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语文教材创造性使用论文
浅论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但我们都知道,无论教材怎样更新,都不能及时适应学生的发展,“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不过是给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素材,是有待活化的材料,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一、找准起点,让教材“近”起来尽管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但它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城乡差别等,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俗有一定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深入钻研教材,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语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为此,教师要把教材当成仍需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及生活经验,把握好本班学生的现实起点,找准每一节课中知识的生长点,准确地捕捉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实际。
寻找学习的最佳起点,从学生已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教”适应“学”,使教学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对教材进行创造,不仅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语文的应用价值。
在语文和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二、重视过程,让教材“活”起来在社会发展日渐信息化和学习化的今天,学生接触的知识和社会的范围不断扩大,他们在以往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师要对学生经验作充分估计,摆脱教材的束缚,尊重并运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教材进行创造。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教材丰富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激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教学中,我们提供给学生可探索的材料及充分的时间有界图灵机与空间,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使教材不断充实、完善和拓展,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
《鸟的天堂》原教材是为了传授写作技巧,但我们可以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先让学生分别以“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从中培养自尊、自爱和自信:然后“换位整合”,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
浅论如何创造性运用教材
浅论如何创造性运用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少不了教材,教师们所认定的教材一般是指狭义的教材,即师生共用的教科书,也称课本。
近代以来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学校教学课程也大多以“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材,教师们扮演了“教教材”的教书匠角色。
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学课程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认为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引导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
新课改针对教师运用教材问题,主张改革传统教材的功能,从“教的教材“走向”“用的教材”注重激发教师积极性,提倡教师摆脱教材的束缚,创造地、个性化地使用教材。
教师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要树立起新的教材观念:创造性运用教材,要求教师的教学角色发生了转变,由消极的课程实施者变成积极的课程合作者。
这需要教师认识理解新旧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才能树立新的传统教材观。
旧的教材观是一种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对其绝对服从的教材观,这种观点认为教材的价值在于“规范”教学,教师只是忠实的按教材实施教学过程,不主张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
它限制了学校的课堂生活空间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教学的个性化,容易导致学生对教材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扼杀其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师无法在教学中找到其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乐趣。
新课改则提倡一种新的“材料式”的教材观。
即教材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教师是作为课程的积极合作者,尽可能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
它是教师针对不同情况,照顾不同学生的差异,因地制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平台。
以教材为平台,教师可以积极地开发课程资源。
跳出了教材狭小的圈子,教学的天地将是广阔的、开放的、丰富的、多彩的,教师可以灵活自由地教,学生可以主动用心地学,教学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崭新气象。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作者:尚延岭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04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它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
教师作为课程的主人,应该建构自己的课程系统及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开发语文课程内容,一堂课、一篇文章、一个教学单元,教师都应该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融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删、选择和重组,以便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有个性风采的语文课。
要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有哪些途径呢?一、多元的文本解读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面对的是对教材中文章的理解。
“由于阅读的需要、动机、目的不同,个体际遇、经验的差异,加之个性特征与心理状况等影响因素的存在,每一个人对语文教材都存在不一样的反应。
”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能拘泥于他人对课本的理解,不能受限于教学参考书的观点,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这样,上起课来,我们才能灵感飞扬,才能带动学生去感受、去思考。
另一方面,当学生有不同于老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观点时,我们应该宽容、接受甚至肯定。
例如,《散步》一文两次收入初中语文教材,以前的教学参考书对该文主题早有定论,所以在以前的课堂上似乎没有引起任何疑义。
但收入新教材之后,对于该文的文章主旨却产生了多元的解读。
我在教学此文时,一改过去先分析课文,然后把教参上早有的定论主旨直接告诉学生的模式。
