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生于筋
《灵枢·百病始生》原文译文要点
《灵枢·百病始生》原文|译文|要点《灵枢·百病始生》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篇》。
本篇重点论述外感内伤疾病的发病因素,病邪侵入人体的途径,病邪传变规律及其常见证候。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灵枢·百病始生》原文作者:佚名黄帝问于歧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
歧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
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
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
歧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
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去。
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
留而不去,传舍于俞,在俞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
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
或着孙脉,若着络脉,或着经脉,或着俞脉,或着于伏冲之脉,或着于膂筋,或着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泆,不可胜论。
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
歧伯曰:其着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手孙络之居也,浮而缓,不能句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满雷引,故时切痛。
其着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
筋柔百病消
筋柔百病消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胥荣东(一)头部1、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精,谨道如法,常有天命2、骨正测试:闭目,从眉心看印堂到承浆是否在一条线上3、中医的筋是指能够产生力量的肌肉4、偏头疼哪边疼哪边筋(天柱)就绷得很紧(可能凹陷、不等高),治法为持续按天柱附近紧处(筋结)并逐渐加力、同时摩画小圈,按阿是穴或者舒服或者痛或者痛但喜按5、眼保健操1YanBaoJ6、鼻炎感冒治疗1BiYanZL7、摸到酸胀条索筋结,揉开气色就好8、站桩养筋、头部保健1Tou2Bu49、核桃(补益肌肤)可以搭配菊花(明目去火)有益头部保健(二)颈椎1、头部左转右转正常在60—80度,正常颈椎有生理曲度2、颈椎拍片应有7张,前后左右俯仰及开口位各13、颈椎问题可能导致多动,望之满脸严肃、见人就想打架、就想修理人样4、颈椎从上往下捋着找紧处结处ZanZuan 5、站桩骨密度高26、梅核气(感觉咽喉有个棉花团,主要是在食道,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大多是颈椎的问题、浮云桩利于预防梅核气2JianZou8、肩周炎是典型的经筋病,左侧更加难办,如果心慌应减少刺激量 9、葛根(60g)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海带软坚散结化痰 (三)背部1、深吸深呼三次、抱头扩胸再深吸深呼三次,若做得不顺利,相应经筋出现问题2、心慌心悸胸闷而无明显原因可能后背上部筋结按压神经导致3、从非痛点开始找筋结,先放松后按揉弹拨、矛盾桩保健背部经筋3Bei4Bu4 5、肠胃不好通常说话有气无力,横着拨容易找到筋结3YangWei 6、百合润肺止咳化痰宁心安神(四)腰部1、正常:膝盖直弯腰90度,后仰20到30度,侧曲30度,胯部不动左转右转30度2、腰疼4YaoTeng3、机械压迫一般只会麻,炎症才会疼痛4、神龟出水预防腰椎间盘突出4Yao1Bu45、黑芝麻益气力补肌肉添精益髓,豇豆滋阴补肾,配合可补益肾虚、强腰(五)肘膝1、肌肉起始点最容易损伤5Zou3Bu42、小拇指发麻有可能是颈椎问题,但也可能只是手肘问题,可通过扣顶实验和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及乒乓球实验来区分、伏虎桩对膝关节肘关节都有好处5GuanJie3、骨刺(赘)疼痛只是经筋问题,大步稍息抬手重心前移后脚抬离地面可考察膝关节问题4、膝关节疼先揉足三里,阳陵泉管筋,趟泥步可缓解膝关节疼痛5XiBu45、阳气不足筋就容易受寒,大枣补血莲子补脾。
筋
一、什么是筋筋,是中医特有的名称,它范围非常广泛,从宏观上将,包括现代解剖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神经、血管、内脏的被膜、系带等,;从微观上将,包括内脏内部起到固定作用的小韧带,起到分隔作用的筋膜等;可以说全身到处都是筋。
二、筋与脏腑的关系筋脏腑的关系就像美国大片中的“生死弟兄”,又像热恋中的小情侣“如胶似漆”,是互相支持、互相依附。
这里要说一下脏腑,脏腑分为脏与腑,脏包括心、肝、脾、肺、肾;腑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脏:1、心主血,主神志,统摄百脉;2、肝藏血,主疏泄,主筋;3、脾主运化,主统血;4、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5、肾藏精,主骨生髓,主纳气;这里不得不提到女子胞,女子胞又名胞宫,即子宫,属奇恒之府,主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
它与心、肝,脾三脏亦密切相关。
腑:1、胆主贮藏和排泄胆汁2、小肠主化物和分别清浊。
清者,指饮食中的精华部分;浊者,指饮食物中消化后的糟粕。
3、胃主“受纳”腐熟水谷;4、大肠主传化糟粕;5、膀胱主储存排泄尿液;五脏与六腑之间的相互表里又相生相克的关系:肝主筋,脏腑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脏腑的病变可以表现在筋上,筋的病变也会影响到脏腑。
筋是人体的软性骨架,起到维系脏腑所生存空间的作用,当筋的长度、强度及性质发生改变时,会使脏腑之间的排列顺序、空间定位、血液供应、神经控制等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功能和协作关系,从而会产生一系列的疾病。
