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作业成本法(Job Costing)是一种将成本与特定作业(例如特定产品或项目)相关联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是通过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分摊到各个作业上来确定的。
以下是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第一步:标识作业首先,需要明确要核算成本的作业。
作业可以是产品、项目或服务等。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生产多种产品,则每种产品都可以视为一个作业。
第二步:收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直接与作业相关的原材料成本。
首先,需要确定使用了哪些原材料,然后计算出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数量和单价。
最后,将实际使用数量和单价相乘,得出直接材料成本。
第三步:收集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直接与作业相关的人工成本。
需要识别与作业相关的直接劳动力,并记录他们实际工作的时间。
然后,将实际工作时间与直接劳动力的时薪相乘,计算出直接人工成本。
第四步:分摊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与作业相关的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以外的其他费用。
制造费用包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企业的一般费用。
这些费用通常无法直接分配给特定的作业,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分摊基础进行分摊。
分摊的基础可以是作业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劳动力的数量。
第五步:计算成本完成以上步骤后,可以计算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分摊的制造费用相加,即可得到作业的总成本。
第六步:确定作业的收入除了核算作业的成本外,还需要确定作业的收入。
这可以通过将作业产品的售价与销售量相乘来计算得出。
第七步:计算利润利润是作业的收入减去成本的差额。
将作业的收入减去作业的总成本,即可得到作业的利润。
第八步:分析成本最后一步是对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作业的成本和利润,可以确定哪些作业是盈利的,哪些是亏损的。
这种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如何提高作业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以上是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结构,并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控制。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指根据作业或工序的完成情况,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按作业、工序、项目、产品等多个维度进行核算与分配的方法。
它适合于生产具有明确特征、相对独立的产品或服务,特别适用于订单化生产或项目型企业。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划分作业:根据作业特点和经济事物进行划分类别,将作业划分为不同的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可以是产品、服务、工序、项目等。
2.确定作业成本:对每一个作业进行成本记录,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作业的原材料,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与到作业中的人力资源成本,而制造费用则是间接费用,需要通过间接费用分配表决定。
3.计算作业成本率:以作业为单位计算单位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率=作业成本/作业量。
作业量可以是直接人工小时数、直接材料数量等。
4.分配作业成本:根据作业成本率,将作业成本分配给特定的成本对象。
例如,将产品生产作业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产品,将服务作业成本分配给不同的服务对象。
5.统计作业成本:将各个作业的成本进行统计,得出作业成本汇总表。
该表包括每个作业的成本细项和总成本。
6.分析作业成本: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包括成本差异分析、效益分析等。
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分析,可以找出问题所在,优化成本结构。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精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对于成本管理和控制非常有利。
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核算,企业可以发现成本波动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调整。
其次,作业成本法可以提高产品定价和成本核算的精确度。
通过跟踪和记录每个作业的成本,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的成本,为产品定价提供有效依据。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有助于企业的决策分析。
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统计与分析,企业可以了解每个作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为制定营销策略、生产计划等提供依据。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对成本计算的要求相对较高。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目录:1.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2.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3.设置成本库并归集资源耗费到作业中心4.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1.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在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构成价值链上的业务内容不同。
作业成本法下根据业务内容区分出不同类型的作业,如材料整理准备、机器设备调整准备、机器设备维修保养、产品运送、产品质量检验等。
2.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比如,材料整理数量就是材料整理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机器调整工时就是设备调整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生产线上运送产品的数量就是产品运送作业的作业动因。
3.设置成本库并归集资源耗费到作业中心成本库又称同质成本库,它以作业中心为对象,把具有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所耗费的资源归集到一起。
这一过程包括两个环节:(1)按照资源动因把资源的消耗一项一项地分配到作业。
(2)把具有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合并形成作业中心,再将作业中心中各项作业的资源耗费合并加总在一起。
