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原理
1.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计算单位,将产品的制造过程分解为若干个作业或工序。

每个作业或工序都有自己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2. 每个作业或工序的成本都要与相应的产品数量进行配比,以确定产品成本。

这样,不同的产品将会有不同的成本,因为它们所需的作业或工序的数量是不同的。

3. 作业成本法要求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个作业或工序中,以便准确计算产品成本。

这样,每个作业或工序的成本就包括了相应的制造费用。

4. 作业成本法还要求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直接分配到各个作业或工序中。

这样,每个作业或工序的成本就包括了相应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

总之,作业成本法通过将制造过程分解为若干个作业或工序,将制造费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或工序中,从而计算产品的成本。

- 1 -。

作业成本法进行绩效评价与管理

作业成本法进行绩效评价与管理

作业成本法进行绩效评价与管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它通过对企业的作业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估,来确定整体绩效水平。

作业成本法不仅可用于评价企业的生产作业,也可应用于服务行业、研发等领域。

它能够帮助企业深入了解自身的运作状况,找出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流程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单位来进行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的方法。

它将企业的运作过程分解成不同的作业,针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清晰地了解各项活动的成本构成和资源分配情况,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 作业成本法的流程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首先需要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划分和归集,确定各项作业的范围和内容。

然后针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分析和归集。

接下来对每个作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可以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控制等方法来发现问题和制定改善措施。

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作业绩效进行管理,不断优化作业流程,提高绩效水平。

二、作业成本法在绩效评价和管理中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绩效评价和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运作状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绩效水平。

具体来说,作业成本法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作业绩效评价通过作业成本法可以对每个作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包括成本效益、效率和质量等方面。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发现问题和瓶颈,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作业绩效。

2. 资源分配和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各项活动的成本构成和资源分配情况,从而更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分配和成本控制。

企业可以根据作业成本的变化情况,调整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 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通过作业成本法对作业绩效的评价和管理,企业可以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水平。

三、对于作业成本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绩效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作业成本法原理(2)

作业成本法原理(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1.1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

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根据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

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存货移动、装运发货、管理协调等。

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因或方式,因此,间接费用应当根据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

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

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

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例如,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

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图所示: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是:其一,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如:产品成本、责任中心成本)的基石;其二,注重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设置多样化作业成本库,并采用多样化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标准,使成本归集明细化,从而提高成本的可归属性;其三,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疗收费项目成本核算实践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疗收费项目成本核算实践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疗收费项目成本核算实践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医疗机构来说,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医疗收费项目成本核算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项目的成本情况,为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按照工序、批次或者订单进行成本分析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成本按照各个环节进行明细记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比,最后计算出每个医疗项目的成本。

1.明确成本分配基准:明确哪些成本可以归属到具体的医疗收费项目上,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成本记录:根据医疗服务流程,对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明细记录,并分类计算不同环节的成本。

3.成本配比:根据实际情况,将各个环节的成本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分摊,以确定每个环节的实际成本。

4.成本分配:将每个环节的实际成本分配到对应的医疗收费项目上,得出每个项目的成本。

6.成本比较:将各个医疗项目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项目的成本结构、成本差异,并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1.完善成本分类体系:建立适合医疗机构的成本分类体系,明确每个项目的成本归属。

2.制定成本分配规则:根据医疗服务流程确定成本分配规则,确保成本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强化数据采集管理:加强对医疗服务数据的采集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提高成本核算的自动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成本核算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操作错误。

1.帮助医疗机构了解每个医疗项目的成本结构,为收费定价提供参考依据。

2.为医疗机构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成本信息,如项目是否盈利、如何控制成本等。

3.促进医疗机构的管理优化,提高效益。

4.提高医疗机构的竞争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会计经验: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原理

会计经验: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原理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原理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原理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即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认为,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企业每进行一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而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提供的服务)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作业来完成。

因而,产品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企业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

在计算成本时,首先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追溯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

 不同目的,有不同的成本。

比如,为了进行战略性盈利分析,人们会计算和使用企业在全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成本,即价值链成本。

价值链成本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耗用作业成本的总和。

价值链成本的计算,首先是将企业发生的全部资源耗费分配到价值链的一系列作业上,然后再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

