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
性 心动 过 速 8例 , 阵 发性 心 动过 速 2例 , 室 性早 搏 l 3例 , 房性 早 阴 两虚 导致 心络 的 络虚 不荣 和 络脉 瘀 阻所 致 ,络虚 不 荣 则心 神
托 济 尔 口服 2 3 . 7 5 m g / 次, 2 次/ 天) 组 。 两组 共 治 疗 2周 观 察 其 的作 用 , 并 能 对抗 脑垂 体后 叶 素 , 对心 肌 收缩 力 则 为先 抑 制 后增
临床疗效。 加 ; 黄连 对 心 血 管的 作 用广 泛 , 主要 表 现 在 抗 心 律 失常 、 抗 心力 1 . 3疗效判断标准 : 依据 1 9 9 5年 卫 生 部 颁 布 “ 中药 新 药 治疗 心 衰 竭 、 治疗 心 肌炎 等等 ; 酸枣 仁 和龙 骨 中有 明显 的镇 静作 用 ; 丹 悸 的 临 床研 究 指 导 原 则 ” 的疗 效标 准判 定 效 果 。显 效 : 心悸 、 胸 参 中含 丹 参酮 , 有增 加 冠脉 血 流量 , 抗 心律 失常 作用 类 似 钙拮 抗 闷 等 症 状 消 火 或 者 明 显 善 ; 有效 : 症状改善 ; 无效 : 症 状 无 改 剂 ; 赤 芍 中含 芍药 苷 , 具 有 扩张 冠 脉 , 有 明显镇 静 作 用 ; 土 鳖虫 水
搏 9例 。 对 照组 3 0例 , 男 l 1 例, 女1 9 例, 年龄 2 0 ~ 6 8 岁, 平均 5 3 失养; 络 脉瘀 阻 日久化 热 , 虚 火 内扰 心 神 导致 心 神 不 安 , 而 对 于 岁, 病程 3 个月 ~ 3 年, 平均 2 . 3 年 。心律 失 常 类 型 : 窦 性 心动 过 它 的治 疗就 是需 要 我们 亟待 解 决 的问题 ,以往 常用 的抗 心 律 失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心律失常的体会
由于发病原 因不 同 , 将其 分 为病 理性 心律 失 常 和功 能性心 可 律失 常。病理性 心律失 常是 很 多器 质性 心 脏病 的 非特 异性 症状 。 在 出现心 律失 常 的同 时 , 具 有原 发 性 的种 种 临床 表 现 , 冠 心 还 如 病、 心肌 病 、 心脏瓣 膜病 、 力衰 竭 等 。而 功能 性心 律失 常 多 由疾 心 病 以外 的 因素 引起 , 如不 良生 活 习 惯 , 期 身 心 疲 劳 , 神 紧 张 长 精 等 。 目前认为 功能性 心律 失常 与 自主 神经 功 能失 调 有关 , 临床 在 上也有 一定 的危 险性 , 因此 也应 得到 纠 正 。 功 能性 心律失 常分 为缓慢 性与快 速性 。在健 康人 群 中如果 出 现缓慢 性心律失 常 ,心 电图或 动态心 电 图检 查显 示 :窦 性心 动过 缓 、 窦性心律不 齐 、 显著 间隙性 窦房阻 滞 、 室阻滞 等 , 往发 生 房 则往 在迷走神经 张力较高的年 轻人 。 这种 情况多 无临床 症状 , 或仅 有轻 微胸闷。通过体力锻炼可 以佛 率得到提高 , 症状改 善 , 无需药 一般 物治疗。 快速也 潍 失常可表 现为 间隙或 持续发作的房性早搏 、 室性 早搏及 窦性或各种 异位起 搏点 的心 动过速 等 ,临床上 最常见 的有 阵发窦性心 动过速 、 室上性 或室性 心动过 速 、 性心房 颤动等 。 发作
・ 江西省上饶 市妇幼 保健 院药剂科 (300 340 ) 2 1 年 3月 2 1 稿 00 41收 5
性心 律失 常 同时 存在 ,互 为 因果 ,而 B 受 体 阻滞剂 能够减 慢心 一 率, 降低心 肌耗 氧量 , 有保 护 心脏 的作 用 , 作为 首选药物 。 具 仍可
中医药调理心律失常的方法及原理
中医药调理心律失常的方法及原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包括心跳过速、心跳过缓、心律不齐等症状。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调理心律失常,帮助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调理心律失常的方法及原理。
一、中医药调理心律失常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心律失常多与气血不足、心脾虚弱、肝郁气滞等有关。
因此,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丹参、当归等,这些药物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平衡脏腑功能,从而改善心脏的节律。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调理心律失常的常见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心脏的节律。
例如,患者可以选择按摩“内关”穴位,这个穴位位于手腕内侧,可以帮助缓解心律失常的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穴位,如“涌泉”、“太冲”等,也可以用于调理心律失常。
3.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因此饮食调理也是调理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
一般来说,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调理心律失常。
二、中医药调理心律失常的原理1. 调节气血运行:中医认为,心律失常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通过使用中药和针灸等方法,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心脏的节律。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2. 平衡脏腑功能:中医认为,心律失常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例如,肝郁气滞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通过使用中药和针灸等方法,可以平衡脏腑功能,消除气滞,从而改善心脏的节律。
