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ABC法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ABC)

作业成本法(ABC)
算产品和服务成本的 管理方法。
缺点
ABC法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且相对其 他方法成本更高。
ABC法将成本分解到产品、服务和活动中,可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定位成本。
2 提高效率
ABC法可帮助企业更有效地使用资源,并更有效地管理成本激励措施。
3 决策支持
基于ABC法的成本分配,可以更好地了解生产瓶颈和利润中心,提供更优质的管理信息。
ABC法的缺点
复杂性 高成本 孤立应用
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准确的成本计算,并 进行分解、分配和回归。
某医院
该医院使用ABC法对其提供的 医疗服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结果明确了哪些服务具有较高 的利润率,哪些服务利润率低, 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资源分配。
ABC法的结论和要点
1
优点
2
ABC法可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定位成本、提
高效率、提供更优质的管理信息。
3
结论
4
ABC法可以为企业提供深入的成本分析, 用于优化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简化
将产品成本分解为多个活动 成本,计算每个活动成本需 要的资源。
ABC法的基本原理
1
多元成本驱动因素
不同的产品、服务或成本单元有不同的驱动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成本的不同。
2
固定成本分离
固定成本分离开来,使其不会被误认为是企业当前活动的负担。
3
成本分析
将成本作为有关成本对象的活动数量或水平的函数(例如:每一个销售订单),并进行成本分析。
ABC法的适用范围
生产密集型企业
ABC法可应用于对产品、生产程 序和生产成本进行细粒度分析的 生产密集型企业。
服务业
ABC法可用于对服务成本进行细 粒度分析,例如客户服务、资金 证券交易和投资银行。

作业成本法(ABC)

作业成本法(ABC)

合计
280,000,000 174,500,000 62.3% 105,500,000 37.7%
而按 产量来进行间接成本分摊的情况是: 硬盒: 75%
软盒: 25%
23
作业成本法的一个简单的案例
作业成本法的间接成本分摊的情况如下:
硬盒:
每箱所分摊的间接成本= 174,500,000
300,000
A)便于企业管理层掌握各产品成本间的差异 B)为企业所获取的计划外生产指标在各产品间的合理分配提供正确的成本依据 C)为企业成本控制、流程改善、兼并重组提供依据 D)需建立在企业内高度信息化的平台之上
13
第二部分 实用举例
14
作业成本法的一个简单的案例
说明: 考虑到涉及企业机密问题,案例中隐去了企业的名称和品 牌,并对所用的数据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调整,但这 些并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软盒
活动
每项活动的成本
机器设备折旧
机器设备修理
1,000,000
机器的启动和工作时间 20,000
质量的检查 管理人员的活动
10,000 20,000
软盒
20 300 450 1250
软盒 50,000,000 20,000,000 6,000,000 4,500,000 25,000,000
•机器设备折旧分摊的成本由产品线的相关情 况直接得到
15
作业成本法的一个简单的案例
•某烟草生产厂某品牌的香烟有硬盒和软盒两条产品线,2000年硬盒产量 为:30万箱;软盒为:10万箱 •2000年间接成本:2.8亿元 •企业当前采用的是根据产量来进行间接成本的分摊(全厂范围内的分摊) 则:每箱所分摊的间接成本为:
总产总量体(间硬接盒成+本软盒)=

ABC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

ABC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

ABC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ABC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它基于活动分析,将企业的资源消耗与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成本相关联。

其原理是将企业的资源消耗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再通过活动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从而更准确地衡量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ABC的应用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活动:首先需要确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如采购、生产、销售等。

活动是企业资源消耗的基本单位。

2.确定活动成本:对每个活动进行成本的收集和记录,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与具体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如人工工资、原材料等;间接成本是与多个活动相关的费用,如厂房折旧、管理费用等。

3.确定活动成本驱动因素:活动成本驱动因素反映了不同活动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可以是数量、时间、人力等。

通过确定活动成本驱动因素,将活动成本分配到各个活动中。

4.分配活动成本:根据活动成本驱动因素的大小,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活动中。

可以采用各种分配方法,如人工工时、机器使用时间等。

5.分配产品或服务成本:将各个活动的成本按照其驱动因素的使用情况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这样可以准确地衡量每个产品或服务所消耗的成本。

