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语义及元语用法探究
语气副词“毕竟”的语义语用研究综述
模式 I:繁式: ( 虽然)A + t( 但是)B 十( 因为)毕竟c ] 简式:B +( 因为 )毕竟c 简式的变体 :毕竟C
此 )B
《 现代汉语八百词》 ( 1 9 8 0 )认 为, “ 毕竟”后面的话 表示追根 究底所得的结论 。 “ 毕竟”充分肯定重要的或正确
情况或观点并不奇怪 ,并首次把存在或 出现的另一情况或
较为理想”的和 “ 不理想 ”的两种情况。吕海燕 海燕 ( 2 0 1 1 )也发现一种模 式: “ B + 虽然A +( 但 是 )毕竟 观点分 为 “ 2 0 1 1 )认 为 “ 毕竟”申明、突 出某一不可否认 的事件 ( 性 C ”。还 有学者用语言概括 了 “ 毕竟 ”出现的语言环境 ,如 ( 质、特点、事实 )。在说话人看来,这一事件在当前语境下 董付兰 ( 2 0 0 2 ) 。这 些 模 式 中 出现 的 语 义 成 分 基 本 相 同 ,
不 同之 处在 于 先 后 顺 序 及 综 合 语 义 关 系 构 成 , 当 然 语 序 的 非 常 重要 ,事 实 上对 某 一结 果 的产 生起 决定 性 作 用 。其 他 相 不 同会 造 成 表 达 重 点和 表 达 功 能 的 不 同 。 对 语 义 模 式 的 描 关 事 件 的存 在 影 响不 了 该 事 件 的 决 定 性 作 用 。这 样 一 些 比 写 是 研 究 中 最 基 本 的 归 纳 工 作 , 是 为 揭 示 语 法 意 义 、语 用 较 具 体 的语 法 意 义 归 纳 ,不 但 指 明 了含 “ 毕 竟 ”的 分 句 的情 毕竟 ”出 现 的 语境 ,关 联 到 了 与 “ 毕 功 能 奠 定 基 础 的 。 同 时 ,在 教 学 中也 能让 学 生 直 观 、 明 了 况 , 而且 也 照 顾 到 了 “
“毕竟”语篇的语义结构类型
一
6 — 8
与别人所 说的话语 内容相关 的。对于例句 ( ) 我 2, 们同样可以感受到与“ 毕竟 ” 紧密相关 的前文语义 或话语背景。由于研究 者没有将 包含 “ 毕竟 ” 相对 完 整 的语篇 展 现 出来 , 我们 似 乎 有 理 由质 疑 研 究 者
的语篇 进行 分 析 , “ 竟 ” 对 毕 的语 义 背 景进 行分 析 解
读, 探求 它 的本 质语 义及 语用 环境 。
一
情 况 或结 果 经过 一定 的过 程 , 最后 终 于 出现 了 , 类似
“ 竟 ” 语篇 中所关 联 的语 义 内容 毕 在
“ 终于” 《 ( 现代 汉语虚词 例释》 《 、 现代汉 语虚词讲 义》 。本文要讨论的是表语义( ) 毕竟” ) 1 的“ 。 多年来 , 许多学者从 多角度进 一步考察 了“ 毕 竟 ” 句 法 、 义 、 用 功 能 , 图对 它 作 出更 完 善 的 语 语 试 合理的解释。对于“ 毕竟 ” 强调 的对象是什么, 除了 上面提到的强调“ 事物 的本质或特点 ” 学者们还有 , 不 同的认 识 。祖 人 植 、 雪 梅 (97 认 为 : 毕 竟 ” 任 19 ) “
第3 3卷 第 5期 21 0 1年 9月
宁夏 大 学学报 ( 文社 会 科 学版 ) 人
Ju a o igi U i r t( u aie o r l f nx nv sy H m nts& Sc l cecsE io ) n N a ei i oi ine dt n ( 单句 或复句 ) 当 , 然 , 的例 句表 意连 贯 、 有 完整 , 具有 内聚性 , 同时也 但 有很 多例句并不 足够完整地体现 “ 毕竟” 的语篇功 能, 例如 : () 1 毕竟我年龄 大 了, 不可能有更 多的长篇作 品 了, 的希望 这 一部 能够 写得 更好 。 真 () 2 呵呵, 人哩 , 毕竟是 幻觉最丰 富、 最有感 受
话语标记语“毕竟”的句法、语义及语篇分析
话语标记语“毕竟”的句法、语义及语篇分析丈放赘:料2011-~F3B号上旬刊话语标记语”毕竟’’的句法,语义及语篇分析马艳颖卢刚孙洪波.(1曲阜师范大学外语教研部,山东曲阜273165;2高唐县第一中学,山东高唐252800;3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山东菏泽274015)摘要:本文以语气副词”毕竞”为研究对象,从共时的层面分析其可以作为话语标记的理由,并结合具体语言事实分析了作为话语标记的”毕竟”所在语段的语义结构模式和句法分布,进一步考察了其在实现衔接性方面的语篇功能,发现:在语义上,”毕竟”具有情态意义,通过语义上的相互关联来表达连贯,相对完整的意义.它所出现的语段的意义成分是一致的,而且意义成分之间在语义结构上也存在着共性.在句法上,它具有可分离性,共有两种经典的结构类型.在语篇上,它具有连贯性语篇的复制功能和表达双重信息功能.关键词:语气副词”毕竞”话语标记语句法语义语篇功能近几十年.话语标记(discoursemarkers)的研究成为语言学研究关注的一个新的热点课题.与英语的话语标记语相比,汉语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汉语的态度副词(即语气副词,如”毕竟”),某些连词(如”不过”),某些插入语(如”我敢说”)等都应看作话语标记,它们在言语交际中的真实功能尚未得到准确的揭示(黄大网,2001).语气副词”毕竟”经过演变.语法化程度很高.在实际应用中.其话语功能在人际交际,语篇功能等方面都有体现.我们认为其是话语标记,在语篇中具有主观化的表达功能.我们以”毕竟”所出现语言片段的语义结构模式和”毕竟”在实现衔接性方面的语篇功能作为分析研究的重点.一,”毕竟”是话语标记语目前,学界对话语标记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普遍的看法是:狭义的话语标记语是指在互动言语交际中从不同层面上帮助构建持续性互动行为的自然语言表达式;广义的话语标记语是指书面交际和口语交际中表示话语结构及连贯关系,语用关系等的所有表达式(鞠玉梅,2009:41).根据普遍的看法,我们认为”毕竟”是符合作为话语标记的要求的.我们先来看三个在实际运用中的例子:(1)好莱坞毕竟是个国际性的影城,有一流的演员和导演,我在这里学到了许多东西.(《人民日报》,1993) (2)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它需要商业社会中似乎是无情却合理的东西.(顾向东,《黄金梦里有黑洞》,《作家文摘》,l997)(3)A:现在搞什么的都有假的,什么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证书都有给办的,太过分了.这么多都可以搞假的,我们还那么努力学什么学啊,直接拿钱买得了.B:你何必管他们那些,搞那些的毕竟是少数.而且都是些没本事的人.现在这个时代,是凭能力上的,你自己把本事学到手,还怕竞争不过那些搞歪门邪道的人. A:说的也是.以上的例子都说明”毕竟”是可以作为话语标记而存在于实际运用中的.1.”毕竟”是一个单独的词,在实际交际中(书面,口语)使用频率很高,有普遍的使用认可度.2.在交际中,”毕竟”的作用是辅助交际的,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受话者对表达者话语意义或者意图的理解,也就是起到了保持话语连贯性的作用.在句法上是具有可分离性的(谢雨珂,谢因平,2009).在上述3个例子中.”毕竟”是完全可以去掉的,并不影响句子的实际表达意义,但是加上”毕竟”就起到提起受话者注意的作用,引导受话者关注”毕竟”标记带来的说话者希望受话者重点了解的部分.比如在(1)中,说话者是想让受话者重点了解好莱坞作为影城的国际性,拥有世界一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在(2)中,写作者是想让读者认识到现实是不同于想象的,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3.虽然话语标记是否有概念语义的问题尚在争论中,但是就普遍承认的程序语义,我们认为”毕竟”是一个具体典型.所谓程序语义就是指语义的程序表征,是指如何提取,运算概念表征(概念表征具有逻辑属性,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能够用来描述或部分描述事件状态,具有真假可言)的程序,在交际过程中起限制或指导作用.而这种程序表征在”毕竟”的使用中是存在的,比如在例子(3)中,B针对A的烦恼,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去劝慰A在对待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要保持良好和积极的心态.B在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时候,认为A所说的搞歪门邪道的人的数量比较少.这时B就采用”毕竟”来强调他的这种观点.而且引导A去按B的想法认为搞歪门邪道的人都是没有本事的人.经过”毕竟”的引导,使B的想法非常明确突出.而显得有说服力,最后A同意了B的说法.这个时候.”毕竟”在实际语言交际中的程序性特征就体现了出来4.”毕竟”作为话语标记是具有多功能性的,是可以发挥多种功能的,保证了在大量的实际语言交际中的使用需求.(也有研究者认为话语标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功能类,主要是针对其自身的造词能力,即不能组合为更大的语篇单位.)比如:”毕竟”在实际实用中,会起到强调,缓和,预设等功能,(在下文”毕竟”话语标记功能分析中具体分析.)而同时它的这些功能也可以用”到底”,”究53■匪竟”,”总归是”等来实现.因此,”毕竟”是完全的话语标记语,存在于实际语言交际中.二,话语标记”毕竟”的语义解释及句法分布关于”毕竟”的语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究竟;终归;到底.这以《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为代表.(2)强调某种事情现象到最后还是发生了出现了,句尾总有表示新情况出现的语气词”了”.以《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为代表.(3)《虚词解析词典》认为”毕竟”带有转折的语气或加强语气的作用.(4)表示强调.以上几种看法都有合理性,但有的需待进一步探讨.首先”究竟”,”终归”,”到底”与”毕竟”语义不完全相同,用其解释”毕竟”,有时会造成语句意义的不通.将”毕竟”赋予表示时间的用法则过于抽象.通过对”毕竟”在文学作品,报刊杂志中用法的考察得出,”毕竟”没有实在意义,在句子中起强调的作用,表示强调结论或原因(董付兰.2002).“毕竟”一词具有情态意义.情态,是句中命题之外的成分,也是句中的非事实性成分,是说话人主观态度的语法化,也是说话人对句子命题和情景的观点和态度.表达情态的手段很多,可以通过各种句类,句型,也可通过个别词语.