而是带领学生在深入地赏析、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对本文的主旨展开讨论。
学生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有的认为文章主题是表现中年人的责任;有的认为是表现亲人间的相互理解;有的认为文章主题是对生命的礼赞、对生命的珍重……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理解的个体差异显现出来,体现出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二、活用教材,多样处理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可以用活它,学生现在学得活,将来才会用得活。
活用教材,方法很多。
可以对文本内容置疑、讨论;可以仿写、续写、改写;可以把美文用作朗读训练的素材;也可以据文意展开想象配图,以发展想象力等等。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作者:张弘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031-02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不应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应帮助他们成为知识的建构者。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教材展开对话时,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呢?下面谈几点浅显的思考。
一、找准最佳角度,整合教学内容面对语文精深纷繁的教学理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复杂混乱的教学体系、丰富芜杂的教学资源,如果不对愈加厚重的高中新课标教材进行适当的“剪裁”和“加工”,仍重蹈“篇篇精讲”的覆辙,师生都可能陷入“不堪重负”的境地。
因此,教师需要在正确解读新课标、单元说明及文本的基础上,选择最佳角度,将多篇教学内容进行跨单元、跨册的整合,这无疑是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从语言、结构、情感、风格、主题等多种角度去探索课文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在类比与对比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实现能力的发展。
比如,将必修二的《兰亭集序》、必修五的《滕王阁序》与选修课本中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进行比较,体会王羲之兴尽悲来、王勃挣扎宽慰、李白乐观豁达的不同精神世界,进而探究个人的生存状态及东晋、初唐及盛唐给文人烙下的不同的精神印记。
又比如,将必修课本《过秦论》与选修课本中《阿房宫赋》、《六国论》、《伶官传序》等“借古讽今”的政论性文章进行整合教学,精讲一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其余交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更扎实地建构起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知识框架,从而有效地避免师生的重复劳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打开全景视野,拓展教学内容语文教师需要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对“点”的教材作“线”的延伸,作“面”的拓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宽带网”。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学生负担日益加重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
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性。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
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首先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
1、把握意图,读懂教材深人细致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师能够驾驭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只有全面熟悉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只有钻研教材,才能掌握和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实现“知识、能力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只有深入地分析教材,才能对教材的结构、教学程序、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清晰自如,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才因此,教师必须钻研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教材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并侧重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学的知识重点、能力点与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有限的教学素材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心血,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体现着科学的哲理,给教师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与余地,给教师提供了宽松、开放的研究舞台。
因此,把握编写者意图,读懂教材——品出其中的内涵,悟出其中的精髓。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课堂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这一“再创造”的过程。
2、目标合理,备课充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
因此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浅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我们学校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已经有一年多了,教材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时代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如何使用教材,才能使教材本身所蕴含的诸多有利因素得以开发利用呢?本文试以“语文园地”的教学为例,谈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实验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实质上与以往教材中的“基础训练”基本相同,但二者相比较而言,“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
“语文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以“我会”的形式出现,“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都是激励学生满怀自信地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
因此,从“基础训练”到“语文园地”,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其最根本的变化体现在观念、认识上的更新,课程改革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在其间得到了凸显。
那么,我们应该赋予“语文园地”什么新的内涵?我的理解是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有了理念上的更新,如何进一步在操作上让“语文园地”走出传统“基础训练”的模式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乐园呢?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的孩子,大多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进入小学后相对正规的学习常常令他们不知所措甚至厌倦。