ABC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结构,有利于提高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资源消耗和浪费,并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降低不必要的成本。

同时,通过准确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企业可以更加合理地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定价,改善利润状况。

然而,ABC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对企业信息系统要求较高。

其次,由于活动的确定和成本的分配是主观的,因此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此外,ABC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中小型企业或特定行业,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成本计算复杂度较高,实际应用难度增加。

综上所述,ABC作业成本法以其准确性和可行性在成本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运用 ABC 成本法核算物流作业成本_电子商务物流管理_[共5页]

一、运用 ABC 成本法核算物流作业成本_电子商务物流管理_[共5页]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242一、运用ABC成本法核算物流作业成本(一)什么是ABC成本法ABC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是一种以作业(活动)为基础的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成本对象(如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资源的消耗。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基础,其成本归集与分配是循着“资源成本→作业成本→产品成本”的顺序进行的,如图8-6所示。

首先,根据作业耗用资源,将资源耗用量以价值量(成本额)的形式汇总归集到作业上,计算作业成本;然后,根据产品耗用作业,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

如图8-6所示,分配到作业的资源构成该作业的成本要素(图中的黑点),多个成本要素构成作业成本池(中间的小方框),多个作业构成作业中心(中间的椭圆)。

作业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成本动因,分别是将资源和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依据。

图8-6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观点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提出的,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理论界的认同和实业界的重视。

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①间接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②多样化产品生产;③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使得企业普遍感到产品成本往往与现实脱节,成本扭曲普遍存在。

物流企业具有物流活动空间大、成本项目多、物流成本对象复杂等特点,根据物流成本具有间接费用比例高、成本之间关联度高、隐性和显性成本并存和成本受客户需求影响大的特点,应当考虑采用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在物流企业中使用的优势表现为:作业成本法有利于准确核算企业的成本。

作业是企业在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程序或工作环节。

在作业成本法下,各项费用按照作业进行汇集和分配。

由于物流企业对外提供的是服务,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因而,通过对复杂。

ABC作业成本法

ABC作业成本法

1、ABC的发展ABC是Activity-Based Costing的英文缩写,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作业成本法。

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动态反映,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初。

当时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或Activity Accounting)。

而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曾任教于美国的西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并担任《会计评论》主编达15年之久。

1941年,科勒教授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

科勒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

第二位研究“作业会计”的是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教授。

在他撰写的会计文献中,Activity Accounting 和Activity Costing经常混用。

他坚持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

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成本”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三个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在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阐述。

80年代初、中期,大批西方会计学者开始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进行全面的反思。

先进制造系统的推广普及,准时制(JIT)由日本而起转而对整个西方公司经营管理思想的冲击,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技术的巨大变革,促使大批西方会计学者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进行了重新审视,作业成本法成为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ABC与TDABC(作业成本法)

ABC与TDABC(作业成本法)

如何应对abc与tdabc的发展挑战
培养专业人才
企业需要培养具备abc与tdabc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以推 动成本管理方法的实施和应用。
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在abc与tdabc实施过 程中的职责和角色,确保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持续改进和优化
企业需要对abc与tdabc的实施过程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不断完善 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
abc的优点与局限性
• 战略价值: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增值作业和非增 值作业,为优化业务流程提供支持。
abc的优点与局限性
实施难度
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较为复杂, 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数据 收集和整理。
适用范围有限
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间接成本 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对于直接成 本占比重较大的企业适用性较差。
abc与tdabc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ABC和TDABC都是为了提高间接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 。
区别
ABC和TDABC在作业动因的选择上有所不同,ABC通常采用直接观测或历史数据来估计作业动因,而 TDABC则通过时间基础来估计作业动因。此外,TDABC的计算过程相对简单,能够快速地建立模型 ,而ABC则需要更多的数据和复杂的模型。
03 tdabc的实施与应用
tdabc的实施步骤
定义作业
明确企业的业务流程,将业务流程划分为一 系列作业,并对每个作业进行描述和定义。
确定资源
识别完成每项作业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物 力、财力和时间等。
分配资源成本
根据资源的使用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个作 业,以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ABC概述

