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创造性使用论文
![语文教材创造性使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6d47285901020207409cbd.png)
浅论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但我们都知道,无论教材怎样更新,都不能及时适应学生的发展,“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不过是给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素材,是有待活化的材料,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一、找准起点,让教材“近”起来尽管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但它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城乡差别等,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俗有一定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深入钻研教材,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语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为此,教师要把教材当成仍需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及生活经验,把握好本班学生的现实起点,找准每一节课中知识的生长点,准确地捕捉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实际。
寻找学习的最佳起点,从学生已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教”适应“学”,使教学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对教材进行创造,不仅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语文的应用价值。
在语文和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二、重视过程,让教材“活”起来在社会发展日渐信息化和学习化的今天,学生接触的知识和社会的范围不断扩大,他们在以往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师要对学生经验作充分估计,摆脱教材的束缚,尊重并运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教材进行创造。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教材丰富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激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教学中,我们提供给学生可探索的材料及充分的时间有界图灵机与空间,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使教材不断充实、完善和拓展,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
《鸟的天堂》原教材是为了传授写作技巧,但我们可以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先让学生分别以“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从中培养自尊、自爱和自信:然后“换位整合”,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
如何有效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570bba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a.png)
如何有效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教学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合理有效地利用语文教材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本文将从选材、阅读指导、写作指导、练习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教学。
一、选材选材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合理的选材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选材。
同时,要注重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阅读指导语文教材中的阅读部分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教师应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解读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揣摩作者意图、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写作指导语文教材中的写作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设计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在写作指导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创新意识。
四、练习方法语文教材中的练习部分对于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写作题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或竞赛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水平。
五、拓展延伸语文教材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是学生发展个性和培养兴趣的机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文学写作比赛,组织文学鉴赏活动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在语文教材的有效利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二是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讨论、实践、互动等;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四是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4602d42933d4b14e84246880.png)
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根据教学大纲或是课程标准统一编写的。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学不权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而且还是一种智慧。
教师使用教材的智慧,就是教师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实际学习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处理。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来谈谈几点自己的见解:一、教师要认真备课,要透视教材,读懂教材。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备好每一节课。
在备课过程中,一些教师习惯把教科书、参考书或资料抄写在教案本上,从表面上看教案写得满满的,而实际上在教学中却没太大的用处.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记的过程.一堂课,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时,很多学生会对文本中的内容提出种种的质疑或看法.当学生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望着教师时,如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老师的形象、威信在学生的心目中会大打折扣。
如老师给了他们满意的答复,问题得到了解决,他们才有劲头去发现新的问题。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非常闲熟地驾驶教材,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吃得饱,就要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透视教材,把握好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纵向和横向知识的联系,丰富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材料。
如在学习《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时,本人出示了一些顺口溜,诸如“天光起来就缠足,缠得污秽满床褥”,“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另外,更为残忍的是,当时还有“不烂不小,越烂越好”的说法。
为了使肌肉糜烂,往往有人在缠脚布内故意放入碎石、瓦砾、瓷片,还有的人把虱子放在伤口处,更有甚者,还用刀把自己的皮肉划破,让其感染。
这些资料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缠足之苦:层层切骨,刻刻痛心.孙中山的妈妈也是缠过足的人,亲身体会过缠足的痛苦,为什么如今她又要亲手给自己可爱的女儿施加痛苦?年少的孙中山是不知道的,学生心中也会产生同样的疑问。
小学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小学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4e5e6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2.png)
小学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引言小学语文教材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工具,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语言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方法来使用这些教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配合视频教学通过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古诗时,老师可以播放与诗歌意境相符的动画,助于学生在视觉上感受文字的美。
使用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平台设计与课文相关的互动游戏,如选择题、填空题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建立阅读角在教室或学校图书馆设置“阅读角”,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书籍。
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组织读书分享会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阅读的书籍及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地方,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以教材内容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意写作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可以是续写、改写或者以不同的视角进行描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戏剧表演将课文中的故事进行改编,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通过角色扮演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结论小学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应该善于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通过这些创新的方式,学生将会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建议
![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811ed1055270722192ef719.png)
第六、七课时:利用表格开展生活调查,指 导学生习作。 观察表格观察对象这双手有什么特点?这双 手做了哪些令你难忘的事?你有怎样的感受 和想法?