因此,筋与脏腑密不可分,筋变则脏腑变,脏腑变则百病生,因此说筋为百病之源也不为过。
三、筋有的作用,重要吗?总结起来,筋的作用是连接、固定、营养、联系、控制。
连接,这是筋最容易被理解的功能,筋是连接骨骼、关节、内脏的重要结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筋,人将不能活动,不能言语、不能进食。
固定,筋将皮肤、孔窍、内脏等固定在一个生理位置,从而能完成生理功能。
营养,人体的血管(动脉、经脉)属于筋,这可是为人身的组织输送养分、运走废物的重要结构,人体上可是无处没有血管的。
经络气血,决生死,处百病
经络⽓⾎,决⽣死,处百病⼗⼆经脉者,⼈之所以⽣,病之所以成,⼈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之所⽌也。
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我们都知道,五脏六腑为⼈⾝之根本,能够将⾃然万物转化成⼈⾝所需的精微物质。
我们也知道,肝主筋,脾主⾁,肺主⽪⽑,⼼主脉,肾主⾻。
我们还知道,⼼开窍于⾆,肺开窍于⿐,脾开窍于⼝,肝开窍于⽬,肾开窍于⽿及⼆阴。
我们在前天的⽂章中提到了中医体⽤,为何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因为五脏为体,六腑为⽤。
所以五脏六腑配合,⼈就可以活着,反之就会死去。
那么五脏六腑是如何于筋⾁⾻⽪⽑等联系在⼀起的呢?其实就是通过经络,传输⽓⾎。
当⼀个⼈⽣病的时候,通经活络⾮常重要。
我们经常提到⼀个词,叫做虚不受补!为何不受补,因为经络不通,我们补充给五脏的东西,根本没有办法到达。
黄帝⽈:⼈始⽣,先成精,精成⽽脑髓⽣,⾻为⼲,脉为营,筋为刚,⾁为墙,⽪肤坚⽽⽑发长,⾕⼊于胃,脉道以通,⾎⽓乃⾏。
所有的东西都要先⼊于胃,胃⽓运转,脉道畅通,⽓⾎才得以运⾏,才能够将五脏之⽓输⼊到筋⾻⽪⽑。
脉道畅通,五脏之⽓也因此能够相⽣,增强⼈体的⼀⽓周流,正⽓盛则邪⽓衰。
所以⼈⾝之病,总结⼀下⽆⾮两种:经络不通,⽓⾎不⾜。
⽓⾎不⾜当可以补之,然⽽经络不通,补之⽆益。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外⼒的疏通,让经络恢复畅通的状态,然后再通过药物调节,⾃然可以消除百病。
西医的治疗⽅式⼤多为对抗疗法,如果从我们中医的⾓度来看,西医治疗的⽅法是否有效,其实关键在于⼈⾝之正⽓是否充⾜。
对抗疗法能够杀灭西医所谓的危害⼈体的物质,但是这些药物并⾮⼈体所需,对⼈⾝正⽓的损耗是⾮常⼤的。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正⽓耗损过多,最终结果就是使⼈虚损过度⽽死。
⽽中医的治疗⽅式却有所不同,中医是根据⼈⾝正⽓强弱的判定,给出⼀套个性化的治疗⽅案,甚⾄关键时刻为了养⾜正⽓,邪⽓可以先置之不理,以待正⽓充⾜,则⼀⿎作⽓歼灭之。
《素问·调经论》原文译文要点
《素问·调经论》原文|译文|要点《素问·调经论》出自《黄帝内经》。
是战国时期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
阐述了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等四种阴阳盛衰的寒热病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素问·调经论》原文作者:佚名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
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岐伯曰:皆生于五藏也。
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
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藏。
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血气未并,五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
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帝曰:善。
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血气未并,五藏安定,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泄。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
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
帝曰:善。
血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血气未并,五藏安定,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
灵枢百病始生原文及翻译
灵枢百病始生原文及翻译
灵枢·百病始生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百病之始生也,皆由于气,或多或少,或引衰或丧其常,或因邪失其真,或失于时,或逆于经,或犯于毒,或从于喜怒,或因于饮食,或起于寒温,或发于运动,或生于不洁,或因于过劳,或本于性情,或从于物变,或因于风雨,或从于物候,或本于内外。
余今欲闻此病之始生,何以解之
岐伯对曰:此皆出于气数之多少,及其荣卫之行,其所由生也。
故多气则多病,少气则少病,气行荣卫,则病生于外,气行不荣卫,则病生于内。
今以十二经脉论之,则阳明之经多病,太阳之经少病,厥阴之经病生于内,少阳之经病生于外。
此皆出于荣卫之行也。
翻译:
黄帝问道:“我听说百病的起源,都是由于气的多寡,或者气的引领虚弱,或者邪气去真气,或者失去了定时,或者违反了经脉的方向,或者受到毒气的侵袭,或者由于情绪的喜怒,或者因为饮食问题,或者由于寒热问题,或者因为运动问题,或者由于不洁问题,或者因为过度劳累,或者源于个人的性情,或者由于外部有害条件的变化,或者由于风雨天气,或者由于气候变化,或者由于外界和内部问题。
我现在想要问,这些疾病的起源是如何解释的呢”
岐伯回答说:“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于气的多少和荣卫气的运行情况所
导致的,因此多气则多病,少气则少病,荣卫气行正常,则病生于外,荣卫气行不正常,则病生于内。
现在以十二经脉来论证,阳明经常见疾病,太阳经很少出现疾病,厥阴经的疾病发生在内部,少阳经的疾病发生在外部。
这些都是由于荣卫气的运行情况而导致的。
”。
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百病从筋而治,必有神奇功效!
