大减,心悸发作明显减少,减胆南星,加野葛根30g意在扩冠,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脏的供血。
1个月后患者胸闷、胸痛、失眠及五心烦热基本消失,心电图S-T段低平也有所改善。
(按语)周老指出,以前的研究主要看重于痰湿、痰火、阳虚等方面,虽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难尽人意,此乃忽视了产生痰浊和火邪的另外一个原因。
随着社会的变化,致病因素也在改变,现代社会体力劳动群体逐渐减少,脑力劳动群体不断增加,所以思虑过度,劳倦内伤,五志化火,引起心律失常的病人增多。
究其病因,思虑内伤戕伤脾胃,耗竭阴精,导致气火失调,这种内伤所引起的虚火或本虚标实的火邪,中医谓之为“阴火”,被称之为“元气之贼”,在临床表现上属“心火”或“相火”。
既耗伤元气,也扰动心神,暗竭阴精,而形成阴精愈亏,阴火愈旺,元气愈弱,心神易于被扰的恶性循环,临证时要注意敛降阴火。
精神刺激,劳役过度,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胃气不降,脾的升清运化失常,水谷及其糟粕不能下行,则阴阳失合,升降失宜,体内精气升降运动的枢纽失常,阳气失于升发,脾胃不和,谷气下流,痰浊内生。
所以临床上有气虚下陷之证时,在补气健脾的基础上,权宜升发阳气。
周老还指出,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尚须注意心主神志、主血脉。
心神被扰发为心悸,不要忘记镇静安神之剂的运用;心主血脉,气血是心神的物质基础,心血亏虚则心神失养,易发心悸。
因此在临证时,适量应用养血安神药,常收到满意效果,临证不可不知。
(方源)孟繁蕴,翟聚良.周次清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总结.山东中医杂志,2002,21(8):500心律失常——加减炙甘草汤方(万文漠方)(组成)党参、玉竹、丹参各30g,炙甘草、阿胶(烊)、生地黄、麦冬、赤芍、熟酸枣仁、龙齿各10g,桂枝3g。
(功效主治)益气养血,滋阴活血。
用于心律失常。
(方解)心律失常病机上不外乎气血阴阳亏损及痰凝、血瘀、饮停之变。
临床虚实并见较多,老年或久病又以虚证为主。
用炙甘草汤加减调治,可取得心应手之妙,有益气养血、滋阴活血之妙。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诸药有强心、镇静、改善心脏血流作用,对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出现气血不足、心血不畅的病变均有显著疗效。
(加减)如气虚明显者,可选加黄芪以益气扶正;胸闷较甚者加瓜蒌、郁金等化痰理气;胸痛甚者,选加香附、延胡索、田三七等以行气止痛;心烦失眠则改麦冬为砂麦冬,加柏子仁、莲子心等宁心安神;血瘀甚则加红花、桃仁、五灵脂、蒲黄,增强化瘀之力;心阳不振者桂枝加量,再加生姜等以宣阳;心衰则加红参补心养心以增强心力;偏阴虚者加西洋参以益气养阴;兼有风湿者则选加豨莶草、秦艽、蚕沙、寻骨风等以祛风除湿;有湿热现象则加金银花、黄柏、薏苡仁等以清利湿热;若有痰凝气滞则加川贝母、橘红等以化痰理气。
(验案)高某,女,49岁。
1973年10月30日初诊。
患者病惊悸、怔忡2年。
在某医院出院诊断为:心房纤颤;肌肉风湿。
曾用电除颤发生休克1次,近2年来常见心悸,怔忡,短气无力,胸闷不畅,全身肌肉麻木不适,见风则甚,口干少饮,夜寐欠佳,小便不畅,大便正常,月事已绝。
舌红偏紫、苔薄白,脉细弱而代。
听诊:心尖部可闻第一音亢进,舒张期杂音。
心电图提示:窦性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有时呈二联律)。
抗“O”1250U;血沉62mm/h。
中医诊断:心悸、痹证。
辨证:气血不足为本,心血不畅,风湿瘀阻为标。
法宜益气养血为主,兼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
处方:党参、玉竹、丹参各30g,砂麦冬、熟酸枣仁、白芍、龙齿、当归、阿胶、炙甘草、黄柏、秦艽、蚕沙、豨莶草、桂枝各10g。
服药60余剂,中途略有增损,调治半年恢复正常。
2年后又见小发,再以原方加减治愈,至今已16年,身心尚健。
(方源)姚汉金.万文漠老中医治心律失常经验简介.新中医,1990(10):5心律失常——强心2饮(朱锡祺方)(组成)党参15g,黄芪15g,丹参15g,益母草30g,茶树根30g,附块9~15g,淫羊藿12g,黄精12g,麦冬15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温阳益气,活血强心。
主治冠心病、病窦综合征、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属气阳两虚者。
常见胸闷气短,心悸怔忡,面色无华,畏寒怯冷,舌质淡胖,脉细,或沉迟,或结代。
(方解)本方主要从益气、温阳、活血、强心四个角度拟订。
病机既属气阳两虚,故温阳益气诚属一定不易之法。
用了气药,又须配合活血药,才能相得益彰,使气血流通。
补气用参芪,温阳选用附子、淫羊藿。
方中用麦冬,既从“无阴则阳无以化”着眼,又因其配合茶树根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加减)①胸闷胸痛因痰浊壅塞所致,症见痰多,苔腻,脉滑,形体肥胖者,选加半夏6~9g,瓜蒌9g,薤白9g;因气滞不利所致,症见胸痛部位不固定,喜叹息,有情志波动诱因者,选加郁金、旋覆梗各9~12g,紫菀9g。
②心悸怔忡属心阳亏损,心血不足者,选加桂枝6~9g,当归9g,酸枣仁9g。
桂枝配甘草,即桂枝甘草汤,对心阳虚的心悸怔忡有较好疗效。
《伤寒论》中凡用治心悸、冲逆的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桂枝加桂汤及炙甘草汤,都主用桂枝和甘草,可见二药相伍,治疗心动悸,是张仲景的成熟经验。
若心悸因痰饮留居所致者,则选加豁痰蠲饮的半夏、茯苓等,不治心悸而心悸自平。
因适用本方患者的心率大多缓慢,故重镇平悸药,如磁石、龙牡等一般不用。
③伴大便溏薄者,往往是脾气脾阳亦虚,可配加补骨脂9g,炮姜6g。
④畏寒明显,加肉桂3~4.5g,鹿角片9g。
⑤汗多淋漓,参、附重用,另加五味子6g。
(验案)孔某,男,56岁。
初诊:1983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