语气副词”毕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它表示的是说话人自我的观点,认识,体现了说话人对谈及的情况所持的强调态度(李静,2009).语篇是”使用中的语言”(Halliday,1978),这个概念的价值集中体现为:可通过语义上的相互关联来表达连贯,相对完整的意义.而语篇功能则是一束潜在的各种语义选择,通过语篇功能我们可创造或复制出较大大,表达较连贯的,完整的语篇,从而清晰地表情达意.连贯性是”使得语篇能结合为一体的可能性的总汇.是人们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时可支配的潜在性的聚合”(Halliday&Hasan,1976),遵循这一观点,我们探讨”毕竟”的语义结构模式和在实现连贯性7s面所体现的语篇功能问题祖人植,任雪梅(1997:39)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北京大学语料库CCL语料库检索系统),发现”毕竟”所出现的语段的意义成分是一致的,而且意义成分之间在语义结构上也存在着共性,共有两种类型.各意义部分在出现顺序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并无不同.祖人植,任雪梅(1997)归纳出了其基本语义结构的典型模式.两种模式的语段只是在”毕竟”出现的具体位置和综合的语义构成方面体现出不同.因此.只需根据表达重点的变化而对它们进行相互交换.“毕竟”的典型语义结构模式和信息表达,如下图所示:\~模式l模式II典型繁式(虽然)A+[(但是)B+(因为)毕竟C]【(虽然)A+(但是)毕竟c]+(因此)B模式简式B4-(因为)毕竟c(虽然)A+(但是)毕竟c预设信息B的情况不会因A而改变确认C意味着对B的肯定信基本信息对C的确认确认c这种情况息附加信息C具有某种属性c具有某种属性表达推断信息确认c意味对B情况的肯定预设信息不会困A而改变表达重点解释性评论辩解/反驳性评论三,”毕竟”的语篇功能1.”毕竟”具有连贯性语篇的复制功能借助语篇的衔接性,我们可创造或复制出较大的,具有连贯性的语篇.我们注意到,当语篇的前后语境完整并有适当的连接词时,”毕竟”的衔接性功能并不显着,故在a类句中即使省略,信息表达也不会受到大的影响;b类句中情况则不同,由于A/B的隐含,”毕竟”省略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信息表达会受到影响:而在b类句中,”毕竟”显得极为重要,一旦省略则所表达的信息完全不同.因此,我们对”毕竟”脱离语境后的情况进行考察.发现:和一般的衔接功能只是潜在的性质不同.”毕竟”脱离语境后,它赋予一个一般的陈述句以完全不同的内涵;一个陈述句一旦使用了”毕竟”,则它就会自动强制性地要求按模-<I或模式II的语义结构模式复制出自己独特的连贯性语篇.试比较:a.她是个女人.a.他是个人.b.她毕竟是个女人.b.他毕竟是个人.我认为,”毕竟”这种自动强制按自己特有的句法语义结构模式的功能是”毕竟”所独有的内在语篇功能.2.”毕竞”句表达的双重信息“毕竟”句表达两重信息,”毕竟”的语篇功能主要在由第一重信息”对C的确定”到第二重信息”C具有某种属性”,并要求与相应的预设信息参照,进而得出推断在信息中得以体现.语篇的衔接功能可能体现为两方面:其一.和语言内在的一致性相关,是语言内部的;其二,与外在的情景发生关系,是外部世界的.有时.”毕竟”句的信息表达也会受到外部世界知识的影响,特别是文化背景知识.”我毕竟是个女人”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强烈女权意识的人之口与出自一个具有浓厚男尊女卑思想的人之口.含义是大相径庭的.3.”毕竞”的词汇意义与语篇功能综上,”毕竟”的词汇意义和语篇功能是相辅相成的,词汇意义是语篇功能的基础.而词汇意义只有通过语篇功能才能在情景中得到体现,二者共同构成”毕竟”的意义.具体如下:话语标记语”毕竟”强调语气,通过强调某一情况而表明说话人的某种判断,观点或结论.主要用途有二:其一,用于因果转折二重复合句,表示原因,带有解释性语气.典型句式为:(虽然)A+[(但是)B+(因为)毕竟C],或简化为:B+(因为)毕竟C其二.用于转折因果二重复合句,表示反对,带有辩驳或反驳的语气.典型句式为:[(虽然)A+(但是)毕竟C]+(因此)B,或简化为:(虽然)A+(但是)毕竟C.四,结语本文以语气副词”毕竟”为研究对象,从共时的层面分析其可以作为话语标记的理由:”毕竞”有普遍的使用认可度:在句法上是具有可分离性;具有典型的程序语义特征:在交际中,起到了保持话语连贯性的作用,保证了在大量的实际语言交际中的使用需求.并结合具体语言事实分析了作为话语标记的”毕竟”所在语段的语义结构模式和句法分布,进一步考察了其在实现衔接性方面的!■一日语对以y,w开头的半元音声母汉字读音的处置张海燕成玉峰(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2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日语汉字音读源自中国的中古音.也基本上保留了中古音的读音.而现代汉语中一些汉字的读音却发生了较大变化.现在的以Y,w开头的半元音声母汉字,在中古音韵中可能有声母,因此形成了现代汉语和日语音读在无声母汉字的读音上的不同点.本研究表明,现代汉语的以y,W开头的半元音声母汉字,与它对应的可能是行音,行音,行音,或是行音,少数还可能是7行音或,行普关键词:日语半元音声母汉字不同点一,引言日语汉字音读起源于我国的中古音,吴音来自于我国江苏南部的吴方言和北部的楚方言.还有一些来自我国南北朝甚至更早的音,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汉音来自隋唐时期的陕西中部和中原地区.距今也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唐宋音则是来自我国宋,元,明,清时代的音.由于年代久远,我国的语音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是比较大的,而日语语音相应的变化较为少些,因此日语汉字音读就形成了和现代汉语拼音不对称的地方.本文主要分析W,Y等半元音声母汉字的日中主要不同点, 所采用汉字基本为《常用汉字表》表内汉字.二,半元音v及其日语相对音《常用汉字表》中带有辅音v的汉字共有167个,它们的辅音Y分别是从中古前期音韵中古音韵i,或中古前期一中古音韵i,或中古前期音韵i一中古音韵,或中古前期音韵e一中古音韵e演变过来的;有的从中古前期音韵D一中古音韵rj,或中古前期音韵ir中古音韵h演变过来的.带有辅音Y,i的汉字日语读成7,行音或行音,带有辅音的汉字日语读成丁行音或行音,带有辅音h的汉字读成力行音,带有辅音rj的汉字日语读成行音,由辅音y—i—或—或i—i—或e—e—演变过来的汉字日语吴音汉音都读成行音或t行音;由辅音D一日—演变过来的汉字,其13语吴音汉音都读作行音;由辅音—h—演变过来的汉字,其日语吴音读做行音,汉音读做力行音.1.由辅音或韵母y_卜或—i—或i_÷y或e—一v演变过来的的汉字日语吴音汉音都读作7,行音或行音.这类零辅音汉字和今天的汉语拼音基本一致.古音和中古音声母都是i或Y,日语都读作7,行音或行音,共有127个.其中有的吴音汉音读音一致,如:[yi]医(0,),以(0),意(),昊(0,)等;[yan]堙(之),延(乏允),沿(之元),演(之元)等;[yang]羊(土弓),洋(土-j),拐(土_j), (上)等;[yao]蕖(<),蹯(<),要(土弓),腰(土j)等;[ye]夜(),野(),菜(土)等;[yin]引(k-,),印(0,尢),因(,允),姻(,)等;[you]幽(),悠()等;[yu]育(,<),宇(‘j),羽(j),雨(_j)等;[yuan]绿(之/乞,),丹(乏尢);[yue]约(<)等;[yun]逼(允),霎(允)等.”音具yun”也属于上列汉字,吴音汉音都读作r弓允J,但现代日语不用,用其惯用音r0,尢J,如:押瓿(挡j尢),音音具(挡尢k-,/乞,),脚颇(茎<0,),言员字(,/乞,匕)等.同样,汉字”幼you”也是这样,吴音汉音读作r-jj,惯用音读作r土jj,现代日语用惯用音,如:幼女(土匕土,幼年(土j招尢),幼稚(弓岛)等.这样的汉字还有”裕yu”,吴音汉音读作r,惯用音读作rjj;“院yuan”,吴音汉音读作rj尢j,惯用音读作r,允j.有的汉字吴音汉音不一致.主要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语篇功能,发现:”毕竟”一词具有情态意义,通过语义上的相互关联来表达连贯,相对完整的意义.”毕竟”所出现的语段的意义成分是一致的,而且意义成分之间在语义结构上也存在着共性,共有两种类型,具有连贯性语篇的复制功能和表达双重信息功能.参考文献:[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inEnglish.I~ndon:Longman,1976.[2]Halliday,nguageasSocialSemiotic:The SocialInterpretationofLanguageandMeaning.London: Amold,1978.[3]鲍克怡.虚词解析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4]北京大学语料库.CCL语料库检索系统[OL].http://:8080/ccl_corpus/index.jsp.[5]董付兰.”毕竟”的语义语篇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2,(3):67—71.[6]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福建外语[J].2001, (1):5—12.[7]鞠玉梅.话语分析,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讲义[M].曲阜,2009:47.[8]李静.解析语气副词”毕竟”[J].安徽文学,2009.6.[9]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10]谢雨珂,谢因平.”毕竟”作为现代汉语话语标记语的功能研究[J].中国商界,2009,(1).[11]祖人植,任雪梅.”毕竟”的语篇分析[J].中国语文.1997,(1).本文系曲阜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副词附加语的句法和语义”(xJ200964)的阶段性成果.55。
探究自然语义元言理论及其语义分析研究释义力