三、扩充——多向思维,开拓思路
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那 我们就要在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们在尽可能广阔的 天地里,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发展自我, 表现自我,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四、调整——回归生活,与时俱进
调整包括内容的调整、顺序的调整、形式的 调整等等。 无论是哪家版本的教材,由于受地域和学生 实际的限制,以及文本教材本身的局限(教 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师在使用上不可能完 全通用,这就是根据需要做必要的调整。 调整内容首先要考虑它的生活性。
探究——以疑促思,体验感悟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 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代学”的教学 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就要考虑教材的自 主、合作、探究性,也就是说教材经 过教师处理后,呈现在课堂上的教材, 就应具有探究性。
三角形的个数
1 2 3 4 10 ……
整合——打破模式,压缩时间
以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 这一单元以“手”为主题,选编了诗歌《我们的 手》、说明文《手上的皮肤》、记叙文《一双手》 三篇不同文体的主体课文和一篇拓展阅读《手指》。 此外,教材中还安排了“初显身手”——手影游戏, 在游戏中体会收的灵巧;安排了“笔下生花”—— 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手,写一写这双手背后的 故事。我们以单元主题 “手”为线索,进行了课 程内容整合,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建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鞍山市新世纪小学 赵 素 静 二○一二年八月十四日
[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语文教材]用教材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语文教材]用教材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ff1d203b14e852458fb57fe.png)
《[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语文教材]用教材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因此,只有转变“绝对化”、“权威化”的教材观,树立新型的“范例式”教材观,教材方能以新的方式发挥传递人类文化的功能,才能使教师在使用教材引导学生的交往中有所创造,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呢,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脑、手、眼动起来,可以适时插入一些小游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一直以来,“教材即知识”的观念束缚了许多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地教教材,惟教材是从,其实教材只是学生发展和师生进行对话的“中介和话题”。
因此,只有转变“绝对化”、“权威化”的教材观,树立新型的“范例式”教材观,教材方能以新的方式发挥传递人类文化的功能,才能使教师在使用教材引导学生的交往中有所创造。
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呢?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创:创设情境。
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人的情绪和情感是相互感染的,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并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需要,也就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资源,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真正被文章所蕴含的美感所折服,在美感的愉悦过程中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可以采用课件的形式,再现历史上几次大地震的悲惨场面,使学生在悲壮的场面中体会平凡情感的伟大。
增:增加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脑、手、眼动起来,可以适时插入一些小游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演一演,增加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语文教材的使用方法
![语文教材的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171b3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e.png)
语文教材的使用方法
语文教材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料,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
为了更好地使用语文教材,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整体入手:在开始学习每组课文之前,应先阅读导读部分。
导读阐述了单元主旨及学习的要求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整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和要求。
2. 深入研读:对每篇文章进行深入研读,去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明确教学的要点。
在不依赖任何参考书的情况下静下心来自己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注重细节:在研读文章的过程中,注意文章的细节和关键词,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 丰富教学内容:结合近1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的命题导向合理安排内容和课时,有效的使用教科书。
同时,可以参考相关的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5. 关注学生感受和体验: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 实践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7. 定期复习: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应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复习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默写、做题、讨论等,以提高复习效果。
总之,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资料,应充分利用教材的优点,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0fbd41f6770bf78a652954a3.png)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作者:张弘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031-02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不应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应帮助他们成为知识的建构者。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教材展开对话时,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呢?下面谈几点浅显的思考。