4.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在归集同质作业成本库后,需要从中选取恰当的作业成本动因,把各作业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除以作业动因的单位数,计算出以作业动因为单位的成本分配率,即作业率。
接着根据成本对象耗用的作业和作业率,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
典型的作业动因包括采购订单份数、“收单份数、检验报吿数或对数、零部件储存数、支付次数、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调整次数和制造周转次数等。
目录?成本法ABC什么是1管理法的区别ABC与2成本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3成本法组成ABC4分析法的过程ABC5分析法的实施步骤ABC6应用案例7分析法的作用ABC8ABC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什么是ABC成本法?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作业成本法九个步骤
作业成本法一般包括以下九个步骤:
1. 确定作业和作业中心:首先,需要确定企业的各项作业,并将相似的作业合并为作业中心。
2. 确定资源和资源成本:识别和计量企业在各项作业中消耗的资源,并确定各项资源的成本。
3. 分配资源成本到作业中心:将资源成本按照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
4. 确定作业成本库: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汇总,形成作业成本库。
5. 确定作业动因: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即各项作业的成本驱动因素。
6. 分配作业成本到产品或服务: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按照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
7. 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作业成本相加,得到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
8. 计算单位成本:将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除以产量,得到单位成本。
9. 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通过对作业成本法计算得到的成本信息进行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优化作业流程,降低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企业进行较为复杂的成本核算和管理,但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将企业的成本分配给不同的活动或作业,然后再将这些成本分配给产品或服务。
相比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加准确地确定了产品的成本,使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成本。
下面是作业成本法的详细计算步骤:1.确认活动:首先,企业需要确定它所有的活动,例如采购、生产、销售等。
每个活动都会产生成本。
2.识别成本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影响各个活动成本的因素。
例如,对于采购活动来说,成本驱动因素可能是采购订单的数量或采购订单的类型。
对于生产活动来说,成本驱动因素可能是生产线的启动次数或生产线的运作时间。
企业需要仔细分析每个活动,并确定其成本驱动因素。
3.分配资源:根据成本驱动因素,企业需要将各项资源分配给各个活动。
这些资源可以是人力资源、机器设备、原材料等。
分配资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每个活动的实际成本。
4.计算活动成本:根据分配的资源和成本驱动因素,企业可以计算每个活动的成本。
例如,如果一些活动消耗了100小时的人力资源,而每小时的人工成本为50美元,那么这个活动的成本就是5000美元。
5.确定作业成本驱动因素:作业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影响产品或服务成本的因素。
与活动成本驱动因素类似,作业成本驱动因素可能是产品的数量、产品的种类或产品的特征等。
6.关联活动和作业:根据作业成本驱动因素,企业需要将活动和作业关联起来。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确定哪些活动与哪些作业相关联,并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7.计算作业成本:根据关联的活动和作业成本驱动因素,企业可以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是所有活动成本的总和。
8.分配作业成本:最后一步是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或服务。
这可以根据作业成本驱动因素来计算,例如根据产品的数量或产品的特征。
分配作业成本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每个产品的实际成本。
通过以上计算步骤,企业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
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核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它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别计入成本,并以这些成本为基础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
第一步:确定成本对象作业成本法是针对成本对象进行成本核算的,因此首先需要确定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可以是产品、服务或作业。
产品成本是对生产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服务成本是对提供服务的成本进行核算,而作业成本是针对特定活动或作业进行成本核算。
第二步:确定成本池成本池是将相同性质的成本加以整合的过程。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池可以分为直接材料成本池、直接人工成本池和制造费用成本池。
直接材料成本池包括所有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池包括所有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人工成本,如工资和工资税。
制造费用成本池包括所有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费用,如设备折旧、房屋租金、水电费等。
第三步:确定作业作业是指一组相似的生产或服务活动。
在作业成本法中,作业是成本池的子集,它将相同性质的成本整合在一起。
例如,为了生产产品A,需要进行两个作业:切割和缝合。
切割作业的成本包括原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缝合作业的成本也包括原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
第四步:确定作业成本驱动因素作业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影响作业成本的因素。
例如,在切割作业中,原材料的数量和直接人工的工时是影响成本的因素。
在缝合作业中,原材料的数量和直接人工的工时也是影响成本的因素。
第五步:计算作业成本通过将作业成本驱动因素与成本池相关联,可以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
例如,在切割作业中,如果使用了100米的原材料和10小时的直接人工,那么切割作业的成本就是100米原材料成本加上10小时的直接人工成本。
第六步:分配作业成本最后一步是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根据成本对象的不同,分配方法也不同。
例如,对于产品成本,可以将切割和缝合作业的成本分配给产品A。