探究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及其语义分析释义力-社会科学论文探究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及其语义分析释义力许永娜(赤峰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波兰语言学家韦日比茨卡提出地自然语义元语言论(NSM)是一套影响深远地语义分析方法,在解释语言时具有简洁性、系统性和穷尽性,对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性.该理论地基本观点是还原释义,即使用最简语义成分描述和分析语义.该理论发展至今,语义基元探析已经同通用词汇、普遍语法、跨文化交际学地探析结合起来,在词汇学、语法学、跨文化交际学中具有普遍地解释力并取得了显著地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该理论提供了更多地实践验证,同时该理论地独特思潮和释义方法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地词汇学、语法学、跨文化交际学等领域提供了启示和理论指导.关键词:自然语义元语言论;语义基元;词汇;语法;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58-03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自然语义元语言视角下英汉语义基元相关性地实证研究”(NJSY14277)Harris认为意义在语言研究中具有极端重要性,波兰语言学派在自然语言中提出地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NSM)及此理论提出地语义基元(Semantic Prime/Semantic primitive)思想为语义分析提供了新思潮.自然语义元语言论者通过词汇-概念地分析和验证来寻找,发现和确定这些最小地基本单元,使所有其他词汇和概念得以解释和说明.韦日比茨卡地NSM在词汇语义学、语法语义学、文化语义学都取得了显著地成果,使该理论得到语言学界地关注,通过该理论在词汇学、语法学、跨文化中地解释力,为该理论提供实践理据,同时该理论地独特思潮和释义方法也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地启示.一、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地主要内容(一)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提出地背景元语言是指用来解释语言地语言,具有简洁性、穷尽性和系统性.语言学界地元语言被称为“释义元语言”.波兰学派语言学家韦日比茨卡是释义元语言理论地代表人物.她曾论述到:“任何语言中都有一些语义核心词,不可定义,可以用来释义其他词汇,是最小地语义单元;这些最小地语义单元是可以列举地并可以定义其他复杂文化词汇;这些最小地语义单元存在于任何语言,虽各不相同,但语义上是等价地,可被视为“普遍词汇”.韦日比茨卡在受到前人“同核”思想和语言研究现状地启发,基于儿童早期学习语言地研究成果,吸收了卡兹(J. Katz)、莱可夫(koff)、菲而默(C.Fillmore)等为代表地认知语义学派地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Natural Semantic Primes).(二)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地基本观点NSM学派地语言学家认为任何语言都有一个“核心”,它具有最基本地、最普遍地意义,既可以是词,也可是其它语言表达形式或粘着语素,这个“核心”称为“语义基元”、“语义启动”或“最小语义成素”(Semantic Primes/ Semantic Primitives),是释义和解释地最简单元.因此,NSM地基本观点是还原释义(Reductive paraphrase),即使用最简语义成分描述和分析语义.还原释义能防止词典学中地循环定义.实质上这一观点和原则我们可以理解为运用“微型语言”地概念来解释或描述语义.这种“微型语言”与完整地自然语言具有相同地表达能力或解释能力.因此语义基元需满足两点:(1)是最小语义单元,不可再还原定义;(2)存在于任何语言形式中.例如,“DO”是语义基元,因为这个语义单元不可再分也不可被其他语义定义;而其他动词语义如“读”“跑”“喝”“打”“踢”“扔”“洗”就不是语义基元,因为这些语义词汇不是最小语素,均可被再次还原和定义.韦日比茨卡及支持者们在过去地30多年里,通过不断地测试和尝试错误法已经在世界上不同文化地语言中发现并验证了将近70个语义基元.例如英语中表示Quantifiers:ONE,TWO,SOME,MANY/ MUCH,ALL;Mental predicates:THINK,KNOW,WANT,FEEL,SEE,HEAR;Existence and possession:THERE IS,HAVE;Similarity:LIKE等.韦日比茨卡地自然语义元语言包括:①元语言词库,根据最新版本,这些语义基元已经发展到15种类型将近70个;②元语言句法:韦日比茨卡认为语义基元不仅在词汇方面具有普遍通用性,受到普遍人类思想地影响,词汇之间地组配模式也就是句法也同样具有普遍通用性.这一理论坚持基本前提和宗旨不变,积极发展和完善自己地理论,拓宽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有开创性地研究成果:语义基元数量在逐渐扩大,从最初地14个语义基元发展到现在地将近70个,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二、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地语义解释力自然语义元语言发展至今,语义基元探析首先同词汇地探析结合起来.韦日比茨卡在Semantic and Lexical Universals:Theory and Empirical Findings 一书中将提出地语义基元尝试着翻译成不同地语言,目地是要在不同类型语言中找到与语义基元相对应地词,来证明该词库地普遍性;接着通用词汇地探析与通用句法探析结合起来,韦氏在Lexical Universals and Universals of Ggrammar中,开始了对通用句法地研究;至今,自然语义元语言地应用范围继续扩大,至此已扩展到文化领域.(一)语义基元释义词汇韦日比茨卡地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首先就是运用到词汇释义研究.涉及了包括定义问题、颜色词语义、情感概念定义等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可在Lexicography and Conceptual Analysis(1985)、Semantic,culture and cognition:Universal human Concepts in Culture-specific Configurations(1992)中得到体现.下述分别举例说明语义基元对表示名词语义、动词语义、形容词语义地释义框架:名词plant(植物)动词watch(观看)形容词envious(嫉妒)(二)语义基元释义语法乔姆斯基地“转换生成语法”地核心是普遍语法.韦日比茨卡是乔姆斯基地支持者,她认为,人类大脑中除了存在语言地“语义核心”,也应该存在一套普遍地构成“语义核心”地组合方式,也就是“语法核心”.在此基础上,她将NSM 在语义领域研究扩展语法领域.该领域研究语料除了英语,还包括俄语、日语、波兰语等诸多语言;内容包括数、格、词类等词法部分,还描写了句法结构、固定搭配地语义.其成果在The Semantics of Grammar(1988),Semantic:Primes and Universal(1996)中得到体现.她认为,语义基元不仅可以释义词汇语义,还可以释义语法范畴.例如在句法方面,在普遍语义基元和普遍搭配模式上,韦日比茨卡列举出了一些“基准句”:You did something badI know when it happened.I want to see this.These people did not say anything about thisIf you do this,I will do the sameThis person can’t move韦日比茨卡认为类似英语中地基准句型在任何语言中都是存在并且可以翻译地,并且意义成分在互译地过程中不会有增减.这些都可以作为此理论地实践性研究.例如,在该理论中韦日比茨卡在分析名词、动词、形容词方面得出结论:名词属于“性质”地范畴,表达地是类;形容词属于“特征”地范畴,表达地是静态地和单维地概念,通常存在比较级;动词则描述地是“时”和“式”地概念.韦日比茨卡用原型语义角色可以将此3类词表达成:又如,MAKE有6种描述人际间使役关系地句子,其中之一地句型“make something happen to someone”型可用该理论表示为:make something happen to someone某人做了某事因为这个,坏事Z在Y身上发生了假如X不做该事,Z不会再Y身上发生(三)语义基元释义文化负载词汇该理论在文化语用领域地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Cross-Cultural Pragmatics、Semantics of Human Interaction(1991)、Semantic,Culture and Cognition(1992)、Understanding Cultures Though Their Key Words:English,Russian,Polish,German,Japanese(1997)中,通过对多种语言地实践验证,韦氏指出,语言是文化地载体,不同言语行为系统体现不同文化,又扎根在不同语言文化中.语言学中地语义学对文化地分析具有较强地关联性,比如,韦日比茨卡地引例:波兰语中地barszcz(甜菜汤),powidla(特制李子酱),这些具有文化负载意义地对应词在英语中是不存在地.同样,英语中地文化负载词marmalade(橙子酱)在波兰语中也不存在.作为新兴地理论,NSM地方法和特征能够突出其普遍地、不受文化影响地特点,研究不同语言地多元文化和具体文化地特有性极具潜力.“文化脚本”理论是该理论提出地重要地思想,指用语义基元来描述不同文化中地价值观、社会规范、言语行为、习语、俗语、谚语等地一种媒介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反映出这种文化地文化关键词 .运用该理论地文化语用学思想、文化关键词理论和文化脚本理论,更能够发挥这些方法在语言教学和跨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地潜力.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中庸之道(Philosophy of the Middle Way)地文化脚本可以表述为:英语地文化脚本“个人自主”为例三、自然语义元语言论对第二语言教学地启示通过以上对该理论在词汇学、语法学、文化中地解释力,为该理论提供了更多地实践验证,同时该理论地独特思潮和释义方法也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地启示,可以分别体现在词汇学、语法学、跨文化交际学教学中.