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和详细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注释)

1、2013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在这些杰出人物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社会主义道德新要求是中华民族一直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

B.不同时期的道德要求既有一定的传承性又有一定的时代性

C.不同时期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具有完全相同的道德标准

D.思想道德总是超越一定时代并被时代赋予全新的广博内涵

2、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普通人和民间组织参与到公益事业中,这种平民公益被称为“微公益”微公益行动虽小,但倡导的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却释放出无穷大的正能量.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杜绝落后文化对人侵蚀②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③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④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中学生徐砺寒骑车不慎刮蹭到路边汽车,选择等待车主并留下致歉纸条。该举动体现的精神

A.能引领社会文明风尚B.能提高人的科学文化修养

C.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D.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倡议》提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①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②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③有利于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十年。过去十年间,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会考)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会考)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座位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为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化信仰中心。同样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印度的佛教大都失传了,中华佛教却繁荣昌盛,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元宵节在西汉得到重视,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3.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语文作文“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这体现了国家对规范汉字的高度重视。国家重视规范汉字()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②有利于提高我国学生的母语水平

③加重学习负担,不利于文化创新④有利于促进人们思想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他说:“这是我首次访问中国,我看到你们博大的国家,感到很兴奋。在上海这里,我看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高耸的塔楼,繁忙的街道,……。同时我也急切的要看到向我们展现中国古老的古迹,明天和后天我要到北京去看雄伟壮丽的故宫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长城,这个国度既有丰富的历史,又有对未来憧憬的信念。”从奥巴马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A.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A.博大精深的特征B.源远流长的特征

C.神秘莫测的特征D.求同存异的特征

2.据报道,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如果这些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们加入词典之中。这一现象表明

①中文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②英国人的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

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3.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

B.福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

4.“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八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史书典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史书典籍的学术价值。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50分)

1.(2011•泉州模拟)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上海滨江地区开幕。上海世博会会徽(见右图)图案形似汉字“世”,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广纳包容B.源远流长C.博大精深D.兼收并蓄

2.(2011•茂名模拟)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目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3.(2011•北京海淀模拟)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4.(2011•盐城模拟)“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认识正确的的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5.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江苏某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广告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网络文化、服饰文化、西方节日文化正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由此可见(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B、文化影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潜移默化的

C、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

D、人总能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

3.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推出一系列文化精品,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扩大了当地的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求加快文化发展③文化发展有助于增强地方综合实力④文化建设应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C.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延续

D.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5、有关专家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A.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脑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④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的话强调了()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C.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D.有这种精神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③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表现在

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②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学科网③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④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

5. 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A.差异性B.民族性C.地域性D.包容性

6.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和的特点

A.广泛性先进性

B.专业性先进性

C.实用性整体性

D.先进性整体性

7.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有

高二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高二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高二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B

2、D

3、A

4、C

5、A

6、B

7、B

8、A

9、A 10、C 11、C 12、C 13、B 14、B

三、非选择题

15、(1)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它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2分)

(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文化作为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分)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里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2分)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2分)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合已经消失,国将不国。(2分)(3)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巨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2分)(4)文化是影响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状况等也是重要的影响。(2分)

16、(1)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变化,说明民族精神是具有时代性的,它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4分)

(2)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5分)②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就必须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3分)③这是因为:第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第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家竞争力的要求;第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分)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做到:第一,发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心骨”作用;第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不懈地在全体民众中开展民族精神的教育。(5分)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 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中 国文化的特点是开放多样,讲究多元一体、和 而不同。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时,我们需要在更 高的价值层面上提出自己的东西,比如“和为 贵”儒家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和谐世 界”的外交思想,它既不同于自由、平等、民 主、人权等西方价值观,又能让别人刮目相看 甚至肃然起敬。 •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知识, 分析说明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8 分)
• (1)三位古代思想家的态度共同体现了中华 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 分) • (2)孔子正视文化差别,主张用先进的华夏 文化消除差别,实现华夷一统;提倡君子 胸怀宽广,这些体现了文化的求同存异和 兼收并蓄。(3分) • (3)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与孔子思想是统 一的。荀子强调汇集百家学说,兼容并包、 来去自由,不同的学说、不同的观点,各 家各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体现了求同 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征。(3分)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2分)、博大 精深(2分)。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 的精华,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提高 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1分) • 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要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尊重 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 流。(3分)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 美国19世纪的社会学家摩尔根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蒙昧社会、野蛮社会和文明社会。据此回答1~5题。

1.摩尔根认为,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是蒙昧社会,人类尚处于幼稚期,主要生产工具是棍棒和石器,发明了弓箭和掌握了用火技术,从依靠天然果实。对这一阶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蒙昧社会不存在文化

B.只要有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就产生了文化

C.文化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D.蒙昧社会只有物质的文化,没有精神的文化

2.第二个阶段是野蛮社会,人类已在制造和使用青铜器和铁器,掌握了制陶术.学会了饲养动物和种植粮食,引种驯化的成功使人类获得无穷的食物来源,已从单纯依赖大自然的恩赐为主到向大自然索取为主。人类社会进入野蛮社会的意义是( )

A.历史有时候会出现短暂的倒退

B.中国的文化具有早熟的特征

C.生产工具和实践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产生

D.文明程度越高,人与自然的关系越紧张

3.文明社会的早期是农业文明,在世界上许多主要的大河流域,都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文明,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从文化的起源来看( )

