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策略探析——以皖北亳州市农村城镇化建设实践为例

合集下载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其中包括宿州、阜阳、亳州和六安等市。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相对较为落后,但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经济和文化特色。

如何促进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该地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发展农业皖北地区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适宜农业发展。

当地政府应该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鼓励农民进行生产性经营。

对于种养殖业采取小农户逐步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从传统的种田养殖转变为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可以通过对发展农业的扶持政策进行强化来鼓励进一步发展。

二、优化工业布局皖北地区的工业体系比较单一,过于集中在传统冶金、纺织业和化工等行业。

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要开始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加大对于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工业布局,逐渐建立高端制造业体系,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整体经济效益。

三、加强旅游业发展皖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如亳州的云台山景区、宣城的九华山、阜阳的颍泉湖和花园监狱革命遗址等。

政府应该鼓励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主要支柱,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进营销和品牌建设。

同时,配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交通、餐饮、住宿和购物服务。

这将从根本上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水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及质量,培养新一代高科技产业人才,促进创新研发。

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动新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落实区域创新战略,形成集群效应,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就业,推动经济发展。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

加大对于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快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

同时,在企业投资和工程施工等方面,推进行业管理和市场化竞争,加快公共资源配置、运营和管理模式改革,推进市场化的营销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结论皖北地区地理位置及资源禀赋的独特性使得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北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滁州市、宣城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和宿州市等地。

这一地区地处江淮平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既具有南方水乡的气息,又有北方黄土高原的特点,是一个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市场的不断拓展,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皖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其次是工业和服务业。

其中,农业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农业产值低下,难以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

而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规模小、产值少,难以对地区经济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

二、交通运输不便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和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善,皖北地区的交通运输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

尤其是公路和水路交通发展不足,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外部交流。

这也使得当地的生产力无法得到高效的发挥,进一步制约了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三、人口素质低下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因素的影响,皖北地区的人口素质普遍较低,教育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也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同时,这也意味着人才资源的匮乏,难以满足地区的技术和管理需求。

四、环境污染问题凸显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部分企业的落后管理,皖北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大气、水、土地等环境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当地民众的生活,甚至威胁到地区的生态环境。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为了促进皖北地区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政策和措施,着手解决上述问题。

一、促进产业升级政府应加大对当地的工业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还原,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

这有助于提高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水平。

二、建设交通网络政府应加大对当地的交通运输的投资力度,加快公路和水路建设进度,完善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这有助于加强地区内部的联系,提高地区的竞争力和外部交流水平,增强地区的经济活力。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皖北地区是指安徽省北部的地区,包括六安、池州、宣城等地。

作为中国的内陆地区,皖北地区的发展一直以来都相对落后,且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发展问题。

本文旨在对皖北地区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推动其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皖北地区的现状分析1.经济发展滞后:皖北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

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2.交通设施不完善:与其他地区相比,皖北地区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道路网络不发达,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建设也相对滞后。

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交流合作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3.资源条件较好: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等。

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4.农村发展不均衡:皖北地区的农村地区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有效的扶贫措施。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发展持续滞后,存在较大的贫困问题。

二、推动皖北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1.加大投资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皖北地区的投资力度,支持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工作。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当地经济发展,引入更多的资源和技术。

2.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皖北地区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制造业的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知名服务企业落地,引导当地企业转型升级。

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皖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交通条件,提升地区的互联互通能力。

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发展内陆河、水运等水路交通,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地区之间的联系,还能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4.加强农村扶贫工作:针对皖北地区农村存在的发展不均衡和贫困问题,政府应加强农村扶贫工作。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及协调发展路径探析——以皖北地区为例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及协调发展路径探析——以皖北地区为例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0 4
化 的核心 内容 , 是传统农业社会 向现代工业社会 转变 的过程 。狭义上讲 ,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 业( 特别是其 中的制造业 ) 或第二产业产值 ( 或收 入) 在 国民生产总值 ( 或 国民收入 ) 中比重不断上 升 的过 程 , 以及 工 业 就 业 人数 在 总就 业 人 数 中 比 重不断上升 的过程 。广义上讲 , 工业化不仅涵盖
( 一) “ 三化 ” 协 调发展 的核 心是 工业化
工 业 化 是 一 个 国 家 或 地 区经 济 发 展 从 不 发 达 或 欠 发 达 状 况 向发 达 迈进 的 必 由之 路 , 是 现 代
有重大的理价值与现实意义。