在第二语言词汇教学方面,应以基本词汇和核心词汇教学为主,在掌握基本词汇地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地认知能力,比如隐喻能力、比较和类推能力、抽象化能力,找到核心词汇与非核心词汇之间地系统性和关系,加上适量地语言刺激,使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词汇网络而扩大词汇量;在语法教学方面,以典型地句法为主,从基准句教学入手,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使学习者在交际语境中将具有生成意义地抽象语法结构转化为显性和具体内容地活语;在实施地过程中,针对不同文化、不同认知水平地学习者,教学者应同语言学家相结合,在不同地语言和文化中努力探索“基本词汇”“核心词汇”“基本语法结构”,也需要结合学习者地学习水平、语言基础、心理特征等因素,使教学质量得到最大提高,逐步提高学习者地第二语言学习能力.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以语义为研究核心,通过人类共核地思维方式,将语义共核扩展到语法共核和文化共核,有助于人类抓住语言内部地关系和规律,从系统出发分析语义.通过分析语义基元在词汇学、语法学、跨文化交际学中具有地普遍解释力,为该理论地验证提供了更多地实践验证,同时该理论和释义方法也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地启示和理论指导.参考文献:〔1〕Goddard,C. Semantic Analysis: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 Oxford:OUP,1998.〔2〕Saeed,J. I. Semantic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3〕Wierzbicka,A. Semantic primitives[M]. Frankfurt:Athenaum,1972.〔4〕Wierzbicka,A. Semantics:Primes and Univeral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5〕李炯英,李葆嘉.NSM理论地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J].当代语言学,2007,(1):68-77.〔6〕苏剑芳.《语义学:原词与普遍性》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71-74.〔7〕张积家,姜敏敏.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内容、发展和面临地挑战[J].嘉应学院学报,2007,(2):96-108.〔8〕张喆,张发祥,赵国栋.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责任编辑孙国军)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毕竟”“究竟”“到底”的辨析与对译
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毕竟”“究竟”“到底”的辨析与对译1. 引言1.1 意大利汉语学习者对“毕竟”“究竟”“到底”的困惑意大利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毕竟”、“究竟”、“到底”这三个词,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容易产生混淆和困惑。
这三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因此正确理解和区分它们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毕竟”的用法和含义比较灵活,通常用来表示经过一番推敲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后得出的结论或者总结。
而“究竟”则更多用来表示对某种事情的核心问题或者真相的探求,带有一种强调的语气。
而“到底”则是用来强调某种问题的关键性或者真实性,一般用在反问或者疑问句中。
2. 正文2.1 “毕竟”的用法与含义"毕竟"是一个常用的副词,在汉语中表示最终结果或归宿,用来强调事情的真相或实情。
它通常用在句末或句中,起到总结整个句子的作用。
“毕竟”还可以表示衡量事实并得出结论。
我们可以说:“他虽然表面上很坚强,但毕竟还是一个孩子。
”这句话强调了他的内心状态和真实情况,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还是个孩子。
又“他虽然犯了错误,但毕竟还是我的好朋友。
”这句话中“毕竟”表示了对朋友间情谊的考量和权衡,仍然选择原谅和维护友情。
在汉语中,“毕竟”还常常用于句子的结尾,用来总结观点或强调某个方面。
“他经历了那么多困难,毕竟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这句话中的“毕竟”起到了对前文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作用,突出了他的不易和值得尊重的一面。
“毕竟”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副词,用来强调事实或真相,同时可以用来总结句子或强调某个方面。
理解和掌握好“毕竟”的用法与含义,有助于在表达中更加准确和地道。
2.2 “究竟”的用法与含义“究竟”是一个常用的副词,表示强调真相、归结出结果或结论。
在句子中,通常用于疑问句或条件句中,用来表达对某事实或情况的追问或强调。
1. 在疑问句中使用:“究竟”经常用来加强疑问句的语气,表示对某事情真相的探究或确认。
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毕竟”“究竟”“到底”的辨析与对译
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毕竟”“究竟”“到底”的辨析与对译意大利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语义相近、用法相似的词语,例如“毕竟”、“究竟”和“到底”。
这些词语在句中的使用有时候会让学习者感到困惑,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辨析和对译,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词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首先是“毕竟”,它可以用来表示“最终结果”、“综合考虑”或者“终究”。
我们可以说“这场比赛毕竟我们输了”,表达的意思是最终结果是我们输了;或者说“毕竟他是个孩子”,表示综合考虑之后认为他还是个孩子;再“毕竟是外地人”,即终究是外地人,强调的是一个事实。
接下来是“究竟”,它通常用来表示“到底是怎样的情况”、“总的来说”或者“终归”。
“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表示要搞清楚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又如,“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表示问题出在哪里;再“他究竟没来”,即终归是他没有来。
最后是“到底”,它主要表示强调,可以用在疑问句或肯定句中,常常用来表示质问、追问或者强调。
“你到底在说什么?”表达的是质问的意思;或者说“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表示追问的意味;再比如“我到底不愿意去”,即强调“我真的不愿意去”。
在实际运用中,这三个词语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灵活运用,但是需要注意它们的基本含义和用法,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对译和辨析。
首先是“毕竟”在意大利语中的对应译法。
在意大利语中,“毕竟”通常可以译为“dopotutto”或者“alla fine”,表示最终结果或者综合考虑之后的结论。
“这场比赛毕竟我们输了”可以译为“alla fine abbiamo perso la partita”;“毕竟他是个孩子”可以译为“dopotutto è un bambino”;“毕竟是外地人”可以译为“alla fine è un forestiero”。
通过对这三个词语的辨析和对译,希望能够帮助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从而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
“毕竟”的语义语用分析
2 ( 和 男友 路 遥 是 同 乡兼 大 学 同学 . 业 )我 毕 后 , 当了老 师 , 我 路遥 进 了 市政 府 宣传 部 门做 了套
务 员。 毕 竟相 识相 爱 多年 , ) 两人 的 感情 一 直一 帆 风顺, 只等 路 速 一 到 法定 完婚 年 龄 , 谈 婚 论 嫁 就
~
、
“ 竟 ” 语 义 毕 的
l )毕 责” 一 “ 出现的 语言环境 副词 的语 义往 往 是 在 使用 中体现 出来 的 . 所
梅认 为 ,毕竟 ” “ 含强 调语气 , 通过 强调某 一 ’ 隋况而
表 明说话人 的某 种 判 断 、 观点 或 结 论 : 1 用 于 因 () 果转 折二重 复 台旬 际关 系句 组 的表示 原 因部 分 , 带 有解 释性语气 ;2 用 于转 折 因果 二重 复合 句 际 ()
关 系语句 或转折 复 句( 语段 ) 内的 因果 句 中。 l 出现在 因果关 系语 句 中 、
关系 句组 的表示 “ 是 ” 分 , 有 辩 解或 反 驳 的 但 部 带
语 气 。[]p4) 1(. 3
我们认 为 以上 两 种 看 法 都 存 在 问 题 : “ 把 毕 竟 ” 释 为 “ 示 追根 究 底所 得 的结 论 ” 不 好 理 解 表 , 解 ;究竟 ; “ 终归 ; 到底 ” 义 中 与 “ 竟 ” 语 毕 意义 相 近 的那 个义项 使用频 率 不 但 比“ 竟 ” 得 多 , 毕 低 而且 与“ 竟 ” 义不 完 全 相 同 , 此 , “ 竟 ” 成 毕 语 因 将 毕 换 “ 究竟 ; 归 ; 终 到底 , 感 往往 比较 别扭 ; “ 后 语 把 毕 竟” 泛地解 释 为表 示 强调 , 能 解决 语 用 问题 。 泛 不 因为用 副词 突 出 、 调 所 要表 达 的语 义 焦点 是 人 强