一、找准最佳角度,整合教学内容面对语文精深纷繁的教学理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复杂混乱的教学体系、丰富芜杂的教学资源,如果不对愈加厚重的高中新课标教材进行适当的“剪裁”和“加工”,仍重蹈“篇篇精讲”的覆辙,师生都可能陷入“不堪重负”的境地。
因此,教师需要在正确解读新课标、单元说明及文本的基础上,选择最佳角度,将多篇教学内容进行跨单元、跨册的整合,这无疑是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从语言、结构、情感、风格、主题等多种角度去探索课文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在类比与对比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实现能力的发展。
比如,将必修二的《兰亭集序》、必修五的《滕王阁序》与选修课本中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进行比较,体会王羲之兴尽悲来、王勃挣扎宽慰、李白乐观豁达的不同精神世界,进而探究个人的生存状态及东晋、初唐及盛唐给文人烙下的不同的精神印记。
又比如,将必修课本《过秦论》与选修课本中《阿房宫赋》、《六国论》、《伶官传序》等“借古讽今”的政论性文章进行整合教学,精讲一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其余交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更扎实地建构起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知识框架,从而有效地避免师生的重复劳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打开全景视野,拓展教学内容语文教师需要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对“点”的教材作“线”的延伸,作“面”的拓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宽带网”。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最新】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e41349632e3f5727a5e96251.png)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论文摘要:创造性使用语文新教材的具体途径有:多元的文本解读;活用教材,多样的处理形式;增加相关资料;总结提升;恰当的拓展延伸;以教材为触发点,自由组合有关课程资源等。
关键词:创造性语文教材使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它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
教师作为课程的主人,应该自己建构自己的课程及自己的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开发语文课程内容,一堂课、一篇文章、一个教学单元,教师都应该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融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删、选择和重组,以便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有个性风采的语文课。
要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有哪些途径呢?一、多元的文本解读语文教材是文选性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面对的是对教材中文章的理解。
“由于阅读的需要、动机、目的不同,个体际遇、经验的差异,加之个性特征与心理状况等影响因素的存在,每一个人对语文材料都存在不一样的反应。
”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能拘泥于课本的理解,不能受限于教学参考书的观点,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这样,上起课来,我们才能灵感飞扬,才能带动学生去感受、去思考。
另一方面,当学生有不同于老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观点时,我们应该宽容、接受甚至肯定。
例如,《散步》一文两次收入初中语文教材,以前的教学参考书对该文主题早有定论,所以在以前的课堂上似乎没有引起任何疑义。
但收入新教材之后,对于该文的文章主旨却产生了多元的解读。
我在教学此文时,一改过去先分析课文,然后把教参上早有的定论主旨直接告诉学生的教学模式。
而是带领学生在深入地赏析、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对本文的主旨展开讨论。
学生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有的学生认为文章主题是表现中年人的责任;有的学生认为是表现亲人间的相互理解;有的学生认为文章主题是对生命的礼赞、对生命的珍重……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理解的个体差异显现出来,体现出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新课改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
![新课改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5f6ecd651eb91a37f1115c33.png)
2 40 ) 24 0
、
其 次 是名 著 阅读 。现 行 教 材 中要 求 中 学 生 每一 学 期 要 完 成 两 到 三 部名 著 的 阅读 , 学生 学 习任 务 繁 重 。 而 没有 多余 的时 间来 看 名 著 .因此 我 们 可 以根 据 每 一册 教 材 的 安排 .提 前 介 入 , 排 学 生 利 用 每 一 年 的 寒暑 假 进 行 阅 读 , 没必 要 跟 着 教 安 而 学进度走。 最 后 是对 文 言 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学期 合 理 安 排 。 七年 级教 材 中 , 文 在 将 言 文 打散 到 了各 个 单 元 , 年级 和九 年 级 把 文 言 文 独 立 成 五 、 八 六 两 单 元 。 样 的安 排对 学 生 来说 负 担 比较 大 , 对 知识 的掌 这 且 握 不 是 很 理想 ,教 师 可 以将 其 分 散 到 现代 文单 元 中 ,穿 插 进 行 , 样 有 利 于学 生 背 诵 和 理解 消化 , 高教 学 效 率 。 这 提 二 、 胆 取 舍 。 合 资源 大 整 套 教材 的编 写 . 它针 对 的对 象 是 全 国的 学 生 , 以它 更 所 多 的 是 学 生共 性 的 东 西 .而 忽 略 了 个性 的 东西 ,如 时 代 的 差 异 , 生 的 个 体差 异 , 活经 历 的 差 异 , 域 的差 异 等 。 些 都 学 生 地 这 会 影 响 学 生对 教 材 内 容 的理 解 及 学 习兴 趣 的积 极 性 。 此 , 因 作 为 教 材 内 容 的传 授 者 , 师 要 对 教 材 学 会 取 舍 , 教 以调 动 学 生 学 习语 文 的 积极 性 , 高 教 学 效 率 . 养学 生 语 文 素 养 。 提 培 1 用 旧教 材 中的典 范之 作 . 助 教 学 。 . 起 帮 比如 。 教 授 九 年级 上 册 第 二 单 元 、 四单 元 时 , 就 遇 在 第 我 到 了一个 大 困难 , 这两 单 元 中涉 及 议 论 文 的 教 学 , 教 材 中 的 而 《 业 与 乐 业 》 和 第 四 单 元 的 文章 几 乎 都 是 不 很 规 范 的 议 论 敬 文, 因而 很 难 向学 生 讲 清 议 论 文这 一 文 体 特点 。 