“ 三化 ” 协 调发 展 的 内在 联 系
工业化 、 城 镇 化 和农 业 现 代 化 是 我 国社 会 主 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人类文明进步 及发展程度 的重要标志。在一个国家或地 区发展
部。[ 2 1 因此, 在工业化过程中, 运用工业革命或工业 生产中技术 、 管理等创新成果来武装和改造传统农 业, 从 而 实现 农业 生 产过 程 的 升级 换代 , 这 必 将 大 大提 高农 业 劳动生产 率 , 继 而促 进农业 生产 技术创 新, 最终实现或促进农业现代化。一方面 , 工业化
摘 要: 工业化 、 城 镇化和农 业现代化 ( 以下 简称“ 三化 ” ) 协调发展 直接影响 到皖北地 区经济快速 崛起 。基
于皖北地 区经济社会发 展 实际, 以“ 三化 ” 协调发展 内在 关联作为切入点 , 分析皖北“ 三化” 协调发展 过程 中存在 的制约 因素 , 提 出皖北地 区“ 三化 ” 协调 发展 要从转 变农业发展 方式入手 , 加快农 业现 代化 步伐 ; 构建现代 产业 体 系, 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 ; 建设现代化城镇 体 系,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 关键词 : 皖北地 区; 工业化 ; 城镇 化 ; 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 F 1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0 6 8 3 ( 2 0 1 4 ) 0 1 — 0 0 0 1 — 0 4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浅析——以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浅析——以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
济 发 展较 快 的 县 ( ) 本 上 处 于工 业 化 中后 期 发 展 阶段 , 欠 市 基 而 发 达 地 区 的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较 低 ,仍 然 处 于 工 业 化 初 期 向 中
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 ,第 四届中国县域经 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 ) 市 主要 分布在东部地 区 , 东部地 区有 9 3个 , 中部地 区 5个 , 西部地区 2 。 个 由此可见 , 发达 地区经济 发展水平 的落后主要 欠 表现在县域经济 的落后 上。 由于本身地区经济发展 比较滞 后 , 不 能给予县域经济有效 的支撑 , 缺乏增 长极 的带动 , 导致县域经济 处于一个起点低 、 发展慢的水平 。 县域经济 的发展缓慢 , 三农” “ 问题的不 断显现 , 又限制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 展 , 使欠发达地区
蒙・ 库兹 涅 茨 等 人 研 究 , 工业 化 初 期 , 产 比重 较 大 , 产 比重 在 一 二
之路 。 欠发达地区要改变以往整体经济水平落后 , 经济结构不合 理的局面 , 加快工业化 、 现代化进 程 , 须通过县域这 个重要 的 必 渠道来解决 。 换句话说 , 欠发达地 区经济落后 的原因在农村 , 县 域经济解决 的对象是三农 , 县域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成功结合 ,
维普资讯 ຫໍສະໝຸດ G V R M N 关注政府■■■_ O E N E T・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浅析
以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
文 / 任 权


欠 发 达 地 区 县域 经 济发 展 的 重 要 性
量排行表 中, 安徽省地区生产 总值 为 3 3 9 0亿元 , 位列全国第 1 3 位。 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来看 , 安徽省县域经 济平 均规模为 , 人 口7 .1 , D 2 , 7 万 G P 88 5 0亿元 , 地方 财政 收入 11 亿元 , .8 人均 G P D 4 4 元 ,分 别是全 国县 域经 济平均 值 的 1 0倍 、, 33 , 7 09 0倍 、, 09 7 倍 、, 0 4倍 , 全国排 3位 、6 、3位 、6位 , 6 在 1位 1 2 在全国县域经济 基本竞争力排行榜 中列第 1 5位 ( 资料来源 :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 所 )所 以, 。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任 务重 , 底子薄 , 在全国欠发达