语气副词“毕竟”的语法意义
果 产生决定性作用。 他相关事 件的存在影 响不了该事件( 其 性质 、 、 特点 事实 ) 的决定性作用 。并从此语法意义 出发 , 了 ” 分析 “ 毕竟 ” 句的三个语义成分。
关键词 : 语气 副词 ; 毕竟 ; 语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 : 16 H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 86 (0 10-0 20 10 —662 1)606-6
作者简介 : 吕海燕(9 1)女 , 18一 , 河北秦皇 岛人 , 外国语 学院讲 师, 士。 大连 硕
6 2
如:
终”并不是单纯 、 , 简单地 “ 强调事物的本质属性 、
( ) 了, 想 , 们 要把 我 当爬 妇 女 窗 1坏 我 他
户偷 窥 内室的流氓 了( 。 我 尚 未十 分慌 张 A)但 ( , B) 因为 这 毕 竟是 在 梦 里 ( )就 是 被 他 们 C,
程序( 动作上 ) ……完结 1
过程一
结果 }毕竟) (
图1
流程( 时间上 ) ……最终 J
对 于“ 过程 ( 程序 、 流程 Y 的要求沉淀在 “ ’ 毕 竟” 语义的深层 。 毕竟” “ 的出现要求我们一定经过
帖( , 毕竟 能够逗 着你们 笑一 阵( ) 所 A)但 C, 以我还是讲 下去吧( ) B。
首先毕竟后内容虽然是说话人在自己脑海中搜索并最终确定的但说话人却希望它以一种非常客观的姿态出现也即毕竟后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说话人杜撰的这样才能为由此而引出的结果做铺垫才能为这因果关系增添说服力才能得到听话人的认可达到相应的表达目15一般来讲父母都会对子女有很多期待愿意他们在学校出类拔萃因为这跟他们的前途有关作父母的脸上也有光彩
抓住 打 一 顿也 没什 么 了不起 , 不是 真疼 , 又 况
语气副词“毕竟”的语义语用研究综述
语气副词“毕竟”的语义语用研究综述本文对语气副词“毕竟”的研究情况作了综述,包括语义方面的语义结构模式、语法意义、与相关句式的关系,还有语用功能方面的篇章功能、交际功能等。
本文还对一些研究方法和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标签:毕竟语义语用功能“毕竟”是现代汉语中重要的语气副词,早在80年代初学者们就开始研究,迄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打算对“毕竟”的语义表达和语用功能进行分类综述,以期有助于进一步的研究。
一、关于“毕竟”的语义分析(一)“毕竟”出现的语义结构模式祖人植、任雪梅(1997)对“毕竟”出现的语义模式归纳得比较全面:模式I:繁式:(虽然)A+[(但是)B+(因为)毕竟c]简式:B+(因为)毕竟c简式的变体:毕竟c模式II:繁式:[(虽然)A+(但是)毕竟c]+(因此)B简式:(虽然)A+(但是)毕竟c简式的变体:毕竟c后来的学者大多数认同这种概括。
韩愈(2008)提出,还有一种模式:“毕竟c+(虽然)A+(但是)B”。
吕海燕(2011)也发现一种模式:“B+虽然A+(但是)毕竟c”。
还有学者用语言概括了“毕竟”出现的语言环境,如董付兰(2002)。
这些模式中出现的语义成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先后顺序及综合语义关系构成,当然语序的不同会造成表达重点和表达功能的不同。
对语义模式的描写是研究中最基本的归纳工作,是为揭示语法意义、语用功能奠定基础的。
同时,在教学中也能让学生直观、明了地了解“毕竟”所处的语境。
(二)对“毕竟”语法意义的总结归纳首先,有不少学者都认为“毕竟”表示强调,虽然各家说法略有不同。
景士俊(1980)认为,“毕竟”有强调语气,表示对某种事物或状况的确认或肯定,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否认。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82)指出,“毕竟”强调事物的状态、性质、特点,不管怎么说,终究还是这样;即使出现了新情况,原有的状况也不容否认。
祖人植、任雪梅(1997)认为,“毕竟”的词汇意义和语篇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构成“毕竟”的意义:“毕竟”含强调语气,通过强调某一情况而表明说话人的某种判断、观点或结论。
“毕竟”、“到底”和“究竟”语义分析
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及汉语教学研究的重要 内容之一,历来受到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其 中 “毕 竟 、到底、究 竟 + ( 以下简称“‘毕 竟 ’三者 + ) 又是语 气副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类别。查阅 《现代汉语词 典》《现代汉语八百词》等 主 流 工 具 书 ,我们发现三 者多采用互释。而祖人植/任雪梅[1]、高书贵[2]、董 付兰 [3]、张秀松[4]等 专 家 学 者 ,针对 “毕竟”类语气 副词的研究则多着重于整体与个体的研究与分析, 针对三者的比对性研究却较少。就汉语学习与运 用而言,若不能准确辨析、理解相近词义的差异,极 易产生运用上的混乱,影 响 表 达 与 交 流 的 准 确 性 。 因此,本 文 立 足 于 三 者 语 义 现 有 研 究 成 果 ,意图从 语 义 背 景 和 语 义 特 征 的 角 度 作 一 探 索 ,对 三 者 进 行 进一步的辨析与归纳。 1 语义及语义背景
第 27卷 第 $ 期 2017年 $ 月
长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Vol.27 )〇.$ Mar. 2017
“毕竟”、“到底”和“究竟”语义分析
赵舸
(西 安 外事学院国际合作 学 院 ,西 安 710077)
摘 要 :语气副词“毕竟、到底、究竟”三者 词 义 相 近 ,运 用时极易混乱。文章从语义及其背景、特 征 、实例等方面对三者进行辨析并得出结论:“毕竟”倾向于强调根本原因、本 质 特 征 ,强调的范围 最广、强 度 最 高 ,用 于 书 面 语 和 口 语 ;“到 底 ”倾 向 于 强 调 必 然 结 果 ,强 度 其 次 ,多 用 于 口 语 ;“究 竟 ” 在 强 调 “追 究 ”义 时 具 有 专 门 性 ,用 于 书 面 语 和 口 语 。“毕 竟 ”与 “到 底 ”都 包 含 时 间 性 结 果 ,前者强 调 “变化或最终状态”,后者强调“最终达成”。 关键词!毕 竟 ;到底;究竟;语 义 ;语义背景;语义特征 中图分类号:H13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7)03-0041-05
毕竟,究竟,对比分析
“毕竟”还经常出现在“毕
迅速的改善,会危及生命的。②我想,我
们大概究竟不是一路的;那么,请你忘记 我吧。 以上例句中的“毕竟、究竟”可以随 意替换。句中的“医生、一路的”这些词 语或者短语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 具有“异感性”,即能够从气质、作风、 样式、气味、势态等等方面反映出说话人 的某种特异感受。 2.1.2“毕竟/究竟(不)adj ①小学的功课毕竟浅显,打完游戏机 再做功课,混个及格不算难。 ②孩子究竟还小,不能像大人那样去 要求他。
作者简介:陆海(1967一),男,广西桂平人,大
NP毕竟/究竟是NP
3.小结 对“究竟”和“毕竟”在语义,句 法,语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也就我 们可以看出,两者本质的差异在于语义上
学专科.中学一级教师,广西桂平市厚禄乡第二初级 中学副校长,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学生管理工作 的研究。
如:海南毕竟是海南,一下飞机大衣 马上就穿不住了。 机械化究竟是机械化,要是肩挑的人
E譬翟盈・网络财富
Teaching
field・Intemet fortune
论汉语 学中“毕竟”
“究竟”的对比分析
陆海
(桂平市厚禄乡第二初级中学,广西桂平537221)
【摘要】关于现代汉语学中各种句子的性质。在定义上比较严谨科学,既有功能上的定性,也有语形上的陈述,更有语义上的要求。 。究竟’、 。毕竟’是现代汉语中 比较特殊的一类语气副词,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分布范围广,使用频率高。通过对。毕竟’ 。究竟’的句法、语用及语体色彩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而为汉
有某种属性的B”;推断信息为“预设信 息不会凶A而改变。” 1.1.2究竟类 “究竟”和“毕竟”在语义结构模 式有相似,也有不同,“究竟”能够用 于模式一和模式二,即:模式一:(虽然 A)+(但是)究竟B+(因此)存在或产生的另 一情况或观点c模式二:虽然A+(但是)究 竟B+(因此)存在或产生某一情况。如:即 使长得再难看,也究竟是自己的孩子,还得 爱他,疼他。 王婷脸上是一副同情他哥的神色。这 同情是真的,因为这究竟是她哥啊。 但是“究竟”不能用于模式j和模式 四,这也是由于“究竟”的语义特征所决 定的。即:模式三:某一情况或观点C+毕 竟某种变化或最终情况B木模式四:某种 努力。曲折或不如意A+毕竟结果B。 1.2句法位置 “究竟”“毕竟”的位置比较灵活, 可以位于主语的前面,也可以位于主语的 后面及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这是因为 “究竟”“毕竟”语气副词,而语气副词 是表达说话人主观情感认识的,具有很强 主观性,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句子中 通常处于最外层,而且比较灵活。具体来 说,“究竟”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或位 于句中,或位于句首,或位于句末:‘而 “毕竟”一般位于句首或句中,很少位于 句尾。在句首时甚至可与后面的部分有所 停顿。占句首的,我们称之为“高位谓 语”,常常是和句子联系在一起。占句中 的,我们称之为“低位谓语”,在语气系 统中,它们分别具有“高位功能”和“低 位功能”。Ⅲ一般来说,“高位谓语”管 辖全句,“低位谓语”管辖的是句中的某 一部分。“毕竟”在不同的句子中,它既 可以是。高位谓语”,也可以是“低位谓 语”;当“究竟”是低位谓语,即使谓语 句首,可仍然还是低位谓语。如:究竟他 是谁?虽然“究竟”都在句首,但它是针 对“谁”这一局部而进行追究的,所以仍 是低位谓语。
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毕竟”“究竟”“到底”的辨析与对译