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百病从筋而治,必有神奇功效!每个人都渴望健康,渴望能够快乐地生活。
可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太多的人心中充满躁动和不安,似乎一时一刻的舒适都成了奢望。
肝病的恐怖,前列腺的困扰,还有强直性脊柱炎、腰脊间盘突出、失眠症、脑血管疾病、帕金森、性功障碍以及小儿多动症等很多疾病,看似毫无关联,其实问题都出在一个地方——“筋”。
《黄帝内经》上说:“肝主筋”。
筋是什么呢?筋就早人身体上的韧带、肌腱部分。
很多病症,说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从筋论治。
人的身体里有一些总开关,治病养生都是在这些地方用力,所谓的“不传之秘”也尽在于此。
曾经说过的“消气穴”太冲、“疏筋穴”阳陵泉、“强胃穴”足三里、“健脾穴”公孙、“腰痛穴”飞扬、“补血穴”劳宫、“补肾穴”太溪等,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身之大穴。
但这些穴位书中已尽有记载,也算不得什么秘密。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个书中很难找到的,但却是对以上诸症皆有疗效的养生之法——揉“地筋”。
道宗秘诀中有这样一句话:“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
”藏于目的天筋,一般人难于下手去锻炼,隐于足的地筋,我们却可以把它找出来,为我们所用。
那怎么找呢?将脚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会从脚底浮现出来。
按摩这条硬筋,把它揉软,会有神奇的功效。
通常脾气越暴的人,这根筋就越硬,用拇指按一下,就像琴弦一样。
凡是有肝病的人,这条筋是必按之处。
您可能会问,这条“硬筋”在脚底,并不循著任何一条经啊?稍微仔细些就会发现,其实这根筋是循行在肝经上,只是肝经一般都标注在脚背而不是脚底。
肝的问题是人体的一个核心问题,肝的功能加强了,人体的解毒功能、消化功能、造血功能就会显著提高。
但肝却是最难调理的脏腑,药物难以起效,针灸似乎也鞭长莫及,古人的一句“肝主筋”,却道破了我们通往肝经的捷径——通过调理“筋”就可以修复肝,所以说“书是黄金屋”一点也不过分,岐黄经典,真是字字珠玑,随便摘下一句都是“零金碎玉”,我们真是需要睁大眼睛才行。
黄帝内经百病始生原文及译文
百病始生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
【翻译】黄帝问:岐伯道各种疾病的产生,都是由于风、雨、寒、暑、阴冷、潮湿等邪气的侵袭和喜怒哀乐等情志所伤。
喜怒不加节制,会使内脏受损伤。
风雨寒暑之邪,则伤人体外部。
风雨之邪,会损伤人体的上部;阴寒潮湿之邪,会侵害人体的下部。
造成人体上部、内部和下部损害的三种邪气不同,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原文】歧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
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
【翻译】岐伯回答说:喜、怒、哀、乐是人的情感,风、雨、寒、暑属于气候变化,阴冷潮湿则为大地环境,从致病的角度,他们是三种不同性质的邪气,所以有的先发生在阴分,有的先发生在阳分,我就此讲讲其中的道理。
凡喜怒不节等情志不调而发病的,则内伤五脏,五脏属阴,所谓病起于阴。
阴冷潮湿这种邪气容易乘虚侵害人体下部,所谓病起于下。
风雨寒暑之邪容易侵袭人体的上部,所谓病起于上。
这是根据邪气的致病特点分为三个方面。
至于邪气侵袭人体而引起的各种变化,就更加复杂,难以计数了。
【原文】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
【翻译】黄帝说:我对千变万化的病情当然不能讲清楚,所以才请教你,希望彻底明白其中的道理。
【原文】歧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翻译】岐伯道:风雨寒热之邪,若不是遇到身体虚弱,一般是不能侵害人体而致病的。
突然遇到狂风骤雨而不生病,是因为他的身体健壮而不虚弱,邪气一般不能单独伤人致病。