谈 骨 气》 而《 是 篇 比较 典 范 的议 论 文 , 结 构 安 排 合 理 , 理 严 密 , 照 议 它 说 按 论 文 提 出 问题 、 析 问 题 , 后解 决 问 题 的脉 络 写 作 , 就 是 分 最 也 提 出 中心 论 点 、 证 论 点 、 出 结 论 这 样 的三 步 骤 进 行 论 证 。 论 得 其 中 在论 证 过 程 中运 用 了引 证法 和例 证 法 ,引 孟 子 的 话 作 为 道 理 论 证 , 着 用 了 三 个 例 子 。 中 有 元 朝 文 天祥 的 例 子 , 接 其 它 论 证 了 “ 贵 不 能 淫 ” 穷 人 不 受 嗟 来 之食 的 例 子 , 论 证 了 富 , 它 “ 贱 不 能 移 ” 闻一 多 先 生 的例 子 论 证 了 “ 武 不 能屈 ” 这 二 贫 . 威 。 三 个 例 子非 常 具 有 典 型 性 . 先从 时 间 上 来 说 , 们 是 由古 代 到 首 它 近 代 , 人 物 的代 表 性 上 来 说 , 其 中有 官 员 , 从 这 有平 民 , 知 识 有 分子 . 因此 . 个 例 子 不 论 从 实践 还是 人 物 的身 份 上 来 看 都 充 三 分 论 证 了 “ 们 中 国人 是 有 骨 气 的” 一 中心 论 点 。这 清 晰 的 我 这 结 构 和严 谨 的论 证 过 程 对 初 学议 论 文 的学 生 来 说 是 非 常 好 的 篇 范 文 . 教 材 中所 选 的篇 目相 对 来 说 则 不 是 太 规 范 , 理 而 条 和 初 论证 过 程 较 随 意 . 习 者 去理 解 它 就 存在 一 定 的 困 难 。 初 因 此 教 师 在 进 行 议 论 文教 学 前 不 妨 起 用 《 骨 气 》 文 , 学 生 谈 一 在 初 步 感 知 的基 础 上 再进 行 后 面 内 容 的教 学 。 2 跨 越 单 元 或 年 级 的 界 限 , 行 同 一 主 题 不 同 内容 的 对 . 进
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f6dac842fd0a79563d1e7217.png)
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新的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移到对学生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培养。
于此,创新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
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清教育发展形式,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新教材。
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地对教材进行恰当地取舍、剪裁和重新组合,灵活使用教材,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拓展知识,延伸内涵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对课文的分解和剖析上,还应该拓展空间和视野,以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章应立足课本,从情节角度延伸,从主题角度延伸,从作家角度延伸,从文体的角度延伸,跳出课堂,沟通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学习《童趣》时,我让学生写了《童年趣事》。
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以调动他们内心快乐的成长记忆。
学生中有写童年时自己的冒险经历的,有写自己尝试钓鱼的经历的……学习《理想》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写了《我的理想》,学生的习作中有的写到自己的理想是要当一名科学家,有的是当一名歌手,一名科学院院士……通过这样的练笔,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了一个大致的雏形,理想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也悄然扎下了根。
学了《皇帝的新装》,我让学生续写《皇帝的新装》,学生通过这样的练笔,对细节描写有了一定的掌握,对这篇文章的主旨理解得更透彻了。
这些做法都拓展了语文知识,延伸内涵。
二、征引新鲜学材,贴近生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使用语文教材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最新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把教材延伸到课外。
如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丰富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活动。
这些活动都进一步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我在开展《感受自然》综合性活动时,我提前一周布置下去。
组织学生办了《感受自然》语文小报,进行了四季写景优美文章摘抄,并开展了综合性活动。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a4fc2da5bb4cf7ec4bfed034.png)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语文课程标准中曾经指出:“我们所用的教材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教材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
这就告诉我们要把教材看成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就像一座无形的宝藏,只有不断地被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它才会日益丰富,才会最大限度地回馈给开发者。
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
叶圣陶老先生几十年前就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
言外之意,我们不能只看到教材的表面,要透过教材看到其中蕴含的有生命、有价值的内涵;我们不能听命于教材,要做教材的主人,也就是说要遵循教材,又不限于教材,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籍中既积累文化知识又获得情感体验,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生命的内涵。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无论是进行单元内容的整合还是对学习顺序的调整,无论是对教材本身进行深入的挖掘还是进行课外资源的补充,都要考虑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既要考虑到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又要考虑到合理的科学的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为不敢想象就不会去大胆的创造,不会合理想象就不可以科学的创造。
所以,要科学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必须先科学的,全面的分析、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圆心。
(二)要以现有教材为基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是对现有教材的一种否定,现在的教材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就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它既遵循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现代意识,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我们生活的空间,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这都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c687d83e0b4e767f5acfcef6.png)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者:郭茂红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第06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浅见。