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毕竟”“究竟”“到底”的辨析与对译【摘要】意大利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常常对“毕竟”、“究竟”、“到底”感到困惑,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和含义。
本文将从用法和区别、汉语对译、常见错误、实际运用以及注意避免混淆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通过分析这些关键点,可以帮助意大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三个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给出一些建议,帮助意大利汉语学习者进一步提升对“毕竟”、“究竟”、“到底”的辨析能力,从而在语言交流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这些词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建议,意大利汉语学习者将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提高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毕竟,究竟,到底,辨析,对译,错误使用,对话,建议。
1. 引言1.1 意大利汉语学习者的普遍困惑意大利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毕竟”、“究竟”和“到底”的用法和区别。
这三个词在意大利语中并没有明确对应的词语,因此容易混淆和误用。
许多学习者在使用这些词时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何时该用哪一个词,造成语言表达不准确或不自然。
“毕竟”常用于表示因果关系或推理的过程,引出一个结论或解释。
例如:“他一直努力学习,毕竟考试取得了好成绩。
”“究竟”常用于询问或强调,表示强调真相或结果。
例如:“你今天到底去不去?”“到底”常用于强调对比或强调最终结果。
例如:“这件事情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三个词虽然在表达上有些重叠,但在使用时有明显的区别。
意大利汉语学习者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三个词的用法和区别,避免在表达中出现错误或不自然的情况。
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运用,才能掌握这些词语的正确用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总结,希望可以帮助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毕竟”、“究竟”和“到底”的辨析能力。
2. 正文2.1 “毕竟”、“究竟”、“到底”的用法和区别1. “毕竟”、“究竟”、“到底”都是用来表明事实的核心、终极的结论或结果的词语,但它们在使用上有一些区别。
语言学语义与语用
语言学语义与语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其中语义与语用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
语义和语用这两个概念都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有关,但在性质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分别探讨语义和语用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二者的关系,并且讨论其在语言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语义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语义是语言学中研究词义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词汇和句法结构所携带的意义。
在语义学中,研究者通过对词汇和句法结构进行分析,探讨语言符号和其所代表的真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语义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义分析、语义分类和语义关系的研究。
其中,语义分析是将词汇和句法结构拆解为最基本的意义单位,通过这些单位之间的组合关系来解释整个句子的意义。
语义分类则是对词汇意义进行分类和归类,以便更好地理解词汇之间的关联。
而语义关系的研究则探讨词汇之间的联系,如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位关系等。
二、语用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的功能和效果。
语用学探讨的是关于言语行为的非字面意义,即在特定上下文中言语所传达的意义。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言语行为理论、契约理论和会话分析等。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是语言用于实际交际中的行为特征,如陈述、询问、祝福等。
契约理论则研究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所遵循的各种规则和约定,以便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
会话分析则通过研究会话中的交互模式和语言使用方式来解析语言的实际效果。
三、语义与语用的关系语义和语用两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关且互相依存的。
语义研究了语言符号和其所代表的意义之间的关系,而语用则研究了语言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的功能和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语义和语用的研究常常是相互结合的。
首先,语义和语用的研究都离不开对上下文的考虑。
语义学研究的意义是相对稳定和固定的,但在实际语境中,同样的词汇或句子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
语用学则更加关注言语在具体语境中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其次,语义和语用的研究都与实际交际有关。
语义学研究的是词汇和句法结构所传达的意义,而语用学则研究的是言语行为的真正目的和效果。
“毕竟”“到底”和“究竟”的句法考察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59 May2019(C)总第459期2019年5月(下)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毕竟”“到底”和“究竟”的句法分布和句法形式。
句法分布方面,三者主要位于主语后、谓语前,少量位于句尾,且位置的变化影响语义辖域、句法辖域、语义焦点和语义指向。
句法形式方面,文章归纳总结了5种基本形式和3种区别形式,有助于汉语学习者掌握三者基本搭配与用法。
关键词毕竟到底究竟句法分布句法形式A Syntactic Study of"After All""On Earth"and"Ex原actly"//Zhao Ge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yntactic distribution and syntactic form of"after all","on earth"and"exactly".In terms of syntactic distribution,the three are mainly located after the subject,before the predicate,and a few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and the change of position affects the semantic domain, syntactic domain,semantic focus and semantic orientation.In terms of syntactic form,this paper summarizes five basic forms and three different forms,which helps Chinese learners master the basic matching and usage of the three.Key words after all;on earth;exactly;syntactic distribution;syn-tactic form语用学概念创始人Charles Morris和Rudolf Carb-nap认为语义、语用和句法是构成语言的三个基本方面[1]。
话语标记语“毕竟”的句法、语义及语篇分析
读 者 认 识 到 现 实 是 不 同 于 想 象 的 , 是 有 很 多 不 尽 人 意 的
地方 。
语 气 副 词 “ 竟 ” 过 演 变 . 法 化 程 度 很 高 。在 实 毕 经 语 际 应 用 中 。 话 语 功 能 在 人 际 交 际 、 篇 功 能 等 方 面 都 其 语 有 体 现 。 我 们 认 为 其 是 话 语 标 记 , 语 篇 中 具 有 主 观 化 的 在 表 达 功 能 。 们 以 “ 竟 ” 出现 语 言 片 段 的 语 义 结 构 模 式 我 毕 所
句法 语
有 可 分 离 性 的 ( 雨 珂 、 因 平 ,0 9 。 谢 谢 2 0 ) 在 上 述 3 例 子 中 .毕 竟 ” 完 全 可 以 去 掉 的 , 不 个 “ 是 并 影 响 句子 的实 际表 达 意 义 , 是 加 上 “ 竟 ” 起 到 提 起 但 毕 就 受 话 者 注 意 的 作 用 , 导 受 话 者 关 注 “ 竟 ” 记 带 来 的 引 毕 标
和 “ 竟 ” 实 现 衔 接 性 方 面 的 语 篇 功 能 作 为 分 析 研 究 毕 在 的重 点 。
一
3虽 然 话 语 标 记 是 否 有 概 念 语 义 的 问 题 尚 在 争 论 中 , .