经络一堵,疾病生!5妙招,打通气堵湿堵血堵寒堵热堵,百病尽消
经络⼀堵,疾病⽣!5妙招,打通⽓堵湿堵⾎堵寒堵热堵,百病尽消中医上讲:⽓不⾜则⾎不畅,⾎不畅则⽔不流,⽔不流则毒不排。
⼀旦⾝体被“堵”住了,各种疾病也会随之⽽来。
⽽春天正是疏通经络的好时节!此时⽤好下⾯这5个⽳位,助你经络全畅通、健康⽆病痛!经络⼀堵,百病⽣!现代⼈90%的病,都是淤堵导致的。
饱受寒凉、滥⽤药物、营养过剩、睡眠不⾜……现代⼈⼏乎⼈⼈都有这些⽑病,导致⾝体机制紊乱,⽓⾎不⾜、⼜湿、⼜毒、⼜堵。
⽽经络⼀旦被⽓、⾎、湿、热、寒等物质“堵”住了,⼈的健康⾃然也就⽆从谈起了。
经络不通有这六种表现信号:1、疼痛⽓⾎不通:冷2、热⽓不通:热3、经络不通的感觉:疼痛4、经络彻底堵塞通:⿇和⽊5、经络⽓⾎减慢:酸6、经络不通的两种形态:肿和胀那什么是经络?经络是连接⼈体五脏六腑的桥梁。
中医所说的“⼗四经”包括:⼿、⾜三阴经,⼿、⾜三阳经,任、督⼆脉为主体,是⼀套遍布全⾝的综合系统。
⼈体经络是维持⼈体⽓⾎运⾏的重要“通道”,中医有云“万病之源源于⾎,百病之由由于⽓。
经络通百病消,⾎液清颜如⽟”,可见堵则病,通则泰,经络疏通是相当重要的。
疏通经络,就从这5⽅⾯⼊⼿1、⽓堵了⽓郁!常常叹⽓、胸闷、烦躁、郁闷,咽部有异物感,⼥性还有乳房胀痛,这⼤多就是⽓郁了。
疏通法:艾灸或拍打出⽓⽳——膻中位于两侧乳头正中间与胸⾻中线的交接点;⼈体中疏通⽓机的⽳位有很多,但很多中医名家都以膻中⽳为⾸选,为什么呢?《黄帝内经》认为“⽓会膻中”,可调节⼈体全⾝的⽓机,俗称“出⽓⽳”。
⼯作、⽣活压⼒⼤,难免烦躁⽣闷⽓,艾灸或按摩膻中就可使⽓机顺畅,烦恼减轻;⼥性朋友按压此⽳不仅能防治乳腺炎,还可丰胸美容。
⽣活中还可以吃些萝⼘、芹菜、⾹菜、柑橘、⼭楂、豌⾖等,帮助顺⽓。
2、湿堵了湿邪!有时遇到回南天,湿度过⾼、阴⽓过重,⾝上就容易出湿疹、风疹、痤疮,肢体时不时有沉重、乏⼒感,精神不振,⽼是睡不醒,这多是被湿邪侵犯了。
疏通法:最有效祛湿⽳位——承⼭⽳位于⼈体的⼩腿后⾯正中,在⼩腿肚下“⼈”字型的中点;⽤四指轻轻握住⼩腿,⽤⼤拇指指腹按揉⽳位,每次两侧各按揉5~10分钟,也可以两侧⽳位同时按揉。
筋柔百病消
筋柔百病消(1)骨正筋柔,长有天命。
当你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是筋出了问题?当你的家人头疼或者头晕的时候,你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来治疗。
现在大家一说到“筋”,马上就会想到肌腱,比如大家平时去菜市场买肉时会说:我买牛蹄筋儿或猪蹄筋儿。
其实大家常说的这个“筋”的概念与古人所说的“筋”的含义有了很大的出入。
在汉代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里对“筋”的解释是:“筋,肉之力也。
从力,从肉,从竹。
”说明“筋”不仅仅是单纯是指肌腱的概念,其内涵更加广泛,是包含肌肉、肌腱、韧带等在内的附着在骨头周围的软组织的总称。
比如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游泳时小腿肚子突然抽起来,大家几乎都会说小腿肚子“抽筋儿”了,在农村还有人会说小腿肚子“转筋”了,这里的“筋”显然指的是肌肉等软组织而不是肌腱。
还有喜欢养生的朋友都知道一种传统的养生功法——“易筋经”,这里的“筋”用的也是筋的原意,“易”是改变、脱换之意,“易筋”就是指改变我们僵紧的肌肉并使之柔软而富有弹性,而不仅仅是锻炼那几乎可以忽略的肌腱。
本期养生堂专门为您介绍头部的经筋,并教您如何按揉头部的筋。
不用找穴位,不用特殊的手法,简单易学,效果好。
按揉方法:找到天柱穴附近的筋,用大拇指按住不动,力量由轻到重。
颈椎病:“筋”治颈椎的原理因为颈部的筋不畅了,可以引起很多症状:比如头晕、头痛、耳鸣、上肢麻木疼痛等。
严重可以出现肌肉萎缩无力甚至瘫痪。
出现这些症状都可以用“筋”来调理颈椎。
颈椎病的治疗重点在于从我们的颈部和肩部找病变的筋结点,重点在这样几个穴位:肩井、手三里、阳溪、阳陵泉、太溪、凤池、曲池、合谷等穴位的附近。
用自己感觉适宜的力度,把这些僵硬的筋结给松解开,会有效缓解筋的紧张,疏通经络气血,改善症状。
梅核气:颈部的很多疾病都可以由筋治,比如梅核气:就像吃了一个乌梅,核卡在咽喉一样,吞不下去,吐不出来,西医也叫咽部异物感。
大家不要小看梅核气,临床上的误诊率高达80% —90% 。
京师王氏理筋正骨推拿 百病生于筋!治病之要,以理筋为保!