对于服务成本,可以将切割和缝合作业的成本分配给提供服务的客户。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方法摘要:一、作业成本法概述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1.确定作业中心2.确定成本动因3.计算作业成本4.计算产品成本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领域四、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五、提高作业成本法计算精度的方法正文:一、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现代成本核算方法,它是以作业为核心,将成本对象的生产过程划分为各个作业环节,通过对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进行追踪、计算和控制,从而实现对产品成本的准确核算。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1.确定作业中心作业中心是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相同成本动因的环节。
确定作业中心有助于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流动进行有效追踪和控制。
2.确定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如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人工等。
通过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可以找出成本波动的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3.计算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是指在作业中心中,单位成本动因所产生的成本。
计算作业成本时,需要对各个作业环节进行成本分析,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4.计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指将各个作业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分配到各个产品上的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可以更加精确地反映产品实际成本,有助于企业进行产品定价和盈利分析。
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领域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种类多样的企业,尤其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与局限性1.优势- 提高成本核算精度:作业成本法可以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流动进行细化分析,使成本核算更加精确。
- 促进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有助于企业识别成本动因,从而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 优化资源配置:作业成本法可以揭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2.局限性- 计算复杂度较高: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较为复杂,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
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1.划分作业:首先,需要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划分为多个作业。
作业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产品或服务,也可以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作业的划分应该能够准确反映出成本的产生和分配情况。
2.确定成本对象: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对象,即需要核算成本的单位。
成本对象可以是产品、服务或其他相关的单位。
确定成本对象是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核算和分配成本。
3.收集直接材料成本:对每个作业收集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作业的材料成本,如原材料和半成品等。
为了便于核算,可以使用材料使用记录和领料单等方式进行成本的收集。
4.收集直接人工成本:对每个作业收集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作业的人工成本,如直接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等。
同样,可以使用员工工资明细、时间记录或工作票等方式进行成本的收集。
5.分配间接费用:对不易直接归属于具体作业的费用进行分配。
间接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一些作业的费用,如制造管理人员的工资、厂房租金、水电费等。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人工成本法、直接材料成本法和产量法等。
6.计算成本:根据收集到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分配的间接费用,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成本可以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计算,也可以按照标准成本进行计算。
标准成本是预先设定的成本,用于比较实际成本的偏差。
7.核算成本:按照规定的成本对象,将计算得到的成本进行核算。
可以将成本分配到产品、服务或其他单位上,以便于评估其成本效益。
同时,还可以对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8.分析成本:对核算的成本进行分析,了解成本的构成和占比情况。
可以通过成本构成图、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了解哪些成本是固定成本,哪些是变动成本,哪些是可控制的成本,以便于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9.反馈信息:根据成本分析结果,向企业的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供成本信息。
成本信息可以用于决策、控制和改进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总结起来,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包括划分作业、确定成本对象、收集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分配间接费用、计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和反馈信息等环节。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是生产成本核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作业活动:确定作业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明确作业的范围和要求。
2. 制定核算制度:制定作业成本核算的制度和规范,包括核算对象、核算周期、核算指标、核算方法等。
3. 作业成本分析:对于每一个作业活动,根据核算制度和规范,逐项分析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4. 分配间接成本:对于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无法直接归属于作业的成本,需要通过分配方法进行合理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间接分配法、分步分配法等。