3. 调理心理状态:中医药注重调理人的整体健康,包括心理状态。
心律失常往往与情绪波动有关,例如焦虑、紧张等。
通过使用中药和针灸等方法,可以调理人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紧张,从而改善心脏的节律。
总结起来,中医药调理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饮食调理。
75例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
【 中图分类号】 5 1 R4.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 2 02 1 )4 c 一 1- 2 6 3 7 1 (0 0 0 () 14 0
表1 7 5例患者 4周治疗后疗效情况 ( 1 %)
心律 失常在 临床 检查 中是 一种常 见 的心血 管疾 病 , 不但 见 于心 血 管疾 病 患者 ,也 见 于一 些 正常 人群 。笔 者对 本 院 20 0 5年 l 0月~ 0 1年 l 20 0月采 用 稳心 颗 粒 治疗 心 律 失 常 的 7 5例 患者情 况进行 分析 , 报道如 下 : 现 1资料 与方 法
滞, 为使 药 。 因该方组 方新 颖 , 药精 炼 , 用 配伍 合理 , 具有 改善
心肌缺 血 和抗 心律 失常 的双 重作 用 , 目前 成 为我 国唯一治 疗 心律失 常 的国家级 中成 药 。 目前 临 床研究 表 明 , 多抗 心律 许 失 常 的西 药 , 因其 治疗 量 与 中毒 量 十分 接近 . 易发 生 心律 失 常 的毒 副 作用 . 可能 增 加病 死 率 , 其 是致 心 律失 常作 用 或 尤 对 心肌 、 心脏 传 统系 统 的抑 制 作用 使 其应 用 受到 限制 ; 时 同
作 用明显 , 患者心 律失 常的复 发率 、 再住 院率 也均 明显降低 。结论 : 长期 服用 步长 稳心颗 粒安全 有效 . 明显 不 良反 无 应, 且抗 心律 失常疗 效确 切 , 尤其对 功能性 心律 失常有 较 高的 临床应 用价值 。 f 关键词】 心颗 粒 ; 稳 心律 失常 ; 临床体 会
动 过速 3例 、 阵发性室性 心 动过速 2 8例 。 合并器 质性 心脏病 2 0例 。 能性心 律失 常 5 功 5例 。本 组患者 中排 除洋地 黄 中毒 、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经验总结#曹兰秀I’2,严亚锋21.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100700),2.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46)摘要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认为“虚-療-火”是心律失常重要的病因病机,凉血清热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原则。
临床治疗分6种证型论治,疗效显著。
张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经验是传承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
主题词 心律失常中医师@张学文中图分类号:R541. 7 文献标识码:A D O I:10. 3969/j.issn. 1000-7369. 2017. 01. 050心律失常临床上常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两大类,心脏起搏的部位,起搏节律以及频率、冲动的传导,其 中的任何一项异常都可导致心律失常。
张老治疗心律 失常注意整体辨证,衷中参西,分型论治。
1衷中参西,择证而治心律失常由于心脏起搏 部位,起搏节律以及频率、冲动传导,其中的任何一项 异常都可导致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 缓、心律不齐和心脏停搏。
临床大多分为快速型和缓 慢型两类,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器的安装术可以控制 大多数患者病情[1]。
快速型心律失常,西医治疗多用 介人疗法,比如射频消融术治疗,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 速,但大多数快速型心律失常仍靠药物治疗,特别是阵 发性心房纤颤,房性或室性早搏等[2]。
2 “虚-瘀-火”是心律失常重要的病因病机张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证型多 方验证,归纳其病机为“虚”、“瘀”、“火”三个字[3],虚为 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瘀为瘀血阻络,火为火热之 邪,心之营血蕴热,虚瘀火三者胶结聚集,缠绵难解。
心之阴血亏虚,心脉失养,阴血不足,血液浓稠,虚火内 生,津血受火热煎熬,瘀血渐生,瘀久又会化热,热邪伤 津,血液更加粘滞,虚瘀火三者胶结,既是病理因素,又 是病理产物,形成恶性循环,损伤心脉,心病渐成[4]。
3清热凉血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原则 快速型心律失常,中医归属为“心悸、怔忡”疾病[5]。
黄永生教授巧用“药对”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心阳不足之人效果明显。