京师王氏理筋正骨推拿百病生于筋!治病之要,以理筋为保!京师王氏理筋正骨推拿百病生于筋~治病之要,以理筋为保~导读:养生君导读说起这个筋,可能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它不过是和我们的肢体有关系,会引起一些疼痛、麻木等症状。
其实,筋一旦出问题,不光会造成运动的障碍,身体其他器官有时也养生君导读说起这个筋,可能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它不过是和我们的肢体有关系,会引起一些疼痛、麻木等症状。
其实,筋一旦出问题,不光会造成运动的障碍,身体其他器官有时也会出现问题。
百病生于筋百病生于筋,相信大家看到这个说法都会感到很好奇。
不着急,咱们先通过一些临床的真实案例来了解体会。
一位老人有长期的精神焦虑、心发慌、晚上睡眠也不好。
去了很多家医院进行检查,也开了很多的药,但并未起效。
后来,老人通过朋友找到了一位中医,中医在他脖子和后背处推拿了一阵子,把一些痉挛的筋结揉开,顺便还做了几下颈椎复位。
那一次他就好了七八成,后来老人家又找中医给他做了四五次,基本上就恢复正常了。
中医告诉他,其实他是“筋“出了毛病~身体的筋一旦紧张痉挛,就必然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导致心慌、胸闷等一系列症状。
包括现在一些内科病,比如消化系统的疾病、心血管系统的疾病、神经系统的疾病等,都跟筋的失调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养生也好,治病也好,从“筋”来入手往往更容易把握。
把筋的功能调节正常,人体就会保持健康的状态。
从医生的治疗角度讲,许多疑难病从筋入手,也会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所以筋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筋经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手太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过敏性鼻炎、感冒、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手厥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失眠、心悸、冠心病等。
手少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失眠、老年痴呆症、胸闷、心悸、冠心病等。
足阳明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头痛、失眠、小儿多动症、面瘫、三叉神经痛、颈椎病、打嗝、胃下垂、胃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肠易激综合征、乳腺增生等。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拉筋治百病及各经疼痛部位分布图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拉筋治百病及各经疼痛部位分布图什么是筋缩?在医学古籍中,古人将筋症分为筋断、筋走、筋弛、筋强、筋挛、筋萎、筋胀、筋翻及筋缩等,筋缩是其中之一,但其涵义和解释并不清楚,对于这些病症的临床记载并不多,中外医学书籍亦难找到详细的论述。
筋是中医的旧称,西医统称为肌腱、韧带、腱膜等;缩,有收缩和痉挛的意思。
简单来说,筋缩就是筋的缩短,因而令活动受限。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条大筋,从颈部开始引向背部,经腰、大腿、小腿、脚跟至脚心。
解剖学里没有提及这条大筋,它就像经络穴位,并无有形的位置,但当你接受治疗时,就体会到这条筋的存在。
人为什么会筋缩?人是动物,过久不动则易筋缩。
当筋受伤后,会产生反射性的收缩和痉挛;久坐亦会造成筋缩。
科技进步使生活舒适多了,多数人使用电梯、汽车,令运动量大大减少,筋缩也因此增加。
那些长期坐着工作的白领们,尤其是老板,连一杯水都要职员送到手上,所以筋缩的可能性大增。
从前筋缩多数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近十几年间电脑普及,几岁大的小孩就玩电子游戏机,年长些的玩电脑,坐的时间长了,姿势不正确,电脑的摆放位置不适当,电脑桌下又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双脚伸展活动,背腿的筋肌遂渐渐收缩,日久便会造成腿的筋缩。
比如一位八岁小孩,全身都错了位,常常对母亲说手脚感到麻痹,周身不舒服,时哭时吵,家长也不明原因。
职业司机也是高危一族,因为他们整天屈膝坐在狭小的车厢内,筋骨难以伸展,背、腿的筋肌容易收缩,造成筋缩。
爱运动的人为何也会筋缩?有人不明白,他们几十年来经常打球、游泳,为什么还会有筋缩呢?问得好!首先,你做运动前是否先做热身运动?其次,你是怎样做热身运动的?是否认真做了拉筋舒展运动?大部份人都说没有做热身运动,只是随便动动手脚、挥挥手臂,几分钟了事,其实这已经算不错了。
很多人根本没有做热身运动。
而运动员在比赛前早已做好一切必须的关节、肌肉、筋腱等热身运动,到了运动场只是再松一松。
第三,有些运动动作过于单调重复,某些部位频繁运动,而其它部位不能平衡,比如高尔夫、网球;另外,游泳时如果水温太低,也容易引起筋缩。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详解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详解“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是一种传统的养生观念,强调了柔筋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从中医角度来看,全身的筋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被划分为十二个系统,称为十二经筋。
中医认为筋有连接约束骨节、主司运动、保护内脏的功能,其遍布全身,联系带动骨关节运动。
人体关节能屈伸运动,依赖的就是筋的收缩和弛张。
许多人认为这句话是说筋伸长一寸,寿命就能延长十年,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
它更强调的是让筋伸缩自如,保持柔韧性,以达到“骨正筋柔”的状态,使身体灵活健康。
伴随年龄增长,筋的柔韧性会逐渐下降,老年人出现弯腰驼背、腿脚僵硬等就是筋的柔韧性受损的表现,中医称之为“筋缩”。
人老后手上、脚上可能出现的“筋疙瘩”,按上去隐隐作痛,也是“筋结”(筋缩的症状)的体现。
如今,日常久坐的人群容易出现筋脉劳损、肢体僵硬的问题,中青年人甚至学生群体中的筋缩问题也日益严重。
如果年轻人出现颈紧痛、强直性脊柱炎(下背部疼痛僵直)、弯腰困难、背紧痛、腿痛和麻痹、不能下蹲,以及手、脚、肘、膝活动不顺等症状时,就应引起重视。