又如,为了进行短期的战术盈利分析,决策是否接受某一项产品订单等,则需要计算经营成本。

产品的经营成本一般包括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项作业的成本,而不包括产品设计、开发等成本。

再如,企业为了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则应按对外报告的要求,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我们知道,。

ABC与TDABC(作业成本法)

ABC与TDABC(作业成本法)

如何应对abc与tdabc的发展挑战
培养专业人才
企业需要培养具备abc与tdabc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以推 动成本管理方法的实施和应用。
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在abc与tdabc实施过 程中的职责和角色,确保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持续改进和优化
企业需要对abc与tdabc的实施过程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不断完善 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
abc的优点与局限性
• 战略价值: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增值作业和非增 值作业,为优化业务流程提供支持。
abc的优点与局限性
实施难度
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较为复杂, 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数据 收集和整理。
适用范围有限
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间接成本 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对于直接成 本占比重较大的企业适用性较差。
abc与tdabc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ABC和TDABC都是为了提高间接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 。
区别
ABC和TDABC在作业动因的选择上有所不同,ABC通常采用直接观测或历史数据来估计作业动因,而 TDABC则通过时间基础来估计作业动因。此外,TDABC的计算过程相对简单,能够快速地建立模型 ,而ABC则需要更多的数据和复杂的模型。
03 tdabc的实施与应用
tdabc的实施步骤
定义作业
明确企业的业务流程,将业务流程划分为一 系列作业,并对每个作业进行描述和定义。
确定资源
识别完成每项作业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物 力、财力和时间等。
分配资源成本
根据资源的使用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个作 业,以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在顺丰速运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顺丰速运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顺丰速运的应用研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中,企业要想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优化成本管理策略,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正逐渐受到企业的关注和应用。

顺丰速运作为国内领先的快递物流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和应用作业成本法,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和分配,最终计算出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即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然后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中,最后再根据产品或服务对作业的消耗情况,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

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加注重成本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详细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决策制定和绩效评价。

二、顺丰速运的业务流程与成本构成顺丰速运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收件、运输、分拣、派件等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资源的消耗,从而形成了企业的成本。

顺丰速运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输成本:包括车辆购置与维护、燃油费、路桥费等。

2、人力成本:包括快递员、分拣员、客服人员等的工资、福利和培训费用。

3、设备成本:包括分拣设备、扫描设备、办公设备等的购置与维护费用。

4、场地成本:包括仓库、分拣中心、营业网点等的租赁或购置费用。

5、其他成本:如包装材料、水电费、通信费等。

三、顺丰速运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1、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通常按照单一的标准(如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将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这种方法忽略了不同作业对成本的影响,容易导致成本信息的扭曲。

而作业成本法能够根据作业的实际消耗情况,更加准确地分配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 ——作业成本法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 ——作业成本法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作业成本法1.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成本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相关联,以便更好地理解成本的构成并进行成本控制。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就是对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说明和指导。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的:1)成本驱动:作业成本法强调成本的驱动因素是生产活动,而非期间或产品。

2)成本积累:作业成本法要求将成本与作业或活动相关联,进行逐步累积。

3)成本分配:作业成本法通过成本分配,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或活动中,以便更好地衡量各项活动的成本。

3.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的主要内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对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说明,提出了作业成本法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2)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方法:详细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包括成本驱动、成本积累和成本分配的具体实施步骤。

3)作业成本法与其他管理会计方法的比较:对作业成本法与其他管理会计方法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4.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的意义和作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对于实施作业成本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指导企业正确使用作业成本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明确了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步骤,可以指导企业正确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2)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理解成本构成,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3)促进企业持续改进: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持续改进。

5.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的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作业成本法的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加强对作业成本法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1. 引言1.1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分析和计算生产过程中各个作业的成本。

根据作业成本法,成本被分配到不同的生产作业中,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结构和利润状况。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原理是将总成本按照作业的不同特性进行分配,并直接与生产作业相关联,以便进一步分析和管理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每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情况,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决策。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被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生产作业相关联的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而间接成本则是不能直接与具体生产作业直接相关的成本,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成本。

通过将这两种成本分别分配到各个生产作业中,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会计方法,通过分配和计算各个生产作业的成本,为企业提供重要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工具。