( 三) 九节菖蒲、石菖蒲
二者辛温,主入心胃经。 石菖蒲以化痰安神佳;九节菖
蒲偏于温化痰湿。 药理研究表明,石菖蒲有镇静、抗惊厥抗
抑郁作用,而九节菖蒲具有抗惊厥、降低体温、镇静和镇痛等
作用。 黄永生教授认为两者功效相似,但各有侧重,根据心
机,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在理法方药上,黄老善于巧用“ 药对” ,例如,“ 丹参配降香” “ 川芎配石苇” 等。
关键词:心律失常;药对;黄永生;临床经验
一、 引言
黄永生(1942-) ,男,主任医师,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及
博士生导师,吉林省名中医,从事临床事业 50 余年。 自幼受
家人熏陶喜好收集民间验方,收获奇效。 学术上精研黄帝内
显改善,舌脉如常。
四、 结语
心律失常归属于中医学中“ 心悸” “ 怔忡” ,主要表现为
“ 心动悸,脉结代” ,各种原因都可使心脏气机不畅,脉气不相
顺接而使心气鼓动无力。 涉及部位主要在心,其次是肝肾,
因此,补肾疏肝以治心,辨病辨证相合,以益气养阴治本,疏
肝行气止悸治标,使气血条达,阴阳和平,心神得养,故可止
作者简介:
吴姣姣,长春中医药大学;黄永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
( 通讯作者:赵玉龙)
参考文献:
[1] Borborglu PG,Kane CJ,Ward JF,et al. Immediat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ransurethral prostatectomy in the
绌” 相似。 黄永生教授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认为虚实夹杂
心律失常治疗经验和体会
心律失常治疗经验和体会发表时间:2016-04-26T15:54:20.243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1期作者:张景福[导读]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文运用中医理论审因度脉,辩证施治,收到了良好效果。
张景福(河南省焦煤公司中央医院河南省焦 454000)摘要: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文运用中医理论审因度脉,辩证施治,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心律失常;临床施治;经验介绍[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心律失常临床常见于心血管疾病,一些传染病,其它各系统疾病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均可引起心律失常。
祖国医学常从脉学上诊断,如迟脉(相当于窦性心动过缓)、数脉(相当于窦性心动过速)、促脉(相当于心动过速伴有早搏或漏搏)、结脉(相当于窦性心动过缓伴有早搏或暂停传导阻滞等)、代脉(相当于窦性心动过缓伴有早搏形成二三联律)、绝脉(心律绝对不整如心房纤颤,心室纤颤,室性蠕动波,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近年来,笔者就此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举例如下:临床资料1.窦性心动过缓李某,男,62岁,本院职工,近一年来,腰膝酸软,时感体倦乏力,头昏胸闷,心悸怔忡,曾经多次诊治无效,遂于2014年5月14日求治,查阅既往所服中西药物,多数使用治疗气滞血瘀和扩血管药物,刻下见症如前: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迟,心率每分钟52次,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证属:真阳疲惫,心火衰弱,治疗予金匮肾气丸加减。
药用:熟地15克,山药30克,山茱萸12克,泽泻12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肉桂9克,附子18克(另包先煎),鹿角霜9克,炙龟板12克,连服15剂。
诸症著减,心率58次/分,守方又服30剂,上症消失,心率68次/分,脉和缓,心电图恢复正常,97年随访,坚持日常工作。
2.窦性心动过速徐某,女38岁,两年前曾患前置胎盘大出血,经某医院治疗,腹痛消除,月经正常,但心悸怔忡,健忘不眠仍存,服他巴唑,心得安,安定等无效,故于2012年3月12日诊治,身材修长,面庞消瘦,贫血外貌,听诊心律整,心率116次/分,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脉象虚数,舌淡苔薄白,证属:心血亏损,神志失养,治予归脾汤加减,药用: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神15克,枣仁20克,夜交滕15克,木香6克,甘草6克,当归12克,远志9克,牡蛎30克,5剂后诸症均减,守方加减连服月余,已无任何不适感觉,心电图恢复正常。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1. 引言1.1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意义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心律失常是由于气血不畅、心脉不和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炙甘草汤作为具有调和气血、舒肝安神、平肝解郁等功效的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炙甘草汤作为中药方剂,具有较好的药效和安全性,可以减少心律失常患者对药物的依赖,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炙甘草汤加减针对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进行调理,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少复发的风险。