作业成本法ABC概述

10000
12000
5000
50000
28
界定作业,确认资源
▪ 经研究,发现本企业间接费用的成本动因 有5个:材料领用数量,包装批次,质量检 验小时,设备维修时数和装卸搬运次数。 其他有关资料如表所示:
2020/10/30
29
表3 作业类别和相关作业量
作业类别 成本动因 材料领用 材料领用数量
作业量
概述?date?2路漫漫其悠远一abc的背景一产品特征?需求的多元化?品质的独特个性?产品寿命周期的变化?战略管理思想的引入?date?3路漫漫其悠远二成本特征?制造技术的改变与先进制造模式的采用使得制造类企业生产组织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造费用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比例越来越大?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大批大量生产为主的成本计算方法不能正确的反映产品成本的消耗?date?4路漫漫其悠远成本结构变化直接材料直接人工50制造间接费用2030主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10制造间接费用50次要成本主要成本次要成本?date?5路漫漫其悠远三传统成本计算的局限性1间接费分配基础的疑问?费用与产品的关联度的削弱?人工小时与机器小时的不足2成本计算方法对决策的影响?举例说明?date?6路漫漫其悠远例例1单一品种的成本计算原材料直接归入法人工费某一品种产品间接费用?date?7路漫漫其悠远例例2多品种的成本计算原材料直接人工不同品种产品直接归入间接费用中间账户平均分配?date?8路漫漫其悠远传统成本计算的缺陷传统管理会计按产品产量或工时指标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分摊间接费用进入各产品成本之中未能揭示成本产生的直接动因不能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本对象(产品/服务)
2020/10/30
22
▪ 第一步 确认主要

ABC作业成本法

ABC作业成本法

ABC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也叫作ABC(Activity-Based Costing)成本法,是基于资源、作业和对象的一种数据模型。

有点难,我尽量用通俗的非财务语言解读下。

ABC成本法的大致逻辑就是,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然后对象与作业之间,作业与资源之间是通过一定的动因关联起来的,这个动因也可以理解为分摊的依据因子。

接来来,我们讲讲如何理解资源、作业和对象。

1、资源资源可以理解为我们制造实际商品或者产生服务所消耗的物资,比如人工、水电、场地、办公用品、材料等等,当然这些资源可以再细分一下,比如说外包人工(变动的)、正式员工(固定的)、办公场地、生产场地等。

所有新产品的产生一定是消耗了一定资源的,就像人之所以存活就是因为有氧气和各种养料的持续消耗。

资源的消耗,通常我们使用货币进行衡量,然后再转化为财务的语言,就是成本了。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的总结下,资源实际上就是我们的金钱消耗,也就是所谓的成本了。

2、作业作业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环节。

一件产品和服务的产生,通常会经过多道工序或者步骤,之所以要区分作业,就是为了把一件产品的成本在不同的环节上进行拆分,从而可以更精细化的进行成本管理和流程控制。

举个栗子,一个马克杯之所以能出现在我们的办公桌旁,是经过了各种环节的。

概括一下,至少有烧制环节(实际这一个烧制又可以分析更多小环节)、仓储环节、运输环节、销售环节,我们可以把这些环节理解为不同的作业,比如说烧制的作业等。

每一个环节或者作业,都会消耗人工、场地、材料等,如果我们不区分作业,把所有环节一锅炖,就没办法很好的区分一个成本到底消耗在哪里,如果成本出了问题,就更没办法进行追溯。

所以,作业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回溯资源,利用资源和配置资源。

3、对象对象就比较好理解了,其实就是实际的商品或者无形的服务,是我们消耗了资源、作业之后所得到的一个结果。

对象可以是一个马克杯,也可以是一个APP。

这个逻辑比较复杂,需要很强大的建模能力和大数据作为支撑,目前在大企业里面应用也不是很广泛,而且不同性质的企业之间关于动因这边也千差万别,但是一套比较好的ABC模型,对企业的精细化运营助力又特别大。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一)基本概念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发展和应用起来的新型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提出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和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理念。

作业成本计算方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先根据作业所消耗的资源费用进行分配,再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得出产品最终成本。

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有明确的成本归属对象,所以在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方法上,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法并没有区别。