皖北欠发达地区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与思考——以利辛县为例

皖北欠发达地区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与思考——以利辛县为例

作者简介 : 朱磊 ( 1 9 8 0一 ) , 男, 安徽砀 山人 , 中共毫 州市委党校 马列主义基 础理论教研室讲师 , 硕士 。
1 9
力, 农 村生 活缺 乏 活 力 , 村 庄格 局缺 乏协 调性 , 乡 土文 化缺 乏 延续 性 , 及 由此 导 致 的农 村 劳 动力 非 农化 、 资 金 非农 化 和 土地 非农 化 。I 】 这 对 农业 农 村 的发展 必 将带 来 不 利影 响 , 对广 大农 民群众 的 生 活状 况 带来 不 利 影 响 。要 想全 面建 成 小 康 社
Vo 1 . 34 No .6 De c . 2O1 3
皖北欠发达地区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 —
以利 辛 县 为例
朱 磊
( 中共 毫 州 市 委 党 校 马 列 主义 基 础 理 论 教 研 室 , 安徽 毫州 2 3 6 8 0 0 )

要: 对美好 乡村 建设进行理 论分析 , 指 出美好 乡村建设对 于统筹城 乡一体化发展 和全面建成 小康社 会
的重 中之 重 。
境等因素制约。 如何走出一条不 以牺牲粮食和农 业、 环境和生态为代价 ,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新
路子 , 成 为事 关 皖北 地 区科 学 发 展 和 现代 化 建设
全局 的重 大 问题 。
利辛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 ,是皖北 的落后 县, 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 。利辛县是皖 北欠发达地区的一个缩影 , 尽 管经济社会发展滞 后, 但是发展速度很快 ,当地领导干部和人 民群
设、 探 索管理创 新。
关键词 : 皖北欠发达地 区 ; 美 好 乡村 建 设 ; 利 辛县 中 图分 类 号 : F 3 o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0 6 8 3 ( 2 o 1 3 ) 0 6 —0 0 1 9— 0 5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人口与产业
皖北地区人口众多,劳动 力资源丰富,同时拥有一 定的产业基础,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济发展背景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皖北地区经济 发展的政策,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力保障。
区域合作
产业升级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 进,皖北地区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提 高产业附加值,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 的动力。
调整产业结构
皖北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培育新兴产业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发展新能源、新材 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
促进产业融合
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全产业 链发展模式,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素质
05
结论与展望
总结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皖北地区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导, 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具 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城乡发展不平衡
皖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市对农 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人才流失严重
皖北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完善,导 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 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 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对策建议与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皖北地区概述
01
02
03
地理位置
皖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 ,包括淮北、亳州、宿州 、蚌埠、阜阳和淮南六个 地市。
自然条件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 础。

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城市化协调发展——以皖北地区农村为例

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城市化协调发展——以皖北地区农村为例

随 着 新 农 村 建 设 的进 一 步 推 进 . 村 社 会 发 生 平 离 不 开 教 育 。 皖 北 地 区地 处 安 徽 省 的 北 部 。 村 农 农 了 很 大 的 变 化 .对 农 村 基 础 教 育 也 提 出 了 新 的 要 经 济 、 化 、 育 相 对 比较 落 后 , 阶 段 皖 北 农 村 基 文 教 现
1 农 村 基 础 教 育 的 目标 定 位 不 适 应 农 村 城 市 、 长 期 以来 . 国 农 村 基 础 教 育 的 个 国 民 经 济 的 1 % .第 二 产 业 化 的 要 求 7
5 年 内 . 一 产 业 将 急 剧 萎 缩 . 业 的 比重 可 能 降 向 于 农 村 基 础 教 育 为 农 业 和 农 村 培 养 人 才 . 标 是 0 第 农 目 到 5 以 下 , 业 的 比 重 略 有 上 升 . 三 产 业 将 会 培 养 新 型 农 民 % 工 第 超 过 5 %。 产 业 结 构 的 变 化 必 然 会 引 起 就 业 结 构 0 18 9 3年 中 共 中 央 、 务 院 颁 发 的 《 于 加 强 和 国 关 的 变 化 . 量 的 农 村 劳 动 力 将 向 城 市 第 三 产 业 即金 改 革 农 村 学 校 教 育 若 干 问 题 的 通 知 》 出 :农 村 学 大 提 “ 融 、 务 等 行 业 转 移 。 随 着 农 村 人 口 大 量 转 移 到 城 校 的 任 务 . 要 是 提 高 新 一 代 和 广 大 农 村 劳 动 者 的 服 主 市 第 三 产 业 . 乡 结 构 将 发 生 巨 大 变 化 。 现 在 我 国 科 学 文 化 水 平 。 进 农 村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 一 定 要 适 城 促
2 1 年 第 4期 00 第 1 2卷 ( 第 6 总 2期 )