A.文化产生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上

B.生产力是决定文化内容的唯一因素

C.农业文明带有浓郁的自给自足的特征

D.文化是人类认识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被中断而且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有的衰落了,有的被同化了。这充分说明(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试题:第3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试题:第3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单元综合检测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9年12月20日,“汉语盘点2019”揭晓,国内字和词分别是“房”和“正能量”,国际字和词是“争”和“曼德拉”。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基本标志,①②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③④错误。

2.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这说明中华文化( )

①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选A。中国结流行千载,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不符合事实。

3.浙江是文化大省,浙江人摇着河姆渡的小船,穿着丝绸之府的睡衣,捧着南宋官窑的饭碗,喝着卧薪尝胆的老酒,唱着情意绵绵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给以上文字加一则标题,确切的是( ) A.潜移默化,琳琅满目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卷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卷

1—5 CCBCC 6—10 CADCC 11 D

12.答案:(1)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通过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智力支持。

(2)①面对市场竞争,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充分发挥河北地方戏曲的文化特色。

②着眼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同时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传统文化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等新的时代内容。

③要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剧种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2分)

13.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唐卡作为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卡不仅具有藏族形象艺术的特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还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精湛高深的工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安多唐卡不仅传承了藏族传统绘画流派精细柔美的艺术风格,还借鉴了汉族地区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4.(1)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中秋节集中表达了中国人民寄予亲人团圆,家庭和睦,安享天伦的梦想。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秋节以及中秋习俗流传千年,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中秋习俗把家庭团圆运用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上,是爱家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凭借,也是我们圆梦中华的重要精神资源。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六、我们的中华文化

1.(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

④ C.①

③ D.③④

【解析】A。传承的文化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所以③说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不正确,④的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选A。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2.(2016江苏单科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

性 D.强大的包容性

【解析】B。材料的关键句是:礼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在时代相传中保留胃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这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征,ACD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正确答案是B。

考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七、我们的民族精神

3.(2016全国新课标I乙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30题,计60分)

1.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2.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 B.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C.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是爱国主义的主题

5.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及答案详解

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及答案详解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0分)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秦的统一B.文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撰写史书

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涝涝。洪水图腾蚊龙,烈火架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C.博大精深D.独树一帜

4.都江堪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塞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

①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③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命题人:曾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空格内)

2011年3月,大型史诗动画片《孔子》登录央视荧屏并于2011年5月13日在第64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亮相,同时作为教材进入全球孔子学院。回答1~3题。

1.孔子崇尚“述而不作”的原则,他的弟子将其主要言论集结编纂成《论语》,从而将孔子的思想形诸文字。如果不是他的弟子的努力,孔子的思想就可能因为缺少文本而不易广泛传播和发扬,这说明( )

A.孔子的言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B.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会消亡

C.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D.儒家思想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存的精神纽带2.孔子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依旧被传承,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其特有的包容性②史书典籍的传承③汉字的使用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我们要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 )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求同存异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

D.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4.2011年7月24日,国学经典与汉字书写研讨会在郑州举行。郑州大学的张宽武教授在会上疾呼,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这是因为( )

①汉字对于展示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缭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6.2011年8月25日至29日,第四届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沈阳举行。展会重点打造具有

浓郁东北地方民族风情的文化品牌,突出文创、动漫、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优势,大力推介原创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及数字文化产品,以展现东北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这表明( ) A.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7.2011年5月份以来,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泰国清迈大学孔子学院等相继组织了汉语水平考试。2011年7月20日,古巴孔子学院首批的22名学生结束了中文学习,从孔子学院毕业。这表明( )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比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D.汉语是世界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

8.2011年7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堪称今年最高规格、也最具青春活力的两岸民间交流活动。成千上万的两岸青年身穿印有“两岸同心我们同行”的T 恤衫,共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共同高唱《龙的传人》,共同为两岸的艺术家鼓掌欢呼,现场气氛十分融洽和热烈。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年交流活动的举办( )

①有利于两岸共同传承中华文化,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交流②有利于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活力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④有利于增强两岸青年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9.中秋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但中国各地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10.2011年7月28日上午,以“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争做祖国好少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举行。该活动旨在让参与的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激发他们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志向。之所以要举行这一活动,是因为爱国主义(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为主题③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④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或典故是( )

①四海之内皆兄弟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天道酬勤④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2011年6月29日,中华红歌会在重庆开幕。《红梅赞》《过雪山草地》《延安颂》《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一首首经典的红歌唤起了观众的红色记忆。这些歌曲之所以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是因为它们( )

①是由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并积累下来的②充分表达了人们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③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④体现的爱国主义内涵为所有人所认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年7月21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光学家王大珩在北京逝世。回答13~14题。

13.20世纪中叶,在王大珩领导下,我国研制出第一炉光学玻璃,建立起全套规模生产技术和设备;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激光器,成为我国激光科技事业的开端;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红外夜视光学设备。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

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②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③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社会实践中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王大珩作为中国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在研制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的过程中,发扬了崇高的“两弹一星”精神,为研制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对“两弹一星”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②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④它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2011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同20位来自首都各界的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建设国家的重任迟早要交给他们。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应有态度是( )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少数伟人的事,个人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行③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④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6.(20分)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