在低年级孩子的观察和想像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苹果,在他们看来,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能说会道的精灵。
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来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
对此,创设情境的做法显得尤为适用。
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教学中,有位教师精心创设了“到大森林秋游”的情境。
一上课,小朋友们便“接到森林爷爷的请柬”,大家唱着《一同去郊游》的歌,高高兴兴地向大森林出发了(此时,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了一组森林秋色图片)。
“走着走着”,小朋友遇见了一群找不到家的“小鸟”,热心的孩子当然得帮这个忙,于是,“帮小鸟找家”的活动开始了(即“我会走”)。
着眼学生的发展,创造性地用活教材
着眼学生的发展,创造性地用活教材着眼学生的发展,创造性地用活教材着眼学生的发展,创造性地用活教材珠海市拱北小学:周萍只有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陶行知指出“创造是每个人能做到又必须做到的事情”。
“生命只有在创造中才有意义”。
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只有在创造中才具有活力。
一、凭借教材,发掘教材创造性因素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
小学阶段的300篇左右的课文,都是创造性的“文”,每篇课文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造的精神。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创新的因素,凭借教材,开发学生的潜质。
例1《林海》教学片断:师:作者说,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这么多绿颜色来呢!现在我的眼前就有许多未来的画家,老师就请你们这些未来的画家们描绘一下大兴安岭的绿吧。
学生在老师充满信任的话语,饱含期待的眼神中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大兴安岭的绿有嫩绿、墨绿、青绿。
生:还有苹果绿、草绿、鲜绿。
生:还有些绿颜色从山脚至岭顶由浅入深,有的又由深到浅,简直太丰富了。
师:对,这是多么有层次的绿,多么动人的绿,多么令人心醉的绿呀。
生:像绿色的云朵,降临到祖国大地。
生:像绿色的海洋,所以老舍爷爷给课题叫“林海”。
师:看到这么多的绿,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生:看到这么多的绿颜色,我们的心情仿佛都变成了绿色的了。
师:好,就让我们怀着这绿色心情与老舍爷爷一道,走近这茫茫的原始森林吧。
在这里,学生思维独特,个性得到张扬,想象的潜能得到极大地发挥。
例2《鸟的天堂》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我们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
)……有的(形状、姿态、颜色等)有的有的师:这个片断的最后是句号,现在你能将句号改成省略号,帮巴金爷爷补写下面的句子吗?生:有的在梳理自己五彩的羽毛,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站在树梢歌唱…… 生:有的在洗脸,有的在互相抓痒痒,有的在与同伴窃窃私语…… …… 师:巴金看了你们这些小作家的创作,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
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浅见。
一、做好教学前的分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是课程分析,课程分析主要是确定教什么,学什么,具体有:①文本理解。
即分析“课标”要求和先前的实践经验与反思,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指出教材中的“十个着眼点”。
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育的技巧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学生的质疑点,资源的开发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建立精确的课程意识,发明性地使用新教材,切忌“教教材”。
②课程开发。
即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含教具、学具)、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特别要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
③内容处理。
根据文本理解和资源开发情况,提出对教学材料重组的设想。
学情分析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依据,学情是的立足点,只有了解了学情,才能做到以学定教。
具体有:①了解学习起点。
即学生的知识起点,包括能力起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②了解学习需要。
即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知晓如何建立最近发展区;③了解学生特点。
即思维特点、习惯特点、认知特点、差异特点等。
二、批判性地理解教材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对于语文“教什么”的问题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各种校本语文课程、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城郊村野,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它仅仅是教学的一个依托和凭借,更为关键的在于教师拿到教材后“教什么”,其教学内容的“含金量”怎么样。
同样的教材如何精选教学的内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度。
身为语文教师,要增强对教材内容的批判性理解,而不能一味地把教材内容视作不容置疑的“圣经”;同时,还要对教材内容有所筛滤,要遴选出最有价值、最具生长力、最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为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创造性使用教材实现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
适 当 的增 添
教材是 知识 精华 所在 , 并非面面俱到 。 教材中未 涉及的 内容 , 如果 课堂有需要 , 教师要 适当添加 , 将 其 融入 教学 之中。 比如课文《 将 相和》 , 在讲完课文 之 后, 教 师可进行一些 内容 的补充 , 如在 渑池之会 中 , 赵国和秦国谁 获得 了胜利 等 ,这是教材 中没有 的内 容, 但是学生感兴趣。并且 , 教师可 以在延伸 内容 时 进 一步拓展学 生的知识 面 , 落实 “ 大语 文” 的教育 观
笔者认 为就语文教学而言 ,课堂教学足以满 足 家长和学生 的需求 。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将教 学进行拓展 , 增 加对学生 听说能力 的培养 , 提 高学 生 的写作能力 。 如果仅就每学期 的不 到三十篇文章 , 这 些能力 的提高有 限, 教师要扩 大视野 , 把语文 教育 置 于学生生活之 中, 和社会 紧密结合 , 丰富语文教学 实 践, 增加学生的课外 阅读量 。 教师还可以将语 文教学 和其他学科教育有机结合 ,在彼此呼应中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主 动. 胜。 教 师 是 教 材 和 学 生 间 的桥 梁 ,教 师 能否 创 造 性 地使用教材 , 直接关 乎教学成败 。对于学生而言 , 教 科 书是没有生命力 的, 教师应该成 为“ 魔术师” , 将 教 材 唤醒 , 让教材充盈 鲜活的生命气息 , 在跃 动的旋 律 中吸引学生 , 感化学生 , 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教材新Fra bibliotek @
创 造 性 使 用 教 材 实 现 初 中 语 文 有 效 教 学
■ 刘 晓 红