通过深入理解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情况,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1.2 作业成本法的价值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通过对成本进行分配和追踪,帮助企业有效控制和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价值在于帮助企业合理分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企业了解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制定更加科学的生产计划和决策。

通过对成本的详细分析和跟踪,企业可以深入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构成,找出成本高的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成本,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确保企业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符合经济效益和效率原则。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波动和异常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保证企业生产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作业成本法原理

作业成本法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1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

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根据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

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存货移动、装运发货、管理协调等。

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因或方式,因此,间接费用应当根据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

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

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

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例如,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

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图所示: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是:其一,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如:产品成本、责任中心成本)的基石;其二,注重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设置多样化作业成本库,并采用多样化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标准,使成本归集明细化,从而提高成本的可归属性;其三,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作业成本法论文-作业成本法原理概述

作业成本法论文-作业成本法原理概述

作业成本法论文-作业成本法原理概述摘要: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计算过程。

虽然作业成本法在归集企业成本时更加准确,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使得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就其在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成本——效益原则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

它是20世纪80代由美国会计学者创建的。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分别计算其分配率并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可以说是成本计算方法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1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作业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

实际操作步骤如下:(1)确认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建立成本库,以便归集由相同性质的作业引起的生产费用。

一个作业中心就是生产程序的一个部分。

按照作业中心披露成本信息,便于管理当局控制作业,评估业绩。

成本库是指按成本动因所确定的,归集成本的一个对象。

归集在一个成本库内的成本应该具有同质性,即这些成本是由相同的成本动因引起的。

(2)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

这些资源通常可以从企业的总分类账中得到,但总分类账没有执行各项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成本。

因此必须将获得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上去。

除了可以直接计入特定产品成本或作业成本库的资源耗费外,其它资源耗费必须选择合适的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作业中。

资源动因就是指资源被各作业耗费的方式和原因。

同质作业成本归集在一起便构成同质成本库,同质成本库是一个可用一项成本动因解释成本变动的若干项作业的集合。

(3)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

选择成本动因,即选择驱动成本发生的因素。

作业基础成本法与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基础成本法与作业成本管理
2.确定直接生产成本类别。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3.确认作业类别,建立作业中心。 4.将资源分配到各作业中心,计算各作业成本。 5.分配作业成本。选择成本分配基础,即作业动因,
计算间接成本动因率,用成本动因率乘以产品或批次 耗用的成本动因量,即得该产品或批次所分得的该项 间接成本。 6.计算各产品成本。将各产品发生的直接生产成本和 各成本库中作业成本分别汇总,即得该产品总成本或 单位成本。
2、作业分析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 分析哪些作业是增值的,哪些作业是不增值的。 2. 分析重要性作业。 3. 把企业的作业同其他企业类似的作业进行对比。 4. 分析作业之间的联系。
3、价值链分析
内部价值链分析
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行业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中的增值活动: 为客户设计样品 联系及时、高效、高质量的供应商 生产加工过程 寻找及时和方便的发货渠道 高品质的营销活动
(三)成本动因(是指驱动或产生成本、费用的各种因素)
资源动因
作业动因
资源动因是指将资源成本 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
作业动因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 分配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
作业动因实例
机器时间 计算机时间
定单数量 材料重量 材料移动次数 生产准备次数 维修小时
质检数量
运输里程
人工小时或人工 成本
生产或销售数量
一、基本概念
(一)资源: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 力、财力。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 而进行的费用支出,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二)作业、作业链、价值链 1、作业的概念: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
耗的原材料、人力、技术、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简单 的说,作业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具体活动。 2、作业的分类:按照作业的产出或消耗方式,可将作业 分为:单位水平作业、批次水平作业、产品维持作业和工 厂维持作业。

