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将其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后效。结果研究组痊愈35例(81.40%),有效5例(11.63%),总有效40例(93.02%);对照组痊愈32例(74.42%),有效4例(9.30%),总有效36例(83.72%),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心率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心律跳动缓慢,心律跳动次数少于60次/min,病情严重的患者心律跳动次数甚至少于40次/min。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头晕、失眠、行动迟缓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为了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9.4±2.6)岁,病程0.6~11年,平均病程(5.8±1.3)年;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16~8 3岁,平均年龄(52.1±1.9)岁,病程0.9~12年,平均病程(6.7±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心阳虚弱患者:采用枸杞、黄芪、党参、炙甘草、熟附子等中药进行治疗。夹杂血瘀的患者可适当增加赤芍、桃仁等药物进行调节,患者出现水饮内停证时需要另外增加葶苈子、车前子等药物;气滞血瘀患者:治疗药方为红花、细辛、淫羊藿、桃仁等;气虚患者可以增加黄芪、黄精等药物,血虚患者可添加枸杞、何首乌,阴虚患者采用女贞子、麦冬等进行治疗,阳虚患者采用肉桂等药物进行调节;心胆气虚患者:采用党参、知母、龙齿、远志、茯苓等药物进行治疗。汗多、血虚患者可适当增加

白芍和当归等巫妖,胸闷气虚患者加山药和陈皮,患有心悸症状的患者添加牡蛎和生龙骨进行治疗。将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早晚服用,三个月为1个疗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 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缓慢性心律失常疾病科发生于患者的任何年龄阶段,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四肢乏力等,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反复晕厥情况,对患者的生活和生命影响较大。中医将缓慢性心律失常病症划分为三大类,即气滞血瘀类、心胆气虚类和心阳虚弱类。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采用不同的中药辩证治疗具有不同的效果。其中,心阳虚弱证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精神不调、汗多等,枸杞、黄芪、党参、炙甘草、熟附子等药物均有温补益气的效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心悸、胸闷等症状;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血瘀、肝气抑郁等,红花、细辛、淫羊藿、桃仁等药物有利于行气活血,改善患者体质;心胆气虚证患者症状表现为心神不宁、忧虑、失眠等,党参、知母、龙齿、远志、茯苓等药物则能够帮助患者凝神静气、养阴滋肾。相对常规西医治疗来看,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调更加能够对症下药,且有利于改善患者体质,能够有效治疗和预防疾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痊愈3 5例(81.40%),有效5例(11.63%),总有效40例(93.02%);对照组痊愈32例(74.42%),有效4例(930%),总有效36例(8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