作业成本法对于成本的确认和归集特殊点主要体现在对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上,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依据成本动因对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对于形成产品成本的所有相关费用均纳入成本归集、分配范畴,不仅仅局限于生产阶段发生的成本,这使得产品最终成本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作业动因、成本动因)归集成本也有利于企业进行业绩评价。

(二)涉及的相关概念1.资源进入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包括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等。

资源是指支持作业的成本和费用来源,是一定期间内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或者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代价。

资源进入企业,不一定都被消耗,即便被消耗也不一定对最终产出有所贡献。

企业要区别有用消耗和无用消耗,把无用消耗价值单独归集到不增值作业价值中去,而将有用耗费的价值分配到作业中去。

作业成本计算以资源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是在价值形成的最初形态上反映被最终产出吸纳的有意义的资源消耗价值。

例如,材料运输是采购部门的一项作业,那么相应运输费用、车辆折旧费、搬运人员的职工薪酬、电话费等都是运输作业的资源费用。

制造行业中典型的资源项目一般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资、折旧、办公费、修理费以及运输费等。

作业(ABC)成本法简介与应用介绍

作业(ABC)成本法简介与应用介绍

作业(ABC)成本法简介与应用介绍一、关于ABC成本法的理论背景1、ABC成本法的发展背景ABC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即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近一、二十年来,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适时制(JIT)采购与制造系统,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零库存、单元制造、全面质量管理等崭新的管理观念与技术应运而生。

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能够及时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的商品需求,快速地、高质量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

在这种崭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传统采购与制造过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应地,原来为传统采购与制造乃至企业决策服务的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会计决策、业绩评价等会计理论和方法也将发生相应变革。

例如,在先进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已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

70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3~5%。

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如以工时、机时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

其最终后果是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

1987年哈佛商学院的Rober Kaplan和Robin Cooper两位教授所进行的研究使ABC成本法赢得了广泛的重视。

ABC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和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作业成本法ABC

作业成本法ABC
16700h 50次
机器小时数 233800 检验次数 84000
合计
-----------
395800
-----------
------------- ------------

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作业成本法及传统的完全成本法计算A、B产品的 单位成本。 解:首先计算各项作业动因分配率,然后再分别计算产品A、B消耗作业 量的成本,其结果分别如表3、4所示。 表3 产品A、B消耗作业量成本(一)
该中心的成本动因量化总和 某产品应承担的某项作业成本分配额=该产品 消耗某作业量总和×该项作业成本分配率
作业成本控制管理ABM
基本原理:通过作业分析,挖掘成本动因,改变
作业实施的方式,不断提高企业作业的效率和质 量水平。
作业分析的要点: 1、对不必要的作业进行确认,消除不必要的不增
资源C
资源 动因
成本 作业池
A’
B’
C’
成本 动因
产品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优点: 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分析(ABC)法是被
认为确定和控制费用最有前途的方法。 第一,从成本计算的角度来看,它提高了成本 核算的准确度,减少了成本信息的失真,提高了 管理效率。传统的会计方法没有显现各项产品成 本的资源动因,而仅仅把产品的成本和产量相联 系,把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在确认、分 类、分析和控制成本上都存在许多缺陷。
作业
机器调整 准备 生产订单 机器运行 质量检验
作业成本 作业动因 数 (单位: 元) 16000 16次 62000 233800 84000 25份 16700小时 50次
作业动因 分配率 1000元/次 2480元/份 14元/小时 1680元/次