作业成本法及其应用-

作业成本法及其应用-
32
服务成本低的客户 正常定货 大批量生产 老客户 正常送货 自动化 较少的营销成本 适时供应 现金交易
3.顾客分类坐标

企盈 业利
A


的低
盈盈 利利
C
低成本
33
B
D
高成本
服务顾客的成本
4.企业决策
A类顾客: 低成本、高盈利,是企业稳定的利润来源 应用一切办法来争取这类客户,取得优势
B类顾客: 高成本、高盈利 依据收入补偿成本原则,努力争取这类客户
不同的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和销售条款的要求有差异
不同的顾客,对销售折扣的要求有差异
不同的顾客,款项结算有差异
成本方面
不同的顾客,营销方式和成本有差异
不同的顾客,销售渠道有差异
31
不同的顾客,货物配送和物流成本有差异
不同的顾客,售后服务有差异
2.顾客的不同特征
服务成本高的客户 特殊定货 小批量生产 一次性客户 特定送货需求 人工操作 较高的营销成本 要求有存货储备 赊账支付方式
经销商。 小客户: 零散客户
35
三大类客户的经营数据
36
作业成本库和作业动因
37
作业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企业所 发生的 间接销 售费用
38
按照
费用
订单次数
明细 订单处理成本

的性 质
发运成本
发运次数
发票处理成本
发票数量
营销费用 推广费用
销售金额

销售金额
基于作业成本法对三大类顾客进行的 获利能力分析
研发
产品 设计
生产
营销
分销
客户 服务
28
产品成本

第三章作业成本计算法

第三章作业成本计算法

间接费用分配率=
•在这种方法下,从总体看,生产的产品产量越多,间接费用分配率计算 公式中的分母越大,从而间接费用分配率就越小。在间接费用总额和单 位工时一定的情况下,产量越高,间接费用分配率越低,单位产品成本 就越低。这就可能引导许多企业为了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而进行大批量 的产品生产。实际上,间接费用并不与产量成正比,因此,这种方法又 将造成产品成本计算结果的不正确。
•首先将制造费用或间接费 用归于每一作业或作业成 本库,然后再由每一作业 或作业成本库确定分配率, 将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中
•传统成本计算法
•作业成本计算法
第三章作业成本计算法
•传统成本计算法 计算对象 一般来说只是就成本论成本
核算范围是产品的成本
计算范围
•作业成本计算法
着眼点放在追踪成本发生的前因后 果上
选择适当的成本动因就是根据追踪的资源,选择分配各 作业中心成本的标准。 5)确定作业中心成本分配率
当作业中心已经确认,成本已经汇集,成本动因已经确 立后,就可以将该作业中心的成本除以预计的交易量,计 算以成本动因为单位的分配率。 6)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各批产品所耗用的成本动因交易量和各作业中心的 成本分配率,就可以求得该批产品所应负担的成本,包括 应负担的作业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第三章作业成本计算法
3.1.3.作业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 1)作业成本会计的“成本驱动论”
企业间接费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必须进 行的各种作业,这些费用数额的大小与产品的产量无关,而 与驱动其发生的作业数量相关,这就是所谓的成本驱动论。
在成本驱动论中,将决定成本发生的作业作为分配间接费 用的标准。因而,作业会计采用的分配基础是作业的数量化。 2)作业的种类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doc 36页)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doc 36页)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doc 36页)作业成本法原理与应用模型第一部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1.1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

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根据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

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存货移动、装运发货、管理协调等。

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因或方式,因此,间接费用应当根据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

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

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

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例如,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

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图所示: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是:其一,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间接计作业成作业成作业成作业成产 品第第作业动资源动(如:从根源上对成本进行控制,支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没有唯一固定的正确的分析方法,每个组织都应根据自己具体情况运用作业成本法分摊成本。

但是其基本的原理是相通的。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与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动因加以正确的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计算法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间接导致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发生。

由此,其基本原理可以概述为: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作业成本库,再分别以各种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分摊其在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由此可见作业成本计算法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一种过渡的成本计算对象,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

对作业成本法原理进一步的分解,其主要原理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任何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服务于产品和劳务的生产、销售和运输,因而应视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因素。

2、在每个企业作业链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关系:“资源一作业一产品”,即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作业成为沟通企业资源和企业最终产品之
间的一座桥梁。

3、作业成本法将传统变动成本法的变动成本进一步划分为短期变动成本和长期变动成本两类。

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应采用“数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工时等,而长期变动成本与企业产品产量没有直接关系,如制造费用和部分期间费用,只是受作业量的变动而变动,故应采用“作业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如折旧可以采用机器工时进行分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