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意义的语境包括范围很广,涉及到语言的上下文、时间、话题、说话方式、人际关系、人对世界的知识、人际间的相互了解、文化社会等。

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很多语言学家把客观世界中种种制约话语的因素定格在人的认知的前提之下,让主观的认知统揽全局,把语境对话语的制约看成是与交际者的智力、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客观的语境因素只有通过认知的过滤才能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产生作用,语言学家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

传统语境与认知语境概念的根本区别:传统语境概念认为,理解话语的语境,一般说来是事前固定的,理解话语靠的是语言的解码。

而认知语境概念认为理解话语要看语境,而语境同样要在语用的一般原则下形成假设,通过心理认知的过程,形成新的语境,从而揭示话语明说的内容和暗含的内容。

认知结构也称作背景知识,是人类对世界的假设和概念的一种内在的认知能力。

受话者对世界的假定以概念的表征储存在大脑中,构成一个人的认知环境,一个人的认知环境是一系列可以映现的事实或假设的集合,认知环境包括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构成一个理解话语的潜在的认知环境。

说话人的话语信息与受话人的认知图式相匹配,达到知识共享,给隐含的推理提供证据,否则意图传递受挫,交际无法进行。

认知语境是社会心理性质的,因为在具体语言使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三个语用范畴所构成的认知环境是社会中人所共享的东西。

尽管人际的差异肯定存在,但是相似却是主流,否则人际间的交往就难以进行。

认知语境又代表着社会团体所共有的集体意识,这种共有的集体意识在个人的知识结构里以“社会表征”(social representation)的方式储存下来,以协调人际间的行为和语言使用,使之适合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

莫里斯(Morris)把语用学看成是探讨语言符号与符号使用者关系的学科,格赖斯(Grice)、奥斯汀(Austin)等人认为符号信息和交际意图有关系,是由推理支撑的超符号关系。

斯波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逐渐把语言超符号关系的研究引入了认知的轨道。

提出了“关联理论”。

并且提出了关联理论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认知原则)认为人们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

关联理论的第二个原则(交际原则):交际行为都应该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

这两个原则突显了语境的重要性。

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推理是福多认知模块论的改版,包括涉及一系列假设,命题或意象构成的表征(representations)的感知系统和涉及若干演绎逻辑运算(computations)规则处理系统。

认知模块论认为,人的大脑是一个能形成和转换心理表征的原则运算系统,语言就是该系统的操作对象之一,而语言使用涉及到语言系统和其他心理表征以及运算系列的相互作用。

福多(J.Fodor)在他的《心理的模块性》(modularity of mind)中把心、脑从功能的角度划分为两个非常不同的部分——输入系统和中心系统,输入系统(最典型的是知觉系统和语言系统)的功能是将器官的功能所受刺激的信息转化为对外部对象的表征,使之成为适合于中心系统能加以处理的信息;而中心系统的功能则是专司推理、思维、和信念的高级处理系统。

福多没有给出模块的定义,但是提供了构成一个模块的一组确定的标准。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标准——领域特殊性和信息封闭性,其中领域特殊性是一个模块只处理与其特定的功能相适应的内容特殊化的信息。

模块作为特殊化的“计算”机制,它只是计算那些受约束的“自下而上”的特定输入。

仅仅关注与其特殊处理能力关联的信息。

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是“信息封闭”(informational encapsulated),也称为“认知的不可入性”(cognitive impenetrability),这是一个系统为“模块”的关键特性。

模块除了它们自己专有的信息源之外不能利用其他任何东西。

一个加工系统为模块,则它必须独立于主体背景的方式加工它的输入,也就是说它是封闭的。

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符号的运作或语言交际,不是Shannon和Weaver在1949年提出的“信息入码—信号—传递途径—接收—信息解码”的单一模式。

她们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把语境定义为“一
个心理结构体”(psychological construct),它是受话者头脑中关于世界的一系列假设,不仅包括交际的具体环境和上下文的信息,还包括对未来的期待、科学假设或宗教信仰、长期或短期的记忆,总体文化概念以及受话者对说话人心智状态的判断等,这些都对话语的理解起重要作用 。

在语言交际中,受话者对世界的假设以概念表征(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构成用来处理新信息的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关联程度依赖于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语境效果与关联成正比,处理能力与关联成反比。

作者把处理努力理解为认知语言环境所消耗的脑力,关联性越强,话语就越直接,认知所耗的脑力越小,给受话者带来的认知负荷就越小;关联性越弱,话语就越隐含,消耗的脑力越大,受话人的认知负荷越大。

交际中说话人对认知负荷增减的利用就表现为一种交际策略的利用。

认知作为一个心理术语,涉及人对信息的选择、接收、处理、理解和储存的能力和过程,关联(relevance)则牵涉到一个省力问题,就语言交际而言,处理最关联的信息是一个自动倾向,语用者总是能够或自然地在所得信息和此间支出的努力两者之间取得最佳平衡,从而获得最佳信息效益。

她们提出的关联理论就是基于这种生物心理性质的“经济原则”,把关联定义为认知关联,(人的认知倾向于最大程度地增加关联)和交际关联(交际行为所传递的是最佳关联的假设)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影响话语理解的正是构成语境的这些假设,而不是具体的情景因素。

Lyons也认为语境是一个理论概念,构成语境的因素是语言学家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这些因素对言语活动的参与者所产生的影响系统地决定了话语地形式、话语地合适性和话语地意义。

熊学亮给认知语境下的定义是:为了系统地分析语言地隐性内容,我们必须把所涉及到地具体或者抽象语境因素结构化……这种语境因素结构化、认知化地结果就是认知语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