5. 计算作业成本:根据分析和分配的结果,按照核算制度和规范,计算每个作业活动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6. 总结作业成本:将各个作业活动的成本进行汇总,得出总的作业成本,用于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决策等。
7. 审核和报表:对于计算的结果进行审核和核实,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根据需要,生成作业成本报表和分析
报告,供管理层分析和决策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较复杂和灵活的核算方法,具体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可能因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具体调整和适应。
简述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
简述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评估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确定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可以是一个产品、一个部门或一个项目,它是需要计算成本的主体。
第二步是确定成本驱动因素。
成本驱动因素是导致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例如生产数量、工时等。
通过确定成本驱动因素,可以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成本对象上。
第三步是收集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直接与成本对象相关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和直接劳动成本。
这些成本可以直接归属于特定的成本对象。
第四步是分配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归属于特定成本对象的成本,例如间接材料和间接劳动成本。
为了将这些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上,可以使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如分摊法、分步法等。
第五步是计算作业成本。
通过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可以计算出作业的总成本。
这些成本可以用于评估作业的盈亏情况,帮助企业做出决策。
第六步是分析成本数据。
通过分析成本数据,企业可以了解到底哪
些因素影响了成本的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
最后一步是监控成本。
企业需要不断监控成本的变化,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确保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作业成本法通过确定成本对象、成本驱动因素,收集直接成本,分配间接成本,计算作业成本,分析成本数据和监控成本等步骤,帮助企业评估和控制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
作业成本法通过将制造成本分配到各个生产阶段,并将这些成本分配到制造的产品上来确定成本。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第一步:确定作业作业是一项或一组任务,可以通过组合完成一个产品或服务。
在作业成本法中,首先需要确定作业。
一个作业可以是一项工作,也可以是一组工作。
例如,对于一家制造汽车的公司,装配前和装配后可以被视为两个作业。
第二步:收集成本信息确定作业后,下一步是收集与作业相关的成本信息,这些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成本是制造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和构件的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是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所需的工资和薪金成本。
制造费用是制造产品所需的其他费用,例如设备使用费、设备维护费和水电费。
第三步:计算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需要将收集的成本信息分配到作业中。
这可以通过作业成本表来完成。
作业成本表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总和,以及其他成本。
在作业成本表上,直接成本是指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直接发生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分配给制造产品的成本,例如制造过程中的设备维护费和水电费。
这些成本通常被分配到制造产品的间接成本池中。
第四步:确定分配成本的依据在作业成本法中,分配成本的依据通常是直接劳动时间或直接劳动成本。
这是因为,直接劳动时间或直接劳动成本往往与制造产品的数量和规模有关。
第五步:分配成本最后,需要将间接成本按照所选定的分配成本依据分配到作业中。
这可以通过作业成本表和作业成本单来完成。
作业成本单是确定作业成本的详细记录,其中包括所分配的间接成本、分配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最终的作业成本。
结论作业成本法是制造企业核算成本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按照所选定的分配成本依据将间接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制造产品的成本。
本文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包括确定作业、收集成本信息、计算作业成本、确定分配成本的依据以及分配成本。
作业成本法概念
作业成本法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按照作业(或产品)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它将制造企业的生产活动划分为一系列独立且可以计算成本的作业,通过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从而能够准确计算出每个作业所需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独立的作业,每个作业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成本需求。
通过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1. 识别作业: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独立的作业,每个作业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成本需求。
2. 收集直接材料成本:确定每个作业所需的直接材料,统计其成本。
3. 收集直接人工成本:确定每个作业所需的直接人工,统计其成本。
4. 分配间接费用:将间接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每个作业上,如通过作业的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材料成本等指标来分配。
5. 计算作业成本: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分配的间接费用加总,得到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6. 分析作业成本: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组成和变动情况,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作业成本法在许多制造企业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生产过程复