皖北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与破解路径——以亳州市w县为例

皖北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与破解路径——以亳州市w县为例

州模式、宁国模式、湖州模式等[3]。三是从美丽乡村 建设政策、体制、机制、策略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角度 出发所提出的政策性研究,该类研究非常丰富,如鲁 先锋等(2016)研究了土地增减挂钩与美丽乡村建设 的协同机制,建立了多主体参与机制、有效资源整合 机制、考 核 评 价 机 制,以 实 现 政 策 之 间 的 协 同 发 展[4]。王文龙(2016)提出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政策 调整方案:积极创造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农村内 生发展基础,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采取合理的农 业发展政 策,实 现 城 乡 一 体 化 发 展 目 标[5]。 曾 现 锋 (2018)阐述了美丽乡村”意在追求中国最大的“公平 正义”,通过发展农业、建设乡村、富裕农民,实现“城 乡等值化”的理念[6]。检索中国知网文献 “美 丽 乡 村”相关研究,2016年文献总数 3816篇,2017年文献 总数 4284篇,截止 8月 20日 2018年文献总数 3073 篇,数量呈明显增加趋势。综合目前国内学者就美丽 乡村建设的论文、课题研究,超过 85%以上的文献侧 重于对现有案例的总结分析、政策解读分析、对策建 议分析等实务类内容,真正深入理论研究的内容严重 不足,存在较大缺陷。一是研究的整体性和全局性不 强,大多数研究仅仅从局部出发分析和解释问题,缺 乏深入的探究和剖析;二是案例地区过于集中,且缺 乏对美丽乡村建设落后地区案例的研究和分析;三是
[关键词]皖北;美丽乡村 ;困境;破解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8)06-0078-05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 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美化乡村环境、提高乡村生产力 发展水平,更要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因地制宜地实行 民主化管理。自 2008年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 乡村”计划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热 潮。安徽省 2012年 9月印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 规划(2012-2020年)》。省政府在这份文件中明确 指出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基础,提出安徽省应 当因地制宜地建设“美丽乡村”。文件根据省内区域 差异明显的特征,将全省划分为皖北片区、沿江片区、 皖西片区、皖南片区,实行差别化的美好乡村建设路 径。由于诸多原因,皖北美丽乡村建设陷入困境,明 显迟滞于其他片区。

亳州市村庄规划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

亳州市村庄规划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23)3-0030-02DOI:10.16330/ki.1007-7359.2023.3.0111引言中共中央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地位,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

乡村振兴的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历史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2021年4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迈入了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新阶段。

目前村庄实际工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

因此村庄规划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本文就亳州市村庄规划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并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

2亳州市村庄规划基本情况2.1村庄总体情况亳州市共有行政村1222个、自然村13897个,其中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行政村1066个。

自然村村庄的主要形态分为四类:沿路条状型3374个,散漫型2818个,团状集聚型6634个,其他形态1161个[1]。

2.2村庄规划编制情况截至2022年5月,亳州市村庄规划共涉及两种类型规划编制,一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各类原村庄规划;二是“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亳州市美丽乡村共有445个行政村完成规划编制,规划成果有效地指导乡村建设工作,改善了农民居住、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了乡村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

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指出“结合县和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优化村庄布局,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2021年,亳州市共有13个行政村已完成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2022年,亳州市计划526个行政村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其中:蒙城156,利辛113个,谯城区85个,涡阳172个)[2]。