虽然拉筋不能直接延长寿命,但适当进行拉筋锻炼对身体有诸多益处:1. 促进气血流通:使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充分滋养和调节;2. 改善身体姿势和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和缓解一些因筋缩、筋紧导致的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3. 增强身体代谢功能: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和废物,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为了保持筋的良好状态,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拉筋锻炼,例如:1. 工作间隙:伸懒腰,两腿站立且腿部不打弯,双手交叉尽量下伸坚持一会儿;缓缓仰头呈仰望星空状,然后再向前使下巴碰到胸,轮流进行。
2. 生活中:借助门框做弓步,伸展双臂、腿尽量伸直,身体与门框平行,头直立平视;在洗菜、炒菜、洗碗时踮脚尖。
3. 睡前:如婴儿般趴在床上,可拉伸后背、腿部、手臂等多个部位。
除了拉筋,以下两种方法也有助于舒展筋骨:1. 金鸡独立:微闭双眼,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任意抬起一只脚,尽量保持身体平衡。
百病从筋生,百病从筋消
百病从筋生,百病从筋消百病从筋生,百病从筋消,是运用十二经筋理论于临床,经过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得出的一种结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诸多疾病的病因都产生于筋,而诸多疾病又通过治筋而得到治愈。
筋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人体是一部精密的仪器,内藏五脏六腑,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件,外络十二经脉、十二经筋、十二经皮,这些个通路附属与脏腑并受其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十二经筋。
所谓经筋是泛指肌腱、韧带、筋膜,通称为肌组织,从解剖学上看,经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的肌肉或称肌组织,在人体的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约占人体总重量的40~50%,是肌组织将骨与骨之间连接起来,才使得人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人体中的十二经脉、血管、淋巴管、神经等各个组织器官都要肌组织中通过,是这些组织器官运行的载体,它既抗御外邪入侵,又调整脏腑的功能。
脏腑患病一定要从肌组织反应出来,肌组织受到伤害一定要传递到脏腑,从上述这些条件来看,百病从筋生,百病从筋消这个观点啊就便于理解了。
这种提法绝不是个人经验之谈,是符合脏腑运转的基本规律,因而,从筋论治的前景无限。
我近几年来摸索出来的揉肌法就是针对筋而言的,是根据经筋理论孕育而生的一种方法。
揉肌的重点是从肌腱、韧带等肌组织入手,通过在肌组织上轻轻的、反复的揉搓,使人体两侧肌组织的柔软度恢复平衡。
揉肌不仅适用于腰病、膝关节痛、胳膊痛、肩膀痛、腿痛等软组织方面的疾病,而且还适用于内脏系统各方面的疾病。
这个方法是经过我多年的自治,以及经过反复临床试验得来的,对上述的这些病症,只要找准患病肌组织的确切部位,然后,根据病症的部位,采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原则,通过手指在肌组织较硬的部位反复的揉搓即可。
揉肌中确定肌紧张的部位是一个很细致的检查过程,大的肌组织很容易找到,但是细小肌组织的检查就需要下功夫了,在于你的智慧。
这细小肌组织的检查,恰恰又是治疗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也是疗效好与坏的奥妙之处,这就真正的应验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叫做“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黄帝内经:经络者,决生死,处百病
黄帝内经:经络者,决生死,处百病经络探索《黄帝内经中》有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愿尽闻其道。
黄帝日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雷公日愿卒闻经脉之始生。
黄帝日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从《黄帝内经》中我们可以看到,经络通则百病消,经络不通则百病生。
中医自古以来讲究:痛则不通,不通则痛。
那么经络不通究竟会引发哪些疾病呢?当我们碰到身体不适时,又该疏通哪条经络呢?我们一一为您解答:感冒咳嗽,拍肺经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咳嗽、感冒、哮喘、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流鼻血、经脉经过部位的关节障碍,肌肉疼等。
当出现这些病症时,可以拍打双手的肺经进行调理。
五官疾患找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头面五官疾患、咽喉病、热病、皮肤病、肠胃病(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经常拍打大肠经会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消化不良拍胃经足阳明胃经所对症状:喉咙痛、胃痛、消化不良、怕热;唇干口燥、身体消瘦、倦怠。
便秘、膝关节酸痛;因此,没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多拍拍腿上的胃经。
帮助胃肠消化。
疲劳透支健脾经脾经不通,通常会表现出脾胃不和、食欲不振、疲劳等。
脾经主治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
如果在推小腿脾经的时候,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那么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经,找到小腿脾经上的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这四个穴位去推。
烦躁心慌拍心经手少阴心经主治症候:心血管病、冠心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虚症有:胸闷、脸发红、四肢沉重、易疲倦、气血不良、胸痛、心悸亢奋;实症有:呼吸不畅、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头痛、口干口苦等。
吸收不好问小肠小肠经活跃时间是中午13:00-15:00:此时是小肠经进行清、浊及吸收的时刻,营养吸收到体内,浊物送到大肠待消化及排除体外;这个时间过后肠胃开始休息,此后的晚餐时间含蛋白质和脂肪、淀粉类高营养的食物要少量摄取,否则易在体内累积,这也是晚饭吃少的原因。
百病始生课文翻译