但 是 就 普 遍 承 认 的 程 序 语 义 , 们 认 为 “ 竟 ” 一 个 我 毕 是
、
“ 竟 ” 话 语 标 记 语 毕 是
导作用 。
目前 , 界 对 话 语 标 记 还 没 有 一 个 严 格 的 定 义 , 遍 学 普
的看 法是 :狭义 的话 语 标记 语 是 指 在互 动言 语 交 际 中从
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毕竟”“究竟”“到底”的辨析与对译
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毕竟”“究竟”“到底”的辨析与对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意大利学习者开始学习汉语。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包括对“毕竟”、“究竟”和“到底”这几个词的理解和运用。
这三个词在汉语中有着特殊的用法和意义,与意大利语中的对应词语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容易造成学习者的混淆和困扰。
对于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来说,正确地掌握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对意大利汉语学习者关于“毕竟”、“究竟”、“到底”的理解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所在,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比较分析中文中这几个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可以帮助意大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些词语,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并促进意大利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意大利汉语学习者在使用和理解“毕竟”、“究竟”和“到底”这三个汉语副词时可能存在的困惑和误解。
通过对比分析中文中这三个副词的用法和意义,以及指出中文中较难理解的地方,帮助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更准确地掌握这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提出针对“毕竟”、“究竟”和“到底”的翻译方法,探讨如何帮助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副词。
最终的目的是帮助意大利汉语学习者克服对这三个副词的深度理解上的挑战,提高他们在汉语交流中的表达准确性和流利度。
探讨翻译方法对于学习者更易理解的重要性,为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提供实用的学习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意大利汉语学习者关于“毕竟”、“究竟”、“到底”的理解意大利汉语学习者对于“毕竟”、“究竟”、“到底”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混淆。
这三个词在意大利语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单词,因此学习者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将这些词看作是同义词或者完全忽略它们的存在。
“毕竟”在中文中表示推理的结论,强调最终的结果或者归纳总结的意思。
“毕竟”语义及元语用法探究
83“毕竟”语义及元语用法探究侯远航(南开大学 汉语言文化学院,天津 300300)摘 要:本文从传信范畴与情态范畴的角度出发,来定义语气副词“毕竟”,认为可以将其解释为“强调事实或本质的语气副词”。
“毕竟”在有转折关系的语段中表结论,具有反驳、辩解的元语用法;在因果关系的语段中表原因,具有提醒、说服的元语用法。
关键词:“毕竟”;语义模式;事实或本质;元语用法作者简介:侯远航,女,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9年第1期总第679期MODERN CHINESENo.1General No.679现代语文一、引言关于语气副词“毕竟”,《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解释为“究竟、终归、到底”。
目前,语言学界对语气副词“毕竟”的语义解释不尽相同,角度各异,主要可归为下列几种看法:(1)表强调,董付兰[1]认为“毕竟”强调原因焦点,祖人植、任雪梅[2]认为“毕竟”强调语气,张秋杭[3]认为“毕竟”有强调结论和原因的作用;(2)表让步转折关系,高书贵[4]认为“毕竟”等一类语气副词是让转关联词语的凝缩形式,具有表示让步转折的隐性语法功能,甚至可称之为让转关系语气副词。
还有一些学者将“毕竟”语义解释的较为具体,如:强调事物的某种最终性质、特点和情况,以说明存在或出现另一情况或观点并不奇怪;申明、突出某一不可否认的事件,在说话人看来,这一事件在当前语境下非常重要,事实上对某一结果的产生起决定性的作用[5]等。
在许多对外汉语教材中,“毕竟”一般出现于中级阶段,但即使是处于高级阶段的学生对“毕竟”一词的掌握也不容乐观。
对于那些较为具体复杂的语义说明,我们认为这些解释也许没有切中要害,同时对于留学生而言,如此抽象复杂的解释也难以理解,所以对于“毕竟”一词的语义及用法的探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二、“毕竟”的语义通过本文开头的归纳我们发现,对“毕竟”一词的语义看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表“强调”,表达说话人对相关命题的高度重视和坚定的态度;另一种是表转折。
关于毕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毕字的研究报告摘要“毕”字是汉字中一个常见的字,其语义和语用特征也十分丰富。
本研究从语义特征、语用特征、文化、历史、演变、语法、用法方面入手,对“毕”字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毕”字既有命令、完成、结束等语义特征,又有礼仪、情感表达等语用特征。
而在文化和历史上,“毕”字也有着丰富的含义,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其用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对于“毕”字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汉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也能够为今后汉语教学和翻译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引言汉语中有很多常用的汉字,其中之一就是“毕”。
这个汉字在语义上有着丰富的内涵,在语用上也有着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同时,“毕”字在文化和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含义。
因此,对于“毕”字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毕”字的语义和语用特征,以及其在文化、历史、演变、语法和用法等方面的研究。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语义特征:分析“毕”字的各种语义特征,如命令、完成、结束等。
语用特征:分析“毕”字在语用上的特点,包括礼仪、情感表达等方面。
文化、历史和演变方面:探讨“毕”字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用法和含义等方面。
语法方面:分析“毕”字在语法上的作用和用法,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方面。
用法方面:探讨“毕”字在口语、书面语等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及其差异。
通过对以上多个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毕”字的各种特征和用法,为今后的教学、翻译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毕”字的语义特征“毕”字在语义方面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常见的包括命令、完成、结束等。
1. “毕”字的命令含义“毕”字在一些命令表达中常用。
例如,“毕竟”、“毕其功于一役”等语句中,都表达了一种决断性的命令意味。
这种用法下,“毕”字可以表示“结果、结果不二”等含义,带有明确的决定和决断的色彩。
2. “毕”字的完成含义“毕”字在表示完成方面也很常用。
例如,“毕生”、“毕其职责”、“毕其体裁”等语句中,都表示已经完成的含义。
“三一语法”体系下的“毕竟”教学
“三一语法”体系下的“毕竟”教学作者:吕海燕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9期吕海燕(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116044)[摘要]“三一语法”是冯胜利、施春宏(2011)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二语教学的语法理论,主要包括句子的形式结构、结构的功能作用和功能的典型语境,这三者“三位一体”能使学习者简洁、高效、立体地学会语法点。
用这种新型的语法教学体系来讲练语法意义空灵、语法功能多样的语气副词“毕竟”,是一个新的尝试。
[关键词]三一语法;毕竟;教学[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9-0110-03[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外国语大学2012年校级项目《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毕竟”类语气副词研究》(2012XJQN4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吕海燕,女,河北省秦皇岛人,大连外国语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一、“三一语法”体系(一)“三一语法”体系介绍“三一语法”是冯胜利于1998年提出,后经冯胜利、施春宏进一步研究总结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二语教学语法理论。
[1]“三一语法”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是:1)句子的形式结构;2)结构的功能作用;3)功能的典型语境。
1.句子的形式结构。
一个句型的“形式结构”应当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该句型的结构形式(要求符号简明);二是该结构的特征的说明(要求清楚、明了)。
2.结构的功能作用。
“三一语法”中的“结构功能”是指该结构在汉语里是“干什么用的”,给出每个句型的实际用途,更具体、更现实,因而更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3.功能的典型语境。
功能的“典型语境”必须以功能实现的场景典型性、教与学两方面的适应性为前提。
功能实现的场所多种多样,而“三一语法”体系里面提炼的语境必须是最典型或最极端的,这是教学的需要。
冯胜利、施春宏认为“提炼典型语境”的原则是:[1]A.该句型出现频率最高的场景;B.代表该句型结构功能最典型的场景;C.描述该场景的词语为习得者已学;D.所描述的场景与习得者的生活有关;E.该场景便于/适于课堂教学。
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毕竟”“究竟”“到底”的辨析与对译
意大利汉语学习者“毕竟”“究竟”“到底”的辨析与对译摘要:“毕竟”、“到底”、“究竟”三个语气副词使用频率高,词义空灵虚化,是意大利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重点、难点。
因此首先辨析了三个词在语义、语用和句法方面的异同,而后指出了意大利国内权威的汉意词典对译时的偏误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建议。
关键词:毕竟;究竟;到底;意大利学习者;词语辨析;词语对译0 引言近年来中意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深入,意大利国内对汉语人才的需求也随之空前紧迫。
2019年意大利领先其他欧盟国家首先宣布加入中国“一带一路”计划,这一消息也为全意的汉语学习者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如今汉语教学的热潮早已从大学扩展到了中小学,对学习者水平的要求也跟着“水涨船高”,汉语学习目标也不再局限于简单地完成交际任务,而必须提升到得体、精准的境界。
而在汉语学习的中高级阶段,学习者不免要遇到一些虚词的挑战,而在这方面基于汉意两种语言对比的研究成果又相对较少,因此具有展开研究的必要。