杂、产品种类繁多、产品订单定制化程度高的企业中,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价。
作业成本法举例核算流程
作业成本法举例核算流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核算和分配企业生产成本的方法。
下面是一份关于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的详细介绍:一、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单位对企业生产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
作业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独立计算成本的最小单位,可以是一个产品、一批产品或者一项服务。
作业成本法通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分解为多个作业,然后根据各个作业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和分配,从而准确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核算流程1. 识别作业:首先需要识别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作业,确定每个作业的范围和内容。
作业可以根据产品、服务或者其他特定要求进行分类。
2. 确定成本驱动因素:针对每个作业,需要确定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即影响作业成本的主要因素。
例如,对于一个生产作业来说,成本驱动因素可能包括直接材料用量、直接人工工时、机器使用时间等。
3. 收集作业成本:根据成本驱动因素,收集和记录与每个作业相关的实际成本数据。
这些成本数据可以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等。
4. 分配间接成本:由于间接成本无法直接归属于特定的作业,需要进行间接成本分配。
常用的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池法、直接人工成本百分比法、直接材料成本百分比法等。
5. 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根据收集到的实际成本数据和间接成本分配结果,计算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这些成本可以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6. 计算单位成本:将每个作业的总成本除以相应的作业数量,计算出每个作业的单位成本。
这有助于企业评估每个作业的经济效益和盈亏情况。
7. 分析成本差异: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
这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成本控制措施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向。
8. 决策支持:根据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企业可以进行更加准确的决策。
例如,在产品定价、订单接受与否、作业外包等方面可以根据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9. 监控和调整:作业成本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监控和调整成本数据。
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传统的成本分摊方法过于简洁。
ABC成本法的核心在于主见以活动量作为安排大多数间接成本的基础。
ABC成本法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帮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
而各种耗费资源的活动“驱动”了成本的发生,每种产品的成本将取决于其对诸如制度方案、工程预备、加工制造、市场营销、销售发运、开票结算和其他服务等活动的需要量。
“驱动”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务是隐蔽在成本之后的推动力,即为“成本驱动因素”。
成本行为是由成本驱动因素所打算的。
要把间接成本安排到各产品上去,首先要了解成本行为,以便识别出恰当的成本驱动因素。
假如简洁地用一个数量标准把它们安排到各个产品中,那么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势必发生扭曲。
因此,应采纳以活动量或事务量为基础的成本驱动因素来安排共同成本。
同时,几乎全部活动的成本都是可分的,因此它们都能被分解并追溯到详细的产品或产品系列中去。
ABC成本法的实施步骤如图1-1所示。
图1-1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包括识别不同活动的成本,并把它们安排到活动成本库中。
活动成本库可以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所发生的各种活动敏捷加以确定。
它们可能包括设置调试机器、订货、材料处理、储存、发运、生
产过程监管、供电等。
对成本驱动因素的分析有助于确定把制造费用安排到各个产品或产品系列上的适当比率。
其次步,运用这些比率把成本库中的制造费用分摊于各个产品中。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对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
其核算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作业成本对象: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具体制造、提供过程作为作业成本对象,例如某一批次产品、一份文件等。
2. 划分成本价值流:根据成本价值流程图,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作业成本对象。
直接成本是与作业成本对象直接相关的,可以直接追溯到具体对象,如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费用;间接成本是与作业成本对象相关,但不能直接追溯到具体对象的费用,如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3. 累计费用:根据不同的作业成本对象,累计相关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4. 分配费用:将累计的间接成本按照某种适当的分配基础(如直接人工费用、直接劳动小时数等)分配给作业成本对象。
5. 计算单位成本:根据分配得到的总成本和作业成本对象的数量,计算单位成本。
6. 定价决策:根据单位成本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定价决策,制定价格策略。
7. 分析成本控制:根据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结果,对成本进行分
析和控制,找出成本异常和成本不合理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调整和控制。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其实就像做一道家常菜,熟能生巧,一旦掌握了诀窍,轻轻松松就能搞定。
得知道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简而言之,就是把成本跟作业挂钩,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就像你逛超市时,瞄准打折的商品,总想把省下的钱花得更有价值。
第一步嘛,得识别作业。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准备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你需要切菜、煮饭、炒菜,哦,还有清理那些战斗后的残局。
每个作业都有它的时间和资源,这就是成本的来源。
通过识别这些作业,才能搞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毕竟不可能一锅端,要分类管理。