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
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01 简介
目录
02 两者区别
03 成本分配的过程
04 成本法
05 组成
06 分析过程
07 实施步骤
09 应用优势
目录
08 应用案例
现代管理学将ABC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ABC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 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 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
通过对成本信息的分析,发现生产协调、检测、修理和运输作业不增加顾客价值,这些作业的执行人员归属 一个分厂管理,但是人员分布在各个车间。通过作业分析,发现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冗余。根据分析,可以裁减一 半的人员,并减少相关的资源支出。分析还显示,运输作业由各个车间分别提供,但是都存在能力剩余,将运输 作业集中管理,可以减少三四台叉车。
ABC成本法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中的应用 1、物流成本研究的意义及现状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实物 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物流资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总和。改善企 业内部物流而增加利润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热点和重点,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那么这块金矿到底有多大, 如何充分挖掘这块金矿则成为当今企业密切的问题。
ABC成本法主要生产运作过程,加强运作管理,具体活动及相应的成本,同时强化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组成
(1)作业 作业是指需要进行操作并因此消耗资源的流程或程序。比如给供应商打订购就是一个作业。 (2)成本动因是工作的直接原因。成本动因反映了产品或其他成本对象对作业的需求。 如果作业是交付货物,成本动因就是将要被交付的货物的数量。成本动因应该与度量单位起来,并且容易度 量。它们之间的会对作业和交易成本的关系产生影响,即作业是否会影响交易成本。简易的度量可以很容易度量 出作业成本的多少、作业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使用情况。采购作业的一般成本动因包括申请所要求的货物数量、零 件规格的数量、进度表变动的数量、供应商的数量和延迟交付的数量。 (3)成本对象 需要考核绩效的实体,比如产品、顾客、市场、分销渠道和项目。 (4)作业清单 产品或其他的成本对象所需要的作业及其相关成本的清单。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也被称为ABC成本法,是一种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或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的方法。

它通过拓宽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准确和真实。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作业和作业中心: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将企业的运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和作业中心,明确各作业和作业中心之间的关系和责任归属。

2. 确定资源成本:将企业的资源成本按照其用途和消耗方式分配到各个作业和作业中心中,这些资源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等。

3. 确定作业动因:作业动因是指作业发生的原因,是确定作业成本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作业动因的分析,可以找出哪些作业是必要的,哪些作业是多余的,从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

4. 计算作业成本:根据确定的资源成本和作业动因,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并将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或服务中。

在计算作业成本时,可以采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如直接费用法、间接费用法、作业基础成本法等。

5. 分析作业价值:通过对作业价值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哪些作业是增值的,哪些作业是不增值的,从而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其运营成本和业务流程,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业成本法abc

作业成本法abc

作业成本法abc作业成本法ABC是一种常用于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方法。

ABC即Activity Based Costing,它通过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详细分析,合理分配成本,从而更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下面将从ABC的背景、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ABC的背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是按照直接劳动力成本或直接材料成本的比例来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成本分配不准确的问题。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产品种类的增多和生产流程的复杂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

因此,ABC方法应运而生。

二、ABC的原理ABC方法通过将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细致的划分,将成本分配到各个活动上,再根据各个活动对产品或服务的消耗程度来计算成本。

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ABC方法更加注重各项活动的分析,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企业各项活动对产品或服务成本的贡献程度。

三、ABC的应用ABC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产品定价方面,ABC 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产品的成本,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价格策略。

其次,在成本控制方面,ABC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找出哪些活动是成本的主要来源,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此外,ABC方法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绩效评估,找出哪些活动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着重要影响,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四、ABC的优缺点ABC方法相比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

首先,它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成本分配不准确的问题。

其次,ABC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哪些活动是成本的主要来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此外,ABC方法还能够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益。

然而,ABC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需要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详细的分析,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其次,ABC 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例如企业内部信息不足或者活动成本难以量化等问题。

abc作业成本法

abc作业成本法

abc作业成本法ABC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是一种针对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新型方法。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ABC法更加精确,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ABC法的概念、原理、应用及优缺点。

一、ABC法的概念ABC法是一种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将企业的成本分为两个部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人工等。

而间接成本则是指不能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如设备折旧、管理费用等。

ABC法通过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分析,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项活动中,再将各项活动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从而计算出每个产品的实际成本。

二、ABC法的原理ABC法的核心原理是“活动成本驱动”。

它认为,产品的成本是由企业的各项活动所决定的。

因此,只有了解每个活动的成本,才能准确地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ABC法通过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分析,确定每个活动的成本,并将这些成本分配到各项活动所产生的成果上。

这样,就可以准确地反映每个产品所产生的成本。

三、ABC法的应用ABC法主要应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

在制造业中,ABC法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从而确定产品的售价和利润。

在服务业中,ABC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个服务的成本,从而制定合理的服务收费标准。

此外,ABC法还可以用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帮助企业发现成本高的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成本。

四、ABC法的优缺点ABC法相比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有以下优点:1. 更加精确:ABC法可以准确地反映产品的实际成本,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因间接成本分配不准确而导致的成本偏差。