摘 要: 教师是教材 和学生 间的桥梁 。 教师能否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直接关乎教学成败 。 教师应该成 为“ 魔术师” , 让教 材充盈鲜 活的生命气息 , 从而实现 有效教学 。 关键词: 教材 创造 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 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 到, 教材使用恰 当与否关乎教学成败 。 唐代诗人王之 涣 的《 登 鹳雀楼 》 , 学生 能倒 背如 流。 许多教师一直告 诉学生 , “ 白日”为即将落幕的夕阳 ,但 最新 研究表 明, “ 白 日” 应该是丽 日中天 的“ 丽 日” 。 教师应该从 中 吸取经验教训 ,如果使用教材时完全照搬或者完全 “ 以纲为纲” , 那 么教材并不 能起 到应有 的作用 。 笔者 就 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经验 ,谈谈在 新课 程改革下如 何巧妙地使用教材。 叶圣 陶先 生 曾经说 过 : “ 语 文教材 无非 是个 例 子, 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 练习阅读 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教材是例子 , 是教 学的知识 载 体 。完全照本宣科对于指导教学规范确 实起 过积极 作用 , 但是却无法体现教学 的实质 。 当教师带领学生 进入知识的殿堂后 , 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 通过教师的桥梁作用 ,学 生可以纵情徜 徉在 知识 的 海洋之 中。 从这个 角度来说 , 教师一定要对教材进行 再 加工 ,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首先 , 教师要对教材 深 入研究 , 全面把握 ; 其次, 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 , 教 师 要有质疑教 材的能力 , 要善 于发 现问题 , 提 出问题 , 进而解决问题。对教材进 行创 造性 加工包含 以下几 个方 面。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语文课程标准中曾经指出:“我们所用的教材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教材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
这就告诉我们要把教材看成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就像一座无形的宝藏,只有不断地被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它才会日益丰富,才会最大限度地回馈给开发者。
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
叶圣陶老先生几十年前就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
言外之意,我们不能只看到教材的表面,要透过教材看到其中蕴含的有生命、有价值的内涵;我们不能听命于教材,要做教材的主人,也就是说要遵循教材,又不限于教材,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籍中既积累文化知识又获得情感体验,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生命的内涵。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无论是进行单元内容的整合还是对学习顺序的调整,无论是对教材本身进行深入的挖掘还是进行课外资源的补充,都要考虑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既要考虑到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又要考虑到合理的科学的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为不敢想象就不会去大胆的创造,不会合理想象就不可以科学的创造。
所以,要科学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必须先科学的,全面的分析、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圆心。
(二)要以现有教材为基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是对现有教材的一种否定,现在的教材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就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它既遵循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现代意识,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我们生活的空间,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这都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浅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浅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捷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
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一、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中课本知识的传授,而要设法向课外延伸拓展。
为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以课文内容为契机,逐步向课外延伸发展。
比如在教完《草船借箭》后,我随机向学生们推荐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教完《蟋蟀的住宅》时向学生提供《昆虫记》这本书。
总之与课文有联系的同一内容的作品,同一作者的作品尽量推荐给学生,层层撩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上完童话课文后我把《安徒生童话集》这本书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规定的的时间里阅读,并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在家里练习讲述给爸爸妈妈听。
熟练后我再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比赛。
在此项活动中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都纷纷作了精心的准备,最后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又比如在教完《武松打虎》一文后,我又向学生们推荐了《水浒传》一书,班上的一些男同学兴趣浓厚,还出现了好几个“水浒”迷。
这样根据课堂上学的内容,向学生们有选择性地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书籍,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课外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二、抓住文中空白之处,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教材中常有一些课文描写留有一定的空白,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空白之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因此,我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抓住课文最后一句“电文下是一张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浅谈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浅谈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浅谈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东方市板桥中心校黎渊浩记得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育专家们一再强调“不要机械地去教教材,而要灵活地用教材来教。
”因此,教师使用教材时应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创新,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驮教材,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
那么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1、创设情景教学。