一、做好教学前的分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是课程分析,课程分析主要是确定教什么,学什么,具体有:①文本理解。
即分析“课标”要求和先前的实践经验与反思,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指出教材中的“十个着眼点”。
②课程开发。
即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含教具、学具)、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特别要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
③内容处理。
根据文本理解和资源开发情况,提出对教学材料重组的设想。
学情分析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依据,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只有了解了学情,才能做到以学定教。
具体有:①了解学习起点。
即学生的知识起点,包括能力起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②了解学习需要。
即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知晓如何建立最近发展区;③了解学生特点。
即思维特点、习惯特点、认知特点、差异特点等。
二、批判性地理解教材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对于语文“教什么”的问题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各种校本语文课程、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城郊村野,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它仅仅是教学的一个依托和凭借,更为关键的在于教师拿到教材后“教什么”,其教学内容的“含金量”怎么样。
同样的教材如何精选教学的内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度。
身为语文教师,要增强对教材内容的批判性理解,而不能一味地把教材内容视作不容置疑的“圣经”;同时,还要对教材内容有所筛滤,要遴选出最有价值、最具生长力、最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为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三、把文本作课堂教学的“支点”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发展语文能力的“支点”,是教师设计学习活动的“支点”。
浅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浅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d6c88dbfa32d7375a5178077.png)
浅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捷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
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一、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中课本知识的传授,而要设法向课外延伸拓展。
为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以课文内容为契机,逐步向课外延伸发展。
比如在教完《草船借箭》后,我随机向学生们推荐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教完《蟋蟀的住宅》时向学生提供《昆虫记》这本书。
总之与课文有联系的同一内容的作品,同一作者的作品尽量推荐给学生,层层撩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上完童话课文后我把《安徒生童话集》这本书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规定的的时间里阅读,并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在家里练习讲述给爸爸妈妈听。
熟练后我再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比赛。
在此项活动中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都纷纷作了精心的准备,最后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又比如在教完《武松打虎》一文后,我又向学生们推荐了《水浒传》一书,班上的一些男同学兴趣浓厚,还出现了好几个“水浒”迷。
这样根据课堂上学的内容,向学生们有选择性地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书籍,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课外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二、抓住文中空白之处,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教材中常有一些课文描写留有一定的空白,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空白之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因此,我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抓住课文最后一句“电文下是一张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新理念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语文教材1
![新理念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语文教材1](https://img.taocdn.com/s3/m/e0cc708b1ed9ad51f11df2ed.png)
新理念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语文教材1新理念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语文教材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学观念。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任何一部教材,不管编排得多么好,理念有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教师、每个班级,所以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补充、重组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进行人格构建的一种,从而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创造性进使用教材,为学生建构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观的影响,我们的教师总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忠实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很少对教材加以合理的处理加工,导致教学思路受制于教材,学生学习的思路受制于教师的教案,长期以来了一种"牵制式”的教学模式。