从安徽省看我国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路径

从安徽省看我国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路径

已变 为 3 . 。 而 城 镇 失 业 率 却 从 20 35 0 0年 的
3 3/ . 上升 到 2 0 9 6 0 3年 的 4 1 ,这 在 很 大程 度上 抑 . 制 了农村 劳动 力 向省 内城 镇 的转移 。 _ 1
压 力 之 三 , 安 徽 省 由 于 城 市 数 量 少 , 导 致
白皮 书》里 ,中国政府 明确提 出 了我 国可 持续 发展 是2 O世纪 9 年 代 以来 ,是安 徽省 人 口城镇 化进 程 O 最快 的 时 期 。1 9 - 2 0 9 0 0 4年 ,安 徽 省 城 镇 化 水 平 上升 了 1 . 个 百分 点 ;到 2 0 56 0 3年 底 ,全省 城 镇化
安徽 省作为 中西 部欠 发达 的农 业省 份 ,不仅 面
临上述 城 市化 负效应 的严 重威 胁 ,而且 面临 低水平 城市化 高 速推进 的 巨大压 力 。
压 力之 一 ,安徽 省人 口庞 大 ,尤其 农业 人 口占 绝 大 多数 ;同时 ,安徽 省城 市数 量 少 ,城 市供给 严
城 市 的 目标 是 ;建 设 规 划 布 局 合 理 、配 套 设 施 齐
全 、有 利工 作 、方 便 生 活 、住 区环 境 清 洁 、优 美 、
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居住 条件 舒适 的城 市 。
然 而 ,随着 我 国城 市化 进程 加 快 ,多数城 市 出
水平 迅速 提高 到 3 , 比 2 0 增 长 了 4个百 分 2 0 0年
维普资讯
经济 理论 与 经济 管理
2 0 第 2期 0 6年
从安徽省看我国欠发达地区可持续 发展的城市化路径
胡 艳
( 安徽 大 学经 济学 院 ,合肥 2 03 ) 3 0 9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北部的地理区域,包括六安市、宣城市、池州市和亳州市。

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一、经济发展分析1.产业结构单一:目前,皖北地区主要依赖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如钢铁、建材等行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对环境污染较大,且面临市场需求不稳定的问题。

2.农村经济面临困境: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不完善,产业结构落后,农村人口流失较为严重。

3.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相较于发达地区,皖北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和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缺乏高科技产业的引进和发展。

二、对策建议1.转变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开拓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2.加强农村发展: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产业发展能力。

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帮助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育和引进高科技人才。

4.加强区域合作:与周边地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区域交通建设,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区域内外的互联互通水平。

加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三、保障措施1.加强政府引导和规划: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加强对企业和项目的引导和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2.强化教育培训: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探讨_以安徽省为例

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探讨_以安徽省为例

农业经济问题 2000年第9期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探讨以安徽省为例郑 平 建小城镇建设既是当代人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又是事关子孙后代的一个大战略。

应该说80年代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

新世纪,我国小城镇究竟应如何建设、如何发展,全国各地都在探索。

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本文主要指我国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相比,小城镇建设不论在发展背景、规模,还是在发展思路、操作手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试图以安徽省为例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作一探讨。

一、小城镇建设的困惑与问题(一)关于吸引与辐射功能的困惑 发展小城镇的基本初衷在于通过小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力的有效转移,促进农业生产率的逐步提高。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城市由于经济转型而带来的难以避免的经济、社会压力。

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绝大部分的小城镇在这方面的情况不免令人困惑。

从中国第一次农业普查安徽省农村住户从业人员主要从业区分布情况(如下表)不难看出:安徽省农村住户从业人员在本县、本省的分布远低于在外省的分布,这说明安徽省的本县、本省的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安徽省小城镇经商、开店、办厂的农民,处理其承包地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将承包地退还集体另行发包;二是还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交回承包地,暂时转包耕地或者雇工耕种以满足生活需要;三是虽已具有稳定的生活和收入来源,但仍把承包地作为最后的生活保障而没有把土地交还集体,转包给他人或亲友耕种,保持承包权。

无论哪种情况,进城农民毕竟为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该市已有90多万农民进入小城镇,转出耕地80多万亩,种植面积超过20亩的农户已达到8万多户,而80多户离镇回农的农民都恢复了原土地承包关系。

其次,耕地要动态平衡,不要静态平衡。

近两年来土地管理法!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定,在控制了部分城镇建设滥占耕地的同时,也限制了部分有潜力的小城镇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测度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

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测度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