教学新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所接受,还要考虑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及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积极思考,所以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效的活动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置学生于具体的情景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才能使学生更轻松地学懂知识。
否则,过分生疏而复杂的内容会使学生望而生畏,过分简单机械或无意义的操作又无法激起思维的浪花。
如,有一位年青教师在教学观摩活动中上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夏夜多美》一课时,她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运用多媒体配音生动形象地播放了睡莲姑姑、小蜻蜓、萤火虫是怎样帮助小蚂蚁回到家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内容。
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几名学生戴上自己设计的睡莲姑姑、小蜻蜓、萤火虫、小蚂蚁的头饰表演,把课堂气氛推到了最高潮。
这位教师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现象思维的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懂课文内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依据实际情况教学。
新课改指出教师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而有所创新。
而实际情况一般涉及到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等。
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谈谈教师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施教。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摘要让教材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创造性处理教材熟练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作文和阅读的熟练技巧。
”既然是个例子,那它经过教师之手走向学生时,就绝不能单纯的照本宣科。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生个性也千差万别,教师绝不能仅仅依据教材照搬照教,而是应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修筑一条传递知识的桥梁,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再加工,再创造,让教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让教材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首先要熟读教材,深入发掘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必须做到对教材的融会贯通,深刻理解。
其次,教师要质疑教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处理教材。
一、依托教材内容,适当补充学生手中的教材毕竟篇幅有限,所以对有些内容交代得肯定不够详细,这就使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孩子学完课文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特别是一些历史故事,许多历史事件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堂上学生学到了其中的一个故事,就自然而然会对相关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有利的时机,对教材加以补充。
比如,我教授《三顾茅庐》一课时,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课文,了解到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对诸葛亮的这个历史人物特别好奇,想更多地了解诸葛亮的故事。
针对这种情况,我搜集了诸葛亮的很多丰功伟绩,补充到教材中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视野,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对课后习题也不能作简单化处理。
如教学《肥皂泡儿》一课时,课后有这样一道题:“你在课余时间最爱玩儿什么游戏?和同学说一说。
”这道题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学生很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玩的游戏。
但我处理这个习题的时候,没有把目标定位在仅限于学生说上,而是借助说这个契机,构建课堂内外的联系。
论语文教材创造性使用的组合艺术
姥吟 留别》人教版高中第三册 )《 ( 、琵琶行 》人教版高 ( 中第 三册 )《 屋为秋 风所 破歌》 人教 版八 年级下 、茅 ( 册 ) 三首诗 , 这 在内容上都表现 了很高 的思想价值 , 反 映 了作者对 现实生活的深沉思考 , 但入题 的角度 和作 品的风格有 明显 的不 同 :梦》 过梦境 的描写 , 映 《 通 反 作者政治上的不得 意和对权贵 的不妥协态度 , 同时也 反映 了一定的消极避世思想 。 它用奇特的夸 张描 写天
维普资讯
《 教学与管理 》
20 年 9月 1日 08
论 语 文教 材
使 用 的组合 艺术
I … …要 … … 需 ,
一
识技能 ,从而培养 良好 学习态度 和科学研究意识 , 学
会拓展 自己的精神视野 , 提高 自己的人文素养 , 充分 激发想象力 、 创造力和思辨力 , 形成语文思维 。
不 () 3 以体 裁的相似作为重组 的依据 。如人教版八 异 , 必 拘 泥 。
年级下册, 已经将《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 l
通过重组教材文本 ,使各篇课文不致相互封闭 、
孤立 , 在交叉 、 沟通 、 渗透 中发挥 整体综合效应 , 助 帮 记》 满井游记》 和《 编为第六单元 , 学习还可与《 桃花源 I 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 、核舟记》 人教版八年级上 I ( 学生拓宽 知识 的广度 、 挖掘知识 的深度 、 展联想 的 延 册 ) 文章进行 比较 , 等 进一步 了解 “ ” 记 是古代 一种常 l 跨度 , 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 当然 , 组合学
《 过秦论》人教版高中第二册) ( 、杜牧的 《 阿房宫赋》I
() 6 以文本 中的亮点或是有 意义 的细节作 为重 组
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信奉而不唯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
前者强调对教材的态度,要相信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反映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科学性,是教学的很好的载体,不要轻易否定;“不唯是”即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
再好地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
后者是强调处理教材的行为,是指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创新。
具体依据什么,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定。
《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
因此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考虑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
就教材来说,理解不一,其处理也就不同:一种理解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教学任务而编造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教科书;另一种理解是指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教师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就可用教材教。
能正确理解编者思路、编写意图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
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
二、依据学生情况而定。