其实,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充分考虑本校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材,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呢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材观和学生观教材不等于,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在创造性使用过程中必须要经过教师的重组和积极构建;教材不等于课本,教材是教学的基本素材,教学的根本是学生,不能唯教材至上,照本宣科,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材也不应成为无限连接的超文本;教材的内容不等于教学的内容,教师要思考的是如何建构教学的内容,应积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来思考这样的问题,思考什么是具有教学价值的内容。
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了解学情,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c1a59fee551810a6f52486b5.png)
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育教学不断深入改革的过程中,笔者针对课堂教学中关于教材使用的一些问题作了认真思考,并谈点个人的认识:一、关于课堂内容安排太满与适度宽松的认识听课中,我个人的感觉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都太满,内容多,时间不够用,这好像成为我们的通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安排上,适度宽松的原则我们还没有落实。
一篇课文,尤其是完整的佳作,知识含量极丰,涉及面很广,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方法不一而足。
这些东西,有的是学生已知的,有些是下一阶段要安排的,对此,不能一应俱全,面面俱到,而要注意取舍。
只有舍弃了可有可无的那一部分,才能使应该在本篇中着重训练的这一部分凸现出来,也才能切实依照单元和阶段目标规定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
对教材的灵活取舍,体现了教师因材施教的思想方法及能力素质,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创造性能力趋于明朗化的具体表现。
教师因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和深厚的修养,不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面对各种学情,都能左右逢源,学生则在这种灵活多变的学习活动中,轻松自如地掌握了知识并激发了创造的意识与愿望。
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教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根据教材特点,巧妙设计,只指导学生重点学习了前两段,其余各段从略处理,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因为这种对教材的灵活的取舍,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在接受时是主动地接受,而不是被动听讲。
在这种主动接受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宁鸿彬老师的教法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二、关于教师启发诱导与教师急于回答的认识。
早在二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还想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这种教学思想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适时有效的提问是启发教学的重要体现,但是我们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误认为问题多了,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了,就是启迪学生思维了,看似热闹非凡的课堂变成了一问一答的套路。
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29c687fda0116c175f0e4889.png)
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摘要: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善于发掘教材潜在的,隐性的知识联系。
其次是在使用教材时,应该融入自己的智慧,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虽然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的编写同时也受到体系、课时、书面等因素的限制,再好的教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只有吃透教材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关键字:挖掘教材整合教材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学会挖掘整合教材,意义深远。
一、善于挖掘教材要善于发掘教材潜在的,隐性的知识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同时通过综合,概括和比较,把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来给学生,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一些。
比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实数》第四节“公园有多宽”的教学,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估算无理数的方法,形成估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而估算无理数的方法,用到了夹逼法,即利用有理数层层逼近无理数,将无理数锁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然后根据要求取近似值的方法。
但这样的思路和方法,教材中并没有直接指明,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引例:某地开辟了一块长方形的荒地,新建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已知这块荒地的长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为400000米2?(1)公园的宽大约是多少?它有1000米吗?(2)如果要求误差小于10米,它的宽大约是多少?(3)该公园中心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面积是800米,你能估计它的半径吗?(误差小于1米)。
有关引例中的三个问题,如果就题论题的话,只要教师讲清误差小于10米,误差小于1米的意义,学生很容易自主解答。
有了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在后面完成类似“估算根号13.6的大小(误差小于0.1)”的问题时,就能想到先估算到个位,然后到十分位,可以继续到百分位……从而实现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估算无理数的方法,形成估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的目标,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对知识理解、掌握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f3927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b.png)