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医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炙甘草汤加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炙甘草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甘草、生姜、桂枝、大枣等药材组成。
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炙甘草汤加减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整心脏功能等方面的作用,炙甘草汤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的症状,减轻心悸、心慌、胸闷等不适感,并可以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提高心脏功能。
炙甘草汤中的甘草具有镇静、抗炎、增强心肌功能等作用,能够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炙甘草汤加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初步验证,其疗效稳定可靠,且副作用较小。
炙甘草汤加减在治疗心律失常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选择炙甘草汤加减进行治疗是一个有效且安全的选择。
炙甘草汤加减的疗效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认可,为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2. 正文2.1 炙甘草汤的成分及功效炙甘草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具有调理心脏系统功能的作用。
炙甘草汤的主要成分包括甘草、生姜、人参、大枣等药材。
甘草具有补中益气、解毒、平肝等功效,能够舒缓心脏紧张情绪,调节心律失常。
生姜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促进心血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功效,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和自主神经调节能力。
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现状与反思
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现状与反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成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西医学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治疗的缺陷和不良反应也日益明显。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性化的治疗理念得到广泛的倡导,这就需要在传统医学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指导下进行。
近年来,中医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成就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疗效也得到了肯定,本文从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中医如何认识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中医疗效评价及临床治疗反思四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标签:心律失常;中医;治疗现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在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然目前已陷入僵局。
而中医在此方面的相关记载有几千年历史,其疗效也得到了肯定。
在此,本文以心律失常的治疗的现状为切入点,提出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1 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西医学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遵循对症和病因进行治疗[1],主要以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抗凝剂等化学药物治疗为主,器械(如射频消融术)为辅助治疗,疗效显著,但所存在的不良反应[2]却无法避免。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采用一证一方和多证多方辩证治疗。
