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C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摘要

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包括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原理、四个层次、优越性、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核算实例、实施的一般步骤、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中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管理的关键和其局限性。

目录

第1章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4)

第2章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5)

第3章作业成本法把作业分为四个层次 (6)

第4章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 (6)

4.1 成本构成的变动有利于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 (6)

4.2 成本动因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成本计算的精确性 (6)

4.3 成本信息的相对准确有助于企业战略决策 (7)

第5章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 (7)

第6章作业成本核算实例 (8)

第7章作业成本的实施的一般步骤 (9)

7.1 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 (9)

7.2 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 (10)

7.3 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10)

7.4 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 (10)

7.5 作业成本运行 (10)

7.6 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 (10)

7.7 采取行动 (10)

第8章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 (11)

第9章中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管理的关键 (12)

9.2 明确实施的责任主体 (12)

9.3 推动组织再造 (12)

9.4 开发和应用实施工具 (13)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程度日益提高,各国制造企业的生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迫使企业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规模经济向市场应变能力转化,由此涌现出各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例如精益生产模式。生产先进的制造模式改变了企业的产品结构,使得直接材料成本比重下降,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费用比重大幅上升,且其发生额与产品渐失相关性,使得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已不能满足客观现实的需要,制造费用的分摊就成为成本计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解决新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会计的难题,作业成本法作为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应运而生。传统成本法是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不考虑企业的目标,但新兴的作业成本从一开始就考虑企业的实施目标和范围,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并把成本核算与成本信息分析和应用结合起来,直至采取

图1作业成本法

改善行动,为企业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是将企业一般管理费用按照更现实的基础进行分摊而非按照直接劳动工时或机械工时。达成该目标的工具是作业成本法(ABC)会计系统,首先基于实施的作业累加成本,然后按成本动因分摊成本到产品或其他要素,如客户、市场或项目。

对作业成本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或Activity Accounting)。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于1941年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

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随后的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教授认为,“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成本”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三个概念。1971年斯托布斯在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阐述,引发了80年代以后西方会计学者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的全面反思。

1988年,哈佛大学的罗宾.库珀(Robin Cooper)在夏季号《成本管

图2作业成本法计算原理

理》杂志上发表了《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库珀认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的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接着库珀又连续发表了《二论ABC的兴起:何时需要ABC 系统?》、《三论ABC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和《四论ABC的兴起:ABC 系统看起来到底像什么?》。他还与罗伯特.卡普兰合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等论文,对作业成本法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奠定了作业成本法研究的基石。此后在英美等国家对作业成本日益兴起,研究作业成本法的文章纷纷出现,作业成本理论日趋完善,在冶金、电信、制药、电子设备和IT等行业的应用也逐步开展了起来。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产品(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费用的分配应着眼于费用地发生原因,把费用的分配与导致这些费用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按照费用发生的原因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