2. 更加透明:ABC法可以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各项活动和产品中,使企业的成本结构更加透明。

3. 更加灵活:ABC法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但ABC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 实施难度较大:ABC法需要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测算,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作业成本法oar

作业成本法oar

作业成本法oar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成本观念,其理论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

这种方法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目标包括:
1.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作业成本法通过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进而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

这种方法比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准确,因为它考虑了更多的动因,可以减少传统成本计算中的人为武断因素。

2.优化资源配置: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对资源的追溯和分配,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资源使用情况,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资源分配。

3.改进决策: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和相关指标,帮助企业改进决策。

例如,企业可以利用作业成本法来确定产品的盈利性,识别哪些产品或服务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战略和计划。

— 1 —
4.促进成本控制和管理: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成本。

通过对各项作业的成本进行追踪和分配,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成本结构,发现潜在的成本节约机会,并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5.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和期望,并根据这些需求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改进和优化,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总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有效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优化资源配置、改进决策、促进成本控制和管理以及提高客户满意度。

— 2 —。

abc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abc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abc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语言流畅。

ABC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是指利用成本作业分析技术来识别重要的作业
成本活动,根据不同成本活动的对总成本的贡献来决定成本量控制程序。

ABC作业
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成本驱动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将总体成本分解成活动成本,并将各型活动进行等级排序分析,从而识别重要的活动成本,利用此方法储备出资本以投资活动便可实施效益成本测量、量化控制和优化规划,从而有效地管理企业成本。

ABC作业成本法,包括三个步骤:1) 确定活动:即首先进行活动分解,为了
使用ABC 作业成本法,首先要把企业的总体生产或提供服务的过程分解为一列活动;2) 计算活动成本:即从企业的运营账单中,把这些活动的成本计算出来;3) 系统分析:对所有的活动及其对应的成本进行系统的分析,以识别重要的成本驱动活动,根据ABC分析结果得到整体作业成本。

ABC作业成本法有很多优点,其主要优点有:1) 提高效率、节约成本:通过ABC法可以精准定位应尽重视的成本控制项目,从而节约企业成本,提高效率;2) 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ABC法能够实施效益成本测量和全面活动成本把握,使企业
有效量化控制成本,从而更好的控制成本;3) 注重账户准确性:通过ABC法,能
够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实现活动成本的准确细化,从而使企业了解真实的财务状况。

ABC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此外,它有助于企业识别和分析影响企
业成本的核心活动,以及应用各种方式有效提高效率,有利于企业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生产效率,控制成本,提高利润,使企业实现良性发展。

abc作业成本法

abc作业成本法
现市场销售成长率 市场占有率 顾客满意度 经销商满意度 经销商利润 营运(10%) 学习、成长 (20%) 社区/环境保护指数
顾客(10%)
员工工作环境与满意度
员工技能水平 策略性信息供应情况
产出 作业动因 价值分析 产品1 产品2 产品3 作业的 增值性 产品设计 生产 销售 作业的 效率性 人力 材料 设备 现金
作业
资源动因 价值分析
资源
二者都是分层次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揭示产出消 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因果关系、以判断作业的有 效性和增值性。
作业基础保本产销点分析
xb i [(dj yi j) ai ]/(p bi ) i
七、作业理论应用于计划和预算
计划和预算流程图
2. 生产能力分析
资源生产能力
资源要求
Resources
资源成本
1. 要求分析
作业要求
Activities
作业成本
3. 成本分析
产品/服务需求
Cost Objects
产品/服务 成本和服务能力
预算和计划需要调整
不足还是太多?
资源生产 能力
OK?
$
调整生产能力
销售区域、分销渠道等。

3、作业指一组织内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 资源的活动,它是连接资源和成本目标的桥梁。 它具有三个特征: 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连动的实体; ②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过程的始末,构成包容企 业外部与内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一种可量化的基准。