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珠活生生的人。
我们面对的学生,城市与农村,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发达地区与待开发地区等都不同。
他们各有各的特色。
就是在同一个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一样。
尽管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要求教材具有多样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这毕竟只是尽可能。
我国幅员那么辽阔,东西部差距那么大,不可能也不能编排出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教材。
哪一种教材最适用于学生?就算是选到了最适用的教材,教学质量还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取舍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取舍学习了“教材的合理整合”这一章节,给我的帮助很大,以前对于学校的安排造成的课时流失无可奈何,现在明白了可以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创造性的适用教材,这样就可以从容的合理的安排教材类容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有创造的动机和创造意识。
否则就谈不到创造性。
要灵活地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最有限的课时内,最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最经典的最集中的、最有代表性的学习内容。
创造性使用教材,就要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爱好、兴趣及生活经验来综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置身于多种学习的环境之中。
教师应注意把死的教材用活,通过师生在课堂中的交往、互动共同学习掌握它,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保持最佳的状态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效益,课堂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
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地组织教材,作到教学内容多样化,使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体现审美。
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音乐教材,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目的、毫无原则地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删减或替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下面几个原则:(一)不能随意丢弃教学重点;(二)不能因为教师综合素质障碍舍弃相应单元;(三)不能根据教师的趣味和长项进行选择;(四)不能迁就学生的趣味进行选择。
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内容+好的呈现方式+好的教学方法。
教学效率首先取决于老师对其所教授内容的选择和改造程度。
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中,独立地处理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是老师上好课的必要保证,也是对老师专业化能力的一项重要要求。
我认为教师处理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种主要方法和策略:一、简化通俗—让学生易学。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整合 拓展 创编--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三法”
教育圆桌教育观察2021-01·湖北教育教材是教学的范本和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用好、用活这个“例子”,就不能囿于教材编排的结构,而要善于结合教材特点、教学实际和学情,对教材的内容、顺序及其他资源进行恰当地调适和重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化散为序,抓住思想线整合教材部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架构单元,即课文选择主要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挚爱亲情”“科学探索”“人生之舟”等。
由于不少知识分散在不同的年级和单元,教师可以紧抓作家的思想线,对教材资源进行适当整合,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整理知识,全面地了解作家的创作历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部分安排了鲁迅的《朝花夕拾》。
这本散文集中共收录了10篇文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3篇,分别是七年级上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的《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册的《藤野先生》。
这些课文虽都出自《朝花夕拾》,却并未编排在一起,如零星的小花散落在不同的角落,难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鲁迅的思想。
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打破了教材的限制,将这些课文有机整合,化散为序,进行“走进鲁迅童年,品味师长情谊”“追寻成长足迹,捕捉思想光辉”等主题阅读,不仅使学生深入而系统地了解了鲁迅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而且让他们透过一扇小窗,洞整合拓展创编——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三法”文/邬翠莲▲朱春香/摄09教育观察教育圆桌湖北教育·2021-01察人生百态。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八年级下册的《社戏》和九年级上册的《故乡》整合进来,引导学生理解散文与小说的区别,体会鲁迅笔下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厚的风土人情,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存状态,并深入探究原因,领悟其作品中“温暖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有效整合教材资源,将零散的篇章凝聚为有序的整体,学生的思路清晰了,学习的效率提高了,思维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从而获得文学素养的提升。
浅谈如何有效的使用小学语文教材
浅谈如何有效的使用小学语文教材作者:邹丹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77-0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突出教材的实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关注的主要课题。
教材(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超越教材,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开放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努力的目标。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一、注重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驾驭教材《课程标准》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新课程改革的大门。
深入地研读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驾驭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领悟编者的意图。
《新课程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向未来,培养适应未来竞争的人才。