对 皖北地 区“ 三化 ” 协 调 发 展 进 行 测 度 和 评 价 研 究, 继 而有针 对性地 提 出政策建 议 , 具 有 重 大 的 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络 分析 方法 对河 南省 “ 三化” 进行 了定 量 分析 . 发现
河 南省 已经 迈入 了工 业 反哺农 业 、 城 市支 持农 村 的
“ 三 化 同步 ” 的 内在 基 础 。 信 息 充分 和 对 称是 “ 三 化
同步 ” 有 效 实现 的必 要条 件[ 6 3 。 上述 这些 学者 主要从
定 性 的角度 来进 行研 究 , 而 多数 学者 则 主要 是用 定 量 的方 法来 研究 “ 三 化” 。 董栓 成 ( 2 0 1 1 ) 运用 数据包
纪4 O年代 开 始 逐 渐形 成 比较 成熟 的理 论 研 究 , 如
钱 纳里 、 库 兹 涅茨 、 张培刚、 刘 易斯 、 费 景汉 和 尼斯 、 舒 尔茨 等圆 。近 年来 , 许 多 国内学 者对农 业 现代 化 、
工 业化 和城镇 化 的关 系做 了研究 。 孙政才( 2 0 0 9 ) 认 为 必须 在 工 业 化 、 城 镇化 、 农 业 现代 化 进 程 中 发展
将 皖 北 地 区作 为统 筹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重 点 , 出 台 了多 项 直 接 扶 持 皖 北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措 施 。 更 令
人 振 奋 的举 措 是 随 着 《 中 原 经 济 区规 划 》 的批 复 ,
皖 北 五 市 一 县 一 区正 式 跻 身 中原 经 济 区 规 划 , 皖 北 振 兴 已上 升 到 国家 战 略 高 度 。 来 自省 合 作 办 的
州雪魔
J o u r n a l o f Ch i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工程探赜——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工程探赜——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工程探赜——
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
高传晋[1];赵锋[2]
【期刊名称】《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安徽省亳州市作为皖西北欠发达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实施一系列举措,通过"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重中之重来抓,争取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脱贫攻坚主心骨;必须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加快发展是关键;必须不忘初心、全面小康,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页数】5页(P78-82)
【作者】高传晋[1];赵锋[2]
【作者单位】[1]中共亳州市委党校科研处 [2]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安徽亳州236800;;[1]中共亳州市委党校科研处 [2]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安徽亳州2368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82
【相关文献】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工程探赜——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J], 高传晋;赵锋
2.增强民主党派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效能研究——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 [J], 杨轶博
3.新时代区域红色文化创新发展与传承普及路径探赜
——以安徽省为例 [J], 许屹山;傅康
4.增强民主党派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效能研究
——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 [J], 杨轶博
5.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及金融支持研究——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 [J], 中国人民银行亳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期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策略——以安徽省为例

新时期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策略——以安徽省为例

新时期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策略——以安徽省为例张翼
【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17)002
【摘要】县域经济发展策略研究对于全面提高整体经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的县城经济发展与发达省份比较明显滞后,这严重地影响到安徽省整体的经济发展态势.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金融制约等角度分析其中的问题与成因,提出政策工具合理运用、发展民营经济和特色经济、“三产”融合、人力资源聚集、建设县域银行等策略,以期在新的经济转型发展期为类似省份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总页数】5页(P39-43)
【作者】张翼
【作者单位】中共青阳县委党校,安徽池州242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关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 [J], 宋远见
2.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浅析——以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 [J], 任权
3.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商务经济发展策略——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J], 洪为宝;项桂娥
4.资源约束型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 [J], 王军;郭

5.金融危机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影响及发展建议——以安徽省明光市为例 [J], 王瑞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模式研究1论文

最新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模式研究1论文

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模式研究(1)论文【论文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

本文从安徽省省情出发,通过对我省城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模式,从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进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城镇化问题模式协调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

农村城镇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长期以来受产业发展与布局、城镇建设、农民素质、观念和认识障碍、政策不配套、制度障碍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安徽又是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人口占绝大比重的农业大省,地处“经济凹地”的中部地区,外部承接着“大梯度”转移问题,内部又存在着“小梯度”发展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任重而道远。

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发展,我省经济正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水平获得显著提升,与此同时,省内各市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变得十分突出起来,而导致这些市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人口占有重大比例,农民人均收入低下,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突出,进而使得整体人均收入不高。

就近几年全省各地经济增长态势而言,GDP名义增长最快的与增长最慢的相差近22个百分点,实际增长最快的与增长最慢的相差近10个百分点,2008年,人均GDP高者达19000元,低者不足2500元,亳州、池州等农村人口占市总人口近70%的地区的人均GDP不足5000元。

党的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省城乡协调发展,关系到我省整个国民经济的全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来自皖北地区的经验分析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来自皖北地区的经验分析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来自皖
北地区的经验分析
梁峰;李家林;秦翠翠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1)2
【摘要】皖北虽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范围,但仍存在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人均GDP偏低、产业结构不优、民众收入低、县域经济薄弱和缺乏中心城市等。