百病始生课文翻译百病始生论述百病发生的原因,有外来致病因素和精神致病因素,而最根本的因素是人体正气的不足,提出了“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论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百病始生课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
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u,不可胜数。
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①。
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②,故皮肤痛。
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故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
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肾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着著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③,邪气淫?u,不可胜论。
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
岐伯曰:其著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小孙络之居也,浮而缓,不能句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月真月真满雷引,故时切痛,其著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
其著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筋是我们身体的生命线
筋是什么
说了好半天的筋,我还没有解释筋到底是什么。现在大家一说到“筋”,马上就会联想到肌腱,比如大家平时去菜市场买肉时会说:“我买牛蹄筋儿,我买猪蹄筋儿。”其实,医学意义上的“筋”可不只是肌腱,它还包括肌肉、韧带等附着在骨头周围的软组织。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游泳时小腿肚子突然抽起来,大家几乎都会说小腿肚子“抽筋儿”了,在农村还有人会说小腿肚子“转筋”了,这里的“筋”显然指的是肌肉。还有喜欢养生的朋友都知道一种传统的养生功法——易筋经。“易”是改变的意思,“易筋”就是指改变我们僵硬紧张的肌肉,使之柔软灵活而富有 弹性。
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疾病全是因为筋的毛病,但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筋出了问题,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从筋入手,而且疗效好过其他方法。
有些疾病比较复杂,既有筋的问题,也有脏腑本身的问题,这就需要从两方面来治疗。某些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那主要是内脏器官的问题,但如果把筋的问题解决了,也会对病人有所帮助。因为临床情况非常复杂,所以我们需要多层次多方面来理解筋的重要性。
手厥阴经筋
手厥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 失眠、心悸、冠心病等。
手少阴经筋
手少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失眠、老年痴呆症、胸闷、心悸、冠心病等。
手阳明经筋
手阳明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面瘫、落枕、颈椎病、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
手少阳经筋
手少阳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颈椎病等。
我们医院原来的骨伤科主任刘维老师曾经提到,他年轻时和老师一起做切除腰椎间盘治疗腰腿痛的手术,手术做得很好,但许多患者效果并不理想。而当时另一位症状很重必须手术的患者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做手术,采取了保守治疗,几年后却完全恢复正常。这事对刘主任触动很大,所以后来他一直从事中医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脱出等的研究。
我从事针灸临床已有二十几年,发现很多疾病诊断和治疗应该更多地从筋的角度来入手,因为很大一部分的疾病往往就是筋的异常所导致的。比如有时候我们认为疾病的原因是经脉淤阻了,其实是由于经筋挛缩而导致的。而一直以来,我们都忽略了筋的重要性,这无疑给很多病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本书的初衷即是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经筋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身体的健康养生方面少走一些弯路。
之后他就到同仁医院检查,结果诊断为右侧耳朵神经性耳聋。按照医嘱用了一些药物之后效果不太理想,还是听不见。有天我去父亲单位也就是卫生局玩,这位叔叔正好在,大家聊天时他随口说要不让我给他治治。我觉得这个耳聋肯定是不好治,但是整体检查了一下,发现他两侧肩膀高度不一样,脖子有点儿歪,而且整个颈肩部的肌肉都很紧张,摸起来还有一个一个的疙瘩。当时我正好在学按摩,学习热情比较高,也很愿意给别人做手法,所以就说给他放松放松。结果放松了一会儿,突然他就说听力有好转。当时我自己也不太相信,但是他很肯定地这么说,那肯定是有好转。之后他又到我家让我给他治了3次,结果他这个耳聋真的完全好了。
放松筋结,治好神经衰弱
我常去阜成门那边的广济寺看望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一诚大和尚,为他老人家做保健。本来上级打算给他派一个保健医生的,但他说他有保健医生,因为我是他老人家的皈依弟子,他就把我当成自己的保健医生了。
有一次,是他老人家的一位侍者精神焦虑、心发慌、晚上睡眠也不好。我看了看那位法师,又摸了下脉,没有什么大问题。他自己说,最近太劳累了,工作太忙,事情太多,心情太紧张了。我想了想说,我用手法给你放松放松吧。我只在他脖子和后背处推拿了一阵子,把一些痉挛的筋结揉开,顺便还做了几下颈椎复位。之后他便告诉我,那一次就好了七八成。后来我又给他做了四五次,他基本上就完全正常了。
足少阴经筋
足少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老年痴呆症、耳鸣、耳聋、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痛经、闭经、子宫肌瘤、小儿遗尿、腰肌劳
由筋异常引起的疾病,就是经筋病