三、为什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材料 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 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常规研读教材
四、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研究教材的创造空间 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研究教材的创造空间
注释少而精 活动要求用教材
基于教材:
调整——内容调整、顺序调整、形式调整 整合——学科渗透、知识整合 改变——教材呈现方式 拓展——课外实践活动
自选教材
自编教材
—生活中识字、写话 —生活中阅读 —活动中习作
四、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科学性:提高实效 学科性:咬文嚼字 严肃性:尊重历史 前瞻性:美丽梦想
五、创造性使用教材“演习”
分组:分工明确 抽题:钻研教材 讨论:创造性使用 汇报演练:重点处理有特色
语感培养落实
小组: 课题及册数: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流程: 重点部分教学设计:
一、新课程的教材观
什么是教材 建构新的教材观
——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 ——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材的内容、形式多样 ——“我”也可以改、编教材
二、什么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 在准确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 精心挑选、重组、增删教学材料等, 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使教 材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 功能得以充分实现。
谢谢! 与您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5ff976fcf111f18582d05a0e.png)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者:郑淑芳来源:《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年第04期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利用教材文本,提供学生感悟、体验的空间;根据教学实际,重组或改组教学内容,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适度扩展,延伸社会,向课外读写开放。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性地开展教学,我们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并不是要降低和淡化教材的使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教材教学观教材(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超越教材,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开放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努力的目标。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教材不是权威,它无非是个优秀的例子。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在于以此为例子,让学生学到阅读本领,再去阅读更多感兴趣的读物。
所以,新课程理念强调教材要从教师手中的“教本”向学生手中的“学本”过渡,不以教材为权威。
要开放地灵活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在传授知识、提供范例、启发思考、设计训练的同时,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挖掘学生的特点,使语文知识更活泼生动。
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以此为例子”,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优秀文化的热爱,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利用教材文本,提供学生感悟、体验的空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
论文摘要:创造性使用语文新教材的具体途径有:多元的文本解读;活用教材,多样的处理形式;增加相关资料;总结提升;恰当的拓展延伸;以教材为触发点,自由组合有关课程资源等。
关键词:创造性语文教材使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它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
教师作为课程的主人,应该自己建构自己的课程及自己的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开发语文课程内容,一堂课、一篇文章、一个教学单元,教师都应该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融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删、选择和重组,以便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有个性风采的语文课。
要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有哪些途径呢?
一、多元的文本解读
语文教材是文选性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面对的是对教材中文章的理解。
“由于阅读的需要、动机、目的不同,个体际遇、经验的差异,加之个性特征与心理状况等影响因素的存在,每一个人对语文材料都存在不一样的反应。
”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能拘泥于课本的理解,不能受限于教学参考书的观点,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这样,上起课来,我们才能灵感飞扬,才能带动学生去感受、去思考。
另一方面,当学生有不同于老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观点时,我们应该宽容、接受甚至肯定。
例如,《散步》一文两次收入初中语文教材,以前的教学参考书对该文主题早有定论,所以在以前的课堂上似乎没有引起任何疑义。
但收入新教材之后,对于该文的文章主旨却产生了多元的解读。
我在教学此文时,一改过去先分析课文,然后把教参上早有的定论主旨直接告诉学生的教学模式。
而是带领学生在深入地赏析、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对本文的主旨展开讨论。
学生
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有的学生认为文章主题是表现中年人的责任;有的学生认为是表现亲人间的相互理解;有的学生认为文章主题是对生命的礼赞、对生命的珍重……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理解的个体差异显现出来,体现出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二、活用教材,多样处理
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可以用活它,学生现在学得活,将来才会用得活。