市场化改革滞后、发展方式粗放、产学研合作少、开放度不高等因素制约了皖北的高质量发展。

沪、苏、浙高质量发展的经验集中体现为注重改革创新、产城融合、县域经济和开放发展等。

对标长三角中心区,皖北应从探索“创新飞地”新模式、坚定绿色发展、培育协调发展的文化基础、形成改革与开放良性互动和加大共享发展的政策力度等方面提升发展质量。

【总页数】9页(P46-54)
【作者】梁峰;李家林;秦翠翠
【作者单位】中共阜阳市委党校综合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职教改革背景下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川南J市的调查分析
2.职教改革背景下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川南J市的调查分析
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皖北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域观分析
——以蚌埠市为例4.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皖北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域观分析——以蚌埠市为例5.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的多维贫困:分布与特征
——来自云南省曲靖市建档立卡户的数据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常态背景下皖北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探讨——基于对皖北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

新常态背景下皖北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探讨——基于对皖北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

新常态背景下皖北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探讨——基于对皖北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邢栋,朱雯娟摘要:安徽省作为经济后发地区,区域内经济呈现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在县一级更加凸显。

基于对皖北三个代表城市的研究,试从中微观研究的发现为着眼点,拓展观察范围,通过必要的数据分析和情景推演,辨析皖北地区的真实状况,进而探讨该地区城镇化特征、趋势与挑战。

从而提出皖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内流动人口影响因素,分析流动人口流向和构成特征,以“异地城镇化”和“就近集中城镇化”为基本形式,重视和发挥中小城市(包括县城)将成为皖北地区城镇人口主要承载地的作用。

同时,需要正视区域内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分析其问题和特征提出差别化的政策引导。

关键词:城镇化,皖北地区,县级单元,路径转变皖发(2010) 16号文件中指出,皖北地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沿淮部分县(市)。

安徽省作为中部农业大省,区域内经济呈现皖南长期领先皖北的发展差异,这种差异在县一级更加凸显[1](图1-1、图1-2)。

2010年皖北常住人口人均GDP 为13857元,仅相当于全国的35%,安徽省的67%;皖北看作一个省份全国倒数第二(图1-)。

2008年以后,皖北增速超过全国,但是落后安徽全省[2](图1-)。

文章拟从县域角度,以皖北地区为研究案例,基于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从人口、土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及制度政策几个方面,阐述皖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图1-1 2000年-2013年安徽省人均GDP分布图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2001年-2014年)图 1-2 2000-2013年安徽省三次产业及其区位熵分布图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2001年-2014年)图 1-3皖北与安徽省、全国GDP 增长速度比较图 1-4 2010年人均GDP(元/人) 数据来源:《全国城市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2002-2013年)表1-1 皖北县市一览表图1-5安徽分区图1研究对象与方法1.1技术路线图1-6本研究的理论技术路线框图借鉴前人研究经验[3],本研究首先确立研究地域,由基础性的实证研究支撑,从微观研究的发现为着眼点,拓展观察范围通过必要的数据分析和情景推演,从而得出相对可靠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 、 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 镇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集 约化 程度
的提高 。
农村城 镇化建设 是事关国家政 治 、 经济 、 会发展全 局的 社 重大 战略l , 国家的政治稳 定 、 司题 它对 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 步具
有重大影响。近年来 , 随着改革的深化 、 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和交 通通迅条件 的改善 ,加快农村城镇化 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
所谓农村城镇化 , 是指农村人 口不断 向城镇 转移 , 第二 、 三
出产 品 、 资本和劳动 力在城 乡之间加快 流动 , 生产 力在城 乡之 间布局逐渐合理的局面 ,在城市建成 区不 断向外扩张的同时 ,
产业不断 向城 镇聚集 , 从而使城 镇数量增 加 , 镇规模 扩大 的 城

个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 史现象 , 既是物质文 明
地区, 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城镇功能和 竞争 力不断增强 , 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进一步提 高。
4 城 镇 化 有 关政 策措 施 相 继 出 台 , 策 导 向 作 用 显 著 、 政
为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 , 亳州市制定了一 系列有 关人 口迁 移、 土地利用 、 社会保障 、 资 、 投融 组织领 导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
起着为周 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 、 资集散场所等作用。 物
3、 镇 化 质 量 不 高 城
在城市的扩展和农村城镇化的双 向作用 下 , 城镇发展呈现
8 《 代经济)0 2 当 ) 1 年5月( ) 2 上
当 代 论 坛
■■■■■■● ■■■■■■●■■ ■■■■■■●● ●●■■■■■■ _
镇 化水平由 20 年 的 1. % 00 8 7 提高到 2 1 年的 3%, 1 00 5 平均每 年
镇化水平只有 3% 仍有 6% 5, 5 的人口是农村人口。
2城镇规模 小 、
递增 1 3 . 个百分点, 8 成为建国以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决时期, 有
10 0 万农村人 口变为城镇居 民。 在城镇化较 陕发展的同时 , 城镇 经 济也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 , 城镇经济 占全市经 济的比
市政府制定 出台了《 JI 亳I 市关于推进扩权强镇试 点工作的实施 J 、