穆氏等[3]从辨疾病论治、辨单药论治、中药制剂静滴、辨证型论治、辨古方论治、辨体穴论治和辨耳穴论治综述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治疗方法各有千秋。
杨氏[4]从不同体质患者产生的征象,采用不同经验复方进行辅助治疗心律失常,观察组患者心悸、口干、心烦、胸闷等症状改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白氏[5]运用饮食疗法治疗心律失常患者。
梁氏[6]将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按照自愿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选用谷维素和维生素B1片配合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体现了中西医结合,集西药的强针对性和中医的整体调节的优点,既避免了抗心律失常药的不良反应,又顺应了现代医学发展和人们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现状和临床效果评价
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现状和临床效果评价引言: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窦房结自律性异常,导致心脏节律不规律。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现状以及对其临床效果的评价。
一、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心脏为神”、“心与脾为生理基础”等观点。
中医药认为,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心脏功能失调、脾胃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关键在于调整心脏功能和脾胃功能。
二、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律不齐主要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丹参、当归等,这些中药具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等功效,能够改善心脏功能和调节心律。
此外,中药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配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中。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心脏功能和脾胃功能,从而改善窦性心律不齐的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心包经的内关、外关等,以及足三里、足五里等。
3. 中医养生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于窦性心律不齐患者来说,中医建议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改善窦性心律不齐的症状。
三、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效果评价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选择等。
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总体效果较好。
1. 症状改善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律不齐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如心悸、气短、乏力等。
临床观察发现,经过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的心律逐渐趋于规律,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2. 心电图改善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主要是窦房结节律不规则。
高洪春教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方药应用体会
甘 寒泻 火补 气 , 滋生 阴血 为 臣 ; 以 当归 补 其 血 不 足 , 朱
砂 纳浮 溜之 火 , 而安 神 明也 。 ” 可 以说 是对 此 方 的绝 佳 阐释 。朱 砂 具光 明 之 体 , 色赤通心 , 重能镇怯 , 寒 能 胜
1 5 g , 生龙 牡各 3 0 g , 甘草 6 g , 桂枝 6 g , 水 煎 服 7剂 。
朱 砂 安神 丸 出 自《 内外 伤 辨 惑论 》, 是 治 疗 快 速 型
心 律失 常 的常 用方 剂 , 常用 于 阴虚 火 旺证 。李 杲 曾在
2 0 1 3年 1月 2 9 日来 高 教 授 门诊 , 仍 心慌, 情绪急躁 ,
2 黄 连 温 胆 汤
寒论 》 谓“ 伤寒 , 脉结代 , 心动悸 , 炙甘草汤主之” 。炙
甘 草汤 , 主要 适 用 于 虚 证 患 者 , 方 中 以养 阴补 血 药 为 主, 但方 中有 热性 之姜 桂 , 而快速 型 心律失 常应 根据 具
体病 情合 理应 用 温 阳药 , 否 则会濡 润 不足 而燥烈 有余 ,
炙 甘草 汤 一 方 出 自《 伤 寒 论 》, 又 名 复 脉 汤 。《 伤
葛根 、 知 母等 滋 阴升 津 , 等 等 。朱 砂 安 神 丸有 成 药 , 但