4、成本动因是成本形成的起因,它是ABC的核
六 部门作业成本管理(DABM)
DBAM的优点:
DABM能提供比ABM更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通过DABM信息,可帮助管理者分析工厂布局、设备使用 和人员安排的合理性等,从而做出是否重新布局、改变设备 使用和重新安排人员任务等决策; 通过DABM揭示的各部门在设备和人员需要上的差别,有 助于管理者将精力集中于那些作业消耗资源量大的部门或工 序上,改进工作,降低消耗; DABM系统不仅提供了全局性信息,而且提供了各部门信 息。各部门管理者可以通过比较本期与历史先进水平、本部 门与外部门先进水平,寻找差距,改进工作,提高效益。

作业成本ABC法

作业成本ABC法

作业成本ABC法1、ABC的发展ABC是Activity-Based Costing的英文缩写,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作业成本法。

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动态反映,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初。

当时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或Activity Accounting)。

而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曾任教于美国的西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并担任《会计评论》主编达15年之久。

1941年,科勒教授在&lt;&lt;会计论坛&gt;&gt;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

科勒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

第二位研究"作业会计"的是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教授。

在他撰写的会计文献中,Activity Accounting 和Activity Costing经常混用。

他坚持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

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 、"成本"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三个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在具有重大影响的&lt;&lt;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gt;&gt;一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ABC法1、ABC的发展ABC是Activity-Based Costing的英文缩写,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作业成本法。

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动态反映,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初。

当时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或Activity Accounting)。

而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曾任教于美国的西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并担任《会计评论》主编达15年之久。

1941年,科勒教授在&lt;&lt;会计论坛&gt;&gt;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

科勒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

第二位研究"作业会计"的是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教授。

在他撰写的会计文献中,Activity Accounting 和Activity Costing经常混用。

他坚持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

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 、"成本"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三个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在具有重大影响的&lt;&lt;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gt;&gt;一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阐述。

80年代初、中期,大批西方会计学者开始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进行全面的反思。

先进制造系统的推广普及,准时制(JIT)由日本而起转而对整个西方公司经营管理思想的冲击,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技术的巨大变革,促使大批西方会计学者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进行了重新审视,作业成本法成为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首先对ABC给于明确解释的是哈佛大学的青年学者罗宾?库珀(Robin 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

1988年,库珀在夏季号《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

库珀认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的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

ABC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接着,库珀又连续发表了《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系统?》、《三论ABC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和《四论ABC的兴起:ABC系统看起来到底象什么?》。

库珀还与卡普兰合作在1988年九、十月号《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论文。

这几篇著名的论文,对ABC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奠定了ABC研究的基石。

此后在英美的《管理会计》等期刊上发表了数百篇研究ABC 的文章,ABC理论已日趋完善。

除了在有关杂志上发表论文外,学者们也撰写了许多关于ABC的著作。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詹姆斯?A?布林逊(James?A?Brimson)在1991年编著的《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Activity Accounting:An Activity ?Based Costing Approach)。

该书共十章。

前半部分讨论了理解会计作业的框架以及作业会计的推行和变化着的全球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解释了许多新的成本会计概念,如作业、作业层次、作业会计、作业成本、作业分析、作业管理、作业计量、作业单位、成本动因、成本库、同质成本、准时制成本计算、不增加价值的成本、增加价值的成本、作业生产成本等等。

书的后半部分清晰、细致的讨论了作业成本的计算和如何追溯相关成本动因,以便合理利用之。

它在理论和应用上对ABC的规范化研究将作业会计推进了一大步。

库珀和卡普兰教授、《成本管理》杂志编辑劳伦斯?梅塞尔(Lawrence Maisel)先生、毕马威会计公司(KPMG)的艾琳?莫里西(Eileen Morrissey)女士和罗纳德?M?奥姆(Ronaed?M?Oehm)先生等,在IMA和KPMG的资助下,挑选了八大公司,进行试点,于1992年写成了《推行作业基础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Moving From Analysis to Action)。

这部颇具实地研究特色的书旨在回答:"推行ABC要经过那些步骤,会遇到什么问题?"、"设计ABC系统是最关键的决策是什么?"、"设计和推行ABC时,有哪些潜在的或未料到的危险?"、"ABC的真正价值表现在哪?quot;、"组织中的非财务经理怎样才能享有ABC带来的利益?"、"ABC 对股东的价值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这部总结大公司ABC经验的书荣获1993年度AAA管理会计委员会办法的"管理会计文献杰出贡献奖"。