亳 州市 农 村 城镇 化建 设 的 现 状
亳州市地 处安徽省西 北部 , 目前仍属 欠发达地 区 , 其城 乡
经 济和 社会发展具有较典 型的二元结构特征 , 乡之间既存在 城
意见》 亳州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各县( 、 和《 , 区)各部门
重持续走高。
2 城 镇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 乡一体 化 发 展 初 见 成 效 、 城
亳 州市没有形 成集中型城镇 , 只有块状城 镇 的雏 形 , 射 辐
功能不明显。全市现有建制镇 1 个 , 2 从建成区面积看 , 块状不


大小各异 、 功能不全 , 但集贸性城镇 占总数的 9% 0 以上 , 主要
技能 的人才 不愿 意到 农村 城镇就业 , 且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 低, 导致城 镇发展过程 中急需大批 高素质人 才 , 从而制 约城镇
20 年 以来 , 州市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00 亳 城镇供水 、 供
气、 电、 供 通讯 、 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2 1 0 0年城镇 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 1 58元 , 53 城镇人均住房 建筑面积 3 .1 95 平方米 , 城镇绿地面积达到 1 2 0 2公顷 , 城镇 自来水普及率达 到 9 . %。 74 6
还相应制定了有关 的配套办法 。这些政策措施也大大推动了亳 州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
二 、 州 市 农村 城 镇 化 建 设 存 在 的 题 亳
1 城 镇 化 总 体 水 平 低 、
着摩擦 与对立 , 有相互依存 、 又具 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推
进亳州农村 城镇化建 设 , 接关系到农村 经济的 发展 、 直 民生 的 改善和社会的稳定 。自 2 0 0 0年地级亳州市成立以来 , 亳州市 的 农村城 镇化 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C0 N TEM PO RARyECO N
亳 州市现有城 镇中缺乏 辐射 和带动 区域经 济发展 的中心 城市, 经济基础薄弱 , 功能不够健全 , 城镇 缺少发展 动力 。大部
分建制镇 尚无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 , 导致进入城镇 的农民就业和 生计难以保障。
4 城 镇 服 务 功 能 不 完 善 、
1 农 村 城 镇 化 快速 推 进 , 、 城镇 经 济 实力 显 著 增 强
据统计 资料反映 , 1 年世界 的城镇化水平 为 5%,中国 2 0 0 0 的城镇化水平为 4. 安徽的城镇化水平为 4. 。而亳州城 6 %, 6 2% 1
20 年以来 , 00 全市农村城镇化走上陕速健康发展轨道, 城
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 ; 二是城镇人 口和城市数 量的
设 、 共服 务一体化 等方面取得 了较 大突破 , 进了公 共资源 公 促 在城 乡之 间的均衡配置和生 产要素在城 乡之间的 自由流动 , 推
动了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 的融合 。
3 城 镇基 础 设 施 不 断 完 善 , 民生 活 水 平进 一 步 提 高 、 人
党 的十六大提 出 : “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 水平 , 大中城市和小 坚持 城镇协调发展 , 中国特色城镇化 道路 。” 走 党的十七大提 出 : “ 建 立 以工促农 、 以城带 乡长效机制 , 城 乡经 济社会发 展一体 形成 化新格局 。” 基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本国情 , 对于欠发达
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亳州市市委 、 市政府始终坚 持城 乡一体 化理念 , 强中心城 市、 加 县城 区所在地 、 中心镇和 中心村四级结
构 体系 建设 , 特别 是在 统筹城 乡规 划 、 产业布 局 、 础设 施建 基
进步的体现 , 也是精神文 明前进 的动力 。这一历史过程表现 为 两个方面 : 一是人的地理位置 的转 移和职业的改变 以及 由此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