收集成本数据。
你可能会问,怎么收集呢?就像记录你的日常开销一样,买菜、买调料,甚至那些小零食,统统记下来。
把所有与作业相关的费用都记录好,看看哪些是真正的“金主”角色,哪些又是“水军”。
成本数据得准确,这样才能把钱花得值。
然后,分配成本。
这一步就像在分蛋糕,大家都有份,但分的时候得考虑谁的贡献大。
你得根据每个作业的消耗情况,把成本合理地分配开来,才能让每个作业都公平受益。
比如说,切菜需要刀具,炒菜需要锅,每种工具的使用成本都要算上去,别让刀具吃了大餐,锅却默默无闻。
计算作业成本。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算账,拿着之前收集到的数据,结合分配后的结果,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
你可以把它当作是给每道菜定价,看看到底是哪个菜最“值钱”。
通过这一步,你就能清晰地看到每个作业的经济效益,也为后续的决策打下了基础。
然后,评估作业绩效。
拿到成本后,别着急,得分析一下这些数据背后的故事。
就像你在年终总结时,回顾一年来的得失,看看哪些作业表现突出,哪些又让你失望透顶。
这个评估就像是给作业打分,看看哪些值得奖励,哪些需要改进。
毕竟,谁都希望能把好成绩攥在手里。
持续改进。
记住,成本核算可不是一次性的事。
每次做完饭,总会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
作业成本法也是这样,经过评估后,总能找到优化的空间。
也许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或者是改进作业流程,让每一块钱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成本核算的方法
成本核算的方法成本核算的方法一: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本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产品或服务,且每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是相对独立的情况下。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分为三个步骤:作业成本记录、作业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归集。
首先是作业成本记录。
通过记录每个作业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并将其归属到相应的作业上,以便后续的核算。
第二步是作业成本分配。
在这一步骤中,将间接成本(如制造费用)按照成本驱动因素进行分配。
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产品的产量、直接材料或人工投入量等。
通过将间接成本按照占用资源的程度进行分配,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最后一步是作业成本归集。
在这一步骤中,将每个作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汇总,得出作业的总成本。
这样就可以根据每个作业的成本来进行决策,比如确定产品价格或评估作业的效益等。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不同作业的成本,并提供了更详细的成本信息。
同时,它也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成本结构,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它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作业的情况比较适用,而对于连续流水线生产等过程则不太适用。
其次,作业成本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记录和分配,对于一些小规模的企业来说可能会增加管理成本。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产品或服务的情况。
通过作业成本记录、作业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归集三个步骤,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并为管理者提供更详细的成本信息,从而支持决策制定。
成本核算的方法二: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标准成本作为基准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企业存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且企业可以制定出合理的标准成本的情况下。
标准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标准成本设定和实际成本比较。
首先是标准成本设定。
在这一步骤中,企业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方面。
请简述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请简述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一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用于计算和分配各个部门或成本中心的成本。
其基本计算程序如下:1. 确定成本对象:确定需要核算成本的对象,可以是部门、产品、项目或业务流程等。
2. 收集直接成本:收集并计算与成本对象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成本。
3. 分配间接成本:确定间接成本,如间接人工、间接材料和间接费用,然后根据分配基础(如人工工时、机器小时数)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
4. 计算作业成本: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加总,得出成本对象的总成本。
5. 计算单位成本:除以成本对象的产量或其他适当的活动量,得出单位成本。
6. 分析和决策: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数据,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决策。
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各个成本对象的成本构成及变动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对于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需要注意的是,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会对最终成本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分配基础,并进行合理的分配。
另外,作业成本法还可以与活动基础成本法结合使用,以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成本情况。
个人观点: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较灵活和适用范围广泛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分配和控制成本。
通过对成本对象的成本进行详细计算和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从而做出更科学的管理决策。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考虑到分配基础的选择和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以避免产生不合理的成本偏差。
综合来看,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以上是对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的简要概述,通过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方式,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管理会计方法。