经络是什么,学术界现在还有诸多争议。但筋是摸得到的,如果有异常,我们通过检查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比如筋结疼痛等,易发现,也易调整。所以养生也好,治病也好,从“筋”来入手往往更容易把握。把筋的功能调节正常,人体就会保持健康的状态。从医生的治疗角度讲,许多疑难病从筋入手,也会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所以筋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再举个常见的例子,比如颈椎病,现在成年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过去,人们总认为是骨质增生使椎间隙变小,最后压迫神经血管所致,或者认为是椎间盘出了问题,所以一定需要手术治疗。现在看来,这些认识是有些偏颇,甚至是错误的。实际上许多病人主要还是筋出问题了,只要把筋都调好了,各种症状就会随之消失。
很多疾病本来比较容易治,但过去因为只是单纯地从骨科角度来考虑,就觉得必须手术,比如颈椎病、腰椎病,但手术有时候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且造成另外的损伤。这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筋的重要性,光看到骨头出问题,椎间盘异常,事实远非那么简单。
百病生于筋
很多疾病都是筋出毛病引起的
相信大家看到这个说法都会感到很好奇。不着急,咱们先通过一些临床的真实案例来了解体会。
我的大学同学崔淑丽,现在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疼痛中心工作。某天,50多岁的蓝阿姨找她做针灸治疗。蓝阿姨的病情不复杂,只是左脚跟上长了一个骨刺,但就是这小小的骨刺给她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她一度痛得连走路都困难,需要踮脚跛行才能减轻痛楚。蓝阿姨说,她曾经向骨科医生求助,对方的建议是开刀切除骨刺。由于她当时的工作无法让她拿出三个月的长假来休养,所以她拒绝了这项建议。医生只好给她注射了类固醇药物来暂时压制疼痛,但这治标不治本,才刚刚两个星期,她的疼痛问题又出现了。后来经朋友介绍,她辗转找到崔医生这儿,做了大约9次针灸治疗,脚跟骨刺的问题就彻底得到解决。
手太阳经筋
手太阳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落枕、颈椎病等。
足阳明经筋
足阳明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头痛、失眠、小儿多动症、面瘫、三叉神经痛、颈椎病、打嗝、胃下垂、胃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肠易激综合征、乳腺增生等。
足少阳经筋
足少阳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头痛、落枕、颈椎病、胆囊炎、胆囊结石等。
其实,类似的问题,我也遇到过。我在瑞士工作期间,一位老太太对我说,她再也不想做手术了,因为她已经做了27次手术,当然都不是什么开腹开胸之类的大手术,基本上就是“跟骨骨刺”之类的小手术。我也是用针灸的办法给她处理,效果非常明显。
后来,我和我的同学说起这件事,我们不约而同地得出一个结论,很多被认为是骨头病变的疾病,归根结底是骨头周围的筋出了问题,只要把筋调理正常,那么骨头的疾病自然就痊愈了。
再比如,有的人有冠心病,实际上是后背的筋,特别是心俞附近的筋出问题了,造成相应的经脉不通,进而导致气血阻滞,最后心脏就出问题了。背俞穴一旦出问题,相应的脏腑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包括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道理都是一样的。把后背的筋调好了,相应脏腑的疾病自然会好转,乃至痊愈。
对于这些因为筋出问题而产生的疾病的治疗,应当尽可能地应用一些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按摩,甚至长圆针、小针刀,还有一些别的方法。把筋调理顺了,一些相应的症状就会消失了,疾病也随之痊愈。假如单纯用药物,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针对性都会差一点。
筋伤是百病之源
说起这个筋,可能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它不过是和我们的肢体有关系,会引起一些疼痛、麻木等症状。其实,筋一旦出问题,不光会造成运动的障碍,身体其他器官有时也会出现问题,包括现在一些内科病,比如消化系统的疾病、心血管系统的疾病、神经系统的疾病等,都跟筋的失调有很大的关系。
揉开颈肩部的疙瘩,耳鸣痊愈了
我们以前对骨性的东西强调得很多,尤其X线发明以后,一看见骨头异常,就把问题都归结于骨头了。现在更是运用CT、核磁共振等,把许多筋的问题都当成是骨头的问题来处理,包括骨头位置的异常、骨刺,还有椎间盘的疾病。大家都想通过手术来纠正,把骨刺去掉,把突出的椎间盘取出,这其实是现代医学的误区。
经过诸多专家十几年的努力,“筋”这个罪魁祸首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专家认为,大量疾病主要是软组织也就是筋的问题。筋一旦出问题,那么内脏、神经系统就会受牵连,把筋调整好了,那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当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手术。
足太阳经筋
足太阳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头痛、头晕、落枕、颈椎病、感冒、胸闷、腰腿痛等。
足太阴经筋
足太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老年痴呆症、胃下垂、闭经、子宫肌瘤、小儿遗尿等
足厥阴经筋
。
足厥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近视、抑郁症、打嗝、乳腺增生、闭经、子宫肌瘤、跟痛症等。
绝大多数的疾病都是筋出问题引起的
身体的筋一旦紧张痉挛,就必然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导致心慌、胸闷等一系列症状。举例来说,颈部的筋一紧张,膀胱经、督脉都会受到影响,这样的话,头部就会不舒服,头晕、失眠、烦躁这些症状就都会出现,所以把筋的问题解决了,很多头部的疾病、脏腑的疾病,乃至全身的疾病,治疗起来就变得简单很多了。
1985年左右,父亲单位的一位同事,当时是县卫生局的一位领导,在同仁医院确诊为神经性耳聋。这位叔叔说,因为自己平时爱开玩笑,起初他对别人说自己耳朵不好想去看病,大家都不信,因为他与人谈话时反应等各方面都很正常,所以都说一看就没病不用去医院。但有一次他走路时钥匙从右边的兜里掉到水泥地上,自己居然没听见,这之后大家才意识到他右耳可能真的有问题。
筋的学名叫“经筋”,因为它是纵向分布的
以上是我们生活中了解的“筋”,可在传统中医最权威的经典《黄帝内经》中,筋是没有独立出现的,凡是提到“筋”的地方,都会在前面冠一个“经”字,称为“经筋”。这“经筋”又如何理解呢?
经筋可不是对筋的泛泛论述,在筋之前,加上“经”字,我们的老祖宗显然是有特定含义的布机上固定好经线,而经线是纵向排列的。因此,所谓经筋,指的就是人体中“筋”的走向,它们大多是纵向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