活用教材,方法很多。
可以对文本内容置疑、讨论;可以仿写、续写、甚至“窜改”书上的内容(如把散文改写成诗歌,把小说改写成剧本等);可以把美文用作朗读训练的素材;也可以据文意展开想象配图,以发展想象力等等。
教师要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教材用活,把课堂气氛搞活,激发学生的潜能,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原语文教学本色,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同样的教材,由于处理方式不同,就会有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比如诗歌可以诵读,戏剧可以表演,科技知识可以让学生去搜集相关信息,散文可以审美,小说可以鉴赏,议论文可以组织辩论等等。
在进行教材处理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现在的学生是在卡通、网络和游戏里长大的,我们可以考虑在教学中采用类似的形式处理教材。
有些老师创设了游戏化课堂,有些模仿电视里的采访活动,这都是我们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表现。
三、增加相关资料
课本的信息含量是有限的,它只提供了一个基础,一个创造的起点。
我们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创造,当然不能局限于教材提供的那些信息,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去找相关或类似的材料。
例如,在教学《奇妙的克隆》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克隆”,课前布置了让学生查找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
课上,让学生展示相关资料,加深对克隆知识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自然得心应手,收获多多。
老师的课前要求,学生的悉心准备,教学中的资料展示都不是本课所要
求的教学内容,但老师将之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使学生对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克隆有所了解。
这既激发了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无形中培养了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总结提升
教材是我们学习的例子,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教材获得某些普遍的认识。
语文教材多是文章,我们更需要在学习后有一个总结提升的环节,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学习后只留下一些零散的知识和模糊的印痕。
请看下面的教学案例:
如在《变色龙》一文中,警官奥楚蔑洛夫是一个真正应该被嘲笑的家伙,却没有一个人敢嘲笑他,被他嘲笑的是谁?赫留金。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市民的笑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便于全面理解文章主旨。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文章:
《孔乙己》中咸亨酒店内外那些嘲笑孔乙己的人们。
《藤野先生》一文中描述围观枪毙的看客。
这样,学生就明白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了,也懂得中外看客的共性了:人性扭曲后的愚昧、麻木不仁、没有同情心。
教者此时作总结:中外伟大的作家,在现实主义作品中,对主要人物的形象精雕细刻的同时,又注意到在适当的时候用极精练的笔墨勾画有共性的国民的精神痼疾,从而拓展主题的广度和深度。
其写作目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
经过总结提升,使学生的收获更加明晰化,帮助学生达到认识上的新高度,这是我们在所有教学工作中都要努力去做的重要一环。
五、恰当的拓展延伸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点,而生活是一个无限的空间,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需要由这个点延伸开去,在可能的情况下,做适当的拓展。
加大教学的容量,拓展教学的厚度,开阔视野、丰富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更深刻,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请看我在教学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一文中设计的一段拓展教学。
⑴比较阅读。
请学生速读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
学生速读讨论后发言争论。
教师评点,指导学生要谈出喜欢的理由,以此培养他们赏析的能力。
⑵名言感召。
①教师点示: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②大屏幕显示冰心老人的一段话:“生命中不是每一道河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的呢?”
③教师总结: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⑶作业延伸。
写一则读后感,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这段教学设计的亮点就在于恰当地拓展了教材,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认识更深刻,思想更成熟。
六、以教材为触发点,自由组合有关课程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教师自己开发的课程内容是自由选用课程资源外,在使用教材时,有时也可以抛开教材的具体内容,仅仅把教材作为一个学习的话题,那样教师的创造性会体现得更为突出。
请看案例: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综合实践活动片段
教师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相对庞杂的特点,将学生分为4个组,每组六人,这四个组分别命名为文学组、音乐组、科探组、想象组。
六人小组设组长一名,对成员进行了各自明确分工,有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制作幻灯片、小组代言人等职责由小组长根据需要调控成员工作进程,最后将成果汇集在一起,进行编辑。
小组成果交流展示时在班上设一名主持人,将各小组成员的成果呈现出来进行交流评价。
象这样的语文活动,学生乐于参加,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具体的内容由学生去设计、完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潜能,培养综合能力。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只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找到更多创造性使用语文新教材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⑵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⑶丛立新:《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⑷王晓辉:《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文题: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论文类型:教学类(初中语文)作者姓名:王继龙
年龄:32岁
单位:赣榆县欢墩中学
联系电话:0518---------8622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