波特兰州立大学成本管理教授彼得?B?B特尼(Peter?B?B?Turne)在1991年写的《Activity Based Costing?The Performance Breakthrough》。

在传统的成本系统中存在什么问题呢?在制造企业中,产品成本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部分组成的。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统称为直接费用。

直接费用以外的所有生产成本,都称之为制造费用,如折旧费、水电费、物料消耗费用、间接人工等。

传统成本计算对制造费用的分摊是以部门作为成本库,然后再将它分摊到产品中去。

在传统成本计算中,通常暗含一个假定:产量成倍增加,投入的所有资源也随其成倍增加。

基于这种无意识的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与产量关联的分摊基础--直接工时、机器小时、材料耗用额等等。

这就是所谓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的由来。

这种表面上风平浪静的传统成本信息,实际上是暗藏着许多危险礁石的大海。

从本质上看,隐藏着浪费、隐藏着不盈利的产品或顾客。

这种危机在传统的制造企业表现尚不明显,然而在先进制造企业,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它却是致命的。

先进制造环境下,采用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分摊制造费用,将使产品成本严重失真。

原因是许多制造费用的产生与产品数量关系不大。

例如设备整备费用、物料搬运次数等;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日趋增大,其中最重要的是折旧费用的增加。

资料表明:80年代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美国为35%,日本为26%;特别是在电子与机械工业中的比重,日本高达50~60%,美国更高为70~75%;产品品种日趋多样化、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方式使过去费用较少的订货作业、设备调试准备、物料搬运等与产量无关的费用大大增加。

这种情况下,把大量的与数量无关的制造费用,用于数量有关的成本动因(如直接人工小时等)去分摊,将使产品成本发生扭曲,其扭曲的严重程度视数量无关的成本占总制造费用的比例而定。

由传统的以交易或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到现代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作业划分对作业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分析。

杰弗?米勒(Jeff?Miller)和汤姆?沃尔曼(Tom?Vollman)两位现代制造过程的研究者将作业分为以下四类:I逻辑性作业。

是指定购、执行和确保材料移动的作业。

忙于逻辑性作业的全体人员包括间接场地巡视工人以及从事接收、运输、数据登记、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会计人员。

II平衡性作业。

是将原材料、人工和机器供应与需求配比的作业。

采购、材料计划、生产控制、预测和计划的人员执行平衡性作业。

III质量作业。

是确保生产和规范一致的作业。

质量控制、间接工程技术、采购等人员从事质量作业。

V变化作业。

使生产信息现代化的作业。

涉及计划、程序规范标准和材料清单的制造以及质量工程师从事变化作业。

库珀将作业分为以下四类:I单位作业(Unit activity)。

即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

如机器的折旧及动力等。

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品产量成比例变动。

II批别作业(Batch activity)。

即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

如对每批产品的检视、机器准备、原材料处理等。

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批数成比例变动。

III产品作业(Product activity)。

即使某种产品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

例如对每一种产品编制数控规划、材料清单。

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品产量及批数无关,但与产品项目成比例变动。

V过程作业(Process activity)。

彼得?B?B?特尼教授在库珀作业分类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顾客作业(Customer activity)。

即为特定顾客服务的作业。

如为顾客提供技术服务。

特尼教授认为:若是小型公司,作业可分为两类:I目标作业(Cost object activity)。

即使产品或顾客受益的作业。

为顾客提供技术服务即是一个典型的目标成本作业。

II维持性作业(Sustaining activity)。

即使某个机构或某个部门受益的作业。

它与产品的种类和某种产品的多少无关。

此外,特尼教授还定义了宏观作业和微观作业。

布林逊认为: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

他将作业分成了三种情况:I重复性作业(Repetitive activity)和不重复作业(Non-repetitive activity),前者是以连续性为基础的、在作业会计系统内不断维持投入、产出和处理过程的作业;后者是一次性作业,主要用于一次性工程(project)。

II基础作业(Primary activity)和派生作业(Second activity),前者是指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单位的基本职责;后者是支持组织基本作业的作业。

III必需的作业(Required activity)和任意性作业(Discretionary activity),前者是一个组织必不可少的作业,后者是可以根据管理者的判断进行任意选择的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