“ 丸 者缓 也 ” , 作用 缓 和 , 起效较慢 , 长 期 服用 还 可 能 导 致汞 中毒 , 故 而应 用 时应谨 慎 对待 , 必 须 向患者 详细 说 明服 药注 意事 项 。
光 明 中医 2 0 1 3年 9月 第 2 8卷 第 9期
C J G MC M S e p t e m b e r 2 0 1 3 . V o l 2 8 . 9
心律失常中医治疗体会
百家论医心律失常中医治疗体会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其病因十分复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心外疾病,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精神因素等均可致心律失常。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甚至可猝死。
西医新的抗心律失常药不断问世,而中医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无付作用。
根据临床症状特征,属于中医的“心悸”范畴。
其发病原因多见于风热或湿热毒邪外侵,饮食劳倦,情志内伤,年老久病等均可使心气阴血耗伤,无力帅血运行,致血脉瘀阻,心失所养而致心中悸动。
追溯《内经》无“心悸”病名,但有类似记载。
《素问举痛论》指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对惊悸的发病原因以及审证求因的方法,作为专门论述,指出:“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丹溪心法惊悸怔忡》篇指出:“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
”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归纳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12种方法,分述如下。
1 解表复脉法 适用于风热化毒型。
证见:心中悸动,发热,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吐黄痰,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结代。
本证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初期。
方剂选用: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物:金银花、鱼腥草、芦根、板蓝根各30g,蒲公英20g,连翘、牛蒡子、浙贝、玄参、丹参各15g,冬花、紫菀各12g,前胡、杏仁、桔梗、黄芩、苦参各10g,甘草5g。
2 清热涤痰法 适用于痰火扰心型。
证见:心悸胸闷,烦躁口苦,或兼恶心呕吐,咳嗽吐痰,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结代或促。
本法多用于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各种早搏。
方剂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物:半夏、陈皮、胆南星、枳实、菖蒲、黄连、竹茹各10g,炒枣仁、夜交藤各30g,茯苓15g,甘草6g。
3 疏肝理气法 适用于肝气郁结型。
证见:心悸胸闷,胸痛,胁肋胀痛,急躁易怒,每遇情志刺激则加重,舌淡红、苔白、脉弦、结、代。
本法多用于心脏神经官能征,冠心病所致早搏。
方剂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中药制剂黄芪注射液在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体会
有较广 泛 的抗 菌作 用 ; 黄芪 在 细胞 培 养
中, 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 , 细胞生长 旺盛 , 寿命延长 ; 能增 强心肌 收缩力 , 保 护 心血 管 系统 , 抗心 率失常 , 扩张 冠状 动脉 和外 周 血管 , 降低血压 , 能降低血小板黏 附力 ,
减 少 血栓 形 成 ; 还有降血脂 、 抗衰老 、 抗 缺
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 对干扰素系统 有促 进作用 , 可提高机 体 的抗 病力 ; 对 流感 病 毒等多种病 毒所致 细胞病 变有轻 度抑 制 作用 , 对流感 病毒 感染小 鼠有 保护 作用 ;
病 程 ≤2周 ) , 恢复窦性心 律 9例 , 显效率
6 4 . 2 9 %, 心室 率 明 显 减 少 7例 , 有 效 率 5 0 %, 总有效 率 1 0 0 %。房性早 搏 2 8例 , 较治疗 明显消失或减少 2 2例 , 无 效 6例 , 有效率 7 8 . 5 7 %; 窦性 心 动 过 速 8例 , 恢
液静滴法 , 2 0~4 0 m l /日( 根据 患者 体重 、 体质 情况 增减 ) , 1次/日, 疗程 1 5天 , 个 别病 例延 长至 3 0天 , 观察 期 间多停 用 其 他抗 心律失 常 药 物 ( 室上 速 患 者加 用倍 他乐 克 2 5 m g , 2次/E l, 治疗 2 4小 时症 状 无改 善及 时转诊 ) 。用 药前 都通 过 1 2导 联 心电图证实心律失常类型 。用药期 间 , 住 院患者 每 E t 定时查房 , 询 问患者 主观 感 受变化 , 进 行心 脏 听 诊 , 并 记 录 心律 、 心 率、 早搏次数 , 并 通过 心 电图复查 证实 心
心律失常发 作无 减轻 , 心 电图及症 状 、 改 善不 明显或 加重 。用药前后 观察 药物 有 无致心律失 常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体会
第2 7卷第 4期 20 0 7年 8月
赣