所以,我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上都应当改变。
由原来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教;由原来的教师是中心到现在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由原来的单一知识灌输型教学到现在的“三维目标”的统一。
所有的变化都使我们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更好地扎扎实实地使用教材。
二、利用教材文本,提供学生感悟、体验的空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应利用教材,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感悟、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熏染学生的情感。
三、注重教材整合,深化情感目标人教版教材按主题单元安排教学内容,这种理念突破了传统方式对语文教学的束缚,有利于组织学生开展集中性、拓展性、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和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作者:杨升
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7期
摘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以教材为凭借,把教师置于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诱导者的地位,多角度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把教材的死内容变成活知识,再把学活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使用;创造性
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媒介,是实施教育教学目标的蓝本,教材的使用和开发关系到课程改革的贯彻与落实,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我们的教学任务不仅是把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为探索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培养其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以教材为凭借,把教师置于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诱导者的地位,多角度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把教材的死内容变成活知识,再把学活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一、备课过程中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
在教学实践挣,很多教师的认识上存在一种误区,认为“教语文”就是在“教课文”,一学期将一册语文书中三十几篇课文引领学生掰开揉碎地讲完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实践证明,这样地教语文把文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而获得的情感体验,本应通过阅读而培养的语文素养全部淹没在繁杂而冗长的分析、讲解中,这样不但浪费了大量的阅读时间使学生因体验不到阅读的乐趣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我们所用的教材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教材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
这就告诉我们要把教材看成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就像一座无形的宝藏,只有不断地被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它才会日益丰富,才会最大限度地回馈开发者。
语文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因而我们就必须以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眼光重新审视和使用它。
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1)创造性地开掘教材。
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有独特价值的,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是用了什么花招,而是如何把课文上得最有‘意义’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2)创造性地组合教材。
创造性组合教材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以语文教材中的某一个教学文本为依据,灵活地和教材中或者教材之外的相关文本组织在一起使用的方法。
(3)创造性地综合教材。
教材的综合性使用是指教材在创造性使用时,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需要为依据,把教科书与生活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这也体现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全新的
语文教学新理念。
(4)富于个性地创造性使用教材。
这里所说的“富于个性地创造性使用教材”,一方面,表现为在教学内容上对教材文本的修正、删减或调换。
修正,就是对教材中不够准确或不完善的内容,通过核查或考证而校正、完善之。
删减,则是根据语文教学实际,将不适合的教材文本大胆放弃。
调换是指根据语文教学实际,选用合适的材料取代原来的教材文本。
删减和调换的前提都是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写作特色,才能做到大刀阔斧,灵活自如。
另一方面,表现为在教学形式上对教学时间以及课型等的自主安排。
其实,原来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或多或少地也这样做过,但是由于“教材权威”意识的影响,心中忐忑,不知道这样做究竟对不对,有时也是一种随意性的行为。
二、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始终把握“语文教材”的立足点
语文教学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给语文课带来生机,但是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语文教学真正姓“语”。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课程标准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的刻画,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
因此,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的不同的教师采用同样一册教材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各自的认识和教学需要,对教材原有的课文进行重新组合,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防止脱离教材任意发挥,要警惕忽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而过多过早补充内容,或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
教材文本依然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凭借,也就是说,要适时有度的拓展并延伸教学内容,拓展即对教材文本的拓展,延伸是在课文基础上的延伸。
其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不能丢。
不论哪个年级段,都要不打折扣地进行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训练,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要根据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时绝不能忽视这一点。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感悟和创新中真正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权家湾小学,甘肃陇西 74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