“到底”、“究竟”、“毕竟”三个语气副词是很有代表性的虚词,匡昕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副词考察》中调查了35个语气副词的使用频率,三者分别以4577次、2816次和2671次排在这些语气副词的第二、六、七位。
而且这组语气副词语义相关,词义虚化,使用与否不影响语句基本意思,但会增加重要的语气性或含蓄性的附加意义,因此能否正确地运用这类词是学生打破学习瓶颈期,从正确表达过渡到准确、得体表意从而实现语言水平实质性飞跃的重要表现。
而这三个词除了词义难以把握之外,还在语义、语用和句法方面存在相互交叠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加以辨析。
1 “毕竟”、“究竟”、“到底”的辨析“毕竟”、“究竟”、“到底”三个语气副词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其中“毕竟”和“毕竟”又包含相同语素,这很容易使对表意文字不太熟悉的意大利母语学习者混淆,将前者当成后者,或者出现相反的情况,因此我们首先从这两个词开始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竟”语义及元语用法探究作者:侯远航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从传信范畴与情态范畴的角度出发,来定义语气副词“毕竟”,认为可以将其解释为“强调事实或本质的语气副词”。
“毕竟”在有转折关系的语段中表结论,具有反驳、辩解的元语用法;在因果关系的语段中表原因,具有提醒、说服的元语用法。
关键词:“毕竟”;语义模式;事实或本质;元语用法一、引言关于语气副词“毕竟”,《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解释为“究竟、终归、到底”。
目前,语言学界对语气副词“毕竟”的语义解释不尽相同,角度各异,主要可归为下列几种看法:(1)表强调,董付兰[1]认为“毕竟”强调原因焦点,祖人植、任雪梅[2]认为“毕竟”强调语气,张秋杭[3]认为“毕竟”有强调结论和原因的作用;(2)表让步转折关系,高书贵[4]认为“毕竟”等一类语气副词是让转关联词语的凝缩形式,具有表示让步转折的隐性语法功能,甚至可称之为让转关系语气副词。
还有一些学者将“毕竟”语义解释的较为具体,如:强调事物的某种最终性质、特点和情况,以说明存在或出现另一情况或观点并不奇怪;申明、突出某一不可否认的事件,在说话人看来,这一事件在当前语境下非常重要,事实上对某一结果的产生起决定性的作用[5]等。
在许多对外汉语教材中,“毕竟”一般出现于中级阶段,但即使是处于高级阶段的学生对“毕竟”一词的掌握也不容乐观。
对于那些较为具体复杂的语义说明,我们认为这些解释也许没有切中要害,同时对于留学生而言,如此抽象复杂的解释也难以理解,所以对于“毕竟”一词的语义及用法的探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二、“毕竟”的语义通过本文开头的归纳我们发现,对“毕竟”一词的语义看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表“强调”,表达说话人对相关命题的高度重视和坚定的态度;另一种是表转折。
而本文同意大多数学者的看法,认为“毕竟”有强调的作用。
至于为什么“毕竟”不表转折,我们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强调”作为一种情态范畴(modality),主要表达的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和态度。
近年来西方语法学界根据人们对现实性的认识提出了一种新兴的语法范畴——传信范畴(evidentiality)。
传信范畴关注客观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其语义反映人们对相关命题的现实依据的关心[6](P57)。
而学者们大多将注意力放在了“毕竟”对于语言的评价上,忽略了基本话语也就是语言本身所传递的信息。
我们认为,语气副词“毕竟”与这两种范畴都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本文将对“毕竟”的传信范畴加以探究,力求对“毕竟”的语义做出更全面的概括。
同时又因情态是句中的非事实性成分,是说话人主观态度的语法化,代表着说话人对句子命题和情景的观点与态度,所以意义较为抽象,不容易被留学生所理解。
我们希望通过归纳出“毕竟”较为客观的语法意义,让留学生能够从具象上理解“毕竟”的真正含义,从而加深对“毕竟”一词的掌握。
(一)“毕竟”的传信范畴通过对以往文献和语料库中语料(本文语料来自CCL语料库http://及笔者在日常生活中所搜集的真实语料)分析后发现,“毕竟”主要出现在三种场合。
一是“毕竟”可出现在单句中,例如:(1)比起异国学子那种水中望月的窥视,本土艺术大师熟视无睹的老到眼光毕竟更具眼光。
二是可以出现在表转折的复句或语段中,例如:(2)虽然甲午赔款、庚子赔款是无理强加的,但清政府毕竟能从外国银行借到36年期限、5%年息的债务,帮助他们渡过亡国的危机,延长了清朝的生命。
三是出现在表原因的分句中,例如:(3)政府高官不可能向私企老总看齐,毕竟公务员是个“公众服务员”的职业。
查阅以往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很多学者在研究“毕竟”语义时都将带有“毕竟”的复句或语段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得出“毕竟”表转折、表强调等结论。
但笔者认为,“毕竟”的作用很有可能受到复句中关联词、语段中语境语气等干扰,以致难以将处于不同格式或语境中“毕竟”的意义作出较为一致的归纳。
故本文将换个角度,对语段中含有“毕竟”的分句单独进行分析,以求探得“毕竟”更加客观的语义。
按此方法,以上含有“毕竟”的语句可暂时看作为:(4)本土艺术大师熟视无睹的老到眼光毕竟更具眼光。
(5)清政府毕竟能从外国银行借到36年期限、5%年息的债务。
(6)毕竟公务员是个“公众服务员”的职业。
同时通过对语料库中随机抽取的200条语料进行考查,我们可以发现,经提取简化后的句子似乎更加清晰。
“毕竟”后的成分多为主谓短语、形容词短语或动词短语,而这些短语都表示一种情况或事物的属性,并且这种情况或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即不可否认、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有“说到底不改变”之义。
如上例中的“本土艺术大师的眼光更具眼光”、“清政府从外国银行借到债务”、“公务员是个服务性的职业”等都是我们所共同认可的客观事实或某事物的本质属性。
一些学者也意识到了“毕竟”后所出现的“客观真理”,但解释为这是由于“毕竟”主观评价义减弱,关联义日渐突出而出现的近似于连词的用法[3]。
我们认为,这样的解释不够妥当。
“毕竟”后所说明的是“事实”或本质这一特点,在其语法化过程中可以寻到一丝踪迹。
语气副词“毕竟”(记为“毕竟2”)是由时间副词“毕竟”(记为“毕竟1”)发展而来的。
毕竟1有“最终”义,表事情结果不因条件变化而有所改变,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语法化后的语气副词毕竟2具有主观强调义,表“事物的某特点不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足以作为引出某结论的原因”。
这与行域中“毕竟1”的功能相似。
由此可见毕竟1向毕竟2的语法化,以[除阻]语义的跨域相似性(即隐喻投射)为基础,并在承上启下的语境中借助转喻而发生[7]。
因此,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毕竟2”与时间副词“毕竟1”共享了同一个语义模板,也可理解为“结果不因外在条件变化而改变”,只是需要从不同的域中来解读。
所以我们认為,语气副词“毕竟”后面出现的是不会改变的即客观存在的情况或事物的属性。
从传信角度出发,它说明的是某一情况的“事实”或事物的“本质”。
(二)“毕竟”的核心语义传信与情态密切相关,因而“毕竟”一词在表达传信功能即“事实”“本质”的同时,也必然会显现出各种与之相关的主观情态。
如上文所述,“强调”作为“毕竟”情态范畴的同时,在说话人肯定事实本身、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增加了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从而起到引起听话人注意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将传信与情态范畴相结合,认为“毕竟”的核心语义即“强调事实或本质”,并且可以将其解释为“强调事实或本质的语气副词”。
这一较为简洁清晰的解释对于留学生来说或许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同时由于“毕竟”语法化程度的加深,其所凸显的主观情态也随之加深,虽然它所表的“事实”或“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单独使用,而是需要相关语境来配合。
下面,我们将把“毕竟”放入具体的、动态的语言体即篇章中,来探究它的语义模式。
三、“毕竟”的语义模式作为具有强烈主观性的语气副词,“毕竟”有很强的语篇功能,若脱离语境就会对同一个句子有不同的解读。
所以对于同一个小句,我们需要结合相关语境来推断它所表达的是何种意义。
如小句“国家力量毕竟有很大增加”,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其前后添加表示不同关系的句子,例如:(7)虽然人均数(国民生产总值)还很低,但是国家力量毕竟有很大增加。
(8)国家力量毕竟有很大增加(了),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而添加何种分句,表达何种意义则需要根据说话人想要传达的信息和语境来判断。
但可以肯定的是,“毕竟”可以出现在“(虽然)X,(但是)毕竟Y”(记为A)或“毕竟Y,(所以)Z”(记为B)这样的语义模式中。
很显然,A类与B类所表达的信息以及出现的语境是不同的。
当有人认为“人均数低”、“国家能力还很弱”时,我们选择A类来进行强调;当我们要以一个客观真实且具有说服力的原因来作为结果“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产生的条件时,用B类加以强调。
因此,我们同意侯学超先生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对“毕竟”的部分解释:一是强调结论,表示已有的情况不足以影响最后的结论;二是强调原因[8](P35-36)。
同时我们还发现,“毕竟”前后的X与Z可以同时出现,即可以将上小句转换为:(9)虽然人均数(国民生产总值)还很低,但是国家力量毕竟有很大增加,(所以)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X与Z不唯一)显然,含有“毕竟”的小句Y作为原因,将X与Z组合成完整的语义链条,即“(虽然)X,(但是)毕竟Y,(所以)Z”(记为C)。
所以我们可将B、C小句中出现的“毕竟”归为同一类,即都表示原因,而A类句中的“毕竟”表结论。
除此之外,通过对语料库随机抽取的200条语料的考查,我们还发现“毕竟”可出现在以下句式中(记为D类),如:(10)比较起来,或许他对吴兰还是心怀过真爱的,因为吴兰毕竟是他尚在纯情年华里的一份初恋。
另外,200条中条语料中有4例是时间副词“毕竟”用法的遗留,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如:(11)唐代的科举学校并行制度,从表面上看来,任何人得“怀牒自列于州县”就乡员试,入学校就似乎成为不必要了,但除乡贡试毕竟多一些转折,没有生徒试那样直接外,就应试者讲,虽然不入学校也行,学校将因此减低其重要性,但就官僚封建社会讲,却又不同了。
(12)如果说,思想观念或个人意志毕竟在这一事变中起着空前巨大的作用,那么这种作用(例如,所谓“拿破仑观念”的作用)正需通过关于社会现实之总体的具体化来得到真正的说明。
由上面论述可得出结论,“毕竟”可出现于有转折关系的复句中时,强调结论;出现于有因果關系的复句中,强调原因。
同时,“毕竟”所强调的这一结论或原因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至于为什么说话人要突出这种显而易见的客观事实,我们认为这体现了“毕竟”作为语气副词的元语用法。
Crismore认为,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言语交际,交际中的话语都包括两个层面:基本话语(primary discourse)和元话语(meta-discourse)[10](P169)。
也就是说,人类的话语可以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层次,基本语言用于客观事物的语言表述,元语言用来分析这些表述式的语言。
简单来说,基本语言就是语言本身,而元语言是用来描述和评价语言的语言,因此我们认为“毕竟”元语用法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同它的主观性有关。
所谓主观性,就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语的同时,表明或显示出自己对这段话语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了自我的印记[10](P177)。
以下面的句子为例:(15)这本书虽然有缺页,毕竟是珍本。
“毕竟”后强调的是“这本书是珍本”这一事实或这本书是“珍本”这一属性,且说话人认为“有缺页”这一条件不足以影响这一事实或本质,而依然坚持“这本书是珍本”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
有学者认为,此句中隐含了“这本书不是珍本”的预设,由此判定“毕竟”表让步转折关系。