南
医
学
院学Βιβλιοθήκη 报 l2 f 7~0. . 4 G. 0 7 2 0
J OUR NAL O ANNAN MEDI AL UN VE I Y FG C I RST
中 医药 治 疗 心 律 失 常 的经 验 体 会
成为病人卒死的直接原 因或潜 在危 险。西医治疗 心律失 常 , 大部分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一定 的副作用 , 长期 服用会 加重心
律失常 , 影响疾 病 的愈后 。中 医治 疗心 律 失常 , 从祖 国医学 的整体观念 出发 , 辨证 求本 , 因人治 宜 而不是 单纯 的针 对某 种心律失常 。现将该 病 归纳 为 四种基本 证 型 , 随证施 治 , 灵
1 气 滞血 瘀型
辨证要点 : 胸刺痛或隐痛 , 心 胸闷 , 惊悸 , 怔忡 , 紫暗或 舌 有瘀癍 , 脉结沉 涩。治 则 : 活血祛瘀 , 痹开胸 , : 宣 拟 血府逐 瘀 汤加味 , 当归 1 0克 , 桔梗 1 , 0克 桃仁 1 , 0克 红花 8克 , 瓜娄壳
1 2克 , 白 1 薤 0克 , 草 5克 。 甘
心律失常属于 中医“ 心悸 ” “ , 怔忡 ” 范围 , 的 是临 床常见 的病症 , 涉及现代医学的多种心脏 病症 ( 如高 血压心脏病 、 肺 原性 心脏病 、 风湿性心脏病 、 先天性 心脏 病 等 ) 引起 明显 的 , 临床症状 , 影响生活质量 , 严重 者降低 或丧失工作 能力 , 甚至
活变 通 。
3 气 血两 虚型
辨证要 点 : 闷或头 昏 , 悸或 心胸 刺痛 , 胸 惊 神疲 乏力 、 气
短 自汗 , 面色 欠华 , 或失 眠 多梦 , 质 暗 红 , 白, 细 缓 而 舌 苔 脉 结, 治则 : 益气 养血。方药 : 归脾汤加 味太 子参 2 0克 , 黄芪 3 O 克, 白术 1 0克 , 神 1 茯 0克 , 当归 1 2克 , 芎 1 川 0克 , 仁 1 枣 O 克 , 园 肉2 桂 5克 , 炙甘草 1 0克 , 田七 粉 4克( 冲服) 另 。
林钟香辨治心律失常经验
《 诸病源候论 ・ 心痛病诸候》日:“ 心痛者, 风冷邪气乘 于
心也。 ”风 邪 入 侵 是 胸痹 心 痛 的重 要 原 因 。 气候 异 常 , 气 温 、 如 气 压 的 大 幅变 化 , 节 寒 暑 的 迅速 更 替 , 属 “ 邪 ”范 畴 , 季 均 风 是 引 发心 律 失常 的诱 因 。 性 主 动 , 行 数 变 , 百病 之 长 。 师 风 善 为 林 指 出风 邪 入 侵 、痹 阻心 络 是 心 律 失 常 的重 要 病 理 环 节 , 临证 故
现择 要介绍如下 。 1 宁心复律. 益气疏肝 心律 失常属中医 “ 惊悸 ” 旺忡 ” 胸痹 ”等 范畴, 、 、“ 病位
在心 。心 为 神 之居 、 血 之 主 、脉 之 宗 , 《 问 ・ 兰 秘 典 论 故 素 灵 篇》称其 为 “ 主之官 ” 君 。若 禀 赋 不足 , 迈 体 弱 , 虑 伤 心 , 年 思 则心 气 受 损 ; 加 之 现 代 人 生 活 节 奏增 快, 劳 过 甚 , 火 伤 津 , 忧 化 暗耗 心 阴 。故 心 律 失 常 之 本 在 于 “ 阴 两虚 ” 气 。林 师 认 为 , 气 益 养 阴法 应 是心 律 失 常 的基 本 治 则 。 另外 , 律 失 常 与 肝 的 疏 泄 功 能 也密 切 相 关 。 属火 , 属 心 心 肝 木, 心之间, 肝 母子 相 联 。心主 血 脉 , 主 神 明 ;肝 主 疏 泄 , 主 且 又 藏血 。疏 泄 得 宜 , 心 脉 调 畅 ;情 志 不 遂 , 则 则疏 泄 无 端 。长 期 忧 思不 解 , 气 郁 结 , 心 神 不 宁 , 动 不 安 , 心 则 悸 或气 阴 暗 耗, 神 失 心 养 , 悸 怔 忡 , 心 律 失 常 频 频 出 现 。 因此 , 师 在 心 律 失 常 治 惊 则 林 疗 中, 重 从 肝 论 治 , 注 以疏 肝 理 气 为 要 , 药常 选 木 香 、 月札 、 用 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摘要:心率失常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指的是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和激动次序的异常,属于心血管疾病范围,可由心血管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等因素引起。
关键词: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79-02
临床上按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前者常见过早搏动、心动过速、心房和心室颤动等;后者以常见窦性缓慢性心率失常和各种传导阻滞。
中医根据临床表现归属于“心悸”、“怔忡”、“惊悸”和“脉结代”范围[1]。
近些年来,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得到了深入的发展,详细报道如下:
1 症候研究情况
尹克春等[2]研究表明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的中医辨证分型排列依次为痰浊阻滞、血瘀气滞、心脾两虚、肝肾亏虚、水饮凌心、心阳不振。
同时不同证型血管病变支数有差异,虚证主要为三支血管病变,实证则主要为双血管病变。
陈英等[3]研究发现各分型的心律失常发的发作高峰时间均为23∶00~1∶00,而室上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室上速发生频数最低点在9∶00~11∶00,由此证明了中医“心病者,日中慧,半夜甚、平旦静”的科学性。
2 辨证分型
谢心等[4]总结心律失常治疗包括3个方面:①心病从肝论治,
肝火疏泄不及或太过的治疗原则不同。
如肝脏疏泄不及,则主张以刚克柔,采用疏肝活血、疏肝理气、疏肝清热等方法使其气血和调、气机条畅、心脉通畅。