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明确的计算步骤和分析过程,帮助企业合理分配和控制成本,从而优化经营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作业成本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灵活运用,以取得最佳效果。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计算程序是确定成本对象、收集直接成本、分配间接成本、计算作业成本、计算单位成本和进行成本分析及管理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那么,什么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依据一定的规范计算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财务费等的一种核算方法。这种管理法有时不能反映出所从事的活动与成本之间的直接联系。而ABC成本法相当于一个滤镜,它对原来的成本方法做了重新调整,使得人们能够看到成本的消耗和所从事工作之间的直接联系,这样人们可以分析哪些成本投入是有效的,哪些成本投入是无效的。
这是理论上研究作业会计的第一部宝贵著作。但是,当时作业成本法却未能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引起足够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MRP、CAD、CAM、MIS的广泛应用,以及MRPII、FMS和CIMS的兴起,使得美国实业界普遍感到产品成本住处与现实脱节,成本扭曲普通存在,且扭曲程度令人吃惊。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库伯(Robin 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Robert S Kaplan)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1988)(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作业成本法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型的咨询公司已经扩展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并研发出相应的软件。
(1)按照资源动因把资源的消耗一项一项地分配到作业。
(2)把具有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合并形成作业中心,再将作业中心中各项作业的资源耗费合并加总在一起。
4.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
在归集同质作业成本库后,需要从中选取恰当的作业成本动因,把各作业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除以作业动因的单位数,计算出以作业动因为单位的成本分配率,即作业率。
(3)成本对象
需要考核绩效的实体,比如产品、顾客、市场、分销渠道和项目。
(4)作业清单
产品或其他的成本对象所需要的作业及其相关成本的清单。
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引入了许多新概念,下图显示了作业成本计算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或作业中心,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分配到作业的资源构成该作业的成本要素(图中的黑点),多个成本要素构成作业成本池(中间的小方框),多个作业构成作业中心(中间的椭圆)。作业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成本动因,分别是将资源和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依据。
与
ABC管理法又称巴雷托分析法、主次因分析法、ABC分析法、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它以某一具体事项为对象,进行数量分析,以该对象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重为依据,按比重大小的顺序排列,并根据一定的比重或累计比重标准,将各组成部分分为ABC3类,A类是管理的重点,B类是次重点,C类是一般。ABC管理法的原理是按巴雷托曲线所示意的主次关系进行分类管理。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物资、人口及社会学等领域,以及物资管理、质量管理、价值分析、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生产管理等许多方面。它的特点是既能集中精力抓住重点问题进行管理,又能兼顾一般问题,从而做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
6ABC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7应用案例
8ABC分析法的作用
ABC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什么是
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接着根据成本对象耗用的作业和作业率,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
典型的作业动因包括采购订单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调整次数和制造周转次数等。
1什么是ABC成本法?
2与ABC管理法的区别
3成本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4ABC成本法组成
5ABC分析法的过程
ABC成本法主要关注生产运作过程,加强运作管理,关注具体活动及相应的成本,同时强化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ABC
(1)作业
作业是指需要进行操作并因此消耗资源的流程或程序。比如给供应商打电话订购就是一个作业。
(2)成本动因是工作的直接原因。成本动因反映了产品或其他成本对象对作业的需求。
如果作业是交付货物,成本动因就是将要被交付的货物的数量。成本动因应该与度量单位联系起来,并且容易度量。它们之间的联系会对作业和交易成本的关系产生影响,即作业是否会影响交易成本。简易的度量可以很容易度量出作业成本的多少、作业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使用情况。采购作业的一般成本动因包括申请所要求的货物数量、零件规格的数量、进度表变动的数量、供应商的数量和延迟交付的数量。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目录:
1.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
2.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
3.设置成本库并归集资源耗费到作业中心
4.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
1.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构成价值链上的业务内容不同。作业成本法下根据业务内容区分出不同类型的作业,如材料整理准备、机器设备调整准备、机器设备维修保养、产品运送、产品质量检验等。
2.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
比如,材料整理数量就是材料整理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机器调整工时就是设备调整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生产线上运送产品的数量就是产品运送作业的作业动因。
3.设置成本库并归集资源耗费到作业中心
成本库又称同质成本库,它以作业中心为对象,把具有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所耗费的资源归集到一起。这一过程包括两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