如肝脏疏泄太过,则主张以柔克刚,采用平肝熄风、平肝潜阳、清肝泻火等方法使其肝体充实、肝气冲和、气血畅通。
②心病从肾论治,根据患者肾中阴阳盛衰情况分别给予温肾阳、补肾气、滋肾阴治疗法,可选用二仙汤、二至丸、真武汤等方剂。
③针对心悸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提倡益气养阴。
3 各型心率失常的中医药治疗
3.1 补养心血法。
适用于心血不足,血脉不充实,脉气不连续。
症见心悸不安、面色不华、头昏目眩、健忘少寐、脉细弱而数、舌淡红,选用炙甘草汤加减,方含熟地、党参、炙甘草、麦冬、当归、白芍、阿胶等。
兼阳虚者加桂枝,兼血瘀者加丹参、川芎、红花、郁金,兼痰火者加竹茹、赤芍、瓜蒌。
3.2 补益心气法。
适用于心气不足,不能鼓动血脉的正常运行。
症见心悸不宁、神疲体倦、气短疲乏、自汗、苔薄白、舌淡、脉结代,选用五味子汤加减,方含五味子、黄芪、党参、麦冬、丹参、柏枣仁等。
气虚伴湿阻者加厚朴和苍术,气虚兼血瘀者加红花、丹参和赤芍,气虚痰阻者加石菖蒲、法半夏、天南星和云茯苓。
3.3 健脾养心法。
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乏源、心血亏损,不能贯注心脉。
症见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腹胀便溏、食欲下降、舌淡嫩、脉结代,选用归脾汤加减,方含党参、黄芪、白术、茯神、当归、桂圆肉、熟地、丹参、生姜、大枣、
桂枝等。
腹胀者加厚朴和枳壳,便溏者加茨实和薏苡仁[4]。
3.4 温补心阳法。
适用于心阳不振、心失温煦、血脉运行不正常,症见心慌、心悸、气短乏力、手足不温、形寒怕冷、腰膝冷痛、舌淡苔白、便溏浮肿、脉沉细结代,选用参附汤加减。
若心阳虚衰加剧,阳虚水泛,肢体浮肿不能平卧,选用真武汤。
若阴虚欲脱,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结代或者细微欲绝,选用四逆汤加减,回阳救逆。
3.5 滋阴降火法。
适用于阴液不足,阴不制阳,虚火亢盛,扰于心脉,导致心脉运行不正常。
症见心悸不宁、五心烦躁、头昏耳鸣、口干欲饮、舌红苔少、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脉细促代等,选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方含柏枣仁、天麦冬、沙参、当归、元参、生地、苦参、五味子、龙齿等。
3.6 豁痰通脉法。
适用于心脉郁阻,痰浊阻滞,血脉运行失常。
症见心悸怔忡、咳嗽咳痰、心胸痹闷、呕吐、脘痞食少、苔白腻、舌淡红、脉沉滑迟缓或结代,选用温胆汤加味,方含陈皮、茯苓、半夏、菖蒲、郁金、雍白、瓜蒌、枳壳、丹参等。
痰热者加竹茹和黄连[5]。
3.7 化瘀通脉法。
血瘀导致心律失常者,往往继发于心气或者心阳亏虚。
气为血帅,心气或者心阳不足则无力运行血脉,不利血行,继而瘀血阻滞心脉。
症见心悸、气短、心胸疼痛,严重者胸痛彻背、背痛彻心、面唇暗紫、舌有瘀斑、脉细结代,选用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方含桃仁、丹参、红花、川芎、赤芍、郁金、檀香。
气
虚者加人参和黄芪,阳虚者加桂枝和附子,气滞者合用四逆散。
3.8 清心泻火法。
适用于心脉失宁、心火亢盛。
症见心悸、心烦易怒、头昏失眠、面赤口渴、口舌糜烂、小便短赤混浊、便秘、舌尖红、苔黄腻、脉小滑数,选用泻心汤或导赤散加减,方含生地、竹叶、麦冬、黄连、栀子、苦参、甘草梢、莲子心等。
3.9 清热解毒法和宁心安神法。
3.9.1 清热解毒法。
适用于外感风热邪毒或者外感风寒暑湿,郁而化火,扰于心脉,导致心律失常。
症见怕冷发热、心悸、胸痛、胸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或疾或促或结代,选用银翘散加减: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银花、蒲公英、丹皮、紫花地丁、苦参、丹皮、赤芍。
3.9.2 宁心安神法。
适用于因情绪刺激、惊吓而导致的心律失常。
症见心悸不宁、坐卧不安、善惊多恐、胸闷不畅、多梦易醒、舌淡红、苔薄白、脉数或疾或促或结代,选用安神定志丸加减,方含党参、远志、茯神、珍珠母、磁石、龙齿、朱砂等。
虽然抗心律失常的西药不断更新,但是临床上单纯西药治疗始终不能完善其不良反应的缺陷,西药几乎都有负性肌力作用,有些甚至能导致新的心律失常。
众多研究表明中药制剂能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无毒副作用。
中药分子量大,具有多靶点特性,不影响离子通道,能调节离子通道功能,相比西药疗效更佳。
我院在中药方剂治疗心律失常方面,临证用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沛田.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医辨证需注意什么[j].中医杂志,2008,49(5):471
[2]骆琼,叶瑞林.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3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7,39(7):23~24
[3]王武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期前收缩6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8,40(3):49~50
[4]唐润莲,周凡力.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9):72~73
[5]胡瑞.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综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